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创建有限责任公司这种投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有限责任公司因其规模小、投资少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往往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公司中的控股股东很容易操作公司的事务,如果控股股东作出对其他参股的中小股东不利的决定,将使这些中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股东可能会考虑退出公司,寻找更好的投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设计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出机制,不仅可以解救处于困境的中小股东,更可以使社会上的资金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公司主要是通过股份的转让实现的(本文所探讨的股东退出不包括公司解散等因公司行为而引起的退出),因此,对股权性质进行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股权是股东对股份享有的所有权,但这种所有权并不是绝对的所有权,其行使不能损害他方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否认了所谓的“退股权”的存在,因为“退股权”的行使必然损害公司作为法人的独立性,这种利己不利人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本文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设计为两种方式,其一,普通转让,即股权的转让是股东与他方以协议的方式实现的,包括股权的对内转让和对外转让;其二,强制转让,指的是除通过协议转让的其他转让方式,包括异议股东股权回购、因特定事实的发生而因其的股权转让(包括因继承、夫妻财产分割、质押等引起的股权转让)以及因法院强制执行而引起的股权转让。本文对这几种转让方式结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参考国外的立法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在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笔者也在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提出了几点不太成熟的意见。
     笔者相信,道理是越辩越明的,个人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摩擦出火花。中国文化最兴盛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优秀的思想会永世留存,同样,在我们法学界也需要不同的声音,不断的怀疑,不断的论证,直到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
A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has small scale and needs less investment, it receives the multitudinous investor's favor. However, it is not always plain sailing about the business of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which is usually directly under the participation of shareholder. I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who easily control the business of the company make decisions that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small shareholder, it will bring the small shareholder difficult situations that some shareholder maybe consider to withdraw from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 of investment.
     So a perfect system of shareholder's withdrawal will not only rescue the small shareholder who are in trouble but also make the funds in society into good dir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features of shareholder's right because the most popular withdrawal of shareholder i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is the transfer of shares. In my opinion, the shareholder's right is the ownership of shareholder. However, this ownership is not an absolute one which can not damage others' right. From this perspective, I am not in favor of the "withdrawal right" which will damage the independence of legal person. The system of shareholder's withdrawal will be designed as two ways: one is the general transfer that is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shareholder and other people, including the internal transfer and external transfer; the other is the compulsory transfer that means other ways except the general transfer, including the appraisal right of dissenters in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he transfer on specific facts (as inheritance、division of property between husband an wife、impawn) and the transfer on the compulsory implementing of court. These ways of transfer of shares will be discussed with "PRC Company Law" and legislative abroad.
     I believe the truth will be clearer by fierce discussions;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will bring inspiration. There wer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in the most prosperous time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law experts, there also need different opinions、constantly suspicion and argumentation to help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law that adapt to ours national conditions.
引文
[1][德]马斯·莱塞而,吕迪格·法伊尔.德国资合公司法[M].高旭军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2]马骏驹,林晓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救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江平主编.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第102页.
    [4][德]罗伯特·霍恩著,楚建译.德国民商法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5]叶林,段威.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立法趋势[J].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6]史际春,温烨,邓峰著.企业和公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7]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
    [8]李庆.股权刍议[J].经济师.2004年第4期,第127-128页.
    [9]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83页.
    [10][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M].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284页.
    [11]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388页.
    [13]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9页.
    [14]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223页.
    [15]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16]李宜琛.民法总则[M].台湾:正中书局,1977年版,第148页.
    [17]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版,第145页.
    [18]梅慎实.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规范运作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19]李庆.股权刍议[J].经济师.2004年第4期,第127-128页.
    [20]石少侠.公司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93页.
    [21]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J].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22]这是仅从公司还债能力角度考虑到对债权人并无影响,但是由于股东发生变化以及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债权人可能会对现任股东产生不信任,从而认为自身利益将受到损害.
    [23]吴晓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困境及其法律救济[J].上海金融.2004年第8期.
    [24]王晓莺.浅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J].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2005年.
    [25]http://www.boronglawyer.com/kw4.asp?id=13,2006年10月21日.
    [26]http://timeslaw.363.net/new_page_481.htm,2006年12月5日.
    [27]王保树主编,于敏译.日本公司法现代化的发展动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28]赵万一,吴民许.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J].法学论坛.第19卷第5期.
    [29]朱伟一.公司法判例解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30]参见尚晨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制问题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度博士论文,来源于中国期刊网.
    [31]廉峰,程益群,加入WTO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J]桂海论丛.2004年4月第18卷.
    [32]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J].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33]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页.
    [34]王艳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再认识——兼评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之进步与不足[J].法学.2006年第11期.
    [35]同上.
    [36]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8]赵万一,吴民许.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J].法学论坛.第19卷第5期.
    [38]于华江.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权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第151页.
    [39]赵万一、吴民许,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法学论坛,第19卷第5期.
    [40]周友苏.新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1]沈贵明.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2]陈小平.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3]赵万一,吴民许.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J].法学论坛.第19卷第5期.
    [44]Company Law by Robert R.Pennington,Fourth edition,London Butterworths,1979.652-656.
    [45]CASES AND MATERIAL Son CORPORATIONS,seventh edition,by WILLIAML.CARY and MELVINARONEISEN-BERG,West,New York,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95.499.
    [46]赵万一,王兰.有限公司股权继承法律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总第45期).
    [47][德]托马斯莱·塞尔,吕迪格·法伊尔.德国合资公司法[M].高旭军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页.
    [48]张玉敏.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74-478页.
    [49]吴越.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论战与世纪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91-392页.
    [50]参见董新凯、王德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缺陷——评我国《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J].法学.2006年第6期.
    [51]沈富强.股东股权法律事务——股权运作与保护[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2]郭望.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的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5期.
    [53]蒋玉宏.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的若干法律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2期.
    [54]张冬云.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J].经济体制与改革.2007年第1期.
    [55]朱珍华.论新公司法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条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第2期.
    [56]蔡立东.公司自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68-174页.
    [57]李小峰.台湾地区异议股东股份售卖请求权制度研究[J].台湾法研究.2007年第3期.
    [58]See Mary Siege,Back to the Future:Appraisal Right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arvard Journal on Legislation,Winter,1995,p.86.
    [59]See Bamy M.Wertheimer,The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emedy and How Courts Determine Fair Value,Duke Law Journal,Feb,1998,p.616.
    [60]Mary Siegel,Back to the Future:Appraisal Right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arvard Journal on Legislation,Winter,1995,p.87.
    [61]李辰.论异议股东评价补偿权制度[J].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7期,第58-60页.
    [62]袁怀军.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J].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1月下旬刊(总第213期).
    [63]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19页.
    [64]参见王晶.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第29页.
    [65]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460页.
    [66]王伟.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证券法律评论(总第2期).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27-246页.
    [67]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19页.
    [68]梁三利,梁开斌.股份收买请求权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101页.
    [69]范健,王建文.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99页.
    [70]参见日本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六条.
    [71]参见加拿大商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一款.
    [72]李如霞.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
    [73]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55页.
    [74]同上.第255-297页.
    [75]崔越,王志生.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及相关制度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总第470期.
    [76]同上.
    [77]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J].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79]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J].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80]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1]范健,王建文.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http://www.cel.cn
    [3]董新凯,王德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缺陷——评我国《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J].法学,2006年第6期.
    [4]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崔越,王志生.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及相关制度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总第470期.
    [6]叶林,段威.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立法趋势[J].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7]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庆.股权刍议[J].经济师.2004年第4期。
    [9]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郑玉波.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梅慎实.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规范运作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2]甘培忠.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J].学术探索,2002年第5期.
    [13]吴晓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困境及其法律救济[J].上海金融.2004年第8期.
    [14]htttp://www.boronglawyer.com/kw4.asp?id=13,2006年10月21日。
    [15]王保树主编,于敏译.日本公司法现代化的发展动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16]赵万一,吴民许.论有限公司出资转让的条件[J].法学论坛.第19卷第5期.
    [17]廉峰,程益群.加入WTO与我国公司法的完善[J]桂海论丛.2004年4月第18卷.
    [18]王艳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再认识——兼评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之进步与不足[J].法学.2006年第11期.
    [19]施天涛.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0]周友苏.新公司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陈小平.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2]Company Law by Robert R.Pennington,Fourth edition,London Butterworths,1979.
    [23]CASES AND MATERIAL Son CORPORATIONS,seventh edition,by WILLIAML.CARY and MELVINARONEISEN-BERG,West,New York,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95.
    [24][德]托马斯莱·塞尔,吕迪格·法伊尔.德国合资公司法[M].高旭军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
    [25]吴越.私人有限公司的百年论战与世纪重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6]Mary Siegel,Back to the Future:Appraisal Rights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Harvard Journal on Legislation,Winter,1995.
    [27]Bamy M.Wertheimer,The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emedy and How Courts Determine Fair Value,Duke Law Journal,Feb,1998.
    [28]蔡立东.公司自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9][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M].吴日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0]沈富强.股东股权法律事务——股权运作与保护[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31]郭望: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的若干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5期
    [32]蒋玉宏.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的若干法律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2期.
    [33]张冬云.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J].经济体制与改革.2007年第1期.
    [34]朱珍华.论新公司法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条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年第2期.
    [35]李小峰.台湾地区异议股东股份售卖请求权制度研究[J].台湾法研究.2007年第3期.
    [36]Siegel,Back to the Future:Appraisal Right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arvard Journal on Legislation,Winter,1995.
    [37]李辰.论异议股东评价补偿权制度[J].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7期.
    [38]袁怀军.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J]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1月下旬刊(总第213期).
    [39]王伟.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证券法律评论(总第2期).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0]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19页.
    [41]梁三利,梁开斌.股份收买请求权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2]李如霞.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
    [43]赵旭东.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4]http://www.cel.cn
    [4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2页。
    [46]何芳枝.公司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7]戈宇.公司股权转让操作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版.
    [48]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9]黄金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行为论析[J].法制论丛.2004年第2期.
    [50]杨春宝.如何行使公司股份优先购买权[J].创业与法律.2005年第6期。
    [51]汪涛.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相关立法的完善[J].企业论坛.2006年第8期.
    [52]徐琼.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同意权与优先购买权[J].河北法学.2004年第10期.
    [53]叶金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初探——兼论《公司法》第35条之修正[J].河北法学.2005年第6期.
    [54]崔延花译.日本公司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5]Sandra K.Miller,WHAT REMEDIES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THE DISSATISFIED PARTICIPANT IN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44Am.U.L.Rev.
    [56]SANDRA K.MILLER,How Should U.K And U.S.Minority Shareholder Remedies For Unfairly Prejudicial Or Oppressive Conduct Be Reformed? 36 Am.Bus.L.J.579.
    [57]Robert B.Thompson,The Shareholder's Cause of Action for Oppress/on,48 Bus Law 699,716(1993).
    [58]COMMENT: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Closely Held Corporations:The Morality of Small Businesses Cynthia S.Grandfield DePaul Business Law Journal Spring,14 DePaul Bus.L.J.381(2002).
    [59]Douglas K.Moll,Reasonable Expectations v.Impliedin-Fact Contracts:Is the Shareholder Oppression Doctrine Needed? 42 B.C.L.Rev 989(2001).
    [60]Jeremy Nolan Hendon,COMMENT:Combatting Legal Theft:Arguments for Shareholder/Employees Terminated from Close Corporations,Or.L.Rev.735.
    [61]Kline,Protecting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Close Corporations,23 B.C.Int'l & Comp.L.Rev.258-259(2000).
    [62]Marcus Lutter,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and Private Companie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Vol.13,Ch.2),1998.
    [63]Frank H.Easterbrook,Daniel R.Fischel,CLOSE CORPORATIONS AND AGENCY COSTS,38 Start.L.Rev.(1986).
    [64]Hugh T.Scogin,Jr.,WITHDRAWAL AND EXPULSION IN GERMANY:A COMPARATIVE ERSPECTIVE ON THE "CLOSE CORPORATION PROBLEM",15 Mich.J.Int'l L.127.
    [65]Robert 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 law,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66]朱慈蕴.资本多数决原则与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J].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
    [67][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张建伟,罗培新译.公司法的经济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8]Janet Dine,Company Law,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9]Sandra K.Miller,MINORITY SHAREHOLDER OPPRESSION IN THE PRIVATE COMPAN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ERMAN,UNITED KINGDOM,AND FRENCH "CLOSE CORPORATION PROBLEM",30 Cornell Int'l L.J.381(1997).
    [70]Hollington,Robin·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M].London:Sweet&Maxwell,1994.
    [71]O'Neal and Thompsons',Oppress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LLC Members,WWW.WESTLAW.COM.
    [72]Daniel S.Kleinberger:《Agency,Partnerships,and LLCs》,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3]Charlesworth &Morse,Company law,15th Edition,London Sweet and Marxwell(1995).
    [74]沈达明.法国商法引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5]郭锋.少数股东权在股东大会中的行使与保护[J].证券法律评论.2001年第1期.
    [76][日]我妻荣.关于私法方法论的一点考察[M].载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77]王艳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再认识[J].法学,2006年第11期.
    [78]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79]刘敏.关于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载民商事审判指导.(总第10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
    [80]http://www.jxfy.gov.cn/content.asp?ID=147,2007年1月4日.
    [81]李启平,颜小鹏.关于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效退出机制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82]沈贵明.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