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干部训练研究(1939-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并把革命步骤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以训政作为过渡,承上启下,可说是革命程序的重点和轴心所系。蒋介石向来以继承孙中山的衣钵自命,特别重视训练部属。前后有黄埔训练、庐山训练、珞珈山训练、峨嵋山训练及复兴关训练(即中央训练团)。在加强中央干部训练的同时,从1939年开始,各省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基层干部训练工作。干部训练成为国民党加强党治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路径。
     本文系以湖北省干部训练工作为研究的主体,时间断限以1939年湖北省干训团于战时省会恩施正式成立的时间为起点,至1949年停办为止。
     国民党的干部训练萌芽于兴中会时期。20世纪20年代在“以俄为师”的背景下,开启了干部训练的新时期,建立了黄埔军校等干部训练机构。30年代后期,在抗日战争爆发和新县制实施的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国统区地方政权建设,改变干部素质窳败的问题,开始了省一级的大规模的干部训练工作。
     湖北省于1939年成立干训团,其上承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内政部指导,分为省、区、县三级训练,在训练机关内部,实施严格的人事管理,但实际上施训者的群体表现并不理想。受训学员几乎涵盖了除民众以外所有的人员,其中以县和乡镇保甲各级干部为主体,至40年代末,受训学员并且扩大至行政督察区专员。招调学员有一定的程序,学员入学后进行编组,以便更好的施训。研究发现,学员的背景堪忧,出身不一,年龄互异,影响训练的实施。
     湖北省干部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专业素质的培养,以与新县制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为主;精神及政治教育,这是训练的核心内容,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国民党的建国理论为主,后则又加上蒋介石的讲话和理论;军事训练与管理,军事训练是干部培训的重要方面,体现出干部培训中“军事化”的特点。总的来说,干部训练的核心是塑造“德才兼备”的党国干部。
     湖北干部训练还包括训后管理与监督。学员毕业后,调训人员回到原职,但有可能被解职;考训人员毕业后,由于接收机关的消极应付,面临失业的风险。正由于当时人事制度的不彰,也使训练工作的效果受到不良影响。施训机关和湖北省政府人事处注重毕业学员的联络事宜,强调学员与省政府人事处的通讯工作,这也是当局了解地方政情的重要渠道。
     湖北省干部训练的财源紧张,尤其是县级训练机关财源难以维持,甚至靠学员“公粮”度日。而且训练机关内部腐败不堪,严重侵蚀了训练工作的观感和运作。虽然国民党中央十分重视各省干部培训,虽然湖北省也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但总体来看,训练的成效不佳,并没有达到国民党及政府预定的目标,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及训后,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派系。除内部原因外,当时的军事情势、经济崩溃和腐恶的社会环境等,都影响到训练的成效,使训练难以为继,效果不彰。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干部训练,是加强党国体制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政权下移的产物。新县制的实施巩固了县级机关的科层化,开启了乡镇体制的正规化、官僚化,及保甲体制的半正规化、半官僚化,这种正规化和官僚化是传统和现代交织的结果。体制改革需要人事的补充,因此,干部训练正是为了是塑造新的党国干部,以支持政权建设。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脆弱性,干部训练的过程中,现代化、党国化、军事化相互纠结,使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国民党的干部训练对今天的干部培训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Sun yat-sen founde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five constitution, and settled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steps for military rule, political tutelage, constitutional three times, especially the Political Tutelage for the transition, where the focus and the axis of revolution program. To inherit the mantle of sun yat-sen,Chiang Kai-shek also admitted subordinates trai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Huangpu training, the Lushan training, Luojia Hill training, the Emeishan training and revival off training (ie, the Central Training Corp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entral cadres training, the provinces also began a large-scale grass-roots cadres training in1939. Cadres training gradually became to be an important path for the KMT to strengthen Party governance and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This article is the cadre training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work of the main body, time-off limit to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Hubei Province training regiment in wartime provincial capital Enshi in1939time as a starting point, until the closure date in1949.
     The kuomintang cadres training originated from XingZhongHui period. In the context of "take Russia for the teacher" in the1920s, it opened a new period of training of cadr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and other cadres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e late1930s, when the Japanese War broke out and the new county system implementated, the Nanjing Nationalist Government began a large-scale provincial level cadres train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Kuomintang-controlled areas the local political power to change the ugly defeat of the quality of cadres.
     Training authorities in Hubei Province, bore o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divided into provinces, districts and county levels, internal training authorities w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personnel management, but in fact groups of trainees performance was not satisfactory. Trainees covering almost all staff, in addition to people outside of course, is the county cadres at all levels as the main, to the late1940s, trainees extended to the Chief Inspector of the District Commissioner. The trick certain procedures, students after admission for grouping, in order to better train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worrying background of participants, different origin, age differ,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Th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of cadres of Hube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professional training,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ainly related to the new county system; spiritu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to the Sun Yat-sen's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KMT founding theory-based, coupled Chiang Kai-shek's speech and theory; military training,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training of cadre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litariz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cadres. Overall, the core of the training of cadres is the shape of both abi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party-state cadres.
     The Hubei cadres training also includes th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after training. Graduates adjust training staff back to the original post, but there may be dismissed; test training after graduation, receiving organs passive coping, faced the risk of unemployment.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personnel system also make the training work effect adversely affected. Training authorities and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Hu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 focused on graduates of contact matters, emphasized communication for students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 which was the authorities were aware of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the local political situation.
     That tens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especially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county-level training institution was difficult to maintain, even by th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grain to survive. And within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 corrupted, seriously eroded the perception of the training and oper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is poor and did not reach the intended target of the KMT and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 intricate faction.
     The cadres training during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was the product of the state power dow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ounty system to consolidate the bureaucratization of the county-level authorities, open the regularization of the township system, bureaucratic, and Bao Jia system of semi-regularization, semi-bureaucratic, this formalized and bureaucratic wa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terweave results. System needs the complement of personnel, therefore, the training of cadres precisely in order to shape a new party-state cadres to support the building of political power. As the dictatorship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the process of cadres training, modernization, the party-state, the militarization of intertwined, modern purpose is to create a modern civil servants, party-state into "Chiang Kai-shek", militarization has become fascist. History as a mirror, one ca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the KMT cadres training for today's training of cadr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引文
① 昆冈等撰:《钦定大清会典》卷72《事例》。
    ②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1年版,第118页;又参见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1997)》,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③ 瓦尔克著,辜祖文译:《英国公务员之训练·序》,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
    ① 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1997)》,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② 有关北伐统一至对日抗战前十年间内政工作之实施规划,参见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71辑,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6年版。
    ③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①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 李巨澜:《试论民国时期新乡绅阶层的形成及其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5卷第4期。
    ①Hsi-Sheng Chi.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45.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2,pp.2O5.
    ② 邓文仪:《革命组织与干部训练》,见氏著《从军报国计——邓文仪先生从军回忆录》,台北正中书局1979年印行,第168页。
    ③ 郑文忠:《中国大陆国家行政学院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台湾世新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④ 万耀煌:《告转业军官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7、18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编印,1946年11月1日,第3页。
    ① 参见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
    ① 张有高:《中央训练团》,《民国档案》1994年第2期。
    ② 张德琴:《重庆复兴关训练》,《民国春秋》2001年第2期。
    ③ 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① 刘泓汐:《浅析陈诚主政湖北时的干部训练工作》,《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第9期。
    ② 孙桂珍、李江红:《抗战时期国民党举办党政训练班原因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8期。
    ③ 鞠忠美:《民国山东乡村政治转型研究——以精英阶层的重塑为中心(1928-1949年)》,山东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年硕士论文。
    ④ 化贯军:《地方治理与人力塑造——试论抗战时期广东省新县制的实施与干部训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①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② 苏晓倩:《身体与教育——以日治时期台湾实业学校的身体规训为例(1919-1945)》,台湾暨南大学历史学研究所2004年硕士论文,第9页。
    ③ 化贯军:《人才下注与身体规训:新县制实施中中国国民党基层干部训练的身体史考察》,胡春惠、吕绍理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基层社会: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选集(2010年)》,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11年版,第22页。
    ① 冯启宏:《以俄为师:国民党干部训练的发轫》,《辅仁历史学报》2004年第15期;《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曹淑瑶:《台湾省训练团之研究》,台中: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1990年硕士论文;《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1997)》,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版。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② 吕芳上:《蒋中正先生与人才培训:革命实践研究院的创办与初期发展(1949-1969)》,[台]《近代中国》2003年第153期;冯启宏:《蒋介石的干部训练观析探》,《烟台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论陈诚的干部教育实践与理念》,《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化贯军:《蒋介石的训育观初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③ 黄宗华:《论国民党的干部训练政策》,《求索》2010年第2期。
    ④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⑤ 冯志强:《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干部训练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⑥ 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① 黄燕:《中国国民党干部培养体制变革研究(1924-1945)》,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② 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
    ③ 崔占龙: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的干部训练》,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④ 黄宗华:《论三青团江西干训班与省训团的关系》,《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⑤ 王奇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机构的演变》,载周积明、宋德金主编,郭莹副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下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87页。
    ① 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
    ②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③ 章学诚:《答客问上》,章学诚:《文史通义全译》,严杰、武秀成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35-636页。
    ① 徐时仪:《“干部”考源》,[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7年第86期。
    ② 孙矩:《干部概念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③ 杨又吾、王振川主编:《中国公务员百科辞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91页。
    ④ 刘正琰等编:《汉语外来词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3页。
    ⑤ 杨又吾、王振川主编:《中国公务员百科辞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91页。
    ⑥ 根据冯启宏的考证,最早使用“干部”一词的人是黄兴。此说不确。冯指出,黄兴在1904年6月一封给孙中山的信函中,首次以“干部”一词称呼党内成员。但是黄兴的称法当时在党内并没有引起回响,其他领导人并未跟进,孙中山还是以“兄弟”相称。一般来说,国民党领导人普遍使用“干部”一词称呼党内同志,还是在孙中山兴起改组国民党之议后。见氏著《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
    ⑦ 《中国国民党总章》,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中国现代史史料丛编第十五集——中国国民党党章政纲汇编》,台北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94年版,第38-42页。
    ① 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2004年博士论文。
    ② 蒋介石:《认识时代——何为“科学的群众时代”》(1939年4月22日讲),《重庆训练集》,“训练丛书之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39年8月,第107页。
    ③ 吴铁城:《今年的党务方针》,《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期,1942年1月1日,第10页。
    ④ 郭博宣:《建立党的干部政策》,《训练月刊》第3卷第3期,重庆中央训练团编行,1941年9月1日,第37页。
    ⑤ 李华民:《中国考铨制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466页。
    ① 蒋介石:《训练的目的与训练实施纲要》,《重庆训练选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1939年编印,第143-146页;秦孝仪主编: 《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17-219页;《总裁训词:训练与教育》,《河南省训练团团刊》第1期,1946年6月15日。
    ② 陈诚:《训练的要旨》,《团刊》第45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6月28日,第1页。
    ①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1985年2月2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23页。
    ② 冯自由:《兴中会组织史》,《革命逸史》第4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页。
    ③ 冯自由:《癸卯孙总理在日本状况》,《革命逸史》第1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4页。
    ④ 冯自由:《东京革命军事学校补述》,《革命逸史》第5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页。
    ① 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1页。
    ② 张云:《论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③ 列宁:《怎么办》,《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5-116页。
    ④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9页。
    ⑤ 夏国祥:《孙中山人力资本思想初探》,《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0期。
    ⑥ 孙中山:《要靠党员成功,不专靠军队成功》(1923年11月25日在广州大本营演讲),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2册,台北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91年版,第564-565页。
    ①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邓文仪主编:《中山先生全集(上)》,国防部新闻局1947年印行,第640-641页。
    ② 《内政部训练地方官吏》,1928年9月6日《申报》,第3张第10版。
    ③ 《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施政纲领内政部主管事务进行程序表(1928年10月至31年6月)》,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71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7年版,第16-18页。
    ④ 《县政人员训练办法大纲》,湖档LS1-1-557。
    ① 《汇订本会视察报告书报送中央备案》,《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36期,1940年9月14日,第14页。
    ①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公函》(京训字第0302号1946年6月),湖档LS67-1-1203。
    ①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孙中山先生遗教》,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版,第1-2页。
    ①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六讲》(1924年4月26日),《孙中山先生遗教》,上海民智书局1928年版,第671-672页。关于这个牛顿养猫的故事,在其他资料中孙中山是这样说的:“英国大科学家纽顿养了大小不同的两个猫,他想让两个猫出入自由,不致扰乱他的工作,就把房门开两个孔,大孔命大猫出入,小孔令小猫出入——若是我们知道大科学家未必事事比别人聪明,我们便知道革命的工作也不是人人都会的。所以要受相当的训练。”参见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六讲》,转引自《训练》(半月刊)第1期,1928年6月15日。
    ① 万倚吾:《训政与宪政》,《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7、18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编印,1946年11月1日,第4页。
    ② 蒋介石:《认识时代——何为“科学的群众时代”》(1939年4月22日讲),《重庆训练集》,“训练丛书之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39年8月,第105页。
    ① 孙中山:《最新政治——在尚贤堂对两院议员演说词—民国五年》,《中山演讲集》,民德书局印刷发行,1917年4月,第300页。
    ② 蒋介石: 《现代公务人员之要件》(1936年3月1日出席县市行政讲习所开学典礼讲),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四,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21页。
    ③ 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以杭、嘉、湖地区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203页。
    ① 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载李之亮笺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四,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316页。
    ② [英]拉斯基著,张士林译:《政治典范(四)》,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122页。
    ③ 蒋介石:《政治建设之要义》(1935年9月15日在峨嵋军训团讲),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三,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64页。
    ④ 于建嵘对于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的行政化、半行政化有详细的探讨,见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70-203页。
    ① 《县各级组织纲要》,《训练月刊》创刊号,“新县制专号”,中央训练团1940年发行,第147-150页;何吏衡:《县各级组织纲要之特质及其实施问题》,《现代读物》第5卷第1期,现代读物社1940年发行,第39-40页。
    ② 刘翰华:《心理建设与基层工作》,《新湖北季刊》创刊号,1941年元月15日,第96页。
    ③ 梅壮宇:《在生活困难中公务员应有的认识》,《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2期,1941年4月27日,第4页。
    ④ 蒋介石:《确定县各级组织问题》,载刘振东主编,焦如桥编辑:《县政资料汇编(上册)》,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1939年发行,第115页。
    ① 《县各级组织纲要》,《训练月刊》创刊号,“新县制专号”,中央训练团发行,1940年7月1日,第147-150页。
    ② 《湖北省实施新县制之检讨》(截至1942年12月底),湖档LS3-1-775。
    ③ 余正东:《致军官转业行政人员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7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4月11日,第2页。
    ① 关于三位一体及政教合一的演进,参见曹天忠:《新县制“政教合一”的演进和背景》,《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
    ②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44-145页。
    ③ 黄天玄:《建设新湖北与复员军官转业》,《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9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半月刊社编印, 1946年11月1日,第4页。
    ① 王良卿:《动荡中的改革:中国国民党从“革新”走向“改造”,1945-1950》,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3年博士论文。
    ② 刘汉民:《对党团工作之感想及改进意见》(1943年4月),湖档SL9-2-148-4。
    ③ 陈铮文:《基层政治与干部问题》:《团刊》第38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15日,第2页。
    ① 《地方自治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湖档LS9-2-446。
    ② 梅壮宇:《革命的行政干部》,《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6期,1941年5月25日,第5-6页。
    ③ 省干训团学员皮季莊1941年10月18日谨呈给省民政厅长朱怀冰函件,湖档LS1-2-21。
    ④ 王东原:《从湖北看战区省政问题——卅四年五月在本团高级班讲演》,《复兴关月刊》第1卷第6期,1945年10月1日。
    ⑤ 蒋介石:《开幕词》(1941年3月23日所致),载荣孟源主编、孙彩霞编辑:《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68页。
    ① 陈诚:《我们今天的任务与克尽职务的方法——陈主席于三十年十二月七、十四日两次国父纪念周席上对本省三十年度党政军工作总检讨暨行政会议全体会员训词》,《湖北省三十年度党政军工作总检讨、行政会议大会汇编》,湖北省政府1942年编印,第70页。
    ② 王东原:《体育与民族复兴——王主席为纪念卅三年度体育节》,《湖北省政府公报》第510期,1944年9月15日,第2页。
    ③ 熊振汉:《我们民族的敌人——贫弱愚》,《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8-30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5月15日,第20页。
    ① 蒋介石:《训练的目的与训练实施纲要》,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226页。
    ②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要》,《训练月刊》第1卷第5期,中央训练团编印,1940年11月1日,第135页。
    ① 左铎:《确立革命的人生观》,《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31期,1941年11月15日,第3页。
    ② 《地方自治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湖档LS9-2-446。
    ③ 余正东:《致军官转业行政人员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7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4月11日,第3页。
    ① 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重庆训练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39年8月,第182页;《新湖北季刊》创刊号,1941年元月15日,第7页。
    ② 万倚吾:《告各区班县所教育长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3页。
    ③ 蒋介石:《为学做人与复兴民族之要道——二十四年五月十九日对昆明中等以上各学校员生之训词》,《蒋委员长对青年的训话集:青年的责任和修养》,上海真理书局1937年版,第70页。
    ④ 左铎:《军事训练的意义与军事管理的重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25期,1941年10月5日,第5页。
    ① 熊振汉:《漫谈儒家》,《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4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日,第8页。
    ② 左铎:《土地陈报班三期学员毕业离团,左教育长临别赠言》,《团刊》第38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15日,第5页。
    ③ 陈茂龙纪录:《正气与毅力——阮教育长在十一月一日纪念周讲》,《团刊》第55期,湖北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11月30日,第2页。
    ④ 黄天玄:《以教兵的精神教民——副教育长在葛店对二三两大队转业学员讲话》,《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4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日,第4页。
    ① 陈诚:《服务与人生》,《团刊》第39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31日,第1页。
    ② 万耀煌:《复员军官转业训练开学典礼训词》,《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9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日,第3页。
    ① 左铎:《左副教育长讲入伍周的意义》,《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8期,1941年6月8日,第7-8页。
    ② 黄天玄:《以教兵的精神教民——副教育长在葛店对二三两大队转业学员讲话》,《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4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日,第4页。
    ③ 余正东:《致军官转业行政人员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7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4月11日,第3页。
    ① 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重庆训练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39年8月,第180页;《新湖北季刊》创刊号,1941年元月15日,第6页。
    ② 熊振汉:《漫谈儒家》,《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4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日,第8页。
    ① 柳振亚:《教育长序》,《宜都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第八期通讯录》(1944年8月),湖档LS9-2-278。
    ② 黄天玄:《以教兵的精神教民——副教育长在葛店对二三两大队转业学员讲话》,《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4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日,第4页。
    ③ 熊振汉:《我们民族的敌人——贫弱愚》,《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8-30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5月15日,第20页。
    ④ 王东原:《由改良习惯说到转移风气》(王主席三十三年十月一日在恩施湖北省干训团进行国民月会及省府扩大纪念周席上致词),《湖北省政府公报》第511期,1944年9月30日,第2页。
    ① 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内政年鉴》(总述·民政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版,第B329页。
    ② 《鄂政务研究会成立》,《申报》,1933年6月18日,第3张第9版。
    ③ 《训令豫鄂皖三省政府公布地方政务研究会章程及研究规则》,《政务周刊》第10规1933年3月20日,第1页。
    ④ 《鄂政务研究会成立》,《申报》,1933年6月18日,第3张第9版。
    ⑤ 刘寿朋:《受训学员应注意之事项》,《县训》第1期,1936年12月5日,第5页。
    ⑥ 《湖北省县政人员训练所组织规程》,《县训》第1期,1936年12月5日,第71-73页。
    ⑦ 《第一期学员开学情形》,《县训》第1期,1936年12月5日,第65页。
    ① 代主席严立三:《拟筹设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由》(1939年7月),湖档LS1-2-168。
    ①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②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2年4月起至10月止),湖档LS1-1-969。
    ③ 省训委会主任委员刘叔模:《签呈》(1942年11月26日),湖档LS1-2-177。
    ④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1945年元月至6月份),湖档LS1-1-1029
    ⑤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
    ①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
    ②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元至6月),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档LS1-2-636。
    ③ 湖北省政府(万耀煌):《训令》(1947年8月4日省议字第1389号),湖档LS3-1-1407。
    ① 湖北省政府(张笃伦):《训令》(1948年6月),湖档LS3-1-1407。
    ② 《湖北省恢复县级训练机构配合动员戡乱实施办法》(1948年省府委员会第634次会议修正通过),湖档LS3-1-1407。
    ③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
    ④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
    ⑤ 《湖北省动员戡乱工作讲习会实施计划》(1948年5月补充修订),湖档LS9-2-284。
    ①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43页。
    ② 《训练机关管理办法》(1943年8月27日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三七次会议通过),《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9期,1943年10月1日,第30页。
    ③ 1940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呈请修正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意见,认为:“训练机关,属于训练系统,县各级组织之推行,属于内政部主管;县各级干部之训练对象,虽有一部分教育人员,但训练内容,大部分属于地方行政及地方自治工作;因此训练机关之设施,教材编审,视察考核事宜,似以仍由中央训练委员会及内政部会同督导办理为宜。”此观点与当时的事实相符。见《审核“教育部呈请修正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意见“》,《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0期,1940年3月9日,第18页。1940年4月,中央训练委员会在解释省政府、省训委会及省训团三者关系时指出:“省训练团直隶于省训练委员会;会及团对省府无隶属关系,行文得用公函。”《解释省政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及省训练团之关系》《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9期,1940年5月11日,第24页。又1943年3月,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对训练所与各区乡公所行文应用何种程式的指示如下:“县训练所与区乡公所无隶属关系,双方行文宜依一般行文程式之规定办理,县所方面如有须经区乡公所协助办理事项,以尽量函请县政府转饬遵办为宜。”《县训练所与各区乡公所行文方式》,《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7期,1943年4月1日,第19-20页。
    ① 《县各级干部训练大纲》(1939年11月23日行政院通令施行),《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中央训练团1940年印,第27-28页。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组织大纲》(1940年5月),湖档LS9-2-263。
    ③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50页。
    ④ 《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1943年9月20日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三八次会议备案),《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20期,1943年10月16日,第21页。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湖档LS9-2-263。
    ② 1942年2月,第一期办竣,团教育长兼总队长韩濬签呈:“以职责过多,势难兼顾,恳准辞去所兼少将总队长职务,遗缺请以副总队长曹毅升任,递遗副总队长遗缺,拟暂不设置,藉资专一,而利训练。”等情;前来经查所称职责过多,确属实情。至所保副总队长曹毅历任陆军团长有年,精干练达,于本团一期任职时,诸多臂助,卓著勤劳,以之升充,洵属胜任。后准以所请。见湖档LS1-2-173。
    ① 李曜东:《本团教务概况》,《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7-18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1月1日,第22页。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1940年5月),湖档LS9-2-263。
    ① 《本团聘任专业课程教官办法》,(本办法经1944年11月5日本团训练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正通过),湖档LS67-1-500。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训练团工作联系暂行办法》,湖档LS9-1-4。
    ③ 《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组织规程》(1943年9月20日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三八次会议备案),《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20期,1943年10月16日,第22页。
    ④ 《今后干部训练应注意的要点》,《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21期,1943年11月1日,第10页;又见《本会制颁本党十一中全会有关干部训练决议述要》,《训练通讯》第1卷第48期,1943年10月16日,第5页。
    ①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4年10月至1946年1月),湖档LS1-1-970。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各区训练班组织规程》(1940年5月),湖档LS9-2-263。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公函》(1942年12月21日于恩施),湖档LS67-1-500。
    ② 万斯年:《报告》(1943年2月25日),湖档LS67-1-500。
    ③ 彭善:《密电》(1943年3月),湖档LS67-1-500。
    ① 湖北省政府人事室:《签呈》(1943年12月17日),湖档LS9-2-10。
    ② 《湖北省训练团各县训练所报送职员履历表》(1943年),湖档LS9-2-122-2。
    ③ 湖档LS9-2-12。
    ④ 《为检赍本班教育长李世鹏等二员任用审查表等件电请转审核委由》(1946年11月5日发),湖档LS9-2-12。
    ⑤ 《自传要点》,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区县训练指导处1946年编印,见LSC2.32-42,又载湖档LS9-2-12。
    ① 聂德勋:《自传》,湖档LS9-2-12。
    ① 李世鹏:《自传》,湖档LS9-2-12。
    ① 《各县训所紧缩编制》,《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9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日,第12页。
    ② 《湖北省各县(市)训练所组织规程》(1948年6月),湖档LS3-1-1407。
    ① 《湖北省恢复县级训练机构配合动员戡乱实施办法》(1948年省府委员会第六三四次会议修正通过),湖档LS3-1-1407。
    ②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1940年5月),湖档LS9-2-263。
    ③ 卸任中队长李辕:《报告》(1942年4月12日于谷城),湖档LS9-2-210。
    ④ 房县县政府:《呈》(1943年12月发),“为呈报本县干部训练所教育长汤华翥,办理训练成绩卓著,恳请予以实任,以资鼓励,祈鉴核由”,湖档LS9-2-10。
    ① 1944年元月3日,竹山县县长郑桓武给民政厅长朱怀冰的函件,湖档LS9-2-10。
    ② 吴良琛:《为据兴山县府呈以县干训所教育长萧明呈请改调,遗缺请准以李祥陔接充转请鉴核由》(1944年元月21日),湖档LS9-2-122-1。
    ① 萧良钧:《自传》(1943年),湖档LS9-2-122-1。
    ② 卢生桂:《为呈报本县干训所官长更动情形祈鉴核祗遵由》,湖档LS9-2-122-1。
    ③ 《据呈报县干训所人事异动情形祈鉴核一案指令知照由(委令不录由)》(1944年2月13日封发),湖档LS9-2-122-1。
    ① 《报告》(1943年12月20日于恩施北门王兴成旅社),湖档LS9-2-122-2。
    ② 县训所教育长钟渭春:《报告》(1946年6月11日于谷城县训所),湖档LS9-2-210。
    ① 孔繁梓:《报告》(1948年7月19日于应城县政府),湖档LS9-2-195。
    ② 《为申述实际困难情形暂缓恢复县训机构祈鉴核由》(1948年7月24日),湖档LS9-2-195。
    ③ 黄涛:《抗日时期的恩施县干部训练所》,《恩施文史资料》1985年第1辑,第138页。
    ④ 黄天玄:《湖北省训练团工作报告》,《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8-30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5月15日,第6页。
    ⑤ 《各省县训练所主要工作人员应为专任》,《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19期,1943年10月1日,第21-22页。
    ① 《湖北省区县训练工作人员任免办法》,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② 周匡:《再论行政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地方行政月刊》第5期,1944年2月20日,第21页
    ③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2年4月起至10月止),湖档LS1-1-969。
    ④ 县长贾文治:《房县县政府证明书》(1943年12月8日),湖档LS9-2-122(2)。
    ⑤ 谢悦汕:《报告》(1943年7月1日恩施),在此报告的附注中,谢悦汕并附注上自己的履历表一份,
    ① 陈文斌:《漫谈训练(二)》,《团刊》第39期,湖北省地方行政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31日,第5页。
    ② 陈文斌:《漫谈训练(二)》,《团刊》第39期,湖北省地方行政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31日,第4页。
    ③ 陈果夫:《函》(1943年),湖档LS1-2-172。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训练人员训练班第四期、讲习会第一期各专业课程讲师教官及指导员姓名表》,湖档LS9-2-6。
    ① 朱怀冰与陈诚的来往密电,见湖档LS9-2-154。
    ② 湖北省政府:《电》(1943年9月7日),湖档LS9-2-154。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训练人员班第五期学员召集办法》(1943年9月),湖档LS9-2-154。
    ④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2年4月起至10月止),湖档LS1-1-969。
    ①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政府施政报告》(1942年4月起至10月止),湖档LS1-1-969。
    ②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1946年元至6月),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档LS1-2-636。
    ③ 《湖北省政府便笺》,湖档LS1-2-173。
    ④ 左铎:《签呈》(1942年5月2日),湖档LS67-1-710(1)。 湖档LS67-1-710(1)。
    ① 教育长万倚吾:《湖北省训练团三十五年度业务年终检查报告表》(1946),湖档LS1-2-893。
    ② 阮强:《报告》(1947年10月29日),湖档LS9-2-55。
    ③ 万耀煌:《证明书》(1947年11月8日封发),湖档LS9-2-55。
    ④ 陈诚:《团主任训示:认清个人的责任从事艰苦的准备》,《团刊》第52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10月,第1页。
    ⑤ 万倚吾:《训练人员信条》,《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3页。
    ① 《湖北省训练团员工每周中心德目实施办法》(1948年7月19日至31日),湖档LS9-1-4。
    ② 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函》(1942年1月9日),湖档LS1-2-172。
    ① 湖北省政府民政厅:《公函》(1942年4月6日),湖档LS1-2-172。
    ② 熊迪民:《报告》(1944年3月8日于北门内品宜照相馆),湖档LS1-2-172。
    ①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46-147、150页。
    ① 《制发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派任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6期,1940年4月20日,第12-13页。
    ① 左铎:《签呈》(1942年元月10日),湖档LS9-2-272。
    ① 1943年10月密电,湖档LS9-2-10。
    ② 《湖北省训练团对各县训练所人员任免的指令》(1943年),湖档LS9-2-155。
    ① 刘涤:《留念熊大队长》,《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5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3月16日,第11-12页。
    ② 此系来凤县田赋管理处指导员童璋揭发李洪生的报告,称其“学识毫无,不明县训主要宗旨”,“行为卑鄙,失却信仰”等等,当然这些指控有夸大之嫌,但是所指事实,当可采信。童璋:《报告》(1942年4月4日于训委会),湖档LS9-2-208。
    ③ 苗培成:《国民政府监察院湖南湖北监察区监察使署纠举书》(1942年9月),湖档LS9-2-207。
    ① 丁佐汉:《报告》(1942年10月28日于马鹿池),湖档LS9-2-221。
    ② 巴东县训所兼所长李振宇:《湖北省巴东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快邮代电呈》(1942年10月28日),湖档LS9-2-221。
    ③ 随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所长孙慕凤、教育长丁文容:《为中队长刘昌润行为浪漫怠忽职守恳请准予停职另派干员接替以儆效尤而重训练祈鉴核施行由》(1944年1月15日),湖档LS9-2-122-1。
    ④ 关厉生:《呈报视导江陵县训所情形祈鉴核由》(1942年9月8日),湖档LS9-2-201。
    ⑤ “接娶妻二个与小妻感情破裂,欲弃小妻,无词可藉,说小妻与街上某缝工通奸,又与同事通奸,又时常夫妻二人殴打于街市上和所本部”。见丁佐汉:《报告》(1942年10月28日于巴东马鹿池),湖档LS9-2-221。
    ⑥ 钟济民:《为奉令彻查巴东县训所职员互控情形呈复核办由》(1942年12月30日),湖档LS9-2-221。
    ① 巴东县信陵镇民人向臣信:《报告》(1942年10月17日),湖档LS9-2-221。
    ② 视导员郑一干:《报告》(1942年9月19日),湖档LS9-2-204。
    ① 蒋介石:《手谕训练委员会应订定训练要领》,《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台北“国史馆”2007年发行,第308页。
    ②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中常会1939年9月21日会议通过,中执会1940年11月颁布)及《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1943年5月21日行政院公布)。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湖档LS9-2-279。
    ① 《令知关于各省省政府专员公署及党务工作人员之训练得由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附设特班办理》,《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38期,1940年9月28日,第13页。
    ② 《为制发三十三年度训练计划调查表式一种令仰知照并转饬遵照填报备查》(1943年12月30日湖北省政府省秘训特字第1360号训令),《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94期,1944年元月15日,第25页。
    ③ 《湖北省乡镇保甲干部人员甄审训练办法》(1944年2月14日省政府委员会第38次谈话会通过,省秘训特字第一四五九号训令公布),《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96期,1944年2月15日,第13页。
    ① 当时参与省训练团主持之讲习会的人员有:全省专员、县(市)长,各县市参议会议长或副议长,县党部书记长(包括民青两党)及县训练所教育长或其他合格人员。《湖北省动员戡乱工作讲习会实施计划》(1948年5月补充修订),湖档LS9-2-284。
    ② 张天禄:《训练不是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2卷第12期,1948年12月15日。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湖档LS9-2-263。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招收学员简章》,湖档LS9-2-263。
    ② 陈诚:《拟订各厅处对于本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应行注意事项请讨论案》(1941年元月),湖档LS1-2-175。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湖档LS9-2-279。
    ④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① 《湖北省各级训练机关受训人员甄审试验办法》(1944年1月省府委员会第39次谈话会通过),湖档LS9-2-148(4)。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甄试委员会组织规程》(经1944年11月5日湖北省干训团训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修正通过),湖档LS9-2-148(4)或LS67-1-500。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人员考试委员会组织规则》,湖档LS9-2-263。
    ③ 《九月二日下午四时干训所考试委员会决议事项》,湖档LS9-2-263。
    ① 《黄冈县政府乡镇公所主任干事以下人员甄别考试实施办法》(1947年9月),湖档LS67-1-813。
    ② 《湖北省黄梅县三十五年度十月至十二月份乡镇保干部训练考试计划一览表》,湖档LS67-1-643。
    ③ 《黄冈县政府乡镇公所主任干事以下人员甄别考试实施办法》(1947年9月),湖档LS67-1-813。
    ④ 《湖北省黄梅县三十五年度十月至十二月份乡镇保干部训练考试计划一览表》,湖档LS67-1-643。
    ⑤ 吴楚恒:《报告》(1942年4月4日于恩施),湖档LS1-2-181。
    ① 《湖北枝江县政府兼理军法判决书》(1942年度),湖档LS9-2-203。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湖档LS9-2-279或LS67-1-500或LS9-2-367。
    ③ 1、身体发育健全无畸形缺损及关节运动障碍者;2、精神旺盛言语清晰知觉机能无障碍者;3、无巨大肿瘤及传染皮肤病者;4、耳目聪明视力在0.8以上者;5、无重症脱肠及痔核痔瘘者;6、无肺病者;7、无心脏肾脏及胃肠之痼疾者。《黄冈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乡政班受训人员调集办法》(1947年9月),湖档LS67-1-813。
    ④ 《学员体格检查表》,《区县训练法规》,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6年4月,第54页,
    ① 《为准省训委会函送该会委员会议讨论第三案令仰遵照由》(1942年3月),湖档LS1-2-175。
    ② 湖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代电》(1943年3月14日器字第1646号于杨贵店),湖档LS67-1-500。
    ③ 鄂城县政府:《代电》(秘字第2616号1946年4月15日》,湖档LS9-2-366(1)。
    ④ 湖北省光化县政府:《代电》(1947年7月9日国秘字第3781号),湖档LS67-1-798。
    ⑤ 孝感县政府:《代电》(孝秘字第11268号1946年3月27号发),湖档LS9-2-366(1)。又孝感县临时参议会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1944年12月),湖档LS9-2-279或LS9-2-367。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5年8月30日),湖档LS1-2-895。
    ① 湖北省政府民政厅:《代电》,“仰另派户政人员按其来省受训由”, 湖档LS9-2-367。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1944年12月),湖档LS9-2-279。又见湖档LS9-2-272、LS1-2-181、LS67-1-500或LS9-2-367。
    ① 《黄冈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乡政班受训人员调集办法》(1947年9月),湖档LS67-1-813。
    ② 《各期班组名称修正》,《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31期,1941年11月15日,第6页。
    ① 《本会与内政部订颁各省训团期组班届划分办法,并规定本年度起即按新办法办理》,《训练通讯》第1卷第54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44年1月1日,第3-4页。
    ② 《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期组班届划分办法》,《训练通讯》第1卷第54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44年1月1日,第4-5页。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三十四年度训练实施计划表》,湖档LS9-2-279。
    ② 见巴东县训所中队长丁佐汉于1942年10月16日给省训委会段继李的亲笔信,湖档LS9-2-221。
    ① 即使是干训团所训的乡镇班学员,其实际文化素质亦不堪恭维,笔者查得一篇,乡镇班学员所写的信函,错字百出,文理不通,令人汗颜!打叉处为错字、讹字。“事由 为失业学员登记恳祈救业×由:一、学员王甲先,湖北省兴山古夫乡,年二六岁。三十年在干训团第二大队五中队乡镇×班第六期受训,毕业回兴,在原任机关服务,至三二年政府调整人事,学员请假至第六区挺军部队服务,不料上春,敌由江北将我军包围,学员被敌卓×去作苦功兼之部队受边×学员也不能头校×服务证件及证书一切失完,真是苦不堪言.学员由战区逃至兵站总监部监护营第二连住闲,等情。二、学员遵照通信须知失业学员登记救业想此青年以服务为目的理合呈报登记恳祈救业×以免青年失业失学特此具报。谨呈湖北省干训团训遵×处处长乡镇班第六期学员王甲先呈附注:一、恳祈发干训团乡镇×班第六期同学通讯绿×请寄兵站总监部监护营第二连交王甲先收。二、请钧座来函指示一切是否能保送其他机关受训或救业×恳祈指示。”王甲先:《呈》,湖档LS1-2-181。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五八区训练班第一期受训学员出身统计表(自1941年8月21日起至10月20日止)》,湖档LS1-2-194。
    ① 《湖北省郧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第二期受训学员出身统计表(自1940年1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湖档LS1-2-194。
    ② 傅家珍:《光化县地方行政人员干部训练所概况》,《老河口文史资料》1983年第13辑,第66页。
    ③ 此为恩施县政府民政科长罗门骥于1944年9月18日给省政府人事处处长郑南宣的私人信件,所言不虚。见湖档LS1-2-203。
    ① 董尚明、李明发、陈启发、柏受采:《公呈》(1944年5月),湖档LS67-1-528。
    ② 保康县县长朱韶成:《湖北省保康县政府呈》(保民字第3172号1944年6月13日发),湖档LS67-1-528。
    ① [俄]列夫·托尔斯泰:《盲人和牛乳》,《列夫·托尔斯泰寓言(上册)》,唐小圃译,赵景源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发行,第33-35页。
    ① 如1942年,中央训练委员会据湖北省训练委员会转呈省训练团党政班第五期,各种科学进度表到会,经核:课程部份“中国法治之体系”可改为“法律要义”;“人事管理规程”可改为“机关管理”,“中国抗战与国际关系”可改为“国际现势与敌情研究”;“抗战地志”删,内容要点可分别并入其他有关课目讲授;学科内应加列“精神讲话”“党务工作要领”及“国家总动员要义”等项课程。《指示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工作》,《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7期,1942年4月1日,第21页。
    ② [日]家近亮子著,王士花译,《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页。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特刊》,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1年编印,第85-89页。
    ① 陈文斌:《漫谈训练(一)》,《团刊》第38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3月15日,第3页。
    ① 《核复湖北省训练团训练人员班训练实施计划》,《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8期,1943年4月16日,第48页。
    ② 陈诚:《拟订各厅处对于本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应行注意事项,请讨论案》(1941年元月),湖档LS1-2-175。
    ③ 秘书处:《函送工作检讨题及指导员名单由》(1941年4月),湖档LS1-2-172。
    ④ 万倚吾:《湖北省训练团三十五年度业务年终检查报告表》,湖档LS1-2-893。
    ⑤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要》,《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中央训练团1940年印,第10页。
    ① 《省干训团毕业学员分发见习规则》,湖档LS1-2-175。
    ②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业务实习办法》,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③ 《黄冈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乡政班业务实习办法》(1947年9月2日),湖档LS67-1-813。
    ① 陈诚:《拟订各厅处对于本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应行注意事项,请讨论案》(1941年元月),湖档LS1-2-175。
    ① 《实习近闻》,《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2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2月1日,第14页。
    ② 向天衢:《参观建始县训所感想》,《团刊》第46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7月15日,第6-7页。
    ③ 徐炎甫:《实习心得》,《团刊》第46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7月15日,第6页。
    ④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45页。
    ① 项定荣:《短期训练的教务问题》,《训练月刊》第1卷第5期,1940年11月1日,第92页。
    ② 柔顺,犹驯服,驯顺。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忠臣骨鲠而易疎,佞臣柔顺而易亲。”《明史·吕翀传》:“二臣既去,则柔顺之人必进,将一听陛下所为,非国家之福。”
    ① 《制颁十中全会有关训练决议述要饬各训练机关研究》,《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期,1943年1月1日,第24页。
    ② 《各省县政府人事管理人员训练纲领》,《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85期,1943年7月16日,第47-48页。
    ③ 《检发(行政三联制文告法令辑要>电饬各训练机关》,《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5期,1943年8月1日,第15-16页。
    ④ 《代电各省训练机关指示民权训练要点》,《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9期,1944年5月1日,第22页。
    ⑤ 迟景德、陈进金访问,陈进金纪录:《刘先云先生访谈录》台北“国史馆”1995年版。
    ⑥ 杜伯翰:《陈诚主政湖北之研究(1938-1944)》,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① [台]谢信尧:《黄埔军校建校初期的政治教育》,《中山学报》1994年第11期,第16页。
    ② [台]黄金鳞:《近代中国的军事身体建构,1895-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4年第43期,第190页。
    ① 韩浚:《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66页。
    ② 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训练月刊》第3卷第1期,1941年7月1日,第9页。
    ③ 陈诚:《革命的道理》,《新湖北季刊》第1卷第1期,1941年1月15日,第37页。
    ④ 陈诚:《湖北省公务人员宣誓训词》,《新湖北季刊》第1卷第1期,第42页。
    ① 《为建始县干训所教育长鲁坚侮辱总裁目无党国恳派员详查严办由》,湖档LS9-2-212。
    ② 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159页。
    ① 陈诚:《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台北“国史馆”2004年发行,第202-203页。
    ② 汪西林:《训育上基本问题的检讨》,《湖南大学季刊》第2卷第4期,1936年11月25日。
    ③ 袁哲:《现代训育之概念》,《上海教育》第1卷第12期,1947年3月10日。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七期训练实施计划草案》,湖档LS9-1-4。
    ①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第402页。
    ③ 《训练机关与党政机关联系办法》,《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49期,1942年2月28日,第4页。
    ①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八区训练班第三期受训人员党团籍统计表》(自1941年3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湖档LS1-2-194。
    ② 《湖北省郧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第二期受训人员党团籍统计表》(自1940年1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湖档LS1-2-194。
    ③ 《党务团务活动汇志》,《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4期,1941年5月11日,第4-5页。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第381-384页。
    ⑤ 王奇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周积明、宋德金主编,郭莹副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76-577页。
    ⑥ 韩浚:《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66-167页。
    ①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②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③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小组讨论实施办法》,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6年4月出版,湖档LSC2.32-42,第74页。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第316-319页。
    ① 总结论编制人陈启育:《本省各级公务员应如何提高工作精神增进工作效能——三十年四月二十五日第五期第一次工作检讨总结论》,《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8期,1941年6月8日,第6-7页。
    ② 韩浚:《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66页。
    ③ 《征求新党员究应注重质,或注重量》,《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20、21、22、23期合刊,1940年9月,第5页。
    ④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⑤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交谊会实施办法》,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6年4月出版。
    ① 《欢迎新团员大会》,《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4期,1941年5月11日,第5页。
    ② 《进行中的同乐剧社》,《团刊》第37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2月28日,第3页。
    ③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学员演讲竞赛办法》,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6年4月出版。
    ④ 蒋介石:《蒋委员长于国民精神总动员三周年纪念日向全国同胞广播词》,《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252号,1942年3月21日,第5页。
    ⑤ 《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纲领》,《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第5页。
    ⑥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1年编印,第385-393页。
    ① 张菩群:《抗日战争时期立煌县训所的组训情况及其实质》,《金寨文史》1986年第3辑,第95页。孟林芳:《省干训团受训见闻》,《鄂西文史资料》1998年第1-2辑(总第22-23辑),第349页。
    ② 曾庆鸿:《革命的洗礼》,《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18期,1941年8月17日,第5页。
    ③ 《湖北省训练团纪念总理诞辰暨军官转业训练开学典礼仪式》(1946年12月),湖档LS9-2-234。
    ④ 《艰苦卓绝、百折不回以报答主席的厚望——第五期毕业学员答词》,《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6期,1941年5月25日,第7页。
    ① [法]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敬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5页。
    ②McLaren, Peter (1999). Introduction to the Third Edition. In Schooling as a Ritual Performance: Toward a political economy of educational symbols and Gestures (3rd edition). N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pp: 49.
    ①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② 黄金鳞:《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③ 邓钜经、刘临焦笔记:《中学训导问题之研讨》,《上海教育》1948年第6期。
    ① 蒋介石:《军事化的教育》(1939年招待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出席人员讲),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42页。
    ② 蒋介石:《现代国家生命力》,载《峨嵋训练集选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38年编印,第37页。
    ③ 程发轫:《训练中的观感——四月十五日降旗后教务处程处长讲》,《湖北省干部训练团团刊》第2期,1941年4月27日,第6页。
    ① 黄金鳞:《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② 黄金鳞:《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③ 梁启超:《新民说》,载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713页。
    ④ 谭嗣同:《仁学》,台北大中书局1958年版,第35-36页
    ⑤ 严复:《原强》,载胡伟希选注:《论世变之亟:严复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⑥ 黄金鳞:《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3页。
    ① 蒋介石:《军事训练基本动作的意义与效用》(1939年6月20日讲),《重庆训练选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1939年编印,第263-264页。
    ① 《修订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训练课程项目一览》,《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7期,1942年4月1日,第24页。
    ② 孟林芳:《省干训团受训见闻》,《鄂西文史资料》1998年第1-2辑(总第22-23辑),第348-349页。
    ① 随县地方行政干训所全体学生同:《报告》(1942年8月21日于随县环潭),湖档LS9-2-214。
    ② 张天禄:《训练不是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2卷第12期,1948年12月15日。
    ③ 傅家珍:《光化县地方行政人员干部训练所概况》,《老河口文史资料》1983年第13辑,第66页。
    ④ 福柯认为在军事动作中这种明确的和强制性规定的产生,“在身体与其对象之间的整个接触表面,权力被引进,使二者啮合得更紧。权力造就了一种肉体——武器、肉体——工具、肉体——机器复合。”参见[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73页。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特刊》,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1年编印,第21页。
    ② 《湖北省训练团第三十二期民政组十三届、建设组十五届、社会组三届、乡政组八届、田粮组三届训练实施工作报告》,湖档LS1-2-893。
    ③ 《第一周日常生活竞赛》,《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2期,1941年4月27日,第7页。
    ①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讲堂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②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自修室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③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学员寝室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④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操场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①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学员会客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②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学员外出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③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服装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1946年编印。
    ④ 《湖北省各区县训练班所饭厅规则》,载《区县训练法规辑要》,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6年4月出版。
    ⑤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42页。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呈》(1939年10月6日发),湖档L67-1-984。
    ② 湖北省政府:《指令》(1939年10月),湖档L67-1-984。
    ③culp, Robert: "Rethinking Govemmentality: Training, Cultivation and Cultural Citizenship in Nationalist Chin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65, Iss. 3 (Aug 2006), pp.P.542.
    ① 蒋介石:《党政班训练之目的与方针——1939年11月29日在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五期开学典礼讲》,载《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507页。
    ② 《军事化的生活——办公室仇主任讲》,《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3期,1941年5月4日,第6页。
    ③ [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① 王奇生:《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4期,第31页。
    ② 化贯军:《理想与实际:抗战时期国民党基层干部的素质培育》,《民国档案》2011年第2期,第97页。
    ③ 周匡:《再论行政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地方行政月刊》第5期,1944年2月20日,第20页。
    ①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
    ② 湖北省政府:《准中央训练委员会电以各地党政工作人员凡已受训者在三年以内不再受各地训练机关同性质之训练为原则一案令仰知照》,《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72期,1943年2月15日,第21-22页。
    ① 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及其所属训练机关成立以前,多曾有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机关之设置,其受训结业人员资格,应否追认问题各省颇多疑问,1942年10月,经中央训练委员会规定下列办法,电康、滇、桂、湘、鄂、陕、甘、粤、闽、浙、赣、皖、豫、黔等14省训练委员会查照办理。一、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及其所属训练机关成立以前之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机关,合乎下列各条之规定者,其受训结业人员,得追认与现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或区训练班,县训练所受训结业人员有同等资格:(1)时间在二十七年一月以后者,(2)曾向本会或内政部呈准备案者,(3)训练期间在一月以上者,(4)受训人员合于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内所规定者,(5)训练内容具有相当精神政治军事等训练者;二、此项人员资格之追认,由各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依照前列各条之规定,制成报告表并将该项受训人员年龄、籍贯、学历、职务,(调训人员原职,或考训人员分发任用之职务,)等项分别制成统计表,一并分转内政部及中央训练委员会备查并核准。以上各表并限于该年内办理完竣具报。《规定各省训练委员会及所属机关成立以前之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机关结业人员资格追认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1期,1942年11月1日,第28页。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湖档LS9-2-263。
    ③ 应山县政府:《呈》(1947年3月11日),湖档LS9-2-373。
    ① 湖北省训委会:《公函》(1943年1月),湖档LS67-1-767(1)。
    ② 《黄冈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乡政班训练计划》(1947年9月2日),湖档LS67-1-813。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6年5月21日秘辅字第7300号),湖档LS9-2-366(2)。
    ② 1947年4月12日鄂城县长萧液垓给省民政厅长的信函,湖档LS9-2-373。
    ③ 余正东:《复萧液垓函》(1947年5月2日封发),湖档LS9-2-373。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函》(1942年10月23日考字第5427号于恩施),湖档LS67-1-500。
    ⑤ 易新裁:《呈报》(1946年5月),湖档LS9-2-366(2)。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7年4月2日秘人字第4725号),湖档LS9-2-373。
    ② 张诚:《报告》(1947年5月29日),湖档LS9-2-373。
    ① 王烈武:《报告》(1947年4月20日于竹山县政府军事科),湖档LS9-2-41。
    ② 冷冰:《签呈》(1947年5月16日于武昌旅次),湖档LS9-2-41。
    ① 毕业学员程天佑:《报告》(1947年2月28日于汉口),湖档LS9-2-38。
    ② 辛肇仁:《报告》(1947年2月21日于第13中队),湖档LS9-2-38。
    ③ 嘉鱼县政府:《呈》(嘉人字第3365号1947年3月12日),湖档LS9-2-373。
    ④ 汉川县政府:《代电》(1947年3月19日义秘养字第14814号),湖档LS9-2-373。
    ⑤ 湖北省训练团:《代电》(1947年3月15日封发字第4237号),湖档LS9-2-38;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训令》(1947年3月省人一特字第3791号),《湖北省政府公报》第696期,1947年4月10日,第2版。
    ① 游济民、程儒珍等:《报告》(1947年3月20日于麻城),湖档LS9-2-38。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6年7月10日),“据本团毕业学员张振华呈请分派工作等情电请令饬沔阳县政府遵照由”,湖档LS9-2-366(2)。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6年7月12日秘辅字第7986号),湖档LS9-2-366(2)。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代电》(1946年7月10日秘辅字第7917号),湖档LS9-2-366(2)。
    ① 吕家禄:《报告》(1946年6月23日于本宅),湖档LS9-2-366(2)。
    ② 孙仁斋、赵业广:《代电》(1941年11月1日于南漳同学会),湖档LS9-1-1。
    ③ 吕家禄:《报告》(1946年6月23日于本宅),湖档LS9-2-366(2)。
    ④ 余昌荣:《呈报》(1947年4月13日于郧县黄龙镇裕兴仁),湖档LS9-2-41。
    ① 沈威、黄延纪、宋新年的信函,湖档LS9-2-362。
    ② 李岱:《报告》(1947年3月29日),湖档LS9-2-38。
    ③ 湖北省训团转业麻城学员游济民、程儒珍等:《报告》(1947年3月20日于麻城),湖档LS9-2-362。
    ④ 麻城县政府:《代电》(1947年3月31年军字第6748号于麻城),湖档LS9-2-362。
    ① 狄胜云:《报告》(1947年4月14日于应山三友乡公所),湖档LS9-2-373。
    ② 湖北省训练团:《代电》(1947年3月15日封发字第4237号),湖档LS9-2-38。
    ③ 黄天玄:《湖北省训练团工作报告》,《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8-30期合刊,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5月15日,第5页。
    ④ 《湖北省各级训练机关各专业训练班毕业学员服务限制办法》(1942年12月),湖档LS1-2-175。
    ① 参见湖北省训团党政班第八期毕业学员应城县政府秘书柯善庆于1944年12月29日呈于郑南宣的手书,湖档LS1-2-175。
    ② 郑南宣:《复柯善庆函》,湖档LS1-2-175。
    ③ 刘具臣:《报告》(1945年9月25日),湖档LS67-1-567。
    ① 李惠方:《报告》(1948年8月2日于武昌中正桥保望堤82号),湖档LS67-1-946(2)。
    ② 湖北省政府:《批》(1948年8月),湖档LS67-1-946(2)。
    ③ 李芬:《报告》(1948年元月5日于公安县郑公渡),湖档LS67-1-946(2)。
    ④ 萧鼎九:《签呈》(1947年8月25日于汉阳),湖档LS67-1-946(1)。
    ⑤ 安陆县政府:《呈》(凯秘人字第356号1947年4月8日),湖档LS9-2-373。
    ① 杨向荣:《签呈》(1947年12月1日于城区镇第三保三甲尖坡顶),湖档LS67-1-946(2)。
    ② 见1941年10月18日干训团学员皮季莊呈递于省主席陈诚、民政厅长朱怀冰的信函,湖档LS1-2-21。
    ③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1年11月),“令各级对受训人员不得任意更换由”,湖档LS1-2-21。
    ④ 湖北省训委会:《公函》(1942年1月19日日秘字第六四一号于恩施),湖档LS1-2-21。
    ①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5年7月24日),湖档LS67-1-904。
    ② 《湖北省三十六年度区县训练工作应行注意事项》,《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9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第1946年12月1日,第11页;又载《湖北省政府公报》1946年12月1日。
    ③ 张子铭:《为再呈被通山县长曾宪治无故撤职一案祈鉴核示遵由》(1947年12月30日),湖档LS67-1-946(1)。
    ① 湖北省政府人事处长郭骥、秘书长刘千俊:《签呈》(1942年5月11日人特字第0066号),湖档LS67-1-710(1)。
    ② 《为呈报成立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来凤同学会祈鉴核备案由》(1940年7月),湖档LS9-1-1。
    ③ 《为呈报成立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来凤同学会祈鉴核备案等情指令遵照由》,湖档LS9-1-1。
    ④ 余灿如、黄裳吉:《报告》(1946年11月20日于葛店本会),“为筹备转业军官同学会情形请核示由”,湖档LS9-2-52。
    ① 《湖北省政府指令》(1946年12月14日),湖档LS9-2-52。
    ②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7年9月11日省会特字第3925号),《湖北省政府公报》第748期,1947年9月16日,第3-4版。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组织简则》,载《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1944年编印。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组织简则》,载《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1944年编印。
    ② 这是房县通讯分处成立时,负责人贾文治的报告,见湖档LS1-2-204。
    ③ 湖档LS9-1-1。
    ① 《为核示“各级训练毕业学员联络办法”乞希查照由》(1941年5月),湖档LS9-1-1。
    ② 湖档LS9-1-1。
    ③ 郧县通讯分处主任雷本和:《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郧县通讯分处同学寄宿舍简章》(1941年7月24日呈报),湖档LS9-1-1。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建始县通讯分处:《代电》(1944年3月28日发),湖档LS1-2-203。
    ⑤ 主任黄一鸣、副主任周汇川:《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保康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份工作报告表》(1942年12月31日),湖档LS67-1-904。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房县分处:《代电》(1943年11月24日),湖档LS1-2-204。
    ② 《湖北省训练团同学通讯处简则草案》(1947年元月),湖档LS9-2-33。
    ③ 《本团同学通讯处成立》,《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3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2月17日,第15页。
    ④ 《湖北省训练团同学通讯处简则草案》(1947年元月),湖档LS9-2-33。
    ⑤ 《湖北省训练团同学通讯处简则草案》(1947年元月),湖档LS9-2-33。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联系暂行办法》,载《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② 《通讯报告应行注意事项》,载《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① 陶焕中:《报告》(1942年9月6日冈讯字第36号于麻城县训练所),湖档LS1-2-196。
    ② 蔡至刚:《呈》(1946年10月9日),湖档LS1-2-890。
    ① 省主席陈诚:《密令》(1942年6月29日拟稿),湖档LS1-2-199。
    ② 天门县毕业同学通讯小组组长萧仲镛、副组长周友藻:《呈报》(1943年5月3日于天门县通讯小组),湖档LS1-2-199。
    ③ 主任丁文容、副主任王顺生(因公出差):《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随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七月份工作报告》(1943年7月31日),湖档LS67-1-490。
    ④ 李传薪、傅师:《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宜都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份工作报告表》(1943年4月),湖档LS1-2-201。
    ⑤ 此为恩施县政府民政科长罗门骥于1944年9月18日给省政府人事处处长郑南宣的私人信件,所言不虚。见湖档LS1-2-203。
    ⑥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光化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一年九月份工作报告表》,湖档LS67-1-675(1)。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鄂东各县分处联络站:《呈报》(1944年2月29日),湖档LS67-1-528。
    ② 代主任马振纶代副主任傅恒祺:《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均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三年六月份工作报告表》,湖档LS1-2-204。
    ③ 均县县政府:《代电》(1944年9月14日),湖档LS1-2-204。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光化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一年九月份工作报告表》,湖档LS67-1-675(1)。
    ② 主任魏运声、副主任张丕泽:《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光化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元月份工作报告》(1943年1月30日),湖档LS67-1-675(1)。
    ③ 随县通讯分处主任丁文容:《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随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份工作报告表》(1943年5月30日),湖档LS1-2-198。
    ④ 省干训团毕业同学阳新直属通讯员李士修:《报告》(1944年5月于阳新县党部),湖档LS1-2-198。
    ⑤ 内容根据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保康县通讯分处主任黄一鸣1945年各月份工作报告表编制,湖档LS1-2-196。
    ① 代主任马振纶代副主任傅恒祺:《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均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三年六月份工作报告表》,湖档LS1-2-204。
    ② 陶焕中:《鄂东敌“匪”近状》(1943年6月25日),湖档LS67-1-904。
    ③ 省干训团毕业同学阳新直属通讯员李士修:《报告》(1944年5月于阳新县党部),湖档LS1-2-198。
    ④ 主任刘鸿逵、副主任陶焕中、邓谷(回家):《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鄂东各县分处联络站》(1943年元月31日),湖档LS67-1-904。
    ⑤ 主任黄一鸣:《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保康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份工作报告表》(1945年3月31日),湖档LS1-2-196。
    ⑥ 主任刘鸿逵(公出)、副主任陶焕中(代)、邓谷:《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鄂东各县分处联络站》(1943年9月30日),湖档LS67-1-904。
    ⑦ 主任黄一鸣:《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保康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四年六月份工作报告表》(1945年6月30日),湖档LS1-2-196。
    ⑧ 湖北省干训团学员周佩笙:《报告》(1942年9月1日于天门县执行委员会),湖档LS1-2-199。
    ① 随县通讯分处主任丁文容:《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随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份工作报告表》(1943年5月30日),湖档LS1-2-198。
    ② 学员周佩笙程家声:《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天门直属通讯小组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份工作报告表》(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三十日),湖档LS1-2-199。
    ③ 陶焕中:《报告》(1942年9月28日冈讯字第39号),湖档LS1-2-196。
    ④ 蔡至刚:《呈》(1946年10月9日),湖档LS1-2-890。
    ⑤ 随县通讯分处主任丁文容:《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处随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份工作报告》(1943年10月),湖档LS1-2-198。
    ① 主任丁文容、副主任王顺生(因公出差):《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随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七月份工作报告》(1943年7月31日),湖档LS67-1-490。
    ② 咸丰通讯分处主任徐克镇:《代电》(1943年9月10日于咸丰县丁字乡公所),湖档LS1-2-203。
    ③ 天门县毕业同学通讯小组组长萧仲镛、副组长周友藻:《呈报》(1943年5月3日于天门县通讯小组),湖档LS1-2-199。
    ④ 蔡至刚:《呈》(1946年10月9日),湖档LS1-2-890。
    ⑤ 湖北省政府人事室:《代电》(1943年3月31日拟稿),湖档LS67-1-904。
    ① 《湖北省政府人事处便笺》(1943年8月3日),湖档LS67-1-675(2)。然而就陶焕中个人来讲,通讯事宜并不能真正使个人才能施展,“窃念鄂东敌匪纵横,疮痍满目,员生当此时,寄身斯地,正值盛年,又经钧座熏陶,正当鞠躬尽瘁,以求发扬革命精神,方不负钧座对青年殷殷属望之至意,今数月以来,置身闲散,能不抚髀兴叹!虽对敌匪与政治、社会、经济情形,留心具报,究属空言,收效甚渺,愿假实际工作,俾得有为,誓竭心力,以图报效,且员非为个人温饱计,实欲使受训精神有所发挥,新政得以实现,为所志愿。”陶焕中:《报告》(1943年6月25日于黄冈项家河,冈讯字第96号),湖档LS67-1-675(2)。后陶焕中仍被调回黄冈县训所办理训练。
    ② 参见湖北省人事处处长郑南宣,于1945年3月27日在人事处召开的省干训团毕业同学各县负责人谈话会的讲话,湖档LS1-2-196。
    ③ 参见1945年3月27日,在人事处召开的省干训团毕业同学各县负责人谈话会上,各地通讯组织负责人的发言,湖档LS1-2-196。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① 湖北省政府人事处:《据呈工作报告电复查照由》(1943年6月),湖档LS1-2-201。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① 蒋中正,《训练的目的与训练实施纲要》,《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269-1270页。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③ 鄂东联络站主任刘鸿逵、副主任陶焕中:《报告》(1943年4月11日冈讯字第71号于黄冈黄土岭),湖档LS67-1-904。
    ① 如1943年9月27日,训练人员班一期学员黄冈县干训所教育长陶焕中向主席兼团主任陈诚报告曰:“个人生活仍保持纯洁,正研读总裁言论,有得随笔记之,已阅读四分之一。”见湖档LS67-1-904。
    ② 曾雅生:《报告》(三十一年九月七日于竹山县训所),湖档LS9-2-220。
    ③ 皮季莊:《函陈回襄考查所得》(1941年),湖档LS1-2-21。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通讯须知》,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湖北省政府人事处编印,1944年2月。
    ② 团刊编辑概况在《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第293-298页有详细的介绍。
    ①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宜城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份工作报告表》(1942年10月份),湖档LS1-2-201。
    ② 《宜都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第八期通讯录》(1944年8月),湖档LS9-2-278。
    ③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枣阳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月份工作报告表》(1943年),湖档LS1-2-201。
    ④ 李传薪、傅师:《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宜都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份工作报告表》(1943年4月),湖档LS1-2-201。
    ⑤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建始县通讯分处:《代电》(1944年3月28日发),湖档LS1-2-203。
    ⑥ 湖北省政府人事处:《代电》(1944年4月),湖档LS1-2-203。
    ① 陈之迈:《中国政府》第2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242-243页。
    ① 湖北省政府:《奉行政院令为乡镇保甲人员为广义之公务员,惟甲长不得免缓兵役仰遵照》(1942年10月5日湖北省政府省户字第3332号训令),《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64期,1942年10月15日,第18页。
    ② 《湖北省备用人员登记实施暂行办法》,《湖北省政府公报》第448期,1942年2月15日,第14页。
    ③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7年9月14日省人一特字第3929号),《湖北省政府公报》第750期,1947年9月22日,第1版。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调训现职人员办法(保送受训人员使用)》(1944年12月),湖档LS9-2-279。
    ⑤ 胡适:《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载耿云志编:《中国二十世纪思想文库·新论语胡适语萃》,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第36-37页。
    ① 陈楚夷:《沦陷区的行政问题》,“学员报告”,《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第32期,1941年11月22日。
    ② 张远谋:《新县制之理论与实际》,正中书局1944年版,第96页。
    ③ 内政部:《各省实施新县制之利弊得失》,《县政学报》第1卷第1期,中国县政学会印行,1944年5月30日。
    ① 《训练动态》,《湖北训练》(半月刊)第16期,湖北省训练团编印,1946年10月1日。
    ② 湖北省政府:《公函》(1943年2月11日省寿字第4031号于恩施),湖档LS67-1-500。
    ③ 《湖北省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训练实施办法》(1940年),湖档LS3-2-2413;《指示各省县训所经费应在各县市地方岁出预算内训练经费项下支给》,《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7期,1944年4月1日,第29页。
    ① 内政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代电》(1944年2月29日),湖档LS67-1-500。
    ② 傅家珍光化县地方行政人员干部训练所概况,《老河口文史资料》1983年第13辑,第66页。
    ① 《据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电请核示训练团教育长阶级如何规定薪俸何处支付电复知照》,《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30期,1940年8月3日,第14页。
    ①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4年7月17日于恩施),湖档LS67-1-1089。
    ② 《调整湖北省区县训练工作人员任用办法》(本办法经1944年11月5日本团训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经同年11月8日小组审查完毕),湖档LS9-2-279或LS9-2-148(4)。
    ③ 李世鹏、詹言:《为干训班现已结束欠薪未发请赐安插或结资遣散》(1947年2月26日),湖档LS9-2-12。
    ④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组织规程》,湖档LS9-2-263。
    ① 《为核定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学员讲习期间生活费办法仰遵照由》(1940年2月),湖档LS9-2-263。
    ② 湖北省政府:《训令》(1940年9月2日),湖档LS1-2-175。
    ③ 《本省受训人员毕业后待遇问题会商纪录》(1941年3月6日),湖档LS1-2-175。
    ④ 均县田赋粮食管理处:《代电》(1947年3月21日字第雄秘字第1115号),湖档LS9-2-14。
    ⑤ 《黄冈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乡政班训练计划》(1947年9月2日),湖档LS67-1-813。
    ⑥ 孟林芳:《省干训团受训见闻》,《鄂西文史资料》1998年第1-2辑(总第22-23辑),第350页。
    ⑦ 此乃巴东县训所中队长丁佐汉给训委会考核组秘书段继李的信函所言,湖档LS9-2-201。
    ① 随县地方行政干训所全体学生同:《报告》(1942年8月21日于随县环潭),湖档LS9-2-214。
    ② 《为电复查明宜昌县训所教育长范鹏贪污情形祈鉴核由》(1942年11月29日),湖档LS9-2-201。
    ③ 省训委会视导员钟济民:《签呈》(1942年12月30日于视导室),“为奉令彻查巴东县训所职员互控情形呈复核办由”,湖档LS9-2-221。
    ④ 巴东县训所兼所长李振宇:《湖北省巴东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快邮代电呈》(1942年10月28日),湖档LS9-2-221。
    ⑤ 关厉生:《呈报视导江陵县训所情形祈鉴核由》(1942年9月8日于江陵普济观),湖档LS9-2-202。
    ① 苗培成:《国民政府监察院湖南湖北监察区监察使署纠举书》(1942年9月),湖档LS9-2-207。
    ② 《宜昌县训所前教育长范鹏被控查复对照表》,湖档LS9-2-201。
    ① 《签呈》(1942年11月于郧西),“为发现均县干训所总务股长萧守玉贪污情形已函该兼所长戴肇琼法办祈鉴核由”,湖档LS9-2-201。
    ② 《为电复查明宜昌县训所教育长范鹏贪污情形祈鉴核由》(1942年11月29日),湖档LS9-2-201。
    ③ 省训委会视导员钟济民:《签呈》(1942年12月30日于视导室),“为奉令彻查巴东县训所职员互控情形呈复核办由”,湖档LS9-2-221。
    ① 巴东县训所教导股长王文卿于1942年10月17日,给省训委会段继李的亲笔信,湖档LS9-2-221。
    ② 《报告》(1942年10月28日于巴东马鹿池),湖档LS9-2-221。
    ③ 鄂南区训练班第四期学员代表汪均等呈:《为克扣食米短发食盐肯予查明究办以警贪污而利抗建由》,湖档LS67-1-528。
    ④ 《代电》(1942年10月),湖档LS9-2-205。
    ① 鄂南区训练班第四期学员代表汪均等呈:《为克扣食米短发食盐肯予查明究办以警贪污而利抗建由》,湖档LS67-1-528。
    ① 高启圭:《签呈》(1949年3月10日于本府),湖档LS1-2-892。
    ② 左铎还为了怕朱鼎卿怀疑自己不忠,特言:“另调专任设计委员或顾问,俾得长侍左右,藉效微劳,无论局势将来演变至若何程度,职亦当终始追随,绝不少离咫尺。”左铎:《签呈》(1949年4月27日),湖档LS1-2-892。
    ③ 远安县政府:《代电》(1948年11月10日),湖档LS9-2-195。
    ④ 陈思均:《地方公务员训练成效评估之研究》,台湾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学程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2001年,第2页。
    ① 罗道学:《训练对于抗战建国之伟大贡献》,《团刊》第45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6月28日,第6页。
    ② 段继李:《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的部分情况》,《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第160页。
    ③ 张勇:《报告》(1948年1月18日于武汉市水陆街清真寺12号),湖档LS67-1-946(2)。
    ④ 丁举先:《报告》(1947年7月12日),湖档LS9-2-362。
    ① 余正东:《致军官转业行政人员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7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训练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4月11日,第3页。
    ② 万倚吾:《告各区班县所教育长书》,《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2页。
    ③ 《五八两区行政会议,主席总评》,《湖北省政府公报》第673期,1947年2月1日,第1版。
    ④ 万耀煌:《省参议会第一届三次大会万主席施政报告》,《湖北省政府公报》第715期,1947年6月7日,第1版。
    ① 袁达:《训练与行政》,《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2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7年2月1日,第5-6页
    ② 罗道学:《训练对于抗战建国之伟大贡献》《团刊》第45期,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1942年6月28日,第6页。
    ① 王玉娟:《刘湘政府对基层行政人员的任用倾向(1935-1938)》,《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② 湖北省政府:《代电》(1948年7月12日发),湖档LS67-1-904。
    ③ 詹特芳:《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杂忆》,《潜江文史资料》1986年第2辑,第74-75页。
    ① 教导股长王文卿于1942年9月21日给省训委会段继李的亲笔信,湖档LS9-2-221。
    ② 谷城县训所教育长钟渭春:《报告》(1946年6月11日于谷城县训所),湖档LS9-2-210。
    ③ 涂耀华:《报告》(1942年8月18日于均县县训所中队部),湖档LS9-2-205。
    ④ 詹特芳:《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杂忆》,《潜江文史资料》1986年第2辑,第75页。
    ① 见高寿汉给万耀煌的信函,湖档LS9-2-373。
    ② 万耀煌:《笺函》(,1947年9月1日),湖档LS9-2-373。
    ③ 陈伯心:《中国县制改造》,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版,第499页。
    ④ 黄涛:《抗日时期的恩施县干部训练所》,《恩施文史资料》1985年第1辑,第138页。
    ① 此“公呈”于1942年7月1日发于永顺乡第三保国民学校,署名人有:宣恩县永顺乡第三保国民学校教员易兴之、保干事贺海清,第四保保长姜玉轩、保干事李振山,第九保副保长张永心,乡公所警长郭运生,第二保副保长张洪伦。“公呈”,湖档LS9-2-215。
    ② 当然,笔者并无亵渎论语之意,论语作为一部经典,有其价值,但非句句都是圣经,而且在不同的时空背景有不同的寓意,强为拈来,容易调入教条主义的陷阱。“有事弟子服其劳”,这一句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③ 钱实甫:《斡部国家化,社会民主化》,《世纪评论》第9期,1947年8月30日。
    ④ 《为江陵县训所区队长刘振汉呈为因江陵沦陷以致失业祈准予另调宜昌或秭归等县工作》(1943年4月5日),湖档LS9-2-122-2。
    ⑤ 《为电复查明宜昌县训所教育长范鹏贪污情形祈鉴核由》(1942年11月29日),湖档LS9-2-201。
    ⑥ 《湖北省第一区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班呈》(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元月二十日),湖档LS9-2-136。
    ① 邓纯嘏:《应山训练情形》,《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14页。
    ② 《人民的痛苦,地方的困难,请刘宣慰使转达中央》,《新湖北日报》1945年12月19、24日。
    ③ 这是吕学书在1948年10月23日给省主席兼训练团主任张鼎卿的呈文中所言,见湖档LS1-2-890。
    ④ 《为申述实际困难情形暂缓恢复县训机构,祈鉴核由》(1948年7月24日应城县发,28日训练团收),湖档LS9-2-195。
    ⑤ 万耀煌:《一年来省政建设之展望》,《湖北省政府公报》第712期,1947年5月28日,第1版。
    ① 姬丽萍、孙桂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国”体制下公务员制度的变异》,《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6期。
    ② 陈诚:《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下)》,台北“国史馆"2006年发行,第510页。
    ③ 田子渝:《湖北新民主革命史·解放战争时期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④ 王东原:《当前几个迫切问题——王主席于三十四年七月一日在省府扩大纪念周席上训词》,《湖北省政府公报》第531期,1945年7月31日,第2-3页。
    ⑤ 熊振汉:《转业军官今后的作风与责任》,《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4页。
    ① 马忠藩:《签呈》(1943年2月10日于郧县县政府),湖档LS1-2-204。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竹谿县通讯分处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份工作报告表》,湖档LS1-2-204。
    ① 竹溪县通讯分处主任任森乔、副主任邓少华:《报告》(1942年11月),湖档LS1-2-204。
    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毕业同学通讯处天门直属通讯小组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份工作报告表》(1942年7月30日),湖档LS1-2-199。
    ③ 陈中敏:《官僚政治批判》,帕米尔书店1948年版,第106-107页;王奇生:《国民党基层权力群体研究一以1927—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第107-108页。
    ④ 朱代杰:《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的诠释》,《湖北省三十年度党政军工作总检讨、行政会议大会汇编》,湖北省政府1942年编印,第103页。
    ① 熊振汉:《转业军官今后的作风与责任》,《湖北训练》(半月刊)第20期,湖北省训练团湖北半月刊社编印,1946年12月16日,第5页。
    ① 骆正林:《近代中国乡村政治文化的变迁——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传统权威的衰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② 王奇生:《国民党基层权力群体研究-以1927—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第108页;《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27页。
    ③ [日]家近亮子:《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王士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① 江明修:《危机与重建:公共行政教育之反思》,[台湾]《政治大学学报》1993年第66期,第28-29页。
    ① 对于国民党干部训练三种模式之间张力的分析,得益于Culp,Robert对南京十年国民党的公民训练的研究,参见Culp,Robert:Rethinking Governmentality: Training,Cultivation and Cultural Citizenship in Nationalist Chin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65, Iss. 3 (Aug 2006).
    ①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增订本,第3页。
    ② 苗长青:《试论培训干部与解放战争的胜利》,《长白学刊》1988年第5期。
    湖北省训练团全宗档案,湖北省政府、民政厅、秘书处、人事处相关卷宗。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全国各训练机关受训人员类别及其阶层》,1940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训练专刊之四—全国训练统计简编》,1943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训练专刊之十三—七年来之训练工作》,1945年。
    中央训练团编印:《全国各训练机关训练领要》,1940年。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印:《湖北省政府三十年度施政纲要行政计划》,1941年。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辑:《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两周年纪念刊》,1941年。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三十年度党政军工作总检讨、行政会议大会汇编》,1942年。
    湖北省政府编印:《湖北省三十四年度行政会议纪录》,1945年。
    蒋君章:《抗战中的湖北形势》,中山文化教育馆1939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近代地方训练统计资料之研究》,1943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训练专刊三:各地训练机关法规辑评(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42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统一各地训练机关办法及训练纲领》,1939年。
    湖北省民政厅编印:《湖北民政法规汇编》,1932年。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人事管理法令汇编》,1941年。
    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湖北省法令辑要》第一辑,1941年。
    中央训练团复兴关训练集编纂委员会编印:《复兴关训练集:训练纪实》,1944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中华民国重要史事初编——对日战争时期》(第七编)(战后中国)(四),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
    《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记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存。
    蒋介石:《黄埔训练选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38年。
    中国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编译部编:《党务工作人员训练所演讲集》(第二辑),广州:西南印书局1933年。
    蒋介石:《峨嵋训练选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38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印:《训练丛书之二——重庆训练选集》,1939年。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年。
    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
    陈诚:《陈主席政治言论选辑》,恩施:湖北政府秘书处1940年。
    陈诚:《陈诚先生回忆录:抗日战争》(上)(下),台北:“国史馆”发行,2004年12月初版1刷。
    陈诚:《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台北:“国史馆”发行,2004年12月初版1刷。
    陈诚:《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上)(下),台北:“国史馆”发行,2006年7月初版1刷。
    陈诚:《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下),台北:“国史馆”发行,2007年12月初版1刷。
    陈诚:《陈诚先生书信集:与友人书》(上)(下),台北:“国史馆”发行,2009年3月初版1刷。
    王东原:《王东原退思录》,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
    王东原:《浮生简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7年。
    万耀煌:《万耀煌将军日记》,台北:湖北文献出版社1978年。
    沈云龙访问:《万耀煌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所1993年。
    陈天锡编:《戴季陶先生文存》,台北:“中央文物供应”1949年。
    陈天锡编:《戴季陶先生文存续编》,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67年。
    吴相湘:《陈辞修先生生平大事纪要》,[台]《传记文学》1965年第6卷第4期。
    健庐:《参加训练工作——健庐忆语之二十六》,[台]《四川文献》1972年第122期。
    万耀煌:《庐山训练与七七事变日记》(廿六),[台]《湖北文献》1974年33期。
    万耀煌:《庐山训练与全面抗战日记》(廿七),[台]《湖北文献》1975年第34期。
    倪文亚:《中央训练委员会时期的段书贻先生》,[台]《传记文学》1977年第30卷第3期。
    高应笃:《复兴关杂议——中训团高级班受训记》,[台]《中外杂志》1978年第24卷第2期。
    陈琅予:《战时重庆受训记》,[台]《中外杂志》1981年第35卷第5期。
    梁上贤、田秉德:《三青团在湖北的组织与活动》,《湖北文史资料》1982年第7辑。
    傅家珍:《光化县地方行政人员干部训练所概况》,《老河口文史资料》1983年第13辑。
    马起华:《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台]《近代中国》1983年35期。
    丁鼎三:《湖北乡政人员训练见闻录》,《安陆文史资料》1985年第4辑
    黄涛:《抗日时期的恩施县干部训练所》,《恩施文史资料》1985年第1辑。
    黄涛:《抗日时期国民党湖北省的干部训练概况》,《鄂西文史资料》1985年第2辑。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辑(总第14辑)。
    韩浚:《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筹备与成立经过》,《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4辑。
    詹特芳:《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杂忆》,《潜江文史资料》1986年第2辑。
    段继李:《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的部分情况》,《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14辑。
    姜逸樵:《从戎原不为封侯——读王东原将军回忆录<浮生简述>感言》,[台]《传记文学》1986年第48卷第4期。
    王东原:《重庆复兴关训练》,[台]《传记文学》1986年第49卷第3期。
    李蔚青:《严重先生创办的“训政讲习班”》,《湖北“三怪”:严立三张难先石瑛史料专辑》,《湖北文史资料》1988年第3辑。
    李范一:《关于石瑛先生和汤池训练班的回忆》,《湖北“三怪”:严立三张难先石瑛史料专辑》,《湖北文史资料》1988年第3辑。
    杨昌铸:《国民党湖北乡训所纪实》,《汉阳县文史资料》1989年第4辑。
    罗允文:《乡政人员训练班见闻》,《襄阳文史资料》1989年第4辑。
    董中生:《万耀煌主政湖北》,[台]《湖北文献》1989年第90期。
    潘光建:《近代军事教育家—万耀煌先生》(上),[台]《湖北文献》1989年第93期。
    潘光建:《近代军事教育家—万耀煌先生》(下),[台]《湖北文献》1990年第94期。
    梁言:《我所了解的王东原先生》,《江淮文史》1994年第2期。
    孟林芳:《省干训团受训见闻》,《鄂西文史资料》1998年总第22—-23辑。
    蔡若水:《我在鄂西经历的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工作》,《湖北文史集粹政治军事卷》(下册),1999年。
    张泉:《抗日时期的施恩》,《湖北文史资料》2001年第1期。
    《训练半月刊》
    《复员导报》
    《考试院公报》
    《湖北党务》
    《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刊》
    《湖北训练》
    《湖北论坛》
    《新湖北》
    《新湖北季刊》
    《新湖北日报》(1941.1.1-1949.5.22)
    《训练通讯》
    《训练月刊》
    《中央训练团团刊》
    《中央党务公报》
    邵元冲:《训政时期的地方行政计划》,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
    寥光亨:《训政时期的县政实施计划》,上海:三民公司1930年。
    薛伯康:《中美人事行政比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吴建华:《人才训练》,南京:京华印书馆1935年。
    薛伯康:《人事行政大纲》,上海:正中书局1937年。
    尚传道:《非常时期之地方行政》,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
    小潇:《“大时代”的干部问题》,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8年。
    福建省县政人员训练所:《县政人员训练》,福州:福建省文化服务社1939年。
    陈之迈:《中国政治建设的理论》,长沙:艺文丛书编辑部1939年。
    王东原:《训练与管理》,重庆:中央训练团印刷所1939年。
    王东原:《军事训练与管理》,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1939年。
    王东原:《军事管理研究》,重庆:中央训练团印刷所1940年。
    福建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编辑:《福建省人事行政与训练》,三元:福建公训服务社出版部1940年。
    王东原:《干部训练问题》,重庆:中央训练团印刷所1941年。
    [美]瓦尔克著,辜祖文译:《英国公务员之训练》,商务印书馆1941年。
    刘诚:《政治建设与制度精神》,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
    沈松林:《战时人事制度述要》,重庆:国民出版社1941年。
    萧文哲:《战时政治之改进》,重庆:独立出版社1941年。
    黄伦:《地方行政论》,南京:正中书局1942年。
    陈伯心:《中国县制改造》,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
    张金鉴:《各国人事行政制度概要》,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
    罗志渊:《中国地方行政制度》,重庆:独立出版社1943年。
    宋特立:《制度与人才》,重庆:北斗书店1944年。
    王德溥:《新县制之检讨与改进》,重庆: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1944年。
    陈诚:《总裁革命之理论与实践》,上海:正中书局1945年。
    吴娱后:《用人与行政》,南京:德新书局1946年。
    施养成:《中国省行政制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甘乃光:《中国行政新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唐华:《蒋总统哲学思想源流》,台北: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张金鉴:《人事行政学》,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Foucault,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美]罗伯特A·柯白:《四川军阀与国民政府》,殷钟崃、李惟健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美]巴林顿:《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张东东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美]易劳逸:《蒋介石与蒋经国(1937-1949))》(原书名《毁灭的种子》),王建朗、王贤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
    吕恒沛,刘厚中:《张笃伦及其一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
    孙宅巍:《蒋介石的宠臣陈诚》,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美]斐鲁询:《中国人的政治文化》,胡祖庆译,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1992年版。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连动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刘伟:《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美]张信:《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之演变——国家与河南地方精英,1900-1937》,岳谦厚、张玮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日]家近亮子:《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王士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周积明、宋德金主编,郭莹副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曹淑瑶:《公忠体国的操练——台湾省政建设人才的培训(1956-1997))),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
    黄金鳞:《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李强:《国民党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陈桂生:《中国干部教育(1927-1949)》,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李怀印:《晚清和民国的国家与乡村》,岁有生、王士皓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刘宗武:《湖北新民主革命史·抗日战争时期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田子渝:《湖北新民主革命史·解放战争时期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王东原:《抗战四年来的训练》,《学校军训问题》,《训练月刊》1941年第1期。
    王东原:《力行就是革命》,《训练月刊》1941年第4期。
    王东原:《短期训练在教育上的功效》,《训练月刊》1941年第5期。
    《万耀煌处处荆棘》,《周末观察》1947年第2卷第8期。
    张樟材:《怎样做湖北郧县县长》,《训练与服务》1943年第1卷第5-6期(合刊)。
    《关于湖北人(之一)(之二)》,《湖北论坛》1947年第2卷第7期。
    万耀煌:《新生活运动之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新运导报》1947年第115期。
    程应缪:《释“干”》,《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
    张瑞德:《抗战时期陆军的人事管理》,[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2年第21期。
    孙矩:《干部概念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夏国祥:《孙中山人力资本思想初探》,《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0期。
    黄金麟:《丑怪的装扮:新生活运动的政略分析》,[台]《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8年第30期。
    王玉娟:《刘湘政府对基层行政人员的任用倾向(1935-1938)》,《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张瑞滨,贺力行:《从训练需求评估论公务人员训练进修之策略》,[台]《人力资源管理学报》2003春季号第3卷第1期。
    王奇生:《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4期。
    徐旭阳,张泰山:《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新县制的推行与基层政权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吕芳上:《蒋中正先生与人才培训:革命实践研究院的创办与初期发展(1949-1969)》,[台]《近代中国》2003年第153期。
    冯启宏:《蒋介石的干部训练观析探》,烟台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冯启宏:《陈果夫与侍从室第三处的组建》,[台]《国史馆学术集刊》2006年第10期
    Culp,Robert:Rethinking Govemmentality:Training,Cultivation and Cultural Citizenship in Nationalist China",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65, Iss. 3 (Aug 2006).
    李酉潭:《两岸党国体制的变迁:民主化的观察》,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院2006年两岸发展模式之比较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徐时仪:《“干部”考源》:[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7年第86期。
    化贯军:《湖北省行政人员的训练之考察(1927-1937))),《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
    昌文彬:《陈诚新湖北建设思想评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徐勇:《“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徐勇:《“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
    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冯启宏:《花溪论英雄:侍从室第三处的人事工作析探》,[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7年第57期。
    冯启宏:《侍从室与战时国民政府的人事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四
    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一九四○年代的中国(上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黄宗华:《论陈诚的干部教育实践与理念》,《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姬丽萍、孙桂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国”体制下公务员制度的变异》,《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徐新玲:《武汉抗战时期的战干团初探》,[台]《湖北文献》2009第7期。
    陈亚丽:《新身体_新民_新国家_论晚清民族危机中现代身体话语的生成》,《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
    张淑卿:《国家与儿童健康:1950-60年代台湾“国民”学校的卫生教育》,[台]《“国史馆”馆刊》2010年第24期。
    化贯军:《理想与实际:抗战时期国民党基层干部的素质培育》,《民国档案》2011年第2期。
    化贯军:《蒋介石的训育观初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3期。
    化贯军:《地方治理与人力塑造——试论抗战时期广东省新县制的实施与干部训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化贯军:《人才下注与身体规训:新县制实施中中国国民党基层干部训练的身体史考察》,胡春惠、吕绍理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基层社会: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选集(2010年)》,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11年。
    石方杰:《抗战时期陈诚主政湖北述评》,《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
    天儿慧:《中国农村革命的展开与基层干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实态的考察》,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论文,1978年。
    曹淑瑶:《台湾省训练团之研究》,台中东海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
    王奇生:《国民党基层权力群体研究—以1927—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2001年。
    陈思均:《地方公务员训练成效评估之研究》,台湾东海大学公共事务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2001年。
    王良卿:《动荡中的改革:中国国民党从“革新”走向“改造”,1945-1950》,台湾政治大学历史 学系博士论文,2003年。
    任育德:《向下扎根: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政治的发展(1949-1960)》,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2005年。
    李天亮:《抗战时期湖北基层政权建设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冯启宏:《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的干部训练:以中央训练团为中心的探讨(1938—1945)》,台湾政治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4年。
    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以杭、嘉、湖地区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化贯军:《湖北省人事制度研究(1927-1937)——以县长的选用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刘宏祥:《政工干部学校之研究(1950-1970)》,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年。
    巩贤:《民国基层权力机构研究:以河北县区政权为中心》,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崔占龙,《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的干部训练》,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孟静,《民国河北省训练团评析》,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冯志强:《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干部训练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周俊宇:《塑造党国之民——中华民国国定节日的历史考察》,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鞠忠美:《民国山东乡村政治转型研究——以精英阶层的重塑为中心(1928-1949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张典魁:《北伐后至抗战期间之意识形态建构:国民党官方哲学唯生论及其对手》,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9年。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郭利珠:《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研究(1933-1945)》,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
    杜伯翰:《陈诚主政湖北之研究(1938-1944))),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年。
    黄燕:《中国国民党干部培养体制变革研究(1924-1945)》,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