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我们既要广泛借鉴、吸取外国的法治理论和成功经验,更要了解我国国情,总结固有的、本土的法的资源,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中汲取营养,奠定发展的基础。而习惯法无疑是不可回避的方面。
     习惯法是人类最早、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法,也是具有深刻现实影响的法。它包含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心路和智慧结晶,也是国家制定法的基础和源泉。
     作为中华法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习惯法是中国习惯法体系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一种习惯法,它对当今的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重大影响。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习惯法,以维护民族整体利益,维持本民族内部秩序,促进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早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议定、修改、废除一般均须由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并遵循全体一致的原则,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原始民主色彩。当然,随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演变,它也逐渐具有某种阶级性和等级特权色彩。
     我国法学界虽然对少数民族习惯法有了一定的重视,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看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在阅读和掌握比较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描述和分析,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特征、功能、现实表现等问题作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期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发展趋势有一个把握。
     全文主要由绪论、第一章至第六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习惯法的概念,对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说明了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中华法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了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意义。
     第一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既有法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章主要讨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过程,分析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就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禁忌、图腾崇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分三章进行讨论,本章着重描述和分析社会组织与头领习惯法如壮族的寨老制、苗族的议榔制等;婚姻习惯法,包括婚姻成立、婚姻缔结程序、夫妻关系、离婚等;家庭及继承习惯法,如家族、家庭、父母子女关系,财产继承等;以及丧葬、宗教信仰及社会交往习惯法。
     第三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中)。本章主要讨论农业生产、狩猎组织与生产、猎获物分配、渔业生产与渔产品分配、采集等生产及分配习惯法;一般财产所有权、山林土地所有占有使用权、牧场草场占有权、渔场占有使用权等所有权习惯法;土地买卖、土地典当、租佃、雇佣、借贷、商品交换等债权习惯法。
     第四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下)。本章主要分析故意杀人的处罚、伤害的处罚、偷盗的处罚等刑事习惯法;调解处理审理习惯法,包括调解、处理、审理、神判、械斗等。
    
     中英文内容摘要
     第五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特征、功能。这一章主要从宏观上讨论中国少数民
    族习惯法的性质、特征、功能,并对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含义、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文章认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强制性、稳定性的特点,提出少数民族
    习惯法在建立维持利:会秋序、满足个人贝婴、培养社会角色等方面具有重婴意义,少数比族
    习惯法文化由习惯法观念、习惯法意识、习惯法规范、习惯法行为、习惯法的实物形态等构
    成。
     第六章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实表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不仅仅属于过去,在今天依然
    有其生命力。本章主要通过一些个案从社会组织、刑事、婚姻、社会生活等方面描述和分析
     @
    了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实表现,并从经济、地理环境、观念、国家法等角度研究了少数
    民族习惯法具有现实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
    系。文章认为应该理性认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一致与冲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
    习惯法的粕华和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执法地方面处理好国家制定法与少数比放习惯
    法的关系。
In the modern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ule of law, we should introduce and refer to foreign rule of law theory in addition to i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urthermore, we should understand our general situations and summarize our own native law resourses, in other words, we ought to obtain nutrition from our own history and re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Customary law, among all the law resourses, is undoubtedly an unavoidable facet.
    Customary law is the earliest law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However, it exercises profound influence on reality. By reflecting the way thait mankind thinks about Nature and the world as well as accumulating the fruits of people's wisdom, customary law stays as the foundation and source of state statutes.
    As one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aw system,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which still affects ethnic minority areas greatly at the present age, has the most abundant contents and exercise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Chinese law system, Various ethnic minority, along with long period of liv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 develop their own national customary laws by which to protect the whole national interests, keep national internal order and to improve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areas.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deals with extremely large fields; in other words, it involves every aspect and every field of social life. Early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whose enactment, modification and abolishment generally require participation and consensus of all the social members, obviously reflects primitive democratic atmosphere. However, with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has some new colors, that is, class segmentation, hierarchy and privilege.
    In our country, the academic field of law science pays some attention to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However, studies of the problems are still very weak on the whole. The article, by means of positive description'and analysis, tr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for example, its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main content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realistic forms. By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I expect to master the attributes and trends, of development relating to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The article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and 6 chapters.
    In the introduction, I mainly analyze the concept of customary law, and define th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On the basis of these definitions, I discuss and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Chapter 1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comply with the general rules of law's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chapter, 1 mainly argue creation process of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and trace it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hen I will argue the relation between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and taboos in addition to worship of totems.
    Chapter 2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customary laws of ethnic minority (1). Chinese customary law of ethnic minority is abundant in contents. The article will divide these contents into three parts. Chapter 2 lays emphasis on four aspects: (a)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customary law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headman; (b) customary law of marriage, including marriage procedure, rel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nd divorce; (c) customary law of family and succession concerning kindred, family, parents-children relationship, and inheritance of property; (d) customary law of funerals, religion and social intercourse.
    Chapter 3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customary laws of ethnic minority (II). In the chapter, I will focus on three aspects: (a) customary law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at includes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unting
引文
1.[德]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三篇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2.[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3.[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4.[德]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下),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5.[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3月。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养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6月。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澎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
    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12月。
    10.[美]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4月。
    11.[法]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12.[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等译,三联书店,1990年3月。
    13.[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强世功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14.[英]沃克:《英国法渊源》,夏勇等译,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译室印,1984年3月。
    15.[日]高柳贤三:《英美法源理论》,杨磊等译,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译室印,1984年6月。
    16.[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1月。
    17.[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8月。
    18.[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泽,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19.[美]E·霍贝尔:《初民的法律》,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
    20.[美]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
    21.[英]F·A·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
    22.[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
    23.[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9月。
    24.[美]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浜译,三联书店,1987年11月。
    25.[日]汤浅道男等:《法人类学基础》,徐晓光等译,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26.[德]K·茨威格特等:《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
    27.[美]赞恩:《法律的故事》,刘昕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28.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
    29.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30.张晋藩:《清朝民法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3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
    3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12月。
    33.袁坤祥:《法学绪论》,台北三民书局,1980年9月。
    34.梅仲协主编:《二十世纪之社会科学第三辑:法律学》,台北正中书局,1961年9月。
    35.孙国华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
    36.孙国华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37.沈宗灵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
    38.沈宗灵主编: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39.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40.章若龙、李积桓主编:《新编法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
    41.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理论教研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法律室:《法律社会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42.戴炎辉:《中国法制史概要》,台湾汉林出版社,1982年9月。
    43.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
    44.蒲坚:《中国古代行政立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45.本书编写组:《云南少数民族罪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
    4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47.王铭铭等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48.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9.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50.怀效锋:《嘉靖专制政治与法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
    51.张乃根:《当代西方法哲学主要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
    52.周长龄:《法律的起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
    53.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54.王亚新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
    5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56.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出学版社,1996年6月。
    57.何勤华主编:《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
    58.俞荣根主编:《羌族习惯法》,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
    59.徐中起等主编:《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60.吴宗金、陈曼蓉、寥明主编:《民族法学导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10月。
    61.杨怀英主编:《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法律制度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4月。
    
    
    62.吴宗金:《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4月。
    63.徐晓光:《藏族法制史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
    64.邓敏文等:《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月。
    65.徐晓光等:《苗族习惯法研究》,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2月。
    66.吴宗金等主编:《中国民族立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8月。
    67.张济民主编:《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资料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68.夏之乾:《神判》,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8月。
    69.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70.师蒂:《神话与法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71.张冠梓:《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4月。
    72.邓敏文:《神判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73.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74.[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1月。
    75.[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
    76.[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
    7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纯等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8月。
    78.[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
    79.[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80.[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
    81.[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潘光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
    82.[英]瑞爱德原:《现代英国民俗与民俗学》,江绍原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
    83.[美]埃尔曼·瑟维斯:《人类学百年争论:1860——1960》,贺志雄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84.[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月。
    8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
    86.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2月。
    87.姜义华、吴根梁、马学新编:《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
    88.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6月。
    89.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6月。
    90.张紫晨编:《民俗学讲演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6月。
    91.吴怀连:《农村社会学》,安微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92.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
    
    
    93.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
    94.任骋:《中国民间禁忌》,作家出版社,1990年12月。
    95.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
    96.陶立幡:《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8月。
    97.戴炎辉:《清代台湾之乡治》,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3月。
    98.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
    99.南怀瑾:《禅宗与道家》,复且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
    100.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院出版社,1990年2月。
    101.胡庆钧:《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5月。
    102.龚佩华:《景颇族山官制社会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
    103.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四川彝族家支问题》,1985年4月。
    104.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105.王亚南:《口承文化论》,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
    106 张研:《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107.杨知勇等编:《云南少数民族生产习俗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12月。
    108.张跃主编:《跨世纪的思考—民族调查专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09.王筑生主编:《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110.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111.龚友德:《原始信息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112.杨锡光等整理译释:《侗款》,岳麓书社,1988年10月。
    113.陈国强等:《高山族文化》,学林出版社,1988年4月。
    114.陈国强:《高山族风情录》,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
    115.秋浦等著:《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中华书局,1962年2月。
    116.秋浦:《鄂伦春社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
    117.胡起望等:《盘村瑶族》,民族出版社,1983年2月。
    118.宋兆麟《共夫制与共妻制》,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年7月。
    119.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
    120.任一飞等:《维吾尔族》,民族出版社,1997年10月。
    121.蔡志纯等:《蒙古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
    122.《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2月。
    123.《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8月。
    124.《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1月。
    125.《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社会调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
    126.《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5月。
    127.《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
    128.《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二)》,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年2月。
    129.《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三)》,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年4月。
    
    
    130.《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
    131.《四川、广西、云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132.《宁蒗彝族自治县纳西族社会及家庭形态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133.《云南魏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134.《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6月。
    135.《白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136.《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
    137.《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
    138.《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12月。
    139.《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12月。
    140.《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综合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10月。
    141.《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八)》,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6月。
    142.《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综合调查(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12月。
    143.《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
    144.《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六)》,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年5月。
    145.《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12月。
    146.《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
    147.《傈僳族怒族勒墨人(白族支系)社会历史调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
    148.《青海省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
    149.《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
    150.《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二)》,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
    151.《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五)》,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152.《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6月。
    153.《塔吉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
    154.《青海士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155.《哈萨克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156.《浙江省平阳县山门人民公社青街大队王神洞畲族调杏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年10月。
    157.《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
    158.《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12月。
    159. E.Ehrlich,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Sociology of Law"(English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160. Bronislaw, Malinowski,"Crirneand Custom in SavagSociety",London :K.Paul,Trench,Trubner&Co,1926.
    161. Lawrenes M.Friedman,"The Law and Society Movement", 38 Stanford Law Review 763(1986).
    162. Richard A.Posner, "The Sociology of Law: A View form Economics",2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5(1995).
    
    
    163. D.Trubek, "Toward a Social Theory of Law: An Essay on the Study of Law and Development", 82 Yalu Law Journal 4(1972).
    164. A.J.Trevino, "The Sociology of Law,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6.
    165. E.S.Hartland, "Primitive Law", London, 19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