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古罗马和汉帝国是处于同一时代的中西两大文明。一方面,两者有着丰厚的物质文化,全面形成各自完善的造物体系,代表着当时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古罗马和汉代位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虽有间接的传播影响但并无广泛直接的文化交流,是中西方独立发展成熟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两种典型模式。造物是物质文明创造的全部过程与结果,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形态。因此,对两者造物艺术的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对于中西方古代文化体系的考量有着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设计文化、设计原理、设计美学三方面的理论基础来建立对古罗马和汉代造物艺术平行比较研究的基本结构,因此,全文分为文化成因比较、物质形态比较、审美风格比较三个部分。三部分也是以总-分-总的逻辑关系构成全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是以提纲挈领和整体把握的思路对古罗马和汉代造物艺术的文化成因进行分析。古罗马和汉代有着各自的自然基础、经济环境与科技发展,形成两者造物范式中物质因素上的差异。古罗马和汉代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政治进程形成两者造物范式中诸多延续与变革因素。古罗马和汉代宗教信仰和风尚习俗的不同形成两者造物范式中精神因素的差异。两者也有着不同渊源和发展轨迹的艺术形式规律。
     第二部分是以翔实材料和具体分析为思路对古罗马和汉代造物艺术的材质工艺、结构、形制与装饰的形态要素进行比较。古罗马和汉代在金属工艺、陶工艺、纺织工艺、玻璃及漆器工艺、玉石工艺上有着不同的技术传统和发展轨迹。两者在建筑、服装、家具、工具和武器的结构形态上有着不同的选择和适应。两者在饮食器具、灯具和肖形器物上体现着各自独特的造型特征和审美理念。两者有着各种装饰纹样、装饰题材和主题内容,体现了各自艺术形式的文化渊源和表现方式的差异。
     第三部分是以综合评述和理论概括为思路对两者造物艺术的审美风格进行比较。我对造物艺术风格的考察基于审美形式的描述与评论、审美心理的分析、风格的演变与发展这三个层面上展开,试图探究古罗马和汉代造物艺术在形式表现上的本质差异,审美主体情感、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内在分岐,以及解释两者造物艺术风格形成、演进和变迁的主要动力和内在原因。
     本文对两者的造物艺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第一、推动古罗马和汉代物质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着明显差异。古罗马造物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经济活动,而汉代造物艺术的核心是体现统治规范和社会伦理。第二、古罗马和汉代造物艺术特征有着重要不同,古罗马造物艺术从模仿观念出发恪守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传统,汉代造物艺术则从主体对客体的观象出发通过模件和程式系统体现大一统的规范和宏大气魄。第三、古罗马和汉代在中西方造物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古罗马造物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样式和规范,也是西方造物艺术的传统由盛转衰逐步转向宗教文化的肇始。汉代造物艺术是中国本土物质文化体系的掩卷之作,又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开端。
The Ancient Rome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 are two main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in the same times. In the one side, they have prosperous material culture, representing the top of that time's civilizations. In the other side, now that they are located at the east and west ends of Eurasia they are the mature civilizations on their own although having indirect effect on each other but there is no broad or direct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Therefor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s of the two creation arts has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amine and weigh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ncient cultural system.
     The article tries to build a basic framework to carry on a parallel study to the Ancient Rome's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s in the three aspects:design culture,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aesthetics.
     Part I is to analyze the material cultural reasons of the Ancient Rome's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s. The Ancient Rome and the Han Dynasty have their respective natural bases,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m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reation paradigms. They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political process, which leads to a lot of renewal and reformative factors of the two creation paradigm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fad and customs is their mental factor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reation paradigms. They have their own origins and trajectory of the art form.
     Part II is to compare the material, handicraft, structure, shape and decoration of the Ancient Rome's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s. The Ancient Rome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 have their different technology tradition in metal handicraft, earthenware handicraft, spinning and weaving handicraft, glass and lacquer-ware handicraft, jade and stone handicraft. They have different choice and development on the architecture, costume, furniture and weapon. They have their respective modeling feature and aesthetic idea on the food utensils and lamps. They have their respective art motif and decorative theme, expressing their cultural origin and difference.
     Part III is to compare the two aesthetic styles. My observation and studies to creation artistic style bases on the three points:description and comment of aesthetic form, analysis of aesthetical mental set and style evolution. I try to probe in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creation arts such as the inherent difference of aesthetic subject,emotion, concept and thinking.I also try to make an explanation of inherent causes of forming development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Ancient Rome's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s.
     The comparison to the Ancient Rome's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s reaches three main conclusions. Firs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Ancient Rome and the Han Dynasty material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basic driving force of the Ancient Rome's creation art comes from the society economic activities, but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 is the ruling norm and society ethics and orders. Second, there is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reation arts.The Ancient Rome's creation art scrupulously abides by realism and naturalism tradition while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 sets off from the subject-object imagery to embody standardization and magnificence by module and formula system.Third, the Ancient Rome and the Chinese Han Dynasty have their own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reation arts. The Ancient Rome's creation art established western classicalism's model and standard, starting to decline and then to change into religious art step by step while the Chinese Han Dynasty's creation art is the end of the Chinese indigenous system of material culture but also the beginning of exotic culture's affects.
引文
①《左传·昭公十七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①李心峰: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J]《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3页
    ②冯作民编著,黎东方校订:西洋全史[M],台北燕京文化,1975年版,7页
    ③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代史研究第一辑[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0页
    ④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代史研究第一辑[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4页
    ①许明主编王旭晓著: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三卷:大风起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页
    ②(德)特奥多尔·蒙森著:罗马史第一卷[M],李嫁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12页
    ③(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上[M],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238页
    ④(英)爱德华·吉本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上[M],黄宜思,黄雨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4页
    ①(德)特奥多尔·蒙森著:罗马史第一卷[M],李嫁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23页
    ①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6页
    ②(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M].,刘北成郭小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4页
    ①(德)卡尔·雅斯贝斯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②(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M].,刘北成郭小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①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7页
    ①参见: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99-106页
    ②(澳)奥卡沙:科学哲学[M],韩广忠,译林出版社2009年,78-80页
    ③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90页
    ④(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329页
    ⑤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之空间表现[J]《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03页
    ⑥参见(德)希尔德布兰德:形式问题[M],潘耀吕等译,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20-31页
    ①参见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22-135页
    ②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年版,12页
    ③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66页
    ④李心峰:艺术类型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199页
    ①李心峰:比较艺术学的功能与视界[J]文艺研究,1989,年05期
    ①李立新:庞薰琹与中西艺术[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①邓以蜇:邓以蜇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81页
    ①(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30页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②(东汉)张衡《南都赋》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④(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⑤(汉)桓宽《盐铁论·通有》
    ⑥(古罗马)M.T.瓦罗:论农业[M],王家绶译,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⑦K.Hopkins:Conquerors andSlav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P101
    ①(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448页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货值列传》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④(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都市化”为:部落和氏族、村子和庄子转变为以一个都市作中心的行政区域,由住在城市里的长官管理其行政.参见(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294页
    ⑥ Mommsen,T.:The Provinces of Roman Empire from Caesar to Diocletian[M],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2004,P223-225.
    ⑦ E. J. Owens, J. Owens E:TheCityIn The Greek And Roman World[M]Routledge1992, P121.
    ①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42页
    ②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374页
    ③(刘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④(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396页
    ⑤(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09页
    ⑥(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697页
    ⑦(英)H.G.威尔士:世界史纲[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88页
    ②(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699页
    ③余英时:汉代的贸易与扩张[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41页
    ④(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
    ⑤余英时:汉代的贸易与扩张[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28-131页
    ⑥(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
    ⑦《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能自达
    ①(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67页
    ①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下[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82页
    ②(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M], 吴象婴、梁赤民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刘家和.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A].史学、经学与思想[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
    ③E. S. C. Weiner:The Compac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④(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引如淳
    ⑤M. Cary H. H. Soullard:A History of Rome Down to the Reign ofConstatine[M]. Bedford Books 1976.
    ①(英)迈克尔·格兰特:罗马史[M],下雨南、石彦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124页
    ②中国的“封建制”是用所有制和阶级关系作为判定标准,指由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主要份额.以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参见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28页
    ①于贵信:古代罗马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217-218页
    ①K·霍普金斯著.征服者与奴隶[M],闫瑞生译,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41页
    ②(南朝宋)范晔(南梁)刘昭注引:《续汉书·百官制五》注引《汉官》
    ①参见(瑞士)卡尔·G·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②(法)罗杰·亚努、让·谢德:罗马人[M], 黄雪霞译,格致出版社,2001年版,71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403页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③黎志添:道教研究与中国宗教文化[M],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38页
    ①(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
    ②(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今更黄金为麟趾袅蹄以协瑞焉
    ③Polybius The History[M]. W R Paton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1954
    ①(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203页
    ②Publio Maron Virgilio:The Aeneid[M].Wordsworth Publisher1995
    ③李雅书选译:罗马帝国时期(上)[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47-48页
    ④Harold Mattingly:Roman imperial c ivilization[M],W.W.Norton&Company 1971 P137.
    ⑤(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页
    ①(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6页
    ②(德)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M],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9页
    ③(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④同上
    ⑤(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
    ⑥(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7页
    ⑦同上27页
    ①(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7页
    ②同上71
    ③Lionel Casson:Everyday Life in Ancient Rome[M],Revised and EditionP103
    ④(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8页
    ⑤(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⑥(东汉)班固《汉书·张骞传》
    ①(东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辔,聘足并驰
    ②(西汉)桓宽《盐铁论·国疾》
    ③(英)那撒尼尔·哈里斯:古罗马生活[M],卢佩媛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版,153页
    ④(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页
    ⑤(美)戴尔·M·布朗:庞贝-骤然消失的城市[M]张燕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107页
    ⑥(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页
    ①《礼记·曲礼》
    ②(东汉)张衡《舞赋》
    ③(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8页
    ④同上,40页
    ⑤(东汉)班固《汉书 高祖本纪》
    ⑥(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
    ⑦《三辅黄图》.卷3
    ⑧(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5页
    ⑨(刘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
    ①(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八》
    ②《孝经·三才》
    ③(刘宋)范哗《后汉书·荀爽传》
    ④(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6页
    ⑤(德)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M],姜瑞璋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47页
    ⑥Donald Earl:The Moraland Political Tradition ofRome[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7, P17-19
    ①(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上)[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3页
    ②(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老年.友谊.责任[M],徐奕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231页
    ①夏建中:文化人类系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57页
    ②同上79页
    ③(美)房龙:房龙地理—地球的故事[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99页
    ④(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篇》
    ⑤何明:中国竹文化小史[J].寻根,i999年,02期
    ⑥蓝晓光:从马王堆看中国汉代的“竹子文明”[J],竹子研究汇刊,2003年,第1期
    ①迈克尔、J.T.刘易斯:古罗马的向北车—中国与西方的齿轮装置[J],姜洪田丰译,中国文化研究,第一期52—60页
    ①申先甲 王士平: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177页
    ②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M],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44页
    ①(日)原田淑人:增补汉六朝の服饰[M],东京都:东洋文库,1967年
    ②(春秋)荀子《荀子 宥坐》
    ①(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359页
    ②(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1页
    ①(美)威尔·杜兰::恺撒与基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25页。
    ②(英)彼得·阿克罗伊德:古代罗马[M],冷杉杨立新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23页
    ③(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347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332页
    ②武文:宏观人类文化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45-46页
    ①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版,67页
    ①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古罗马社会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足经济单位的小农庄开始消失,土地大量兼并形成以农业商品生产的大型农庄.战争使得奴隶劳动力的增加,手工业和公共事业的大量资本投入,进口商品和本地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的兴起,银行信贷业的发达,产生有别于贵族的有势力的商人阶层和城市资产者“骑士”。这些条件都表明古罗马从共和晚期开始逐步转型为以奴隶制的商品经济为主导.
    ②林甘泉: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①(西汉)桓宽《盐铁论园池篇》:夫男耕女织,天下之大业也
    ②(西汉)桓宽《盐铁论·结和》:民安乐而无事,耕田而食,桑麻而衣
    ③(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④(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
    ⑤(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⑥(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5页
    ⑦李恒全.试述汉代私营手工业的商品生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2(5).
    ⑧(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千瓨……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
    ⑨《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页
    ⑩林甘泉: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66页.
    ①(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05页
    ②(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224页
    ③(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696页
    ④(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696页
    ⑤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04页
    ①陈直:贵州清镇县汉墓发现漆耳杯漆盘汇考[J],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02期
    ②(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5页
    ③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罗马文明[M], 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④上海博物馆编:古罗马文褥—罗马帝国的人与神[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253页
    ⑤《周礼·考工记》
    ⑥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93页
    ①(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337页
    ②战争动力的消退导致奴隶资源的匮乏,严重的贸易逆差,军队给养的困难等,包括整个社会的道德危机。参见:(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
    ②(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0页
    ③(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52页
    ④(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155页
    ⑤(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57页
    ①商品生产结构的不健全是古罗马的奴隶制商品经济最终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对外战争的停歇,从事商品生产奴隶劳动力来源的日益枯竭,导致生产的衰落。参见:吴于廑主编(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选商务印书馆
    ②(法)杜丹:古代世界经济生活,志扬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29页
    ③杨共乐:罗马史纲[M],要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101页
    ④(西汉)桓宽《盐铁论》
    ⑤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456页
    ⑥余英时: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M],邬文玲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39页
    ⑦(东汉)班固《西都赋》
    ⑧《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东晋)裴松之注引《傅子》
    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
    ①(法)让-诺埃尔·罗贝尔:罗马到中国:恺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M],马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7页
    ②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375页,转引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
    ③龚缨晏:西方早期丝绸的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J]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④(法)让-诺埃尔·罗贝尔马军译《罗马到中国:垲擞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页转引参阅阿密耶努斯·马塞利乌斯,ⅩⅫ,6,67
    ⑤(法)让-诺埃尔·罗贝尔:罗马到中国:恺擞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M],马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3页转引塞内加,《论利益》(De beneficiis)Ⅶ,9,4:《论仁慈》(De vita beata),17
    ①(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39页
    ②(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363页
    ③同上,365页
    ①后德俊:楚国科学技术史稿[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3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M],文物出版社,1984年,333页
    ③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347页
    ④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306页
    ⑤袁建平:马王堆一号墓与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丝织品的比较研究[J],载于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M],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⑥蔡靖泉:楚文化流变史[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263页
    ⑦(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42页
    ①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115页
    ②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9页
    ③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三联书店,1999年版。80页
    ④(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九歌序》
    ⑤(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⑥(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使俚巫治之,皆古楚俗也
    ①蔡靖泉:楚文化流变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40页
    ②湖北省博物馆等:湖北江陵拍马山楚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3年,03期
    ③(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1页
    ①(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57页
    ②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4页
    ③胡长林江华:简论早期罗马文化的务实精神(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④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87页
    ①(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213页
    ②(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367页
    ③(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7页
    ①(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
    ②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1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330页
    ①Gcorges Duby:Histoire de la france[M],Larousse 1970 P115
    ①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60页
    ②(美)南希·H.霄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2页
    ③李雅书选译;世界史资料丛书·上古史部分:罗马帝国时期(上)[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2页.
    ④(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210页
    ⑤(英)戴维.肖特:奥古斯都[M],杨俊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30页
    ①(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82页
    ②(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
    ③(西汉)刘安:《淮南子时则训》
    ④(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⑤(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①(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
    ②(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
    ③(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
    ④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35页
    ①(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②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1994年版,156页
    ③(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④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1994年版,162-163页
    ①(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②(东汉)桓谭;《琴道》
    ③(东汉)蔡邕《琴操》
    ④(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符瑞》
    ⑤(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⑥(西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①(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30页
    ②《礼记·郊特牲》
    ③(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④(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⑤市镇政务会委员(decurions)对出身、财富和品德的要求并不太高,而财富往往是决定因素,因为这份工作非但没有薪金,委员们还要出资充实国库,自主运动会及其他公共活动,这成为行省城市和首都贵族的道德标准。
    ①参见《福非—卡尼尼法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70—271页
    ②(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47页
    ③ Livy: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book34 [M],trans.EvantSage.PH.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 P413
    ④ Suzanne Dixon:Reading Roman Women [M],London:Gerald Duckworth 2001.P97
    ⑤ Tacitus:TheAnnals [M],trans.John,Jackson,Cambridge: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P607
    ⑥睡虎地秦简《法律答答》:“‘毋敢履锦履。’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③(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41页
    ①(法)罗杰·亚努、让·谢德:罗马人[M], 黄雪霞译,格致出版社,2001年版,77页
    ①《仪礼·士丧礼》
    ②(东晋)葛洪:《抱朴子·对俗》
    ③(刘宋)范晔《后汉书·祭祀下》
    ④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564页
    ⑤ Martin J.Powers: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2
    ⑥是指纪念碑的纪念功能及其持续.见巫鸿: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纪念碑性”[J],美术研究,2002年01期
    ⑦《周礼·春官》
    ⑧郑玄注引《周礼·春官》
    ① (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
    ②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584页
    ③(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7页
    ①(英)苏珊·伍德福德:古代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M],贾磊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237页
    ②(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Miranda Green:Symbol and Image in Celtic Religious Art [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89. P64
    ④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 1991年,403页
    ⑤(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第八》
    ⑥同上
    ①(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149页
    ②(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513页
    ③同上517页
    ④(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①(英)苏珊·伍德福德:古代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M],贾磊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66页
    ②同上,65页
    ③《周易系辞下》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舆服制》
    ②《周礼考工记》
    ③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M],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23页
    ④(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211页
    ⑤(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397页
    ①武文:宏观人类文化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52页
    ②(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18页
    ①(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239页
    ①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2页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③(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446页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
    ①(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270页
    ②何志国:美术考古与考古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45页
    ①何志国:美术考古与考古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152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③(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赞》
    ④(东汉)班固《西都赋》(东汉)张衡《西京赋》
    ⑤John R Clarke:Roman life:100 b.c. to a.d.200 [M], Harryn. abrams (New York) 2007, P116
    ⑥(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1页
    ① (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9页
    ② (晋)葛洪:《西京杂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③ (美)斯特里克兰:拱的艺术—西方建筑简史[M],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1页
    ④ (东汉)班固:《西都赋》
    ⑤ (东汉)卫宏:《汉官旧仪》
    ①D.S.Potter,D.J.Mattingly:Life,Death,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Rome Empire[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9,P246
    ②朱杰勤:秦汉美术史[M],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42页
    ③(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86页
    ④(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⑤(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
    ⑥(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214页
    ⑦(晋)葛洪:《西京杂记》
    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①(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223页
    ②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③(刘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刘昭注引《汉旧仪》
    ④(美)戴尔·布朗主编: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M],陈俐丽译,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133页
    ⑤(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88页
    ⑥(英)那撒尼尔·哈里斯:古罗马生活[M],卢佩媛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版,177页
    ① Alois Riegl:Late Roman art Industry [M], trans by Rolf Winkes G, Bretschneider 1985,P169
    ②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87页
    ③(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10页
    ④同上190页
    ①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23页
    ②(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形式问题[M],潘耀昌等译,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26、31页
    ③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22-123页
    ①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23页
    ②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336页
    ①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04页
    ②同上103页
    ③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23页
    ①参见(德)沃林格尔:抽象与移情—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M],王才勇译,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2-23页
    ②同上38页
    ①(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192页
    ①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33页
    ②(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M], 杨思粱、徐一维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313页
    ①(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页
    ②Alois Riegl: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 [M], Trans by Evelyn M. Kain, Getty Publications 2000.P75
    ③(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335页
    ④(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M],潘耀昌、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255页
    ①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古典艺术[M],潘耀昌、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256页
    ② 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336页
    ①《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② (英)约翰·奥尼恩斯:世界艺术地图[M],冯华年、刘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9页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363页
    ②(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朱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31页
    ③李龙生:中国工艺美术史[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27页
    ④田自秉: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151页
    ⑤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355页
    ①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154页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页
    ③要彬:西方工艺美术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58页
    ④(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5页
    ⑤同上337页
    ⑥田长浒主编:中国铸造技术史(古代卷)[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4页
    ⑦《周礼·地官》
    ⑧ 田长浒:中国金属技术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30页
    ⑨同上,270页
    ①田长浒:中国金属技术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4页
    ②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225页
    ③上海博物馆编: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人与神[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121页
    ④(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592页
    ⑤(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⑥(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上》
    ⑦(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36页
    ①岑蕊:试论东汉魏晋墓葬中的多面金珠用途及其源流[J],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3期,第85--87页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12页
    ③同上,318页
    ①中国金属技术史: 50页,图表:古代希腊及罗马青铜像的化学成分分析(E·R·Caley)
    ②中国铸造技术史:70页,表:锡对铜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③同上,53页,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化学分析(Freer ChineseBronze Vol.1)
    ④同上,54页,中国早期青铜的成分
    ⑤田长浒:中国金属技术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103页
    ①田长浒:中国金属技术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18页
    ①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10页
    ②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冶金史论文集[M],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③张朋川: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④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40页
    ⑤(英)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Ⅱ卷(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王前、孙希忠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2-52页
    ⑥董粉和:中国秦汉科技史[M],人民出版社,1994年,125页
    ①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冶金史论文集[M],科学出版社,2005年,57页
    ②(英)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Ⅱ卷(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王前、孙希忠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1-40页
    ③(西汉)桓宽《盐铁论水旱》
    ④(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页
    ⑤田长浒:中国金属技术史[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145页
    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冶金史论文集[M],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147-151页
    ⑦李延样:乌兹钢与大马士革剑[J],金属世界,1998年,06期
    ⑧(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1页
    ⑨同上
    ⑩韩汝玢;柯俊:中国古代的百炼钢[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04期
    ①田长浒主编:中国铸造技术史(古代卷)[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117页
    ②陈进海:世界陶瓷艺术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399页
    ③同上400页
    ④(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154页
    ⑤(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86
    ⑥陈进海:世界陶瓷艺术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300-301页
    ⑦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87页
    ①(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5页
    ②要彬:西方工艺美术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63页
    ③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6页
    ④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400
    ①程孟辉程金城主编:中国陶瓷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4页
    ②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58页
    ③同上238页
    ①李青会干福熹顾冬红: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02期
    ②申先甲 王士平: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13页
    ③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36
    ④《诗·鄘风》
    ①Mac Mahon,Jennifer Price:Romanworking lives and urban living[M]Oxford:OxbowBooks2005,P205
    ②(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158
    ③(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628
    ④(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书》
    ⑤同上
    ⑥(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⑦(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①《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307页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37页
    ①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②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165页
    ①张炜,单伟芳,郭时清:汉代漆器的剖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02期
    ②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 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379页
    ③同上,441页
    ④同上,443页
    ⑤沈从文: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J],美术研究,1960.年,01期
    ①干福熹:关于中国古玻璃研究的几点看法[J],硅酸盐学报,2004年,02期
    ②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428页
    ⑧要彬:西方工艺美术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2页
    ④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玻璃史料[J]李素桢,田育诚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02期
    ⑤《抱朴子·对俗》[M]葛洪[晋]《诸子集成》卷8上海书店1986年10页
    ⑥扬州市博物馆:《扬州“妾莫书”木椁墓》[J],《文物》1980年12期
    ⑦ Oppenheim A L, BrillR H, von Barag S A.:Glass and Glassmaking in Ancient Mesopotamia[J].CorningMuseum of Glass,1970,4-5.
    ①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J]李青会干福熹顾冬红《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7年第2期
    ②中国釉砂和玻砂[J].伏修峰,王福熹《硅酸盐学报》2006,第4期
    ①试探中国传统玻璃的源流及炼丹术在其间的贡献[J]赵匡华..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
    ②袁翰青:我国化学工艺史中的制作玻璃问题[G],中国化学学会论文集,1957年版,80-81页
    ③(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42页
    ④铅中毒——古罗马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年11卷,05期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51页
    ②侯泳梅: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麻纺织品[J],《中国麻作》1981年第1期
    ⑧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72
    ④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页
    ⑤《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87
    ⑥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1页
    ②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304-305页
    ③(晋)葛洪:《西京杂记》
    ④(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⑤(法)让—诺埃尔·罗伯特:从罗马到中国--恺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8页
    ⑥(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耿昇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250页
    ⑦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08页
    ⑧同上,108页
    ①同上,110页
    ②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436页
    ③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④(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注引《魏略》
    ⑤林梅村:墨山国贵族宝藏的重大发现[J],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M],三联书店,2000年版,194—209页
    ⑥同上
    ⑦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75页
    ⑧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M],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438页
    ⑨夏鼐: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J],《考古学报》1963年01期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59页
    ②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编委会: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M],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出版,1984年版,120页
    ③(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46页
    ④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l, 文物出版社,1991年,54
    ⑤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223页
    ⑥《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760页
    ⑦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224页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②(法)让—诺埃尔·罗伯特:从罗马到中国-恺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9页
    ③(刘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④赵丰: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M], 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128页
    ⑤同上144
    ⑥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4页
    ①闻广:沣西西周玉器地质考古学研究—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之三[J],考古学报,1993年02期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③王纪潮.:楚文化知识丛书:异彩纷呈——楚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96页
    ④(美)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希腊艺术与考古学[M],李冰清译;孙宜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8页
    ⑤(西汉)贾谊《新书·道德说》
    ⑥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三卷,古代希腊、罗马美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503页
    ⑦ Martin Henig:" Engraved" Gems A handbook of Roman Art[M], ComellUniversity Press 1983, P153-158
    ①上海博物馆编: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人与神[M],上海书画2004年版,153页
    ②季兆山: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分析[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9页
    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东郊汉墓[M],考古学报,1976年02期
    ④(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150
    ①上海博物馆编: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人与神[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154
    ② (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43页
    ③同上,44页
    ①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72页
    ②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岳麓书社,2005年版,53页
    ①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5页
    ②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工程出版社,1980年版,64页
    ③ Hanno-Walter Kruft: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M].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6 P21-22
    ④ Martin Heidegger:"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in Basic writing[M],Tr David Farrel Krell. Harper&Row 1982, P149
    ①(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高诱注
    ②“Templum”有两种意思:其一、一片由占卜师划出的天域,以观察鸟儿的飞行进行占卜.其二、神灵的圣域,一座庙宇建筑要经过祭司和占卜师的祝圣才能成为Templum.
    ③褚瑞基:建筑历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9页
    ④(西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
    ⑤王贵祥:文化空间图式与东西方建筑空间[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1998年版,48页
    ⑥同上
    ⑦《周易·说卦传》
    ①(美)米尔希·埃利亚德: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28页
    ②(挪)克里斯蒂安:西方建筑的意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44页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
    ④《左传昭公十八年》
    ⑤王贵祥:文化空间图式与东西方建筑空间[M]台北田园城市文化,1998年版,56页
    ⑥《三辅皇图》
    ⑦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建筑工程出版社,1980年版,76页
    ⑧(东汉)应邵:《风俗演义》
    ①(西汉)刘安:《淮南子 揽冥篇》
    ②褚瑞基:建筑历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14页
    ①褚瑞基:建筑历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49页
    ②(挪)克里斯蒂安:西方建筑的意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55页
    ③王朝闻主编 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331页
    ④《三辅黄图校正》卷二
    ⑤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308页
    ①褚瑞基:建筑历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106页
    ②林徽因:林徽因讲建筑[M],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5页
    ①乐嘉藻:中国建筑史[M],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120页
    ②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133页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291页
    ②(美)卡罗尔.斯特里:拱的艺术:西方建筑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20页
    ①(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32页
    ②同上
    ③(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12页
    ①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工程出版社[M]1980年版,56页
    ②(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四[M], 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67页
    ① (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164页
    ② (挪)克里斯蒂安:西方建筑的意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49页
    ③ 陈平:外国建筑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32页
    ①褚瑞基:建筑历程[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138页
    ②(东汉)班固:《西都赋》
    ③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36页
    ④《周易·大壮卦》
    ⑤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88页
    ⑥同上
    ① (日)原田二郎、丹野郁:西方服饰史[M],康明瑶、陈秉璋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20-21页
    ③(西汉)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
    ①(宋)高承编:《事物纪原衣裘带服部衫子》
    ②(明)张萱:《疑耀》
    ③孙嘉祥王璐:服装文化与性心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65页
    ④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120页
    ①周到 吕品 汤文兴编:河南汉代画像砖[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②John R Clarke:Roman life:100 b.c. to a.d.200 [M], Harryn. abrams (New York) 2007, P53
    ①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115-116页
    ②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99页
    ③陈平: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162页
    ①缪良云编:中国衣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28页
    ②《礼记·深衣》
    ③缪良云编:中国衣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24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251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日
    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草履也
    ①(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李善注引
    ①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127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③(西汉)贾谊:《新书·服疑》
    ④(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世说新语》
    ⑤Sebesta,Judith Lynn,Larissa Bonfante,eds:The World of Roman Costume[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4
    ①(刘宋)范晔《后汉书·舆服下》: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
    ② Livy: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 book34 [M],trans.Evant.Sage.PH.D,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p.413
    ③《礼记·深衣》
    ④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127
    ⑤(英)那撒尼尔·哈里斯:古罗马生活[M],卢佩媛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版,121页
    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②(英)那撒尼尔·哈里斯:古罗马生活[M],卢佩媛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版,122-123页
    ③许明主编,王旭晓:华夏审美风尚史大风起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68页
    ④王至堂: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J],中国文化,1993年08期
    ①(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0页
    ②(刘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③ M.C. Bishop J.C.N.Coulston:Roman Military Equip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1994
    ①《晋书.吕光载记》
    ②M.C. Bishop, J.C.N. Coulston:Roman Military Equipment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 1994
    ③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148页
    ④同上,233页
    ①H. Russell Robinson:The armour of imperial Rome[M], Arms and Armour Press1975
    ②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咸阳市博物馆、杨家湾汉墓发掘小组: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10期
    ③(西汉)晁错《言兵事疏》
    ①简佩芝、顾也力、郭晓青:日语外来语小辞典[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4页
    ②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M],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47页
    ③陈平:外国建筑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页
    ①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M],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②陈平:外国建筑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页
    ③高炜:陶寺龙山文化木器的初步研究——兼论北方漆器起源问题[J],中国考古学研究第二辑[M],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④(美)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M],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45页
    ⑤赵子夫:外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12页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西汉)司马迁:《史记·陆贾列传》
    ①(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②徐州博物馆编:徐州汉画像石[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图202
    ①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
    ②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下)[M],文物出版社,1973年图223
    ③《礼记·内则》郑玄注
    ④许美琪:西方古典家具史论(四)罗马文明及其家具(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年05期
    ⑤(英)菲莉斯·贝内特·奥茨: 西方家具演变史—风格与样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19页
    ①(汉)刘熙《释名》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版,177页
    ③赵子夫,唐利:外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64页
    ④《周礼》郑玄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
    ①许美琪:西方古典家具史论(四)罗马文明及其家具(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年05期
    ②《诗经·大雅·公列》
    ③(晋)葛洪:《西京杂记》
    ④(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1页
    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河内谓臿头金也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5页
    ①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203页
    ②(古罗马)MP加图: 农业志[M],王阁森马香雪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1-13童
    ③徐桓彬:简谈广东连县出土的西晋犁田耙田模型[J],文物,1976年,03期
    ④申先甲 王士平: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62页
    ⑤同上
    ①(古罗马)MP加图:农业志[M],王阁森马香雪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②(元)王祯:《农书·耒耜门》
    ③(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47页
    ④(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344页
    ①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346-347页
    ②广州市文物管理处等: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M],文物,1977年,04期
    ③任继愈主编,张静芬: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72页
    ④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120页
    ⑤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351页
    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67页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348页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48页
    ①(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54页
    ②史四维:木轮形式和作用的演变[J],中华文史论丛(增刊),中国科技史探索,461-76页
    ③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343页
    ④ (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53页
    ⑤同上,355页
    ⑥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6页
    ①郑若葵:交通工具史话[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56页
    ②(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3-344页
    ③孙机:中国古马车的系驾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卷,02期
    ④同上
    ⑤(英)R.J.福布斯: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M],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64页
    ⑥龚缨晏:车子的演进与传播—兼论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3卷第03期
    ①(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189页
    ②(晋)葛洪:《西京杂记》
    ③(刘宋)范晔:《后汉书·张让传)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157页
    ②杨泓:战车与车战—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一[J],文物,1977年,02期
    ① (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94页
    ②《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141页
    ③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④《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169页
    ①(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②同上
    ①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169页
    ①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171页
    ①(西汉)扬雄《方言》:“箭……其三(?)长尺六者,谓之飞虻”
    ②(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
    ③十石强度约相当于300公斤强度射程为600米距离
    ④(美)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M],严瑞池、李志兴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122页
    ⑤同上
    ①(美)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希腊艺术与考古学[M],李冰清译:孙宜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5页
    ①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127页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 1991年,302页
    ③同上304
    ④同上305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146页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 1991年,439页
    ③(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版,617页
    ①吴小平: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M],岳麓书社,2005年版,53-72页
    ②(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 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620页
    ①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M], 文物出版社,1973年,79页
    ②上海博物馆编: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人与神[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237页
    ③《仪礼·士冠礼》
    ④ Roman art form the Louvre[M], published in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 in association with Hudson Hills Press 2007, P171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312页
    ①(1)佩里萨式平底陶安法拉: 公元2世纪弗罗伦萨博物馆藏编号71381出于法国南部公元1世纪到3世纪
    (2)罗马方瓶:公元1世纪锡耶纳博物馆藏编号AF191常见于公元前1世纪和后1世纪
    (3)大理石双耳喷口杯:公元1世纪斯塔比亚圣·马可别墅出土那不勒斯博物馆藏
    (4)玻璃小壶瓶:公元1世纪弗罗伦萨博物馆藏编号82827公元1-3世纪常见
    (5)奥伊诺丘玻璃壶:公元1世纪庞贝出土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常见于整个罗马时代
    (6)双耳银杯:公元1世纪庞贝银器之家出土那不勒斯博物馆藏
    (7)青铜提桶公元1世纪庞贝出土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仿自公元前5世纪同类器物
    (8)印纹陶脚杯: 奥古斯都时期 阿雷佐博物馆藏编号96272
    (9)玻璃油膏瓶: 公元1世纪弗罗伦萨博物馆藏 编号95366常见于公元1-2世纪
    (10)高卢印纹陶杯:公元2世纪弗罗伦萨博物馆藏编号75839公元1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
    (11)青铜保温器:公元1世纪庞贝出土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12)泪痕纹玻璃筒杯:公元1世纪后半期庞贝出土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维苏戚地区制造公元1世纪盛行
    ②(1)铜壶:云南大关岔河,东汉,《考古》1965年03期,121页
    (2)铜镂:安徽芜湖贺家园,西汉,《考古学报》1983年,03期
    (3)铜盆形尊:东汉甘肃武威雷台,东汉,《考古学报》1974年02期
    (4)铜罍:河北满城陵山,西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50页
    (5)釉陶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124页
    (6)漆耳杯:西汉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文物》,1977年,09期
    (7)铜提梁桶:河北定县北陵头,东汉,《文物》1978年,08期
    (8)单耳小卮 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文物》1875年
    (9)系绳提的蒜头铜壶:陕西汉中安中机械厂,西汉,《考古与文物》1982年,02期
    (10)漆盂,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文物》1978年,08期
    (11)漆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79页
    (12)错金铜足玉卮:安徽涡阳稽山,西汉,《文物》2003年09期
    ①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罗马的曙光-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93页
    ②(德)利普斯(Julius E.):事物的起源[M]汪宁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
    ③陈斌:灯具的鼻祖—四千年前窑洞的壁灯[J],文物天地,1989年,02期.
    ④郭灿江:光明使者—灯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2页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624页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40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351
    ②章志彪张金方主编: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21卷[M],照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5-7页
    ③《周礼·秋官·司氏》
    ④《礼记·少仪》
    ⑤吴应祥:植物与希腊神话[M],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版,14页
    ①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罗马的曙光-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137页
    ② Roman art form the Louvre [M], published in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 in association with Hudson Hills Press 2007, P162
    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④郭灿江:光明使者—灯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12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352
    ①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19页
    ②(晋)傅玄《朝会赋》
    ①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1页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16页
    ①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彭县等地新收集到一批画像砖[J],考古,1987年,06期,
    ①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罗马的曙光-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209页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324页
    ① Goblet d'Alviella Eugene:The migration of symbols [M], New York:University Books,1956, P19
    ②参见(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47-48页
    ③同上,66-72页
    ①诸葛铠、丁涛、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页
    ②(英)罗伯特.菲尔德:罗马马赛克中的几何图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页
    ③同上,7页
    ①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文物出版社,1991年,58页
    ②(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158页
    ③(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装饰艺术手册[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125页
    ④(美)拉尔夫·迈耶: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62页
    ①芮传明 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995年版,50页
    ② (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41
    ①(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47-48
    ②诸葛铠、丁涛、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85页
    ① (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装饰艺术手册[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12
    ②诸葛铠、丁涛、郭廉夫: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5页
    ③Goblet d'Alviella Eugene: The migration of symbols [M], New York University Books,1956, P12
    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①《礼记·乡饮酒义》
    ② Mackenzie Donald Alexander:The migration of symbols:and their ralation to beliefs and customs[M], translated by R.T Clark, London:Routledge1996, P13
    ③芮传明 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84页
    ④同上,74页
    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⑥《礼记·乡饮酒义》
    ①张朋川: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辨[J],装饰,2002年,12期
    ②参见(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34-35页
    ①参见(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106页
    ②同上,107页
    ③同上,108-110页
    ④(日)林巳奈夫:汉代云气纹溯源[J], 从军译,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⑤同上
    ① (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124页
    ①(德)汉尼希朱威烈: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M],渐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20页
    ②(东汉)班固:《白虎通·五竹篇》
    ①(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M],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110页
    ①(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②故宫文物月刊(台湾)1985年1月第二卷,第十期62页
    ③(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①(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装饰艺术手册[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42
    ②(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臭·波旁: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M],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214
    ③芮传明 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234页
    ④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367页
    ⑤何志国:摇钱树的内涵渊源[J],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4期
    ① Roman art form the Louvre [M], published in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 in association with Hudson Hills Press 2007, P243
    ②《山海经·海外西经》
    ③(东汉)班固《汉书·五帝纪》
    ①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55
    ②《三辅黄图》卷三
    ③(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
    ④(英)格雷格·沃尔夫:剑桥插图罗马史[M],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196页
    ①沈爱凤: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405页
    ②(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装饰艺术手册[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67页
    ③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J],中国学术2001第三卷,01期
    ①Harrison Jane Ellen: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Greek religion[M] ,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l927, P265
    ②芮传明 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132页
    ③同上292
    ④(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397页
    ⑤(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41页
    ①李广元、李黎:中西美术比较十书-中西色彩比较[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34-36页
    ②《左传·昭公元年》
    ③《吕氏春秋》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56页
    ①《论语·阳货》
    ②刘炳森:临摹马王堆西汉帛画的点滴体会[J],.文物,1973年,09期
    ③刘志鹗:古代罗马艺术[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3页
    ①(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56-57页
    ②王士伦:浙江出土的铜镜[M],文物出版社1987年,图43
    ③(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209页
    ①(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37-38页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古罗马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15页
    ③(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33页
    ④王朝闻主编 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81页
    ①(美)M.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册[M],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151页
    ②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91页
    ③(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79页
    ①(美)戴尔布朗: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110页
    ①雷圭元:图案基础[M],李骐助理编辑,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年版
    ①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8页
    ②(英)苏珊·伍德福德:古代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M],贾磊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105页
    ①(德)歌德等: 文学风格论[M],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17页.
    ②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1页
    ③竹内敏雄:艺术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80页
    ④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211页
    ①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204-205页
    ②(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fMl,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页
    ③安庆征:特拉马尔文化新释[J],史学月刊,1985年,04期
    ①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56页
    ② Naphtali Lewis,Meyer Reinhold:Roman Civilization:Volume 1:The Roman Republic and the Principate of Augustus [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P40-41
    ③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60页
    ①(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8页
    ②同上
    ③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80-81页
    ①(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11页
    ②(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页
    ③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66页
    ①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90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③(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
    ④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页
    ①俞伟超:先秦两汉美术考古材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年论文集[C]文物出版1989年
    ②俞伟超: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内容考[M],文物出版社,1985年, 156页
    ①薛瑞泽: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Jl,寻根,2005年,05期
    ②李心峰:艺术类型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200页
    ③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1页
    ①(东汉)王充《论衡》
    ②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250页
    ①(战国)庄子:《庄子·外篇·达生》
    ②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132页
    ③(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西班牙派拉蒙出版社组织编写:罗马艺术[M],李多译,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②(古希腊)贺拉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诗学)〈诗艺)》[M],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94页
    ③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99年版,39页
    ①参见:(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7页
    ②(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薪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3页
    ①王朝闻主编顾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153页
    ②同上,337页
    ③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98页
    ①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33页
    ②西班牙派拉蒙出版社组织编写:罗马艺术[M],李多译,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49页
    ①(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284页
    ②(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M],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77页
    ③(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43页
    ④(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109页
    ①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第一号简报[J],文物,1992年,04期
    ②参见(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版,57页
    ③李心峰:艺术类型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199页
    ④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138页
    ①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261页
    ②同上,474页
    ③(法)Claude Moatti:罗马考古[M],郑克鲁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36页
    ④(法)H.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⑤(英)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61页
    ⑥(英)理查德.詹金斯:罗马的遗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99页
    ⑦(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⑧(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
    ⑨(西汉)司马相如《答盛擥问作赋》
    ⑩(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①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J],选自宗白华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②致李桦(1935年2月4日)鲁迅全集[M],卷13,第539页
    ③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④田自秉: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163页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49-50页
    ⑥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⑦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67页
    ⑧(东汉)班固:《西都赋》
    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
    ①湖南省博物馆:长沙象鼻嘴一号西汉墓[J],考古学报1981年,01期
    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年08期
    ③《论语·泰伯》
    ④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67页
    ⑤同上
    ⑥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1986年,第257页
    ⑦(日)竹内敏雄:美学总论[M,日本弘文堂,1979年版,770-772页
    ①(西汉)刘安:《淮南子》
    ②(战国)庄子:《庄子·外篇·达生》
    ①(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272页
    ②(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14页
    ③李心峰:艺术类型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45页
    ①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27页
    ②李泽厚:形象思维再续谈[M],文学评论,1980年,03期
    ③李泽厚:孔子再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④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4页
    ①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1期
    ②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88年版,155页
    ③季国清;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J], 求是学刊,2002年,05期
    ①(法)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M],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版,111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68页
    ③龙斯荣:罗马法要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2页
    ④(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⑤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139页
    ①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②《礼记·礼运》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商务印书馆,1996年,47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卷十,400页
    ⑤(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274-275页
    ⑥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6年,57-58页
    ①布灵顿等:西洋文化史第一卷上古篇[M],刘景晖译,台湾学生出版局,1984年版,196页
    ②(英)约翰.B.沃德-珀金斯:罗马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9页
    ③ O.F.Robinson Routledge:Ancient Rome:City Planning andAdministration[M], London:Routledge 1994,P114
    ①(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117页
    ②参见: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73页
    ③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32页
    ①(春秋)老子:《道德经》
    ②(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
    ③(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④(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
    ⑤(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4页
    ⑥RolandAugue:CrueltyandCivilization:TheRoman Games[M],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4,P35
    ⑦(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⑧周远斌:《淮南子》的情感论[J],南都学坛,2006年,04期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②(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
    ③(古罗马)奥维德:《爱经》戴望舒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72页
    ④(法)让·诺埃尔·罗伯特:古罗马人的欢娱[M],王长明、田禾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7页
    ⑤(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⑥(英)理查德.詹金斯:罗马的遗产[M],晏绍祥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32页
    ⑦(古罗马)塞内加:论善行,转引自(德)奥托·基弗:古罗马风化史[M],姜瑞璋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①(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
    ②(战国)庄子:《庄子·内篇·人间世》
    ③(战国)庄子:《庄子·外篇·至乐》
    ④同上
    ①(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②《左传·昭公元年》
    ③(东汉)王充《论衡·佚文》
    ④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594页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103-107页
    ①《晋书·卷三十六》
    ②赵宪章:西方形式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21页
    ③赵宪章.朱存明: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10页
    ①(英)T.L.希思:希腊数学史第1卷[M],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21年版,128页
    ②(春秋)老子:《道德经》
    ③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6-39页
    ④《韩非子·解老》
    ⑤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64页
    ⑥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5页
    ①Cicero:ProCluentio[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②同上P46-47
    ③龙斯荣:罗马法要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0页
    ④ (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64页
    ①(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②(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语》
    ③(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④(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⑤胡适:王充的论衡,收录于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册,附编四,1278页
    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⑦(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凡律度量衡用铜者,名自名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
    ⑧(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
    ①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250页
    ②(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③季羡林 张光璘编选:东西文化议论集[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53页
    ④同上56
    ①方珊:美学的开端;走进古希腊罗马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364
    ③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670页
    ① (西汉)贾谊:《新书》
    ② (刘宋)范晔:《后汉书·西羌传》
    ③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④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贤良对策》
    ⑤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⑥ (西汉)陆贾:《新语·至德》
    ①《周易·同人》
    ②(刘宋)范晔《后汉书·五行志》
    ①李泽厚汝信名誉主编: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575页
    ②(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197页
    ①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353页
    ②《周易·系辞上》
    ③《论语》
    ④(春秋)老子《道德经》
    ⑤(宋)张载《正蒙·太心篇》
    ⑥陈鸿琦:西王母—汉代民间信仰举隅[J],历史文物,1996年04期
    ⑦(春秋)老子《道德经》
    ①(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0页
    ②章安祺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95页
    ①(俄)金兹堡:风格与时代[M],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页
    ①(美)鲁.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369-369页
    ②Rita Pema:Fashion Forecasting[M],Fairchild Publications1998,P25
    ③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469页
    ④(美)阿诺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M],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263页
    ⑤(俄)金兹堡:风格与时代[M],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页
    ① (美)阿诺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M],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②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19-220页
    ③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年版,205页
    ①(东汉)班固《汉书·佞幸传》
    ②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565页
    ③同上,566页
    ④王朝闻主编 森编:中国美术史·秦汉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47-48页
    ①(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271页,
    ②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10页
    ③同上212
    ④<礼记》郑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於生人
    ⑤《中华文明史》编委会:中华文明史秦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522页
    ⑥(美)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柳扬,岑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144页
    ①杨泓: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M],文物出版社,2007年,145页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 文物出版社,1991年,276页
    ③参见华人德:中国书法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0页
    ④(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29页
    ①塔西陀:编年史第一卷[M],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3页
    ② (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探寻古罗马文明[M]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288页
    ①(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M],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695页
    ①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19页
    ①(美)鲁·阿思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M],郭小平翟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23页
    ②万绳楠编: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40页
    ①王朝闻主编、陈绶祥编:中国美术史·魏晋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42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晋)陆机言:存形莫善于画
    ③万绳楠编: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9页
    ④参见(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M],郑岩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286页
    ⑤王朝闻主编、陈绶祥编:中国美术史·魏晋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196页
    ①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M], 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61页
    ②(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90页
    ③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26页
    ①(奥地利)A.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157页
    ②(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M],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81页
    ③(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149页
    ①(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340页
    ②田自秉: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164页
    ①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77页
    ②梁作檊: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76页
    ③(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162页
    ④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年,01期
    ①(英)乔治·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陈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3页
    ②(法)德·安布拉: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M],张广龙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165页
    ③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J],文物1980年,05期
    ①(英)乔治·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35页
    ②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238页,转引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M],英文版77页
    ③王朝闻主编、陈绶祥:中国美术史·魏晋卷[M],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277页
    ①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d·m·洛节编本)(上),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622页
    ①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17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
    ③《三国志·吴书·赵达传》裴松之注
    ④(三国)曹植:《说疫气》
    ⑤(英)韦尔斯:文明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12页
    ⑥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⑦吴于厪:古代的希腊与罗马[M],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141页
    ⑧梁作檊: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00页
    ⑨(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M], 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201页
    ①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d·m·洛节编本)(上)[M],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14页
    ② (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
    ③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M],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①李建群:欧洲中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2页
    ②(英)卢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M],朱淳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91页
    ③(法)菲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M],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版,158页
    ④(英)乔治·扎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76页
    ⑤(晋)葛洪:《抱朴子》
    ①(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M],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57页
    1.《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2.《古罗马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西洋全史》,冯作民编著黎东方校订,台北燕京文化出版社1975年
    4.《世界古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5.《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三卷:大风起兮》,许明主编 王旭晓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古代罗马史》,于贵信,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7.《中国美术史·秦汉卷》,王朝闻主编 顾森编,齐鲁书社2000年
    8.《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孙机,文物出版社1991年
    9.《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石云涛,学苑出版社2003年
    10.《建筑历程》,褚瑞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11.《林徽因讲建筑》,林徽因,九州出版社2005年
    12.《中国建筑史》,乐嘉藻,团结出版社2005年
    13.《中国美术史·魏晋卷》,王朝闻主编陈绶祥编,齐鲁书社2000年
    14.《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5.《中西美术比较十书-中西色彩比较》,李广元李黎,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16.《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7.《邓以蜇全集》,邓以蜇,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 蒋长瑜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
    19、《秦汉罗马文明展》中国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文物出版社2009年
    20.《汉代的贸易与扩张》,余英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81年
    22.《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吴于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23.《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4.《道教研究与中国宗教文化》,黎志添,香港中华书局2003年
    25.《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侯外庐,人民出版社1963年
    26.《东汉生死观——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余英时何俊编,侯旭东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7.《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杨泓,文物出版社2007年
    28.《李格尔与艺术科学》,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29.《文化人类系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0.《中国书法史》,华人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31.《新编世界科技史(上)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申先甲 王士平,中国国际广播出版 社1996年
    32.《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潘吉星,文物出版社1979年
    33.《宏观人类文化学》,武文,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3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35.《中华文明史秦汉卷》,《中华文明史》编委会,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36.《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7.《罗马文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文物出版社2007年
    38.《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的人与神》,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39.《罗马史纲》,杨共乐,东方出版社1994年
    40.《艺术类型学》,李心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41.《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
    42、《西汉南越王墓》广东省博物馆等编辑,文物出版社1991年
    43.《楚国科学技术史稿》,后德俊,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4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84年
    45.《楚文化与漆器研究》,陈振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46.《马王堆一号墓与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丝织品的比较研究》,袁建平,湖南出版社1994年
    47.《楚文化流变史》,蔡靖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48.《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
    49.《西洋服装史》,李当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
    50.《世界古史研究第一辑》,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51.《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朱龙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52.《世界史资料丛书·上古史部分:罗马帝国时期》,李雅书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53.《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5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80年
    55.《汉代学术史略》,顾颉刚,人民出版社2008年
    56.《美术考古与考古研究》,何志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57.《秦汉美术史》,朱杰勤,商务印书馆1957年
    58.《古代罗马艺术》,刘志鹗,商务印书馆1982年
    59.《李格尔与艺术科学》,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60.《视觉形式的生命》,张坚,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61.《美学(第一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62.《抽象与移情—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沃林格尔,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63.《中国工艺美术史》,李龙生,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
    64.《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
    65.《设计史》,朱铭荆雷,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年
    66.《西方工艺美术史》,要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67.《中国铸造技术史(古代卷)》,田长浒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
    68.《中国金属技术史》,田长浒,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69.《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白云翔,科学出版社2005年
    70.《中国冶金史论文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科学出版社2005年
    71.《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张朋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72.《中国秦汉科技史》,董粉和,人民出版社1994年
    7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年
    74.《浙江出土的铜镜》,王士伦,文物出版社1987年
    75.《三松堂学术文集》,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76.《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77.《世界陶瓷艺术史》,陈进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年
    78.《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79、《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陈茂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80.《中国陶瓷艺术论》,程孟辉程金城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81.《新编世界科技史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申先甲 王士平,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82.《中华文明史秦汉卷》,《中华文明史》编委会,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83.《古代中国青铜器》,朱凤瀚,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84.《罗马法要论》,龙斯荣,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85.《图案基础》,雷圭元 李骐助理编辑,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年
    86.《美学百科全书》,李泽厚 汝信 名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
    87.《东西文化议论集》,季羡林张光磷编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
    88.《美学的开端》,方珊,走进古希腊罗马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89.《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林梅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0.《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91、《汉代墓室壁画研究》黄佩贤文物出版社2008年
    92.《视觉形式的生命》,张坚,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93.《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编委会,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出版1984年
    94.《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赵丰,文物出版社2007年
    95.《楚文化知识丛书:异彩纷呈—楚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 王纪潮,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96.《世界美术史,第三卷,古代希腊、罗马美术》,朱伯雄主编,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年
    97.《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分析》,季兆山,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6年
    98.《中国雕塑艺术史》,王子云,岳麓书社2005年
    99.《设计艺术学十讲》,诸葛铠,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100.《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建筑工程出版社1980年
    101.《文化空间图式与东西方建筑空间》,王贵祥,台北田园城市文化1998年
    102.《外国建筑史》,陈平,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3.《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10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105.《服装文化与性心理》,孙嘉祥 王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06.《河南汉代画像砖》,周到 吕品 汤文兴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108.《中国衣经》,缪良云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
    109.《古代世界的终结》,菲迪南·罗特李晓东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008年
    110.《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1.《华夏审美风尚史 大风起兮》,许明主编 王旭晓,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2.《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巫鸿主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
    113.《欧洲中世纪美术》,李建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4.《中西文化概论》,张忠利 宗文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5.《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魏光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6.《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杨泓,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7.《西安半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82年
    118.《中国历代服饰史》,袁杰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119.《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赵宪章朱存明,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0.《古希腊哲学》,苗力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21.《徐州汉画像石》,徐州博物馆编,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122.《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等,文物出版社1973年
    123.《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1980年
    124.《外国古典家具文化艺术》,赵子夫,唐利,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125.《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杨力民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126.《西洋文化史第一卷上古篇》,布灵顿等刘景晖译,台湾学生出版局1984年
    127.《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任继愈主编张静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28.《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9.《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1982年
    130.《交通工具史话》,郑若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131.《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潘吉星,文物出版社1979年
    132.《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梁作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133.《古代的希腊与罗马》,吴于厪,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134.《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吴小平,岳麓书社2005年
    135、《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文物出版社1978年
    136《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137.《罗马的曙光-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出版社2003年
    138.《光明使者—灯具》,郭灿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139.《植物与希腊神话》,吴应祥,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
    140.《西方形式美学》,赵宪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1.《中国器物艺术论》,高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2.《中国纹样辞典》,诸葛铠 丁涛 郭廉夫,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
    143.《中西纹饰比较》,芮传明 余太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44.《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左民安,九州出版社2005年
    145.《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沈爱凤,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146.《四川汉代画像石》高文,巴蜀书社1987年
    147.《密县汉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3年
    148.《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
    149.《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编,文化部文物管理局1956年
    150.《南阳汉代画像石》南阳汉代画像石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
    151.《广州汉墓》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
    152.《中外服饰文化》曲江月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
    153.《山东汉画像石》杨爱国,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
    154.《中国铜镜图典》孔祥星编,文物出版社1992年
    155.《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国家计量总局主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
    156.《楚汉装饰艺术集》李正光 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157.《北京大葆台汉墓》大葆台汉墓发掘组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
    158.《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出版社1980年
    159.《铜镜图案》周世荣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160.《湖南文物》:熊传新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161.《山东文物选集》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60年
    1.《风俗通义校释》(东汉)应劭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汉书》(东汉)班固,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
    4.《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
    5.《三辅黄图校注》,陈直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字类赋注》,(宋)吴淑撰,中华书局,1989年
    7.《文选》,(南朝·梁)萧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8.《西京杂记全译》,(晋)葛洪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9.《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10.《二十二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1.《盐铁论》,(西汉)桓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12.《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13.《〈诗学〉〈诗艺〉》,(古希腊)贺拉斯、亚里斯多德,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14.《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
    15.《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6.《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7.《爱经》,(古罗马)奥维德,戴望舒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
    18.《西塞罗三论:老年.友谊.责任》,(古罗马)西塞罗,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19《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古罗马)撒路斯提乌斯,崔妙因 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
    20.《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任炳湘译, 商务印书馆1979年
    21.《编年史》(古罗马)塔西佗,王以铸 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22.《论农业》,(古罗马)M.T瓦罗,王家绶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1.《礼仪中的美术》,(美)巫鸿著,郑岩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2.《古罗马生活》,(英)那撒尼尔·哈里斯,卢佩媛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
    3.《罗马史》,(德)特奥多尔·蒙森,李嫁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4.《古代社会》,(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杨东莼 马雍 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5.《征服者与奴隶》,(美)K·霍普金斯著.闫瑞生译,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6.《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英)阿诺德·汤因比,刘北成郭小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德)卡尔·雅斯贝斯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8.《罗马考古》,(法)C.莫提,郑克鲁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9.《古代世界经济生活》,(法)杜丹,志扬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10.《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美)M·罗斯托夫采夫,厉以宁马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11.《古罗马生活》,那撒尼尔·哈里斯 卢佩媛 等译,山西希望出版社2007年
    12.《文明的征程》,(美)布雷斯特德,李静新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
    13.《罗马史》,(英)迈克尔·格兰特,下雨南石彦陶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14.《西方建筑的意义》,(挪)克里斯蒂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5.《世界史纲》,(英)H.G.威尔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
    17.《世界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 梁赤民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罗马人》,(法)罗杰·亚努、让·谢德,黄雪霞译,格致出版社2001年
    19.《剑桥插图罗马史》,(英)格雷格沃尔夫,郭小凌晏绍祥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
    20.《古罗马人的欢娱》,(法)让·诺埃尔·罗伯特,王长明田禾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古罗马风化史》,(德)奥托·基弗,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22.《庞贝-骤然消失的城市》,(美)戴尔·M·布朗,张燕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23.《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法)库朗热,古代城邦,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4;《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美)余英时,邬文玲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5.《房龙地理—地球的故事》,(美)房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26.《增补汉六朝の服饰》,(日)原田淑人,东洋文库1967年
    27.《罗马艺术—从罗慕路斯到君士坦丁》,(美)南希·H.雷梅治、安德鲁·雷梅治,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8.《恺撒与基督》,(美)威尔·杜兰,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
    29.《古代罗马》,(英)彼得·阿克罗伊德,冷杉杨立新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
    30.《探寻古罗马文明》,(英)莱斯莉·阿德金斯、罗伊·阿德金斯,张楠王悦范秀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
    31.《罗马到中国:恺撒大帝时代的丝绸之路》,(法)让-诺埃尔·罗贝尔,马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古代罗马史》,(俄)科瓦略夫,王以铸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33.《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意)安娜·玛利亚·利贝拉蒂、法比奥·波旁,方春晖张文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
    34.《奥古斯都》,(英)戴维.肖特,杨俊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35.《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身份》,(法)德·安布拉,张广龙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36.《古代美学》,(波)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37.《艺术心理学新论》,(美)鲁·阿恩海姆,郭小平 翟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年
    38.《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史》,(奥)A·李格尔;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39.《古代世界的终结》,(法)菲迪南·罗特,李晓东 王春侠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
    40.《西方中世纪艺术史》,(英)乔治·扎内奇,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
    41.《罗马帝国衰亡史(d·m·洛节编本)》,(英)爱德华·吉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
    42.《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43.《古代艺术品中的神话形象》,(英)苏珊·伍德福德,贾磊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44.《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美)巫鸿,柳扬 岑河泽,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45.《拱的艺术—西方建筑简史》,(美)斯特里克兰,王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6.《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美)戴尔·布朗主编,陈俐丽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47.《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8.《形式问题》,(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潘耀昌等译,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
    49.《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0.《美学第一卷》,(德)黑格尔,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51.《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
    52.《世界艺术地图》,(英)约翰·奥尼恩斯,冯华年刘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53.《世界工艺史》,(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朱淳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
    54.《西亚、欧洲古代工艺技术研究》,(英)R.J.福布斯,巫新华主编,安忠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5.《技术史 第Ⅱ卷(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英)辛格等主编,王前、孙希忠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56.《丝绸之路》,(法)布尔努瓦,耿异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250页
    57.《希腊艺术与考古学》,(美)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李冰清译,孙宜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8.《神秘主义、巫术与文化风尚》,(美)米尔希·埃利亚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
    59.《艺术史的哲学》,(美)阿诺德·豪塞尔,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0.《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汪受琪译,科学出版社1975年
    61.《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德)雷德侯,张总等译,三联书店2005年
    62.《新工具》,(英)培根,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63.《西方服饰史》,(日)原田二郎、丹野郁,康明瑶、陈秉璋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64.《西方家具演变史—风格与样式》,(英)菲莉斯·贝内特·奥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65.《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美)T.N.杜普伊等,严瑞池、李志兴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
    66.《希腊艺术与考古学》,(美)约翰·格里菲思·佩德利, 李冰清译孙宜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6.《事物的起源》,(德)利普斯,汪宁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
    67.《罗马马赛克中的几何图案》,(英)罗伯特.菲尔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68.《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奥)阿洛瓦·里格尔,刘景联,李薇蔓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69.《装饰艺术手册》,(德)弗兰兹.萨雷斯.玛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70.《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美)拉尔夫·迈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71.《罗马建筑》,(英)约翰.B.沃德-珀金斯,吴葱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72.《艺术心理学新论》,(美)鲁.阿恩海姆,商务印书馆1994年,
    73.《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德)汉尼希朱威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74.《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美)巫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75.《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美)戴尔布朗,华夏出版社2002年
    76.《文学风格论》,(德)歌德等,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77.《美学百科辞典》,(日)竹内敏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78.《艺术史的哲学》,(美)阿诺德·豪塞尔,陈超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79.《罗马艺术》, 西班牙派拉蒙出版社组织编写,李多译,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
    80.《风格与时代》,(俄)金兹堡,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81.《艺术风格学》,(瑞士)H·沃尔夫林,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82.《科学哲学》,(英)奥卡沙,韩广众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年
    83.《艺术发展史》,(英)E.H.贡布里希,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84.《罗马的遗产》,(英)理查德.詹金斯,晏绍祥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85.《艺术哲学》,(法)H.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86.《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1. 《The migration of symbols:and their relation to beliefs and customs》, Mackenzie Donald Alexander, translated by R. T Clark, London:Routledge 1996
    2. 《The Provinces of Roman Empire from Caesar to Diocletian》, Theodor Mommsen, Baker & Taylor Books Press2004
    3. 《The City In The Greek And Roman World》, E. J. Owen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991
    4. 《From Roman Provinces To Medieval Kingdoms》, Thomas F. X. Noble, 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6
    5. 《Roman imperial civilization》, Harold Mattingly, W.W. Norton& Company, Inc., New York, 1971
    6. 《Everyday Life in Ancient Rome》.Lionel Cass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
    7. 《Reading Roman Women,》 Suzanne Dixon, London:Gerald Duckworth and Co-Ltd,2001,
    8.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 Martin J. Power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9. 《Symbol and Image in Celtic Religious Art》, Miranda Green,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l989
    10. 《Roman life:100 b.c. to a.d.200》, John R Clarke abrams, New York 2007
    11. 《Mattingly Life, Death,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Rome Empire》, D.S Potte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9
    12. 《Ancient Rome:City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Robinson,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94
    13. 《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 Alois Riegl, Trans by Evelyn M. Kain, the Getty Publications 2000
    14. 《Roman working lives and urban living》, Mac Mahon and Jennifer Price, Oxford:Oxbow Books 2005
    15. 《"Engraved"Gems A handbook of Roman Art》, Martin Henig,Cornell Univ Pr 1983
    16.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 Hanno-Walter Kruft,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6
    17.《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Martin Heidegger, Harper& Row Publishers 1982
    18. 《Roman Military Equipment》, M. C. Bishop J. C. N. Couls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9. 《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Greek religion》 Harrison Jane Ellen, World Pub. Co; First Meridian Printing edition 1962
    20. 《Roman art form the Louvre》, published in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 in association with Hudson Hills Press 2007
    21. 《Portraits of Livia:Imaging the Imperial Woman in Augustan Rome》, Bartman, Elizabe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The World of Roman Costume》, Sebesta,Judith Lynn, and Larissa Bonfante, ed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4.
    23. 《Ancient Faces:Mummy Portraits from Roman Egypt》, Walker, Susan, and Morris Bierbrier, 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1997.
    24.《Roman Sculpture》, Professor Diana E. E. Klein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5. 《The Art of Rome 753 B.C.-A.D.337:Sources and Documents》, Jerome Jordan Pollit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6. 《Wheels:A Pictorial History》, Edwin Tunis, Baltimore, 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2
    27. 《Trajan》 Lambert M. Surhone, Miriam T. Timpledon, Susan F. Marseken, Betascript Publishing2010
    28. 《The Roman Legions Recreated in Colour Photographs》 Daniel Peterson, Crowood 1999
    1、李立新:《庞薰琹与中西艺术》,《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2、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1期
    3、李心峰:《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文艺研究》,1998年02期
    4、诸葛铠:《“造物艺术论”的学术价值》,《山东哲学社科》,2006年04期
    5、陈平:《李格尔“艺术意志”的概念》,《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6、蓝晓光:《竹子文明》,《竹子研究汇刊》,2003年01期
    7、林甘泉:《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01期
    8、李恒全:《试述汉代私营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林甘泉:《中国经济史研究》,《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997年01期
    10、陈直:《漆耳杯漆盘汇考》,《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02期
    11、龚缨晏:《西方早期丝绸的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12、湖北省博物馆等:《湖北江陵拍马山楚墓发掘简报》,《考古》,1973年03期
    13、胡长林江华:《简论早期罗马文化的务实精神》,《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4、岑蕊:《试论东汉魏晋墓葬中的多面金珠用途及其源流》,《考古与文物》,1990年03期
    15、李青会等:《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02期
    16、张炜等:《汉代漆器的剖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02期
    17、干福熹:《关于中国古玻璃研究的几点看法》,《硅酸盐学报》,2004年02期
    18、扬州市博物馆:《文物》,《扬州“妾莫书”木椁墓》,1980年12期
    19、赵匡华:《试探中国传统玻璃的源流及炼丹术在其间的贡献》,《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02期
    20、《铅中毒——古罗马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年05期
    21、侯泳梅:《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麻纺织品》,《中国麻作》,1981年01期
    22、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23、夏鼐:《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考古学报》,1963年01期
    24、闻广:《沣西西周玉器地质考古学研究--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之三》,《考古学报》,1993年02期
    25、许美琪:《罗马文明及其家具》,《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年05期
    26、徐桓彬:《简谈广东连县出土的西晋犁田耙田模型》,《文物》,1976年03期
    27、龚缨晏:《车子的演进与传播——兼论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问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8、杨泓:《战车与车战—中国古代军事装备札记之一》,《文物》,1977年02期
    29、甘博文:《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02期
    30、陈斌:《灯具的鼻祖—四千年前窑洞的壁灯》,《文物天地》,1989年02期.
    31、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彭县等地新收集到一批画像砖》,《考古》1987年06期,
    32、张朋川:《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辨》,《装饰》,2002年12期
    33、何志国:《摇钱树的内涵渊源》,《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04期
    34、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学术》,2001年01期
    35、刘炳森:《临摹马王堆西汉帛画的点滴体会》,《文物》,1973年09期
    36、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东南文化》,,990年01期
    37、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文物》,1980年05期
    38、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9、陈鸿琦:《西王母—汉代民间信仰举隅》,《历史文物》,1996年04期
    40、薛克翘:《印度雕刻艺术对中国华表的影响》,《南亚研究》,1982年02期
    41、安庆征:《特拉马尔文化新释》,《史学月刊》,1985年04期
    42、薛瑞泽:《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寻根》,2005年05期
    43、李泽厚:《孔子再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44、(日)林巳奈夫,从军译:《汉代云气纹溯源》,《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5、蒋廷瑜:《广西汉代玻璃器》,收藏家,2000年10期
    46、严敦杰:《式盘综述》,考古学报,1985年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