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班主任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班主任是当前我国中小学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工作的教师。近年来班主任工作出现了困境,很多教师不愿做或做不好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成为“劳累”的代名词。本文尝试引入“制度”的视角,采取历史比较与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班主任的工作困境进行探究,提出并解决以下问题:1、设立班主任岗位要发挥哪些职能?事实上班主任又实现了哪些职能?2、我国班主任岗位在职能定位、组织归属与人员配备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又是如何反映的?3、对于班主任工作在制度设计上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哪些方面给予改进?
     基于此,文章首先追溯了班主任及其相关岗位最初产生的原因,以此得出班主任岗位的初始职能(也可称基本职能)即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其次考虑到教育发展会附加给学校另外的职能,考察了我国“班主任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研究比较了其他国家不同形式的“班主任制”,从制度的发展脉络中归纳出当前班主任岗位可能具有以下三项主要职能:管理职能、德育职能与指导职能;然后对我国现行“班主任制”的实行状况展开分析,从职能定位与人员配备两方面寻找导致班主任现状问题的因素;最后在对当前班主任的管理思路与职能定位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尝试给予班主任制度改革一些建议。
The master teacher's role i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s currently in China. Recently their work is get into predicament that most of teachers aren't willed to do this work or cannot do well, and even this work is termed as the synonymy of "toil".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research on the master teacher's predicament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everal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and solved as follows. Firstly, what roles are to fulfill if the position of the master teach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y actually fulfilled; secondly, whether the master teacher's post exists certain problems in role orientation, organization affiliation and personnel deploy, and the form of these problems in reality; lastly, the system designing problems of the master teacher's work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which aspects.
     Based on the mentioned above, the foremost reason why the master teacher and post related originated is firstly expatiated in order to derive the primary role (or basic role) of the master teacher is to manage and instruct students. Because the school will possess additional role as education develops, the origin and progress of the national Master Teacher System is reviewed and various international Master Teacher System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and concluding from these systems'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master teacher's role is ascertained as manage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Then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Master Teacher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current problems are researched on through role orientation and personnel deploy. In the en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current Master Teacher System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recollection of current state managing method and role orientation.
引文
[1]黄正平:《试论班主任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人民教育》2004年第15-16期。
    [3]同上。
    [4]黄正平:《道德情感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取向》,《天津教育》2007年第2期,李国汉:《关于班主任岗位专业性的思考》、《天津教育》2007年第6期,《专业理想与信念,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天津教育》2007年第4期等。
    [5]杨连山:《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天津教育》2007年第3期。
    [6]黄正平:《班级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载体》,《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2期。
    [7]梁根全:《创新机制: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人民教育》2004年第15-16期。
    [8]武俊秋、李忠欣《班主任专业培训有效形式探讨》,《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邱晓春:《建构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的新机制》,《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5期;罗孟祥:《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发腱的平台》,《中小学教帅培训》,2007年第2期等。
    [9]陈桂生:《班主任制》,《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11期。
    [1]1988年9月1日起施行,选自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班主任工作全书》,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80页。
    [2]此处的“教育”应为狭义解释,即思想道德的培养。
    [1]这里出现的学生管理与指导活动是指现代教育体系建立之后的学生管理与指导活动,不包括古代教育机构中散见的不成系统的学生管理与指导现象。因为那些不成系统的现象还不足以导致一个岗位的形成。
    [2]即古代教育机构,可看作现代学校的前身。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4]根据陈桂生教授的分析,教学与教育(以及管理)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日益知识化、科学化的课业取代教化性的课业,拉开了教学与教育的距离,削弱了教学的教育性质。2、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授课制,拉开了教师与各个学生之间的距离。3、以专业性的教学取代机械灌输的教学,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4、以自觉纪律取代强迫纪律,增加了学生行为管理的难度。5、从“一师多生”状态到“一生多师”状态,削弱了各个教师的权威。6、教师负担随着学生数增加而加重,学生负担随着课业量增加而加重。陈桂生:《班主任制》,《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11期。
    [5]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1]Woodrow Wilson,"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2,No.2(June 1887),pp.197-222.伍德罗·威尔逊:《行政管理研究》,载于《政治科学季刊》第2卷第2期(1887年6月),第197-222页。
    [1]大致有以下几篇:1902年的《奏定学堂章程》、1935年的《中学规程》、1938年的《中等学校导师制实施办法》、《陕甘宁边区暂行中学规程草案》、1979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1984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等等。
    [2]如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班主任工作全书》,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朱有王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内部研究参考;宋恩荣、章咸主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14)》,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著:《第四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民国63年版;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著:《第五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民国73年版等。
    [3]如王立华、李增兰:《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6期。
    [1]彭冰:《让学生自主管理长春一汽一中尝试取消班主任》《中国青年报》2004-05-13转引自:http://www.k12.com.cn/newspool/26107.html浏览日期:2008年4月8日。
    [2]刘彦玲执笔:《建构“首席班主任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2007年第5期等。
    [1]当时的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通常一个学级只有一个班。
    [2]《1918年北高师附属中学概况》:朱有王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11页。
    [3]以下简称《规程》,也有人称之为《中学章程》。
    [4]《中学章程》第三十五——三十七条,张文昌:《中等教育》附录一。
    [1]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1—2288页。
    [2]同上。
    [3]同上。
    [1]廖世承:《复贡君沛诚论中学级任制事》,《新教育》第五卷第一、二期合刊,亦收于《廖世承教育论著选》。廖世承:民初著名中学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致力于教育科学实验,参与创建中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之一——南京高等师范心理实验室。
    [2]“选科制”逐渐被限制,原因乃是由于当初在借鉴美国综合中学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美两国在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巨大差异。美国当时的中学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入学资格没有严格的限制,基本也可以自由选择未来的出路,所以有多科待选。而中国当时的教育落后,接受中学教育者多为富裕家庭或上层社会出身,预备升学的目的明确,也就不用进行选科和分科了。
    [3]即管训和教学职能和为一体,共同实现。从级任教师制开始,就有了这种管理思路。具体可参见王伦信:《清末明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高觉敖:《训教合一制》,《教育杂志》第十七卷第十号。
    [5]《江苏省县中等学校教训合一试行办法》,见杨同芳《中学训育》,世界书局1941年版,《附录》。
    [6]宋恩荣、章成主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14)》,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59-160页。
    [1]邱兴:《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2期。
    [2]同上。
    [3]谢秋葵:《美国中学辅导教师体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
    [1]李正云,张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历史、现状、动向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6期。
    [2]1907年,戴维斯(J.B.Davis)任美国密西根大瑞城中学校长,提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要提交关于职业兴趣的报告,教师要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以帮助学生塑造个性、防止问题发生、促进职业与品德发展。1908年,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波士顿创办了“就业指导局”,针对青少年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并在次年出版的名著《职业选择》(ChoosingaVocation)中,首次使用了“职业辅导”一词。他所创立的“帕森斯模式”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从此学校心理辅导开始了广泛的发展。
    [3]1955年,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对大学的辅导专业系提供专门经费,要求他们为学校培训专业辅导老师。1960年,美国有38个州规定学校辅导老师由大学研究院培养,要获得咨询或指导硕士学位才能获得学校辅导工作的专业资格证书。
    [4]杨慧敏:《美国中小学的辅导老师》,《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7期。
    [5]有研究者归纳出当前美国的辅导工作主要包括六类:1.在课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咨询:2.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3.信息服务;4.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嗜好、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打工经历等内容;5.磋商性服务,主要足辅导人员与社会、家庭和学校联系与合作;6.辅助学生治疗心理疾病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见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第12期。
    [1]李天鹰:《英美法德日诸国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1]包括三方面数量相等的代表:10名学校领导及地方行政人员,包括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财务副校长、教育工作顾问、学校所在的社区行政代表、3名地方行政代表、1—2名代表当地企业家和工人集体的专家;10名学校教职员工代表,其中教师7人,社会工作者、心理学顾问和学校技术服务人员3人;10名家长和学生代表,在普通中学相应为7和3人,在技术中学各为5人。
    [2]侯海涛:《法国中学组织管理新角色》,《上海教育》,2004年第6期。
    [3]杨红:《“方向指导”浅析》,《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4期。
    [1]杨红:《“方向指导”浅析》,《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4期。
    [2]同上。
    [1]国宾:《法国中学内部管理扫描》,《教书育人》,2004年第9期。
    [1]赵健:《学校管理本位化与学校选择自由化——日本公立中小学改革的新进展》,《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期。
    [2]周月朗:《日本小学班级小组活动的特色——兼与美国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6期。
    [1]周月朗:《日本小学班级小组活动的特色——兼与美国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6期。
    [2]陆浣:《全民参与教育:儿子在日本上小学之三》,《教育与管理》,2007年第8期。
    [1]本文作者注
    [2]陆浣:《全民参与教育 儿子在日本上小学之三》,《教育与管理》,2007年第8期。
    [1]陈桂生:《漫画“现代学校的职能”》,《学校管理实话》2004年版,第70-80页。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716页。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703页。
    [2]1988年9月1日起施行,选自《班主任工作全书》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80页。
    [3]吴志宏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1]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2]吴志宏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3]由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部分内容总结而来。
    [4]如美国的学生自治组织就与教师管理体系并列。
    [1]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班主任工作全书》,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8页。
    [1]参见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1]参见[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27页,转引自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页。
    [1]“组织”,即“由若干部门按一定结构方式组合而成,并去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整体”。(吴志宏:《教育行政学》,瞿葆奎主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从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学校是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组织。
    [2]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200页。
    [1]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中等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5页。
    [1]劳凯声、郑新蓉等著:《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303页。转引自吴志宏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2]徐爱民:《班集体建设中高中生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86页。
    [2]如江苏省南京一中。南京一中在1998年就实行了导师制,但与很多学校不同的是其导师来源并不是任课教师,而是以南京大学博导为核心的学术导师团、以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导师团和学军学农学商等社会实践导师团。
    [3]如河南滑县白道口镇二中。这是一所农村初中,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学校,该校有24个教学班,师生均住校。班级规模均在80人以上。该校于2003学年上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具体要求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教师组成导师组负责整个班级建设,每个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对指定的若干学生的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负责。在不增加校舍和师资的情况下,在大班教学中实行小班化管理。
    [4]如山东省肥城市仪阳中学。依据本班“留守学生”的人数和性格特点,仪阳中学把学生分别承包给科任教师,同时给每一位承包教师制定责任和义务,明确被承包的“留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估中所达到的目标,同时制定导师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所有导师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共性问题,对个性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然后对症下药。
    [1]钱红梅:《“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2006年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2]详见彭冰:《让学生自主管理 长春—汽—中尝试取消班主任》《中国青年报》2004-05-13转引自:http://www.k12.com.cn/newspool/26107.html 浏览日期:2008年4月8日。
    [3]见一周话题:《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23日第2版 转引自:http://www.jyb.com.cn/gb.2004/05/23/zy/jryw/10.htm 浏览日期:2008.4.8
    [1]彭冰:《让学生自主管理 长春—汽—中尝试取消班主任》《中国青年报》2004-05-13转引自:http://www.k12.com.cn/newsp001/26107.html 浏览日期:2008.4.8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1]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卷一,第132-133页。原载《新教育》第2卷第2期,1919年10月。
    [2]同上,第134-135页。
    [1]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卷一,第132-133页。原载《新教育》第2卷第2期,1919年10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4页。
    [3]同上。
    [1]有学者考证认为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最早源于我国明代国子监的教学,大约于14世纪末期。见冉苒:《对新版(辞海)“班级授课制”词目的质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9月。
    [2]金含芬:《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304页。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1986年版。
    2.班华:《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人民教育》,2004年第15-16期。
    3.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第12期。
    4.陈桂生:《班主任制》,《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11期。
    5.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陈桂生:《师道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范·斯科特等:《美国基础教育—社会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9.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法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美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中等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顾明远总主编:《中国教育大系 历代教育制度考(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6.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7.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黄正平:《道德情感 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取向》,《天津教育》,2007年第2期。
    20.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著:《第四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民国63年版。
    21.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著:《第五次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民国73年版。
    22.金含芬:《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3.劳凯声、郑新蓉等著:《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版。
    24.李军、曹莹雯:《上海市初中班主任工作负荷状况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9期。
    25.李茂:《彼岸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27.梁根全:《创新机制: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人民教育》,2004年第15-16期。
    28.刘彦玲执笔:《建构“首席班主任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2007年第5期等。
    29.罗伯特·G·欧文斯著:《教育组织行为学》,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钱红梅:《“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31.如李天鹰:《英美法德日诸国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3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内部研究参考。
    33.宋恩荣、章咸主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14)》,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4.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5.谭保斌:《班主任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7.王宝祥、牛志强、陈燕慈主编:《班主任工作全书》,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8.王立华、李增兰:《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6期。
    39.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瞿葆奎主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吴志宏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4.谢秋葵:《美国中学辅导教师体制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10期。
    45.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6.杨红:《“方向指导”浅析》,《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4期。
    47.杨慧敏:《美国中小学的辅导老师》,《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7期等。
    48.杨连山:《专业知识: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天津教育》,2007年第3期。
    49.殷广文:《改进高中班主任制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50.张向前、钦国强:《中学德育导师制: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期。
    51.张艳萍、张静:《中学设置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9期。
    52.赵健:《学校管理本位化与学校选择自由化——日本公立中小学改革的新进展》,《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期。
    53.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香港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版。
    5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55.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S.Piggott(ed.),the Dawn of Civiliza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1961.
    2.Neal Gross,Who Runs Our School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58).
    3.Woodrow Wilson,"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2,No.2(June 1887).
    4.Allen D.Glenn,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Perspectives from Members of the Japanese-United States Teacher Education Consortiu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97.
    5.Myra Pollack Sadker,David Miller Sadker,Teachers,Schools and society,Radon House,New York,1988.
    6.1.Allen Research V L(ed.)1976 on Tutoring.Children Academic as Teachers:New York Theory and Pres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