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职工持股会法模式选择与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对我国职工持股会法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虽然,我国大多数省份已有对公司职工持股会制度进行规范的地方立法。但这些立法大多比较混乱,要么无法实现职工持股制度的立法价值,要么与现行法律存在着较大的冲突,而且多数地方立法没有完善的内在制度结构。鉴于此,本文选择《职工持股会法模式选择与构建》作为题目,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是为论文的选题意义。
    文章共分为两大部分,引言和正文。其中正文又分为三部分,职工持股会法模式实证考察、职工持股会法模式选择与构建、结论。
    在引言中,文章简单介绍了职工持股制度的概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论题。此外,引言部分还对本文的研究工具和论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对中外职工持股会法模式的实证考察。首先,是对我国职工持股会法模式的实证考察,包括持股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立法意义以及在我国地方立法中存在的法模式。其中历史背景部分分别从理论背景、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持股会模式部分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地方立法中具有代表性的社团法人模式、非法人团体模式、代理型模式、信托模式和赋予制度适用者一定自主选择权模式等五种持股会模式。其次,以美日为例对国外职工持股会法模式进行了介绍。
    正文的第二部分是对职工持股会法模式的选择分析与制度的构建,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分为价值分析、逻辑分析、效率分析和我国职工持股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四层。
    首先,是价值分析,即审视现有的职工持股会模式立法意义(价值)的实现程度。该层分为三段:(一)我国现行职工持股会法模式的价值分析;(二)比较法视角下职工持股会模式的价值分析;(三)价值分析的结论。通过立法价值分析,得出:有限责任公司模式既无法使职工与公司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上限的法律瓶颈;而其他的持股会法模式要么能够使职工与企业形成有效利益共同体,要么可以有效解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上限的法律瓶颈。故而,在五种持股会法模式中,有限责任公司模
    
    式立法价值的实现程度最低,不是理想的持股会模式。
    其次,是逻辑分析。此层是在价值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对持股会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逻辑选择。此层分为四段:(一)分析法学及其分析方法;(二)外在逻辑的视角下对职工持股会模式的选择;(三)内在逻辑的视角下对职工持股会制度的构建;(四)逻辑视角下的结论。首先,分析法学及其分析方法部分对该部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通过外在逻辑视角的分析,得出经过价值分析选出的四种持股会模式中,只有代理型模式与信托模式可以与现行法律相衔接,而其他几种均与现行法律制度相冲突。基于这种结论,在接下来的内在逻辑视角的构架中,仅以代理模式持股会和信托模式持股会为研究对象。随后,在内在逻辑分析中,先详尽地论述了内在逻辑分析的理论工具——公司治理权理论,再利用该理论对代理模式持股会与信托模式持股会进行了具体制度的构建。发现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尚存在持股会的设立主体的选择、代理型持股会中股权行使权在职工与持股会之间的分配、信托模式下意思形成权与行使权在职工与受托人之间的分配等问题无法从逻辑视角得到解决。
    再次,是效率分析。该层是在价值分析与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即对经过价值分析与逻辑分析后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效率分析。该层分为五段:(一)经济分析与法律制度;(二)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三)职工持股会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对外在逻辑视角下问题的解答;(四)制度均衡理论——对内在逻辑视角下问题的解答;(五)基于效率分析的结论。在经济分析与法律制度部分,文章论述对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的可能性;在制度经济学一般理论部分,详尽的介绍了此部分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的分类与制度均衡理论、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还顺便分析了效率视角下法律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对职工持股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得出在人数较少的情形下,代理型持股会有较大的效率优势,而随着人数的增多,信托模式的比较优势会越来越大,最终优于代理模式持股会;通过对职工持股会的制度均衡分析,得出应有法律强制设立职工持股会,职工股权的公益权部分由持股会代理或信托行使,而自益权部分可以由持股职工通过持股会章程自治约定;最后,综述基于效率分析得出的结论。
    最后,是我国职工持股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此层是对前面分析的综述和细化。分为法模式选择和具体制度构建两个方面。在法模式选择中进一步强调了代理模式与信托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两种职工持股会模式。在具体制度构建中,提出我国职工持股会立法时,应该兼采综合立法与单行立法。随后,分别对综合立法——《公司法》与单行立法——《职工持股条例》提出了相应的
    
    立法建议。
    正文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此部分对前面的论述结论进行了综述。
    本文的行文流程图
引文
著作:
    1. 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版
    2. 刘少军等著《经济本体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
    3. 徐晓松著《公司法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刘俊海著《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版
    5. 末永敏和著《现代日本公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版
    6. 王文宇著《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凯尔森著《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6版
    8. 王彬著《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
    9. 陈舜著《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
    10. 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版
    11. 卢瑟福著《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版
    12. 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1996版
    13. 刘军宁等编《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版
    14.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版
    15. 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版
    16. 诺思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
    17. 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版
    18. 迟福林主编《中国收入制度改革与职工持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版
    19. 傅殷才著《制度经济学派》,武汉出版社1996版
    20. 萨缪尔森等著《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版
    21. 李健著《公司治理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
    
    
    22. 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版
    
    论文
    1、江平、卞宜民《中国职工持股研究》,《比较法研究》1999(3),(4)
    2、王涌《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比较法研究》1997(4)
    3、龙卫球《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上)———兼论法律的主体预定理论》,《学术界》2000(3)
    4、龙卫球《法律实在性讨论——为概念法学辩护》,《比较法研究》1998(3)
    5、王保树《职工持股会的法构造与立法选择》,《法商研究》2001(4)
    6、沈敏荣《法律变革与法律的不确定性》,《天府新论》2000(2)
    7、梁爱云《美国职工持股计划评介》,《广西社会科学》2001(6)
    8、钟坚《西方国家推行职工持股制的经验与启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9、葛意生《日本职工持股制度考察》,《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1)
    10、王彦斌《职工持股制度的经济心理——关于我国企业普通职工持股制度的经济心理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1)
    11、陈天祥《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中国行政管理》2001(10)
    12、卢现祥《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经济问题》2000(10)
    13、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2(1)
    
    1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10家外经贸内部职工持股案例企业改制情况的报告》,1999.3.24.2.
    2 王振中,剧景文.职工持股与国有企业改革[A].迟福林.中国收入制度改革与职工持股[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80—281.
    3 梁爱云.美国职工持股计划评介[J].南宁:广西社会科学,2001(6):42.
    4 柳新元,张铭.论分享制的形式、本质与主要模式[J].杭州:浙江学刊,2002(2):198.
    5 韩保江.西方世界的拯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239.
    6 刘俊海.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44.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意见的紧急通知[Z],1993.4.3.
    8 国家体改委关于立即停止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重申停止审批和发行内部职工股的通知[Z],1994.6.19.
    9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9.
    10 张铭,柳新.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主体选择与相应的制度安排[M].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2(5):16-17.
    11 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四条.宁夏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管理办法[Z].第二条.天津市关于设立企业职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Z].第三条.云南省企业职工持股暂行规定[Z].第五条.
    12 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十一条.
    13 天津市关于设立企业职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Z].第十条.
    14 宁夏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管理办法[Z].第三条.
    15 宁夏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管理办法[Z].第十四条.
    16 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
    17 云南省企业职工持股暂行规定[Z].第六条.
    18 天津市关于设立企业职工持股会的试行办法[Z].第十七条.
    19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暂行办法[Z].第二条.陕西省公司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三条.浙江省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Z].第二条.黑龙江省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改革试行办法[Z].第十三条.甘肃省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暂行办法[Z].第十九条.沈阳市企业设立职工持股会的试点办法[Z].第三条.宁波市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二条.
    20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暂行办法[Z].第七条.陕西省公司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七条.甘肃省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暂行办法[Z].第二十条.沈阳市企业设立职工持股会的试点办法[Z].第六条.
    21 宁波市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二条.
    22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暂行办法[Z].第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23 浙江省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Z].第二十四条.
    24 宁波市企业职工持股会试行办法[Z].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25 安徽省国有控股、参股公司职工持股试行办法[Z].第二十条.
    26 海南经济特区企业职工持股条例(草案)[Z].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27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十条.
    28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十一条.
    29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十二条.
    30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十三条.
    31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二十三条.
    32 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Z].第二十六条.
    33 钟坚.西方国家推行职工持股制的经验与启示[J].深圳: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35.
    34 袁春生.中美职工持服计划之比较[J].北京:中外管理导报,2002(3):50.
    35 钟坚.西方国家推行职工持股制的经验与启示[J].37.
    36 葛意生.日本职工持股制度考察[J].武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1):70.
    37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80.
    38 王涌.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J].北京:比较法研究,1997(4):411.
    39 龙卫球.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上)———兼论法律的主体预定理论[J].北京:学术界,2000(3):51.
    40 王卫国.超越概念法学[J].长春: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3):36-37. 王涌.分析法学与中国民法的发展[J].414-416.
    41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Z].第十条.
    42 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32.
    43 王涌.寻找法律概念的“最小公分母”——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分析思想研究[J].北京:比较法研究,1998(2):151-165.
    44 张文显.法学的基本范畴[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35.
    45 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85
    46 冯契.哲学大辞典[M].1625
    47 冯契.哲学大辞典[M].1268.
    48 冯契.哲学大辞典[M].938.
    49 冯契.哲学大辞典[M].1271.
    50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1999.6-7.
    51 权利的具体表现样态,或者是说权利的内容因素,即为权能。见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7.
    52 徐晓松.公司法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7-2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2.
    53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9.
    54 中国公司治理网(www.cg.org.cn)
    55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458.
    56 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
    57 陈舜.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6-7.
    58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9.
    59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7.
    60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译本.225-226.
    61 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4):.37-49.
    62 陈天祥.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01(10):50.
    63 卢现祥.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J].北京:经济问题,2000(10):.8
    64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 2002(1):73.
    65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74.
    66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109.
    67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374.
    68 林红玲.西方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01(1):77.
    69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137.
    70 萨缪尔森.经济学(上)[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54.
    7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153-154.
    72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73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02(1):76.
    74 王保树.职工持股会的法构造与立法选择[J].武汉:法商研究,2001(4):9.
    75 蒋大兴.中国职工持股立法难点问题研究——个经验、理论和立法的分析[J].西安:法律科学,2001(2):95.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职工持股会法模式选择与构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