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产业经济思路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是借助产业经济思路和发展途径来研究新时期带有产业属性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一次集成和创新。
    本论文研究内容涉及:新时期高校教育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管理、高校体育教育组织“产品”的“营销”、高校体育适度产业开发、高校体育教育组织文化建设以及相关的政策保障。
    笔者认为本研究不仅在经济学层面和管理学层面扩大和加深了对目前困扰高校体育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The paper refers to the approach and think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 to researc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E. in High Education school. The research, stick to Marxist philosophy, applying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combinging the quantitative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bsorbing the earlier research results, creates and integrates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blems of P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The research involves several issu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duction, business, and service of PE organization. the proper development of PE industry. sports organization’s cultural establishment and the related protective policy.
    The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both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and it also means a lot for finding the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health and sta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in new period.
引文
[1] 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 胡立君,体育产业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3] 吴怡兴,教育产业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 周秉澄,校园经济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次印刷。
    [5] 张忠元、向洪编,教育资本[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月。
    [6] 陈建翔、王松涛著,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2次印刷。
    [7] 王 宁,消费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次印刷。
    [8] 张卫星,市场预测与决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次印刷。
    [9] 骆秉全,简编体育市场营销学[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10] 江 林,消费者行为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11] 袁振国、房剑森、周彬,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2] 石金淘,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第3次印刷。
    [13] 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次印刷。
    [14] 张文贤、晏姚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版。
    [15] 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16]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编写组,企业经营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年修订版。
    [17] 刘忠、王芬、郑基松主编,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18] 张志义、李家永编,民办教育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19]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20]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8次印刷。
    [21]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7次印刷。
    [22] 王宇航,知识经济与人才素质[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 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次印刷。
    [24]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2版。
    [25] 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第2版。
    [26] 蕲希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 张德明,教育产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新视角[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8] 厉以宁,教育经济学[M],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杂志:
    [1] 李怀义,引进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3
    [2] 郭效文,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浅论[J],教育与经济1993.3
    [3] 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4] 龚学平,上海发展教育产业与民办教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5] 胡瑞文,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促进中国教育超常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7
    [6] 叶只红,发展教育产业的概念内涵及其政策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0.1
    [7] 董书章,教育产业化管理的独特性和优越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0.4
    [8] 田景荣,产业化发展,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现实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0.4
    [9] 阚北成,教育产业与教育事业的区别与联系[J],教育参考2001.10
    [10] 武毅英,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0.1
    [11] 刘运枫,“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0.1
    [12] 陈万章,试论体育教育产业问题[J],体育与科学99.3
    [13] 邱 泉,从高校体育消费市场谈体育教育产业化问题[J],体育与科学99.5
    [14] 曾洪林,对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构成及发展的潜在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
    [15] 闵 建,我国体育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与选择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
    [16] 任 海,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J],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
    [17] 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
    [18] 赵江红等,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19] 王德平等,福建省群众体育消费需求调查及对体育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学,2002.6
    [20] 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2002.6
    [21] 张 琼,教育不要拒绝市场[J],教育与经济,1999.4
    [22] 曹可强等,我国体育市场开发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3] 丁 峰,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
    [24] 李 炳,高校体育产业化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2001.6
    [25] 程 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6] 兰自立等,海峡两岸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智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3.5
    [27] 杨 桦等,新时期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J],体育科学,2003.5
    
    [28] 胡 好,高校体育课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3.6
    [29] 胡 好,当前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育心理、行为差异研究[J],体育科学,2004.2
    [30] 胡 好,加入WTO后我国高等师范体育院校指导思想的转变[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31] 罗达勇,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工作考核量化管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
    [32] 迟旭东,对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33] 王 婷,学生“满意度”——大学评估的一个尺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2.6
    [34] 许 杰等,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理性阐述[J],体育与科学,2001.3
    [35] 张圣兵,知识经济与教育产业化[J],教育与经济,1999.1
    [36] 范国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1995.8
    [37] 牛 媛,略论教育产业化[J],教育与经济,1999.2
    [38] 黄育云,从教育产品的交换关系看现代教育的产业化运作[J],教育与经济,1999.3
    [39] 程志文,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J],教育与经济,2000.1
    [40] 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1
    [41] 刘 刚,对体育教育评价的思考与前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42] 沈小碚,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与问题[J],教育学,2001.10
    [43] 王蔚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J],教育与经济,2000.3
    [44] 李福华,论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激励约束机制[J],教育与经济,2001.3
    [45] 郭瑞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J],天津化工,2003.4
    [46] 唐 京,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 [J],心理学动态,2001.1
    [47] 农新贵,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8] 樊 耘,组织文化的构成及内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1
    [49] 袁 玲,浅谈企业文化的作用[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5
    [50] 陈汝彬,新形式下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企业文化,2002.12
    [51] 李晓峰,论企业文化管理观念及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运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3
    [52] 李国华,21世纪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8
    [53] 段楚英,等,论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方向[J],孝感学院学报,2003.2
    [54] 孙玉娟,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1
    [5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十六大报告),2002.1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