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层次与边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日益得到学界与实务界的重视。不少学者都极为彰显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为股东、存款人、次级债券持有者等都是约束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主体,但现有理论关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是从股东的视角展开讨论,而忽略了理财客户、信用卡用户、资金结算者、票据使用者等相关主体对信息披露的需求。传统理论无法涵括这些利益主体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跟随巴塞尔委员会的做法,主要是从银行监管角度来讨论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强调商业银行的公开信息披露,而未将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相关的所有主体进行概括与分类,忽略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层次性以及非公开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传统理论在是否需要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这一问题上也存在大量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商业银行有自愿披露的激励,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的成本高于所获收益,故需要强制商业银行进行信息披露。可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否能够提高社会福利并不确定,因此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强制披露是不必要的。但是这些争议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是由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决定的而非仅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对成本收益的权衡,现有实证研究忽视了利益相关者权益在信息披露中所获的改进。信息披露义务与知情权乃同一权利义务关系之中的两极,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信息披露属于商业银行要履行的义务,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而言,获取与商业银行经营相关的信息则应属于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而要评价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是否可行不能只比较商业银行本身的成本与收益,更要考察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带来的收益。
     巴塞尔委员会、我国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在一系列文件中都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重要性,并明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对象即是利益相关者,但这些文件未提及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而代之以标准化的公开信息披露。与此同时,这些规定也将信息披露仅视为监管机构强加给商业银行的法定义务,而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知情权本身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义务之间的逻辑关联。本文抛弃了仅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讨论是否应当进行信息披露以及披露哪些信息的传统做法,而是从信息披露的受众即利益相关者角度讨论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并确定商业银行应披露哪些信息。
     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客户、股东、债券持有者、员工以及监管机构等主体,因此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就包括客户知情权、股东知情权、员工知情权等。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利益渠道,其与商业银行签订的契约大有差别,因此其知情权内涵也有所区别,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应当有所区别。针对不同权利主体,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都应有所区别。比如对银行理财者而言,非公开信息披露比公开信息披露更为重要;对银行股东而言,其对银行收益性的关注远大于存款人对银行盈利的关注。这表明拘泥于完善商业银行公开披露中的某个指标的传统研究范式有待改变。
     文章首先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各种观点之后认为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向确定以及不确定的利益相关者披露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向监管部门、存款人、借款人、股东、员工等披露相关信息的行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首要作用在于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知情权、财产权、控制权等正当权益,其次才是控制银行经营风险与确保金融安全,而且控制银行风险与确保金融安全本身也是从属于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在第二章、第三章即理论部分,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为什么需要信息披露。文章认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根源在于利益相关者作为委托人有权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信息,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就要求作为合同相对方的商业银行主体进行信息披露。由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与商业银行交易的合同内容不同,商业银行需要披露的信息也有不同,这就确立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层次划分。文章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层次。同时,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可能会和商业银行的商业秘密、其它客户的金融隐私权相冲突,而且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本身也有成本,这意味着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面临着成本与权利的双重约束。权利约束与成本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边界,商业银行不可能无限度的披露任何信息。
     第四章考察了巴塞尔委员会、美国等关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制度变迁及现有规定。文章发现,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及不少国家都强调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但由于巴塞尔委员会是从银行监管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必然侧重于银行经营安全与金融市场稳定,因此其忽略对利益相关者知情权的讨论实属自然。但巴塞尔委员会以及不少国家对利益相关者知情权保护也日趋重视,可不少学者依然照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强调商业银行对股东、债券持有者以及存款人的公开披露,而忽视利益相关者知情权保护的做法就不恰当。
     第五章、第六章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实践与司法的现实考察。考察诉至法院的案件可以发现,关于非公开信息披露的争议远比就公开信息披露的争议多,涉及存贷款业务、理财产品、银行卡服务等各方面。但由于忽视利益相关者知情权保护的传统信息披露理念,加之我国有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立法较为分散、效力层次低以及具体制度不够细致、权责规定不明确等缺陷,结果造成司法机关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并导致法院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但却存在司法不统一等现实。为此,文章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从立法理念到具体制度设置需要的转变,首先要确立保护各利益相关者权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其次是提高信息披露规定的法律效力、细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及责任承担等具体制度设计;再次应改进银行各层次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市场约束的前提条件等。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首次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而非商业银行本身对信息披露进行研究,并将商业银行的公开信息披露与非公开信息披露纳入利益相关者保护的统一框架之下,这有利于纠正对利益相关者知情权保护不足之现状,并促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拓展;其次,文章对信息披露成本约束与权利约束两个维度的讨论有利于细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边界;最后,本文有利于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After th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enacted market discipline as one pillar of the“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became one focus for the Scholars and bankers, but there are many disputes about Commercial banks’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st researches abou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cused on the Commercial banks but not the Creditors、debtors、shareholders or other stakeholders. And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lso neglects the stakeholders’right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used to discuss the commercial banks’disclosure with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information asymmetric, the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disclosure related information.But the commercial banks decide whether disclosure the information by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as high cost, the commercial banks are always averse fro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re is not any consistent about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the mandatory disclosure. But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oblig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created by the stakeholders’well-informed rights. The well-informed rights mean that the commercial bank must implement the disclosure obligation without cost-benefit analysis.
     So in this paper, I treat Commercial banks’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an obligation for the stakeholders’well-informed rights.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s the better way to understand the commercial banks’disclosure, it is explicable for that who and how the information should be disclosure to.
     In China, there are lots of provisions on commercial banks’information disclosure, but these provisions are ambiguous, and the stakeholders’well-informed rights are easy to violation. Lots cases about commercial banks’information disclosure were sued to the Court, but for the lawless, the court’s judgements are in disagreenment with each other.So the legislature and judicature should draw out some detailed provisions on the commercial banks’information disclosure.
     So we should change the commonsense tha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only for the financial safety but not stakeholders’rights, and we should consummate the market discipline.
引文
11巴曙松:《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综述》,《福建金融》2005年第12期。
    12 Paul M. Healy、Krishna Palepu,2001,“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1,pp.429-440.
    13 Robert E. Verrecchia,2001,“Essays on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2,pp.97-180
    14 Mikhail.Frolov,“Why do we need mandated rules of public disclosure for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7) 8, 177–191.
    15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16张纯、吕伟:《信息披露、市场关注与融资约束》,《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17刘娜:《信息披露:银行治理的关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中国改革》2005年第4期。
    18比如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法学》2005年第2期。
    20庞梅:《股东知情权:从利益平衡到法律适用》,《法律适用》2007年第8期。
    21比如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2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5年8月,第120页。
    23王立、向天雁:《解析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边界》,《上海金融》2003年第4期。
    24 Baumann.U. and Nier, E. ,2004,“Disclosure, volatility, and transparenc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alue of bank disclosure”,Economic Policy Review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Sep 2004.
    25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6 Diana McNaughton等(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91页。
    27 Mikhail.Frolov,“Why do we need mandated rules of public disclosure for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7) 8, 177–191.
    28 Berlin,“True Confessions: Should Banks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More?”Business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Fourth Quarter 2004.
    29 Paul M. Healy、Krishna Palepu,2001,“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1,pp.429-440.
    30当然过度披露也可能是一种福利损失,Diamond认为自愿披露将降低过度披露。
    31巴塞尔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提供了各个国家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对其征求意见稿1、2、3稿的反馈意见。
    32汤云为、胡奕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巴塞尔原则及对我国的指导意义》,《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33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4宇文:《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比较》,《中国金融》2002年第6期。
    35巴曙松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路径的国际差异比较及其发展趋势》,《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36喻晓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6年第5期。
    37陈汉文、邓顺勇:《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38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5年8月,第章。
    39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5年8月,第部分。
    40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41张苏彤、周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状况研究:上市银行的案例》,《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42徐荣梅:《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研究》,《改革与理论》,2002年第9期。
    43 See Robert E. Verrecchia,2001,“Essays on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2,pp.97-180.
    
    44史纪良等主编:《银行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166页。
    45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46参见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47《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762条。
    48【美】肯尼斯.斯朋:《美国银行监管制度》,中国银监会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49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4葛蓉蓉:《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第97页。
    55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2页。
    56《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52条。
    57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Enhancing Bank Transparency”, Sep 1998.
    58 Bushman, Robert, Joseph Piotroski, and Abbie Smith, 2003,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2, 207-252.
    59何自云:《市场约束的加强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也可参见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60德国中央银行:《信贷机构新的透明度规则》,2005年10月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561
    61 Berlin,“True Confessions: Should Banks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More?”Business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Fourth Quarter 2004..
    62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券持有人、股票持有者等。See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63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Enhancing Bank Transparency,1998.
    64 Se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banking organisations”,February ,2006.
    65参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 ,张政军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66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banking organisations”,February ,2006.
    67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
    
    68【美】大卫·G·梅斯等:《改进银行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2页。
    69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07.
    70 Paul G. Mahoney,“Mandatory Disclosure as a Solution to Agency Problem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62, No. 3 (Summer, 1995), pp. 1047-1112.
    71【美】大卫·G·梅斯等:《改进银行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2王华庆:《关于次贷危机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中国金融》2008年。
    73马文洛:《评级三巨头:次贷危机的罪魁还是替罪羊?》,《第一财经日报》3月28日;《反省次贷危机,美彻查评级机构》,《上海证券报》2007年09月05日;《次贷危机的变色龙:美国证监会调查评级三大巨头》,《21世纪经济报道》《;纽约总检察长将停止调查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的角色》,2008-06-04,和讯网。
    74《德国银行界加强次贷危机风险披露》,《金融时报》2008年4月9日。
    75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6页。
    76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6页。
    7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
    78杨瑞龙和周业安对产权、物权进行了区分,张维迎区分了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
    79参见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80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
    81转引自沈艺峰、沈洪涛:《论公司社会责任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全面结合趋势》,《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82刘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徐杰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
    83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财经科学》2007年第11期。
    84崔之元:《美国二十九州公司法改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85大卫.G.梅斯等:《改进银行监管》,方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0页。
    86仅以美国为例,20世纪以来就出现过多次银行倒闭的危机,参见【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87按照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只有4%,资本充足率不过8%。
    88张建伟:《从“股东至上主义”到“债权人主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理念》,载《金融法苑》总第48期。
    89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上海证券报》,http://news.xinhuanet.com/stock/2004-02/24/content_1328205_1.htm。
    90《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第8、第11、第59条。
    91《亚洲银行公司治理工作小组政策摘要草案》(2005年9月)。
    92请参见OECD《公司治理原则注释》中关于利益相关者角色部分的说明。
    9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加强银行公司治理》,2006年2月,第65条及注释7。
    94关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合约研究可参见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95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96德国中央银行:《信贷机构新的透明度规则》,2005年10月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561
    97【美】利莎.布鲁姆、杰里.马卡姆:《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何美欢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395页。
    98【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页;Raghuram G. Rajan,“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mercial Banking Viewed Through an Incomplete Contract Len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0(3),(Aug., 1998), pp. 524-550.
    99杨明生主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00参见汤毅林编著:《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第161页。
    101杨明生和汤毅林对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关系的论述就相互对立。
    102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89号),但随着银行监管机构功能的分解,该通知在2007年被银监会废止。
    103参见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104比如我国由于国家隐性担保的存在,存款人普遍把银行与国家信用相等同,故并不关心银行经营风险。
    105参见陈德胜、周平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第113-114页。
    106胡怀邦:《银行监管的目标定位:理论分析与中国选择》,《金融时报》2003年11月12日。
    110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中国证券报》2008年3月1日第12版。
    111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12参见张德芬:《论银行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当代法学》2005年第3期。
    134陈汉文、邓顺永:《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变迁与改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86页。
    135关于知情权概念的由来可参见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46页。
    136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法学》2005年第2期。
    137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1页。
    138 Ayres和Gertner:《填补不完全合同的空白:默认规则的一个经济学理论》,李清池译,《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第37-74页。
    139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53页。
    140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0页-331页。
    141区别在于英国法把欺诈视为错误陈述之一种,而美国法则把欺诈与错误陈述区分开来。
    142但《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的民事行为无效。
    143但是商业银行客户可否采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有争议,因为银行客户是否消费者本身就不明确。
    144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5页。
    145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42页。
    146参见王泽鉴:《民法摘编总则》第1册,三民书局1997年,第77页。
    147夏博辉:《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148 See Paul G. Mahoney,“Mandatory Disclosure as a Solution to Agency Problem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62, No. 3 (Summer, 1995), pp. 1047-1112.
    149李金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
    152参见李金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
    153参见王俊:《银行隐瞒按揭还款方式成被告,法院判银行有过失》,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3/10/153612.shtml。
    154可参见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155理财产品是否属于消费品,尚有争议,银监会对理财产品是否属于消费品也摇摆不定。
    156见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157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58比如庞梅:《股东知情权:从利益平衡到法律适用》,《法律适用》2007年第8期。
    
    159王红一:《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看银行董事的责任》,《法学》2007年第10期。
    160《公司治理原则》第4条及第5章。
    161《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第48、49、50条、51条。
    162 Berlin,“True Confessions: Should Banks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More?”Business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Fourth Quarter 2004.
    163 Paul M. Healy、Krishna Palepu,2001,“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1,pp.429-440.
    164 Baumann.U. and Nier, E. ,2004,“Disclosure, volatility, and transparenc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the value of bank disclosure”,Economic Policy Review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Sep 2004.
    165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166 Hyytinen & Tuomas Takalo, 2002. "Enchancing Bank Transparency : A Re-assessment," Discussion Papers 828,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
    167 Diana McNaughton等(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91页。
    168 Mikhail.Frolov,“Why do we need mandated rules of public disclosure for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7) 8, 177–191.
    169当然过度披露也可能是一种福利损失,Diamond认为自愿披露将降低过度披露。
    170 Mikhail Frolov,“Why do we need mandated rules of public disclosure for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7) 8, 177–191.
    174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175张纯、吕伟:《信息披露、市场关注与融资约束》,《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176黄建新:《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财会月刊》2007年第36期。
    177刘娜:《信息披露:银行治理的关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中国改革》2005年第4期。
    178可参见《【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79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80页。
    180张强、佘桂荣:《银行监管的市场约束理论进展》,《金融研究》2006年第10期。
    181 Mark Flannery,“Using Market Information in Prudential Bank Supervision: A Review of the U.S.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0, No3,1998, pp. 273-305.
    182 Mitchell Berlin,“True Confessions: Should Banks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More?”, Business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Fourth Quarter 2004.
    183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184马尔科姆·D·奈特认为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个体银行的风险行为,但无法解决系统性风险,马尔科姆·D·奈特《:寻求更为有效的市场约束》《,中国金融》2004年第6期。Levy-Yeyati.Eduardo、Martinez Peria、Maria Soledad、Schmukler、Sergio L.,“Market discipline under systemic risk——evidence from bank runs in emerging economi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440,2004年11月11日。
    185 Allen N. Berger, Sally M. Davies and Mark J. Flannery,“Comparing Market and Supervisory Assessments of Bank Performance: Who Knows What When?”,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2, No. 3, pp. 641-667.
    186 Fotios Pasiouras、、Chrysovalantis Gaganis、、and Constantin Zopounidis,“、The impact of bank regulations,supervision,market structure, and bank characteristics on individual bank ratings:A cross-country analysi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Volume 27, Number 4,DEC,2006.
    187 Caprio, Gerard;Honohan, Patrick,“Can the unsophisticated market provide disciplin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364,2004年8月25日。
    188 Mark Flannery,“Using Market Information in Prudential Bank Supervision: A Review of the U.S.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0, No3,1998, pp. 273-305.
    189参见孙笑侠:《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
    190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58页。
    191岳彩申:《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192比如焦津洪:《欺诈市场理论研究》,《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郭锋:《虚假陈述侵权的认定及赔偿》,《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193李仁真主编:《欧盟银行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
    194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18页。
    195谈李荣:《金融隐私权与信用开放的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8-31页。
    196许多奇:《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的现实冲突和法律整合——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中心》,《法学》2007年第6期。
    197谈李荣:《金融隐私权与信用开放的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95页。
    198可参见谈李荣:《金融隐私权与信用开放的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84页。
    199高盛公司:《全球客户信息保密政策》,http://www2.goldmansachs.com/hkchina/privacy_policy/.
    200《私自查询并披露他人银行账户信息构隐私权侵害》,也可参见本文后面的分析。
    201比如1994年以前,香港的银行很少对外公布盈利、内部储备等数据。参见徐志刚、钱钢:《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202可参见巴曙松:《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2005年,第125页。
    203《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768条。
    204 ADB:“Confidentiality an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2003, http://www.adb.org/Documents/Policies/Confidentiality_Disclosure/default.asp.
    205谢海芳、杨柯:《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西南金融》,2006第9期。
    211 Se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Comments received on the Third Consultative Paper”,http://www.bis.org/bcbs/cp3comments.htm;《刘明康主席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2003年7月31日,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47。
    212蔡奕等:《我国上市商业监管的分工与合作》,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第0104号,2005年1月,第64页。
    213《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52条。
    214《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758条。
    
    215《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第766条。
    216巴塞尔委员会:《增强银行透明度》(1998年9月),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人民银行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218《刘明康主席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卡如纳先生的信》,2003年7月31日,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47。
    219汤云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巴塞尔原则及对我国的指导意义》,《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220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2007年2月28日。
    221比如《加强银行公司治理》(2006年)第51条规定应当要求银行向存款人、其他客户提供(例如:在银行的公共网站上、在银行的营业场所、向监管机构呈报等,让公众获得这类报告)进行披露。
    222《加强银行公司治理》(2006年)第49条。
    223【美】利莎.布鲁姆、杰里.马卡姆:《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何美欢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72页。
    
    224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225转引自纪建悦、毛颖:《银行透明度:美国监管信息结构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226【美】肯尼斯.斯朋:《美国银行监管制度》,中国银监会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142页。
    227可参见秦浩梁:《信用卡项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28参见李金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
    
    229张德芬:《论银行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当代法学》2005年第3期。
    230参见钱保生:《香港银行监管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中国金融》2004年第11期。
    231徐志刚、钱钢:《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232可参见饶艳超:《国内商业银行与香港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比及借鉴》,《上海金融》2002年第8期。
    233《本地注册认可机构披露财务资料指引》(2001)1.4.1.
    234更详细的论述可参见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224-230页。
    235可参见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36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2005年8月。
    237详细讨论请参见德国中央银行:《信贷机构新的透明度规则》(重庆银监局中译本),2005年10月,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561.
    238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Public Disclosures by Banks:Results of the 1999 Disclosure Survey, 2001,April;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Public Disclosures by Banks:Results of the 2001 Disclosure Survey, 2003,May.
    239胡奕明:《对新加坡等五国和地区银行年报中信息披露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240胡奕明:《银行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对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年报的调查分析》,《金融研究》2002第3期。
    241胡奕明:《国际活跃银行信息披露发展之比较》,《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242 Perignon.Christophe and Smith.Daniel R,“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Value-at-Risk Disclosure by Commercial Banks”,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952595,2007.
    243 Mohammed Hossain ,Masrur Reaz ,The determina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by Indian banking companies,
    244 Philip M Linsley, Phillip J Shrives, Mandy Crumpton,Risk disclosure: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UK and Canadian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7, 268 - 282 (01 Mar 2006).
    245 Standard & Poor’s Governance Services,“Transparency and disclosure by Russian banks:. Disclosure practices of Russian banks currently”,Ocrober26,2005.
    246李金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
    247大卫.G.梅斯等:《改进银行监管》,方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3页。
    248巴曙松、王文强:《次级债市场发展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结构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49 See Neil Fligstein, Jennifer Choo,Law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 (2005) 1:1,61-84.
    251《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期人民币债券》,http://www.ndac.org.cn/article.jsp?catid=5&newsid=20040708103852。
    
    255万静芳:《我国商业银行年报披露的规范与差距》,《金融与经济》,2003年第8期。
    256成琪、杨如彦:《国内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实践状况与提升路径》,《中国金融》2005年第20期。
    257胡正衡:《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改进方向》,《中国金融》2004年第15期。
    258王晓枫:《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259李金泽:《我国银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投资研究》2002年第7期。
    260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261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5年8月,第章。
    262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5年8月,第部分。
    263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264张苏彤、周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披露状况研究:上市银行的案例》,《上海金融》2003年10期。
    265媒体报道了不少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比如《疑浦发银行隐瞒巨额利润信息披露极不透明》,http://news.cnfol.com/080317/101,1591,3913290,00.shtml;《中信银行回应信息披露违规质疑》,《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28日第11版;《宁波银行信息披露为谁忙》,《南方日报》2008年7月24日B03版。
    266《疑浦发银行隐瞒巨额利润信息披露极不透明》,http://news.cnfol.com/080317/101,1591,3913290,00.shtml。
    267参见中信银行回应信息披露违规质疑》,《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28日第11版。
    268参见:《银监会就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答问》,2007年5月,http://www.gov.cn/zwhd/2007-06/01/content_633500.htm。
    269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中国证券报》2008年3月1日第12版。
    270 See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71《银监会就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答问》,2007年5月。
    272《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施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答记者问》,2002年5月21日。
     273《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建设,银监会官方网站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网站》
    274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答记者问,2004.2。
    275更具体的规定可参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附件5。
    280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中国证券报》2008年3月1日第12版。
    282只有极少数情况不需要签订合同,比如在银行兑换零钱。
    283《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五法民三初字第291号】。
    284王俊:《银行隐瞒按揭还款方式成被告,法院判银行有过失》,http://finance.sina.com.cn/20050309/14221416281.shtml。
    285《法最高法院判定银行应向客户说明投资风险》,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6/26/content_8442412.htm。
    286《未告知信用卡密码致储户存款被盗取,法院判决银行赔偿》, http://news.sina.com.cn/c/2002-01-31/462385.html。
    289参见《吴卫明诉上海花旗银行储蓄合同纠纷案》,载《金融法典》,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349到353页。293《储户身份证重号导致挂失失败,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赔偿客户损失》, http://www.court.gov.cn/news/bulletin/region/200806240007.htm。
    293《储户身份证重号导致挂失失败,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赔偿客户损失》, http://www.court.gov.cn/news/bulletin/region/200806240007.htm。
    
    297鹤光太郎:《用内生性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体系》;吴敬琏主编:《比较》第8期。
    298史际春、李青山:《经济法的理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07大卫·G·梅斯:《改进银行监管》,方汉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曹荣湘、袁增霆编著:《强制披露与证券立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陈汉文、邓顺勇主编:《上市商业银行披露:变迁与改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5.陈元:《美国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6.【美】大卫·G·梅斯等:《改进银行监管》,方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Mathias Dematripont、Jean Tirole:《银行监管》,石磊、王永钦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8. Diana McNaughton等(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9.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法律出版社2008年
    10.葛蓉蓉:《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11.【美】肯尼斯.斯朋:《美国银行监管制度》,中国银监会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李兵:《银行监管边界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13.李仁真主编:《欧盟银行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黎四奇:《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15.【美】利莎.布鲁姆、杰里.马卡姆:《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何美欢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6.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7年
    18.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刘晓勇:《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0.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
    21.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2.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23.史纪良等主编:《银行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4.谈李荣:《金融隐私权与信用开放的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年
    25.王红一:《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
    26.徐志刚、钱钢:《香港金融制度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27.郑玉波:《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文章: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的市场约束》,《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2.巴曙松等:《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2005年8月
    3.巴曙松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路径的国际差异比较及其发展趋势》,《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4.曹元涛、范小云:《银行监管力量重构损害了市场约束的效用吗?》,《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4期
    5.蔡奕等:《我国上市商业监管的分工与合作》,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第0104号,2005年
    6.成琪、杨如彦:《国内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实践状况与提升路径》,《中国金融》2005年第20期
    7.德国中央银行:《信贷机构新的透明度规则》(重庆银监局中译本),2005年10月
    8.何佳等:《中外信息披露制度及实际效果比较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第0051号,2002年2月
    9.胡奕明:《对新加坡等五国和地区银行年报中信息披露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10.胡奕明:《银行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对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年报的调查分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
    11.胡奕明:《国际活跃银行信息披露发展之比较》,《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12.鹤光太郎:《用内生性法律理论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体系》,吴敬琏主编《比较》第8期
    13.黄辉:《<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银行监管新问题与新对策》,《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14.黄蕙:《银行市场约束与政府监管的权衡与选择研究——对我国银行外部监管效应的论证》,《财经研究》2006年第11期
    15.金建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解读企业社会责任》,《财经科学》2007年第11期
    16.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法学》2005年第2期
    17.李景欣、刘楠:《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分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18.李金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10期
    19.李金泽:《我国银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投资研究》2002年第7期
    20.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
    21.李宗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纪律约束的实证分析》,《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1期
    22.刘德良:《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
    23.罗颖:《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4.马尔科姆·D·奈特:《寻求更为有效的市场约束》,《中国金融》2004年第6期
    25.毛晓威、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26.庞梅:《股东知情权:从利益平衡到法律适用》,《法律适用》2007年第8期
    27.任玉兰:《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效应分析》,《财政研究》2003年第10期
    28.沈艺峰、沈洪涛:《论公司社会责任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全面结合趋势》,《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29.汤云为、胡奕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巴塞尔原则及对我国的指导意义》,《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30.王红一:《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看银行董事的责任》,《法学》2007年第10期
    31.王国红:《中国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
    32.王晓枫:《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33.许多奇:《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的现实冲突和法律整合——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中心》,《法学》2007年第6期
    34.夏博辉:《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35.【美】伊恩.艾尔斯、罗伯特.格特纳:《填补不完全合同的空白:默认规则的一个经济学理论》,李清池译,《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7卷第1辑
    36.【美】约瑟夫·J.诺顿:《全球金融改革视角下的单一监管者模式:对英国FSA经验的评判性重估》,《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7卷第2期
    37.喻晓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6年第5期
    38.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39.张德芬:《论银行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当代法学》2005年第3期
    40.张强、佘桂荣:《银行监管的市场约束理论进展》,《金融研究》2006年第10期
    41.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中国证券报》2008年3月1日第12版
    42.《上市银行信息披露与银行风险管理》,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2006年8月
    1. ADB:“Confidentiality an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June 2003.
    2. Almazan, Andres, Suarez, Javier and Titman, Sheridan ,Firms' Stakeholders and the Costs of Transparency(November 2007). NBER Working Paper No. W13647.
    3. Alan Schwartz,“Relational Contracts in the Courts: An Analysis of Incomplete Agreements and Judicial Strategies”, 21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71 (1992)
    4. Allen N. Berger, Sally M. Davies and Mark J. Flannery,“Comparing Market and Supervisory Assessments of Bank Performance: Who Knows What When?”,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2, No. 3, pp. 641-667.
    5. Andres Almazan, Javier Suarez, Sheridan Titman,“Firms’stakeholders and the cost of transparency”,NBER Working Paper No. 13647,October 2007.
    6. Anthony Kronman,“Mistake, Disclosure, Information, and the Law of Contracts”, 7(1)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 (1978)
    7.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Comments received on the Third Consultative Paper”,2003.
    8. Basel,Public Disclosures by Banks:Results of the 1999 Disclosure Survey,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1,April.
    9. Basel,Public Disclosures by Banks:Results of the 2001 Disclosure Survey,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2003,May.
    10. Berlin,“True Confessions: Should Banks Be Required to Disclose More?”Business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 FourthQuarter 2004..
    11. Bushman, Robert, Joseph Piotroski, and Abbie Smith, 2003,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2, 207-252.
    12. Baumann.U. and Nier, E. ,2004,“Disclosure, volatility, and transparenc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alue of bank disclosure”,Economic Policy Review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Sep 2004.
    13. Caprio, Gerard;Honohan, Patrick,“Can the unsophisticated market provide disciplin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364,2004.8.25.
    14. Christine A. Botosan,“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vol. 40, issue 1, pp 21-40.
    15. David T. Llewellyn,Inside the 'Black Box' of Market Discipline,Economic Affairs, 2005, vol. 25, issue 1, pages 41-47.
    16. Demirguc-Kunt.Asli、Detragiache.Enrica、Tressel.Thierry,“Banking on the principles:compliance with Basel Core Principles and bank soundnes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954,2006.6.23.
    17. Douglas W. Diamond,“Optimal Release of Information by Firms”,Journal of Finance, 1985, vol. 40, issue 4, pages 1071-94.
    18. Douglas Evanoff, Julapa A. Jagtiani and Taisuke Nakata ,“The potential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programs in enhancing market discipline in banking”, FRB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search Paper No. 07-07,2007.
    19. Easley, D., and M. O'Hara,“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vol.59(4), pp 1553-1583.
    20. Erlend W.NierBank s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Volume 1, Issue 3, April 2005, Pages 342-354.
    21. Erlend Nier and Ursel Baumann,“Market discipline, disclosure and moral hazard in banking”,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6, vol. 15, issue 3, pages 332-361.
    22. Fotios Pasiouras、、Chrysovalantis Gaganis、、and Constantin Zopounidis,“、The impact of bank regulations,supervision,market structure, and bankcharacteristics on individual bank ratings:A cross-country analysis”,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Volume 27, Number 4,DEC,2006.
    23. Fons, J. S,1999,“‘Improving Transparency in Asian. Banking Systems”,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Working paper,1998.
    24. Hyytinen & Tuomas Takalo, 2002. "Enchancing Bank Transparency : A Re-assessment," Discussion Papers 828,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
    25. Japanese Bankers Association,”Opinion paper o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May 2001.
    26. J. Gregory Kunkel,“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ublic Information to Have Social Value in a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Econom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7, No. 4 (Sep., 1982), pp. 1005-1013.
    27. Kaminsky, Graciela and Carmen Reinhart (1998), "Financial Crise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Then and Now",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2),pp.444-448.
    28. Karacadag and Shrivastava, 2000 ,The role of subordinated debt in market discipline: The case of emerging markets. IMF working paper, IMF/00/215.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9. IMF,“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Containing Systemic Risks and Restoring Financial Soundness”,April 2008
    30.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2007.
    31. Levy Yeyati, Martinez Peria, and Schmukler,Market Discipline in Emerging Economies: Beyond Bank Fundamentals,UTDT - CIF Working Paper No.
    1/2004。32. Levy-Yeyati.Eduardo、Martinez Peria、Maria Soledad、Schmukler、Sergio L.,“Market discipline under systemic risk——evidence from bank runs in emerging economi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440,2004. 11.11.
    33. Linnell,“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w capital adequacy framework paper issued by the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ating agency industr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ume25, Number 1, January 2001 , pp. 187-196.
    34. Lucy F. Ackert、Bryan K. Church、Ann B. Gillette,2001,“Immediate Disclosure or Secrecy? The Release of Information in Experimental Asset Markets”,FRB Atlanta Working Paper No. 2001-5.
    35. Mark Flannery,“Using Market Information in Prudential Bank Supervision: A Review of the U.S.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0, No3,1998, pp. 273-305.
    36. Melvin Eisenberg,“Disclosure in Contract Law”, 91 California Law Review 1645 (2003)
    37. Mikhail.Frolov,“Why do we need mandated rules of public disclosure for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2007) 8, 177–191.
    38. Paul M. Healy、Krishna Palepu,2001,“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1,pp.429-440.
    39. Paul G. Mahoney,“Mandatory Disclosure as a Solution to Agency Problem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Vol. 62, No. 3 (Summer, 1995), pp. 1047-1112.
    40. Philip M Linsley, Phillip J Shrives, Mandy Crumpton,Risk disclosure: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UK and Canadian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7, 268 - 282 (01 Mar 2006).
    41. Rajan, Raghuram G.,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mercial Banking Viewed Through an Incomplete Contract Len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0, No. 3, Part 2 (August 1998).
    42. Robert E. Verrecchia,2001,“Essays on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32,pp.97-180.
    43. SGD (Study Group on Disclosure) (2000). 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 FRB Stuff Study No 173.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44. Tito Cordella、Eduardo Levy Yeyati,“Public Disclosure and Bank Failures”,IMF Staff Papers, 1998, vol. 45, issue 1.
    1.《储蓄管理条例》(1992年)
    2.《贷款通则》(1999年)
    3.《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1999年)
    4.《商业银行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2000年)
    5.《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2002年)
    6.《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2002年)
    7.《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003)
    8.《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
    9.《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2004年)
    10.《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年)
    1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4年)
    12.《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2004年)
    1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
    14.《电子支付指引》(2005年)
    15.《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修订)
    16.《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2006年)
    17.《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
    18.《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
    19.《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7年)
    20.《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年,2007年修订)
    21.《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2008)
    22.《加强银行治理》2006年
    23.银监会:《就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答问》2007年5月
    24.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施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答记者问》,2002年5月21日
    2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 ,张政军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2004),中国人民银行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7.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人民银行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28.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征求意见稿》,2006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