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债权人撤销权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文献中又被称为“保罗士诉权”或“废罢诉权”。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第七十五条首次规定了债权人撤销权。但由于立法上的粗疏和相关制度的阙如,学理界对该制度相关问题的观点也莫衷一是,致使该制度在司法应用中成为难点。由于诸多方面的不足,使该制度更多的体现了务虚层面上的宣示意义,而少了务实层面的积极效果。因此,无论从学理、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很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其不足,提出立法之建议,并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债权人撤销制度的概述、债权人撤销权要件之构成、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我国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在债权人撤销权概述部分,首先论述了债权人撤销权概念,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以维持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权利。然后对债权人撤销权与合同无效及破产法上撤销权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对债权人撤销权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该制度的设立完善了债权保障机制,是债权人实现债权的重要保证,而且有利于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等三点价值诉求。在对该权利属性进行分析与评述后得出,债权人撤销权在性质上应属形成权。
     在债权人撤销权的要件构成上,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客观要件包括,债权人享有可行使撤销权的债权;债务人实施了处分财产的行为;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并对司法实践中一些不易把握的典型债权是否可行使撤销权进行了有针对的分析。在主观要件上,分有偿和无偿,分别从债务人和受益人角度对其恶意进行了论述。
     在债权人撤销权行使方面,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应以诉的方式为之,在撤销之诉的主体上相关司法解释有不妥之处,进而指出在撤销之诉的被告与第三人的问题上,应以行为当事人为被告,以与撤销之诉的判决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应是行使撤销权人的债权,而非全体债权人债权。撤销之诉的受理费应按财产案件标准予以收取。行使的效力应发生债权人可就返还的财产直接优先受偿的结果。
     本文在进行上述论述的同时就该制度的诸多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综合前文的论述,本文最后就该制度立法上的不足与如何完善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对目前司法应用上一些争议较多且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在立法体例的安排上、撤销权的调整范围、撤销权人优先受偿权、关于转得人的规定等十个方面对其制度的不足和完善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本文最后,综合全文的研究,对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设计了十二条具体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结晶。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originated from the Roman law and is referred to as 'actio Pauliana' or 'action Paulienne' in the literatures on the Roman law. It is stipulated in Article 74 and Article 75 of the Contract Law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However, due to the negligence in the process of law-making and the absence of the pertinent systems, the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hold divergent opinion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it, which makes it hard to put this system into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is system, due to a variety of insufficiencies, embodies more indicative meanings than the realistic effects. Consequently, as far as the jurisprudence, legislature and judicature are concerned,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 research into and discussion about such system, point out its insufficiencies,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law-making and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includes four parts which respectively discuss in depth and in details the overview of the system on the cancellation right the obligee, the composing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obligee's cancellation right, the exercise of such right, the insuf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system on such right in China.
     In the overview of the obligee's cancellation right, the definition to such concept is discussed first of all. It is defined as a right for the oblige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the liability property, to petition the court to cancel the act conducted by the obligor which infringes the creditor's rights. Then a comparative study is made on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the invalidity of contract, the cancellation of right in the bankruptcy law and the other relevant systems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concept of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 Meanwhile,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mation of such system brings perfection to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creditor's right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fair trade order as a cornerston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the right of formation after the analysis and comment made on it.
     A detailed study is made from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composing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creditor. The objective essential elements are composed of the creditor's rights which may be exercised by the obligee, the acts which the obligor has taken to dispose of the property and the consequence that such acts bring damage to the creditor's rights. In addition, an analysis is especially made on whether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may be exercised or not for some typical creditor's rights which are hard to deal with. The subjective essential elements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bad faith of the obligor and the beneficiary in terms of whether it is done with or without reward.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shall be exercised through petition and there exists some inappropriateness in the relevant judicial explanations on the subject of the petition for the cancellation. It is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on the issue of the defendant and the third person with regard to the petition for cancellation, the person who has conducted the acts shall be deemed to be the defendant and the third person who has a legal intere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judgment result shall be deemed to be the third person without independent petition right. The scope of the cancellation right exercised shall be limited to the creditor's rights of the person who exercises the cancellation right rather than the creditor's rights of all the obligees. The fees for the petition for cancellation shall be charg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for the cases involving property. The effect of exercising the cancellation right shall have the obligee receive priority compensation directly from the returned property.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author's own visions on the various weaknesses of this system, analyzes profoundly its legislative insufficiencies and the methods for its improvement, and presents individual opinions on some issues which arouse many disputes but need urgent solut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A detailed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insuf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s of this system from ten aspects includ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ancellation right of the obligee in the legislative hierarchy, the altering scope of the cancellation right, the priority compensation right of the person with the cancellation right, the stipulations on the assignee, etc.
     This article finally summarizes this study and designs twelve specific clauses for the cancellation right system, which embod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引文
[1]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70页。
    [2][古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第207页。
    [1]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56页。
    [2]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8-209页。
    [3]崔建远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177页。
    [4]郑玉波著:《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1996年第15版,第329页。
    [1]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9-210页。
    [1]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63页。
    [1]韩世远[日]下森定著:《履行障碍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92页。
    [2]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10页。
    [3]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45页。
    [4]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30-531页。
    [1]黄立著:《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483页。
    [2]谢怀轼著:《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46页。
    [3]韩世远[日]下森定著:《履行障碍法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92页。
    [1]韩世远:《债权人撤销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1]田士永著:《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73页。
    [2]苏永钦著:《跨越自治与管制》,五南图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27页。
    [3]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2期。
    [4]李芳:《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中州学刊》,2002年第5期。
    [1]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15页。
    [1]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66页。
    [2]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45页。
    [1]申卫星:《论债权人撤销权——兼评我国<合同法>第74条》,《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
    [2]刁其怀:《论特定物债权债权人的撤销权》,《社科纵横》,2005年第20卷第2期。
    [3]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67页。
    [1]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年版,第539页。
    [1]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29页。
    [2]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81页。
    [1]郑玉波著:《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00页。
    [2]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37页。
    [1]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184页。
    [2]崔建远著:《合同法(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2版,第132页。
    [3]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75页。
    [1]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84页。
    [1]黄立著:《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版,第492页。
    [2]王利明 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393页。
    [1]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26页。
    [2]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92页。
    [3]孙森焱著:《民法总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44页。
    [1]侯振秀:《略论债权人的撤销权及适用范围》,《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年第12期。
    [1]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97页。
    [2]韩世远:《债权人撤销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1]付国华:《债权撤销权的法律适用》,《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李芳:《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问题探讨》,《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2]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87页。
    [3]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30页。
    [4]李芳:《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问题探讨》,《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1]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53页。
    [1]熊锦星 李建新:《撤销权案件受理费宜按非财产案件收取》,《人民法院报》2006年10月18日,第007版。
    [1]王冬梅 孙传喜:《继承的放弃与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哈尔滨党委学报》,2006年第6期。
    [2]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27页。
    [3]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21页。
    [1]韩世远[日]下森定著:《履行障碍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93页。
    [1]黄勤武:《法院可依法撤销经过登记的恶意抵押》,《人民法院报》2006年9月25日,第006版。
    [2]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的第1版,第582页。
    [1]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77页。
    [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77页。
    [3]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34页。
    [1]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44-545页。
    [1]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45页。
    [1]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45页。
    [1]沈达明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95页。
    [1]李芳 郭嗣彦:《略析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方法》,《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11期。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韩世远著:《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韩世远[日]下森定著:《履行障碍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4孙森焱著:《民法债编总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史浩明主编:《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继承与创新》,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郑玉波著:《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7韩世远著:《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8肖燕主编:《债权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9张民安主编:《合同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0林诚二著:《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1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2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3黄立著:《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的第1版。
    14李开国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2的年第1版。
    15田士永著:《物权行为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6孙鹏著:《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7王全弟著:《债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8崔建远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版。
    19史尚宽著:《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0王利 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1王利明著:《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2苏永钦著:《跨越自治与管制》,五南图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4杨立新著:《合同法总则(上)》,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5梅仲协著:《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6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4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7郑玉波著:《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1996年第15版。
    28沈达明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9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版。
    1王冬梅 孙传喜:《继承的放弃与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哈尔滨党委学报》,2006年第6期。
    2黄勤武:《法院可依法撤销经过登记的恶意抵押》,《人民法院报》2006年9月25日第6版。
    3熊锦星 李建新:《撤销权案件受理费宜按非财产案件收取》,《人民法院报》2006年10月18日第7版。
    4徐山平:《债权人撤销权入库规则质疑》,《求索》,2006年第5期。
    5贾培荣:《论债权人的撤销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6张明芳:《撤销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22日第B03版。
    7付国华:《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适用》,《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刘颐君:《论债权人的撤销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 年1期。
    9刁其怀:《论特定物债权债权人的撤销权》,《社科纵横》,2005年总第20卷第2期。
    10韩世远:《债权人撤销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
    11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2期。
    12侯振秀:《略论债权人的撤销权及适用范围》,《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年第12期。
    13李芳:《债权人撤销权行使效力问题的探讨》,《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14邓建华 李林太:《撤销权人利益保护之研究——合同保全制度“入库规则”的几点困惑》,《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5孔志明:《论担保人撤销权》,《探求》,2004年第5期。
    16郭明瑞 张平华:《论恶意抵押》,《法律科学》,2004年第4期。
    17陈雪萍:《债权人撤销权之诉之性质及主体研究》,《法学杂志》,2004年第25卷。
    18李丹 谷玉章张瑞平:《论债权人撤销权与交易安全》,《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9谢根长 常云飞:《我国合同保全制度的不足和完善》,《求实》,2004年第6期。
    20李芳 郭嗣彦:《债权人撤销权主观要件之分析》,《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3期。
    21张长青:《论债权人的撤销权行使范围与撤销权的优先受偿性》,《法律适用》,2003年第10期。
    22徐祖林:《债权人撤销权的理解和适用》,《人民司法》,2003年第10期。
    23卞保田:《债权人撤销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4李芳:《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标的》,《中州学刊》,2002年第5期。
    25李芳 郭嗣彦:《略析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方法》,《探索与争鸣》,2002 年第11期。
    26申卫星:《论债权人撤销权——兼评我国<合同法>第74条》,《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
    27黄冬阳:《债权人撤销权之扩张适用》,《人民司法》,2001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