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及法律解决途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近年诸多有关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例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恶化了市场环境。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使对二者冲突的防范和调整在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本文从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性质、冲突原因及表现形式入手,阐述了商标权的性质、企业名称权的性质、权利冲突的法理,分析了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主客观二方面的原因,结合案例总结了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二种表现形式:商标的字号化使用和字号的商标化使用。通过比较解决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国内外立法制度,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国际公约和欧美诸国的相关立法,去芜存菁,吸取国际国外的先进的做法以作为我国立法的借鉴。详细分析了国际公约、欧美诸国有关“在先权利”范围的法律规定、法国、德国关于享有“在先权利”条件的规定、欧美诸国关于企业名称(字号)法律地位的比较;阐述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国内法律制度,对照出国外法与国内法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国际影响。通过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理论分析,从法理的角度阐述了字号“尴尬”的法律地位,总结了处理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三大基本原则。在上述基础上提出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五种具体的法律解决途径。就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权利冲突立法提出调整我国现有商标法和修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建议。
In recent years many relevant trademark rights in China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infringement and unfair competition disputes cases exist massively, impacting the order of market competition, worsening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absenc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guard and the adjustment are confusion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From the trademark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enterprise name right, causes of conflict,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ature of the trademark, and the nature of the enterprise name right, and the conflict of the rights, analyzes the legal trade mark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aspects, summarizes the trademark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conflict forms of two of the use of the trademark name and name of the trademark use. Through comparing the trademark rights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solu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egislative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expounds and analyse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Europe, learns from international advanced practice for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prior right" and "prior right" of the conditions of the provisions in Europe and the states of the enterprise name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legal status; expounds the standard right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conflict legal syste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aw, the enormous differences and bad influence internationally. Through the trademark rights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 from the aspects of legal name "embarrassing" legal statu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cessing trade mark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conflict. Based on the trademark rights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conflict the five kinds of specific legal solution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rademark rights and enterprise name right conflict, two legisl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enterprise name brand and the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enterprise's name the legislative proposals.
引文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66页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66页
    3参见王迁《论工业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6页
    4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
    5见《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本公约中:1)“本组织”系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缩写WIPO):2)“国际局”系指知识产权国际局;(3)“巴黎公约”系指1883年3月20日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公约及其一切修订本;4)“伯尔尼公约”系指1886年9月9日签订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及其一切修订本;(5)“巴黎联盟”系指根据巴黎公约成立的国际联盟;6)“伯尔尼联盟”系指根据伯尔尼公约成立的国际联盟;(7)“各联盟”系指根据第四条(3)缴由本组织经营其行政事务的巴黎联盟及与之有关的专门联盟和协定、伯尔尼联盟以及其他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定:(8)“知识产权”包括:——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关于人们努力在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关于工业品式样的权利;——关于商标、服务商标、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6见《巴黎公约第1条:[本联盟的建立;工业产权的范围](1)适用本公约的国家组成联盟,以保护工业产权。(2)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3)对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用于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谷类的粉。(4)专利应包括本联盟国家的法律所承认的各种工业专利,如输入专利、改进专利、增补专利和增补证书等》
    7参见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8刘浜:“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区别”1995年《工商管理研究》第11期第9-10页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10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所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一)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二)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
    11商标法第9条: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注册人有权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12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5页
    13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6页
    14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9页
    15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28页
    16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27页
    17见1966年《发展中国家商标、厂商名称及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示范法》第6条第3款
    18见TRIPS第16条
    19见注释6
    20见1993年《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第8条第4款
    21参见王源扩:“试析欧共体对知识产权许可的竞争法控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法学家》1996年第6期第11-13页
    22见《英国商标法》第5条第4款
    23见1992年《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711页第4条
    24见《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商标法)》第6条
    25邱平荣、张大成:“试论商标法中在先权的保护与限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第17-18页.
    26见1992年《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711页第4条第(2)、(3)款
    27见《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商标法)》第12、13条
    28见《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713页第6条
    29林莉.欧盟商标法律制度中的协调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商标,2010,2:9-12.
    30参见《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商标法)》
    31见《美国联邦商标法》第1052条
    32郑思成《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72页
    33见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9条
    34见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5条
    35见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3条
    36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款
    37杨明:“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兜底保护”2003年《法商研究》第3期第35-37页.
    38见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第九条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四)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及部队编号;(五)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中使用的除外)、数字;(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
    39见1993年我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第三十九条有本法第三十八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以罚款。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罚款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0见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10条
    41见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
    42张鸽:商标和商号的权利冲突”《经济与法》2009年第12期第15页
    43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9页
    44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43页
    45郑思成《知识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85页
    46郑思成《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71页
    47商标法第9条、第31条具体规定
    48《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41条
    49见《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办法》第4条
    50见第5条
    51见第7条
    52见我国《商标法》第52条
    53见《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第1款
    54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
    55第6条
    56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41页
    57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58彭文胜、刘逸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方案制作指引》法律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206页
    59李宗辉:“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载《中华商标》.2010年第4期,第35页
    60王先林:“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第7-9页
    61《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62《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63蔡锻炼:“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法律问题探析”[J].载《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8-10页.
    64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16页
    65见第8条
    66姚守国:“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的冲突解决和预防”,载《前沿》,2007年第5期第11-12页
    67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5页
    68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36页
    [1]坚德慧.试论与注册商标有关的在先权利的保护.[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5:6.
    [2]陈智伦、韩运浦、严跃.论与注册商标有关的在先权利.[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
    [3]邱平荣、张大成.试论商标法中在先权的保护与限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3:17-18.
    [4]赵凤梅,胡远明.商标法在先权利保护的理论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0.
    [5]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J].知识产权,2003,6:15-18
    [6]郑成思.商标国际保护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商标,1995,2:11-13.
    [7]刘浜.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区别[J].工商管理研究,1995,11:9-10.
    [8]林莉.欧盟商标法律制度中的协调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商标,2010,2:9-12.
    [9]王春梅.我国地理标志私权保护与模式选择.[J].北方法学,2009,5:37-38
    [10]丁娟.论注册商标的使用及其对商标专用权法律效力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2:30-32.
    [12]江帆.商誉与商誉侵权的竞争法规制.[J].比较法研究,5005,5:32-34.
    [13]杨明.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兜底保护.[J].法商研究,2003,3:35-37.
    [14]王源扩.试析欧共体对知识产权许可的竞争法控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法学家,1996,6:11-13
    [15]王先林.从微软垄断案看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J].法学家,2001,3:7-9.
    [16]朱槟.关于角色的商品化权问题.[J].中外法学,1998,1:20-22.
    [17]王晓晔.欧洲共同体竞争法及其新发展.[J].环球法律评论,1993,3:31-33.
    [18]王源扩.美国反托拉斯法对知识产权许可的控制.[J].外国法译评,1998,2:28-29.
    [19]张鸽.浅析商标和商号的权利冲突.[J].经济与法,2009,12:15-16.
    [20]王飞雪;闫浩.商标商号权利冲突的原因及解决——兼论企业名称行政管理模式改革.[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6;19-13
    [21]姚守国.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的冲突解决和预防.[J].前沿,2007,5:11-12
    [22]杨婷;冯炬.论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J].大众商务,2010,16:12-17
    [23]蔡锻炼.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的法律问题探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5:8.
    [24]张水香;涂冰.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比较分析.[J].社科纵横,,2006,,1:10-16.
    [25]钟志琴.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及解决路径浅探.[J].法制与社会,2008,8:11-12.
    [26]石峰;虞一晨.试论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权利冲突.[J].商场现代,2008,21:6-10.
    [27]赵丰华;谢焕斌.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原因及其对策.科技创业月刊.[J].2006,10.
    [28]李宗辉.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J].中华商标.2010,4.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4
    [2]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3]南振兴、刘春霖.知识产权学术前题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4]宿迟.《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3
    [5]吴汉东.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
    [6]王迁.论工业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
    [9]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0]彭文胜、刘逸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方案制作指引.[M].法律出版社,2009
    [11]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加里·古莫斯-卡瑟尔斯,丘建等译.竞争的革命——企业战略联盟[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1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4]陈洁编.WTO与知识产权法律实务[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5]田力普知识产权案例读本..[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6]寿步、孙爱民、谢晨知识产权名案新析.[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朱莉.对于互联网中发生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之法律选择规则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1:4
    [1]沈杨.论商标权的法律限制.[EB/OL].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2011-9-1:
    [2]李宏.商标权的国际保护.[EB/OL].中顾法律网,2011-9-1:
    [1]侯志鸿.商标恶意异议“拦路抢劫”[N].中国消费者报,2009,2(08):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