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传媒集团经营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传媒经济持续繁荣,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媒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是中国传媒业实践探索的深水区和突破点,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框架对报业集团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进行研究,并根据对H报业集团的媒介拓展经营项目的考察来解读、阐释,近年来报业集团一般表现为突破或绕过制度约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创新实践。
     文章在中国报业传媒的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下,努力发掘原始档案材料,梳理了H报业集团经营活动的沿袭和变革过程,以说明它在尔后的拓展媒介经营项目中实行制度创新的起始基础,包括经营活动资产的形成、早期经营体制与财务体制、集团成立前的主业经营与多种经营、“企业化管理”实践、集团的组建和组建集团后的多元化经营及其产权结构。
     文章随即系统论述了H报业集团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前者包括新闻出版法规约束、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约束、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和产权交易的制度约束;后者包括新闻管理部门的政治纪律、新闻宣传纪律、舆论导向管理,以及集团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财经、人事、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机制惯例。
     文章分析了H报业集团项目规划原则和据此原则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理念,提出了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三类八种模式。三类就是国资经营类、国资-民资合作经营类,国资-外资合作经营类。八种就是国资经营类下的集团独资模式、跨地区品牌输出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向行政单位租赁刊号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政府委托经营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股份制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三角产权的集团内外国有资本融合模式、以及国资-民资合作模式和国资-外资合作模式。
     作者通过大量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取宝贵的、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系统考察了H报业集团媒介经营的8个拓展项目:《特别关注》项目、《爱你》杂志项目、《家庭保健》杂志项目、“荆楚网”网站项目、H长江崇文国际文化交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H特别书局项目、腾讯·大楚网项目和《爱篮球》杂志项目;它们分别与上述八种模式相对应,是这八种模式的典型个案。文章论述了它们的实施过程和实行的制度创新,指出:上述拓展媒介经营项目的制度创新模式之间,从纵向上看,基本上是依次循序发展的线性关系,从横向看,各模式之间前后照应,相互学习借鉴;后一种模式借鉴前一种模式或综合前数种模式的制度创新经验,实行诱致性变迁;每一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在论述考察结果时,作者特别对腾讯·大楚网项目中为民营资本提供进入传媒业的途径方面的创新和国资-民资合作的产权配置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度剖析。鉴于国资-外资合作的突破意义上的重要性,文章专门阐述了作为《爱篮球》杂志项目背景的我国报刊出版领域的涉外合作现状,剖析了实施《爱篮球》项目时处理产权问题的基本思路,处理涉外合作问题的创新措施和实行涉外合作项目创新时的风险控制。文章在H报业集团开展涉外合作项目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提出处理合作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配置、涉外合作项目的制度建设及其评估机制,继续拓展涉外合作项目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的对策建议。
Media economy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sperous in China. With the culture institutional reform unceasingly thorough,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Media Group are in the deep water of practice and the break point of exploration in China's media industry, also the research hotspot both in Journalist and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study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the Newspaper Group, and interpret as well as explain the reason based on the expanding medium operation project in H Newspaper Group. Generally the Newspaper Group breaks or bypasses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through Induced Institutional Chang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ewspaper media, this paper tries to dig the original archival materials, and reviews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process of H Newspaper Group to explain the beginning found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its media expansion business latterly,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activities, early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ncial system, the main business with a variety of management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p,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group's formation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Structure after the formation of Group.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in H Newspaper Group when it expands business projects. The former includes news publishing laws,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ational industry, the system of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s. The latter includes the political disciplin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s, news propaganda discipline,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and the mechanism and convention in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news repor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Group formed in long-term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ve concept on which it expands the media management projects in H Newspaper Group. It proposes the three types and eight patterns media business management projects. The three types are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class, state-owned assets - private capital co-operation class and state-owned assets - foreign cooperative classes. The eight patterns are the sole assets mode under state-owned business, the mode of Group's brands with the state capital over region, the mode of to the Group's lease Issues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the mode of the entrusted operation by the government, the mode of the joint-stock groups, the mode of the triangle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mode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private assets, the mode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foreign assets.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hard-depth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the writer obtains valuable, little-known and first-hand material, and systematically examines the eight expansion projects in media business of H Newspaper Group:Special Attention project, Love You magazine project,Family Health magazine program, Jing-Chu Network Web site project, Changjiang Chongwe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Co., Ltd. projects, special bookstore projects in Hubei, Tencent·Great Chu network project and the Love Basketball Journal of projects; they are the eight cas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ight typical pattern respective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t says,from a vertical perspective, they have essentially a linear relationship followed one by one in gradually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ral view, the after model care of the before model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 later draws upon a model or a combination of models from the several before former with previous experience of mode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d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ced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Each model has certain demonstration value.
     In discuss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author especially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or Tencent·Great Chu network which provides an access for private assets into the media industry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of the property right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private assets. In the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corporation between the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foreign assets, the paper specifically describes the Love Basketball background --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and foreign's cooperation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publishing field, it analyzes the basic idea of property rights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ve Basketball, the innovative measures for foreign cooperation and the risk control in the implemented innovation of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paper carries th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 in H Newspaper Group. It proposes the ownership, use, usufruct of the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right to dispos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of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s. It continues to give proposes and measures of the principle for the expand foreign cooperation projects.
引文
1崔保国:《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崔保国:《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2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3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1998年。
    1梁衡. 《对报业集团的几点新认识》[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
    2参见屠忠俊、刘建强:《中国大陆报业集团十年研究综述》,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2006年3日9日。
    3唐绪军:《略论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与报业经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4梁衡:《30年的新闻与政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梁衡:《30年的新闻与政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鲁川:《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J],《当代传播》,2001年第1期。
    3杨文增:《试论报业集团化趋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3期。
    4黎元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J],《新闻战线》,1993年第1期。
    1梁衡:《对报业集团的几点新认识》[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
    2闵大洪:《中国报业集团十年探索奋进发展进入关键期——“报业集团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纪要》[J],《中国报业》,2006年第2期。
    3杨文增:《试论报业集团化趋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3期。
    4裘正义、苏瑞嘉、徐建刚、高翔:《组建报业集团——适应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举措》[J],《党政论坛》,1998年第8期.
    5程顺立:《试论报业集团建设》[J],《新闻战线》,1995年第4期。
    1何向芹:《建设跨世纪报业集团的实践体会和理论思考》[J],《新闻战线》,1995年第4期。
    2魏永征:《组建报业集团要深化新闻改革》[J],《新闻大学》,1995年第4期。
    3于幼军:《努力探索组建报业集团的新路》[J],《新闻战线》,1996年第7期。
    1陈怀林:《试析中国媒体制度的渐进改革——以报业为案例》[J],台湾:《新闻学研究》第62期(2000年)。
    2张裕亮:《大陆报业经营制度改革——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J],《中国大陆研究》第45卷第6期(2002年11、12月).
    3柳旭波:《传媒体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新闻界》,2006年第2期。
    1林爱珺、童兵:《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J],《新闻界》,2005年第3期。
    2参见卢恩光:《中国报业集团治理探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3参见周鸿铎:《传媒集团运营机制(中辑2)》[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4参见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张裕亮《大陆报业集团组织行为-代理理论的观点》[R],中华传播学会2002年年会,2002年6月,中 国台北。
    1赵曙光:《我国报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张海明:《中国报业集团市场化发展模式研究》fDl,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林忠礼:《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郭富:《基于价值创造的中国传媒集团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傅平:《中国传媒集团组织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徐熙玉.《“复合体”与“两分开”》[J],《中国记者》,2003年第12期。
    3杨琳、黄蓉:《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J],《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
    2周正荣:《构建统分适度富有活力的报业集团管理架构》[J],《中国记者》,2003年第8期。
    4赵晴:《报业集团:因地制宜的统分结合》[J],《中国记者》,2005年第9期。
    5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刍议》[J],《中国记者》,2003年第10期。
    6辜晓进:《关注报业集团扩张中的资源共享》[J],《传媒观察》,2005年第8期。
    7谭世耀:《子报的定位调整与有效整合》[J],《新闻战线》,2001年第9期。
    1王铮:《报业集团内系列报刊的结构优化》[J],《当代传播》,2002年第5期。
    2苏成雪、卢娟:《论我国报业集团中“母报”的出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
    3罗娜:《由定位李云嬗变论报业集团子报发展》[J],《新闻知识》,2005年第7期。
    4郭洪新、陈芃:《浅议报业集团资源的有效整合》[J],《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3期。
    5任琦:《报业集团的整合挑战》[J],《中国记者》,2004年第5期。
    6李杭生:《报业集团信息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新闻战线》2003年第11期,第36~38页。
    7丁铭华:《中国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第5期。
    8韩湘光:《设计报业集团采编资源共享模式》[J],《传媒观察》,2005年第10期。
    9张晓群:《报业集团的无形资产运营》[J],《当代传播》,2005年第11期。
    10邓涛:《资源整合促集团化发展》[J],《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1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8页。
    2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努力增强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报业》,2001年Z1期。
    3徐熙玉:《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J],《新闻战线》,2003年第6期。
    4陈君聪:《党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培育》,《新闻导刊》,2003年第1期。
    5孟威:《对我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鉴别和打造》[J],《新闻传播评论》,2005年第5期。
    1沈正强:《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J],《新闻战线》,2003年第8期。
    2沈正赋:《传媒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解读》[J],《新闻大学》,2004年冬季号。
    3罗宁辉、晏国政:《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4陆舰:《论报业集团发展的五大关系》[J],《新闻知识》,1999年第5期。
    5陆炳炎:《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J],《中国记者》,2003年第1期。
    6罗以澄:《当前我国报业集团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大学》,2003年春季号。
    1邵培仁、陈兵:《论中国报业集团管理改革中的十大悖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魏轶群:《中国报业集团十年足迹》[J],《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3何向芹:《人才战略:报业经营与发展的制高点》[J],《新闻战线》,2000年第8期。
    4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机制勃发新活力》[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5李孟昱:《深化报业改革应对“入世”挑战》[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6包东喜:《突破人力资源管理困境造就传媒集团领军人才》[J],《中国报业》,2009年第6期。
    7丁法章:《强强联合组建报业集团的有益探索》[J],《中国记者》,1998年第12期。
    8韩日明:《在鲁中快速崛起》[Jl,《新闻战线》,2001年第8期。
    9程顺立、董林:《与时俱进做大做强——论报业集团的发展优势》[J],《新闻战线》,2003年第2期。
    10陈钢:《报业集团的重组、定位与拓展》[J],《中国记者》,2003年2期。
    11吴松营:《以报兴业以业强报——深圳报业集团改革实践的探索》[J],《中国记者》,2004年第4期。
    1赵曙光:《美国媒介上市的操作与运营》[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
    2陶丹:《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经营管理特色》[J],《中国记者》2003年第2期.
    3陈昌凤:《纽约时报公司的经营模式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
    4袁舟:《新加坡报业控股的经营理念》[J],《当代传播》,2004年第1期。
    5徐琛:《境外传媒进军中国市场的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4期。
    6李良荣、林晖:《垄断、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当代中国新闻媒介集团化趋向透析》[J],《新闻大学》,1999年夏季号。
    7刘兰珍:《集团化背景下武汉报业市场格局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8陈子文:《解析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趋同化》[J],《传媒观察》,2007年第6期。
    9张卫华、张志安:《关于组建区域性报业集团的构想》[J],《新闻大学》,2004年夏季号.
    1张晋升:《报业集团跨区域扩张的模式选择》[J],《传媒观察》,2005年第4期。
    2黄升民:《跨媒体经营:报业集团的必由之路》[J],《传媒观察》,2005年第6期。
    3王辉:《试析我国报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J],《企业经济》,2006年第4期,第97~99页。
    4刘年辉:《中国报业集团多元化拓展的基本路径》[J],《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2期。
    5朱春阳:《报业集团:如何实现创新成长的效率优化》[J],《新闻大学》,2008年第4期。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79页。
    2 (美)凡勃伦:《有闲阶段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8~141页。
    3 (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7页。
    4 (美)格鲁奇(G·Gruch):《比较经济体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3(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版,第28页。
    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1(美)道格拉斯·诺斯:《经历时间的经济绩效:知识的有限性》,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364页。
    2(美)道格拉斯·诺斯:《经历时间的经济绩效:知识的有限性》,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364~365页。
    3(美)Y.巴泽尔著,费方域、段毅才:《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1科斯等《财产权力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8页。
    2陈剑峰:《关于组建报业集团的思考》[J],《新闻记者》,1994年第2期。
    3屠忠俊:《中国报业集团运行环境刍议》[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4林爱珺、童兵:《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J],《新闻界》,2005年第3期。
    1程启智:《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2参见南岭:《现代公司成长权利结构与制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3周劲:《制度环境与传媒治理结构创新——一个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4陈共德:《国有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选择与风险管理》[J],《声屏世界》,2005年第7期。
    1宋建武:《报业经济、集团化与媒介产业政策》[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2裘正义、苏瑞嘉、徐建刚、高翔:《组建报业集团——适应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举措》[J],《党政论坛》,1998年第8期。
    1何洪斌:《报业集团运作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新闻大学》,1997年第3期。
    2张龙平:《报业集团化:路径依赖、马太效应、政策优化》[J],《新闻知识》,1999年9期。
    3谭果:《从经济角度看报业集团化》[J],《新闻大学》,1999年第1期。
    4李孟昱:《提高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J],《新闻战线》,1999年第5期。
    5裘正义:《产业扩张·适度规模·制度创新》[J],《新闻战线》,1999年第5期。
    6参见张晓群:《报业集团如何进行机制创新》[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1参见尹明华:《简单,是最好的——关于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思考》[J],《传媒观察》,2006年第1期。
    2参见陈恬立:《被“催熟”的报业集团》[J],《编辑之友》,2001年第4期。
    3参见王玥:《中国报业集团化的隐忧和其解决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1年第4期。
    4参见王文:《产业化·市场化·报业集团》[J],当代传播,2000年01期。
    5参见林如鹏,《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中国媒介集团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J],《新闻大学》,2002年第4期。
    6参见王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公有股份集团》[J],《现代传播》,2002年第5期。
    7参见刘西平、连旭:《论我国报业集团产权制度的创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参见梁金河、席彦韶:《党报集团产业化构架及操作路径》[J],《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2参见林如鹏、毛锦钦:《论广东报业面临的挑战》[J],《新闻知识》,2006年第7期。
    3参见王沛:《对报业集团市场化管理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2期。
    4参见王立群:《整合文化是跨媒体经营的核心要素》[J],《中国记者》,2002年第5期。
    5参见刘军茹:《论我国媒介规制的现实困境及制度原因》[J],《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2期。
    6参见陆高峰:《长三角报业集团群发展的瓶颈与路径》[J],《中国记者》,2009年第1期。
    1参见柳汉娜:《报业集团跨行业经营研究》[J],《新闻实践》,2009年第2期。
    2参见龙奔:《报业集团扩张的原则、策略和风险分析》[J],《中国记者》,2003年第10期。
    3参见于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现状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4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1参见陈剑峰:《关于组建报业集团的思考》[J],《新闻记者》,1994年第2期。
    2参见何洪斌:《报业集团运作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新闻大学》,1997年第3期。
    3参见裘正义、苏瑞嘉、徐建刚、高翔:《组建报业集团——适应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举措》[J],《党政论坛》,1998年第8期。
    4参见程顺立、董林:《发挥报业集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优势》[J],《新闻战线》,2002年第4期。
    5参见王兆高:《报业集团若干管理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4年第9期。6参见黎志成、张海明:《报业集团资本运营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江汉论坛》,2005年第6期。
    1参见张鑫、邓正华:《媒介融资制度发展与变迁》[J],《新闻战线》,2009年第1期。
    2参见宋红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报业集团跨媒体发展》[J],《中国报业》,2009年第1期。
    3参见傅夷:《我国报业集团上市的非必然性研究》[J],《浙江金融》,2009年第1期。
    1新闻出版署:《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Z),1997年1月27日发布,第一条规定:“严禁出版单位买卖书号、刊号、版号。凡是以管理费、书号费、刊号费、版号费或其他名义收取费用,出让国家出版行政部门赋予的权力,给外单位或个人提供书号、刊号、版号和办理有关手续,放弃编辑、校对、印刷、复制、发行等任何一个环节的职责,使其以出版单位的名义牟利,均按买卖书号、刊号、版号查处。”
    2参见魏永征:《中国大陆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上、下)》[J],《中国法律》(香港),2001年第2期。
    3周劲:《转型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媒体安都》,2005年4期。
    1黄升民、丁俊杰:《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屠忠俊:《论报社经营管理体制发展趋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2期。
    1《江汉日报》为中共江汉区党委机关报,为H报前身,1948年9月1日创刊,1949年6月2日终刊。
    2《鄂豫报》为中共鄂豫区党委机关报,1948年5月创刊,1949年5月20日停刊。
    1屠忠俊:《中国大陆报业经营管理改革20年之轨迹》[R],香港浸会大学学术讲演,1998年4月。
    1丁柏铨、丁和根、董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1屠忠俊:《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J],《当代传播》,1999年第4期。
    2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3屠忠俊:《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J],《当代传播》,1999年第4期。
    1屠忠俊:《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J],《当代传播》,1999年第4期。
    1冉中:《改革催动<楚风>》吹》,载《沧桑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第65~69页。
    1梁衡:《对报业集团的几点新认识》[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
    1参见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页和第226页。
    1[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5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
    1参见[美]熊彼特著,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编译(2008):《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9页。
    2罗必良主编:《新制度经济学》,陕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3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4[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5[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6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页。
    1[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2同上书,第119页。
    3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5页。
    4L·E.戴维斯、D·C·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6页。
    5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页。
    6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7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页。
    1A·A·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2[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页。
    3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4E-G·配杰威齐、S·菲吕博腾:《产权与经济理论》,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5 Steven N·S·Cheung,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 "J-Law Econ., April 1969,12.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译者的话第20页。
    6[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译者的话第20页。
    1[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页。
    2见.卢现祥、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3[美]阿兰·鲁福斯·华特斯:《经济增长与产权制度》,转引自[美]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英]阿兰·A.瓦尔特斯编著:《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31页。
    4[美]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转引自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第98页。
    5见卢现祥、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页。
    1见卢现祥、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2页。
    2卢现祥(2010):《制度经济学》[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9c5a9968a98271fe910ef954.html.
    3《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EB/OL], http://www.3edu.net/w/czlw/lw 41395.html
    4刘发成著:《中美广电通信经济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页。
    1[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1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45页。
    3A·A·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转引自[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
    4同上书,第204页。
    5党东耀:《中国地市级广电媒体组织形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第44页。
    6王忠明:《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7期。
    1王金柱、陈柳钦:《正确理解现代产权制度的要义》,《理论导刊》2004年第6期。
    2盛洪:《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转引自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305页。
    1周年丰、宋汉炎、王尊益主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处级职位竞岗演讲录》,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编,第527页.
    1参见周年丰、宋汉炎主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处级职位竞岗演讲录(200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第526页。
    1参见《“和平模式”再添生动实例》(N) , http://www.hpbook.com/xwl.asp?id=142。
    2参见《“和平模式”再添生动实例》(N) , http://www.hpbook.com/xwl.asp?id=142。
    1陈丹(2008):《报纸与互联网合纵连横能否实现“1+1>2”?》(N),通信信息报,2008-01-11.
    1魏永征(2001):《中国大陆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J),《中国法律》(香港)2001年第2期。
    1[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2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0页。
    1李明义、段胜辉:《现代产权经济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1参见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先走一步真先走一一任仲夷访谈录》,载《广东改革开放决策者访谈录》,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美]罗纳德·科斯(1937):《企业的性质》,转引自盛洪主编(2009):《现代制度经济学(第二版·上卷)》,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115页。
    1见卢现祥、朱巧玲主编(2007):《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页。
    2[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1]曹淳亮:(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中国报业》,1997年第5、6期.
    [2]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3]曹正汉:《将社会价值观到制度变迁理论之中的三种方法一凡勃伦、哈耶克、诺斯的理[4]论之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第6期.
    [4]陈昌凤:《纽约时报公司的经营模式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
    [5]陈钢:《报业集团的重组、定位与拓展》[J],《中国记者》2003年2期.
    [6]陈戈、储小平:《现代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的一个理论解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7]陈共德:《国有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选择与风险管理》[J],《声屏世界》,2005年第7期.
    [8]陈怀林:《论中国报业市场化的非均衡发展》[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2期.
    [9]陈怀林:《试析中国媒体制度的渐进改革——以报业为案例》[J],台湾:《新闻学研究》第62期.
    [10]陈剑峰:《关于组建报业集团的思考》[J],《新闻记者》1994年第2期.
    [11]陈君聪:《党报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培育》,《新闻导刊》2003年第1期.
    [12]陈恬立:《被“催熟”的报业集团》[J],《编辑之友》2001年第4期.
    [13]陈寅:《把都市报锻造成党报集团的和谐力量——深圳<晶报>创建和谐报业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战线》2006年第9期.
    [14]陈子文:《解析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趋同化》[J],《传媒观察》2007年第6期.
    [15]程虹、窦梅:《制度变迁阶段的周期理论》[J],《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6]程启智:《国有企业改革的物权、股权、债权的选择》[J],《国有资产研究》 1995年第10期.
    [17]程启智:《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18]程顺立:《试论报业集团建设》[J],《新闻战线》1995年第4期.
    [19]程顺立,董林:《集中投放拓展市场》[J],《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4期.
    [20]程顺立、董林:《发挥报业集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优势》[J],《新闻战线》2002年第4期.
    [21]程顺立、董林:《与时俱进做大做强——论报业集团的发展优势》[J],《新闻战线》2003年第2期.
    [22]崔保国:《《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3]崔保国:《《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4]邓涛:《资源整合促集团化发展》[J],《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25]丁柏铨、丁和根、董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26]丁法章:《“强强联合”的实践与思考——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一年来的探索》[J],《新闻战线》1999年第9期.
    [27]丁法章:《强强联合组建报业集团的有益探索》[J],《中国记者》1998年第12期.
    [28]丁铭华:《中国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年第5期.
    [29]董辅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董辅礽:《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1]杜红玲:《西方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1期.
    [32]段文斌:《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34]范以锦:《构建报刊媒体集团化运营的市场主体》[J],《新闻战线》2006年第5期.
    [35]方卫英:《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与核心竞争力分析》[M],《新闻战线》2006年第4期.
    [36]方政军:《新华社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37]傅贵余:《报业竞争与我们的对策》[J],《新闻战线》2000年第12期.
    [38]傅平:《中国传媒集团组织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9]傅夷:《我国报业集团上市的非必然性研究》[J],《浙江金融》2009年第1期.
    [40]高兴烈:《走报业集团之路》[J],《新闻战线》1998年第7期.
    [41]高鸿业、刘凤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2]辜胜阻、李永周、黄永明:《新经济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M],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43]辜晓进:《关注报业集团扩张中的资源共享》[J],《传媒观察》2005年第8期
    [44]顾行伟:《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资本运作——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组建以来报业经济的发展探索》[J],《新闻战线》2001年第3期.
    [45]顾涧清:《同城报业集团:构建和谐竞争模式》[J],《传媒观察》2006年第6期.
    [46]郭富:《基于价值创造的中国传媒集团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7]郭洪新、陈芃:《浅议报业集团资源的有效整合》[J],《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3期.
    [48]郭庆光、孟建:《媒介经济学案例分析》、《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媒介营销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49]韩湘光:《设计报业集团采编资源共享模式》[J],《传媒观察》2005年第10期.
    [50]韩曰明:《在鲁中快速崛起》[J],《新闻战线》2001年第8期.
    [51]郝静:《中国传媒产业的盘子到底有多大》[N],《中华新闻报》,2005.6.1.C①.
    [52]何向芹:《报业集团与报业创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一年回顾》[J],《中国报业》,1997年第5、6期.
    [53]何洪斌:《报业集团运作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新闻大学》1997年第3期.
    [54]何向芹:《建设跨世纪报业集团的实践体会和理论思考》[J],《新闻战线》1995年第4期.
    [55]何向芹:《人才战略:报业经营与发展的制高点》[J],《新闻战线》2000年第8期.
    [56]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7]胡正荣:《媒介的现实与超越:胡正荣自选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8]胡正荣:《媒介寻租、产业整合与媒介资本化过程》[J],《媒介研究—媒介公共政策与制度创新》2004年第1期.
    [59]胡正荣、李继东:《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J],《新闻大学》2005年春季号.
    [60]湖北省报业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报业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61]黄旦、邬晶晶、陈静静:《中国“报业集团化”话语分析:加入WTO前后——从报业和报业管理部门的角度分析》[J],《新闻大学》2003年第3期.
    [62]黄京尧:《深化改革走向报业集团新体制》[J],《新闻战线》2000年第4期.
    [63]黄京尧:《关于报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新闻大学》2001年夏季号
    [64]黄少安:《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七辑)》[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5]黄升民、丁俊杰:《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66]黄升民、周艳:《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M],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67]黄升民:《跨媒体经营:报业集团的必由之路》[J],《传媒观察》2005年第6期.
    [68]贾树枚:《努力实现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J],《中国报业》2001年第4期.
    [69]江坪:《适应形势发展组建报业集团——关于筹建浙江报业集团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1994年第9期.
    [70]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努力增强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报业》2001年Z1期.
    [71]金碚:《报业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72]景维民:《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版.
    [73]金冠军、郑涵:《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74]戬闻,《报业集团格局下的晚报发展战略》[J],《传媒观察》2006年第1期.
    [75]黎元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J],《新闻战线》1993年第1期.
    [76]黎元江:《中国报业集团化的三个问题》[J],《新闻战线》2000年第2期.
    [77]黎志成、张海明:《报业集团资本运营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探讨》[J],《江汉论坛》2005年第6期
    [78]李从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报业集团化建设》[J],《新闻战线》2002年第6期.
    [79]李建国、陈伟成:《加强新闻创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记者》2005年第3期
    [80]李东、潘玉鹏:《世界报业集团发展原因初探》[J],《新闻知识》1997年第5期
    [81]李杭生:《报业集团信息化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新闻战线》2003年第11期,第36~38页.
    [82]李洪波:《探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之路》[J],《新闻战线》2000年第2期.
    [83]李良荣:《十五年来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
    [84]李良荣、林晖:《垄断、自由竞争、垄断竞争——当代中国新闻媒介集团化趋向透析》[J],《新闻大学》1999年夏季号.
    [85]李孟昱:《提高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J],《新闻战线》1999年第5期.
    [86]李孟昱:《深化报业改革应对“入世”挑战》[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87]李孟昱:《报业集团运营要处理好八大关系》[J],《新闻战线》2000年第1期.
    [88]李孟昱:《体制创新——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J],《中国报业》2000年第4期.
    [89]李明义、段胜辉:《现代产权经济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90]李树喜:《以人致胜——媒体变革与传媒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91]李玮:《中俄传媒市场化道路比较》[J],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1期.
    [92]李岚:《政策解读与趋势分析》[J],《中国广播影视》(京)2006年2月(下).
    [93]连福寅:《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五十年》[J],《报刊管理》1999年第1期.
    [94]连富寅:《对中国报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报业》2000年第12期.
    [95]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新机制勃发新活力》[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96]梁衡:《关于报业发展的四个问题——梁衡同志在‘面向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报业》1997第5、6期.
    [97]梁衡:《我国报刊结构的一次战略调整》[J],《报刊管理》1999年第11期.
    [98]梁衡(2000):《减数量调结构创品牌——中国报刊战略调整的三大步》[J],《报刊管理》2000第3期.
    [99]梁衡:《对报业集团的几点新认识》[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6期.
    [100]梁衡:《30年的新闻与政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01]梁建中、刘年辉:《广州日报:创新型报业集团》[J],《中国报业》2006年第5期.
    [102]梁金河、席彦超:《党报集团产业化构架及操作路径》[J],《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103]林爱珺、童兵:《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J],《新闻界》2005年第3期.
    [104]林如鹏:《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中国媒介集团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J],《新闻大学》2002年第4期.
    [105]林如鹏、毛锦钦:《论广东报业面临的挑战》[J],《新闻知识》2006年第7期.
    [106]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 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7]林毅夫:《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研究》[J],《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108]林忠礼:《基于价值链重构的报业集团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9]刘波:《治理“散滥”现象促进报业繁荣》[J],《报刊管理》1999年第7期.
    [110]刘波:《关于报业集团》[J],《报刊管理》1999年第10期.
    [111]刘波:《报刊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传媒》2002年第3期.
    [112]刘波:《关于报业集团》[J],《报刊管理》1999年第10期.
    [113]刘杰敏:《新机制带来新局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资源大整合实践》[J],《中国记者》2005年第11期.
    [114]刘军茹:《论我国媒介规制的现实困境及制度原因》[J],《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2期.
    [115]刘兰珍:《集团化背景下武汉报业市场格局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16]刘年辉:《中国报业集团多元化拓展的基本路径》[J],《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2期.
    [117]刘西平、连旭:《论我国报业集团产权制度的创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18]刘赞:《党报能够成功占领市场吗?——探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迅猛发展的背后》[J],《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1期.
    [119]柳汉娜:《报业集团跨行业经营研究》[J],《新闻实践》2009年第2期.
    [120]柳剑能、张志安:《南方报团多品牌战略的“四维空间”》[J],《中国记者》2003年[122]第12期.
    [121]柳旭波:《传媒体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新闻界》2006年第2期.
    [122]龙奔:《报业集团扩张的原则、策略和风险分析》[J],《中国记者》2003年第10期.
    [123]鲁川:《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J],《当代传播》2001年第1期.
    [124]卢恩光:《中国报业集团治理探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125]卢恩光、袁东:《我国报业集团的经营环境与经营对策》[J],《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
    [126]陆炳炎:《报业集团创新需要解决的十个问题》[J],《中国记者》2003年第1期.
    [127]陆高峰:《长三角报业集团群发展的瓶颈与路径》[J],《中国记者》2009年第1期.
    [128]陆舰:《论报业集团发展的五大关系》[J],《新闻知识》1999年第5期.
    [129]陆小华:《激活传媒:传媒生产力发掘与执行策略》[M],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130]卢现祥:《西方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13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2]罗建华:《报业集团化运作创新:打造价值链、品牌链、产业链》[J],《新闻战线》2003年第2期.
    [133]罗建华:《报业集团化运作创新:构筑媒体群、经营群、企业群》[J],《新闻战线》2005年第12期.
    [134]罗娜:《由定位李云嬗变论报业集团子报发展》[J],《新闻知识》2005年第7期.
    [135]罗宁辉、晏国政:《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2期.
    [136]罗宁辉、晏国政:《试论报业集团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
    [137]罗亚、章文峰:《中国传媒改革与社会进步》[J],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8]罗以澄:《当前我国报业集团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大学》2003年春季号.
    [139]罗以澄、孙丽丽:《我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产权分析》[M],《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武汉出版社2003年版.
    [140]吕晓清:《谈谈制约报业集团发展的两个瓶颈》[J],《中国出版》2001年第8期.
    [141]满运来:《面向世纪之交的思考——我国报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J], 《中国报业》,2000年第1期.
    [142]满运来:《对报业集团发展的想法和建议》[J],《传媒》2001年第5期.
    [143]孟威:《对我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鉴别和打造》[J],《新闻传播评论》2005年第5期.
    [144]闵大洪:《报团报系初露端倪——中国报业发展趋势透视》[J],《新闻记者》1994年第8期.
    [145]闵大洪:《中国报业集团十年探索奋进发展进入关键期——‘报业集团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纪要》[J],《中国报业》2006年第2期.
    [146]南岭:《现代公司成长权利结构与制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147]聂静:《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稳步发展——中国报业一九九九年回顾》[J],《中国报业》2000年第6期.
    [148]欧阳国忠:《中国传媒大转折》[M],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
    [149]裴延辉:《西方报业集团:我们被误解了》[J],《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1期.
    [150]彭永斌:《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1]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2]裘正义:《产业扩张·适度规模·制度创新》[J],《新闻战线》1999年第5期.
    [153]裘正义、苏瑞嘉、徐建刚、高翔:《组建报业集团——适应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举措》[J],《党政论坛》1998年第8期.
    [154]冉中:《改革催动(楚风>吹》,《沧桑集》[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155]任琦:《报业集团的整合挑战》[J],《中国记者》2004年第5期.
    [156]桑荫:《市场经济与报业集团——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现象的思考》[J],《新闻知识》1995年第1期.
    [157]上海文汇新民集团:《体制:报业改革的瓶颈》[J],《新闻知识》2000年第4期.
    [158]邵培仁:《媒介战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9]邵培仁:《媒介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0]邵培仁、陈兵:《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六大困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6期(2004年11月)
    [161]邵培仁、陈兵:《论中国报业集团管理改革中的十大悖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62]邵培仁、章东铁:《媒介战略学经典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3]佘晓敏:《企业文化与媒介经营管理》[J],《当代传播》2002年第2期.
    [164]深圳商报社编委会:《关于报业集团内部管理机制的探索》[J],《新闻知识》1998年第8期.
    [165]沈国芳:《中国传媒大趋势》[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6]沈正赋:《传媒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解读》[J],《新闻大学》2004年冬季号.
    [167]沈正强:《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发展》[J],《新闻战线》2003年第8期.
    [168]宋红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报业集团跨媒体发展》[J],《中国报业》2009年第1期.
    [169]宋建武:《报业经济、集团化与媒介产业政策》[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170]宋建武:《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J],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71]《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探索新路——访广州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黎元江》[J],《中国记者》1996第5期.
    [17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卷)》[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173]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74]史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传媒资本市场运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75]石宗源:《认真抓好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和发行集团的试点工作》[J],《传媒》2001年第3期.
    [176]苏成雪、卢娟:《论我国报业集团中“母报”的出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
    [177]苏荣才:《总裁细解报团日常经营管理》[J],《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8期.
    [178][180]孙旭培:《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9]谭果:《从经济角度看报业集团化》[J],《新闻大学》1999年第1期.
    [180]谭世耀:《子报的定位调整与有效整合》[J],《新闻战线》2001年第9期.
    [181]汤山文、李岚:《市场碎片化背景下的香港传媒业》[J],《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
    [182]唐小兵、陈新华、黄蓉芳:《中国第一报业航母崛起南方》[J]2001年第12期.
    [183]唐绪军:《略论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与报业经营》[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184]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85]陶丹:《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经营管理特色》[J],《中国记者2003年第2期》
    [186]陶志峰:《媒介战略管理——方向性的把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7]陶志峰:《媒介战略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8]田国强:《一个关于转型经济中最优所有权安排的理论》[J]《经济学刊》2001年第1期.
    [189]童浩麟、秦傅:《新闻改革:实践与实际》[J],《新闻战线》1998年第11期.
    [190]屠忠俊:《论报社经营管理体制发展趋势》[J],《新闻大学》1996年夏季号.
    [191]屠忠俊:《论报社经营管理体制发展趋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2期.
    [192]屠忠俊:《中国报业集团运行环境刍议》[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4期.
    [193]屠忠俊:《中国大陆报业经营管理改革20年之轨迹》[R], 香港浸会大学学术讲演,1998年4月.
    [194]屠忠俊:《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J],《当代传播》,1994年第4期.
    [195]屠忠俊:《当代报业经营管理》[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6]庹继光:《报业集团模式对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报业》2007年第4期.
    [197]汪丁丁、韦森、姚洋:《制度经济学三人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8]王辉:《试析我国报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J],《企业经济》2006年第4期,第97~99页.
    [199]王积龙、张杰:《从“二八法则”到“长尾模式”——福布斯集团经营模式转型的前因后果》[J],《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
    [200]王坤:《区域性报业集团加快发展的探索》[J],《中国记者》2004年第3期.
    [201]王立群:《整合文化是跨媒体经营的核心要素》[J],《中国记者》2002年第5期.
    [202]王沛:《对报业集团市场化管理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2期.
    [203]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04]王慰平、孙晓彤、童杰:《经营媒体的逻辑起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文化体制改革路径选择》[J],《新闻战线》2005年第4期.
    [205]王晓冰,董沛:《西方报团发展回顾与分析》[J],《中国记者》2000年第5期.
    [206]王亚敏:《中国报业集团区域化发展初探》[J],《编辑之友》2006年第3期.
    [207]王永章(2:《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208]王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公有股份集团》[J],《现代传播》2002年第5期.
    [209]王宇:《媒介集团经营与管理》[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0]王玥:《中国报业集团化的隐忧和其解决方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1年第4期.
    [211]王跃生:《不同改革方式下的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J],《经济研究》1997第3期.
    [212]王朝晖:《决胜媒体市场:新闻信息资源开发战略》[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13]王兆高:《报业集团若干管理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4年第9期.
    [214]王铮:《报业集团内系列报刊的结构优化》[J],《当代传播》2002年第5期.
    [215]魏杰,徐有轲:《关于财产关系、产权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J],《管理世界》1996年第9期.
    [216]魏轶群:《中国报业集团十年足迹》[J],《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217]魏永征:《组建报业集团要深化新闻改革》[J],《新闻大学》1995年第4期.
    [218]魏永征:《中国大陆传媒业利用业外资本合法性研究(上、下)》[J],《中国法律》(香港),2001年第2期.
    [219]吴松营:《拓展产业领域迎接入世挑战》[J],《中国报业》2001年第1、2期.
    [220]吴松营:《以报兴业以业强报——深圳报业集团改革实践的探索》[J],《中国记者》2004年第4期.
    [221]吴信训、金冠军、陈梁、王潞明:《中国东西部传媒经济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2]吴信训、金冠军:《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3]谢耘耕:《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两个突破》[J],《新闻界》2004年第2期.
    [224]新闻出版署:《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Z),1997年1月27日发布.
    [225]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
    [226]新闻传播研究所:《传媒竞争与对策研究所》[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27]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传媒运行模式变革(2003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论文选)》[M],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28]《新闻战线》记者:《中国报业:面对千年的召唤——“跨世纪中国报业与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新闻战线》2000年第1期.
    [229]幸培瑜:《打造集团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记者》2001年第6期.
    [230]徐琛:《境外传媒进军中国市场的策略》[J],《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4期.
    [231]徐光春:《徐光春同志在“面向21世纪中国报业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报业》1997第5、6期.
    [232]徐少达:《整合:晚报都市报区域发展的大趋势——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创<辽宁晚报·铁岭版>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战线》2009 年1期.
    [233]徐胜、幸培瑜:《从磨合期进入融合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走过一年[J]》,《中国记者》2000年第1期.
    [234]徐胜斌:《谈谈报业的项目建设》,《新闻前哨》2006年第8期.
    [235]徐熙玉:《“复合体”与“两分开”》[J],《中国记者》2003年第12期.
    [236]徐熙玉:《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J],《新闻战线》2003年第6期.
    [237]许向东、常红梅:《美国报业解困之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3期.
    [238]杨步国:《关于报业集团发展底几点思考》[J],《中国报业》1999年第7期.
    [239]杨步国:《世纪之交报纸何以面对》[J],《中国报业》2000年第12期.
    [240]杨琳、黄蓉:《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J],《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
    [241]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式》[J],《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242]杨文增:《试论报业集团化趋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3期.
    [243]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44]姚雪、陈先元:《南方报业报业集团的品牌拓展战略》[J],《新闻记者》2006年第9期.
    [245]尹明华:《简单,是最好的——关于报业集团治理结构的思考》[J],《传媒观察》2006年第1期.
    [246]于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现状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247]于幼军:《努力探索组建报业集团的新路》[J],《新闻战线》1996年第7期.
    [248]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刍议》[J],《中国记者》2003年第10期.
    [249]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50]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51]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52]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M],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53]袁舟:《新加坡报业控股的经营理念》[J],《当代传播》2004年第1期.
    [254]曾国华:《媒体的扩张》[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55]翟玉勋:《组建长江报业集团开辟新的发展境界》[J],《中国记者》1999年第8期.
    [256]詹国枢:《论报业集团与企业集团“三不同”》[J],《新闻战线》1998年第8期
    [257]詹成大:《媒介经营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8]詹正茂、朱芙蓉,《我国报业集团网站内容和功能设计的现状与问题》[J],《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10期.
    [259]章平:《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0]张秉礼:《激发报业集团的机制活力》[J],《中国记者》2003年第9期.
    [261]张海明:《中国报业集团市场化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62]张晋升:《报业集团跨区域扩张的模式选择》[J],《传媒观察》2005年第4期.
    [263]张金海、梅明丽:《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4]张龙平:《报业集团化:路径依赖、马太效应、政策优化》[J],《新闻知识》1999年9期.
    [265]张梦然:《我国报业集团向报业集团转变的必然性》[J],《学术交流》2006年第12期.
    [266]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267]张威:《兼并、新闻寡头和政府举措——当代澳大利亚报业研究(1920—1999)》[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春季号.
    [268]张卫华、张志安:《关于组建区域性报业集团的构想》[J],《新闻大学》2004年夏季号.
    [269]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M],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270]张晓群:《报业集团如何进行机制创新》[J],《新闻战线》2000年第11期.
    [271]张晓群:《报业集团的无形资产运营》[J],《当代传播》2005年第11期.
    [272]张晓群:《解析报业集团“避虚做实“的八大问题》[J],《传媒观察》2006 年第2期.
    [273]张小争、郑旭、何佳:《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M],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74]张鑫、邓正华:《媒介融资制度发展与变迁》[J],《新闻战线》2009年第1期.
    [275]张裕亮:《大陆报业集团组织行为一代理理论的观点》[R],中华传播学会2002年年会,2002年6月,中国台北.
    [276]张裕亮:《大陆报业经营制度改革——制度变迁理论的观点》[J],《中国大陆研究》第45卷第6期(2002年11、12月)
    [277]赵金:《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推进集团化建设——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记者》2004年第6期.
    [278]赵金:《在信息传播大格局中增强党报生命力——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思考与实践》[J],《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279]赵民、袁平、李春:《称雄美国传媒界的时代—华纳公司——兼评美国媒介兼并浪潮的社会影响》[J],《新闻大学》1998年夏季号.
    [280]赵曙光:《美国媒介上市的操作与运营》[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4期.
    [281]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案例分析》[J],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82]赵曙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83]赵曙光、耿强:《媒介资本市场:应用导向的分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84]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85]赵曙光:《我国报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86]赵曙光、张志安:《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87]赵凯:《报业集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01年第4期.
    [288]赵晴:《报业集团:因地制宜的统分结合》[J],《中国记者》2005年第9期.
    [289]赵文斌:《与时俱进,报报业集团做大做强》[J],《新闻战线》2003年第3期.
    [290]赵小兵、周长才、魏新:《中国媒体投资:理论和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3年版.
    [291]郑保卫:《论媒介经济与报业集团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2]郑保卫:《论传媒改革与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93]《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94]中国记者杂志报业集团调研小组:《传统党报靠什么起飞——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管理体系改革解析》[J],《中国记者》2003年第2期.
    [295]周鸿铎:《报业经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96]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97]周鸿铎:《媒介产业制度论:周鸿铎自选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98]周鸿铎:《传媒集团运营机制(中辑2)》[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299]周劲:《转型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媒体安都》,2005年4期.
    [300]周劲:《制度环境与传媒治理结构创新——一个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301]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302]周正荣:《构建统分适度富有活力的报业集团管理架构》[J],《中国记者》2003年第8期.
    [303]朱春阳:《报业集团:如何实现创新成长的效率优化》[J],《新闻大学》2008年第4期.
    [304]朱春阳:《现代传媒集团成长理论与策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5]朱光华:《过渡经济中混合所有制》[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版.
    [306](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7](美)Y·巴泽尔著,费方域、段毅才译:《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8](美)本杰明·M·康佩恩、道格拉斯·戈梅里著,詹正茂、张小梅、胡燕等译:《谁拥有媒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9](美)道格拉斯·诺斯:《经历时间的经济绩效:知识的有限性》,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310](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311](美)道格拉斯·C.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1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3](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钟正生、邢华等译:《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4](美)凡勃伦:《有闲阶段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15](美)格鲁奇(G·Gruch):《比较经济体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16](美)哈罗德·德姆塞茨著,梁小民译:《企业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7](美)L·E.戴维斯、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M],上海三联书店1976年版.
    [318](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19](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20](加)柯林·霍斯金斯、斯图亚特·麦克法蒂耶、亚当·费恩著,支庭荣、吴非译:《媒介经济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1](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思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胡庄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22](美)罗纳德·哈里·科斯著,盛洪、陈郁译:《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2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324](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远东出版社2001版.
    [325](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Albarran, Alan B., Media Economics:Understanding Markets, Industries and Concepts. 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
    [2]Albarran,Alan B.,Global Media Economics:Commer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ld Media Markets. 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8.
    [3]Alexander, Alison, James Owers, and Rod Carveth, eds, Media Economics,2nd edition. Hillsdale, N. 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8.
    [4]Compaine,Benjamin M. The Book Industry in Transition:An Economic Study of Book Distribution and Marketing. White Plains, NY:Knowledge Industry Publications,1978.
    [5]Compaine, Benjamin M., Who Owns the Media? White Plains, NY:Knowledge Industry Publications,1979.
    [6]Doyle, Gillian,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London:Sage,2002.
    [7]Garn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London:Sage,1990.
    [8]Jome, Hiram Leonard., Economics of the radio industry. Chicago, New York, A. W. Shaw company,1925.
    [9]Melvin, L DeFleur and Everette E. Dennis., Understanding Mass Communication:A Liberal Arts Perspectives.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2.
    [10]Mosco, Vincent, and Janet Wasko, ed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tion. Madison, Wisc.: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8.
    [11]Negroponte, Nicholas, Being Digital. NY:Alfred A. Knopf, Inc.,1995.
    [12]Noam, Eli,Video Media Competition:Regulation,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13]Owen, Bruce M.,Economics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Media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Cambridge:Ballinger,1975.
    [14]Owen, Burce M., J. H. Beebe, and W. G. Manning, Television Economics. Lexington, Mass.:D. C:Heath,1974.
    [15]Owen, Bruce M. and Stephen S. Wildman, Video Economics. 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6]Picard, Robert G., et al., Press Concentration and Monopoly:New Perspectives on Newspaper Ownership and Operation. Norwood, N. J.:Ablex Publishing Co.,1988.
    [17]Picard, Robert G.,Media Economics:Concepts and Issues.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1989.
    [18]Picard, Robert G., The Economics and Financing of Media Companies. NY: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2002.
    [19]Picard, Robert G., Media Firms:Structures, Operations and Performance. Mahwah, N. J.:Lawrence Erlbaum Publishers,2002.
    [20]Schmalensee. R., Economics of Advertising. Amsterdam Netherlands: North-Holland,1981.
    [21]Sanchez-Tabernero, Alfonso, and Miguel Carvajal,Media Concentration in the European Market:New Trends and Challenges. Pamplona Spain:University of Navarra,2002.
    [22]Ting, Carol and Steven Wildman,The Economics of Internet Radio,20 Aug.2003 retrieved at http://tprc. org/papers/2002/89/InternetRadio. pdf.
    [23]Toussaint Desmoulins, Nadine, L'economie de medias. Paris:Pres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78.
    [24]Vaile, Roland S. (Roland Snow), Economics of advertising. New York, Ronald Press Company,1927.
    [25]Waterman D., The Economics of Internet TV:New Niches vs. Mass Audiences, Info:The Journal of Policy Regulation and Strategy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the Media, vol.3, no.3, pp.215-229.2001.
    [1]H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网站:http://www.hbcpre.com/
    [2]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3]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4]凤凰网http://www.ifeng.com/
    [5]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36996001001g9x.html
    [6]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网站http://www.jxpp.com/
    [7]中国和平出版社网站http://www.hpbook.com/
    [8]传播研究网http://xinwen.cass.cn/
    [9]中华人民共和新闻出版总署网站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index.html
    [10]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