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主要围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问题展开研究,选取土地管理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地方政府具体的土地管理权限进行细致的界定。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土地管理权:土地征收权、规划编制和执行权、土地使用许可权。其中,有的属于地方政府,有的依法属于相关职能部门。
     土地征收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权限的标准是被征收土地的性质和面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土地征收权限正在被逐步缩减,并且这种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过程已受到中央政府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权属于地方政府,而审批权则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其辖区内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并没有绝对的权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权和审批权都不属于地方政府。行政法规将编制权直接授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审批权则授予相应的国务院主管部门。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行使这些权力的主要依据是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对此没有太多的干涉空间。
     土地使用许可权属于地方,但已越发部门化。地方投资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基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授权分享了这一权力,而它们行使这一权力主要受中央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行政规定的规制,并非由地方政府控制。
     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尽管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但由于其职权来源于法律、行政法规的直接授权,而不是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授权或者委托,因而其职权行为主要受法律、行政法规的直接约束。地方政府一方面不能越位代替其职能部门行使职权,另一方面也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干涉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行使职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职权并不当然等同于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权。
     但在权力实际运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所掌控的财权和人事任免权,仍能对其职能部门的行为予以有力的制约。为此,中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人事任免、财政管理和监督体制上。在人事任免制度上,建立国土资源部门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削弱地方政府对其职能部门的控制力。在财政体制的改革上,规范了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削弱了地方政府干涉部门行为的动力。在监督体制上,建立了土地督察制度,打破了行政疆域的界限,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但是,这些改革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实,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博弈的根本原因,在于已经形成的地方利益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尤其在决策程序中还缺乏表达的途径和机会。地方利益既然不能在决策程序中有效表达,那么就会在执行程序中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导致在土地管理领域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纷纷扰扰。这就要求,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地方利益的表达机制,改变权力授权方式,从地方政府部门直接负责转为地方政府的概括负责。应当说,这种变化目前正在悄悄进行,中央已越来越多地把土地管理权概括授予地方政府。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division of powers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It selects the powers of local government in land management as object. Local government and its departments have three aspects of land management powers as follows: the power of land expropriation, the power of planning and enforcement, the power of authorizing administrative license of land use. Among them, some belong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some belongs to relative department.
     Local government shares the power of land expropriation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character of the land and the acreage is the standard to divide the range of the power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angle,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has been curtailed step by step, moreover the way and the procedure of exertion have been already controlled more and mor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power of drafting out the master plan of land use belong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wer of authorizing it belong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fore, local government has no absolute power to arrange the land use in its popedom. The powers of drafting out and authorizing the planning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don’t belong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empowered the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draft out the plan, empowere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State Council to authorize the plan. From the legal angel, the departmen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exert these power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the department rules. Local government has no more power to intervene it.
     The power of authorizing administrative license of land use belong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but it gets more and more departmentalized. On ground of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ch administers the investment, the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ch administers the plan, the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which administers the land management shares in the power. They exert these power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law,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nd the department rules constitu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a pa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but its power is from the law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nstead of local government. As a result, its authority action is restricted directly by the law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One side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t substitute the department to exert the power, on the other side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t intervene it illicitly. According to this perspective, the power of the depart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isn’t certainly equal to the power of the power of local government.
     But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local government still has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department based on its financial power and personnel power. Therefor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akes a series reforms. These reforms concentrate on the personnel system,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supervisory system. On the aspect of personnel system, it creates vertical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province level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the financial aspect, it normalizes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controls the local finance strongly to impair the motiv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tervening the department. On the supervisory system, it creates land supervisor system to break up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and strengthen supervise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But the effects of all these reforms are not perfect.
     Actually, the ultimate reason why local government has a game of ches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that local interest which has come into being lacks of approach and opportunity to express in active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If the local interest can’t express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it will express by diversified ways in the practical procedure, which leads to 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val government in land management area. This request that we should create the local interest express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change the form of authorization from responsibility by the depart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se changes occur quietl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mpowers more and more power of land managem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generally.
引文
1参见苏永军:《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来源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陈继杰:《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变革的国际化动力——外商直接投资对制度转型的影响》,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凌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政府转型与职能定位》,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李军杰等:《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2参见张飞:《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横向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载《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第2期;洪兆平:《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战略研究: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周作翰等:《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制度变迁》,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参见何增科:《政治合法性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一项初步的经验性研究》,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载《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陈天祥:《产权、制度化和范式选择——对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路向的分析》,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王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综述》,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参见李啸英:《公共物品的提供与中国地方政府层级设置》,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5参见温娇秀:《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3期;刘锡田等:《中国地方政府层级制度存在的问题》,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期;计志英:《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估计》,载《南方经济》2006年第7期;孙群力:《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6参见张玉亮:《中国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哲学思考——谈绩效评估对公共事业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载《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陈宇婕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3期;胡美灵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障碍及其治理》,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翁列恩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验、问题与路径选择》,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崔述强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载《统计研究》2006年第3期;张志伟等:《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载《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第6期。
    7参见严宏宇等:《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是否应具有发债权的文献综述》,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3期;苏忠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载《武汉金融》2006年第4期;黄春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动力问题研究》,载《经济纵横》2006年第4期;樊丽明,黄春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权责划分:实践探索与改革建议》,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张海星:《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8参见匡自明,韦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作》,载《学习论坛》2007年第6期。
    9参见陆红生、王秀兰主编:《土地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胜华、刘佳彬主编:《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参见朱连奇等:《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5期。
    11参见滕晓慧等:《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征用的价值基础》,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12参见王海鸿等:《论土地发展权及其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
    13参见欧名豪:《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载《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第5期;师武军:《关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思考》,载《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第1期;黄宏胜:《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探讨》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万茂:《土地规划学》,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4参见李倩:《规划出一个美好明天———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若干思考》,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8期;侯东民:《试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略》,载《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3期;孟晓晨等:《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6期。
    15参见朱才斌:《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机制》,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4期;顾京涛等:《从城市规划视角审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9期。
    16参见李仁等:《创新制度规范运行———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若干问题》,载《中国土地》2002年第2期;黄晓凌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措施研究——以辽宁某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2期;陈建设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山西项目调查》,载《中国土地》2004年第8期;高向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11期;余莉等:《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载《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2月增刊);刘剑等:《新机制开始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启动述评》,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11期;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载《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第10期。
    17参见单学勇:《规范政府土地收益分配的财税对策》,载《价格月刊》2005年第9期;费跃锋等:《对我国土地税费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思考》,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陈永红等:《对我国土地税费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思考》,载《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年第2期;王静等:《改革土地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载《四川财政》2002年第1期;江峰:《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使用与管理》,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5期。
    18参见张彩用:《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载《经济论坛》2006年第11期;邓菊秋:《不动产税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理论依据》,载《财经科学》2007年第7期;高亚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主体税种相关性研究》,载《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王春元:《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李波:《省以下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许国云等:《重构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设想》,载《税务研究》2006年第3期。
    19参见晏坤等:《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国土经济》2003年第7期;肖兴江:《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周建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第3期;张芳:《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土地》2003年第12期;赵黎明:《流转出活力——芜湖市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载《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第13期;陈立滨:《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构建》,载《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3期;张伟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初探》,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岳晓武等:《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若干问题》,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2期;赖德华:《宅基地流转不宜受限制》,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1期。20参见马海涛等:《财力与事权如何匹配》,载《人民论坛》2007年第24期;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税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张宗斌等:《权力主导型分税制的内在缺陷及完善思路》,载《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6期;孙雅:《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博弈》,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1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是关于公共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和不同层次政府间财源合理分配的理论。财政联邦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财政联邦主义只讨论宪法结构和政府组织真正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的财政分权和集权关系;广义的财政联邦主义则将讨论推广到所有国家的财政分权问题。参见张澍:《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载《财经科学》2004年第5期;徐斌:《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一个综述》,载《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于晶等:《渐进性财政联邦主义与地方财政风险》,载《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37期;张晓春:《借鉴西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推进我国财政体制》,载《经济师》2002年第12期。
    22参见董建军:《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黄君洁:《论我国财政分权背景下的腐败问题》,载《经济体制制改革》2006年第6期。
    23参见马海涛等:《财力与事权如何匹配》,载《人民论坛》2007年第24期,樊勇:《财政分权度的衡量方法研究——兼议中国财政分权水平》,载《当代财经》2006年第10期;吴湘玲等:《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分配关系初探———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载《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4期;刘家庆等:《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问题研究》,载《财会研究》2007年第2期。
    24参见盛智颖等:《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土地垂直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载《生态经济》2005年第12期;施建刚等:《对土地垂直管理体制的经济学思考》,载《中国房地产》2007年第9期;刘伯恩等:《如何深化土地垂直管理改革》,载《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3期。
    26参见魏星河等:《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载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7参见黄海鹰:《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的法律划分》,载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8参见赵淑芹:《省级以下土地垂直管理及实施难度研究》,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27卷,2004年8月第4期。
    31参见衷向东等:《土地征收、土地权利变动与征地制度改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34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35参见凌维慈:《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公民生存权之保障——以Z村为研究对象》,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36参见朱连奇等:《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5期;衷向东,任庆恩:《土地征收、土地权利变动与征地制度改革——由一起征地补偿纠纷展开》,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37参见魏娜:《我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原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38参见宋启林:《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前前后后》,载《五十年回眸——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2-153页。
    39至1993年底,全国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231亿元人民币。有些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已相当于财政收入25%-50%,少数城市甚至高达80%。(参见《邹玉川同志在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载《中国土地年鉴1994-1995》,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40参见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载《中国国土资源年鉴1999》,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41参见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载《中国国土资源年鉴1999》,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43参见万茂:《土地规划学》,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44参见王人潮等:《论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及其实施基础》,载《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5参见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载《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第1期。
    46土地非农整理是通过对城镇的用地重划,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土地的建筑容积率或者高地价土地用途的面积比例,或者通过拆除城市危棚简屋,改良城市景观风貌,来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参见刘卫东等:《土地资源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47参见魏丹斌等:《土地整理——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载《河南地质》2001年第2期。
    48参见付标等:《土地整理的环境影响》,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期。
    49参见梁军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估算标准〉应用前景初探》,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第8期。
    50参见范金梅:《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探讨》,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8期。
    51参见江景波等:《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52参见王人潮等:《论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及其实施基础》,载《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3 198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覆盖全国国土类型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启动。
    54参见孙彦伟:《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5参见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载《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第1期。
    
    56参见吴志强等:《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载《城市规划》1998年第3期。
    57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6页。
    58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7页。
    65参见高向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11期。
    66参见张静:《城市规划法的价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69参见赵士修:《我国城市规划两个春天的回忆》,载《五十年回眸——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1999年版,第15页。
    70 1957年开始,由于政治气候的影响,中国立法就业随之进入了冷宫。在1957年—1976年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全国大人作为唯一的立法机关,除通过了《1958年到1976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1975年《宪法》外,竟没有制定过一个法律。(参见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上)——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
    72参见本书编委会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74参见张亦静等:《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载《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76参见陈建设等:《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现政府垄断土地管理》,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78参见张芳:《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土地》2003年第12期。
    82参见张伟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初探》,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
    84参见中国土地年鉴编委会编:《中国土地年鉴1994-1995》,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85参见张传玖:《新的制度,新的角色——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评析》,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12期。
    86参见张传玖:《土地督察一年间》,载《中国土地》2007年第7期。
    87参见刘志萍:《建立土地督察制度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在河南省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载《资源导刊》2007年第4期。
    88参见胡平仁等:《论土地督察制度与土地管理模式改革》,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89参见魏娜:《城市规划法制调整手段产生原因研究——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分析视角》,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90参见宋启林:《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前前后后》,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五十年回眸——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52-153页。
    
    95参见《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0-2001年》第772页、《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2年》第824页。
    96参见江峰:《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使用与管理》,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5期。
    97参见江峰:《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使用与管理》,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5期。
    
    98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221页。
    99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223页。
    
    100参见《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0-2001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38页。
    101参见《1993-1994年中国土地监察工作综述》,载《中国土地年鉴1994-1995年》,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102参见《邹玉川同志在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载《中国土地年鉴1996年》,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103参见《中国土地年鉴1999年》,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104参见董建军:《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05参见赵云旗:《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载《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66期。
    106参见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税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107参见尹业香:《党管干部原则运行机制的历史考察》,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8参见刘胜华、刘佳彬主编:《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109参见刘胜华、刘佳彬主编:《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111制约地方人大行使好人事任免权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干部考察制度不完善。二是缺乏干部任免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三是监督制约制度不完善。(参见孟宾:《地方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载《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6期。)
    112参见董建军:《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13参见侯廷娴等:《宏观调控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问题》,载《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杜莉等主编:《中国税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杜鹰等主编:《中国农村人口变动对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国土资源部规划司编:《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和政策研究》,地质出版社2002年版。
    5.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6.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刘胜华等主编:《土地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刘书楷主编:《土地经济学》,地质出版社2000年版。
    9.陆红生等主编:《土地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0.莫纪宏主编:《宪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1.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2.王世杰等:《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3.萧公权:《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4.熊文钊:《大国地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宪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5.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7.徐建春等:《土地管理与国土规划新探》,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版。
    18.杨重光等:《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0年》,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年7月版。
    19.曾国祥主编:《税收学》,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20.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1.中国农地制度课题组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丹麦]埃里克·阿尔贝克等著:《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常志霄,张志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德]赫尔穆特·沃尔曼著:《德国地方政府》,陈伟,段德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3.[加]理查德·廷德尔,苏珊.诺布斯·廷德尔著:《加拿大地方政府》(第六版),于秀明,邓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4.[加]罗伯特·L·比什,埃里克·G·克莱蒙斯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方政府》(第三版),孙广厦,皇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美国联邦主义》,王建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6月版。
    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7.[英]维尔著:《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出版。
    8.[日]吉村源太郎著,朱德权编,金慧华、郑少华点校:《地方自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瑞典]埃里克·阿姆纳,斯蒂格·蒙丁主编:《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比较视角下的新近地方政府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10.[以色列]柴姆·卡西姆著:《民主制中的以色列地方权力》,余斌,王荣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1.毕丽:《财产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借鉴》,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年第15期。
    2.蔡成兵:《公共财政制度下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增刊。
    3.蔡玉梅等:《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综述》,载《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6期。
    4.陈建设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山西项目调查》,载《中国土地》2004年第8期。
    5.陈继杰:《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变革的国际化动力——外商直接投资对制度转型的影响》,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陈雷等:《土地直管:来自地方的声音》,载《法人杂志》2004年第Z1期。
    7.陈立滨:《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构建》,载《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
    3期。
    8.陈天祥:《产权、制度化和范式选择——对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路向的分析》,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9.程香丽:《论现阶段我国府际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法制的视角分析》,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0.陈晓原:《市场经济与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型》,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1.陈永红等:《对我国土地税费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思考》,载《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年第2期。
    12.陈宇婕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3期。
    13.崔庆仙等:《近年来关于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研究的进展》,载《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1期。
    14.崔述强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载《统计研究》2006年第3期。
    15.戴中亮等:《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二元主体及其矛盾》,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6.邓岗:《对农用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年第6期。
    17.邓菊秋:《不动产税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理论依据》,载《财经科学》2007年第7期。
    18.董建军:《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9.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载《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第1期。
    20.范金梅:《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探讨》,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8期。
    21.樊丽明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权责划分:实践探索与改革建议》,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22.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载《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第10期。
    23.樊勇:《财政分权度的衡量方法研究———兼议中国财政分权水平》,载《当代财经》2006年第10期。
    24.费跃锋等:《对我国土地税费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思考》,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5.高向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11期。
    26.高亚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主体税种相关性研究》,载《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7.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载《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8.顾京涛等:《从城市规划视角审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9期。
    29.谷晓坤等:《土地整理投资区域差异、原因及建议》,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5期。
    30.何增科:《政治合法性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一项初步的经验性研究》,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31.何淑勤等:《崇州市元通镇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载《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第3期。
    32.何文君等:《中国地方政府公共职能演进的实证分析》,载《财政研究》2005年第12期。
    33.洪兆平:《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战略研究: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博士学位论文,来源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4.侯东民:《试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略》,载《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3期。
    35.侯廷娴等:《宏观调控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问题》,载《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6.华国庆:《中国税权重构的法律思考》,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
    37.黄春蕾:《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动力问题研究》,载《经济纵横》2006年第4期。
    38.黄海鹰:《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的法律划分》,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9.黄君洁:《论我国财政分权背景下的腐败问题》,载《经济体制制改革》2006年第6期。
    40.黄晓凌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措施研究——以辽宁某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第12期。
    41.黄征学:《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分析》,载《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5期。
    42.胡美灵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障碍及其治理》,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3.姜爱华:《关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思考》,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
    44.江峰:《土地出让金的征收使用与管理》,载《中国土地》2006年第5期。
    45.靳永翥:《“新治理”与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及治理价值选择》,载《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46.计志英:《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估计》,载《南方经济》2006年第7期。
    47.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税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48.孔善广:《“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增收的理性行为与相关制度的缺陷》,载《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5期。
    49.匡自明:《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获得、维持与变动分析》,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50.匡自明等:《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作》,载《学习论坛》2007年第6期。
    51.匡自明等:《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悖论分析:动力与困境》,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2.赖德华:《宅基地流转不宜受限制》,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1期。
    53.梁红梅等:《国外政府间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的探析及启示》,载《财会研究》2007年第12期。
    54.梁红梅等:《我国政府间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的实证研究———以甘肃为例》,载《开发研究》2007年第5期。
    55.李波:《省以下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6.李凡:《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试验和成功——对浙江温岭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观察》,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7.李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沿革和确立》,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
    58.李集合:《关于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宪法比较》,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
    59.李军杰等:《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60.李军鹏:《论中国地方政府职能成功转变的三种典型模式》,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1.李丽:《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研究》,载《陕西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
    62.凌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政府转型与职能定位》,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
    63.李仁等:《创新制度规范运行———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若干问题》,载《中国土地》2002年第2期。
    64.刘斌等:《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演变和发展的若干思考》,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65.刘伯恩等:《如何深化土地垂直管理改革》,载《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3期。
    66.刘剑等:《新机制开始了———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启动述评》,载《中国土地》2001年第11期。
    67.刘剑:《规范也是发展———访五部委联合督查组第九组组长张新宝》,载《中国土地》2003年第11期。
    68.刘家庆等:《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问题研究》,载《财会研究》2007年第2期。
    69.李倩:《规划出一个美好明天———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若干思考》,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8期。
    70.李启宇等:《当前农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成都平原为例》,载《农村经济》2005年第9期。
    71.刘锡田,李玉珠:《中国地方政府层级制度存在的问题》,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期。
    72.李啸英:《公共物品的提供与中国地方政府层级设置》,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73.李小中:《对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探索》,载《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
    74.路春城等:《论土地税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完善》,载《国土资源情报》2006年第2期。
    75.马海涛等:《财力与事权如何匹配》,载《人民论坛》2007年第24期。
    76.孟宾:《地方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载《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6期。
    77.孟晓晨等:《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6期。
    78.莫勇波:《论提升中国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策略选择》,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9.潘嘉玮等:《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思考》,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80.钱玉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必要性》,载《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81.曲顺兰等:《论土地税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完善》,载《山东经济》2006年第481期。
    82.单学勇:《规范政府土地收益分配的财税对策》,载《价格月刊》2005年第9期。
    83.盛智颖等:《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土地垂直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载《生态经济》2005年第12期。
    84.时红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载《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施建刚等:《对土地垂直管理体制的经济学思考》,载《中国房地产》2007年第9期。
    86.孙群力:《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87.孙雅:《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博弈》,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88.苏忠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载《武汉金融》2006年第4期。
    89.苏永军:《中国地方政府收入行为与地方收入制度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来源于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0.田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争鸣与思考》,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91.田穗生:《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92.滕晓慧等:《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征用的价值基础》,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93.屠帆:《导入市场机制———从嘉兴市实践看土地整理产业化的路径选择》,载《中国土地》2002年第7期。
    94.托尼·赛奇等:《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4期。
    95.王安等:《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讨》,载《农业经济》1999年第6期。
    96.王春元:《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97.王海鸿等:《论土地发展权及其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
    98.王静等:《改革土地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制度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财政收入》,载《四川财政》2002年第1期。
    99.汪军民:《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问题探讨》,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00.王克强等:《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演变》,载《农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101.王人潮等:《论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及其实施基础》,载《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02.王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综述》,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3.王文革:《上海市奉贤区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及其完善对策》,载《国土资源导刊》2005年第4期。
    104.王小龙:《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载《人文杂志》2004年第3期。
    105.王颖等:《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3期。
    106.王永莉:《国内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载《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3期。
    107.魏红英:《宪政架构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分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08.魏星河等:《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09.温娇秀:《中国地方政府最优规模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3期。
    110.翁列恩等:《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经验、问题与路径选择》,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11.吴湘玲,高红岩:《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分配关系初探———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载《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4期。
    112.肖兴江:《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13.辛波等:《谈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权配置的进一步改进》,载《财贸研究》2006年第3期。
    114.徐斌:《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一个综述》,载《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115.许国云等:《重构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设想》,载《税务研究》2006年第3期。
    116.许亚东:《农用土地流转的模式与机制分析》,载《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17.杨国栋:《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制度选择》,载《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8期。
    118.杨柳等:《不动产税的国际比较及我国不动产税的改革》,载《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119.严宏宇等:《关于中国地方政府是否应具有发债权的文献综述》,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3期。
    120.袁吉等:《辽宁省土地整理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载《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8期。
    121.晏坤等:《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国土经济》2003年第7期。
    122.阎坤等:《中国财政分权的实践与评析》,载《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23.尹业香:《党管干部原则运行机制的历史考察》,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24.义旭东:《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几点思考》,载《国土经济》2003年第8期。
    125.岳晓武等:《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若干问题》,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2期。
    126.于晶等:《渐进性财政联邦主义与地方财政风险》,载《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37期。
    127.余莉等:《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载《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2月增刊)。
    128.张彩用:《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载《经济论坛》2006年第11期。
    129.张道庆:《美国与法国财政联邦主义比较》,载《经济经纬》2005年第3期。
    130.张芳:《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土地》2003年第12期。
    131.张飞:《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横向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载《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第2期。
    132.张慎霞等:《当前我国农用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33.张怡超等:《关于我国农用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思考》,载《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34.张玉亮:《中国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哲学思考——谈绩效评估对公共事业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载《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8期。
    135.朱家良等:《中国地方政府调控:障碍与选择——兼论中央和地方的调控关系》,载《经济研究》1992年第8期。
    136.张海星:《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载《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张新光:《论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与农村管理体制创新》,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137.张澍:《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载《财经科学》2004年第5期。
    138.张韶华:《行政分权、财政联邦主义与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载《南方金融》2005年第4期。
    139.张笑寒:《关于构建我国农用地市场流转制度的思考》,载《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第5期。
    140.张伟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初探》,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
    141.张晓春:《借鉴西方财政联邦主义理论推进我国财政体制》,载《经济师》2002年第12期。
    142.张志超等:《关于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43.张志伟等:《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载《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第6期。
    144.张宗斌等:《权力主导型分税制的内在缺陷及完善思路》,载《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6期。
    145.赵黎明:《流转出活力——芜湖市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调查》,载《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第13期。
    146.赵淑芹:《省级以下土地垂直管理及实施难度研究》,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47.衷向东等:《土地征收、土地权利变动与征地制度改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148.周建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第3期。
    149.周作翰等:《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制度变迁》,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50.朱才斌:《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机制》,载《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4期。
    151.朱德米:《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三重结构》,载《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10期。
    152.朱连奇等:《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5期。
    153.朱青:《垂直管理与“三权分立”》,载《国土资源》2004年第7期。
    1.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1980年12月9日)
    2.《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1980年12月16日)
    3.《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1982年5月14日)
    4.《城市规划条例》(1984年1月5日)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1986年3月3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发布,1988年、1998年、2004年修订)
    7.《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986年9月25日)
    8.《上海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土地使用管理办法》(1986年10月30日)
    9.《劳动人事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7年2月28日)
    10.《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10月15日)
    11.《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1996年9月18日)
    12.《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1987年11月2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1988年9月27日发布2006年修订)
    14.《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1988年10月24日)
    15.《国家土地管理局、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的通知》(1988年11月2日)
    16.《上海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1989年3月28日)
    17.《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的通知》(1989年5月12日)
    18.《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暂行实施办法》(1989年9月26日)
    19.《国务院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的通知》(1989年7月22日)
    20.《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1989年9月10日)
    2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1995年12月18日)
    22.《建设部关于国有房屋土地使用证及房地产交易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有关问题的答复》(1989年9月20日)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
    24.《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理暂行规定》(1990年1月1日)
    25.《建设部关于统一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通知》(1990年2月23日)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0年5月19日)
    27.《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1990年5月19日)
    28.《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协作搞好当前调整完善村镇规划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的通知》(1990年6月1日)
    29.《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1990)31号文件精神加强城市规划、房政和房地产业行业管理的通知》(1990年6月13日)
    30.《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管理若干规定》(1990年9月10日)
    3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市辖区土地审批权限问题的答复》(1990年11月22日)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1年1月4日发布,1998年修订)
    3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国有土地经营管理的通知》(1991年8月23日)
    3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1991年8月23日)
    3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发布,2005年修订)
    36.《国家税务局关于适当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审批权限的通知》(1992年3月4日)
    37.《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3月8日)
    38.《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1992年8月17日)
    39.《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的暂行办法》(1992年9月21日)
    40.《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1992年12月4日)
    4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草案)》(1993年2月15日)
    42.《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9年5月4日)
    43.《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年3月7日)
    44.《国务院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3年4月28日)
    4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
    4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1993年6月24日)
    4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1993年10月26日)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7月5日)
    50.《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8月15日)
    5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年8月18日)
    52.《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
    5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54.《土地监察暂行规定》(1995年6月12日)
    55.《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确定办法》(1995年6月28日)
    56.《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3年6月11日)
    57.《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
    58.《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1996年2月12日)
    5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1996年12月
    10日)
    60.《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996年5月8日)
    61.《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管理办法》(1996年6月17日)
    62.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1996年9月16日)
    6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7年4月15日)
    6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1997年10月28日)
    65.《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2月17日)
    66.《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1998年8月3日)
    67.《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1998年12月29日)
    68.《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推行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通知》(1999年1月27日)
    69.《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1999年3月2日发布,2004年11月1日、2006年12月29日修订)
    7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具体征税范围解释规定的通知》(1999年3月12日)
    71.《闲置土地处置办法》(1999年4月28日)
    72.《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1999年8月1日)
    7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1999年8月4日)
    74.《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4月13日)
    75.《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1999年8月10日)
    76.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999年9月17日)
    77.《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10月18日)
    78.《关于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11月18日)
    79《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交易的通知》(2000年1月6日).
    80.《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2月14日)
    8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2000年3月13日)
    8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2000年4月6日)
    8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若干意见》(2000年5月9日)
    8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的通知》(2000年7月12日)
    8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10月10日)
    8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11月7日)
    87.《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12月29日)
    88.《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2日)
    89.《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廉政建设规定》(2001年12月13日)
    90.《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2003年1月21日)
    9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4月16日)
    92.《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2001年4月30日)
    93.《关于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通知》(2002年8月26日)
    94.《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10日)
    95.《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2001年4月27日)
    96.《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2001年5月30日)
    97.《国土资源部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2001年6月21日)
    98.《报国务院批准的土地开发用地审查办法》(2001年12月25日)
    99.《国土资源部关于报国务院批准的土地开发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1月3日)
    100.《国土资源部关于征用土地公告办法》(2002年1月1日)
    101.《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2年4月3日)
    10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5月15日)
    103.《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2002年5月15日)
    104.《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监察部关于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2002年5月23日)
    105.《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2002年6月17日)
    106.关于严格按国家标准实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通知(2002年6月19日)
    10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2年7月10日)
    108.《关于进一步做好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8月7日)
    109.《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20日)
    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8月29日)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日)
    11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8月29日)
    113.《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月29日)
    114.《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2002年12月26日)
    115.《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2003年2月18日)
    116.关于印发《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2003年2月21日)
    11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情况的通报》(2003年5月15日)
    118.《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检查验收工作的函》(2003年10月13日)
    119.《建设部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2003年2月28日)
    1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2003年7月30日)
    121.《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年9月2日)
    122.《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2003年10月13日)
    123.《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中自查自纠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2003年10月13日)
    12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2003年7月15日)
    1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2003年7月18日)
    126.《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2003年8月12日)
    127.《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2003年9月24日)
    128.《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采用基数有关事项的通知》(2003年12月25日)
    129.《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2004年1月2日)
    130.《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4月21日)
    1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2004年4月29日)
    132.《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2004年6月8日)
    133.《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2004年6月9日)
    134.《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实施细则》(2004年10月25日)
    13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加强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8月2日)
    13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8月2日)
    13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放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项目管理层级后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8月2日)
    13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8月5日)
    139.《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4年10月21日)
    140.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2004年10月29日)
    141.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2004年10月31日)
    142.《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2004年11月2日)
    14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2005年2月7日)
    14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1月19日)
    14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2005年3月26日)
    14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2004年6月6日)
    14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年6月4日)
    14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成果报送和审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2月23日)
    149.《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税收管理的通知》(2005年7月1日)
    150.《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2005年8月23日)
    151.《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2005年8月31日)
    15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2005年9月23日)
    15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集体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2006年4月30日)
    154.《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2006年5月17日)
    15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2006年5月29日)
    15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尽快向社会公布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的通知》(2006年6月15日)
    157.《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2006年7月6日)
    158.《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2006年7月29日)
    159.《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2006年7月29日)
    160.《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8月31日)
    161.《国土资源部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2006年5月30日)
    16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2006年6月14日)
    16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7月13日)
    16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年12月27日)
    16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的通知(2007年1月19日)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