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价值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以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促进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以为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公正、透明、优质、高效、便利、廉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为主要工作内容,并在工作程序、工作方式,以及政府机构设置等方面,一切以方便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承担服务责任,接受公众监督,并将民意作为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评判工作优劣的根本尺度的一种政府范式。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行政改革理论的影响。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工商业管理方法来改造公共部门,其所倡导的“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和其所主张的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服务型政府“政-民”关系的重塑和服务职能的强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建立在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取代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治理应以公民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公民和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对话协商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对民主价值和公民权的追求,对“责任”的解析和对“人”的重视,都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以治理、善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治理理论,主张政府与社会和公民分享权力,主张公民参与,建立一种政府机制、社会机制、市场机制耦合,政府、社会、市场协同的新的治理模式。其要达到的善治状态,必须具备“法治”、“透明性”、“责任性”、“有效性”、“廉洁”、“公正”等要素。这些理论或多或少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行政改革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服务行政理念已深入人心,正在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公共行政的普遍型式,推动政府本质属性的回归。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要求政府要从根本上实现转型。而与此同时,大量社会民生问题的出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对政府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对政府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给政府改善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登上了历史舞台。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缘于地方政府的先行先试和理论界的探索。近年来,在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县区级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如宁波海曙、南京鼓楼、辽宁法库、成都锦江等一批县市区,在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强化公共财政建设、推进制度创新、改革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创造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同时,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改革的困境,正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绩追求的冲动与社会建设的非显性化之间,政府的自利性与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性”要求之间,公共资源使用的不合理与民生改善所需资源的严重短缺之间,“官-民”文化的传统与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平等服务意识之间,体制的惯性与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规范、高效、透明的政府运作机制之间,对上负责的体制与为公众服务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近年来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不断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围绕服务取向,对政府职能、政府架构、行政运作模式、服务机制、财政支出结构等进行改革和调整,使政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发生深刻转变,政府服务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重视社会基础层面的变革,与政府转型相配套,持续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解放区做法启示意义主要在于,为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种社会管理社区化,“政(府)-社(会)”协同治理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新样式和一种政府服务社区化的新导向。但解放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一些方面的改革还没有触及体制深层,新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责任约束体系还不健全,“政(府)-社(会)”协同治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解放区也还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难题主要是观念的制约、绩效考核及干部使用制度的偏失、工作缺乏自主性、财政体制不合理、法治保障的欠缺等。
     要突破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困境,就必须着力培育服务行政的职业理念,将服务变成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理顺扭曲的财权、事权关系,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民生的约束机制,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财政保障;建立更加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服务行政问责,形成服务责任履行的约束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为此,必须加紧制定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规划;出台规范政府服务的相关规定;改革干部任用制度;调整对县区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立法。
The current Chinese government reform is aimed to buil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in the framework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t built on the basis of citizen-orientation and social orientation. Its purpose is to realize and enhance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its main working content is to provide fair, transparent, high quality, efficient,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public product and public service to the citize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ublic demand; 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government work methods, work style and the way of its organization arrangements is to facilitate the citize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assume responsibility, service,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and take public opinion as the main source of its legality and the basic judge criterion of the government paradigm.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western countrie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y applying the new liberalism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the management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dvocate to use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method to transform the public sector, their idea of a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and the diversity of management methods have certain meanings to relocate "government-people" relations and to strength the government service function. Based on democratic citizenship theory, 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 theory, organization humanism and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advocate the use of citizenship, democracy and public interests in the new public service model to repla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it emphasize that governance should be citizen-oriented, service as the core, full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hould be based on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 has a good influence on setting a people based value for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ts pursuit of democratic value and citizenship, the analyses to "responsibilities" and its "human" attention are all have the certain enlightenment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Governance theory claim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share the power with the civil society. It advocate citizen participation, claims to establish a coupling among government mechanism, social mechanism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so that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and the market will collaborate to a new governance mode.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status, they must have the "rule of law", "transparency", "responsibility", "validity", " probity ","justice" etc. These theories are more or less becomes the reference theory fo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has its profound social background. By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Since 1980s, service administration concept has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and become the general pattern of n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it promotes the return of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government.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its gradual improvement require government to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meantime,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and livelihood problems arise, and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as also made an urgent request to th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In this backdrop, Chines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boarded the stage of history.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derives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trial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rive, county-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has made an active exploration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some county-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such as Haishu Ningbo, Gulou Nanjing, Faku Liaoning, Jinjiang Chengdu have made good practices in build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platform, deepen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reform, implementing the public service agent,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finance construction,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eforming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etc, and have gain valuable experiences. But overall, county-district level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o some extent is facing many deep-seated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shown a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impulse to the government achievements pursuit and non-dominated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undergoing self-interest of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demand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a severe shortage of resources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sense of equality service between traditional "official-people"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institutional inertia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riterion, highly efficient, transparent which are required by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system of responsible for superiors or for the public requirements etc.
     JieFang District JiaoZuo city made a continuous exploration i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On the one h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tself, by focus on service orientation, the government tend to make reforms and adjustments on government functions, government structur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mode, service mechanism, financi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reform is to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 system, mechanisms, work style and continually strengthen government services. On the other hand, JieFang district pay attention to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matching, emphasize on social basic level change, and finally promot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mprov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The enlightenment of JieFang district is that, it provides a new style for county-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to build a community-based social management, "government-society"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a new guide to a community-based public service. However,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JieFang district also has many deficiencies, Mainly shows that some reforms has not touched the deep institution system, the new operating system is still not consummate,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is not in place, the responsibility restrai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 government-societ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etc. Therefore, JieFang district is still face a lot of problems in further promot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shows in the area of concept constraint, the deficiency of cadre hiring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irr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lack of legal support etc.
     To break through the realistic problem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ounty-district level, we must strive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concept of administrative service, make serve to government workers conscious action, innovate the financial system, rationalize the distorted dissym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rights and financial rights, establish public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aint mechanism in order to build a financial security for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Establish more efficient cadres'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to guide cadres to 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achievements, strengthen the service administration accountability, forming service duty constraint mechanism; Formulat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vide legal support for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local government must press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district level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plan, establish related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the government service, Reform the cadre employment system, adjust county-district leve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legislation.
引文
①(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5页。
    ①易中天:《腐败:权力的胎毒》,载《资治文摘》2008年第2期。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②(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译者前言》第2页。
    ③(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79页。
    ④(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⑤(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71、93页。
    ①(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45页。
    ②(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译者前言》第2页。
    ③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④(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⑤(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⑥曾进:《西部贫困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贵州大学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①张康之:《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载《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①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157页。
    ①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②李传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前提》,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z1期。
    ③邵桂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载《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3期。
    ④赵成福:《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周志忍:《公共悖论及其理论阐释》,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
    ②唐铁汉,李军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③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④王丽萍,韩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原则和领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⑤田家华,王忠:《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tzgg/jjlygg/t20051117_50274.htm.
    ⑤钟明:《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载《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9期。
    ⑦姚大金:《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⑧蒋云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①王恩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载《人民日报》2003年6月16日。
    ①(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46页。
    ①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第20页。
    ②陈旭:《以“公共服务”概念代替“社会事业”概念》,载《光明日报》2010年3月2日。
    ③王郅强,靳江好:《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载郭济主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改革》,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序3页。
    ④“公共服务”,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267.htm?fr=ala0_1_1.
    ①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②赵黎青:《什么是公共服务》,2008年7月17日,见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7523375.html.
    ③马庆钰:《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④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和特征》,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76页。
    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册)》,台湾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21页。
    ③《布莱克韦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2页。
    ①“政府”,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8407.htm?fr=ala0_1.
    ②杨幼炯:《政治科学总论·现代政府论》,台湾中华书局1967年版,第322页。
    ③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①王永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载《大连干部学刊》2001年第5期;尹戈、陈先芳、姬书莹:《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
    ②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③朱泽山:《服务型政府的涵义与职责》,载黄奇帆主编《服务型政府建设》,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④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3期。
    ⑤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7期。
    ⑥廖进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6日。
    ⑦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①魏殊,温晋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载《美中公共管理》2005年第2期。
    ②何士青,徐进:《论服务型政府的伦理构建》,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
    ③沈荣华,沈志荣:《服务型政府论要》,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④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页。
    ①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载《理论前沿》2003年第23期。
    ②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③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
    ④杨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行政参与》,山西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⑤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⑥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①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载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①张超力:《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载《理论观察》2005年第4期。
    ②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公民社会”,见百度百科http://baike. baidu. com/view/660324. htm?fr=alaO_1.
    ②刘熙瑞:《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载《新视野》,2004年第2期。
    ①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①陈士辉:《新老自由主义比较研究》,载《经济经纬》2005年第5期。
    ②(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①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5页。
    ②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③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①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②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③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①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②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216页。
    ①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②(美)盖·彼得斯:《欧洲的行政现代化:一种北美视角的分析》,参见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编译《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6页。
    ①(美)波利特:《管理主义与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参见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②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7页。
    ③(美)波利特:《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参见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④(荷)瓦尔特·基克特:《荷兰的行政改革与公共部门管理》,参见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给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①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页。
    ②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概论》,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③(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伺改革着公共部门》,参见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②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③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1页。
    ④朱仁崎,彭黎明:《新公共管理研究综述》,载《求索》2003年第1期。
    ①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2页。
    ②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2页。
    ③张成福:《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企业型政府》,载《中国改革》1998年第9期。
    ①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②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①Sandel Michael, Democracy's Discontent, Cambridge:Belknap Press,1996, p5-6.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①(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③曾保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四位一体”解构》,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4期。
    ④(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⑤(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①(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①(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②顾丽梅:《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①Janet V. Denhardt and Robert B.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not Steering, published by M. E. Sharpe, New York,2003,P35.
    ①魏涛:《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综述》,载《资料通讯》2006年第7、8期。
    ②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①(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观点》,载《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②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之家》,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③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①(法)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载《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①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蔡乐渭:《服务行政基本问题研究》,载《江淮论坛》2009年第3期。
    ②蔡乐渭:《服务行政基本问题研究》,载《江淮论坛》2009年第3期。
    ③张康之:《公正行政是公共行政的新视点》,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⑤刘晓根:《政府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导读第9-10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⑤周开宁:《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探讨和实践审视》,载《淮海文汇》,2007年第5期;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①占美柏:《有限政府之合法性论说》,载《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②吴传毅:《由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看现代政府的角色定位》,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1期。
    ③张超力:《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载《理论观察》2005年第4期。
    ④彭建平:《公共服务: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载《决策咨询通讯》2009年第4期。
    ①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②(美)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载《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
    ③(美)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载《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
    ④(美)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载《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
    ⑤(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3页。
    ①(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②(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③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51页。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③(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④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①J. V. Denhardt and R. B.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p164.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①(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②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③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101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册,第428页。
    ②桂世镛:《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载《经济日报》1998年11月26日。
    ③严立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2005年9月14日,见近代中国研究http://jds.cass.cn/Article/20050914143419. asp.
    ①黄泰岩:《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出路》,载《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2003年第6期。
    ②戴建中:《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回顾》,载《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2003年第7期。
    ③宗景跃:《坚定不移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载《乡镇企业 民营经济》2003年第3期。
    ①郭济:《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和趋势》,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0页。
    ②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④《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杨启先:《政府职能不转变,改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载《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9月1日。
    ②杨启先:《政府职能不转变,改革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载《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9月1日。
    ③吴声功:《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9页。
    ①高尚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改革》,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要情参阅第2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②《温家宝在美谈政治体制改革最主要问题》,2010年9月23日,见凤凰网资讯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wenjiabao651ianda/content-2/detail_2010_09/23/2612246_0.shtml.
    ①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改革进程有决定性影响》,参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改革进程有决定性影响》,参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③绍明昭:《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载《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0月第31卷第5期。
    ①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4年10月31日,见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20041031/n222771868. shtml.
    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③《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2007年7月10日,见湘教在线http://www. xj-zx. com/Article/diaochabaogao/073009780. html.
    ①《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166页。
    ②《民营企业数量己过全国总数一半》,见武进区经贸局网站http://www.wjjm.gov.cn/info/zxdt/disp_info.php?no=398.
    ③《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④张琴,戴春平:《形势与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⑤张琴,戴春平:《形势与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⑥《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
    ⑦张琴,戴春平:《形势与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⑧《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①(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②(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③(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④陈国权:《社会转型与有限政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①常飞云:《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②《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谈起》,2007年10月17日,见中国经济网http://www. ce. cn/xwzx/gnsz/szyw/200710/17/t20071017_13269143. shtml.
    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①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第4期。
    ①万俊人:《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②(美)保罗·萨缪尔森等:《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③俞可平:《现代民主治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载《文汇报》2005年2月28日;《社会公平和善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载《光明日报》2005年3月22日。
    ①韩庆祥:《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
    ①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可能导致社会动乱》,载《经济参考报》2010年5月21日。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9页。
    ①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实已超0.5可能导致社会动乱》,载《经济参考报》2010年5月21日。
    ②李实:《中国低收入阶层超70%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贫困》,载《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11月16日。
    ③《中国城镇每年安排就业2400万就业压力长期存在》,2010年5月20日,见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5/20/4942725.html.
    ④《中国城镇每年安排就业2400万就业压力长期存在》,2010年5月20日,见新民网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5/20/4942725.html.
    ①武磊:《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及地方政策选择——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②《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教育花费已成国人致贫首因》,2006年2月8日,见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s2006/education/.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②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中国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①欧阳海燕:《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载《小康》2010年第7期。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1页。
    ①《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②吕庆广、王一平:《当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④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27日,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6-03/27/content_237644.htm.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②汤兆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因素分析》,载《人口学刊》2006年第1期。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①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②俞菲:《行政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见行政伦理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www.xzgl.net/xzll/zylw/xslw/bylw02.htm.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②陈学工:《改革新观察》,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9页。
    ④申剑丽:《国研中心:国民收入分配过于向政府企业集中改革将有公转私》,2009年12月9日,见凤凰网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1209/1557900. shtml.
    ①王彬彬:《网络时代政府革新的三个视点》,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②毛寿龙:《信息时代的官民关系》,2010年9月3日,见中国改革论坛网http://www.chinareform.org.cn/gov/service/Forward/201009/t20100903_42361.htm.
    ①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①程少华,傅丁根:《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载《人民日报》2009年2月3日。
    ①罗中恒:《论服务型政府时代的来临》,载《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
    ②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①“连云港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见百度百科http://baike. baidu. com/view/2950989. htm.
    ②史卫民,潘小娟,员杰:《治理创新——关于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第3页。
    ①段龙飞:《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②高小平:《服务型政府建设下一步怎么走》,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
    ③秦佩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盘点6年来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进展》,载《人民日报》2010年3月24日。
    ①摘自新华社2007年12月25日,见新华通讯社电子期刊阅览室http://xhs.vip. qikan. com/article. aspx?titleid=zzwz20080242.
    ②江凌:《在第六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9月26日,见国务院法制办网站http://www.chinalaw. gov. cn/article/fzjd/xzzfzrz/200710/20071000064968. shtml.
    ③何勇:《辽宁百个区县政府工作报告上网》,载《人民日报》2009年3月17日。
    ①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①郁建兴,吴玉霞:《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研究》,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9年第7辑。
    ①《服务型乡镇政府怎么建?——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载《江苏农村经济》2009年第4期。
    ①《服务型政府看昆山》,载《德州日报》2009年7月23日。
    ①《张家港“服务型”政府日趋成型》,2006年1月4日,见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zheng_fu_online/2006-01/04/content_5965024.htm.
    ②何勇:《辽宁法库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乡镇职能向“服务型”转变》,载《人民日报》2009年5月31日。
    ①《从公共财政到民生服务型政府——看广东顺德财政改革》,2009年8月13日,见国研网http://www.drcnet. com.cn/DRCNet. Common.Web/DocViewSummary. aspx?docId=2006926&le afId=12.
    ②《成都基层政府履职重点转向 乡镇不再考核GDP》,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6月11日。
    ①徐寿松:《房地策:以时间换空间》,载《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9期。
    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2007年7月10日,见湘教在线http://www.xj-zx.com/Article/diaochabaogao/073009780.html.
    ③谢柯凌:《对内陆中小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调查分析及其建议》,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①唐宋:《“地沟油”的管理学追问》,载《人民日报》2010年3月24日。
    ①肖潘潘:《e时代,电子政府准备好了吗?》,载《人民日报》2009年6月15日。
    ②温晋锋,魏殊:《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载《美中公共管理》2005年。
    ①参见王慧,常青,肖潘潘:《刹住“玩乐风”关键靠制度》,载《人民日报》2009年6月9日。
    ①《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载《焦作日报》2001年8月3日第1版。
    ①参见《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方式的意见》(解发(1998)12号),第2页。
    ②参见2003年解放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第7页。
    ③参见《解放区2004年度工作安排》,第3页。
    ④参见2010年解放区八届八次区委全体(扩大)会议报告,第6页。
    ⑤参见2010年解放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第9页。
    ①参见《解放区社会服务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第5页。
    ①《解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办事效率高》,载《焦作日报》,2010年4月12日。
    ②参见《解放区社会服务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第7页。
    ①参见《解放区纪检监察工作情况通报》,第2页。
    ①参见《解放区2009年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总结》,第4页。
    ①参见《解放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总结》,第5页。
    ①参见《解放区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总结》,第5页。
    ①参见《焦作市解放区和谐社区建设巡礼》,第56页。
    ①王建修:《凝心聚力解民忧真情服务促和谐——解放区全方位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8页。
    ①武磊:《中国和谐社区——解放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2页。
    ①“社区服务”,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9276.htm.
    ②唐钧:《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③多吉才让:《城市社区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版,第98-101页。
    ①武磊:《中国和谐社区——解放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②参见《解放区2009年文化工作总结》,第4页。
    ③参见《焦作市解放区和谐社区建设巡礼》,第34页。
    ①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②曾保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四位一体”解构》,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4期。
    ①(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9页。
    ①参见《解放区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汇报》,第2页。
    ②参见《解放区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汇报》,第7页。
    ①武磊:《中国和谐社区——解放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①该调查选取解放区100名干部,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20人,科级干部40人,一般干部40人;机关干部52人,街道办事处干部42人,其他干部6人。
    ②该调查随机选取200名居民,其中男性居民113名,女性居民87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3名,中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07名。
    ①李莉:《服务型政府视阈下行政文化的困境与破解》,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①姚大金:《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①马浩亮:《专家呼吁立法严控官员膨胀》,载《法制日报》2005年6月13日,第6版。
    ①(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叶丽娟,马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美)阿图·埃克斯坦:《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第31页。
    ①郭小聪,程鹏:《论政府预算的民主化:历史与现实》,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①蔡永亮,任金秋:《“服务型政府”指导下的政府绩效改革新趋向》,载《中国改革(综合版)》2006年第12期。
    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②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孙学玉,周义程:《服务型政府的评估及其要素设计》,载《理论前沿》2004年第9期。
    ②尤建新,王波:《公众价值——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标准》,载《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第5期。
    ①黄庆畅:《南京市建邺区政绩考核民意“升值”》,载《人民日报》2009年4月9日,第7版。
    ②刘晓鹏:《民评官“邳州实验”》,载《人民日报(民主政治周刊)》2008年12月10日。
    ①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载《莱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彭宗超,庄立:《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相关概念探析》,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
    ②闫大卫:《从地方政府竞争的内涵看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测度方法》,载《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8期。
    ③董学芹,陆阳:《强化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2008年1月14日,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um.cn/GB/43063/107687/107803/108004/6773357.html.
    ①(美)特里·L·库柏:《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武磊:《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定位》,郑州大学2005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③俞可平:《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能力》,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
    ①(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0-191页。
    ①薛晓东,何瑞婷:《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①周鹤,黄晶梅:《论法治政府的内涵》,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②曹康泰:《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理论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①周建国:《构建和谐语境下的服务型政府之法治建议》,载《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②秦佩华,白龙:《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民主法治建设成就述评》,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1日。
    ③黄莹,余斌:《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市县法治政府建设》,2008年9月1日,见湖北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hbzffz.gov.cn/hbfzb/preViewTextInfo.do?Id=34&tId=1.
    1.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2. (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 (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美)O·C·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司部门的伙伴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1.(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2. (美)李普塞特:《政治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3.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4.(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美)唐·泰普斯克特等:《数字经济的蓝图:电子商务的勃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1999年版。
    17.(美)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阿图·埃克斯坦:《公共财政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19.(美)特里·L·库柏:《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英)洛克:《政府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21.(英)克里斯托弗·胡德,科林·斯科特,奥利弗·詹姆斯,乔治·琼斯,托尼·查沃斯:《监管政府:节俭、优质与廉政体制设置》,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22.(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4.(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5.(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6.(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29.李军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0.曹闻民:《政府职能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2.李鹏:《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33.汪玉凯:《公共行政》,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34.汪玉凯:《公共政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35.汪玉凯:《公共经济》,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36.竺乾威:《官僚政治》,三联书店1994年版。
    37.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王语哲:《公共服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3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40.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程祥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2.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董克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7.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北京市领导科学学会:《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论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48.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50.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2.陈国权:《社会转型与有限政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3.赵永伟,唐璨:《行政服务中心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4.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6.吴声功:《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7.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58.吴志华:《政治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9.吴志华,刘晓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吴爱明,朱国斌,林震:《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黄奇帆,罗德刚:《服务型政府建设》,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62.阎小波:《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3.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王名:《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唐天伟:《政府效率测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66.陶学荣:《公共政策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杨冠琼:《公共政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吕庆广,王一平:《当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69.李春燕:《中国公共听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0.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1.陈学工:《改革新观察》,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72.曹康泰:《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73.邵华:《自组织权利救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新视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74.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75.唐兴霖:《公共行政: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6.庄国波:《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7.严行方:《农民工阶层》,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年版。
    78.毛寿龙,李梅,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9.毛光烈:《宁波社会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0.金钊,王晓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解读》,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8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关注民主——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热点谈》,学 习出版社2007年版。
    8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86.《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编写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87.张志明,祝灵君:《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辅导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8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纲要编写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89.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90.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与党员干部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9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08/09: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93.谷文峰:《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94.高民政:《中国政府与政治》,黄河出版社1993年版。
    95.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96.李贵鲜:《公共行政概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7.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8.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概论》,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版。
    99.孔玉芳:《形势与任务教育干部读本2005》,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0.孔玉芳:《形势与任务教育干部读本2008》,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1.郑杭生,杨雅彬:《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2.郭碧坚,张碧晖:《交叉·参与·汇流·硬化——软科学的未来》,中信出版社1990年版。
    103.新华社总编室:《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04.卫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05.《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编写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106.中国法制出版社:《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规范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07.沈津:《科学发展观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
    109.《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读本》编写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百问》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百问》,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111.迟树功,宁福海等编著:《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要情参阅1-6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113.《2010社会热点透视》编写组:《2010社会热点透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版。
    114.张琴,戴春平:《形势与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5.武磊:《中国和谐社区——解放模式》,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1.董正威:《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复旦大学200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 傅耕石:《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国语境下的审视》,吉林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3.耿华: 《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理论框架与方法》,复旦大学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4. 郭新芳: 《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浙江大学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5. 胡孟霞:《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6.衡印传:《论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山西大学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7.姜义荣:《服务型政府都市成长管理研究》,南开大学2009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8.李斌:《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东南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9.李沫:《公共伦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解析及构建》,吉林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0.刘厚金:《我国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公共服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1.连志慧:《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中共中央党校2009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2.罗文剑:《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制度供给问题研究》,南昌大学200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13.牟静:《地方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行政指导研究》,苏州大学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14.秦存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约因素分析》,东南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15.孙选中:《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6.王波:《基于公众价值的我国小城镇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同济大学2005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7.武磊:《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定位》,郑州大学2005届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18.王洪杰:《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精神》,吉林大学2007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9.王武科:《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河南大学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辛静:《新公共服务理论评析》,吉林大学200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21.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吉林大学2005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22.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央民族大学2006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23.杨新:《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行政参与》,山西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4.曾治:《服务型政府构建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8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5.曾进:《西部贫困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贵州大学2009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1.张康之:《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载《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2. 张康之:《公正行政是公共行政的新视点》,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3. 张成福:《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企业型政府》,载《中国改革》1998年第9期。
    4. 郭济: 《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和趋势》,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5.张康之: 《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6.韩庆祥: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载《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
    7.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8.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9.朱仁崎,彭黎明:《新公共管理研究综述》,载《求索》2003年第1期。
    10.姚大金:《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 年第6期。
    11.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7期。
    12.钟明:《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载《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9期。
    13.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载《理论前沿》2003年第23期。
    14.刘熙瑞: 《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载《新视野》2004年第2期。
    15.吴玉宗: 《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和特征》,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6.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17.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18.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9.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0.马庆钰:《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21.魏殊,温晋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载《美中公共管理》2005年第2期。
    22.蒋云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建构》,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3.张超力:《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载《理论观察》2005年第4期。
    24.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25.何士青,徐进:《论服务型政府的伦理构建》,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5期。
    26.罗中恒:《论服务型政府时代的来临》,载《行政论坛》2005年第5期。
    27.俞可平:《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能力》,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
    28.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3期。
    29.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5期。
    30.高小平:《服务型政府建设下一步怎么走》,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6期。
    31.赵成福:《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2.邵桂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载《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3期。
    33.唐铁汉,李军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4.王丽萍,韩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原则和领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35.沈荣华,沈志荣:《服务型政府论要》,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36.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第4期。
    37.常飞云:《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38.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载《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第1期。
    39.蔡乐渭:《服务行政基本问题研究》,载《江淮论坛》2009年第3期。
    40.彭建平:《公共服务: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载《决策咨询通讯》2009年第4期。
    41.顾丽梅:《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42.薛晓东,何瑞婷:《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43.曾保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四位一体”解构》,载《学术论坛》,2010 年第4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自2008年12月2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5.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6.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自2009年6月30日起施行)
    7.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1号令公布)
    8.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9.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
    10.《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民发(2009)165号)
    11.《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草案)》
    1.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方式的意见》(解发(1998)12号)
    2.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明确职责创新机制进一步推动社区依法自治的意见(试行)》(解发[2002]14号)
    3.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解发[2003]6号)
    4.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深化效能革命的意气见》(解发(2005)5号)
    5.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效能革命”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解发[2006)9号)
    6. 《中共解放区委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见》(解发[2006)12号)
    7. 《中共解放区委 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实施“温暖工程”的意见》(解发(2009)5号)
    8. 《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目标管理和考核工作的意见》(解政文[2009)72号)
    9. 《中共解放区委 解放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解发[2010)6号)
    10.《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志》
    11.《治理创新——关于焦作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
    12.《解放区加强执行力建设深化效能革命文件汇编》
    13.《解放区加强执行力建设学习读本》
    14.《新世纪·新社区·新家园——解放区社区建设五年回顾》
    15.《焦作市解放区和谐社区建设巡礼》
    16.《解放区政务公开规定(试行)》
    17.《解放区社会服务中心首问负责制度》
    18.《解放区社会服务中心服务承诺制度》
    19.《解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暂行办法》
    20.《解放区2004年度工作安排》
    21.解放区八届八次区委全体(扩大)会议报告
    22.解放区人民政府2007、2008、2009年度工作总结
    23.解放区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三次、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财政报告》
    24.《解放区2009年文化工作总结》
    25.《解放区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效能查究暂行办法》
    26.《解放区2010年上半年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总结》
    27.《解放区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情况通报》
    28.《解放区社会服务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
    1. Alatas, V.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Local Goverance. Washington, D. C.:The World Bank,2003.
    2. Andrew M. Pettigrew (2005), The 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of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ervi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48(6): 973-977.
    3. Beresford, P. (2001),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policy:transformation, liberation or regulation? Social Policy Review,14.
    4. Cabinet Office (1999), Involving Users:Improving the Delivery of Local Public Services London:Service First Unit.
    5. Carroll, B., and C.Tirrance. Civic Networks, Legitimacy and the Policy Process.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H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2001.
    6. Carsten Greve, Peter Kragh Jespersen (1999):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its critics:alternative roads to flexible service delivery to citizens? In Luc Rouban, Citizen and the New Governance:Beyo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Amsterdam: IOS Press.
    7. Cook, D. (2002), Consultation for a change? Engaging user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policy process, Social Policy&Administration, Vo136, No5:516-531.
    8.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Current Good Practice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The Commonwealth Portfolio, London,1996.
    9. E.S.Savas,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Seven Bridges Press, LLC,2002.
    10. Forssell, Anders, "Reform Theory Meets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Christensen, Tom and L(?)greid, Per, eds., New Public Management-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and Practice, Britain:Ashgate Publishing Ltd.,2002.
    11. Francis Fukuyama, "China's powerful weakness",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2008.
    12. Frederickson, H. G. The Spiri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
    13. Genevieve Enid Kyarimpa and Jean-Claude Garcia-Zamor(2006). The Quest Public Service Ethic:Individual Conscience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aints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January.
    14. Harry P. Hatry, "Track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s", In James L. Perry,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cond Edition), 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1996.
    15. Haque, M.Shamsul,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to Bureaucratic Accountability:A Critical Perspective, In Handbook of Burearcracy, ed. Ali Farazmand. New York: Marcel Dekker,1994.
    16. Janet V. Denhardt and Robert B.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M. E. Sharp, Inc.,2003.
    17. Jay M.Shafritz and E.W.Russell: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man, 1997.
    18. J.GA.Pocock, the Ideal of Citizenship Since Classical Times, in Theorizing Citizenship, ed. Ronald Beiner,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19. J.V.Denhardt and R.B.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20. Kieron Walsh:Public Service and Market Mechanisms:Competition, Contracting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5.
    21. Leach, Robert and Percy-Smith, Janie,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 New York: Palgrave,2001.
    22. Light, Paul C., The New Public Service,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2003.
    23. Lily L. Tsai, "Solidary Groups, Informal Accountability, and Loc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May 2007, Vol.101, No.2.
    24. Lynch, Thomas and Day, Susan: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PAQ, 1996.
    25. Margaret S. Caolson and Roger Schwarz, What Do Citizens Really Want, Popular Government (Spring),1995.
    26. Marc Holzer and Kathe Callahan, Government at Work:Best Practices and Model Program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8.
    27. Pierre, J. Introduction: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In Pierre (eds.). Debating Governa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8. R. A. W. Rhodes (Ed.),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7.
    29. Robert S. Kaplan.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11(3),2001.
    30. Sandel Michael, Democracy's Discontent, Cambridge:Belknap Press,1996.
    31. Tony Bovaird & Elke Lffler, 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Loc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02, Vol.68 No.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