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主价值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主是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懈追求的美好价值目标,始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千百年来,民主的理想一直鼓舞世界各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息,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从当代国际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打破了过去社会发展的态势、格局和规律,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类崭新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不仅为人的发展和人的主体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巨大的空间,而且对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唤醒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民主意识,推动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改革开放的实践促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高度发展,催发了人的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循着新的人生准则和价值理念重塑自我的同时,从主体的角度,从认知、从价值等层面重新审察、思考包括民主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民主的终极价值目标倍受尊重和推崇。
     新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维。民主理论虽然与政治学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但民主的研究显然不能只局限于政治学领域。从政治哲学的价值层面来观察和思考民主问题,能够为我们完全、准确地把握民主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研究视域。本文力图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与价值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政治哲学的价值层面来审视各种民主理论,对民主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意义,介绍和评价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文部分包括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民主价值的视域,包括第一到第三章,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价值视域,梳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民主价值思想。其中,第一章是西方民主价值思想,主要梳理西方古典主义民主价值思想和西方现代民主价值思想;第二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民主价值思想。在这一部分,主要整理和概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民主价值思想。第三章是中国民主价值思想,包括我国古代民主价值思想、近现代民主价值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价值思想。
     中编是民主价值的追问,包括第四、第五两章。第四章是民主价值的真蕴,主要从价值层面厘清民主与民主价值。首先,从政治哲学的价值视角,给出对民主价值的界定。这种界定着重于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把它升华到人的类本质实现高度来理解。其次,对民主价值的内在诉求给予分析。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诉求,它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公正、自由、富强的一种方式,民主促进了这些政治价值的实现,而这些价值追求的实现也会为民主价值的实现提供助力。最后,对民主价值的目标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分别做出论证和阐述。第五章是对民主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悖论进行分析。任何一种民主价值的实现都是人的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要求,都是逐步接近其理想的目标并以现实形态的民主得以彰显。民主实践过程的矛盾,表征了民主价值实现中的悖论。这主要涉及民主价值的理想和现实的悖论、参与和效率的悖论、所有权和行使权的悖论、多数裁定和少数权利的悖论、全体一致和多元差异的悖论等。这些悖论是民主价值实现过程中一直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下编是民主价值的构建,包括第六和第七两章。第六章是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价值的实现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一个国家特定的国情条件息息相关。民主价值的实现既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定的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和主体条件;同时,也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需要相应的国际条件。第七章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构建进行未来展望。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内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证;其次,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审视,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民主价值的构建进行展望,指出了构建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基本理路。
     结束语部分概述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文中主要研究内容;同时,说明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The democracy is the important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culture, and is always the nice value aim being pursued by human unremitting efforts for long time. People have consistently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mocracy. The ideal of the democracy has always inspir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ntrol their own destinies, which has bee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s society.
     See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new wav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ken the trend, the frame and rule of the past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is imperceptibly cultivating the new fashion of the human's life, thought and value. It has not only widen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people's development and subjective creating spirit but also posed high requirement to human's quality and ability. It is beneficial to provoke people'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of all states and areas, as the same time it promotes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Seen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has promoted tremendous development in the areas of economics,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wakened people'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ng view. Following the new criterion on life and value, more and more Chinese cultivate themselves again, thinking over a series of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s which include democracy from the view of subject, understanding and value. As the ultimate value aim, Man's freedom and all round development has been highly respected.
     The new development needs new theories and new thoughts. Although the democracy keep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politics, democracy research can not be confined to the aspect of unique political studying. In order to hold the democratic innate character and the regulation accurately, we must study the problems of democracy from the value view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will be provide us with a vaster and deeper domain of research. On the bas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I try to examine every kind of democratic theories, analysis and study the value of democrac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mutually united science with worth, ideal with reality, absolute with relative, logic with history.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prolegomen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tag.
     The prolegomenon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base of choosing the topic and the investigative significance, 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quo of this field in brief, explains textual research way of considering with composing inside following.
     The main body of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three volumes. VolumeⅠis about the value view of democracy, which includes three chapters. I concretely collect and collate the representative value of democracy thoughts of the Chinese and abroad from the value view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e first chapter, I mainly collect and study the values of democracy of foreign, which contains the the western classic and the western modern thoughts of value of democracy.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value of democracy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classic writer. In this part, I collate and summarize the value of democracy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In the third chapter, I gather the Chinese value of democracy thought. It is comprised of the value of democratic thought in our ancient political philosophy, near modern value of democratic thought and the value of democratic though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imarily.
     VolumeⅡexpounds the inquiries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It has two chapters,the Chapter 4 and Chapter 5.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I clarify the democracy and value of democracy primarily from the value view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begin with, elucidat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has put great emphasis on the person's reality with democracy, sublimating the person to realize a high innate character degree to comprehend. More over, I conferrable demonstrate the inherent value pursue of democracy. As a kind of political value inquiry, the democracy is the method to realize social justice, harmony, freedom and prosperity. The realizations of these value inquiries will provide the hel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Finally, I completely introduce and expatiate upon the aims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namely man's freedom and all round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es completely,the reality of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human respectively.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preposterous theories in the realizing process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All the realities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are the requirements of person's inherent character power and the actuality, approaching to its ideal object gradually and being showed with realistic democracy. The democratic practices reveal preposterous theories in the realizing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These preposterous theories involve the contrary of the reality with the ideal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participate with the efficiency, people's ownership with exretion right, majority justify and minority right, all in accordance and multi-difference etc. They ar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solved in the realizing process of democracy.
     In the VolumeⅢ,I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of democracy. There are two chapters in this part. In the Chapter 6, I discuss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reality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The value of democracy accomplishing is not independent, it is related to particular state of the nation. It relie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vance, political condition, culture term, and the subjectiv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lies on outside environment, requires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factors. In the Chapter 7, I demonst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value of democracy. Firstly, I indicate the comprehend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value of democracy and emphasize others about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value of democracy. Secondly, having examined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value of democracy, I point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Finally, I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stating my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rea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value of democracy.
     In the tag, I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and the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expatiating the new views in the research.
引文
①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0 年版,第 130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03 页。
    
    ①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下册[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379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2 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2 页。
    ① [古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论共和国》[M].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19 页。
    ②《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83 页。
     ① [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M].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第272 页。
     ①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0 页。
    ②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1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92 页。
    ②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91 页。
    ③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8 页。
    ④ [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C].马清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213 页。
    ⑤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68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92 页。
    ②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4 页。
    ③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89 页。
    ④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94 页。
    ⑤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6 页。
    ①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5-186页。
    ② [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C].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254页。
    ③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94 页。
    ④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0 页。
    ⑤ [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C].马清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第 246 页。
    
    ①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5 页。
    ②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5 页。
    ③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43 页。
    ④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26 页。
    ⑤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1 页。
    ①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9 页。
    ②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5 页。
    ③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6 页。
    ④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40 页。
    ①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1 页。
    ②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51页。
    ③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21 页。
    ④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54 页。
     ①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84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06 页。
    ①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黄晓京、彭强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 14 页。
    ②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5-396页。
    
    ① [英]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500 页。
    ② [英]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491 页。
    ③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6 页。
    ① [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0 页。
    ②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422、423 页。
    ③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25、327 页。
    ① [英]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502 页。
    ②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398 页。
    ③ [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97 页。
    ④ [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98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1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 页。
    ③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5、183-184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3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8 页。
    ③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8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82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204 页。
    ①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 79 页。
    ②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 6 页。
    ③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 13 页。
    ④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 80、129 页。
    ①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84 页。
    ②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刘乾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1 页。
    ③ [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罗斯福选集》[C].关在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81 页。
    ④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7 页。
    ⑤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82 页。
    ① [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5 页。
    ② [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 页。
    ③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第 1 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1 页。
    ①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104 页。
    ② 侯 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民主、人权和民族国家》[A],《哲学的嬗变与未来》[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项成果),第 141 页。
     ① 侯 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民主、人权和民族国家》[A],《哲学的嬗变与未来》[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项成果),第 143 页。
    ① 参见侯 才:《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4 年 5 月 17 日。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12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9、39-41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9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29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8、64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96-97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8 页。
    ① 侯 才:《马克思的政治哲学遗产》[A],《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的视角》[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5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2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3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95 页。
    ⑤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62 页。
    ⑥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9-24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7-108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1-242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7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3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9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55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48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49 页。
    
    ①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01 页。
    ②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1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13 页。
    ③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2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3 页。
    ④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29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70 页。
    ⑤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3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05 页。
    ⑥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2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3-54 页。
    ⑦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3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02 页。
    
    ①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82 页。
    ②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1-192 页。
    ③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95 页。
    ④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37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80 页。
    ①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3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95 页。
    ②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7 页。
    ③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63 页。
    ④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4 页。
    ⑤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17-218 页。
    ⑥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1 页。
     ①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 3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67 页。
    ① 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 页。
    ② 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21 页。
    ③ 荀况:《荀子·王制》,《荀子新注》[M].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118 页。
    ④ 董仲舒:《春秋繁露·尧舜汤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6-47 页。
    
    ① 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81 页。
    ② 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2 页。
    ③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49 页。
    
    ① 管仲:《管子·明法》,《管子》[M].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47 页。
    ② 管仲:《管子·七臣七主》,《管子》[M].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61 页。
    ③ 商鞅:《商君书·慎法》,《商君书·韩非子》[M].张觉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2006 年版,第 45 页。
    ④ 商鞅:《商君书·赏刑》,《商君书·韩非子》[M].张觉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2006 年版,第 34 页。
    ⑤ 韩非:《韩非子·显学》,《商君书·韩非子》[M].张觉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2006 年版,第 257 页。
     ① 韩非:《韩非子·难势》,《商君书·韩非子》[M].张觉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2006 年版,第 224 页。
    ② 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M].任明、昌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6 页。
    ①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44 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第 398 页。
    ③ 转引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2 页。
    ④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卷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34 页。
    ①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294 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632 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297 页。
    ④ 孙中山:《民权与国族———孙中山文选》[C].曹锦清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64 页。
    ⑤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C].北京: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297 页。
    ① 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25、304 页。
    ② 张耀南:《知识与文化——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25 页。
    ③ 张东荪:《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C]. 张汝伦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67 页。
    ④ 张东荪:《理性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6 年版,第 134-135 页。
     ① 张东荪:《思想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6 年版,第 178 页。
    ① 徐宗勉、张亦工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0 页。
    ②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 1 卷[C].任建树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66 页。
    ③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 3 卷[C].任建树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41 页。
    ④ [俄]列 宁:《列宁选集》第 35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43 页。
    
    ①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 3 卷[C].任建树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54-555 页。
    ② 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 3 卷[C].任建树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53 页。
    ③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第 274 页。
    ④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第 563 页。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第 2 版,第 677 页。
    ②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毛泽东访问记》[M].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16 页。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68 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76 页。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57 页。
    ②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8 页。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53 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0-31 页。
    ② 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6 页。
    
    ① [英] Keith Graham,The Battle of Democracy[M] Wheatsheaf Books Ltd1986,P.1.
    ② 参见[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册[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232 页。
    ③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0 年版,第 130 页。
    ④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0 页。
    ①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282 页。
    ②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0 页。
    ③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273 页。
    ④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359 页。
    ⑤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76 页。
    ⑥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 71 页。
    ⑦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368 页。
    ⑧ 转引自[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57 页。
    ⑨ [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M].金克、徐崇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293 页。
    ① [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46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3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60 页。
    ④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26 页。
    
    ①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9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30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3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5-7 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64 页。
    ④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377 页。
    ⑤ 转引自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版,第 377-378 页。
    ⑥ [美]约翰·杜 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C].孙有中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 页。
    ⑦ [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年,第 64 页。
    
    ① 周 抗:《社会主义民主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7-48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52-53 页。
    ③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42 页。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76 页。
    ①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31 页。
    ②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545 页。
    ③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804 页。
    ④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家法教研室和资料室编:《中外宪法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282 页。
    ⑤ [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C].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38、257 页。
    ⑥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编写组:《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871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61 页。
    ②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60 页。
    ③ [荷]巴鲁赫·本尼狄克·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77页。
    ④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6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59 页。
    ②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3 页。
    ③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15 页。
    ④ [德]马克思、恩 格 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3 页。
    ⑤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3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2、314、386 页。
    ② [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72 页。
    ③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02 页。
    ④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620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67-168、199 页。
    ②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35-36 页。
    ③ [法]让·雅克·卢梭:《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64 页。
    ④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26-327 页。
    ⑤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 82 页。
    ⑥ 赵震江:《中国法制四十年(1949—198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24 页。
     ① 转引自王克千:《价值之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9 页。
    ① [美]拉·巴·培里:《兴趣价值说》[A],载《价值和评价——现代英美价值论集萃》[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4 页。
    ② [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马俊峰、江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7 页。
    ③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3 页。
    ④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1 页。
    ⑤ 王玉木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9 页。
    ① 参见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6-50 页。
    ② 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7 页。
    ③ 参见王南湜:《社会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89-190 页。
    ④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 页。
    ① 参见[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3 页。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4 页。
    ②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5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44-445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7-68 页。
    ① 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60 页。
    ① [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页。
    ② 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122 页。
    ③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4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9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53 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6 页。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30 页。
    ⑤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4 页。
    ⑥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0-61 页。
     ① [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 页。
    
    ① [英]大卫·休谟:《道德原理探究》[M].王淑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1、312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16 页。
    ②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3 页。
    ③ [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阎克文、刘满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第 41 页。
    ④ [德]伊曼努尔·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50 页。
    ⑤ [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阳、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11-12 页。
    ⑥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15 页。
    ⑦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 4、3 页。
    ⑧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00 页。
    ① [苏]图林加诺夫:《论生活和文化的价值》[M].子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4 年版,第69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3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9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60 页。
    ⑤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56 页。
    ⑥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71 页。
    ⑦ 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10 页。
    ① [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M].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年版,第 236-237 页。
    ②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第 28 页。
    ① 商鞅、韩非:《商君书·韩非子》[M].张觉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2006 年版,第 93 页。
    
    ① 管仲:《治国》,《管子》[M].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49 页。
    ② 郑观应:《郑观应集》下册[C]. 夏东元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1 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0、11 页。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207 页。
    ⑤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2 页。
    ①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5 页。
    ②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42 页。
    ③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70-71 页。
    ④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10-111 页。
    ⑤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11-112 页。
    ①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76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95 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40-341 页。
    ① [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59 页。
    ② [法]昂利·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三卷[C].董果良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250 页。
    ③ [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第一卷[C].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第 275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7-108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89 页。
    ② [美]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0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2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2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6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4 页。
    ⑤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2 页。
    ⑥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1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9-40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9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7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293 页。
     ①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5 页。
    ②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5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113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118 页。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3 页。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4 页。
    ②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8 页。
    ③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4 页。
    ④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4 页。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3 页。
    
    ①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4 页。
    ②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12 页。
    ③ [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136 页。
    ④ [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4 页。
     ①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289 页。
    ②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7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99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111 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312 页。
    ②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第 18 页。
    ③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102 页。
     ①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282、284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8 页。
     ① Thomas Nagel, Equality and Parti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60.
    ②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9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93 页。
    ①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序[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第 3 页。
    ② [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第 380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8 页。
    ② [俄]列 宁:《列宁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05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7-108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7 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3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1 页。
    ③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01 页。
    ④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97 页。
    ①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第 93 页。
     ① 宋玉波:《民主政制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79 页。
    ②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63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22 页。
    ② 白 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J],载《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 年第 4 期,第 13 页。
    ①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 83 页。
    ②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29 页。
    ③ 丛日云、庞金友:《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及特点》[J],载《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1 期,第 59 页。
    ④ [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216 页。
     ①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39 页。
    ① 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3 页。
    ②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9 页。
    ③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3 页。
    ④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9 页。
    ①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1 页。
    ②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9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72 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406 页。
    ③ [俄]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90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71 页。
    ②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65 页。
    ③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65 页。
    ④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64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83、185-186 页。
    ② [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 页。
     ①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柴方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12 页。
     ①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4-5 页。
     ①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2 年第 1 期,第 30 页。
    ①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45 页。
    ②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棋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版,第5、4 页。
     ①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棋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版,第368 页。
    ② 转引自郁建兴、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J],载《文史哲》2005 年第 5 期,第 6 页。
    ① [日]星野昭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与结构》[M].刘小林、梁云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05-306 页。
    ②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M].胡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4 页。
     ① 陶文昭:《全球公民社会的作用及其变革》[J],《文史哲》2005 年第 5 期,第 17 页。
    ② 参见 Joseph S Nye. Globalization’s Democratic Deficit: How to Make International Insitutions More Accountable [J].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2001: 2-6.
     ①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R].来源:新华网.时间:2005 年 10 月。
    ② 王寿林:《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 页。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39 页。
    ①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33 页。
    ② 管仲:《管子》[M].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48 页。
    ③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0 页。
    ① [荷]巴鲁赫?本尼狄克?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 67、220 页。
    ② [德]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47 页。
    ③ 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刘浩主编.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9 页。
    ④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4 页。
    ⑤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66 页。
    ⑥ 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M].任明、昌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5 页。
    ⑦ 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25 页。
    ①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第 59 页。
    ② [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15、66 页。
    ① 侯 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J],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6 年第 3 期,第 59 页。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56 页。
    ③ 侯 才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N],《学习时报》2006 年 2 月 13 日。
    ④ 侯 才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论析》[J],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年 8 月,第 15-16页。
     ①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2 页。
    ① [俄]列 宁:《列宁选集》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5 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57 页。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43 页。
    ④ 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 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7 页。
    ① 张 浩:《社会主义民主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35 页。
    ②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72 页。
     ① 王寿林:《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2 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9 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36 页。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59 页。
     ①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R].来源:新华网.时间:2005 年 10 月。
     ① [英]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M].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9-60页。
    ① [俄]列 宁:《列宁选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90 页。
    ② 夏 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年版,第 125 页。
    ①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40 页。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3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俄]列 宁.列宁全集(第 10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俄]列 宁.列宁全集(第 2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俄]列 宁.列宁全集(第 29、31、33、3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俄]列 宁.列宁全集(第 37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俄]列 宁.列宁选集(第 1-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吴兆基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4]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吴兆基编.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5]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刘浩主编.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16]管仲.管子[M].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7]商鞅、韩非.商君书·韩非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6.
    [18]吕不韦.吕氏春秋[M].任明、昌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19]董仲舒.春秋繁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0]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 1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1.
    [2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 2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2.
    [2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 3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4.
    [2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 5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 9 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5]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第 1、3 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6]侯 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7]侯 才.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
    [28]侯 才.哲学的嬗变与未来[M].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2006.
    [29]单继刚等.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视角[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0]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王南湜.社会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2]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3]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4]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5]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6]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7]周桂钿.中国传统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8]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9]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0]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1]王玉木梁.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2]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4]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5]周抗.社会主义民主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6]黄文扬.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7]宋玉波.民主政制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8]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9]沈宗灵.美国政治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0]王寿林.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51]张 浩.社会主义民主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52]夏 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53]宋惠昌.政治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4]应克复.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5]徐东礼.民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56]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7]张桂林.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8]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9]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60]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1]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2]王玉海.新时期民主论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63]徐湘林.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4]万斌、薛广州.民主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65]李云龙、张妮妮.民主·自由·人权·正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66]梅荣政、张晓红.新自由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7]张东荪.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68]张东荪.理性与民主[M].上海:商务出版社,1946.
    [69]张东荪.思想与社会[M].上海:商务出版社,1946.
    [70]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R].2005.
    [71]徐鸿武等.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2]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3]《西方法律思想史编写组》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74]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走向人类文明的“合题”[D],2004.
    [75]牟宗艳.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民主[D],2005.
    [76][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9][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80][古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论共和国[M].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1][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2][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3][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4][德]伊曼努尔·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85][德]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6][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7][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8][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阎克文、刘满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9][法]昂利·圣西门.圣西门选集[C].董果良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90][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C].柯象峰、何光来、秦果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92][法]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3][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94][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5][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97][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马殿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98][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C].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9][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00][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罗斯福选集[C].关在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1][美]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周军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02][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03][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04][美]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105][美]埃里希·弗洛姆.弗洛姆文集[C].冯川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106][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107][德]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森格隆特·阿多尔诺.启蒙的辩证法[M].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109][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10][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彭强、黄晓京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1][美]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2][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M].奚瑞森、亚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3][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燕继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14][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M].林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15][法]查理·路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6][美]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C].马清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7][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8][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19][英]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120][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M].黄光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21][法]让·雅克·卢梭.卢梭民主哲学[M].陈惟和等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2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3][英]戴维· 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M].胡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4][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M].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25][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M].金克、徐崇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26][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27][英]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选择、契约、协议[M].陈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28][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29][德]威廉·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0][苏]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M].齐友、王霁、安启念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1][荷]巴鲁赫·本尼狄克·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2][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刘乾锋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33][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冯兴元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34][美]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5][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M].王逸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136][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37][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3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第 1 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39][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4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4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棋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42][英]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M].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3][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马俊峰、江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44][日]星野昭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与结构[M].刘小林、梁云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5][美]约翰·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C].孙有中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146][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四、期刊论文:
    [147]侯 才.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N].光明日报,2001-10-23.
    [148]侯 才.哲学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10-14.
    [149]侯 才.“和谐社会”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N].学习时报,2007-03-19.
    [150]侯 才.政治哲学:政治的理性和良心——兼评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概念[J].哲学动态,2005(6).
    [151]侯 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确立和谐价值观[J].理论视野,2006(5).
    [152]侯 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民主、人权和民族国家[J].现代哲学,2004(2).
    [153]侯 才.马克思的哲学观[J].南京社会科学,2003(2).
    [154]侯 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的哲学透析[J].现代哲学,1995(1).
    [155]侯 才.“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J].科学社会主义,2004(5).
    [156]侯 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8).
    [157]侯 才.政治与哲学[N].学习时报,2005-04-11.
    [158]侯 才.哲学的嬗变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1).
    [159]侯 才.道德远为本,知识极诚明[N].学习时报,2004-08-09.
    [160]侯 才.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4-05-17.
    [161]侯 才.对哲学及其当代任务的一种审视——兼评恩格斯哲学观的现代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2).
    [162]侯 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6(3).
    [163]侯 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民主——哈贝马斯论民主的规范模式[N].学习时报,2002-08-12.
    [164]侯 才、栾亚丽、邓永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4).
    [165]李鹏程.对民主概念的文化合理性的哲学考察——对三类民主概念的探讨[J].哲学研究,2004(6).
    [166]李德顺.“价值”范畴的一般与特殊[N].光明日报,1987-05-12.
    [167]李德顺、龙旭.关于价值和“人的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4(5).
    [168]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6).
    [169]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2(1).
    [170]李波.民主的四大渊源[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1(5).
    [171]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2003(3).
    [172]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2).
    [173]陈炳辉.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74]曾纪茂.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缺陷与改进[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4(2).
    [175]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3).
    [176]喻 中.民主作为程序——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民主观及其现实意义[J].人文杂志,2003(5).
    [177]高 红.弘扬理性精神: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1(4).
    [178]赵玉洁.民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与社会机制[J].理论学刊,2005(10).
    [179]黄海澄.价值既是关系也是属性[J].社会科学家,1998(5).
    [180]赖金良.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7(3).
    [181]邬 焜.一般价值哲学论纲[J].人文杂志,1997(2).
    [182]尹凡星.价值的本质和本体[J].学术研究,2003(4).
    [183]何中华.现代化观念与西方文化传统[J].学习与探索,1998(1).
    [184]李德学、张连良.价值的本质及价值观的有机构成[J].人文杂志,2002(4).
    [185]张分田、张 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4).
    [186]F.A.Hayek, law, Legistation and Libery(Routledge & Kegan Paul,1982),pp.472-478.
    [187]Keith Graham, The Battle of Democracy(Wheat sheaf Books Ltd, 1986),pp.1.
    [188]CharlesE.Lindblom, The Intelligence of Democracy ( New York: Free Press, 1959),pp.33-45.
    [189]ThomasNagel, Equality and Parti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pp.60.
    [190]R.Nozick,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Basic Books, Inc.,1974),pp.26-58.
    [191]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pp.4-58.
    [192]John Rawls, Political Liber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pp.78.
    [193]Acton, The History of Freedom and Other Essays (Macmillan and CO.Limited, 1919),p.4.
    [194]R.A.Dahl, 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oe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pp.132-133,151.
    [195]Ralf Dahrendorf,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p.26-58.
    [196]“Democratic Deficit:How to Make International Insitutions More Accountable,”Foreign Affairs, July 8, 2001,p.2-6.
    [197][加拿大]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EB/OL]. http://www.FRChina.net.
    [198]刘伟.卢梭直接民主制理论的内在困境[EB/OL]. http://www.xslx.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