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78-2004)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红十字会是世界三大国际性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奥委会齐名。江苏是红十字运动的发祥地,近代以来曾书写辉煌篇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江苏红十字会从“文革”的阴霾中逐步复苏并开始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复会时期的江苏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先行,宣传工作开路,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更显人道本色。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援非募捐活动中,江苏红十字会成绩显著,描绘了新时期国际救援工作的新画卷。随着省红十字会“四大”的召开,江苏红十字运动阔步跃进。组织机构和组织建设在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为红十字事业的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台事服务工作中,江苏红十字会积极应对,以人道情怀为两岸的联系沟通而殚精竭虑,彰显了政府“人道助手”的红十字内涵。青少年工作是红十字事业的“希望工程”,江苏红十字会矢志不渝地着眼于推动青少年运动规范化进程,谱写了富于生机活力的华美诗篇。新世纪的时空下,管理体制的理顺实现了江苏红十字运动的转型。“抗非”工作是转型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向时代和社会昭示了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巨大力量。而江苏《〈红十字会法〉实施办法》的出台,是《红十字会法》的本土化,也是江苏红十字运动依法建会的里程碑,为其全面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光明的路径。
     红十字博爱系列工程是对红十字人道救助活动的经典概括,是红十字会与社会运行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在构建“博爱系列工程”的同时注重释放社会势能,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的理论纲领。江苏红十字运动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特色”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中,江苏以其特色独具的风采彰显了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力量。在“特色”理论的指引下,江苏红十字运动倚重募捐工作,培育特色文化,打造品牌,“有位?有为”地奔向未来。
     总之,本文首次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系统探究了事关红十字运动全局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同时,运用组织社会学、管理学等观点首次对江苏红十字运动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做了基本剖析,对红十字会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历史过往与现实情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理论思考。对于深化红十字运动研究、拓展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社团史和慈善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famous a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OC. Jiangsu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Red Cross Movement in China and in modern times it has written brilliant chapters. With the pa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Red Cross of Jiangsu begins a gradual recovery path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s organization, the "Wu Jiang Si Mei" activity follows the publicity work, which indicates the more humane qualities. In the assistance of fund-raising activities to Africa, it grades significantly, writing a new chapter in international relief work during the new period. After the 4th conference, the Red Cross movement of Jiangsu makes a rapid progress.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at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 becom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perfect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its in-depth development. It actively responds to services of Taiwan Affairs, contacting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with humanitarian work and serves as the Government's "humanitarian aide". Youth work is the base of "hope project", it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writing a wealth to the vitality chapter.
     In the new century, the rationalized management system indic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d Cross movement in Jiangsu. "Anti-SARS" Work is the first major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 showing tremendous humanitarian strength. Jiangsu implementation of localizes "Red Cross law" is a landmark of building Red Cross of Jiangsu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nd specified the light path for its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eries of project of love of humanitarian relief activities epitomizing a general summary will be the social bridge and link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building the Red Cross cause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Jiangsu Red Cross achieves its ow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with constructing "series project of love ",it pays attention to releasing potential energy, focusing on social problem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d Cross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theoretical program. The Jiangsu Red Cross movement,which promot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Red Cross movement. It demonstrates its presence and humanitarian strength both in the rural work and volunteer service work.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Jiangsu Red Cross movement relies on fund-raising cultivates its characteristics culture, builds its own brands and strives for the bright future.
     In short, this paper applie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ort out the history and its inner rule of Jiangsu Red Cross move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for the first time, and explor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the move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iangsu Red Cross movement and social changes with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kes in-depth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to its history of the past with the realiti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the Red Cross movement, expanding the context of the history of societies and charitable research during.
引文
①《红十字运动研究?发刊词》(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②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书系>总序》,《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1904-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10日诞生于上海,上海时为江苏属地。
    ④参见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⑤王永作:《江苏经济发展研究?前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①池子华:《一部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的“问题”之作——评〈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第126页。
    ②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事业发展呼唤理论研究》,见《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1页。
    ③池子华先生的《百年红十字》对建国后的红十字会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梳理;周秋光、曽桂林的《中国慈善简史》对这一时期的红十字会历史也有所涉及。有关建国初期的研究论文可见池子华的《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钟山风雨》2007年第3期,第8页;改革开放后的研究仅见于杨红星的《抗击“非典”战役中中国红十字会慈善行动简论》,《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
    ④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⑤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48598.htm。
    
    
    ①有些社团即为慈善性质,包括中国红十字会。
    ②田居俭:《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22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0页。
    ②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事业发展呼唤理论研究》,见《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1页。
    ③“苏州市红十字会开拓创新,与苏州大学合力打造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这是一种新的超越,我们不妨称之为红十字运动研究的‘苏州模式’。这种尝试是有益的、富有成效的”,见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事业发展呼唤理论研究》,见《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2页。
    ④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前言》,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解放网,www.jfdaily.com。
    ①据查只有论文两篇,一为沈燕燕所写的《略述'98抗洪救灾中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募捐赈灾活动》,一为杨红星的《略论苏州市红十字会'91抗洪救灾款物收发工作》,均发表于《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
    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完整确知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状况,根据资料粗略搜得一文,为杨宝煌所写的《社会安全中红十字会业务之价值》,发表于《社会建设》1948年第8期。该文从社会安全的角度,以中外红十字会为实例,阐述了红十字会在“保健服务”和“灾难救济”中的重要价值。这是较早认识红十字社会保障功能的文论。
    ③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34页。
    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186页。
    ⑤《中国科技史料》1999年第2期。之前有陈民、吕运明、李筑宁、李丽、曹育等人关于抗战救护的“灵魂人物”林可胜的文章发表,下文将有所介绍。
    ⑥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34页。
    ⑦茅家琦:《<百年红十字>简评》,《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第79页。
    ①王卫平、王晚英:《为中国慈善界放一异彩——〈百年红十字〉简评》,《安徽史学》2004年第3期。
    ②钱信忠:《百年红十字·序》。
    ③茅家琦:《〈百年红十字〉简评》,《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第79页。
    ④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⑤黄妙婉、杨红星:《中国近代红十字会史研究的新突破——评〈红十字与近代中国〉》,《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25-126页。
    ⑥池子华、郝如一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⑦张立明:《翔实求是,大有裨益——〈中国红十字1904-2004历史编年〉简评》,《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233页。
    ⑧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⑨致琦企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大陆方面为周秋光。
    ①池子华:《是行路者,也是道路的红十字会——台湾版〈红十字会百年会史,1904-2003〉述评》,《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225页。
    ②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③池子华:《一部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的“问题”之作——评〈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第126-127页。
    ④Caroline Beth Reeves, The Power of Mercy :The Chinese Red Cross Society , 1900-1937,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 Harvard University,1998.
    ⑤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2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185页。
    ⑥池子华:《从中国救济善会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史林》2005年第2期,第77页。
    ①朱浒、杨念群:《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172页。
    ②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38页。
    ③杨智芳、周秋光:《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5;118页。
    ④朱浒、杨念群:《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168;174页。
    ⑤周秋光、靳环宇:《早期红十字会在中国的演变》,《光明日报》2006年2月21日。
    ⑥《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第2期。
    ⑦杨智芳、周秋光:《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5页。
    ①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1904-1912)》,《政大史萃》2000年第2期,第95页。
    ②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九一二年说质疑》,《光明日报》,2007年9月21日。
    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承认我国红十字会的时间探源》,《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刊》1999年总第15期,第22页。
    ④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⑤蒋梦麟:《复员期间的中国红十字会》,《大公报》1946年2月17日。
    ①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的几个断面》,《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②李微:《试析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活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46页。
    ③杨红星:《留美医学生与抗战救护》,《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119-124页。
    ④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上、下),《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
    ⑤张建俅:《抗战时期战地救护体系的建构及其运作——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为中心的探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1年第36期,第117-118页。
    ⑥张建俅:《抗战时期救护总队外籍医护人员名单考证》,《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2期。
    ⑦池子华:《国际援华医疗队抗战救护纪实》,《钟山风雨》2005年第2期,第16页。
    ⑧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第126;107页。
    ⑨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济1917年京直水灾述略——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⑩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助1928至1930年西北华北旱荒述略》,《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2期,第183页。
    ①李勇、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1922年广东“八二风灾”述略》,《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
    ②杨红星:《抗击“非典”战役中中国红十字会慈善行动简论》,《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
    ③陈民:《抗日战争中救死扶伤的生理学家林可胜》,《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④《林可胜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文史天地》1995年第5期。
    ⑤李筑宁、李丽:《战火中飘扬的中国“红十字——林可胜与救护总队”》,《党史纵横》1996年第9期。
    ⑥曹育:《中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博士》,《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1期。
    ⑦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上、下),《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
    ⑧池子华:《孙中山与中国红十字运动》,《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池子华:《略论孙中山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贡献》,《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
    ⑨池子华:《施则敬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⑩池子华:《吕海寰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吗?》,《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1沈传亮:《周恩来与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潮》2008年第2期。12《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1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14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浅析(1912-1937)》,《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01页;135页。
    ①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23页。
    ②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91页。
    ③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81页。
    ④池子华:《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钟山风雨》2007年第3期,第8页。
    ⑤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的1912年》,《钟山风雨》2002年第4期。
    ⑥池子华、吕志茹:《“复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⑦吕志茹、池子华:《“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简论》,《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⑧池子华:《“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慈善活动论纲》,《文化学刊》2007年第5期。
    ⑨《近代中国政府与社团关系的探讨——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1912-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总第47期(2005年),第155页。
    ①池子华:《一部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的“问题”之作——评〈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第126页。
    ②杨红星、池子华:《近年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综述》,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③行龙:《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④池子华、郝如一:《红十字事业发展呼唤理论研究》,见《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2-3页。
    ①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②转引自何克明:《中国的红十字启蒙运动》,见《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11期,第3页。
    ③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④关于首任会长问题,向来并无争议,学术界、各种出版物以及红十字会系统内部一致认为吕海寰为首任会长,但经池子华教授考证,首任会长应为盛宣怀。参见池子华:《吕海寰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吗?》,《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①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75页。
    ②亦有9个之说,不包括江阴,见朱君辑、李纯华主编:《江苏省志?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
    ③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④朱君辑、李纯华主编:《江苏省志?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7页。
    ①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页。
    ②本文界定的新中国初期是指1950-1965年的十五年。
    ③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
    ④《总会工作检讨会代表名册及会议记录、总结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476,卷号1999。江苏6分会与会的10位代表是:南京分会的吴耀麟(总干事)、杨登瀛(会长);常州分会的吴逸樵(总干事)、杨迪群(乡村服务站负责人);青浦分会的徐熙春(会长);长泾分会的华毓楠(诊疗所主任)、刘正骅(分会文书、诊所医师);无锡分会的张玉寿;镇江分会的白耀华(分会诊所主任)、陆树人(职员)。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⑥朱君辑、李纯华主编:《江苏省志?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34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5;74页。
    ②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2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④此时的基层组织包括基层委员会,红十字卫生站、会员小组等。发展会员自然是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有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往往与卫生站(或保健站)合二为一,卫生站就成为会员、卫生员的活动中心。
    ⑤《各市县红十字会组织情况表》(1961年10月10日),江苏省档案馆档案,第442卷。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5;88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②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史》(上卷),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4页。
    ③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8页。
    ④参见周健萸:《精明?能干?负责?进步——五六十年代总会的女副秘书长倪斐君》,《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11期,第19页。
    ①朱君辑、李纯华主编:《江苏省志?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34页。
    ②瞿鸿烈主编:《常熟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19页。
    ③庄申主编:《无锡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8页。
    ④“分会”的称呼有误,因为自1957年起,总会即通知取消分会名称,省、市、县红十字分会改成省、市、县红十字会,会务工作由总会直接领导改成逐级领导。见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1页。
    ⑤张世闿等总纂:《镇江市志》上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⑥程以正主编:《江阴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37页。
    ⑦荀德麟主编:《淮阴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9页。
    ⑧王道伟主编:《昆山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页。
    ⑨谈汗人主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642页。
    ⑩袁洪宝总纂:《灌云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578页。11泗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泗阳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0页。
    ①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红十字会简史(1913-1990)》1993年内部刊行,第12页。
    ②张应忠主编:《苏州卫生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③《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8页;另参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
    ④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⑤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⑥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⑦按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相互联系,见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⑧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211;249页。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82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④刘苍劲:《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⑤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⑥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穴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页。
    ⑦《新华月报》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页.
    ①张家麟编著:《组织社会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2;64页。
    ②国务院文件,国发[1978]63号,第2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2-002-0000-0040;《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档号1985-001-0000-0001。据肯定也存在偏差。
    
    
    ①盛立:《发刊词》,《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2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召开理事会议》,《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要点》,《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召开理事会议》,《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④《省红十字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4期。
    ⑤《卫生厅刘洪祺副厅长在省红十字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4期。
    ⑥《省红十字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4期。
    ⑦亦有11个市之说,参见《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省红十字会会长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专职干部短训班结束时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1年“长期”1,第6页。
    ⑧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详见核生化武器)的防护。它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形式。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0217.htm。
    ⑨《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3页。
    
    ①《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专职干部短训班结束时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1年“长期”1,第6-10页。
    ②《省红十字会举办专职干部短训班》,《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5期。
    ③《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专职干部短训班结束时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1年“长期”1,第7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2-3页。
    
    ①为当期《江苏红十字》报的出版时间。
    ②《徐州红十字会恢复建制》,《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3期。
    ③《简讯》,《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4期。
    ④《镇江红十字会恢复》,《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5期。
    ⑤《常州红十字会开始办公》,《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5期。
    ⑥《南京红十字会召开五届三次理事会》,《江苏红十字》1983年第13期。
    ⑦《无锡市重建红十字理事会,副市长庄申任会长》,《江苏红十字》1983年第16期。
    ⑧《淮阴市建立红十字会》,《江苏红十字》1983年第17期。
    ⑨《无锡市红十字会召开三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红十字》1983年第17期。
    ①《为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徐州、泰州、扬州、盐城、常熟、无锡等地红十字会举行纪念活动》,《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24期。
    ②《常州红十字会理事会成立》,《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23期。
    ③《镇江市红十字会三届理事会隆重召开》,《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2期。
    ④《无锡市红十字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2期。
    ⑤《淮阴市红十字会首次召开理事会》,《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3期。
    ⑥《泰州市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和第三次常务理事会》,《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3期。
    ⑦《淮安县成立红十字会》,《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4期。
    ⑧《连云港恢复红十字会理事会》,《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4期。
    ⑨《盐城市红十字会隆重召开成立大会》,《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⑩13个市包括南京、无锡、常州、徐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等11个省辖市和常熟、泰州两个县级市;5个县分别为无锡、淮安、江阴、武进、泗洪。参见《地方红十字组织一览》(截至1985年底),《中国红十字》1986年第8期,第26页。11《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①新疆自治区尚未建立红十字会。
    ②《地方红十字会组织一览》(截至1985年底),《中国红十字》1986年第8期,第26页。
    ③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23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②《征稿启事》,《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③《发刊词》,《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1期。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4页。
    ⑤《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4-6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连云港召开》,《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11期。
    ③《中国红十字会在连云港市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国红十字》1985年第12期,第2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连云港召开》,《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11期。
    
    ①《省红十字会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11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③《关于开展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活动的计划》,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4年“长期”32,第3页。
    ④《江苏省暨南京市红十字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6期。
    ①《本市举行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苏州市红十字会资料1984年“长期”32,第39页。
    ②《徐州、泰州、扬州、盐城、常熟、无锡等地红十字会举行纪念活动》,《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6期。
    ③《苏州金阊区红十字医院以实际行动开展纪念活动》,《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6期。
    ④《扬州机械厂红十字会的庆祝活动》,《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6期。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关于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通知》,《中国红十字》1981年第4期,第1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03页。
    ⑦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有关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在“人道主义”之前总要加上“无产阶级”或“革命”或“社会主义”的定语,以示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区别,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具体参见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1页。
    
    ①《省红十字会发出通知,继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5期。
    ②《南京二十一个医疗卫生单位红十字会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发出倡议》,《江苏红十字》1982年第5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82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3年“长期”8,第7页。
    ④《保护学生视力》,《中国红十字》1982年第5期,第5页。
    
    
    ①《为建设精神文明做贡献——“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续志》,《中国红十字》1982年5月,第2-3页。
    ②《抓好十件事》,《中国红十字》1982年第7期,第2-3页。
    ①《南京十五所学校红十字会提出巩固“全民文明礼貌月”成果的倡议》,《中国红十字》1982年第5期,第5页。
    ②《南京、苏州、常州等市红十字会及时部署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江苏红十字》1983年第9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继续积极参加“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4年“长期”30,第1-2页。
    ④《南京十一中红十字青少年走上街头为民服务》,《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21期。
    ①《南京市六千多红十字青少年上街宣传与为民服务》,《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21期。
    ②《鼓楼区新华小学红十字少年上街进行文艺宣传》,《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21期。
    ③《省“五四三”活动委员会召开会议,部署学习三明市经验搞好城市文明建设》,《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8期。
    ④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86页。
    
    
    ①《世界性旱灾严重二十二国食品短缺联合国将建机构帮助解决非洲旱灾问题》,《人民日报》1984年2月6日。
    ②《南部非洲各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参考消息》1984年8月17日。
    ③阳月:《为非洲灾民募捐》,《中国红十字》1985年第7期,第6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关于为非洲灾民开展社会募捐的通知》,《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⑤《为救济非洲灾民募捐的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7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12页。
    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关于为非洲灾民开展社会募捐的通知》,《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①《省红十字会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为援助非洲难民发起募捐活动》,《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请审批为救援非洲灾民开展社会募捐的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3-4页。
    ④《南京市红十字会援助非洲灾民募捐活动头一天》,《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⑤《淮阴市援非募捐活动胜利结束》,《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⑥《宣传成效大,募捐结硕果》,《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11期。
    
    ①《淮阴市援非募捐活动胜利结束》,《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②《关于救援非洲灾民募捐活动的情况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15-16页。
    ③《镇江市援非募捐活动热火朝天》,《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①《常州市红十字医院开展援助非洲灾民义诊募捐活动》,《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②《扬州机械厂红十字会热心公益》,《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③《南京下关区援非捐款三万余元》,《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④部分地市红十字会的活动在时间上有所延长,如南京市红十字会止于八月底,共收到捐款四十四万七千余元,这也说明这次活动的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才会有后续捐款的源源不断的到来。见《南京市红十字会召开援外募捐汇报感谢会》,《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期。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14页。
    ②《为救济非洲灾民募捐的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7页。
    ③《宣传成效大,募捐结硕果》,《江苏红十字》1985第11期。
    ①《关于救援非洲灾民募捐活动的情况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14-15页。
    ②《印刷工人昼夜赶印宣传品》,《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5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④《关于救援非洲灾民募捐活动的情况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永久”7,第16页。
    ⑤《我省十一个省辖市援非募捐工作顺利进行》,《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⑦《我省十一个省辖市援非募捐工作顺利进行》,《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13页。
    ②《离休老干部戴昭捐款二百多元》,《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④《常于美德亮高风》,《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⑤《致富不忘救灾的个体户》,《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6期。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⑦《一个不具名的募捐者》,《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②王炳林、徐付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闯关奋进》,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③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5页。
    ①(美)詹姆斯·汤普森:《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科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译者序。
    ②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318页。
    ③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江苏改革开放纪事(1979-1988》,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1页。
    ①《在改革中发展红十字事业——新春献词》,《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1期。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23页。
    ③时间上亦有7月2日至4日之说,见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根据《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日程表》,7月2日,省红十字会召开第三届理事扩大会议,商讨“四大”相关事宜;7月3日,“四大”正式召开,4日下午胜利闭幕。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7页。
    ①《关于召开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补充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5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2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页。
    ④《杨詠沂副省长在大会上的讲话》,《江苏红十字》1985年第7期。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117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建议名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10-12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85年工作情况》,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02。
    ②《关于贯彻全国、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的“七五”设想和近期工作安排》,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04。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3-234页。
    ②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④盛天任:《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⑥《吴锡军同志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②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页;384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92-293页。
    ④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4页。
    ⑤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4-415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③《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5年“长期”15,第15页。
    ④《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180页。
    
    
    ①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
    ②(美)詹姆斯.汤普森:《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科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斯科特序言。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24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全国工作会议》,《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期。
    ⑤《中国红十字会召开全国工作会议》,《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2期。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①《关于整顿红十字团体会员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2,第9页;《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③刘祖云等著:《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299页。
    ④《泰州市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整顿已见效》,《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1期。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②《198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6年“长期”51,第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④《苏州市红十字团体会员单位整顿互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6年“长期”55,第19-20页。
    ⑤《无锡市红十字会召开团体会员单位和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会议》,《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4期。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②《苏州市红十字会1986年工作回顾和1987年工作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6年“长期”10,第3-4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整顿团体会员单位情况的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5-002-0000-0011。
    ④《在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1-0000-0008。
    ⑤《全省团体会员单位整顿工作互查结束》,《江苏红十字》1986第9期。
     ①《在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1-0000-0008。
    ①《振奋精神,开拓前进——江苏省红十字会1987年度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7-001-0000-0014。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①《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6-7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③《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6-7页。
    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1-12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2-3页。
    ⑥即列编、列位、列支。
    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1-12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2-3页。
    ③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④金永鑫:《实行目标管理,强化指导协调》,《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4月5日。
    ⑤《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6-7页。
    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1-12页。
    ⑦《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①《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9-10页。
    ②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6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④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45页。
    ⑤《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1-12页。
    ⑥《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9-10页。
    ⑦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①《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9-10页。
    ②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6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④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45页。
    ⑤《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1-12页。
    ⑥《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9-10页。
    ⑦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6-7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29-30页。
    ④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45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⑥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0页。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③《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6,第25页
    ④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6页。
    ⑤冯志国:《读海峡两岸“红十字通信”有感》,《中国红十字》1989年第4期,第28页。
    ⑥《新华月报》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下),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31页。
    ⑦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316页。
    ⑧亦有12万7千人之说,见《关于认真做好台胞来大陆探亲接待工作的宣传提纲》,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21页。
    ⑨《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①《关于认真做好台胞来大陆探亲接待工作的宣传提纲》,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21页。
    ②《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2页。
    ③《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为台胞台属查人转信工作情况》,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7-002-0000-0154。
    ⑤《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祖国统一大业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2-3页。
    ②《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④《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5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⑥《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贯彻总会传真电报的几项具体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7页。
    ①《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6页。
    ②《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④《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⑥《关于同意设立“江苏省红十字会台湾事务服务部”及人员编制的批复》,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16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祖国统一大业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3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贯彻总会传真电报的几项具体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4-5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为台胞台属查人转信工作情况》,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7-002-0000-0154。
    ④《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8页。
    ①《为加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好台胞回乡探亲接待工作》,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51-52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③《为加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好台胞回乡探亲接待工作》,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51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⑤《关于为适应对台工作的需要加速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28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3-424页。
    ②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贯彻总会传真电报的几项具体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8,第8-9页。
    ④《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8-39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页。
    ⑥《遵循人道主义宗旨,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39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为台胞台属查人转信工作情况》,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7-002-0000-0154。
    ②孙中林:《长相思》,《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5期。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6,第14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③《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6,第25页。
    ④《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江苏红十字》1990年8月25日,第8期。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5-16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9页。
    ⑧《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⑨《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6-17页。
    ①《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搞好台事服务》,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0-002-0000-0100。
    ②《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6,第29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⑤《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6,第30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②《情系两岸——海门县红十字会热心为台胞服务》,《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5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对探亲台胞中危重病人抢救及死亡善后处理的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18页。
    ④《关于对探亲台胞中危重病人抢救及死亡善后处理的注意事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7,第25-26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②《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6,第30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页。
    ④《南京市红十字会协助查证海峡两岸首宗遗产案圆满解决》,《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2期。
    ⑤《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1-16页。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9页。
    ①《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6-17页。
    ②刘祖云等著:《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151页。
    ③关于“红十字青少年”这一称谓,也有其自身的沿革过程。青少年运动萌芽初期,红十字青少年曾分别有“红十字青年”与“红十字少年”等称谓,其实并无实质内涵上的区别,均指学校中的红十字会会员。1947年,吴耀麟先生按照不同的年级,将小学生称为红十字儿童,初中生称为红十字少年,高中生称红十字青年。根据他的解释,1946年总会在江苏南京初创的红十字青年服务团组织(会员为初中二、三年级及高一年级学生),并未包括所有在校学生,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年”组织;1948年,总会试办的红十字少年会(吸纳的对象为中小学生),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年组织。建国初,总会将12岁至20岁以内的在校读书的学生称为“少年会员”。自1958年8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发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将红十字少年名称一律改为红十字青少年”(见《中国红十字》1958年9月号,第20页)至此,在表述上达成了统一,虽然对红十字青少年会员的范围在界定上有所出入,如在1985年通过的《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规定热心于红十字活动的大学生也可发展为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但是“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一称一直沿用至今。
    ④《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中国红十字报》2002年3月15日。
    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校学生加入红十字会的为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509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
    ⑦吕志茹、池子华:《“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简论》,《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137页。
    ⑧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04-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242页
    ②《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学校中积极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89,第1-2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情况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3-0000-0025。
    ④《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情况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79,第8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57页。
    ②《积极开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局面》,《中国红十字》1988年第1期,第4页。
    ③《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的里程碑》,《江苏红十字》1987年第12期。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57页。
    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0,第15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128,第5-6页。
    ②《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③《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中国红十字报》1991年7月20日。
    ④《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9-10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组成名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2年“长期”11,第4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组织规程》(暂行)》,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2年“长期”11,第5页。
    ④陈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3-14页。
    ⑤在《红十字会法》第三章“职责”中,规定红十字会有“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职责。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6-7页。
    ①《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纪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0,第10页。
    ③《密切联系,共同合作,把我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3,第16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教委联合召开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12期。
    ⑤《在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0,第12页。
    ⑥《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5页。
    ⑦《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16页。
    ⑧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7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6-7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9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⑤张立明:《江苏省政府批转加强红十字工作的意见》,《中国红十字报》2002年9月13日。
    ①规范行为理论是研究规范和规范行为存在的形态、特征、作用、遵循机制及演化规律,它是规范化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系统运行理论的基石。见李习彬:《规范化管理:管理系统运行设计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②李习彬:《规范化管理:管理系统运行设计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③《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规程》,1986年“长期”54,第18-24页。
    ①《关于建立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4,第12—13;132页。
    ②苏州市红十字会:《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红十字活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长期”140,第12页。
    ③《注重规范化,创新上水平,追求高层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2,第2页。
    ④《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规范(草案)》,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9年“长期”28,第8—9页。
    ⑤《苏州市小学校红十字工作规范化考评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2年“长期”5,第48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6-7页。
    ⑦《苏州市红十字会1993年主要工作实绩》,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3“永久”1,第2—8页。
    ⑧《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档案规范》,1996年“长期”1,第1-2页。
    ⑨《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⑩《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6-7页。11《苏州市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永久”1,第1—7页。
    
    
    ①《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计划》,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2年“长期”1,第3页。
    ②《关于召开市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现场会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长期”5,第1—22页。
    ③《苏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档案资料》,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长期”1,第1—2页。
    ④《注重规范化,创新上水平,追求高层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2,第12—18页。
    ⑤《平江区红十字会二00二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工作总结”
    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中的“四化”与“四性”》,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长期”70,第10—15页。
    ②《红十字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江苏红十字》1991年第11期。
    ③江鸣皋:《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是培育一代新人的好途径》,《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5月13日。
    ④《彭珮云在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页。
    ①《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0,第16-17页。
    ②苏州市红十字会:《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红十字活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长期”140,第13页。
    ③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
    ④《顾英奇副会长向海峡两岸运动员在第11届亚运会上首枚奖牌获得者赠紫砂百寿瓶》,《中国红十字》1990年第12期,第4页。
    ⑤《顾英奇副会长给宜兴市实验小学红十字会的信》,《中国红十字》1990年第12期,第5页。
    ①《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7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9页。
    ④《苏州市开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小结与思考》,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学校红十字”。
    ①《彭珮云在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②张立明:《历史的责任,现实的要求,有感于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中国红十字报》,2005年9月30日。
    ①“社会转型”的概念和理论源于社会学。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代社会学者郑杭生借鉴韦伯“传统-现代”社会类型分析框架,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和独特的现状,提出了适合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理论。
    ②郑杭生、李强等著:《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③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④刘祖云等:《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第3页。
    ②江亦曼:《江亦曼在理顺地级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288-289页。
    ③顾英奇:《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建构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基本框架》,《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29页。
    ④张立明:《走出襁褓天地宽——浅议红十字会机构独立的必然性》,《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9日。
    ⑤陈跃进:《红十字会机构设置的一点思考》,《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11月24日。
    ①张建国:《顺乎时代要求,加快理顺步伐,谈理顺市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月31日。
    ②张立明:《走出襁褓天地宽——浅议红十字会机构独立的必然性》,《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9日。
    ③张建国:《顺乎时代要求,加快理顺步伐,谈理顺市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月31日。
    ④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红十字会个案研究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清华研究”,第6-7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2006年内部刊行,第8页。
    ①张立明:《走出襁褓天地宽——浅议红十字会机构独立的必然性》,《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9日。
    ②夏海:《政府的自我改革——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91页。
    ③江亦曼:《江亦曼在理顺地级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289-290页。
    ④张建国:《顺乎时代要求,加快理顺步伐,谈理顺市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月31日。
    ①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红十字会个案研究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清华研究”,第1-2页。
    ②《关于中国红十字会体制改革的设想》,《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③《王立忠在中国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座谈会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管理。
    ④钱正英:《在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5年,第7-8页。
    ⑤杜海岚:《实施红十字会法:为何举步维艰》,《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月16日。
    ⑥顾英奇:《依法建会,依法兴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5年,第30页。
    ⑦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7页。
    ①《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217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377页。
    ③《中编办〈关于理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④王立忠:《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速发展红十字事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0,第4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2001年第3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0,第12页。
    ⑥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0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办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25,第5-7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8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29-30页。
    ③省编委《关于理顺省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批复》,江苏省红十字会编:《红十字工作法律、法规、文件选编(1993-2002)》(内刊),第95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页。
    ⑤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4-001-0000-003。
    ⑥《2004年大事记》,江苏省红十字会网站,http://www.jsredcross.org.cn/show_news.asp?News_Class=28&News_XClass=&Nid=14。
    ⑦《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江苏省红十字会党组》,《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2期。
    ⑧江亦曼:《江亦曼在理顺地级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页。
    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第3页。
    ①无锡市红十字会网站,http://www.wxredcross.org/orgTol.aspx。
    ②《盐城红十字》(第7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3,第24页。
    ③《徐州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圆满解决》,《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7期。
    ④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5年,第15-16页。
    ⑤《盐城市今年重点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2期。
    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第3页。
    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在中国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座谈会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管理。
    ②彭珮云:《在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0,第70页。
    ③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2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55-157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4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90年2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216-217页。
    ②顾英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用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97-98页。
    ③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7页。
    ①张曙光:《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10月6日。
    ②吴厚冬:《“官管民办”——简介外国红十字会体制》,《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2月27日。
    ③雷淑敏:《美国红十字会的特点——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红十字会系列报道之一》,《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0月23日。
    ④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红十字会个案研究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清华研究”,第6-7页。
    ⑤胡殷红:《中山的光彩》,《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1月10日。
    ⑥李书万:《盐城市红十字会成立机关党支部》,《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10月6日。
    ①李书万:《红十字会工作列入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5月10日。
    ②郝珺:《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服务:实际运作与问题分析》,《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216页。
    ③蒋廷玉、苏宏:《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举行》,《新华日报》2002年7月23日。
    ④江建宁:《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红十字报》2002年7月26日。
    ⑤《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57页。
    ①《七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简介》,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117-136页。
    ①《吴锡军会长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36页。
    ①房宁、贠杰主编:《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傅思明主编:《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危机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③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④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当今充满风险的后工业社会,并提出风险社会理论。贝克认为,所谓的风险社会就是高科技迅猛发展条件下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一背景和条件下,某些看似局部的或是突发性的事件却往往容易导致和引发整体性的的社会灾难。可以说,“风险社会”理论是对常态社会理论的一种反动,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独特视角。参见黄庆桥:《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社会》2004年第3期,第27页。
    ⑤陈伟宁:《“风险社会”呼唤危机管理——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者”论坛纪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32页。
    ⑥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序。
    ⑦黄文斌:《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坚实力量》,2008年第18期,第155页。
    ①耿庆山编著:《非典型肺炎防治指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百度,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2510023.html。
    ③董传仪:《危机管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1页。
    ④贾康、刘尚希:《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非典”引发的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⑤《卫生部最后一次公布每日疫情:内地无非典病人》,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7/2020247.html。
    ⑥贾康、刘尚希:《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非典”引发的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⑦《什么是“非典”(非典型肺炎)》,《统计与预测》2003年第2期,第29页。
    ⑧它在人体外一般存活数小时,但在人类排泄物中存活长达4天,在零摄氏度时甚至可以无限期存活。
    ⑨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1738.htm。
    ①范匡夫:《打赢“抗非”的战斗》,《人民日报》2003年5月8日。
    ②《江苏疫情18天零纪录非万事大吉正处脆弱平稳期》,搜狐,http://news.sohu.com/08/35/news209633508.shtml。
    ③陈焱、张维燕主编:《记忆“非典”》华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④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3-06-02/14071126784.shtml。
    
    
    ①参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212/10548/10558/20030530/1004623.html。
    ②李程伟、罗鸿彦:《资源动员与服务传递》,《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4期,第76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积极参与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②《关于参与防治“非典”工作的总结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3-001-0000-123。
    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捐款捐物,支援一线》,《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5期。
    ④第一批救助金重点救助全省城镇范围内贫困的中、小学师生和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以及部分国有企业中因单位或者家庭无经济能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
    ⑤《先声药业向省红十字会捐赠医疗救助金,向收治“非典”的医院捐赠X光机》,《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6期。
    ①《奉献爱心,共抗“非典”》,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②《省红十字会向支援内蒙的江苏医疗队转赠药品》,《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6期。
    ③《奉献爱心,共抗“非典”》,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④《华商陈江和捐款五百万元,支援江苏抗击“非典”》,《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6期。
    ⑤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4-001-0000-003。
    
    ①《省红十字会举行转赠救护车发放仪式》,《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6期。
    ②《奉献爱心,共抗“非典”》,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③《捐助三十万元,开通短信捐款》,《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5期。
    ①《奉献爱心,共抗“非典”》,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②《江苏首例非典病人出院》,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73/03/news209520373.shtml。
    ③《江苏最后一名非典病人出院,还剩两“疑似”病人》,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02/12/news209911202.shtml。
    ④《江苏完善防治非典监测系统》,《人民日报》,2003年4月30日。
    ⑤《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接受抗“非典”捐赠统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抗非工作。
    ①《关于参与防治“非典”工作的总结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3-001-0000-123。
    ②《江苏省防“非”捐赠接收款物总数列全国第二》,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02/12/news209911202.shtml。
    ③《抗击非典社会捐赠款物逾四十亿元,三十二点四五亿元捐赠款物已被分配》,《人民日报》,2003年9月19日。
    ④资料来源:《江苏省民政厅权威发布,防“非典”捐赠逾三千万元》,http://news.tom.com/Archive/1002/2003/5/19-31823.html;《江苏省非典防治社会捐赠接收情况发布(第3号)》,南京报业网,http://www.njnews.cn/c/ca305413.htm;《江苏省“非典”防治社会捐赠接收情况发布(第4号)》,无锡新传媒http://www.wuxinews.com/news/newsfile/feidian/108/20030604_12994.htm。
    ①在江苏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的总数上在不同资料中有不同的记录,如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数字为4531万元。本文忠实于所引资料中的数字,特此说明。
    ②其中资金11042.08万元,物资折款2938.56万元。
    ③曹子坚编:《2004年版中国经济年报:非典型增长》,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④黄晓军:《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39页。
    ⑤郭远远、何志扬:《从“非典”事件谈政府危机管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第90页。
    ⑥徐祖荣:《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53页。
    ⑦刘中起、吴娟:《“非典”危机与社会整合:一种社会学的考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增刊,第65页。
    ①《“非典”事件与中国社会转型》,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109-110页。
    ②《2004年大事记》,江苏省红十字会网站,http://www.jsredcross.org.cn/show_news.asp?News_Class=28&News_XClass=&Nid=14。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等:《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长期”管理。
    ④朱应平:《红十字会立法比较研究》,袁惠章、田永波主编:《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内部刊行,第1页。
    ⑥黄文艺、杨亚非主编:《立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⑦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内部刊行,第1页。
    
    ①朱楚英:《切实把红十字事业纳入法制轨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22,第101页。
    ②朱应平:《红十字会立法比较研究》,《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138页。
    ③《红十字工作地方性法规在京出台》,《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0月28日。
    ④《以实际行动纪念<红十字会法>颁布一周年》,《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0月28日。
    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内部刊行,第1页。
    ①张立明:《学习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短期”省文件。
    ②《我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情况》,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22,第3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开展立法调研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17,第1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条例(1996年9月修改稿)》,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16,第9页。
    ①《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条例》,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长期”32,第1页。
    ②张立明:《学习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短期”省文件。
    ①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5年,第15页。
    ②《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实施办法>》,《江苏红十字》2004第7期。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等单位:《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长期”管理。
    ④黄文艺、杨亚非主编:《立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165页。
    ⑤所谓法律的效力层次,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律渊源中,由于其效力的不同而形成的一个法律的效力等级体系。法律的效力层次,也称为法律的效力等级,或法律的效力位阶。参见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⑥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⑧黄文艺、杨亚非主编:《立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⑨朱应平:《红十字会立法比较研究》,《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143页。
    ①张立明:《学习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短期”省文件。
    ②《实施办法》第9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37-38页。
    ③《实施办法》第17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39-40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蓬勃发展的江苏省红十字事业》(内刊),2006年,第24页。
    ②朱应平:《红十字会立法比较研究》,袁惠章、田永波主编:《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③《实施办法》第28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42页。
    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内部刊行,第139页。
    ⑤《实施办法》第25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41页。
    ①张立明:《学习贯彻〈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短期”省文件。
    ②《实施办法》第4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37页。
    ③《实施办法》第16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40页。
    ④《实施办法》第11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第39页。
    ⑤执法,即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参见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9页。“执法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其执法职权是由法律授予的,如税法规定各级税务机关为主管税收的执法机关,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部门为环境保护执法机关,海关法规定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机关,等等。”见封日贤:《论<中国红十字会法>的特点》,袁惠章、田永波主编:《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⑥封日贤:《论<中国红十字会法>的特点》,《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126页。
    ①《学习宣传贯彻〈江苏省实施〈红十字会法〉办法》,《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7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办公室编:《红十字工作简报》(第1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长期”管理。
    ③《依法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步伐》,《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8期。
    ①《各地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办法〉》,《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8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办公室编:《红十字工作简报》(第1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长期”管理。
    ③劳伦·埃德尔曼:《法律环境与组织治理:美国工作场所中正当程序的扩张》,张永宏主编:《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56页。
    ①顾英奇:《全面贯彻红十字法,加速两个转变,在国家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7年,第33-35页。
    ②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58;456页。
    ③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①杨达源:《自然灾害学》,测绘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5页。
    ②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45页。
    ④1989年响应联合国的号召而成立成立,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页。
    ⑥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356页。
    
    ①杨达源:《自然灾害学》,测绘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5页。
    ②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45页。
    ④1989年响应联合国的号召而成立成立,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页。
    ⑥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356页。
    
    
    ①杨红星:《略论苏州市红十字会'91抗洪救灾款物收发工作》,《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152-166页。
    ②淮红:《抗洪救灾任务第——记江苏省淮阴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方应登》,《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13日。
    ③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3-484页。
    ④《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南通市红十字会被评为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江苏红十字》1991年第10期。
    ①张虎、郑玉真:《血浓于水的深情——港台同胞赈灾救护车捐赠仪式侧记》,《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5月29日。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抗洪救灾情况汇报》,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024。
    ③《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5-6页。
    ④《江苏表彰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省红十字会成绩卓然名挂红榜》,《中国红十字报》1991年11月20日。
    ⑤《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救灾款物到位》,《江苏红十字》1991年第11期。
    ⑥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7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短期”1,第3-7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认真做好救灾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1-2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短期”1,第3-7页。
    ②陈萍:《江苏省红十字会’98抗洪救灾募捐情况通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43-50页。
    ③张立明:《有难更显人间情——江苏省红十字会接收捐赠侧记》,《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9月25日。
    
    ①陈萍:《江苏省红十字会’98抗洪救灾募捐情况通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43-50页。
    ②《1998年抗洪救灾各市募集款物情况》),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10页。
    
    ①《苏州市红十字会1998年抗洪募捐赈济救灾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永久”1,第42页。
    ②苏宏轩:《江苏AB集团向省外灾区捐赠八十四万元服装》,《江苏红十字》1998年第7期。
    ③陈萍:《江苏省红十字会’98抗洪救灾募捐情况通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43-50页。
    ①《关于再次强调严格救灾款物发放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15页。
    ②陈萍:《江苏省红十字会’98抗洪救灾募捐情况通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43-50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短期”1,第3-7页。
    ④陈萍:《江苏省红十字会’98抗洪救灾募捐情况通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43-50页。
    ⑤沈燕燕:《略述'91抗洪救灾中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募捐赈灾活动》,《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145页。
    ⑥郝如一:《20小时日夜兼程900公里,苏州市红十字会首批救灾物资运抵九江》,《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8月28日。
    ①这个数字明显要多于上文中介绍1991年水灾中涉及的接收捐赠数额,缘于那一数字是截至1991年底的数目,而此数字还包括1991年之后的后续捐赠。
    ②张立明:《顺应社会变化拓展募捐思路》,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01。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短期”1,第3-7页。
    ④参照《1998年抗洪救灾各地募集款物上交省红十字会情况》一表进一步整理,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11页。
    ⑤其中定向外省200000。
    ①《省红十字会1998年抗洪救灾收支情况),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5,第14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83页。
    ④王位琼、岑美珠等:《急诊病人及家属对急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家庭护士》2008年第9期,第2272页。
    ⑤贾晨光、宋建亭:《29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体会》,《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第7期,第214页。
    ①李希宁:《6756例院前急救病例调查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156页。
    ②王坤、刘兰秋、王亚东:《试论公众现场急救》,《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第187页。
    ③陈抗侵、周勇等:《重庆市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情况调查》,《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第13期,第1934页。
    ④李宗浩:《救死扶伤,“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博爱中国——来自博爱论坛的声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6页。
    ⑤王坤、刘兰秋、王亚东:《试论公众现场急救》,《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第187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页。
    ⑦沈洪主编:《实用心肺复苏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序。
    ⑧贾晨光、宋建亭:《29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体会》,《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第7期,第214页。
    ⑨金锦春:《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要义》,《上海消防》2002年底7期,第128页。
    ①林丽峰:《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当代护士》2008年第8期,第71页。
    ②《95%“第一目击者”不会急救市红十字会将进社区开展呼救常识培训》,《连云港日报》2005年5月9日。
    ③李宗浩:《救死扶伤,“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博爱中国——来自博爱论坛的声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④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⑤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2页。
    ⑥《总会与有关部(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中国红十字报》1987年3月5日。
    ①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92,第3页。
    ②《中国红十字会九十年代工作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用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38页。
    ③盛立:《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21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
    ⑤盛立:《江苏省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4,第29页。
    ⑥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3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⑧《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92,第1页。
    ①《省红十字会举办公安、交通、商业急救师资训练班》,《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2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86年工作情况和1987年工作计划》,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2-0000-0023。
    ③盛天任:《在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1-0000-0008。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89年工作会议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8-002-0000-0132。
    ⑥盛天任:《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⑦《谭云鹤副会长在中国红十字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3月20日。
    ⑧吴锡军:《吴锡军同志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⑨盛天任:《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江苏红十字》1990年第8期。
    ①《关于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安部〈在机动车驾驶员中开展卫生救护训练情况的简报〉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长期”144,第1页。
    ②《关于加强游泳场所安全救护工作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长期”144,第10页。
    ③《关于在电业职工中开展群众性〈紧急救护法〉训练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长期”144,第18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0年“短期”2,第6-7页。
    ⑤《为努力开创我省红十字工作新局面而团结奋斗》,《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7-9页。
    ⑥陈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9-10页。
    ⑦《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①《全面贯彻红十字会法,加速发展江苏的红十字事业》,《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7期。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③《关于对公路沿线红十字救护点管理的几点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9,第1-3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⑤陈萍:《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14-15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1997年第7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短期”5,第28页。
    ⑦《关于征求〈江苏省红十字会初级卫生救护培训规范〉意见的函》,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长期”33,第7页。
    ⑧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47页。
    ⑨《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3页。
    ①《关于对机动车驾驶员全面进行卫生救护培训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0,第10-11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4-5页。
    ③《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3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4-5页。
    ⑥《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3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5页。
    ⑨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47页。
    ⑩《关于对公路沿线红十字救护点管理的几点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9,第1-3页。
    ①《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3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③陈萍:《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14-15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5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4-5页。
    ⑦《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3页。
    ⑧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3页。
    ⑨《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⑩《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5页。11南通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信息》,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0,第39页。
    ①《关于贯彻〈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10,第1-4页。
    ②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4-001-0000-003。
    ③《关于参加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班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长期”“救护”。
    ④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第20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34页。
    ①易学明:《无偿献血与输血知识问答》,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②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③牛其厚:《献血与健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④易学明:《无偿献血与输血知识问答》,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⑤峻岭译:《国际红十字组织及卫生组织关于血液事业的有关决议和建议》,《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⑥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⑦冯颖平:《关于捐髓献血的问题》,《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第8页。
    ①洪俊岭:《中国输血事业之我见》,《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②易学明:《无偿献血与输血知识问答》,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③洪俊岭:《中国红十字会的血液事业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950页。
    ④冯颖平:《关于捐髓献血的问题》,《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第8页。
    ⑤周启梁:《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知识经济》2003年第1期,第59页。
    ⑥张文康:《学习、宣传“献血法”采取措施贯彻实施》,《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0月23日。
    ⑦周启梁:《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知识经济》2003年第1期,第60页。
    ⑧《日本献血事业集锦》,《江苏红十字》1984年第10期。
    ⑨水山:《一次突发事件使“卖血大国”日本走向无偿献血大国》,《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⑩峻岭编译:《国际红十字组织及卫生组织关于血液事业的有关决议和建议》,《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①牛其厚:《献血与健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②周东波:《无偿献血美的内涵》,《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月16日。
    ③王小华:《献血与输血的道德规范》《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5月22日。
    ④峻岭编译:《国际红十字组织及卫生组织关于血液事业的有关决议和建议》,《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7日。
    ⑤洪俊岭:《中国红十字会的血液事业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950页。
    ⑥孙柏秋:《中国输血事业的总方向是无偿献血》,《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无偿献血工作研讨会文件汇编》(1995年编印),第16页。
    ⑦冯颖平:《关于捐髓献血的问题》,《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第8页。
    ①陈萍:《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积极发展我省输血事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3,第25页。
    ②《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2-002-0000-0041。
    ③江苏省政府:《转发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输血工作的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4年“长期”33,第1-2页。
    ④陈萍:《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积极发展我省输血事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3,第25页。
    ⑤《江苏省输血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期。
    ⑥盛天任:《在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1-0000-0008。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139页。
    ⑧《关于召开江苏省省公民义务献血会议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90,第3页。
    ⑨《省公民义务献血会议在宁召开》,《江苏红十字》1987年第4期。
    ①陈萍:《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积极发展我省输血事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3,第25页。
    ②《盛立同志在省红十字会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2-002-0000-0041。
    ③江苏省政府:《转发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输血工作的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4年“长期”33,第1-2页。
    ④陈萍:《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积极发展我省输血事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5年“长期”43,第25页。
    ⑤《江苏省输血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江苏红十字》1986年第1期。
    ⑥盛天任:《在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二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86-001-0000-0008。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139页。
    ⑧《关于召开江苏省省公民义务献血会议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7年“长期”90,第3页。
    ⑨《省公民义务献血会议在宁召开》,《江苏红十字》1987年第4期。
    ①《关于召开血源管理会议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17,第32页。
    ②《江苏省血源管理会议在苏州召开》,《江苏红十字》1988年第11期。
    ③《张连珍同志在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8,第47页。
    ④谢钧:《我国输血事业的里程碑》,《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3月13日。
    ⑤《张连珍同志在全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38,第47页。
    ⑥李慧文:《无偿献血与健康教育》,《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2月13日。
    ①《实行无偿献血保障人民健康,江苏省加大宣传贯彻献血法力度》,《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6月5日。
    ②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9-001-0000-0026。
    ④《南京市无偿献血势头,半年之内捐血人数达8000余人》,《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7月17日。
    ⑤《无偿献血纳入法制化管理,张家港市上半年捐血量是前五年的总和》,《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0月2日。
    ①《江苏省无锡市无偿献血首次超过万人》,《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2月25日。
    ②郝如一:《部分城市无偿献血势头良好》,《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1月13日。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6页。
    ④《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江苏省献血条例〉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长期”28,第1-3页。
    ⑤《关于举办“江苏省无偿献血知识竞赛”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长期”28,第4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6页。
    ⑦《江苏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86.78%》,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1640/1049122.html。
    ⑧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5年,第20页。
    ⑨《九成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南京报业网,http://www.njnews.cn/n/ca571396.htm。
    ①《江苏无偿献血列全国20位去年献血比例75.51%》,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1/11078333001s.shtml。
    ②《江苏红十字会之最》,《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2月5日。
    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页。
    ④《徐州:惟一100%献血无偿化城市》,《医疗保健器具》2005年第12期,第12页。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2-543页。
    ⑥徐州市红十字会编印:《红十字工作简报》2002年第2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2,第40页。
    ⑦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红十字会简史》,1993年内部刊行,第30页。
    ①李继玲:《血之情——献给徐州市万人无偿献血者》,《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1期,第24页。
    ②《市长将军带头,军民同献热血》,《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2月5日。
    ③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红十字会简史》,1993年内部刊行,第29页。
    ④《江苏无偿献血已达332381人次,临床用血几乎全靠“献”》,新华网江苏频道,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5-08/23/content_4946533.htm。
    ⑤从1988年6月2日起。
    ⑥《徐州无偿献血逾万人,总会致电祝贺》,《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2月5日。
    ⑦《徐州、上海无偿献血破万人大关》,《中国红十字报》1991年1月20日。
    ⑧《徐州市连续三年无偿献血超万人》,《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1月24日。
    ⑨《徐州无偿献血工作再次超万人,四川红十字会工作跃上新台阶》,《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1月8日。
    ⑩《徐州市无偿献血再传捷报,连续五年突破万人关,《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月14日。
    ①《彭城再奏凯歌,徐州无偿献血连续六年超万人》,《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1月13日。
    ②《军民同心协力共进无偿献血再创佳绩》,《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1月5日。
    ③《徐州市公民无偿献血连续8年超万人》,《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1月24日。
    ④《徐州市公民无偿献血连续9年超万人》,《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月23日。
    ⑤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2页。
    ⑥《六位市领导第二次带头无偿献血》,《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7月5日。
    ⑦《徐州市无偿献血再传捷报,连续五年突破万人关,《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月14日。
    ⑧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2-33页。
    ①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红十字会简史》,1993年内部刊行,第27-28页。
    ②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2-33页。
    ③《军民同心协力共进,无偿献血再创佳绩》,《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1月5日。
    ④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4页。
    ⑤《市长将军带头,军民同献热血》,《中国红十字报》1990年2月5日。
    ⑥《徐州三千子弟兵无偿献血》,《人民日报》1990年1月8日。
    ①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6页。
    ②沙德奎、陈颖辉:《我县是怎样做好首次公民无偿献血的》,《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3期,第28页。
    ③徐州市红十字会:《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保持先进城市荣誉,把无偿献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35-36页。
    ④王颖等主编:《白血病》,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
    ⑥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⑦张建平:《爱心的呼唤——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和我国骨髓捐献活动侧记》,《博爱》2001年第3期,第4页。
    ⑧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153页。
    ⑨王颖等主编:《白血病》,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⑩彭珮云:《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1,第31页。
    ①王立忠:《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1,第39页。
    ②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9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我国将开展非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工作》,《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3月20日。
    ④王立忠:《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1,第40页。
    ⑤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⑥即原来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2000年11月更名。
    ⑦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页。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3-35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学习班”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1,第48页。
    ②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4页。
    ④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53页。
    ⑤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工作的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13,第5页。
    ⑦张立明:《江苏省政府批转加强红十字工作的意见》,《中国红十字报》2002年9月13日。
    ①胡力进:《我国捐髓者征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9期,第859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4页。
    ③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4-001-0000-003。
    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工作委员会成立》,《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11期。
    ⑤《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HLA组织配型实验室正式挂牌》,《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1期。
    ⑥令说为9例,见《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单》,《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页。
    ⑦《五万余人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江苏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人数进入全国前列》,《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1期。
    ①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5年,第17-18页。
    ②《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单》,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346页。
    ①彭珮云:《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议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31,第33-34页。
    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工作委员会成立》,《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11期。
    ③《关爱生命捐款捐髓——红十字在行动》,《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5期。
    ④《筹建中华骨髓库拯救白血病人》,《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6期。
    ⑤《筹建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开通爱心捐款通信业务新闻发布会在宁召开》,《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6期。
    ⑥《省文联、省书协、省美协向省红十字会捐赠书画作品》,《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7期。
    ①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161-163页。
    ②无锡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2002年第5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1,第15页。
    ③《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为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捐款捐髓》,《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5期。
    ④无锡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2002年第6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1,第20页。
    ⑤无锡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2002年第10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1,第31页。
    ⑥南通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信息》2002年第1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2,第21页。
    
    
    ①《关爱生命红十字在行动》,《江苏红十字》2002年第8期。
    ②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页。
    ③郝如一:《捐髓其实很平常》,《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页。
    ④胡力进:《我国捐髓者征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9期,第859页。
    ①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②《江苏省分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8期。
    ③于天霞:《用热血点亮生命——记江苏省徐州市红十字会爱心天使,昆山市一院护士周萍》,《现代护理报》2003年12月23日。
    ①张月林:《就这样被你感动着——致“爱心天使”周萍》,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短期”简报。
    ②韩斌:《“爱心天使”榜样力量感染徐州市民》,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短期”简报。
    ③昆山市总工会等:《慰问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短期”简报。
    ④成晓鹏:《爱心天使周萍入选十佳新人》,昆山日报网,http://www.ksrb.cn/asp/detail.asp?id=8660。
    ⑤《上海市少儿住院基金工作情况汇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14,第10;12页。
    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江苏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长期”20,第18页。
    ①《红十字精神救急济难——盐城市创办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基金的启示》,《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江苏省红十字会1996年印行(内刊),第71页。
    ②《阜宁县建立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基金》,《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3月19日。
    ③《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基金解难济贫盐城市68万学生有了“保护伞”》,《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9日。
    ④《“盐城市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出台》,《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3月17日。
    ⑤《大力推进人道救助事业,主动参与社会保障和精神文明建设》,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16页。
    ①谷容先:《盐城红十字运动九十年·序》,《永恒的爱》(1995-2005),盐城市红十字会2006年印(内刊)。
    ②李炎:《序言——纪念南通市红十字会成立80周年》,《光辉的历程》(1927-2007),《纪念南通市红十字会成立80周年史料画册》。
    ③《弘扬红十字精神提高青少年素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00页。
    ④冯志国:《让孤儿享有母爱——记宿迁红十字会的“母亲工程”》,《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2日。
    ⑤周长东:《创建“母亲工程”,哺育孤儿成章——全国第一个“红恤班”纪事》,《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1996年内部刊行,第30页。
    ①周屹:《社会各界爱孤助孤,“母亲工程”惠泽孤儿》,《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2月14日。
    ②冯志国:《让孤儿享有母爱——记宿迁红十字会的“母亲工程”》,《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2日。
    ③周长东:《创建“母亲工程”,哺育孤儿成章——全国第一个“红恤班”纪事》,《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1996年内部刊行,第43-44页。
    ④陈雷:《宿迁县“红恤班”又一孤儿考入高校》,《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2月9日。
    ⑤陈德江:《淮阴卫生局向“母亲工程”捐款》,《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12月30日。
    ⑥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⑦周屹:《社会各界爱孤助孤,“母亲工程”惠泽孤儿》,《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2月14日。
    ①周长东:《创建“母亲工程”,哺育孤儿成章——全国第一个“红恤班”纪事》,《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1996年内部刊行,第46页。
    ②《关于协助原宿迁市红十字会“孤儿红恤班”扩招学生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短期”1,第1页。
    ③周长东:《创建“母亲工程”,哺育孤儿成章——全国第一个“红恤班”纪事》,《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1996年内部刊行,第47页。
    ④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4页。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7页。
    ⑥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31页。
    ①《省红十字会资助宿豫县“孤儿红恤班”的同学们》,《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9期。
    ②《“红恤班”学子再创佳绩》,《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9期。
    ③吴彬、杨子其:《慈善捐款,万人同行——红十字事业在中山崛起》,《博爱》1996年第6期,第24页。
    ④《孤儿李帅君为“红恤班”终生捐款》,《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3月1日。
    ⑤周长东:《创建“母亲工程”,哺育孤儿成章——全国第一个“红恤班”纪事》,《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1996年内部刊行,第40页。
    ⑥参见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①冯志国:《让孤儿享有母爱——记宿迁红十字会的“母亲工程”》,《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4月22日。
    ②《把苦难留在昨天,让孤儿拥有“母爱”》《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3月14日。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情况和2001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短期”1,第7页。
    ④《如皋市红十字会援助孤儿大学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2,第32页。
    ⑤《王林地区派出所资助三名特困生》,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短期”12,第39页。
    ⑥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页。
    ⑦《贾林康赴京参加团拜会》,《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2期。
    ⑧《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2页。
    ①《办好“夕阳”事业展现“朝阳”前景》,《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9月25日。
    ②迄今为止,国际上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判定标准有三个:一是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采用的“随意际上老年人口比例占到7%以上”的标准;二是1975年美国人口咨询局“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找到10%以上”的标准;三是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到10%以上”的标准。参见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③苏州市红十字会:《参与社会保障,爱心挽留夕阳》,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25页。
    ④郝如一:《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让“生命工程”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博爱》2000年第6期,第38页。
    ⑤《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情况介绍》,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4,第5页。
    ①《办好“夕阳”事业,展现“朝阳”前景》,《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9月25日。
    ②苏州市红十字会:《参与社会保障,爱心挽留夕阳》,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26页。
    ③《办好“夕阳”事业,展现“朝阳”前景》,《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9月25日。
    ④《关于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扩建病房大楼给予资助的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4,第7页。
    ⑤《关于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扩建病房大楼给予拨款的请示》,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长期”4,第1页。
    ⑥《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简介》,《江苏晨报》2006年6月7日。
    ⑦郝如一:《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让“生命工程”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博爱》2000年第6期,第38页。
    ⑧苏州市红十字会:《携手人道,共创和谐》,《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②郝如一:《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让“生命工程”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博爱》2000年第6期,第39页。
    ③郝如一、周小蓉:《为了夕阳更美好——记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院长马姚娥》,《江苏商报》2006年6月7日。
    ④郝如一:《她用爱心挽留夕阳——记苏州市红十字会老年康复医院院长马姚娥》,《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8月15日。
    ⑤苏州市红十字会:《参与社会保障,爱心挽留夕阳》,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长期”19,第29页。
    ①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③刘育英、黄洁:《骨髓库困境》,《新闻周刊》2002年第23期,第42-45页。
    ④《病耻感让艾滋病人边缘化消除歧视需全社会努力》,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jk/xljk/news/2008/12-17/1491735.shtml。
    ①彭现美:《艾滋病——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西北人口》2004年第6期,第54页。
    ②刘立:《善待生命——预防意外伤亡和暴力》,《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4月9日。
    ③《关于开展群众性救护训练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6年“长期”61,第1-2页。
    ④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202页。
    ⑤凌航主编:《跨世纪的中国民政事业》,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⑥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①李鸿、胡宁:《探析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1-12页。
    ②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306页。
    ③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1页。
    ④方青、董根明、汪志国:《社会工作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⑤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3页。
    ①宋林飞、朱力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修订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②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0年工作总结》,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1-002-0000-0276。
    ④陈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开创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第10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3页。
    ⑥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页。
    ①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②参见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98页。
    ③参见周沛、葛忠明、马良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203页。
    ④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1页。
    ⑤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⑥胡勇、李宝龙、马泽春:《社会保障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⑦童星:《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⑧池子华:《北洋政府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救助的民间参与——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心》,《安大史学》(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页。
    ⑨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95页。
    ⑩胡勇、李宝龙、马泽春:《社会保障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27-29页。1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95页。
    ①林毓铭:《社会保障与政府职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②田凯:《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2期,第94页。
    ③(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④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6页。。
    ⑤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80;214页。
    ⑥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自序第1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6,第13页。
    ②陈颖辉:《邳州市红十字会双喜临门》,《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10期。
    ③陈颖辉:《邳州红十字会表彰勇夺冠军的致残乒乓健儿》,《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12期。
    ④陈颖辉:《残奥会上顾改夺金牌》,《江苏红十字》2004年第10期。
    ⑤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21-222页。
    
    
    ①参见郝如一:《给汽车摩托车驾驶员系上“特种安全带”》,《中国红十字》1997年7月11日。
    ②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30页。
    ①钱正英:《在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4月14日。
    ②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9页。
    ③钱信忠会长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中国的红十字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红十字会。”
    ①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②《什么是三农问题》,黄冈乡镇信息网,http://www.hgxz.cn/Html/snwt/084333210.html。
    ③江亦曼:《在中国红十字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红十字会领导讲话汇编》(内刊),2007年印行,第156页。
    ④静湖:《“特色”从哪里来》,《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5月5日。
    ⑤《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⑥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1页。
    ⑦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代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⑧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调研世界》2005年第4期,第7页。
    ①杨学顺:《发展农村红十字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国红十字》1990年第1期,第5页。
    ②李威:《反思“非典”加快培养现代化公共卫生人才》,《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第6期,第1-2页。
    ③尤德新编著:《闪光的红十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④江亦曼:《发展公益事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首届博爱论坛上的讲话》,《博爱中国——来自博爱论坛的声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⑤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
    ⑥《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⑦《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⑧《农村红十字会工作座谈会上部分试点单位代表的发言》,《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1月5日。
    
    ①《2004年全国非农业、农业人口分地区统计表》,《公安研究》2005年第9期,第95页。
    ②龙方:《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新思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8年“长期”106,第18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129页。
    ②《农村红十字会工作座谈会上部分试点单位代表的发言》,《中国红十字报》1989年11月5日。
    ③《关于召开江苏省农村红十字工作座谈会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2年“短期”1,第3页。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130页。
    ⑤《盛天任常务副会长在全省农村红十字工作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1992-002-0000-0206。
    ①吴锡军:《在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04。
    ②森林:《省红十字会参与“三下乡”活动》,《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1期。
    ③贾玉龙、洪星:《省红十字会、爱德基金会实施的扶贫养羊项目在睢宁县启动》,《江苏红十字》2003年第11期。
    ④鲁波:《在农村开展红十字会工作要选好“突破口”》,《中国红十字报》1988年12月5日。
    ⑤贾林康:《创建中国特色乡镇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9月19日。
    ⑥连云港市红十字会:《以救护为立足点全面推进乡村红十字会工作》,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66页。
    ⑦《以救助弱势群体为突破口,打开基层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宣传。
    ⑧《我们是如何开展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30页。
    ①《发挥红十字志愿服务作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添砖加瓦》,江苏省红十字会:《江苏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第53页。
    ②王敬平、王启良:《结合农村实际,实干加宣传走出新路子》,《中国红十字报》2001年4月20日。
    ③睢宁县红十字会:《以救助弱势群体为突破口,打开基层红十字会工作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宣传。
    ④《我们是如何开展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31页。
    ⑤姜秀岚、王敬平:《一个为村民办实事的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报》2005年6月3日。
    
    ①《我们是如何开展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31页。
    ②王敬平:《探索乡镇红十字会工作新路子》,《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0月20日。
    ③王启良、王敬平:《让更多的人认识、支持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报》2001年1月12日。
    ④《我们是如何开展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33页。
    ⑤王敬平:《探索乡镇红十字会工作新路子》,《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0月20日。
    ⑥《我们是如何开展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8,第137页。
    ①王敬平:《探索乡镇红十字会工作新路子》,《中国红十字报》2003年10月20日。
    ②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0页。
    ③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④中国志愿者行动1993年实施以来,已有1亿多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服务。
    ⑤孙爱明:《在中国红十字会社区服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9,第7页。
    ⑥199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⑦顾英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用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242页。
    ⑧《联合会志愿工作政策》,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30,第1页。
    ①《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②《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人道博爱精神》,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15页。
    ③《中国红十字会1996年工作设想》,《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三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52页。
    ④《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8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
    ⑥周屹:《红十字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12月13日。
    ①《江苏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名单》,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17,第30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管理办法(暂行)》,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17,第32页。
    ②《1997年度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计划》,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6年“长期”17,第35-37页。
    ③《红十字志愿服务大有可为·编后》,《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12月13日。
    ④陈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第14-15页。
    ①《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人道博爱精神》,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17页。
    ②陈萍:《在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3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者分布一览表》,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长期”28,第1页。
    ①陈萍:《在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4-6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7页。
    ①《关于现阶段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的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11-12页。
    ②《江苏省红十字会2001年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2,第37页。
    ③《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5,第3页。
    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5,第2页。
    ⑤《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5,第14页。
    ⑥《转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关于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活动的意见〉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3年“长期”社区。
    ⑦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4-001-0000-003。
    ⑧《关于召开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现场交流会的通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4年“长期”社区。
    ①刘洪祺:《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第19页。
    ②《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人道博爱精神》,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21-22页。
    ①陈萍:《在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8页。
    ②《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人道博爱精神》,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21页。
    ③陈萍:《在省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1年“短期”1,第8页。
    ④孙爱明:《在中国红十字会社区服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9,第27-35页。
    ①盛天任:《试探增强红十字会的综合实力》,《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7月16日。
    ②刘鲁波:《也谈红十字会以“作为”取“地位”》,《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5月12日。
    ③石光志:《红十字会的地位需依赖政府》,《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7月14日。
    ④鲁戈:《地位保证作为,作为促进地位——与石光志等同志商榷》,《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12月22日。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8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⑦赵辉:《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应该调整》,《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11月5日。
    ①石光志:《中国的红十字会必须有地位》,《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9月17日。
    ②《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③顾英奇:《抓住时机,努力开拓,争取新的更大胜利》,《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2月19日。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7页。
    ⑤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56页。
    ⑥刘祖云等:《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84页。
    
    
    ①《申报》1904年3月14日。
    ②刘祖云等:《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②方宝树:《募捐方法探讨》,《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1期,第6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2-3页。
    ④吴厚冬:《红十字会要“救助”,钱从哪里来?》(上),《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9月30日。
    ⑤郝珺:《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服务:实际运作与问题分析》,《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210页。
    ⑥《中国红十字会直面信任风波》,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80605/002365.htm。
    ⑦《积极发挥红十字会作用,更好的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长期”34,第9-10页。
    ①郝珺:《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服务:实际运作与问题分析》,《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211页。
    ②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中国红十字会个案研究报告》,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5年“清华研究”,第2页。
    ③张立明:《顺应社会变化,拓展募捐思路》,红十字运动研究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01。
    ④《江苏省红十字会1999年主要工作和2000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9年“长期”14,第7页。
    ⑤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56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第5-6页。
    ⑦《江苏省红十字会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8年“短期”1,第3-7页。
    ⑧《关于参与防治“非典”工作的总结报告》,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档号2003-001-0000-123。
    ⑨吴厚冬:《红十字会要“救助”,钱从哪里来?》(上),《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9月30日。
    ⑩王凯:《关于红十字会筹资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18页。
    ①宋林飞:《第三次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39页。
    ②陈济雄:《募捐——红十字会生命的源泉》,《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11月27日。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赴美参访团(郝如一执笔):《出访美国大纽约地区红十字会考察报告》,《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173页。
    ④吴彬、杨子其:《慈善捐款,万人同行——红十字事业在中山崛起》,《博爱》1996年第6期,第24页。
    ⑤侯锡斋:《关于中山市红十字会募捐模式及推广价值的思考》,《中国红十字》1991年第5期,第11页。
    ⑥按照江苏省红十字会前任常务副会长盛天任的说法,综合实力应包括如下因素:健全的领导机构和精干的工作班子;分布广泛的基层组织和大量积极工作的会员;经常不懈的宣传工作以扩大红十字会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对突发性灾害和意外伤害,具有足够的应急能力;除此,更重要的是,要有可靠的不断增长的经济基础,使红十字会的各项活动有经济保证。参见盛天任:《试谈增强红十字会的综合实力》,《中国红十字报》1993年7月16日。
    ⑦红十字会素质的内在含义是由“红十字会内在条件所决定的,如机构、编制、财产、经费、权力、职责等”。“红十字会素质是决定从事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大小的几个因素的有机综合。”参见史庆荣:《红十字会的素质问题浅议》,《中国红十字报》1994年9月16日。
    ⑧王慧珍:《有益的尝试有力的突破》,《中国红十字》1984年第9期,第2页。
    ⑨韩良:《社会福利事业所需经费的来源在哪里》,《中国红十字》1986年第10期,第26页。
    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②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28页。
    ③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内刊),2006年,第40页。
    ④吴锡军:《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江苏省红十字会1996年内部印行,第11-12页。
    ⑤张立明:《顺应社会变化,拓展募捐思路》,红十字运动研究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01。
    
    ①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46页。
    ②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0-371页。
    ③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199页。
    ④袁惠章、田永波主编:《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7页。
    ①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页。
    ①《江苏省红十字会1993年工作总结和1994年工作重点》,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4年“短期”1,第8页。
    ②苏红:《南京:纪念活动高潮迭起》,《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6期。
    ③周屹、李书万:《红十字日温情满盐城》,《中国红十字报》1995年5月12日。
    ④《各地红十字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五八暨中国红十字会百年诞辰》,《中国红十字报》2004年5月14日。
    ⑤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274页。
    ⑥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页。
    ⑦《抓住机遇,依法兴会,开创红十字事业新局面》,《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第16页。
    ⑧《全国各地红十字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世界红十字日》,《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5月16日。
    ⑨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⑩周锦鑫:《春潮涌江城——南通市采用多种形式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6期。11张坤琳:《红十字旗飘扬在“五?八”》,《江苏红十字》1994年第6期。12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①《全国各地红十字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世界红十字日》,《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5月16日。
    ②《苏州纪念“五·八”活动丰富多彩》,《中国红十字报》1996年5月17日。
    ③郝如一:《苏州市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5月16日。
    ④郝如一:《苏州举办博爱系列活动二十多万会员踊跃参加》,《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5月22日。
    ⑤《全国各地红十字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世界红十字日》,《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5月16日。
    ⑥李书万:《盐城纪念“五·八”国际红十字日开展“八个一”系列宣传活动》,《中国红十字报》1998年5月8日。
    ⑦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9页。
    ⑧张坤琳:《献热血涌春潮,庆“五·八”见行动》,《中国红十字报》1997年5月9日。
    ⑨据《江苏红十字》记载,早在1983年,江苏红十字会即开始了“五·八”纪念活动。见周正范:《沈阳市、南京市、苏州市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中国红十字》1983年第7期,第10页。
    ①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0页。
    ②余明阳:《品牌学》,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30页。
    ③年小山:《品牌时代》,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④彭珮云:《发扬成绩,坚定信心,努力开创红十字会工作的新局面》,《中国红十字会领导讲话汇编》(内刊)2007年,第21页。
    ⑤海尔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海尔品牌之路》,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⑥郝如一:《打造品牌》,《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256页。
    ⑦张曙光:《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10月6日。
    ①彭珮云:《发扬成绩,坚定信心,努力开创红十字会工作的新局面》,《中国红十字会领导讲话汇编》,2007年,第22页。
    ②郝珺:《红十字会参与社区服务:实际运作与问题分析》,《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第211页。
    ③岳文厚:《品牌魅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④乔春洋:《品牌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⑤余明阳:《品牌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⑥乔春洋:《品牌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⑦张广传:《品牌青岛》,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
    ⑧《山东省委、政府领导高度评价“微尘”精神》,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01。
    ①薛梅:《“微尘”品牌是如何打造的》,《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6月9日。
    ②丁钢:《联手媒体,真情互动,精心打造“微尘”爱心公益品牌》,《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10月6日。
    ③薛梅:《“微尘”品牌是如何打造的》,《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6月9日。
    ④郝如一:《红十字宣传中的“辩证论治”》,《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11-17页。
    ⑤郝如一:《策划·手段·评估——如何开展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第4-10页。
    
    ①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页。
    ②郝如一:《新闻报道:红十字宣传工作的“半壁江山”》,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永久”5,第9-14页。
    ③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4-248页。
     ①李福兰:《“微尘”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红十字报》2006年6月9日。
    ②《山东省委、政府领导高度评价“微尘”精神》,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01。
    ①刘祖云等:《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285页。
    ②罗珉:《组织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③李友梅:《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④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代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⑤《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_1.htm。
    ①庞松主编:《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42页。
    ②盛天任:《红十字会工作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6月5日。
    ③江苏省计委等:《关于兴办红十字企事业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中国红十字报》1992年12月4日。
    ④《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纲领》编写组:《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纲领: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讲话》,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⑤江苏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工作简报》,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97年“短期”5,第11页。
    ⑥陈萍:《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开创江苏红十字事业新局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2年“长期”27,第52-53页。
    ⑦《苏州市红十字会2000年工作总结》,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2000年“永久”1,第1—7页。
    ⑧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62页。
    ⑨王义祥编著:《发展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5页。
    ①江亦曼:《在“以博爱心怀构建和谐社会”国际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稿》,红十字运动研究网站,http://www.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04。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苏州市红十字会档案(1982-2005)。
    江苏省红十字会档案(1982-2004)。
    江苏省红十字会历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议交流材料。
    昆山、常熟、太仓、吴江、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等市(区)红十字会历年工作总结。
    《纪念南通市红十字会成立80周年史料画册》。
    《江苏省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5年。
    《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
    《江苏省红十字会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
    《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2年。
    《江苏省红十字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3年。
    《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纪念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四十周年》,江苏省红十字会1996年印行(内刊)。
    《中国红十字会领导讲话汇编》(内刊),2007年印行。
    江苏省红十字会:《江苏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
    江苏省红十字会编:《红十字工作法律、法规、文件选编(1993-2002)》(内刊)。
    江苏省红十字会编印:《崇高的事业——红十字工作基本知识手册》,2006年内部刊行。
    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红十字会简史》,1993年内部刊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二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5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六届三次理事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6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7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文件汇编》(内刊),1998年。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汇编》,2003年内部刊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文件汇编》(内刊),2007年。
    《中国红十字报》、《江苏红十字》、《中国红十字》、《博爱》、《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商报》、《江苏工人报》、《苏州日报》、《连云港日报》、《南通日报》、《常州日报》、《昆山日报》、《宜兴日报》、《无锡日报》、《江阴日报》、《江南时报》、《现代护理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税务报》、《中国教师报》、《华夏时报》、《城市导报》、《今日商报》、《中国中医药报》、《博爱》、《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商报》、《人民政协报》、《广西政法报》、《四川经济日报》、《内蒙古法制报》
    《金坛年鉴》、《涟水年鉴》、《江苏教育年鉴》、《江苏卫生年鉴》、《苏州年鉴》、《灌南年鉴》、《连云港年鉴》、《大厂年鉴》、《南京年鉴》、《南京卫生年鉴》、《南通年鉴》、《如东年鉴》、《如皋年鉴》、《通州年鉴》、《常熟年鉴》、《太仓年鉴》、《宿迁年鉴》、《宿豫年鉴》、《泰兴年鉴》、《兴化年鉴》、《江阴年鉴》、《锡山区概览》、《宜兴年鉴》、《徐州市教育年鉴》、《阜宁年鉴》、《扬州年鉴》、《丹阳年鉴》、《句容年鉴》
    《金闾区志》编纂委员会著:《金闾区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震泽镇志》编纂委员会编:《震泽镇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晖主编:《苏州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志平主编:《官林镇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程以正主编:《江阴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冯学文主编:《青浦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韩建勋主编:《盐城市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韩霞辉主编:《宜兴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民政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瞿鸿烈主编:《常熟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孟济元主编:《金坛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如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如皋县志》,香港新亚洲出版社1995年版。
    上海市金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金山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盛泽镇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盛泽镇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泗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泗阳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谈汗人主编:《无锡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通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通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王道伟主编:《昆山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新沂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沂县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荀德麟主编:《淮阴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杨大璋:《续望仙桥乡志稿》,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3辑。
    杨于白主编:《嘉定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袁洪宝总纂:《灌云县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
    
    曾惠元主编:《千灯镇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詹一先主编:《吴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张世闿等总纂:《镇江市志》上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应忠主编:《苏州卫生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朱君辑、李纯华主编:《江苏省志·卫生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庄申主编:《无锡市志》(第三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新华月报》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4/2005》(创刊号),台海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红十字年鉴》编辑部:《中国红十字年鉴·2005/2006》,台海出版社2007年版。
    顾英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用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
    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1911-1999)》,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曲折主编:《中国红十字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唐晓音主编:《红十字宣传指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年版。
    王立忠、江亦曼等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张立明主编:《大爱无声——江苏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纪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红十字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情系生命之河——中国无偿献血图文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著:《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江苏省、市、县红十字会网站资料。
    
    曹育:《中国现代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博士》,《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1期。
    陈抗侵、周勇、张建华、汪毅:《重庆市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情况调查》,《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第13期。
    陈民:《抗日战争中救死扶伤的生理学家林可胜》,《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陈伟宁:《“风险社会”呼唤危机管理——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者”论坛纪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池子华、吕志茹:《“复员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池子华:《“二次革命”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人道救援》,《钟山风雨》2003年第2期。
    池子华:《“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慈善活动论纲》,《文化学刊》2007年第5期。
    池子华:《“军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兵灾救护》,《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池子华:《1914年中国红十字会的胶东救援》,《文化学刊》2008年第1期。
    池子华:《1937年中国红十字会淞沪抗战救护简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池子华:《北洋政府时期长三角地区社会救助的民间参与——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心》,《安大史学》(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池子华:《从中国救济善会到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史林》2005年第2期。
    池子华:《国际援华医疗队抗战救护纪实》,《钟山风雨》2005年第2期,第16页。
    池子华:《建国后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访日本纪实》,《钟山风雨》2007年第3期。
    池子华:《抗战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战事救护》,《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
    池子华:《吕海寰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吗?》,《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池子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济日俄战灾述论》,《清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池子华:《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的救护行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池子华:《一部中国红十字会史研究的“问题”之作——评〈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民国档案》2007年第4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护国战争”救护述论》,《合肥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九一二年说质疑》,《光明日报》,2007年9月21日。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的1912年》,《钟山风雨》2002年第4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救护的几个断面》,《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济1917年京直水灾述略——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救助1928至1930年西北华北旱荒述略》,《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2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时救护行动》,《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
    冯颖平:《关于捐髓献血的问题》,《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11期。
    郭远远、何志扬:《从“非典”事件谈政府危机管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胡力进:《我国捐髓者征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第9期。
    黄妙婉、杨红星:《中国近代红十字会史研究的新突破——评〈红十字与近代中国〉》,《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黄庆桥:《浅析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社会》2004年第3期。
    黄晓军:《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贾晨光、宋建亭:《29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体会》,《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第7期。
    蒋梦麟:《复员期间的中国红十字会》,《大公报》,1946年2月17日。
    金锦春:《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要义》,《上海消防》2002年底7期。
    李鸿、胡宁:《探析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和治理对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李威:《反思“非典”加快培养现代化公共卫生人才》,《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第6期。
    李微:《试析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活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李希宁:《6756例院前急救病例调查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李筑宁、李丽:《战火中飘扬的中国“红十字——林可胜与救护总队”》,《党史纵横》1996年第9期。
    林丽峰:《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当代护士》2008年第8期。
    刘中起、吴娟:《“非典”危机与社会整合:一种社会学的考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增刊。
    吕志茹、池子华:《“复员时期”中国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简论》,《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茅家琦:《〈百年红十字〉简评》,《历史教学》2004年第3期。
    彭现美:《艾滋病——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西北人口》2004年第6期。
    沈传亮:《周恩来与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潮》2008年第2期。
    覃有土、张加文:《公民义务献血与无偿献血的法律思考》,《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田居俭:《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田凯:《机会与约束: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非营利部门发展的条件分析》,《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2期。
    王坤、刘兰秋、王亚东:《试论公众现场急救》,《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
    王卫平、王晚英:《为中国慈善界放一异彩——〈百年红十字〉简评》,《安徽史学》2004年第3期
    王位琼、岑美珠、黄艺仪:《急诊病人及家属对急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家庭护士》2008年第9期。
    行龙:《开展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徐祖荣:《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杨红星、池子华:《近年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综述》,《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杨红星:《抗击“非典”战役中中国红十字会慈善行动简论》,《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
    杨智芳、周秋光:《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张建俅:《抗战时期救护总队外籍医护人员名单考证》,《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32期。
    张建俅:《抗战时期战地救护体系的建构及其运作——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为中心的探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1年第36期。
    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1904-1912)》,《政大史萃》2000年第2期。
    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浅析(1912-1937)》,《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周启梁:《走出“血荒”——中国血库忧思录》,《知识经济》2003年第1期。
    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周秋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周秋光:《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朱浒、杨念群:《现代国家理念与地方性实践交互影响下的医疗行为——中国红十字会起源的双重历史渊源》,《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美)詹姆斯·汤普森著:《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科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纲领》编写组:《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纲领: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讲话》,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曹子坚编:《2004年版中国经济年报:非典型增长》,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焱、张维燕主编:《记忆“非典”》华艺出版社2003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等:《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等:《近代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04-194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池子华、郝如一主编:《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董传仪:《危机管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方青、董根明、汪志国:《社会工作概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房宁、贠杰主编:《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非典”之后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傅思明主编:《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危机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耿庆山编著:《非典型肺炎防治指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海尔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海尔品牌之路》,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郝如一、池子华主编:《红十字运动研究》2007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郝如一、池子华主编:《红十字运动研究》2008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郝如一、池子华主编:《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胡勇、李宝龙、马泽春:《社会保障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黄文艺、杨亚非主编:《立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贾康、刘尚希:《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非典”引发的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维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习彬:《规范化管理:管理系统运行设计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李友梅:《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林毓铭:《社会保障与政府职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凌航主编:《跨世纪的中国民政事业·江苏卷》,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刘苍劲:《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定汉主编:《当代江苏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刘祖云等著:《组织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
    龙方:《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新思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罗珉:《组织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闵杰:《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2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年小山:《品牌时代》,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牛其厚:《献血与健康》,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版。
    欧阳惠:《水旱灾害学》,气象出版社2001年版。
    庞松主编:《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彭珮云:《奋进中的红十字事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乔春洋:《品牌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沈洪主编:《实用心肺复苏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版。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宋林飞、朱力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修订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孙敬敏:《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六十五年》,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童星:《社会转型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王炳林、徐付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闯关奋进》,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王立忠、江亦曼、孙隆椿主编:《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史》(上卷),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义祥编著:《发展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颖等主编:《白血病》,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王永作:《江苏经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吴宝璋编著:《云南红十字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夏海:《政府的自我改革——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徐国普:《辉煌十五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杨达源:《自然灾害学》,测绘出版社1993年版。
    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易学明:《无偿献血与输血知识问答》,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尤德新编著:《闪光的红十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明阳:《品牌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袁惠章、田永波主编:《红十字理论与实践》,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袁惠章、叶家宪主编:《红十字会现代管理简明教程》,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岳文厚:《品牌魅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张爱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广传:《品牌青岛》,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版。
    张家麟编著:《组织社会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张建俅:《中国红十字会初期发展之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永宏主编:《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赵辉主编:《天津红十字会九十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郑功成等:《中华慈善事业》,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郑杭生、李强等著:《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江苏改革开放纪事(1979-1988》,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博爱中国——来自博爱论坛的声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沛、葛忠明、马良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hszyj.net/。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http://www.jsredcross.org.cn/show_news.asp?News_Class=28&News_XClass=&Nid=14。
    无锡市红十字会网站,http://www.wxredcross.org/orgTol.aspx。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212/10548/10558/20030530/1004623.html。
    http://news.sohu.com/73/03/news209520373.shtml。
    http://news.sohu.com/02/12/news209911202.shtml。
    http://news.tom.com/Archive/1002/2003/5/19-31823.html。
    http://www.njnews.cn/c/ca305413.htm
    http://www.wuxinews.com/news/newsfile/feidian/108/20030604_12994.htm。
    http://www.chinanews.com.cn/jk/xljk/news/2008/12-17/1491735.shtml。
    中国江苏,http://www.js.gov.cn/zoujinjiangsu/。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1640/1049122.html。
    南京报业网,http://www.njnews.cn/n/ca571396.htm。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1/11078333001s.s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1640/1049122.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6-03-01/11078333001s.shtml。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5-08/23/content_4946533.htm。
    昆山日报网,http://www.ksrb.cn/asp/detail.asp?id=8660。
    黄冈乡镇信息网,http://www.hgxz.cn/Html/snwt/084333210.html。
    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80605/002365.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