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100余年,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发生了曲折变化。梳理其出口量值规模,可分5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约30年里(1842—1871),它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衰落和萧条;(2)从继昌隆创办到清朝灭亡约40年间(1872—1911),它在当地丝业兴起基础上获得了一定恢复和发展;(3)民国初期几年中(1912—1920),伴随蚕丝改良进一步振兴;(4)约在20世纪20年代(1921—1930),达到鼎盛状态;(5)30、40年代(1931—1949),转向衰落并濒临崩溃。考查其内在要素,粤丝出口拥有自己的贸易渠道和组织;量值和价格变化体现出蚕丝业自身季节性变化和国际市场上供求规律的影响;在丝绸贸易的背后,银价、汇兑等成为出口市场波动的支配性因素。最后分析其兴衰变化,我们既应肯定其成就和地位,也须看到其局限和问题。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框架的束缚,广东对外丝绸贸易没能得到正常发展,其近代化历程受到严重阻隔;粤丝自生产过程到贸易方式惯于故步自封,从金融市场到出口环节又受外人操纵,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最终走向崩溃。
In the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of modern times, the silk external trade in Guangdong occurred devious changes. By the analysis in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quantity and value, five periods can be divided:(l) In the about 30-years from Opium War to early in 1870s(1842-1872), it fall into a severe decay and stagnancy; (2) From the foundation of Jichanglong filature factory, to the perdition of Qing Dynasty, about 40 years(l872-1911), it gained comeback and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extent on the basis of silk yield springing up in Guangdong ; (3) In some years early of Minguo period(1912-1919), it braced up faster gonging with the silk improvement becoming effective. (4) In the period of 1920s around (1920-1930), it reached a level of power and splendor; (5) In 1930s and 1940s (1931-1949), it turn to breaking up, and finally bordered on the collapse. Whit examining in its immanent factors, we will get some discovery. It had commerce channel and organizations of itself, and embodied the infection on the silk export quantity, value and price, which from the seasonal change of the silk undertaking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law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the backside of silk commerce some fuse elements such as the price of silver and ex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money. Finally, appraising the prosper and decline of the silk exportation commerce in Guangdong, we should affirm its achievement and statu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know that it couldn't get hold of the development in gear with being fettered by the circle of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y community quality, and it was obstructed severely in its modernization course. All people were wont to be complacent and conservative from production process to commerce manners, and it was easy for them to be controlled by foreigners from money market to exportation links. Add to the impact and destruction of some other complications, it went downhill and made for crashing finally.
引文
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文献馆藏:粤海关税务司编《海关报告·分类专卷:丝》;
    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文献馆藏:《广东建设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蚕丝专号》(1934年广东建设厅编辑);
    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文献馆藏:《经济从刊·粤省对外贸易调查报告》(193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银行研究室蔡谦编撰);
    4.北京图书馆藏:钱学嘉编撰《光绪通商综覈表》(《西政丛书》第三十二册,光绪二十三年石印本);
    5.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南中国丝业调查报告》(1925年考活、布士维编撰、黄泽普译);
    6.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广东蚕丝业概况》(1928年李泰初编撰);
    7.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中国银行管理处调查部民国二十年(1931)编(最近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解1912—1930》;
    8.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中国财政部币制委员会民国甘四年(1935)编撰(中国白银问题——致美国来华经济考察团备忘录》;
    9.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民国时期广东统计丛刊第三种《广东生丝统计》(1934年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制);
    10.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广东工商业》丛刊第5种《丝》(1934年国民政府西南委员会、国外贸易委员会编辑);
    11.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中国蚕丝》(1935年严嗣炳编撰);
    12.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生丝出口统计报告》(1932-1936)(1937年广东省建设厅生丝检查所编制);
    13.南开大学图书馆保存:《顺德县蚕业调查报告》(1940年吕学海撰原稿本);
    14.暨南大学图书馆保存:《蚕丝改良事业工作报告》(1934年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编);
    15.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广东蚕丝业概况》(1941年广东农业局编);
    16.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保存;《广东蚕丝业调查报告》(1951年中国蚕丝公司中南区丝业调查小组等12家单位编撰);
    17.广东省档案馆藏粤海关档案:目录号1:002364-005850《秘书课类·丝类专卷》(1930-1937年)、000805-001005《验估课类·广州价格表》(1937年、1938年)、目录号2:895-910《出口统计册》(1944-1945年)、《出口主要货物价格表》(1946年1月-1948年5月);
    18.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纂委员会编《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暨南大学1995年版);
    19.海关总税务司署编《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1889—1909);
    20.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民国十八年(1929)编(历年各国输出货值统计表》;
    21.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编《最近三十四年来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统计》;
    22.杨端六等民国二十年(1931)编《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926—1934)我国关内各省输往新嘉坡主要货物价值及百分数表》(抄本);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926—1934)我国关内各省输往和荷届东印度主要货物价值及百分数表》(抄本);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926—1934)我国关内各省输往暹罗主要货物价值及百分数表》(抄本);
    2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926—1934)我国关内各省输往菲律宾主要货物价值及百分数表》(抄本);
    1.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海关编纂委员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3.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4.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4辑,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彭洋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
    6.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
    7.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8.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9.中国人民银行编《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中华书局1964年版);
    10.聂宝璋主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民建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工商联合会编《广东工商业史料辑录》(内部资料,1987年6月成书);
    12.巫三宝、冯泽、吴朝林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汇编,1840—1864年》(北京,1959年版);
    13.广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保存:《广州文史资料》(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陆续编辑)。
    14.邓开颂、黄启臣编《澳门港史资料汇编(1553—1986)》(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元]陈大震修《大德南海县志》(残本);
    2.[明]黄佐修《嘉靖广东通志》(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3.[清]金光祖修《康熙广东通志》(康熙三十六年刊本);
    4.[清]阮元修《广东通志》(同治三年重刊本);
    5.[民国]朱庆谰修《广东通志》(民国五年艺昌印业原稿本);
    6.[民国]邹鲁修《广东通志》(民国二十一年未完稿);
    7.[清]张嗣衍修《广州府志》(乾隆二十四年刊本);
    8.[清]戴肇辰等修《广州府志》(光绪五年粤秀书院刊本);
    9.[明]郭棐撰《粤大记》(明万历刊本);
    10.[清]梁廷相修《粤海关志》(省图中山文献馆藏本);
    11.[清]郭汝诚等修《咸丰顺德县志》(咸丰六年刊本);
    12.[民国]周之贞等修《顺德县续志》(民国十八年刊本);
    13.[清]潘汝辑等修《道光南海县志》(同治八年刊本);
    14.[清]宣统修《南海县志》(宣统三年刊本);
    10.[清]温汝能纂《嘉庆龙山乡志》(嘉庆十年刊本);
    11.[民国]周廷干修《龙山乡志》(民国十九年刊本);
    12.[清]儒林书院纂《龙江志略》(清抄本);
    13.[清]佚名纂《南海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抄本);
    14.[清]朱次琦纂《九江儒林乡志》(光绪九年刊本);
    15.[民国]冼宝干纂《佛山忠义乡志》(民国十五年刊本);
    16.[清]彭人杰修《嘉庆东莞县志》(嘉庆三年刊本);
    17.[民国]陈伯陶纂《东莞县志》(民国十六年铅印本);
    18.[清]林星章等修《道光新会县志》(道光二十一年刊本);
    19.[清]田明曜修《光绪香山县志》(光绪五年刊本);
    20.[清]史澄等纂《同治番禺县志》(同治十年刊本);
    21.[清]印光任等编《澳门志略》(光绪六年重刊本);
    22.[民国]邬庆时编《番禺末业志》(民国刊本);
    23.民国二十年编印《广东商业年鉴》;
    24.民国二十三年编印《广州年鉴》;
    25.民国二十九年广东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广东经济年鉴》;
    26.民国三十年编印《广东经济年鉴续编》;
    27.广州海关编志办公室修《广州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上海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中行月刊》(第1—17卷,1930—1938);
    2.工商部工商访问局、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工商半月刊》(第1—7卷,1929—1935);
    3.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编《国际贸易导报》(第1—9卷,1930—1937)
    4.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社编《东方杂志》(第22卷,1925年);
    5.北京经济讨论处编(中外经济周刊》(第1—23卷,1923—1927年);
    
    
    6.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编《经济统计季刊》(第1—2卷,1942—1943);
    7.广东农林局农业通讯处编《广东农业通讯》(1942);
    8.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编《海关中外贸易年刊》(1932—1947);
    9.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局编《中国蚕丝》(第2卷,1937年);
    10.上海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编《经济统计月刊》(1934—1941);
    11.广东建设厅编《广东建设月刊》(1933、1934);
    12.广东建设厅蚕丝改良局编《蚕业导报》(第2卷3—4期,1931);
    13.上海银行周报社编《经济统计》(1923—1935);
    14.广东建设厅统计处编《经济旬刊》;
    15.广东建设厅、经济局编《经济月报》(第3卷,1943、1944);
    16.岭南大学经济学会编《经济研究》(1922);
    17.广东省(顺德)蚕丝改良区编《广东蚕声》(第2卷,1936);
    18.广东实业厅农林局编《广东农林月报》(1918);
    19.曲江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驻广东办事处编《广东省贸易消息》(第6、10期,1942);
    20.曲江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驻广东办事处编《广东统计季刊》(第1—3期,1941、1942);
    21.曲江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驻广东办事处编《广东统计通讯》(1943、1945—1947);
    22.广东省政府统计处编《广东统计月报》(第1卷1—期,1947);
    23.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编《广东生丝统计》(1932—1934);
    24.广州国民党执委会商民部编《广东商民》(第1—3期,1926—1927);
    25.广东省银行秘书处编《广东省银行月刊》(第1卷1—3期,第2卷1—10期:第3卷1—12期,1937、1946、1947);
    26.广东省政府编《广州金融商情月报》;
    27.广东建设厅蚕丝改良局编《广东生丝出口及生丝检验统计》;
    28.广东建设厅生丝检查所编《广东建设厅生丝检查年报》(1933);
    29.广东蚕丝改良局编《广东蚕丝复兴运动专刊》(1933、1934);
    1.屈大钧《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2.吴震方《岭南杂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丛书集成本);
    3.李调元《南越笔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丛书集成本);
    4.陈启沅《蚕桑谱》(光绪二十九年重刊本);
    5.曾同春《中国丝业》(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6.缪毓辉《中国蚕丝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7.乐嗣炳《中国蚕丝》(世界书局1935年版);
    8.尹良莹《中国蚕业史》(国立中央大学1931年版);
    9.李善述《考察欧美市场报告》(《中国蚕丝》第2卷,第11号,1937);
    10.钱天达《中国蚕丝问题》(黎明书局1936年版);
    11.施敏雄《清代丝织工业的发展》(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丛书第35种);
    12.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丝研究所编《世界蚕丝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4.朱新予主编《中国丝绸史》(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15.王庄穆主编《民国丝绸史》(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年版);
    16.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分晚清和民国两部分,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92和1996年出版);
    18.程浩《广州港史》(海洋出版社1985年);
    19.陈柏坚、黄启臣《广州外贸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张晓辉《香港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
    21.廖建祥等编《广东对外经济关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2.徐德志《广东对外贸易经济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3.李舒瑾《中国近代外贸思想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陈东有《走向海洋贸易带》(《海洋与中国丛书》,江西高校出版社]998年版);
    25.陈希育《中国帆船与海外贸易》(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6.夏秀瑞、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龙秀华《中国出口贸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8.章开沅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9.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0.李文一《近代中美贸易关系的经济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聂德宁《近现代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2.徐建国、汤家麟主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33.王玉茹《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青年经济学博士研究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4.郭庠林、张兰英《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王相钦,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商业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36.陈灿《中国商业史》(台北,1965年版);
    37.王业建《中国近代货币与银行的演进,1644—1937年》(台北,1981年版);
    38.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9.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中华书局1962年版);
    40.章乃器《中国货币金融问题》(生活书店民国二十五年[1936]版);
    41.李泰初《香港纸币与广州物价关系之初步研究》(广州红轮印务局民国二十五年[1936]版);
    42.吴志挥、肖茂盛编著《广东货币三百年》(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3.陈柏坚主编的论文集《广州外贸两千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
    44.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主编的论文集《近代广州外贸研究》(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7年版);
    45.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心、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古都学会所主编的论文集《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论文集《广州口岸贸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7.张国辉《19世纪后半期中国钱庄的买办化》(《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48.全汉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收在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从》,香港,1972);
    49.张晓辉的《广东近代缫丝业的兴衰及其原因》(《暨南学报》1989年第3期);
    50.李平生《论民初蚕丝业改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
    51.杨源兴《中国五口通商时期丝茶出口贸易》(《学术研究》1984年第3期);
    52.杨瑞贞《清末广州外贸与地区经济》(《历史研究》1993年第6期);
    53.全汉升《明末至清中叶与西班牙美洲进行的中国丝绸贸易》(《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2期);
    54.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55.黄启臣《明清珠江三角洲商业与商人资本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3期);
    56.叶显恩《清代广东水运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
    57.邓开颂《论清代前中期广东对外贸易的若干特殊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58.戴和《清代粤海关税收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
    59.李平生《世界经济大危机与中国蚕丝业》(《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4期);
    60.王翔《中国传统丝织业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
    61.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贸易港的兴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62.王新生《广东与长野器械缫丝业比较研究——兼论两地的原始工业化》(《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
    63.陈玉环、刘志伟《清代后期广东丝织工场的个案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64.郑友揆《十九世纪后期银价、钱价的变动与我国物价及对外贸易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65.林仁川《明清私人海上贸易的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1987年第3期);
    66.李刚、徐文华《十六世纪以来中外贸易通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经济史》1987年第4期);
    67.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68.章深《十三行与清代海外贸易的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
    69.黄启臣《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
    70.顾卫民《广州通商制度与鸦片战争》(《历史研究》1989年第1期);
    71.陈尚胜《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市场》(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组、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2.庄国土《论明季海外中国丝绸贸易》(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组、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3.李平生《论民初蚕丝业改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
    
    
    74.史建云《从市场看农村手工业与近代民族工业之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
    75.张迪恳《外国洋行垄断生丝输出对上海地区丝厂业的影响(1894—1937)》(《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
    76.何礼荣《清朝“一口通商”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与海上交通》(收入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心、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古都学会遍《论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7.刘志伟《试论清代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78.王翔《近代中国丝绸业的结构与功能》(《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
    79.王水《中国近代国内贸易统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
    80.郭卫东《香港开埠初期与内地贸易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81.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经济研究》1955年第2期);
    82.汪敬虞《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若干史料及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79年第3期);
    83.陈尚胜《也谈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
    84.贺水金《中国近代金银的国际流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85.陈尚胜《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
    86.(美)王业键《明清经济发展并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3期);
    87.张迪恳《关于无锡缫丝业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4期);
    88.范金明《明清时期中国对日丝绸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89.杨仁飞《明清之际澳门海上丝路贸易述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90.陈希育《清代海外贸易的经营与利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91.林仁川《试论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利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
    92.叶显思《略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品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93.陈小冲《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扩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94.王玉茹《世界市场的扩张与中国市场制度的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95.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96.邱捷《近代广东商人与广东的早期现代化》(《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97.邱捷《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顺德县》(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论文集》第9集,1992年版);
    98.(美)范岱克《从荷兰和瑞典档案看十八世纪50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99.(美)穆素洁《全球扩张时代中国海上贸易的新网络》(《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美)马士著、三联出版社中译本《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三联出版社1962年版);
    2.(美)郑友揆著,程麟荪译《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848年——史实的综合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1984年版);
    3.(美)毕匿克(A。W。Pinnick)著,褚保时、王栋译《银与中国》(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二年[1933]版);
    4.(美)李明珠著、徐秀丽译的《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5.(美)雷麦著,卿汝楫译《中国对外贸易》(三联书店1958年版);
    6.(荷)Lenonard Blusse著,庄国土译《中荷关系史》(荷兰,1989版);
    7.(美)韩德著,项立岭、林勇军译《一种特殊关系的形成——1914年前的美国与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日)伊东佑谷编著、(清)卢靖译《新译世界统计年鉴》(奉天图书馆1909年版);
    9.(美)郝延平著,陈潮、谗任译《中国近代商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美)西甫·里默著、三联出版社中译本《中国对外贸易》(三联出版社1962年版);
    11.(美)马士著、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美)梁氏(Y.S.Leong)著,杨先垿译《银价研究》(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版);
    14.(英)迈克尔·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5.(日)堀江英一《中国蚕丝业的贸易惯例:关于中国经济惯例的调查报告》(东京,1944年版);
    16.(日)东亚研究所编《中国蚕丝业研究》(大阪,1943年版);
    
    
    17.(日)柴三九男《清末广东三角洲的蚕丝业经营与农村近代化——东方社会和“鱼塘”》(收入《史观》第57-58卷,第22-34页,1960年3月);
    18.(日)内田直作《洋行制度研究》(《支那研究》第50期,第187—211页,1939年3月);
    19.(日)蚕丝业同业组合中央会编《中国蚕丝业大观》(东京,1929年版);
    20.(美)罗伯特·B·福布斯《关于中国和中国贸易的评论》(波士顿,1882年版);
    21.(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经济全书》(1—4册,大阪,1907年版;5—12册,东京,1908年版);
    22.(日)崛口昌雄编著《南方圈贸易统计表》(日本评论社1943年版);
    23.(美)李莉莲《中国蚕丝贸易:近代世界的传统工业,1842—1937》(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81年版);
    24.(美)肖亮林编著《中国国际贸易统计手册,1864—1949年》(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1974年版);
    25.(法)路易斯·德米尼《中国与西方:18世纪的广州贸易,1719—1833年》(3卷)(巴黎,1964年版);
    26.(美)费正清《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2卷)(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
    27.(美)侯继明 《外国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1840—1937》(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65年英文版);
    28.(日)百赖弘《明代中国之外国贸易》(载包遵彭编《明代国际贸易》,台北,1988年版);
    29.《中国丛报》(广州、澳门,1832—1851);
    30.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粤海关年度贸易报告英文部分;
    3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文献馆藏:英文本《广州口岸之实业与商业状况》;
    32.(美)苏耀昌《华南丝区:地方历史的变迁与世界体系理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3.Comp. China, Maritime Customs: Decennial Reports, Shanghai, 1933;
    34.Chang, Chung-li: The Income of the Chinese Gentr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2;
    35.Jules Davids, Editorial Directer: American Diplomalic and Public Pap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1842-1860);Cobsular Affairs and Trade Reports, 19. Wilmington, Delaware;
    36.Jules Davids, Editorial Directer: American Diplomalic and Public Paper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1861-1893); Trade Affairs and Opium Ouestions, 19. Wilmington, Delaware;
    37.Atell, William S: "Notes on Silver, Foreign Trade, and the Late Ming Economy" ,Ch'ing-shih wen-t' i 3:1—33 (Dcc. 1977);
    38.Comp. China, Maritime Customs: 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
    39.T.R..Banister: A History of the External Trade of China, 1834-1881;
    40.Canton Register and Price Current, 1827—1843;
    41.BPP: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Blue Books) :Commercial Reports of Her Majesty's Consuls in China, 1862—1885;
    42.BPP: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Blue Books): Returns of Trade, Vol. 5 (1847);
    43.Howard. Charles Walter and Karl P. Buswell: A Survey of the Silk Industry of South China, Hong Kong Commercial Press, 1925;
    44.Silk Association of America: Annual Trade Report, New York, 1868-1930;
    45.BPP: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Blue Books):First and Second Report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f House of Commons on the Affairs of she East India Company, 1830;
    13.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Blue Books) :Correspondence Relating to China, Vol. 36(1840);
    46.Howard, Charles Walter and Karl P. Buswell:A Survey of Silk Industry of South China. Hong Kong, Comercial Press, 1925 (霍华德、伯斯韦《华南蚕丝业调查》香港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