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媒体事件报道特质与态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网络媒体的报道无论从自身还是影响力来说都是不可小视的。当网络媒体的报道逐渐被传播学者及各个权力机构所重视的时候,当网络媒体事件的报道议题影响着传统媒体的议题时,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网络媒体因其自身的报道特点和它所产生的社会现实力量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充满力量的新媒体投入更大的关注,进行更深的研究。要想在将来的网络报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对现在的网络事件报道特质以及它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
     在网络事件报道的过程中,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有了新的特点。本文将以议程设置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由“新浪网”所评选出来的十大网络标志性事件为案例,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分析,归纳出网络媒体事件报道的特质。并且从网络媒体事件报道的三个过程:议题设置、舆论形成、议题提升,通过对十大事件在这三个过程中报道的研究,以便推论出网络事件报道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实质上,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网络媒体在事件报道操作层面技巧性的态势探索。
     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中“证实”、“证伪”的方法,首先提出论文的理论假设。接着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和归纳2008年网络十大标志性事件,在分析出网络媒体事件报道的特质后,推论出网络媒体报道在内容、表现手段和质量上将会出现边缘化的倾向,网络媒体越来越会选取非强制性议题进行报道,同时网络监管缺失和网络举报不通畅问题将会得到重视,以及网络媒体报道主体的传媒素养将会得以提高、并且越来越趋于理智。通过对网络媒体发展态势的研究,在实际的报道中能够规避问题,使我们更能够有效的来利用网络进行报道。
It is not any less losing for its la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2000. When the broadcaster and the authority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nternet media report and the internet media report affect traditional media report , we have to greatly focus on and research on the rising media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 and power especial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media combination.
     During the internet media report ,the traditional agenda-setting theory with new features. This article will be agenda-setting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this in 2008 from "Sina" chosen by the network of a landmark event in the top ten for the case of the inductive case analy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into the nature of the media reported the incident. Events and media coverage from the network of three processes: the question set, public opinion formation, and that upgrading of the top ten ev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se three research reports in order to infer the network reported the inciden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 essence,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network media coverage in the event of operational level skills to explore the trend.
     This paper adopts the substantial correctness and substantial failures in the substantial evidence, putting forward the theory assumption analyzing the ten spotlight internet media report in 2008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After analyzing the ten spotlight internet media report in 2008, this paper try to conclude the content, measures and quality of internet media report on the verge of tradition. The internet media selects uncomplusory subject to report, however, short of internet supervision and inconvenience of reporting an offender. These problem can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quality of internet media can be improved.This paper aims to effectively use the internet to report.
引文
[1]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77-178页
    [2]章宇光《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网络议程设置的特征》《新闻记者》2008年10月 第43页
    [3]漆菲《网络议程设置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一以搜狐无锡水污染事件报道为例》《东南传播》2008年6月 第51页
    [4]陈小燕《透过新浪网解读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第93页
    [5]栾轶玫《突发事件中,网民的主流意识正在形成-以拉萨事件为例》 《新媒体》2008.年3月第65页
    [6]牛千《网络传播模式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修正-以“肖琼博客事件”为例》 《东南传播》2008年1月 第54页
    [7]胡雯、王婧一《以“艳照门”为例谈议程设置理论的倒置》 《文学育》2008年6月 第145页
    [8]梅潇、王丽《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网络传播》2007年2月(下半月)第20页
    [9]王光照 《议程设置理论的重新建构》 《青年记者》 2008年8月(下) 第42页
    [10]丁柏铨、曾响《论新闻传媒表达民意-以2007年五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为例》《今传媒》2008年8月第25页
    [11]熊剑书、蔡立嫒《网络媒介对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一汶川地震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个案研究》 《新闻知识》2008年8月第38页
    [12]周怡、袁侃《从“北京沙尘暴”看BBS的议程设置》 《新媒体》2006年第22期第71页
    [23]纠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http://cdmedia.vin/sina.com/Zhz11228.html
    [24]甘惜分 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第131页
    [25][美]丹尼斯·麦奎尔[瑞]斯文·温德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 祝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第85-86页
    [26]李本乾《议程设置思想渊源及早期发展》 《当代传播》2003.3第19页(参见M·麦考姆斯T·贝尔,1999年夏)
    [27]李本乾《议程设置思想渊源及早期发展》 《当代传播》2003.3 第19页(参见沃尔特·李普曼,1965)
    [7][28]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振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 第264页
    [29]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振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 第266页
    [7][30]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振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 第256-257页
    [1]、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振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
    [2]、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3]、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4]、[美]丹尼斯·麦奎尔[瑞]斯文·温德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5]、威尔伯·施拉姆(1984):《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6]、胡正荣:《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李金铨《超越西方霸权:传媒与文化中国的现代性》[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8]、罗伯特A.哈克特、赵月枝:《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9]、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10]、牛千《网络传播模式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修正-以“肖琼博客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08年1月
    [11]、胡雯、王婧一《以“艳照门”为例谈议程设置理论的倒置》[J]《文学育》2008年6月
    [12]、梅潇、王丽《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J]《网络传播》2007年2月(下半月)
    [13]、王光照 《议程设置理论的重新建构》[J]《青年记者》 2008年8月(下)
    [14]、丁柏铨、曾响《论新闻传媒表达民意-以2007年五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为例》[J]《今传媒》2008年8月
    [15]、熊剑书、蔡立嫒《网络媒介对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汶川地震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个案研究》[J]《新闻知识》2008年8月
    [16]、周怡、袁侃《从“北京沙尘暴”看BBS的议程设置》[J]《新媒体》2006年第22期
    [17]、、温婷桢:《网络舆论对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J],《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18]、章宇光《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网络议程设置的特征》[J]《新闻记者》2008 年10月
    [19]、漆菲 《网络议程设置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一以搜狐无锡水污染事件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08年6月
    [20]、李本乾《议程设置思想渊源及早期发展》[J]《当代传播》2003.3
    [21]、潘祥辉:《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回顾》[J],《中国传媒报告》
    [22]、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J],。中国记者,2005(6)
    [23]、陈小燕《透过新浪网解读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
    [24]、栾轶玫《突发事件中,网民的主流意识正在形成-以拉萨事件为例》[J]《新媒体》2008.年3月
    [25]、宋昭勋:《媒体融合: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面临的挑战》[J]香港《传媒透视》2006年第9期
    [26]、杨慧琼:《从议程设置理论解析网络受众的传播地位》[J]《新闻与传播研究》第12卷第2期[27]、彭泰权:《大众传播的议题属性设置效果--美国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进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8]、常庆:《媒介的议程设置与热点问题报道》,[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3期(总第182期)
    [29]、甘露:《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J]《国际新闻界》 2003.4
    [30]、杨理光,郑保章:《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的弱化及其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29卷第4期
    [31]、周海英:《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实证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总第130期)
    [32]、钟新、陆佳怡:《走近唐纳德·肖》,《 国际新闻界》[J]2004.4
    [33]、惠海斌、申健:《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恶推手”--以“3377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08年第4期
    [34]、路俊卫:《虚拟世界的现实力量--盘点2007年四大网络事件》,[J]《“网络传播研究”笔谈》第5期
    [35]、赵月枝:《中国传播产业与入世:一种跨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J]《中国传媒报告》第3期取自传播学论坛,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1263。
    [36]、郭震旦:《博客的社会学意义》[J]天极一新闻频道 2006-2-24 18:11:03
    [37]、钟玉英、王举兴:《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控制与政府角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8]、廖云:《试论网络传播中的社会控制》[J]《泰山学院学报》2004第4期
    [39]、张洪忠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D]http://cdmedia.vip.sina.com/zhzl1228.html
    [40]李艳芳 《由“富士康诉记者案”浅析我国大众传媒素养》[D]人民网http://yj.mediaclub.com.cn/research/2008-03-24/2535.shtml
    [41]、黄少华:《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D]中华硕博网WWW.CHINA-B.COM 2009年03月09日
    [42]、郑永强:《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中国社会学网--分支社会学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cyshx/t20090213_20551.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