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托法律冲突主要是两大法系之间的冲突,既有法律规定不同的冲突,也有法律条文背后的理论冲突。信托法律冲突主要表现在信托的有效性、信托管理、信托文件的补充解释等三个方面。信托法律冲突的背后隐藏着信托设立人的意思表示的自由与一国公共秩序,尤其是与法院地的公共秩序之间的冲突。
    信托自体法是信托当事人明示或默示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时,是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在推定当事人“默示选择的法律”时,应以信托文件为依据,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信托设立人和受托人的有关情况作出推定。在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不仅应考虑信托文件的格式、签字地、交付地、信托财产所在地、信托设立人、受托人、受益人的住所地等因素,而且还应对这些因素做出质的分析,权衡其在具体案件中的重要性。
    不动产所在地法对不动产信托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动产遗嘱信托和不动产生前信托都依不动产所在地法。除信托文件的补充解释外,不动产信托的所有事项都依不动产所在地法。
    动产信托管理事项首先应该适用当事人所指定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指定法律时,应适用与信托管理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考察与信托管理有最密切联系地时,当事人指定的信托管理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托文件的补充解释,首先应依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时,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推定当事人的选择,以便对信托文件的解释尽可能的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在推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时应重视信托设立人的住所地这一因素。
    在信托法律适用中,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公共政策或公共秩序问题。包括继承法中对特殊人员的保护、信托目的的合法性、防止挥霍信托条款的效力等。
    有关信托法律适用的《海牙公约》,与其他法律适用的公约相比呈现以下特点:适用范围的明确化和法律适用的灵活性;软性法律选择规则的广泛采用。作为信托法律国际统一化的第一次尝试,《海牙公约》填补了信托法律适用国际立法方面的空白。并为许多没有信托法律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一套法律适用规则以及定性的依据,促进了信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承认。海牙公约对国际私法的立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规则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其中第一章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第二章、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第四章为本文结论。
    第一章阐述了信托制度的概念,分析了信托的法律性质,介绍了信托的分类。第二章分析了信托法律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并详细探讨了信托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则,提出了信托自体法的概念,阐述了不动产信托适用不动产信托所在地法的原则以及适用于动产信托的复杂、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并对信托法律适用中的公共政策做了专门的研究。第三章介绍了《海牙公约》订立的背景和公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海牙公约》的特点,并对《海牙公约》所取得的成就做了评价。第四章对制定我国涉外信托法律适用规则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引文
中文:
    1. (台)方嘉麟著:《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
    2. 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版
    3. 周小明著:《信托法——财产权的革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张淳著:《信托法原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5. 魏曾勋等著:《信托投资总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6. 宋国文主编:《国际信托投资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7. (台)刘甲一:《国际私法》,台湾,1984年
    8. 李双元/金彭年编著:《中国国际私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国际私法的重新定位与功能定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 邵景春著:《国际合同――法律适用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 张潇剑著:《国际强行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 徐冬根/薛凡著:《中国国际私法完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 沈娟著:《冲突法及价值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 邹志洪著:《英国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15. 张茂,湘子著:《国际信托法律适用问题初探》,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6期
    16. 蔡庆辉著:《论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现状与立法完善》,载于《中国商业法制》,1998年第9期
    17. 赵相林、杜新丽主编:《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 赖源河/王志诚著:《现代信托法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文:
    1. George T.Bogert.Trusts, West Publishing Co.6th ed, 1987
    
    
    2. P.V.Baker and P.St.J.Langan:Snell's Principles of Eqnity, Sweet ﹠Marwell, 28th ed, 1982
    3. Keeton:Current Legal Problems, 1951
    4. Dicey ﹠Morvis:Conflict of Laws, 10th ed, Stevens ﹠Sons, London, 1987
    5. Sykes ﹠Pryles:Australi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6. Scott:The Law of Trust, 3th ed
    7. Report on Trusts and Analogus Institutions by A. Dyer/H. VanLoon, Secretaries at the Conference's Permanent Bureau, Preliminary Document No.1, Acts and Documents(1986)
    8. Anne Wallace: Choice of Law for Trust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and Corporrative Law Quarterly, Vol.36, July 1984, p434
    Austin W.Scott:Spend thrift Trusts and the Conflict of Laws, Harvard Law Review, Vol.77, 1964, p84
    1 “法律就是地方性知识;地方在此处不只是指空间、时间、阶级和各种问题,而且也指特色,即把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本地认识与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本来想象联系在一起”。吉尔茨:“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译,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74-171页
    2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序言部分。
    
    3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4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8页
    5 例如规避土地转让的限制及可能被没收或剥夺的处罚、土地的税负。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77-78页
    6 陈春山:《信托信托业法专论—理论与实务》,台湾金融人员研究训练中心1985年版,第1页
    7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8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9 沈达明编著:《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10 赵相林主编:《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赵一民著,第九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
    11 赖源河/王志诚著:《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12 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页
    13 赖源河/王志诚著:《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14 施天涛等著:《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
    15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版第270条
    16 (台)方嘉麟著:《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版(该原则与契约自由、过失责任并称为近代民事法律自由平等观念演绎出来的三大基本原则)
    17 参阅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版,第17条第9项
    18 Elizabeth A Moody/Sudith E.Permutt:Wills and Trusts, Emanuel Law Outlines Inc, 1989
    19 韩国信托法第1条第2项,日本信托法第1条
    20 周然泽,《法国信托制度》,转引自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版
    21 日本信托法第16条第2款,韩国信托法第21条第2款
    22 日本信托法第23条,韩国信托法第36条
    23 日本信托法第27、29条,韩国信托法第38、39条
    24 日本信托法第35条,第8条第3款,第49条、72条;韩国信托法第41条,第17条第4款,第71条
    25《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版第242、243条
    26 日本信托法第36条,韩国信托法第42条
    27 韩国信托法第13条,台湾信托法第38条
    28 P.V.Baker and P.St.J.Langan:Snell's Principles of Eqnity, Sweet &Marwell, 28th ed, 1982, p295_296
    29 日本信托法第31条,韩国信托法第52条
    30 日本信托法第31条,韩国信托法第52条
    31 日本信托法第33条,韩国信托法第54条
    32 魏曾勋等著:《信托投资总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第60页
    33 宋国文主编:《国际信托投资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34 张茂、湘子著:《国际信托法律适用问题初探》,法学评论,1998年第6期
    35 [英] 莫里斯主编,李双元等译:《戴茜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0页
    36 [英] 莫里斯主编,李双元等译:《戴茜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1页
    37 日本国际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中文版,世界知识出版社,第748页
    38 邵景春著:《国际合同――法律适用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39 Anne Wallace:Choice of Law for Trust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and Corporrative Law Quarterly, Vol.36, July 1984, p465
    40 J-G: Canadian Conflict of Laws, 3th ed, Butterworths 1994,p505
    41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70条
    42 Dicey &Morvis:Conflict of Laws, 11th ed, Stevens &Sons, London, 1987,Rule 157
    43 民法通则第145条
    44 Anne Wallace:Choice of Law for Trust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and Corporrative Law Quarterly, Vol.36, July 1984, p464
    45 参阅卢松:《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性与灵活性间的选择》载于《中国国际法年刊》1989,第170页
    46 [英] 莫里斯主编,李双元等译:《戴茜和莫里斯论冲突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3-1074页
    
    47 Jacob's Law of Trusts in Australia, R.P.Meagher Q.C.W.M.C.Gummon(Editor), 5th ed, Butterworths, 1986, p717
    48 Msyor of Canterbury V. Wuburn, 【1985】AC 89; Jacob's Law of Trusts in Australia, R.P.Meagher Q.C.W.M.C.Gummon(Editor), 5th ed, Butterworths, 1986, P717
    49 Jacob's Law of Trusts in Australia, R.P.Meagher Q.C.W.M.C.Gummon(Editor), 5th ed, Butterworths, 1986, p717
    50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版,第278条
    51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77条;J-G: Canadian Conflict of Laws, 3th ed, Butterworths 1994
    52 Waters :Law of Trust in Cannada, 2th ed, Carswell Company, , Toronto, 1984,p1120
    53 Waters :Law of Trust in Cannada, 2th ed, Carswell Company , Toronto, 1984,p1125
    54 J-G: Canadian Conflict of Laws, 3th ed, Butterworths 1994, p505
    55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2版第270条,评注a
    56 沈达明编著:《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3页
    57 Anne Wallace:Choice of Law for Trust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nternational and Corporrative Law Quarterly, Vol.36, July 1984, p458
    58 Dicey &Morvis:Conflict of Laws, 10th ed, Stevens &Sons, London, 1980, p683
    59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4页
    60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4页
    61 严格意义上讲,constrution的词义更广,interpretation仅仅与判断相关事项的意思有关。因而可译为“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只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一般都适用法院地法。constrution还指相关文件的法律效果和法律后果。可译为“补充解释”。
    62 Dicey & Morvis:Conflict of Laws, 10th ed, Stevens &Sons, London, 1980, Rule, 120
    63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国际私法的重新定位与功能定位》,武汉大学出版社,第250页
    64 黄进:《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问题》武汉大学学报1997第6期
    65 沈娟著:《冲突法及价值导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128页
    66 信托起源于英国中世纪时的用益权制度。当时英国法律禁止教会拥有土地,为规避这一法律,教徒们就将土地交给其可信赖的人,由其经营管理,并将收益交给教会,这就是信托的雏形。
    67 Emmanuel Gaillard/Donal Trautman :Trusts in Non-Trust Countries:Conflict of Laws and the Hague Convention on Trus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35, 1987, p307
    68 同上,第274页
    69 同上,第263页
    70 Edward C.Halbach, Jr:Trusts, Harcour Brace Sovanovich Leg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 Inc, 1990,p91-92
    71 Waters :Law of Trust in Cannada, 2th ed, Carswell Company, Toronto, 1984, p88-89
    72 Edward C.Halbach, Jr:Trusts, Harcour Brace Sovanovich Leg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 Inc, 1990,p91-92
    73 Austin W.Scott:Spend thrift Trusts and the Conflict of Laws, Harvard Law Review, Vol.77, 1964, p845
    74 Koch V. Burdsal, 199 Misc .880.104 N.Y.S.2d 782(N.Y. city ct 1951)
    75 Austin W.Scott: Spend thrift Trusts and the Conflict of Laws, Harvard Law Review, Vol.77, 1964, p845-853
    76 Trautman/Gaillavd:The Hague Conference Adopts a Convention for Trusts , Trusts&Estates Vol.124, 1985.p23
    77 英国在批准这一公约中,第16条第2款做了保留。并根据第20 条,将公约扩展到适用于法院拟制信托。该公约于1990年6月1日起适用于香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53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尚无参加但已适用于香港的国际协议仍可继续适用。因此,该公约对香港仍然有效。
    78 Maurizio Lupoi:Effects of the Hague Convention in a Civil Law Country, the Reform of Porperty Law , edited by Paul Jackson, Dartmoth Publishing Ltd, 1997, p222
    79 Explanatory Report by Alfred Von Overbeck on the Hague 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Trusts and on Their Recognition, January 1986, 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 .Vol.25, 1986
    80 李双元/徐国建主编:《国际民商新秩序的理论建构—国际私法的重新定位与功能定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88页
    81 信托法理与我国现有民法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对财产关系的调整是依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的划分为基础的,而信托关系性质上既不能单纯地划归于物权关系,又不能单纯划归于债权关系。第二,信托财产权与民法上的财产权概念也截然不同。民法上的财产权是权利名义人和利益享受人属于同一主体,而信托财产权上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相分离。第三,信托关系的成立和效果分离的特征,无法纳入民法调整框架之中,因为民法上的财产关系的成立与效果是一致的。(参见周小明著:《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20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