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时代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国有资产可分为非经营性、经营性和资源性三大类。据测算,在可统计的12万亿元的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中,65%属于国有企业中的经营性资产,35%由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状态,至今没有一个改革总体目标和规划方案。其中,科研机构相对问题多、情况复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此项研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案例,系统研究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理论和现状,归纳并分析了推进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三种力量。通过全面剖析案例,比较与优化选择,探讨了适合于网络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这项研究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剖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这一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开拓性的管理模式构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系统分析了推进改革的三个主要动力:以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战略重组为目的的科研机构改革;以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和数字化资源为支持的信息技术发展。
     2、提出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要按照渐变稳定、逐步转轨的方法,对目前包罗万象、统一按非经营性进行管理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依据设定的标准进行界定和剥离,构建“一个主体、两种系列、三类资产、适度缓冲”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模式”。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变,分别作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直接管理主体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并对界定困难的过渡性国有资产以短时期缓冲为原则,实施非经营性、经营性和过渡性三类资产分类管理。
     3、分别构建了三类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模式,并指出三类模式的管理特点: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是保值,追求使用效能;重点是构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体化模式”,依据国有资产存量,以财政资金作为增量进行投入,特别是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管理;手段主要是开发基于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是增值,追求利润;重点是构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运营公司—具体企业三层次模式”,廓清各层次之间的责、权、利,切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手段是重点加强与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
     承认存在“过渡性资产”这一模糊地带,管理目标是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分化,加快过渡;重点是构建“资产调剂中心”模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的管理;手段主要是找出控制点,设计规范可行的网上办公流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的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只是一种探索,一个雏形,必须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实践中不断改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实事求是的推进改革,才能建立起一套高效率运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框架体系。
The Report of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3rd Plenary Session of 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roposes the great task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graduall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from different parties The state-owned assets are divided into 3 types: noncommercial, commercial and resourceful. It is estimated that among the countable noncommercial and 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amounting to 12000 billion yuan, about 65% of the assets belongs to commercial assets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rest of 35% of the total amount is under the usage of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institutions is being in the passive mood, and there is even no one major goal and design program. Above all,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face relatively more problems, and their situations
    are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y are the most worth studying.
    This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practical analysis, systematical analysis and combines typical examples and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definition, the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alyzes three forces of pushing forward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rough thoroughly analyzing typical cases, it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agement model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uitable fo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times and China's practices, and provides the management reform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alytical evidence and operational method.
    This research original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raises a complete package of pioneering proposals of management mod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s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its originality is based upon the following:
    I. I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ree motivations of pushing the reform. Those motivations lie in: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reform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shuffle of the strategy of non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ed by electronic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cyber network and digital resources.
    II. It raises the basic thinking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gradually changing to be stable and changing to other channels, it defines and separates the state-owned assets which is various and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noncommercial mod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xed standard, and establishes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which is called " one body, two series, three types and suitable cushion", i.e. there is no
    
    
    change of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which becomes the direct management body of non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investment body of 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and reinforcement of short cushion for transitional and difficultly defined state-owned assets, and promotion of establishing of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model in noncommercial, commercial and transitional types of state-owned assets.
    III. Specific management models for three types of state-owned asse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The goal of the management of noncommercial state-owned assets is to make value-keeping and seek usage efficiency; The emphasis of the management lies in th
引文
1.[俄]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著.蒋琳琦译.张军校.《产权经济学——一种比较体制的理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版
    3.[美]迈克尔·迪屈奇著.SE铁生、葛立成译.《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4.[美]冈纳·米尔达尔.1973.《反潮流:经济学批判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文版
    5.[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译本)》,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
    6.[美]西蒙.《管理行为》,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7.[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英]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11
    9.9万亿国资“三国演义”三大产权交易市场探营.《中国经营报》.2004年3月9号
    10.David E Brumbaugh,面向对象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11.Ronald J Norman,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安增军,国有资产监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国民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13.白华.吴春.政府出资人管理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九期
    14.白建军,试论信息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外企业家》2003年第4期。
    15.伯纳德·巴伯著.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2.6
    16.财政部,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用手册,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1997年
    17.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通知.1999年,财统发[1999]2号
    18.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财统字[2000]2号
    19.财政部.《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财管字[2000]16号
    20.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通知.2002年,财办统[2002]6号
    21.财政部国有资本金预算课题组.《国有资本金预算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18)
    22.财政部条法司,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规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0年
    23.曹钢.产权理论历史发展、两种研究定位及对《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之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1期:29~40
    
    
    24.曹维远等,C/S模式和B/S模式交叉并用的MIS系统平台,微计算机应用,VOL.20,NO.2 1999
    25.曹艳杰.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第二期:27~29
    26.曹作伦,对科研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交通财会》,1999年第11期(总第148期),P38-39。
    27.常葆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1期
    28.陈国荣.浅谈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交通财会》2003年第9期:38-40
    29.陈洪波,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启示,《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2003-11-05。
    30.陈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中国经济信息》,2003年第24期。
    31.陈丽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经济参考报.2003年7月16日
    32.陈年生,大中型制造业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汁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9月
    33.陈清泰.国资管理体制改革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中国证券报》,2003年3月24日
    34.陈清泰著.《国企改革过关》.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
    35.陈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对策建议.《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9~10
    36.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
    37.陈小洪,张政军,赴欧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考察团,瑞典、奥地利、法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情况和启示,2004-1-13。
    38.陈晓红,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MIS开发方法研究,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8年9月
    39.陈晓剑、王淮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集团的融合机制.《运筹与管理》,1994(1)
    40.陈晓明等,机遇基于本体模型的异构企业信息系统协作,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期
    41.陈艳利.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商业研究》.2003年,第24期:148~151
    42.陈瑶.经济体制转轨期科研事业五大主体职能分析.《渝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
    43.陈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变化,管理信息系统,1996.5
    44.陈禹六,IDEF0及IDEF1X复杂系统通用的设计分析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5.陈育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中国经济时报》,2003-10-16。
    46.陈增荣,软件开发方法述评,AKA杂志
    47.陈子英,陈特,俞雷,《世界国有资产管理比较与借鉴》,《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9期
    48.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指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49.成思危主编,《政府如何管理企业》,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年版
    50.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51.程凯,国资委各部门职能确定,人民网2003-05-23。
    52.崔之元.“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3.戴毅,戴明,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四川财政》,2001.8,P21-22。
    54.邓建华,面向对象的模型库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10月
    55.邓麦村,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3),P213-215。
    56.邓天佐.关于科技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体制改革.《科技导报》1995年,第二期:33-36
    57.邓天佐.韩新民.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过程管理.《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二期:53-57
    58.邓晓兰,公共财政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探,《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3月第16卷总第45期,P74-77。
    59.邓子基.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新思路.《财政研究》.2003年第4期.
    60.地方国有资产总量排序分析.《经济日报》.2004年,2月24日第九版
    61.丁福虎.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初探.《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10)
    62.董光壁.五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22期
    63.方新.柳卸林.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求.是》2001年,3月1日
    64.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5.冯巨章.产权、管理与企业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五期:55~62
    66.冯师道,管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7.冯之浚许静.深入开展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新华文摘,1999年第10期,169—170
    68.甘仞初,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69.高复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系统集成,计算机世界,1996年10月7日
    70.高祥国.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湖北地矿》.1999年,第2期:57~60
    71.高云霄等.用市场方式盘活国有资产.《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年,第五期
    72.葛世伦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73.葛延风.对社会事业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反思与建议.http//www.drcnet.com.cn.2003年9月1日
    74.葛延风.事业单位改革应把握的几个原则-[EB\01].http//www.drcnet.com.cn.2003年1月10日
    75.顾卫临.知识创新工程向三大深层难题“叫板”.了望新闻周刊,2000(6)(7)
    7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选择,上海科技报,2001年
    77.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南海行政事业性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3年第32期2004-03-01。
    78.郭荷清,信息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23卷第5期
    79.郭励弘,“‘中国’辨析——论产权清晰”,1987.载马洪,刘中一,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选[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80.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上下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81.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法规汇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4年
    82.国家科委条财司,财政部文教司,科研财务管理的改革与思考,内部资料,北京,1996年
    83.郝云宏.国有资本的政策性经营、服务性经营和营利性经营.《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2期:34~39
    84.何传启 张凤.国家创新系统与第二次现代化.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34期
    85.何维军 李庆云.我国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原因及对策.科技导报,1999年第9期
    86.洪银兴,袁国良.乡镇企业高效率的产权解释——与国有企业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1997,(4).
    87.洪永清,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
    88.胡道元,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89.胡少华:《国企改革两种思路的比较与整合》,载《经济学家》2000年第6期。
    90.胡志坚苏靖.区域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中国科技论坛,1999年第6期
    91.黄景安.2001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增长的基本特征[J].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第11期
    92.黄景安.王海琳.徐赫.2002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增长的基本特征.《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4
    93.黄群慧.杨克泉.产权理论与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57~62
    94.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95.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96.黄艳,浅谈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项政策,《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2,P11-12。
    97.贾康,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待加强,《经济参考报》2004-02-19。
    98.贾康.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也要管好.《人民日报经济周刊》.2004年,3月29日
    99.江建云,地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9月第5期,P123-125。
    100.江泽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1.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国科技论坛,1999年第6期
    102.姜旭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方法、策略、技术、工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03.解飞厚,杨文业.重塑真实与公正:对政府科技奖励制度的反思科技进步与对策,1997(6)
    104.金吾伦.力争社会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均衡发展.新华文摘,1999年第10期
    
    
    105.柯荣住.长期谈判的均衡问题:制度变迁和博弈.[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春夏季卷.
    106.科技部.关于农业部等九个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国科发政字[2002]365号).2002年,10月10日
    107.课题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需研究解决的几个原则性问题.河林摘编[EB\01].http//www.drcnet.com.cn
    108.肯尼思.C.兰登,管理信息系统精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109.赖剑煌等,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法论,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3期
    110.黎洪松,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111.黎连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12.李朝辉,管理信息系统组态开发模式探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7期
    113.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J].经济研究,1995,(4).
    114.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5.李国强,行政事业性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经济参考报》,2002年11月27日。
    116.李国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http://www.drcnet.com.cn,2002-03-11
    117.李国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J/OL].国研网,2001年,9月1日
    118.李国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OL].国研网,2001年11月1日
    119.李国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近期可供选择的重点,http://www.drcnet.com.cn,2001年9月20日
    120.李国强.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现状,http://www.drcnet.com.cn,2002-03-08。
    121.李海波,国有资产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上海,1998年
    122.李海舰.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几点认识.中国工业经济,2000(10)
    123.李建武等,科技管理中的计算机铺助决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第32卷第12期
    124.李劲,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个问题,《中国机关后勤》,2003年9月,P12-14。
    125.李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年
    126.李玲玲,面对体制改革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会计之友》,2003年第7期,P36-37。
    127.李鸥.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8月
    128.李荣融,阐述国资改革新思路,《国际金融报》,2004-02-25。
    129.李世华著.《社会主义国有资产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130.李曙光.《国有资产法的起承转合》.《南方周末》.2003年,4月10日
    131.李松森、曲卫彬.《国有资产管理(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32.李松森.《国有资产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3.李希琨.关于产权制度的几点思考.《大众日报》.2004年02月09日
    134.李晓丹.《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35.李毅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2003-11-17。
    136.林岗、张宇,《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37.林毅夫,蔡肪,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138.林泽炎,全球范围选聘高管人才是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报》2003-09-25。
    139.刘超等,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0.刘海建.陈传明.《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分析与目标模式的重建》.《管理探索》.2003年,第四期:51~54
    141.刘黄,刘福垣,放弃产权确保终极所有权,《中华工商时报》,2003-08-29。
    142.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4月第4期:37~45
    143.刘建辉 韩卫星.试论科技创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第11期
    144.刘玢,以信息化与自动化促进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冶金管理》2004年第1期。
    145.刘俊海.《股东权法律保护概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146.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1998,(8).
    147.刘诗白.《产权新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148.刘诗白.《主体产权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49.刘伟、李风圣:《产权通论》,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50.刘小辉,计算机与管理信息系统,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151.刘瀛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手册,培训讲义,1999年
    152.刘忠俊.《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53.卢观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2月版
    154.路甬祥.知识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不竭动力.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第2期
    155.吕建水.《国有资产管理学教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56.吕锦明,国有资产法律体系亟待全面完善,《证券时报》,2004年03月11日。
    
    
    157.马建堂,未来几年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思考,《国民经济管理》,2003年第10期。
    158.马杰一.完善和创新高校国有资产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六期
    15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版,第1、2等卷;
    160.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1、2、3卷;
    161.马扬 宋大文 凡雨.影响技术创新项目成败的因素及其选择评价.科技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162.马垣,关系数据库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3.麦履康,李燕.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
    164.毛程连,公共财政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和目标,《学术月刊》(2003-04-03)。
    165.毛程连,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财经研究》,2002年5月第28卷第5期,P44-48。
    166.缪合林、李宗轩,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167.缪合林等主编,《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8.倪凯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1998年
    169.诺思,1981.《经济史的结构和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中文版;
    170.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中文版;
    171.潘岳.《国有资产管理教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172.潘云鹤 顾建民.大学学科的发展与重构.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
    173.庞湖.郭大鹏.财经高官2004工作重点备忘录.《财经时报》.2004年2月21日
    174.皮建才,国资经营须破管理困境,《国际金融报》2003-09-03。
    175.钱津.论我国公营企业的存在和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1999,(56).
    176.钱旭等,信息系统集成的链群体系模型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期
    177.青木昌彦,钱颍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178.卿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对策》,《财经科学》2000年第6期
    179.邱均平,马海群,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年第1期2001-03-23。
    180.尚家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81.尚志新,李银雁,南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核聚变”,《中国经济时报》003-08-29。
    182.邵秉仁著.《创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183.邵维忠等,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4.申林,走出管理信息化陷阱,《商界》网站2003年04月20日。
    185.沈辉,企业MIS数据集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第33卷第5期
    186.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87.盛洪.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春季卷.
    188.史丹.阿骏.从国有资产管理到公共财产管理.《财政研究》.1999年,第10期
    189.史忠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190.宋秋霞,张文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8期,P19-20。
    191.宋远方等,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92.孙建等,Intranet中的数据库发布技术,计算机应用,1998年增刊
    193.孙晓慧等,开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电网技术,1999年1月
    194.汤世国.科研机构全面转制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中国科技论坛,2000(2)
    195.唐华东.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9月18日
    196.田川,赖小萍.魏杰:十六大大胆突破国资管理格局[N].粤港信息日报,2002年第12期:2
    197.田国强.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J]_经济研究,1996,(11).
    198。田国强: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效率.《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199.田毅.蒋明倬.北京两大产权交易机构整合发力.《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月8日
    200.田中禾.南星恒.授权经营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国研网.2004年,4月15日
    201.万涛.王爱群.万之瑜.彭辉跃.科研事业单位及其经济实体股份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5期:85~86
    202.万元兵,王雨标,浅析中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交通财会》2003年第8期(总第193期),P35-39。
    203.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经济研究,1995,(9).
    204.汪日康等,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
    205.汪星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06.王朝才,如何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中国经济快讯》2003-09-01。
    207.王诚颖.三种模式的分析与比较.《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十期
    208.王洪波.张岩.张军连.关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制度的设想.《中国机关后勤》.2001年,第1期:31~33
    209.王开国.国有资产管理实务全书.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210.王珊,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世界专题综述,1996年12月
    211.王绍光.中国政府汲取能力下降的体制根源[J].战略与管理,1997,(4).
    212.王胜光,张利华.新经济条件下中国科学院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3)
    213.王守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6
    
    
    214.王维民.警惕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2年4月2日
    215.王伟时,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方式,《经济参考报》2002-05-04。
    216.王勇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17.王梓,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国资法》起草组组长刘仪舜,《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9-29。
    218.韦永诚.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第1期:92~99
    219.魏杰,国有资产管理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220.魏杰.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21.魏杰.构建新国资管理体制要体现五方面创新.《瞭望》.2003年,1月
    222.魏杰.国外产权研究的八个要点.《中国改革报》.2004年02月16日第5版
    223.文春,李治,踏平坎坷成大道踏平坎坷成大道—我国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扫描,《中国公务员》,2001年1月号,P10-12。
    224.文琪,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开发研究,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2期
    225.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部署,《中国信息导报》,11/2002,P4-7。
    226.吴洪森,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与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10月
    227.吴林海.彭纪生.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反思.《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四期
    228.伍启茂,谢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发展·月刊》,2003年第10期,总第156期,P35-37。
    229.项怀诚,姜维壮.中国改革全书:财政改革卷[J].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230.肖度,沈群红.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合作.科研管理,1999(6)
    231.肖庆文,“国有企业改制研究”课题组,国有企业改制需处理好的有关财务问题,国研网国研报告,http://www.drcnet.com.cn,2004-2-6。
    232.肖翔,《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
    233.谢榕等,论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武汉测绘,1995年3期
    234.新疆完善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中国矿业报》,2001-11-12。
    235.熊义志,胡鞍钢.中国能否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了望新闻周刊,2000(17)
    236.徐冠华.关于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几个问题.中国软科学,1999(7)
    237.徐少春,基础管理信息化阻止“向下错位”,《中国经营报》2000年12月5日。
    238.徐绪松,管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9.徐则荣,产权与所有制关系透视,《中国企业报》,2003-03-26。
    240.许保利.196户中央企业情况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P8
    241.许崇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经济了望》.2003年,第5
    
    期
    242.薛海.刘瀛弢.积极应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转换.《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4~9
    24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
    244.杨涧华主编,《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发展简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5.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6.杨文,建立反“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上),《经济参考报》,2003-11-06。
    247.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48.杨玉明.《国有资产体制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六期
    249.杨志.信息网络与当代经济.《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25~31
    250.姚世雄,乌鲁木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10期。
    251.叶祥松,《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的目标模式》,《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第4期
    252.一家公司统管各家“国资”.《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6月4日
    253.易志锋等.促进广州市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对策.《科技管理研究》,1994(2)
    254.殷德生.产权理论与中国改革.《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30~35
    255.殷风.中国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经济学家》.2003年,第六期:80~84
    256.于玉林.《现代无形资产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257.袁智德,张宇.世界高科技企业兼并、重组的特征与战略.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7)
    258.曾国祥,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中国经济时报》,2003-08-19。
    259.翟志华,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架构,《中国经济时报》2003-08-18。
    260.詹正茂.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模式探索.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第2期:15~18
    261.张春子.TCL七年改制完功产权解结指点新路.《南方周末》.2004年2月5号
    262.张红.怎样看待科研机构转制的深刻内涵.成人高教学刊,1999(10)
    263.张佳文.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管理探索》2003年,第20卷:73~76
    264.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265.张克难.《作为制度的市场和市场背后的制度》.1996年,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66.张庆阳,王亚光,胡英,有关公益型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出路的调研与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0,P9-12。
    267.张秋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月,P56-57。
    268.张曙光(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1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69.张曙光(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2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70.张曙光,盛洪.95中国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6,(12).
    
    
    27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7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3.张馨.中国财政体制的双元模式[J].国有资产研究,1996,(3).
    274.张岩.张军连.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54 55
    275.张志友,基于三层C/S结构的网络财务系统的设计,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年9期
    276.赵建军/徐志宏.科研机构企业化后应如何发展.《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25~27,30
    277.赵晓,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特性对比,华中电力,2002年第3期
    278.赵晓雷.《新中国经济理论史》.1999年,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79.赵晓雷.现代公司产权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80.赵轶,国有资产的布局调整与权利结构改革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2003-10-3。
    281.郑国安等.非营利组织与中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82.郑加松.石春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中国审计报》.2004年03月19日
    28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年8月25日
    284.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成长的经验:中国绩优大企业案例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285.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北京,1990年
    28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
    287.周放生,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12期。
    288.周放生.国资委面临大考.《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3月12日
    289.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秋季卷.
    290.周绍朋,关于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资料》,2003年第11期2004-01-13。
    291.周天勇,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试论新的国资管理体系的性质和内部结构,2003-06-26。
    292.周小云,科技体制改革与“两院”国有资产管理,《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39-40。
    293.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1,(7).
    294.朱富强.试论产权结构与效率——兼论公有产权的效率.《学术月刊》.2000年第11期:62~65,61
    295.朱少平.新体制下的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探索.2003年版,第118页。
    296.朱雪忠.柳福东.我国科研机构专利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
    
    期:46~47.
    297.朱志刚,资产权益制度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
    298.朱志刚、孙梅涛,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
    299.邹凤岭.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全方位管理创新.管理现代化,2000(2)
    300.邹生、刘永清,管理信息大系统开发过程模型及其形式体系,计算机科学,1996,VOL 23
    301. A.S.Polyakov, A model for distributed execution of sequential programs,Autom. Control Comput. Sci., Vol.27,No.3,1993
    302. Alchian. A. & H.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s Organization, A. E. R., vol. 62:777—795.[15]
    303. Coase, R. 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V. 17. N. 2(Oct. 1974).
    304. Coase, R. 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305. Demsetz, R. 1995.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Firm, Cambridge Umiversity Press.
    306. Jensen, M. G. and. 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u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mal of Finamcial Economics, Vol. 3. No. 4. p. 305—3601
    307. Kenneth,C. Landon. 2002.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economic science press
    308. M.P. Papazolou etc.,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From Intelligence to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m Data to knowledge, M.EPapazoglou, etc(Eds) Springer-Verlage,1991
    309. Masten, E. Scott, 1996. Case Studies in Contracting and Organization,Oxford Universy.
    310. North, D. C. 1990. Institutions, Instztutzona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hdge UniversltyPtess.
    311. Sudha Ram et al., 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consultation in an information cen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23,19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