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校本课程开发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初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初中生心智发展、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时期,它在整个基础教育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国民文化知识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农村初中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初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初中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现实基础,剖析了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以及实施要求,以期为广大的农村初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本研究进行了几点说明。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概述。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兴起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概念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特点。
     第三部分,农村初中呼唤校本课程开发。探讨了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及现实基础,并分析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独特性。
     第四部分,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参考已有的理论框架,结合我国豫东地区几所农村初中的现实情况,从校内、外两个因素重点剖析了影响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若干因素。
     第五部分,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机制。基于我国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侧重于策略适切性的探讨,提出自己对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思考,旨在探索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思路。
     第六部分,结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尤其对于农村初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与思索。
With the startup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becomes hotspot.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basic stage of schoo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ing mentality and intelligence, mastering knowledge, cultivating abilit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and a key period of improving the country's literacy and their whole quality.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of rural adolescent,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all kinds of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s quality.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ctualitie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to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rural ju
    nior high school, and analyze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we discuss the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and request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vast rural areas.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six parts.
    Part one is a preface. We set forth mainly about the reasons, thoughts,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nd also some explanations for this research.
    Part two is a summariz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e analyze the background,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t three is a call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for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e explore its necessity, realistic foundation, and analyze its particularity.
    Part four is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during the implement cours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frame,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stic instance of several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we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interior school and exterior school aspects.
    Part five is a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we mainly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adaptation of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and put forward my thinking on implementary strategi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explore an approach 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Part six is an epilogue. It is a long exploring course to implemen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us to explore and think.
引文
1、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崔允漷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朱慕菊主编,《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杨平,周广强主编,《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刘义兵著,《创造性教学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李森著,《教学动力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靳玉乐、黄清著,《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靳玉乐、李森、沈小碚、刘清华著,《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14、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钟启泉、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舛痢罚Ψ洞笱С霭嫔?000年版。
    17、钟启泉主编,《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8、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著,《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鲁洁、吴康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1、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袁振国著,《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王伟廉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4、郝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7、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8、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29、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30、瞿葆奎主编,陆亚松、李一平选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l、瞿葆奎主编,选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2、段若鹏,钟声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3、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李子建、黄显华著,《课程:范式、取向与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5、黄显华著,《强迫普及义务教育:制度与课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黄政杰著,《课程改革》,台北汉文出版公司1992年版。
    37、张嘉育著,《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台湾师大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
    38、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加]迈克·富兰 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变革》,教育科学研究所2000年版。
    40、[美]小威廉姆E.多尔 著,王红宇 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美]拉尔夫·泰勒 著,施良方 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2、[美]迈克尔W.阿普尔 著,黄忠敬 译,《意识形态与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巴]保罗·弗莱雷 著,顾建新等 译,《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5、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46、靳玉乐:《校本课程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47、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8、靳玉乐:《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49、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人民教育》2001年第12期。
    50、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51、高新建.《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成功因素》,发表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主办‘迎向千禧年——新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12月18日。
    5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观点和理念》,《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期。
    53、傅建明:《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54、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准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55、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7期。
    56、唐江澎:《个性:在“校本课程”中生长》,《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
    57、傅建明:《论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0期。
    58、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实质、策略与条件》,《教育导刊》,2000年第12期。
    59、沈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意义与途径》,《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期。
    60、林一刚:《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61、欧用生:《披着羊皮的狼——校本课程改革的台湾经验》,《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7期。
    62、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5期。
    63、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64、李庆明:《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人大复印·教育学》2001年第12期。
    65、安迪·哈格里夫斯:《教师与家长:敌人还是朋友》,《教育展望(中文版)》2001年第2期。
    66、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评论》,1999年第1期。
    67、吴刚平:《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2期。
    68、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特点》,《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69、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70、陈桂生:《关于“三级课程”问题》,《教育参考》,1999年第4期。
    71、陈桂生:《何谓“校本课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4期。
    
    
    72、钟启泉:《从“筛选型课程”到“普及型课程”》,《教育参考》1997年第2期。
    73、崔允漷:《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9期。
    74、崔允漷,杜萍:《校本课程开发:辩护与批判》,《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11期。
    75、崔允漷:《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2期。
    76、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9期。
    77、洪光磊:《“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评述》,《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第3期。
    78、张华:《“实践的课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5期。
    79、丁刚:《以教师专业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80、白中军:《农村教育该“姓”什么?——关于农村教育“本体”功能的思考》,《教育探索》,2002年第12期。
    81、郭小明:《论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公正性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第4期。
    82、吴必雯:《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读者》,2003年第5期。
    83、景民、李谨瑜:《西部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84、尹弘飚、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年第2期。
    85、钟岚雨:《社区文化对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86、周怡:《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特征》,《浙江学刊》,1996年第2期。
    87、顾明远:《教育与农村现代化》,《比较教育研究》,1995(专刊)。
    88、埃米莉·汉纳姆:《中国的贫困与基础教育:90年代的平等问题》,《教育展望》,2000年第4期。
    89、顾超雄,《课程改革提防耽误一代人》,《现代教育报》,2001-10-26。
    90、邓纯考,《对学校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11期。
    1. OECD/CERI(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 OECD.
    2.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don:The Falmer Press.
    3. Skilbeck, M.(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ondon:Harper & Row
    
    Publish.
    4. Lawton, D. (1996) Beyo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empowerment. London: Harper & Row.
    5. Lewy, A.(1991) National and/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 UNESCO.
    6. Eggleston,J.(ed)(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A collection of case studies. London:Routledge & Kegan.
    7. Harrisort, M.(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eision making:a personal viewpoint.Curriculum Perspeetives,Vol.2,No. 1,pp.47-52.
    8. Sabar, N.(1985).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flec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Vol. 17,No.4,pp.452-454.
    9. Coleman,J.S.(1987).Families and schools.Educational Researcher, Vol. 16,No.6,pp.32-38.
    10. Brady, L.(1995).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can they coexis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Vol. 10,No. 1,pp.47-54.
    11. Cheng, Y.C.(1992).A preliminary study of school management initiative:responses to i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reform,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7,pp.21-32.
    12. Mckernan, J.(1984).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Vol. 16,No.3,pp.
    13. Yong,J.H.(1985).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the Responses of Teachers .Curriculum Inquiry,Vol. 15,No .4 ,pp.387-4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