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营者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营者的决策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营者激励是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目前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在中国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分离,经营者逐渐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但是并未拥有与之相应的剩余索取权,经营者的显性货币报酬相对不足,但能够凭借其掌握的控制权谋取控制权收益及不正当的个人利益,经营者激励看似不足,实际上却是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作用发生了扭曲,经营者短期化行为倾向比较明显。这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出发点。
     股票期权是二十世纪中期兴起,8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的大公司中流行起来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这种新型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长期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赋予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把对经营者的外部激励与约束变成经营者的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股票期权激励突出的优点在于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把对经营者的激励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联系,在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解决经营者的激励问题。股票期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提升企业业绩,减少代理成本;有利于合理利用、吸引和保护优秀的经营人才;有利于把经营者激励与企业长期发展有机结合,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人力资本价值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研究现代企业的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这对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完善、人力资本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中国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加之我们对股票期权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这一制度必将对中国企业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本文的基本框架为:
     第一章指出了当前激励机制下经营者行为短期化倾向,从控制权激励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其原因,并指出在中国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从理论方面系统分析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包括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含义、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和特点,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以及股票期权有效激励的条件。
     第三章对中国和美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中国的现状和股票期权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股票期权激励的各要素进行规范设计,力求提供一个适合中国企业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并结合一个典型案例研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中国的应用。
     第四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在中国的现代企业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The manager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ose policy decisions and action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enterprise'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Executive incentiv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esently,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hina is not yet perfect.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forming in our country, with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creasingly perfect, separation happened in enterprise ownership and control. The managers have grasped the enterprise controlling power gradually, but haven't own the right for asking for enterprise surplus. Managers' monetary rewards wer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but they can seek the domination income and the improper personal benefits by the domination which they grasped. The executive incentive seemed insufficient. In fact, warping happened in the execu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managers' short-term behavior inclination happened obviously. This is the background and starting point of this study.
     Stock option is one kind of long incentive way, which starts from medium term ? in 20 centuries and becomes popular in big company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eighties. This new incentive mechanism combines managers' reward well with company long-term benefit, by giving the right of asking for enterprise surplus to managers, changes execut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 from outside to self-control, and encourages managers giving high light to company's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 of stock option lies in bounding owner's benefit with managers' benefit, connecting executive incentive with the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targets and resolving the executive incentive problem on basis of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Stock option is one kind of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imulating managers to work hard to improve enterprise achievement and decreasing agency costs; beneficial to attracting, protecting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alented person; beneficial to combining executive incentive with enterprise long-term development organically; ultimately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achieve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ecutiv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manpower capital value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controlling power theory. This study makes point to building-up and improving executive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 making good use of human capital and improving economic achievement not only in theory but also in practic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islation, the increasing maturity of our capital market,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ur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O system, the ESO plan will bring more and more benefits to our corporate reform and the long-term incentive to the manager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 as follows:
     Chapter One, analyzes managers' short-term behavior inclination, discuss its reason from the angle of controlling incentive,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operating executive stock option.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inherent logic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ock option, points out its effect, and studies its theory basi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using stock option.
     Chapter Three, compares the practice of executive stock option application in China and in America; puts forward a stock option incentive scheme; studies th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combined with a case.
     Chapter Four, sums up the paper, and brings forward a few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perfecting and applying executive stock op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in modem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引文
1 据中周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对中国企业经理成长与发展的专题报告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工资水平明显偏低。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年度报酬激励不明显的现象。(参阅: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素质与培训: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1998年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8年第4期。
    2 股权激励是指广义的股权激励,即指在对企业经营者及技术骨干实行契约化管理和落实资产责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及技术骨干以产权激励,使其在取得约定业绩的前提下,现实或潜在地享有本企业的部分产权,并使其权益兑现中长期化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包括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股权激励具体运用方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主体做出变化。其中包括分红权、分红回填股份、技术入股、股票增值权、年薪奖励转股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业绩单位、延期支付、股票赠与、员工持股、储蓄——股票参与计划、虚拟股票期权等,他们都可以归为上述三种类别的其中一种或两种结合的变体。
    3 持批评意见的一方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企业的领导者在短期内提升股票价值,而不是激励他们为了企业长期的蓬勃发展而建设企业。
    4 布赖恩·霍尔,《股票期权知多少》,载于《薪酬管理》,李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B. Hall, Kelvin. J. Murphy, "Optimal Exercise for Risk Averse Executiv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5), 209-214.
    6 阿尔弗雷德·拉帕波特,《关于高层管理者的报酬如何与绩效挂钩的新思考》,载于《薪酬管理》,李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25日。
    8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参阅: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斯密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是每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后来发展成为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即“经济人”假设。马歇尔认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9 程承坪,《企业理论新论——兼论国有企业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1 陈佳贵、杜莹芬、黄群慧等著,《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68-72页。
    2 表中比例之和小于100%,因为有一部分问卷缺失率。
    3 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经济研究》,1997年笫5期。
    4 黄群慧,《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素质与培训: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1998年中罔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8年第4期。
    6 当前国有企业的经理由于其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和参与企业行为目标的短期性,使得他们更加看重对企业的控制权,因为它有强烈的带来丰厚控制权收益的激励作用。这种扭曲的丰厚的控制权收益激励表现为在职消费、晋升的机会、其它福利待遇等,这足以弥补货币收益激励的不足,从而也就形成了我们所提出的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参阅:江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改革》,2002年第3期。)
    7 剩余索取权,是让经营者享有经营剩余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这种认可被认为是经济学所揭示的激励理论的重要原则。(参阅:周惠中,《经济激励与经济改革》,载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2集),商务印馆,1993年。)
    1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123页。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4页。
    3 “窗口期”是指从每季度收入和利润等股票业绩公布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开始至每季度第三个月的第十天为止。
    4 刘园、李志群,《股票期权制度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 李大勇认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国有资产持有目的的不同决定了对其应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竞争性国有资产,监管手段主要是按照资本所有权通过规范的产权性质来监管,管理手段是以产权机制为主导的资本化管理。(注:李大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研究》,人民网,2005年5月13日。)
    2 黄范章认为,有着两类不同性质、职能、营运原则的国有企业,应该分清和分开管理。一是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二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注:黄范章,《必须分清分开两类国企》,《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21日。)
    3 黄晓尧、郭福春,《中美两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比较》,《企业经济》,2002年第3期。
    4 《上海贝岭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恒发(中国)集团论谈,http://www.ever99.com, 2004年8月11日。
    5 银路、赵振元,《股权期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激励理论与操作实务》,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5页。
    6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分析》,财务顾问网,http://www.cwgw.com,2004年3月10日。
    1 许海峰主编:《股票期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60页。
    2 EVA考核被认为是当今最热门的财务观念,它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其核心思想是以股东价值为核心,从股东的角度来定义利润,测算和关注资本占用成本,剔除资本运营收益,从而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价值,体现公司的持续获利能力。
    3 平衡计分卡考核被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和方法,它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评估企业的绩效,着重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学习与发展等四个角度来平衡性地考虑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关系、外部衡量指标和内部衡量指标的关系、成果指标和成果的执行趋动因素指标的关系、定量衡量指标和定性衡量指标的关系等。到2000年,财富前1000家公司中,40%的公司在管理体系中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的考核方法。
    1.黄钟苏、高晓博,《经理激励与股票期权》,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
    2.刘园、李志群,《股票期权制度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李豫湘、史长勇,《股票期权计划及在国企中的运用探讨》,《商业研究》,2003年第18期。
    4.石红艳,《国企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限制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5.王瑞华,《股票期权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6.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素质与培训: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1998年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8年第4期。
    7.李莉译,《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7月25日。
    9.程承坪,《企业理论新论——兼论国有企业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陈佳贵、杜莹芬、黄群慧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年。
    1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情况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4期。
    12.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13.黄群慧,《控制权作为企业家激励约束的因素:理论分析及现实解释意义》,《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14.黄群慧,《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
    15.江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悖论》,《改革》,2002年第3期。
    16.周惠中,《经济激励与经济改革》,载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2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
    17.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18.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9.李大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问题研究》,人民网,2005年5月13日。
    20.黄范章,《必须分清分开两类国企》,《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21日。
    21.黄晓尧、郭福春,《中美两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比较》,《企业经济》,2002年第3期。
    22.《上海贝岭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恒发(中国)集团论谈,http://www.ever99.com,2004年8月11日。
    23.银路、赵振元,《股权期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激励理论与操作实务》,科学出版社,2004年。
    24.《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分析》,财务顾问网,http://www.cwgw.com,2004年3月10日。
    25.权丽平,《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股票期权——上海贝岭股票期权计划的案例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6.许海峰,《股票期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
    27.陆建新,《试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28.蔡曦娟、孙明泉,《建立经理股票期权机制的可行性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29.顾慧慧、张文璋,《引入股票期权制度,重塑长期激励机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3期。
    30.施斌,《EVA股票期权——中国企业股票期权制的一种新选择》,《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
    31.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2.李良智,《经营者货币报酬激励与控制权激励替代关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谢德仁,《经理人激励与股票期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4.刘园、李志群主编,《股票期权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35.郑贤玲,《股票期权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36.叶永刚等,《股票期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37.史金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与激励约束》,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38.安蓉泉等,《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9.李诗晗,《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0年。
    40.崔茂中,《企业经营者激励的股票期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1.张慧军,《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43.孙红玉,《中国国有企业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5年。
    44.薛涛,《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3年。
    45.黄慧馨,《中国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有效性的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3年。
    46.金立,《中国企业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3年。
    47.李军,《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2年。
    48.张政燕,《股票期权在中国实施的制度障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1年。
    49.赵兰坤,《股票期权制度的改进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4年。
    50.王宇维,《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1.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52.[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段毅才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5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54. B. Hall, Kelvin. J. Murphy, "Optimal Exercise for Risk Averse Executiv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5), 209-214.
    55. Fama E. F. and M. C. Jensen, 1983(26).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 301-325.
    56. Grossman, S. and O. Hart, An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conomics, 1983(51).
    57. Jensen, Michael C. and Kevin J. Murphy, CEOs Incentives: It's Not How Much You Pay, But How,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