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业银行破产是商业银行法律主体资格的最终消灭,是商业银行市场退出中最剧烈、最彻底的一种方式,也是市场退出体系中唯一的司法程序。在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例银行进入破产程序的情形出现,这是极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的。究其原因,缺少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是商业银行实施市场化破产的最大障碍。
     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新《企业破产法》首次宣告了中国市场经济接纳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破产;同时,还赋予了国务院起草有关金融机构破产实施办法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商业银行的破产法制研究就有了更切实的基础和更强的针对性,以及实务上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作为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制度的设计应既着眼于避免尚有救助希望的问题银行破产,又在银行破产成为不得已的选择时有利于尽量减少损失和社会震荡。因此,需要从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破产的概念、破产法的法律属性、理念、立法模式、破产法律制度的设计,以及破产清算程序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等方面予以论述。
     具体而言,对于商业银行的破产理念,不仅论述了从“禁止破产主义”到“严格破产主义”、从私权平等到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从清算主义到再建主义的思想交锋等具体理念,还从商业银行破产的衡权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了普通破产法与银行破产特别法两种立法模式的优劣以及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此外,还在对商业银行破产进行宏观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银行破产的申请主体、破产标准、银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特殊性等破产清算程序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Commercial Bankruptcy is an eventual eradication of the legal main qualification of a commercial bank. As the only judicial proceedings, it is the most intense, most thorough way in the withdrawal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market. In our country, until now, still did not have an example of bank to enter the bankrupt procedure, which is very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reason for this is lack of clear and specific legal basis. It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commercial bank insolvency.
     The new enterprise bankruptcy law, which is approved on august 27, 2006, announced the admission of financial organ bankruptcy including Commercial banks to China's market economy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same time, also gives the State Council the power of drafting implementation of bankruptcy of relev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is context, conducting research of legal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ruptcy will be a more realistic basis and more targeted,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necessity and urgenc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ithdraw mechanism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ruptcy should be designed focusing on avoiding insolvency of banks which still have hope of relief, as well as helping minimizing losses and social shocks when the bank has no other choice but to bankrup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e discussed from the na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concept of commercial banks bankruptcy, the legal nature of insolvency law, philosophy, the model of legislation, the design of legal system of insolvency, and some important issues on the proceedings of bankruptcy liquidation
     Specifically speaking, regarding the idea of Commercial bankruptcy, not only elaborated from the "Prohibition of bankruptcy" to "strict bankruptcy", from the equal of private right to emphasis on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 from the liquidation idea to be rebuilt idea , but also give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from the value ideology of equal righ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solvency,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general insolvency law and bank insolvency law,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of China's legislative mode.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system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bankruptcy ,give a detailed study of some special nature of bankruptcy liquidation proceedings, such as the main macro for bank insolvency, bankruptcy standards, distribution plan of the banks estate ,and so on .
引文
[1]参见《银行家》2005年第1期.28。
    [1]引自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绢"Global Bank Insolvency Initiative"于 2003年8月11日起草的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Frame to Deal With Insolvent Banks。
    [1]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66。
    [2]主要包括2001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2003年1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法》、2004年2月实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2006年8月颁布的新的《企业破产法》等。
    [1]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J].财经,2004(9).45。
    [2]吴敏.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西南政法大学,2006。
    [1]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344。
    [1]吴景明.侵权之诉还是政府干预--经济法与民法视野中的外部性矫正问题,《现代法学》2001年第Ⅰ期.81。
    [1]经济法的经济根源--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边界,杨紫煊主编:《经济法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6。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344。
    [2]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系统科学应用初探,《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68。
    [3]范湘凌.金融市场退出法律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西南政法大学,2002。
    [4]周小川,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N].证券时报,2004.07-13。
    [1]h21(Bankruptcy:Policy,Law and strategy),in Robert C.Effros ed.Current Legal Issues affecting Central Bankes,Vol4,IMF,1997,421-440;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Law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Minrtes of the 66'hMeeting(London.jan29-30,1998)15-16,19-20.
    [2]美国银行种类繁多,由于每个实体在性质及服务对象、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及他们分别由不同法律规范,受不同的主管机构管辖,但商业银行始终是美国银行业的主导。本文中未特别指明的“银行”一词,仅指商业银行。
    [1]经营失败银行处理的法律分析-从美国银行破产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台湾《法学论丛》1990年7月.62。
    [2]韩长印.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J].法律科学,2002(4).39。
    [3]王欣新.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A].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4卷)[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5。
    [1]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贾志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草案)的说明》[z],2004.06.15。
    [1]李仁真主编,欧盟银行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2。
    ##无参考文献内容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比较(上)[J],南方金融,2000(1)。
    [1]这也是我国法律法规中唯一对金融机构行政关闭作出明确定义之处。
    [2]边志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分析,《金融时报》1999年4月7日第7版。
    [1]George J Benston,Robert A Lisenbei s,Perspectires on Safe &Sound Banking:Past,Present and Future,P110,转引自张忠军:《余融监管导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270。
    [2]孟龙.场经济国家金融监管比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1。
    [3]江曙霞.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28。
    [1]12 USE I 1821(c)(5)规定,银行在下列情况下主管当局可任命接管人将其关闭:资不抵债;大量资产因违规或不良经营而流失;已处于危险或不良经营状态;故意违反禁止令;隐藏银行文件或者资产;无法满足正常的提款要求;巨额亏损造成资本全部或基本流失,无法自己补足;违法行为或不良经营可能造成大量资产或收入流失或对存款人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董事会或股东同意任命托管人;停止投保存款;不能满足资本充分要求;犯洗钱罪。
    [1]王叶.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三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435。
    [1]高月昭年.日本和美国处理破产银行的比较[A].吴敬琏主编.比较(第3卷)[C].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38。
    [2]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分行课题组,存款人的金融风险意识与银行业的退出制度--对300户城乡居民、157户银行职员的问卷调查及其思考[J].金融经济,1998(9).19。
    [1]金绍珍、李芬.构建二元化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16。
    [1]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休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60。
    [1]流动性标准(liquidity insolvency)即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检验银行是否破产的基准。
    [2]即是否资不抵债,也就是所谓资产负债标准。资产负债标准(balance sheet insolvency),是指当资产负债表显示负债额大干资产额时,即可认定达到了破产的界限。
    [1]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版.62。
    [1]“资本严重不足银行”(critical undercapitalized banks),资本充足率在2%以下。
    [1]余雪明.经营失败银行处理的法律分析--从美国银行破产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台湾《法学论丛》1990年7月.67。
    [1]王叶.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三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31。
    [1]李德、张翠微.外国破产金融机构的处理模式及借鉴[J].海南金融。1999(8).31。
    [1].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J].财经,2004(9).45。
    [2]吴景明.侵权之诉还是政府干预--经济法与民法视野中的外部性矫正问题,《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81。
    [3]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系统科学应用初探,《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68。
    [4]周小川,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N].证券时报,2004.○7-13。
    [5]经营失败银行处理的法律分析-从美国银行破产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台湾《法学论丛》1990年7月.62。
    [6]韩长印.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J].法律科学,2002(4).39。
    [7]王欣新.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A].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4卷)[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5。
    [8]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比较(上)[J],南方金融,2000(1)。
    [9]边志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分析,《金融时报》1999年4月7日第7版。
    [10]王叶.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三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435。
    [11]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分行课题组,存款人的金融风险意识与银行业的退出制度--对300户城乡居民、157户银行职员的问卷调查及其思考[J].金融经济,1998(9).19。
    [12]金绍珍、李芬:.构建二元化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16。
    [13]余雪明.经营失败银行处理的法律分析--从美国银行破产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台湾《法学论丛》1990年7月.67。
    [14]李德、张翠微.外国破产金融机构的处理模式及借鉴[J].海南金融。1999(8).31。
    [1].引自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lobal Bank Insolvency Initiative于2003年8月11日起草的Institutional and Regulatory Frame~to Deal With Insolvent Banks。
    [2].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266。
    [3].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344。
    [4]经济法的经济根源--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边界,杨紫煊主编:《经济法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66。
    [5]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344。
    [6]h21(Bankruptcy:Policy,Law and strategy),in Robert C.Efforts ed.Current Legal Issues affecting Central Bankes,Vo14,IMF,1997,421-440;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Law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 Minrtes of the 66'hMeeting(London.jan29-30,1998)15-16,19-20.
    [7]李仁真主编,欧盟银行法研究I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2。
    [8]George J Benston,Robert A Lisenbeis,Perspectives on Safe &Sound Banking:Past,Present and Future,P110,转引自张忠军:《余融监管导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70。
    [9]孟龙.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监管比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11。
    [10]江曙霞.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28。
    [11]高月昭年.日本和美国处理破产银行的比较[A].吴敬琏主编.比较(第3卷)[C].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38。
    [12]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休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60。
    [13]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版.62。
    [14]王叶.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三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31。
    [1]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贾志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草案)的说明》[z],2004.06.15。
    [2]符启林、赵廷军.构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A],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编.中国财经法律论坛.2004论文集(金融监管与财税改革分册)[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3。
    [1]吴敏.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西南政法大学,2006。
    [2]范湘凌.金融市场退出法律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西南政法大学,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