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红十字外交研究(1949-200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红十字外交,就是在人道主义指引下,中国红十字会以中国政府所签署的国际人道法为依据,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友好交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安全,推动国际红十字运动健康发展,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项活动。
     本文以中国红十字会融入国际社会为线索,在对1949年至2009年共60年间的中国红十字外交历程做全景式描述的基础上,分别对朝鲜战争、中印战争、越南战争和中越战争时期中国红十字外交的过程、内容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红十字外交在战争时期可以发挥“化干戈为玉帛”的功效,并以发展中日、中美关系和加深中苏关系为例,揭示红十字外交在和平状态下促进与加深邦交的“润滑剂”作用。随后,对中国红十字会对外援助(主要是经济援助)进行考察,表明红十字援外外交是政府外交的反映,这在彰显红十字会博爱胸怀的同时,也促进和加深了中国同其他各国之间的友谊。中国红十字外交在维护和促进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统一中,积极贯彻“一个中国”原则,发挥了特殊作用,是和平统一的有力推手。
     此外,在分析红十字会的特殊性和对其第一届理事会的构成分析基础上,并以中国红十字会促进旅日朝侨归国为例,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红十字外交是中国推行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有效形式。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继续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外交工作,承担了在特殊情况、突发事件中以及政府不便出面办理的有关事宜,是中国开展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新中国的良好形象,增强新中国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红十字外交属民间外交范畴,与政府外交是“有机的整体,二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关系,其地位与作用是其他民间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Diplomacy of the Red Cross of China is the activities that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carries o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humanitarian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igned by China,which promot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friendly exchanges, safeguards the unity and safety of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promot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Movement, and jointly promotes the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makes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diplomacy of Red Cross of China from 1949 to 2009,taking its way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a clue. Respectively,taking the Korean War, the Sino-Indian War,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Sino-Vietnam War as examples,analysis the procession, the content and the role of the diplomacy of the Red Cross of China in the times of the war,reveals its effectiveness played as "turning-hostility-into- friendship".And during developing Sino-Japanese, Sino-US relations and deepening Sino-Soviet relations, the diplomacy of the Red Cross of China acts as "lubricant" between countries. Then,this article also takes its foreign material assistance as an example,which can reflect the Government’s diplomacy. The assistance diplomacy of Red Cross of China highlights the love mind and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diplomacy of Red Cross of China also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safeguarding and promoting the motherland'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especailly in implementing "one China" principle as the hands which pushes foward for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In addition,the reseach reveals that the diplomacy of Red Cross of China, in a sense,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form Front policy on the base of analysising its specialities and its first session of the Council and promoting the reasonable solution of the Korean Overseas in Japan.
     In short, after the founding of People s’Republic of China, the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continues to hold the banner of humanitarian highly, carried out diplomatic work in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undertakes matters related to the benefits of the Government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emergencies and inconvenience,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carry out civil diplomacy,which can set up a good image of People s’Republic of China, enhance the affinity, attraction and appeal,be conducive to building lasting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harmonious world. The diplomacy of the Red Cross of China belongs to the civil diplomacy field,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overnment diplomacy, interwoven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its position and role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civil societies.
引文
①《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1986年10月第25届红十字国际大会通过,于1995年和2006年进行了修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译:《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文件汇编》(内部资料),2008年编印,第6页。
    ②《加强联合国人道主义紧急援助的协调》,见《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决议,2008/36》http://www.un.org/zh/humanitarian/。
    ③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序》,台湾红十字组织2004年编印。
    ④池子华:《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页。
    ⑤杨奎松:《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陈乐民、周荣耀:《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钱其琛:《民间外交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前进》,《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
    ③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91页。
    ④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81
    ①池子华、郝如一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郝如一、池子华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③严晓凤、池子华、郝如一主编,安徽人民出版2010年版。
    ④池子华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⑤池子华、郝如一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⑥徐国普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⑦杨红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⑧池子华:《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别样”选择——我的志愿服务之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⑨江亦曼:《红十字实践呼唤理论》,《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4月17日。
    ①张生:《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研究刍议》,《史学月刊》2009年第9期,第6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90页。
    ②九十纪要编辑委员会:《九十纪要》,台湾致琦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印行,第219页。
    ③《新的转变,新的开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0年8月2日改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会议通过1950年9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公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分会及总会职工发表抗美援朝宣言,分会干部学习会上书毛主席致敬》,《人民日报》1950年11月14日。
    ⑥伍云甫:《对调整中国红十字会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⑦《新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方向与发展步骤》,《人民日报》1951年2月1日。
    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译(内部资料)2008年版,第5页。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②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台湾红十字组织2004年编印,第571页。
    ③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上卷,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①参见吴佩华:《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对日外交》,池子华、郝如一主编:《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版,第295—312页。
    ②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①《纪念世界上成立红十字会一百周年中国红十字会举行报告会》,《人民日报》1963年9月1日。
    ②《中朝阿等国代表在国际红十字会大会上坚持斗争》,《人民日报》1963年9月14日。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90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83页。
    ④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45页。
    ①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页。
    ③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①钱信忠:《为新时期的人民卫生救护事业努力奋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79年2月21日中国红十字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③钱信忠:《为新时期的人民卫生救护事业努力奋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④钱信忠:《为新时期的人民卫生救护事业努力奋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⑤20世纪70年代,英国、美国、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分析家著书提出80年代、90年代将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观点。还有人预测1985年会爆发战争。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3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61页。
    ②《苏联把韩桑林代表塞进红十字大会的企图彻底失败》,《人民日报》1981年11月4日。
    ①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②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①王小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出席国际联合会执行理事会会议》,《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11月22日。
    ②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4页。
    ③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70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74页。
    ②《纪念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125周年》,《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7月5日。
    ③于长洪:《保加利亚医学教授甘扬道成为我红十字会荣誉会员》,《人民日报》1989年11月8日。
    ④《总会召开欢迎甘扬道夫妇座谈会》,《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2月5日。
    ①《钱信忠名誉会长率团访问朝鲜》,《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0月5日。
    ②《缅甸红十字代表团访问我国》,《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1月5日。
    ③《我红会代表团访美》,《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7月5日。
    ④《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蒙古》,《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9月5日。
    ①《中国红十字展览在意大利隆重开幕》,《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10月5日。
    ②《我向乌克兰等国赠物品》,《参考消息》1992年3月22日。
    ③《我红十字会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人民日报》1989年12月27日。
    ④《钱正英会长顾英奇常务副会长分别会见罗马尼亚红十字会代表团》,《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10月13日。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不著页码。
    ②《李铁映同志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③彭玉:《考察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印象及启示——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发言》(1998年4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78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不著页码。
    ③顾英奇:《抓住时机努力开拓争取新的更大胜利——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93年1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3年,第15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7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第26页。
    ①《河内宣言》(第五届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会议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71—372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年报》(2007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第31页。
    ③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举办对外交往与合作培训班》,《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2月19日。
    ⑤《云南省红十字会荣获联合国“防艾”特殊贡献奖》,《中国红十字报》2005年6月10日。
    ①钱其琛:《民间外交要随时代发展不断前进》,《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
    ①《中国红十字会“九大”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红十字报》2009年10月28日。
    ①[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73页。
    ②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2辑(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97页.
    ③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1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31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
    ⑤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1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49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45页。
    ⑦陈其瑗:《新中国红十字会的辉煌前途》,《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1期,第12页。
    ⑧《中国红十字会抗议美机滥炸朝鲜侵犯中国领空》,《新中国红十字》1950年第1期,第15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分会干部学习会及总会全体职工抗美援朝宣言》,《新中国红十字》1950年第3期,第2页。
    ②《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致二届和大电》,《新中国红十字》1950年第3期,第11页。
    ③《救济总会和红十字会总会斥麦克阿瑟无耻狂言》,《人民日报》1951年3月31日。
    ④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⑤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9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页。
    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对周外长严正声明的声明》,《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6期,第1页。
    ①东方明:《参加第十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胜利归来》,《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2期,第5-7页。
    ②《周恩来军事文集》第4卷,第322页,转引自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8页。
    ③李德全:《李德全向全世界红十字会员发出公开信》,《人民日报》1951年4月29日。
    ④《国际红十字协会举行理事会,我代表团出席并当选为执委》,《人民日报》1950年10月24日。
    ⑤《制止侵略集团发动新战争的阴谋禁止、管制并停止生产原子武器——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及本会为拥护斯大林同志关于原子武器谈话的联合宣言》,《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2期,第33页。
    ⑥《红十字会协会执行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我国代表李德全呼吁制止侵朝美军暴行》,《人民日报》1951年12月21日。
    ⑦《我代表团支持苏代表团禁用原子武器的提案》,《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8期,第15页。
    ①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②刘国新主编:《共和国史记》第1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④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⑤《就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救总宋庆龄主席发表声明全文》,《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5期,第9页。
    ⑥《就政务院发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救总宋庆龄主席发表声明全文》,《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5期,第9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⑧李德全:《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的组织经过及其任务》,《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7期,第1页。
    ⑨《我国保卫和平委员会和红十字会总会发出关于组织医疗队的通知》,《人民日报》1951年2月9日。
    ①《关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访问战俘营问题金、彭两将军函复李奇微》,《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期,第8页。
    ②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③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7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44—145页。
    ④《国际医防队第四大队一个队员的来信:我们教育了俘虏》,《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期,第10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工作总结报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⑥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93页。
    ⑦《英美俘虏感谢我们的宽待》,《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期,第11页。
    ⑧姜庆肇:《被志愿军救活的美英俘虏》,《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期,第9-10页。
    ⑨李济深:《国际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的辉煌标志》,《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7期,第6页。
    ①曹孟君:《热烈祝贺总会改组一周年纪念》,《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1期,第21页。
    ②杜平:《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的成功经验》,《军事历史》2001年第1期,第59页。
    ③鲍明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军事历史》2001年第6期,第15页。
    ④[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李石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77页。
    ⑤《一年来整个战俘问题的讨论过程彻底暴露美国是日内瓦公约的破坏者》,《新中国红十字》1953第1期,第42页。
    ⑥《美方在遣俘问题上玩弄数字把戏矛盾百出证明美方所谓遣俘方案是一个无耻骗局》,《人民日报》1952年5月27日。
    ⑦《一年来整个战俘问题的讨论过程彻底暴露美国是日内瓦公约的破坏者》,《新中国红十字》1953第1期,第42
    ①李长久、施鲁佳:《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②[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李石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78页。
    ③[加]柯让:《周恩来的外交》,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66页。
    ④徐焰:《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⑤[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李石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579—580页。
    ⑥徐焰:《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02页。
    ⑦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75页。
    ⑧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50页。
    ①徐焰:《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305页。
    ②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450页。
    ③《一年来整个战俘问题的讨论过程彻底暴露美国是日内瓦公约的破坏者》,《新中国红十字》1953年第1期,第42页。
    ④《在红十字协会执行委员会上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关于敦促迅速实现朝鲜停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发言和提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⑤《在红十字协会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关于红十字与朝鲜战俘命运的发言和提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⑥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⑦《“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工作协议”在板门店签订》,《人民日报》1953年8月4日。
    ⑧《美方阻挠朝中红十字会代表活动的主要事实》,《人民日报》1953年8月24日。
    ①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议美国侵略朝鲜》,《人民日报》1950年7月28日。
    ③《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宣言及一切决议的声明》,《新中国红十字》1951年第7期,第25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①王宏纬:《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0页。
    ②见《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7日、31日、1963年1月24日、2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178页。
    ③《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韩念龙致电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重申我国在中印问题的立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小组访问西藏一座俘虏收容所》,《人民日报》1963年5月3日。
    ①见《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日、9日和《光明日报》1962年12月1日、8日。
    ②《我边防部队释放第一批被俘印军伤病人员》,《人民日报》,1962年12月6日。
    ③见《人民日报》1963年4月3日、11日、14日、4月30日、5月3日、5日、6日、12日,《光明日报》1963年4月11日、14日、30日、5月5日、12日、26日。
    ④《中国红十字会通知印度红十字会我将陆续释放被俘印军伤病员》,《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日。
    ⑤《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在昆明释放遣返二十七名被俘印军军官》,《人民日报》1963年5月5日。
    ⑥王宏纬:《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①《我红十字会电复印红十字会说明我方发现印军旅长辛格尸体经过》,《人民日报》1962年12月22日。
    ②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63年》第10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126页。
    ③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10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126—128页。
    ④王宏纬:《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①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62年》第9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156页。
    ①[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04页。
    ②[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23页。
    ③《美国扩大印度支那战火的一个严重步骤》,《人民日报》1965年1月14日。
    ④《援越抗法、抗美斗争时期的中越关系——二评越南外交部关于越中关系的白皮书》,《人民日报》1979年11月21日。
    ⑤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3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265—266
    ①《随时准备给越南以一切援助》,《人民日报》1964年8月9日。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3—1474页。
    ④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①[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38页。
    ②《越南卫生部强烈谴责美机轰炸扫射医疗单位的罪行》,《人民日报》1965年7月17日。《制止美国强盗在侵越战争中使用毒气》,《人民日报》1965年9月25日。
    ③《中国红十字会谴责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南方使用毒气的声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④《我红十字会等团体抗议美帝在南越使用毒气》,《人民日报》1965年3月28日。《越南外交部强烈谴责美帝野蛮杀害南越人民》,《人民日报》1965年10月5日。《我政法学会和红十字会发表声明声讨美帝在南越大肆使用毒气毒药》,《人民日报》1966年1月13日。
    ⑤《中国红十字会谴责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南方使用毒气的声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⑥《北京市红十字会集会欢迎越南红十字会代表团》,《人民日报》1964年8月20日。
    ⑦[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22页。
    ①《美<芝加哥论坛报>评越南难民问题:<亚洲的浩劫>》,《参考消息》1978年8月18日。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08页。
    ①《国际红十字会难民考察团成员谈访华观感》,《人民日报》1979年12月12日。
    ②《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在京举办图片展》,《中国红十字报》2005年6月24日。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6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②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转引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5页。
    ③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⑤张历历:《百年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⑥钱嘉东、王效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党的文献》2007年第6期,第58页。
    ⑦《周恩来选集》编委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⑧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90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64页。另见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页。
    ②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321页。
    ③钱嘉东、王效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党的文献》2007年第6期,第59页。
    ④高粱:《不能忘却的历史情缘》,《参考消息》2002年6月13日。
    ⑤[日]高良女史の提供資料について(外務省アジア局第五課、昭和27年8月9日),“ソ連地区邦人引揚関係(中共地区を含む)”K’7—1—2—1(K’0062),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蔵。转引自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第22页。
    ⑥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第22页。
    ①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页。
    ③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1页。
    ④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页。
    ⑤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电复日本红十字会等三团体,同意日方岛津忠承等七人组代表团前来协商日侨归国问题》,《人民日报》1953年1月8日。
    ①《中国红十字会首席代表廖承志在第一次正式会谈上的发言全文》,《新中国红十字》1953年第3期,第14页。
    ②《我红十字会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就协助日侨归国问题举行首次正式会谈》,《人民日报》1953年2月19日。另见《协助日侨回国旨在增进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1953年2月28日)》,《廖承志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212页。
    ③《我会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就协助日侨归国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新中国红十字》1953年第3期,第13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商洽协助日侨回国问题的公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0页。
    ⑤《我会代表团与日本代表团就协助日侨归国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新中国红十字》1953年第3期,第13页。
    ⑥王俊彦:《开国外交》,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447页。
    ⑦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页。
    ⑧《我会协助日侨分批回国工作结束》,《新中国红十字》1953年第11期,第26页。
    ⑨王俊彦:《开国外交》,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448页。孙平化先生认为“总共送走近4万日本侨民”,见孙平化:《中日友好随想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肖冬连先生认为总计只有32000多名日侨回到日本,见肖冬连:《60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①肖冬连:《60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
    ②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
    ③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3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336页。
    ④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⑤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⑥[日]日本赤十字社编:《日本赤十字社社史稿》第6卷,第257—258、298页。[日]古川万太郎:《日中战后关系史》,原书房1981年版,第104—105页。转引自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第25页。
    ⑦周恩来同印度政府谈判代表团谈话记录,1953年12月31日,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69页。
    ⑧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62页。
    ①《日本众议院和参议院一致通过邀请我会代表访日》,《新中国红十字》1954年5、6(合)期,第22页。
    ②《庆祝中国国庆和欢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访问日本日本各地人民开始进行“日中友好月”活动》,《人民日报》1954年9月22日。
    ③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④纪锋:《揭开中日关系史上新篇章的一次访问》,《中国红十字》1992年第4期,第21页。
    ⑤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⑥宋成有:《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①李德全:《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报告》,《人民日报》1954年12月5日。
    ②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171页。
    ③李德全:《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报告》,《人民日报》1954年12月5日。
    ④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3页。
    ②《日本各界举行追悼我国抗日烈士大会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参加聂耳纪念碑落成式》,《人民日报》1954年11月5日。
    ①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5页。
    ②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
    ③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5页。
    ④《〈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共和国外交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⑤《关于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一些问题,郭沫若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人民日报》1954年11月21日。
    ⑥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5页。
    ⑦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⑧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第93页。
    ⑨《日本‘促进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协议会’举行会议报告我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广泛影响》,《新中国红十字》1954年第11、12合期,第8页。
    ①[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07页。
    ②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③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④《协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开会》,《新中国红十字》1954年11、12合期,第8—9页。
    ⑤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2006年4月23日。
    ⑥《〈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共和国外交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①《〈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共和国外交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②《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战争犯罪分子的决定》(1956年4月25日),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6—1957》第4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58页。
    ③世界知识出版社编:《日本问题文件汇编》第2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139—140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和日本三团体会谈结束议定关于移交被释放的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等事项》,《人民日报》1956年6月29日。
    ⑤《周总理接见日本三团体代表日本三团体代表访问中国红十字会》,《人民日报》1956年6月28日。
    ①《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向我红十字会告别》,《人民日报》1956年9月1日。
    ②《我国国际法学家梅汝璈发表谈话》,《人民日报》1956年6月23日。
    ③《我国从宽处理日本战争犯罪分子,日本外务相表示欢迎》,《人民日报》1956年6月26日。
    ④《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案》,《天津日报》2003年12月2日。
    ⑤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
    ⑥《〈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共和国外交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手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内部资料)2008年编印,第19页。
    ②胡兰生为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曾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出席过1949年前几年的世界红十字大会及国际红十字协会会议,并签署过相关文件。
    ③《亚洲及远东经济委会将在曼谷开会周外长致电联合国秘书长通知我派冀朝鼎代表出席,并电国际红十字协会否认残匪“代表”》,《人民日报》1950年4月29日。
    ①《国际红十字协会国际委员会议,苏波代表拒绝出席》,《人民日报》1950年5月15日。
    ②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台湾红十字组织2004年编印,第571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④《报道国际红十字协会二十一届理事会》,《新中国红十字》1950年第4期,第18页。
    ①张力:《中华民国恢复国际红十字会会籍的奋斗》,《近代中国》2003年第155期,第52页。
    ②《在多伦多第十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新中国红十字》1952年第8期,第9页。
    ③朱开宪:《新中国恢复的第一个国际合法席位》,《世界知识》2007年第12期,第51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就“瑞士援藏协会”反华募捐一事致电瑞士红十字会(1968年1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116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致电日本红十字会反对印制的红十字青少年手工教材上印有“旧满洲国”字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①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宫力:《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轨迹》,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①《与内地结盟十年享高度自主权,红十字会培训奥运急救员》,《星岛日报》2007年7月3日。
    ①《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与香港红十字会领导人会谈纪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7年,第48—50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与香港红十字会领导人会谈纪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7年,第48—50页。
    ①《关于聘任胡郭秀萍女士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的决议》(1992年2月24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2年,第54页。
    ②《关于增选李政道、郑栋材为中国红十字会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的决议》(1993年1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3年,第61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与香港红十字会领导人会谈纪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7年,第51页。
    ①香港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分会):《1997至1998年年报》,香港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分会)编(内部资料),第8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1999年版,第339页。
    ①《<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69页。
    ②《前言》,胡之信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1921—1987》,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③王立忠:《与时俱进艰苦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分会及总会职工发表抗美援朝宣言》,《人民日报》1950年11月14日。
    ②《新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方向与发展步骤》,《人民日报》1951年2月1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⑥《内务部外交部卫生部关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属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领导的通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⑦《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0年8月2日改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会议通过,1950年9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①林水檺、骆静山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1984年版,第94页。
    ②[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604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拥护中国救济马来西亚难侨委员会组织调查团赴马来西亚调查难侨情况的声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④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⑤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⑥《我红十字会总会与民主青联拥护派调查团赴马来亚》,《人民日报》1951年3月13日。
    ①《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
    ②《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③王存福:《周恩来用美国战俘交换钱学森》,《中国档案报》2005年1月7日;周溢潢:《中美关系风云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页。
    ④李同成主编:《中国外交官在联合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韩日会谈”的声明》,《人民日报》1962年12月28日;另见《新华月报》1963年第1期,第153页。
    ②冯昭奎:《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③[日]尹健次:《孤绝的历史意识》,转引自[日]中村正则:《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④《制止人口贩子的血手!》,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4页。
    ①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2页。
    ②冯昭奎:《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③[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版,第817页。
    ④冯昭奎:《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页。
    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韩日会谈”的声明》,《人民日报》1962年12月28日。
    ①毛泽东:《西太平洋要西太平洋国家自己来管》(1959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71页。
    ②[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453页。
    ③[日]中村正则:《日本战后史》,张英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86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87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88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0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1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2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3—1994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5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6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1997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2004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2005年)
    《中国红十字会年报》(2007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5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三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6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7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1998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2003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重要出访活动文件汇编,1999.10—2004.10》,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络部编(内部资料),2005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领导讲话汇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内部资料)2007年。
    《参考消息》、《大公报》、《凤凰周刊》、《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南方周末》、
    《人民日报》、《中国档案报》、《中国红十字报》、《中国红十字》、《新中国红十字》、《新民晚报》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1—10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65年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日本问题文件汇编》(第2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美关系资料汇编》(内部读物)第2辑上,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冬梅:《中美关系资料选编,1971年7月至1981年7月》,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内部发行)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李长久、施鲁佳:《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周恩来选集》编委会:《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张树军:《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外交实录》上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顾维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8—12册,中华书局1989—199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外交部《新中国外交风云》编委会:《新中国外交风云》第2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李德安等译:《周恩来与日本朋友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1949—1975》,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编:《环球同此凉热——一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顾英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用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
    九十纪要编辑委员会:《九十纪要》,台湾致琦企业有限公司1994年印行。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949—19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宣传动员委员会,北京周报社:《北京:迎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新星出版社1995年版。
    刘国新主编:《共和国史记》第1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李晨主编:《共和国史记》第2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陈东林、杜蒲主编:《共和国史记》第3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谭宗级、叶心瑜主编:《共和国史记》第4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宋恩繁、黎家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上、中、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丛书编委会:《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新闻概览》,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年版。
    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新华月报》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1904—2004》,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 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
    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1—8册,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彭明:《中苏友谊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孙平化:《中日友好随想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1949—1979》,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宫力:《跨越鸿沟:1969—1979年中美关系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著:《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
    宇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陈乐民、周荣耀:《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成有:《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1979—1994》,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冯昭奎:《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央文献出版社编:《不尽的思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裴默农:《周恩来外交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程瑞声,黄士康等著:《松林别墅的五位总统》,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孙津:《中国外交启示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王宏纬:《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
    宫力:《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轨迹》,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编:《永远的忏悔——归国日本战犯的后半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王俊彦:《开国外交》,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张国通:《花冈事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淇,陈志凌主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7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庄国土:《华人华侨与中国的关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崔丕主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中华书局2002年版。
    《〈纵横〉精品丛书》编委会:《共和国外交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总政办公厅司法局编:《战争法知识讲座》,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徐焰:《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正确而辉煌的运筹帷幄》,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周溢潢:《中美关系风云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上、中、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台湾红十字组织2004年编印。
    徐京利:《解密中国外交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石丁主编:《往事千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陆苗耕,黄舍骄,林怡主编:《同心若金——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张历历:《百年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王殊:《五洲风云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吴学文、王俊彦:《廖承志与日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散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牛军主编:《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肖冬连:《60年国事纪要》外交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叶自成、李红杰主编:《中国大外交折冲樽俎60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主编:《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日]信夫清三郎,天津社科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澳]内维尔?马克斯韦尔,陆仁译:《印度对华战争》(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
    [瑞士]卡普尔(Kapur. H),彭致斌译:《觉醒中的巨人——一个外国人看新中国三十年的外交政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
    [加]柯让,汪永红译:《周恩来的外交》,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美]亨利?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美]哈里?杜鲁门,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下,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日]中村正则,张英莉译:《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陈正雄著,李俭光编译:《旅日中国人的基本情况》,《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
    张丽波:《简论战后中日关系的进展》,《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晓音:《建国初震惊中外的美国间谍案》,《党史纵览》2000年第1期。
    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杜平:《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的成功经验》,《军事历史》2001年第1期。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鲍明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俘政策》,《军事历史》2001年第6期。
    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张力:《“中华民国”恢复国际红十字会会籍的奋斗》,《近代中国》2003年第155期。
    蔡宪昌:《中国趋势之分析:两岸关系之研究》,《嘉义大学通识学报》2004年第2期。
    王晓贤:《跟随廖承志开展对日工作》,《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
    《1966—1976:闭合开启的国门》,《世界知识》2006年第13期。
    陈辉:《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本战俘的改造》,《文史精华》,2007年第2期
    池子华:《是行路者,也是道路的红十字会——台湾版〈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述评》,《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
    池子华:《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钟山风雨》2007年第3期。
    池子华:《一部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的“问题”之作—评〈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
    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事业发展呼唤理论研究》,《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发展呼唤理论研究》,《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何立波:《抗战期间的延安日本战俘学校》,《湘潮》2007年第11期。
    钱嘉东、王效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党的文献》2007年第6期。
    王卫平、王晚英:《为中国慈善界放一异彩——<百年红十字>简评》,《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朱开宪:《新中国恢复的第一个国际合法席位》,《世界知识》2007年第12期。
    黄耀昆:《朝鲜战场上的细菌战》,《纵横》2008年第2期。
    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
    池子华:《抗美援朝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救援》,《钟山风雨》2009年第2期。
    吴佩华:《朝鲜战争与中国红十字外交》,《红十字运动研究》2009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吴佩华、高鹏程、周小蓉:《建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巩固合法席位的斗争》,《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张生:《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研究刍议》,《史学月刊》2009年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