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在明晰我国出版社转企改制过程和出版社演进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这个新的概念面前,遇到的版权问题。
     本文从出版社的角度,以权利的流转,即版权的获取和分配为主线,分析了版权在出版社这个环节进行流转时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在版权获取方面,1、转企改制后,更多主体的进入,使出版社丧失了国家赋予的垄断性地位,权力正在缩水,作者资源在流失,导致获取版权困难。2、作者向出版社授权困难。作者和出版社很难从数字出版中赢利,导致授权困难。从权利的流动过程来说,版权的价值不能有效经济化,不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是目前出版社数字出版版权的主要问题。3、数字作品版权归属很难确定。
     在版权使用方面,从版权的使用方式,授权对象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版社自身存在的问题方面分析。重点论述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无法形成的原因及其结果: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想一家独大,不断纵向整合,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缺乏具有整合能力的超级平台,谁都想按照自己的平台和规制来整合,版权到了这里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等原因,导致数字出版产业链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各方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出版社等内容提供商不能抢占先机、不愿抢占先机,盗版侵权才有市场,才使得侵权现象更加严重。
     在理清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联盟策略”的指引下,首先就是要熟悉产业环境,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其次就是把已有的资源用好,也就是充分挖掘已有版权资源的价值,包括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最后就是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外部资源,也就是从市场,从环境获取有效资源,这个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另外,文章还粗略分析了国家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出版社数字出版版权问题依然存在的原因。
Clarity of the article in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and the Press, Publish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chan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s in this new concept of digital publishing front, encountered copyright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ers, rights of transfer, namely, ac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copyright-based line of analysis of copyright in the Press this link to transfe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reasons:access to copyright, the 1, after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more into the subject, so that publishers lost the monopoly granted the status of national power is shrinking, loss of resources, resulting in access to copyright difficulties.2,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license from the publisher. Authors and publishers is difficult to profit from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 leading to authorization problems. Flow process from the right, the copyright is not an effective economy of the value, not fully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is a major publishing house digital publishing copyright issues. 3, digital copyright works ar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In terms of copyright from the copyright usage, the existing licensees, as well as aspects of publishers of their own problems. Focuses on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can not form a chain of causes and results: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chain wants all aspects of a single large, continuous vertical integration, the lack of uniform standards for the industry, the lack of a super-platform integration, and no one would like to own platform and to integrate regulation, here the copyright to the do not know which way to go and other reasons, resulting in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chain is difficult to form a virtuous circle, not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making publishers and other content providers can not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unwilling to seize the initiative, piracy only market, that makes more serious violations.
     Clarifying the issues, the paper attempt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In the "strategic alli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we must first know, understand national and local policies, a clear corporat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 second is is to make good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which is already fully tap the value of copyright resources, including indirect benefits such as recovery method. Finally is the effective access to external resources required, that is, from the market, access to useful resources from the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rough analysis of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guidance issued, the Press Digital Publishing copyright issues still exist.
引文
4李淼,任晓宁.电子书2011破题:加紧同著作权人补签数字版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1-13
    5程素琴.数字出版传播特性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
    6王鹏涛.基于流程再造视角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创新研究[J].科技与出版,2009,(4):18-21
    7刘灿姣,黄立雄.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合[J].中国出版,2009.(1):23
    8张新华.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P48-49
    9张新华.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3
    10却咏梅.数字出版: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5-05-16
    11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5.(7):17-20
    12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J].中国出版,2006,(12);33
    13谢新洲.数字出版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14郝振省等.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15金更达,王同裕.数字出版及其产业认识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0.(5):41
    16李建伟,王志刚.版权贸易基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4-15
    17郑成思.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0
    18李建伟,王志刚,版权贸易基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8
    19李建伟,王志刚,版权贸易基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7-20
    31李宽宽,尹卉.电子阅读器:在没有界限中寻找界限[N].南方都市报,2010-03-24
    32 Jo Lusby企鹅出版社数字时代的出版与创新[R],首届数字出版与版权管理培训班材料
    34陈菁霞.盛大文学产业链[N].中华读书报,2009-11-04
    35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48
    36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102
    37Jo Lusby.企鹅出版社数字时代的出版与创新[R],首届数字出版与版权管理培训班材料
    38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69
    [1]陈芳.市场版权产业链—数字出版的三大关键问题[J].中国出版,2004(2)
    [2]丁汉青.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动力与阻力[J].中国出版,2007(10)
    [3]李明德.欧盟版权指令述评.环球法律评论[J],2002冬季号
    [4]李顺德.网络出版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科技与出版[J],2004(2)
    [5]唐广良.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与技术措施保护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04
    [6]赵伟.论网络环境下版权限制制度的新内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周晓.互联网数字版权课题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
    [8]张健挺、邹夜.值得关注的两种网络出版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05
    [9]史领空.数字时代的出版[J].编辑学刊,2000(4)
    [10]吕志军.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J].大学出版,2007(2)
    [11]王曙华.也谈数字出版的概念界定和发展路径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12]电子书2011破题:加紧同著作权人补签数字版权[N].中国新闻出版报
    [13]王鹏涛.基于流程再造视角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创新研究[J].科技与出版,2009(4)
    [14]刘灿姣、黄立雄.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合[J].中国出版,2009(1)
    [15]却咏梅.数字出版: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5-05-16
    [16]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5(7)
    [17]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J].中国出版,2006(12)
    [18]金更达、王同裕.数字出版及其产业认识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0(5)上
    [19]王斌:网络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博弈,中国艺术报
    [20]诸葛漪.数字版权收入水涨船不高[J].版权周刊,2010(39)
    [21]电子书版权: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http://www.cnipr.com/news/sdbd/201101/t20110117_125192.html
    [22]洪鹄,黄修毅,吴桂霞.出版盟军征讨百度数字版权行规该由谁建[J].
    [23]李忆南,姜小玲.贾平凹小说《古炉》数字版权“一女二嫁”[N].新闻晨报
    [24]李宽宽,尹卉.电子阅读器:在没有界限中寻找界限[J].南方都市报
    [25]徐忆.好莱坞:玩转版权生财有道[N].知识产权报
    [26]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出路.http://www.epuber.com/?p=50
    [27]陈菁霞.盛大文学产业链[J],中华读书报
    [1]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丛立先.网络版权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4]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王迁.著作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陈生明编著.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王迁.网络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程素琴.数字出版传播特性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9]【荷】约斯特·斯密尔斯、玛丽克·范·斯海恩德尔.抛弃版权——文化产
    业的未来[M].刘金海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0]【美】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河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尼尔·波斯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黄先蓉、罗紫初主编.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郝振省主编.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14]郝振省主编.2008中国数字版权保护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15]赵东晓著.网络出版及其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6]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17][美]保罗·莱文森.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知论[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美]约翰·希利·布朗、保罗·杜奎德.信息的社会层面[M].王铁生、葛立成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19][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河道宽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20][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段维.网络时代版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易健雄.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8
    [3]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4]裴庆琪.数字版权管理关键技术即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5]王斌.数字图书馆版权授权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刘晓婷.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7]魏震.P2P技术下的版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
    [8]周蜜.规避版权保护措施与反规避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8
    [9]郑舜钦.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D],2008
    [10]赵妤.P2P技术引发的互联网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D].大连海事大学,2006
    [11]黄小勇.网络版权的技术措施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6
    [12]贺宝梅.论网络版权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6
    [13]刘宁.数字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
    [14]夏妤.搜索引擎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以百度系列案件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5]曾迎春.论P2P技术对网络版权的冲击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7
    [16]李继.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间接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7
    [17]姜静.版权保护中的技术措施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18]李庆.P2P技术下版权侵权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8
    [19]王华芳.版权行政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0]杨萍.数字时代的版权权力平衡问题[D].暨南大学,2007
    [21]刘海志.网路版权侵权问题探析[D].兰州大学,2009
    [22]许生.搜索引擎帮助侵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
    [23]赵伟涛.论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与版权的冲突与协调[D].南昌大学,2008
    [24]余晖.版权的地域性和域外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9
    [25]吴奕武.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
    [26]李俊春.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27]杨蓉.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授权方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28]刘兴河.数字时代个人复制的法律解决方案:版权补偿金制度[D].湘潭大学,2009
    [29]贾薇.版权补偿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30]吴伟光.数字环境技术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31]余智晟.版权穷遏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
    [32]喻洁.数字化语境中版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33]杜明.P2P技术引起的网络版权侵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4]张巍婷.数字环境下我国版权保护利益平衡机制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7
    [35]邵建新.搜索引擎引擎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6]孙扬广.搜索引擎与间接侵权[D].华东政法大学,2007
    [37]顾金焰.互联网出版中的版权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全文
    [2]《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3]《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4]《商务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5]《财政部关于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6]《文化部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7]《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9]《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
    [10]《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1]《商务部:2010年服务贸易工作要点》
    [12]《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13]《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14]《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15]《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1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17]《关于金融支持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