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艺术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各具体学科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独特的内容和方式,生命教育的实施和实现一方面取决于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生命教育基本问题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以及各门学科对生命自身的感悟及表现,尤其对于与体现生命本真的艺术类课程更是如此。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地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研究成果与方法。以音乐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生命教育的本体论解读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征为两条主线。以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考察音乐教育和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探讨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模式、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的得以实现的学校条件与社会条件,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增强研究的实践性,为生命化音乐教育在教育实践领域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建议。
     生命化音乐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教育得以实行的重要途径。论文第一部分以大量实例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方面收效甚微,音乐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使我国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难以发挥,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无法完成自身的使命。
     对生命化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把握是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提。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外历史上的主要生命观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评析。中外历史上对生命的意义与本质所作的各个方向的探索,为我们今天理解生命、完善生命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源泉,同时也为生命教育的展开奠定了理论上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关于生命教育概念的分析,首先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激发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生命教育概念的界定,本文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使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或程度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而更应该是生命理念意义上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在教育之前加上一个定语,而是要挖掘教育本来存在而已经失落的生命因素。生命教育理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现实教育中生命的失落,生命教育的成功的标志不是生命教育这一词汇的存在,而恰恰是生命教育一词的消亡,因为到那时,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已经成为教育的自觉。
     生命教育不应该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贯彻和实现,这就需要通过理论研究,通过符合生命本性的活动使教育达到具有生命特性的状态,即生命化教育状态。从具体学科尤其是从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更为强烈的艺术类学科的教育教学探讨生命化教育无疑对生命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第三部分集中探讨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支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和特征。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具有情感性、愉悦性、提升性、超越性和审美性。
     论文第四部分探讨了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认为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分为20世纪初期至建国以前、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几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音乐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表现,生命在音乐课程与教学中的失落是最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使命。
     要完成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必须按照生命的本质特征,从生命的高度,立足于生命的特性构建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论文第五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参考《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究了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与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构成。无论目标、内容还是方法和评价都以生命为基点,体现生命的特质和发展要求,激发艺术教育的内在生命因素,以生命的完善为目标,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
     论文第六部分对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学校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提出生命化音乐课程所依赖社会现实条件,以保障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Life education is an idea which starts with life, inspires the internal life factors of education, develops it and perfects it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quality and sense.
     Ar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life. In the world, no language can have the same function as music which can overcome time and space to convey the sense of life. Music has become a common language of the living world with its strong influence. All the subjects have their unique contents and methods about life education. The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of life education depends on not only the study of life education theories and the solving of basic problems in this field, but also on carrying out various activiti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itself by all the subjects, which is especially true for art courses that reflect the true nature of lif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my thesis sticks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uses many research methods integratingly such as documentation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general evaluation and so on, and draws on the findings and methods of philosophy, sociology, economics, anthropology, etc. The gist 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and the two main clues are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life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education.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life education in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search, from whic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and i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started and carried out.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objects,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life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life music education both at school and in society. I emphasize the direc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research in order to offer necessary suggestion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ife music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actice.
     Life-effecting music educ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provides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o prove that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not achieved much in music education and its spreading. Music education hasn’t played its due role in life education and there lie many problems, hence the failure to render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which was unable to perform its duty in nurturing students’sentiment and promoting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define life-effecting education and grasp its gist is the premises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search.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 there is a summing up and brief analysis of all major thoughts on life in the history both home and abroad. Histor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meaning and nature of life offers us a broad horizon and rich sources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perfect life and meanwhile it also lay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aunching of life-effecting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I analyzed the existing concepts of life education and defined what life education is. Through the defining of life-effecting education, the thesis states that life-effecting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idea which is based on life to motivate its potential life factors, develop life, perfect life and thus promote its quality and meaning. To give life to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which makes education serves people’s life to achieve its true status through exercises that are in line with life’s true nature. This is because lif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education whose contents are life, but also one to teach the ideas of life. Life education is not to put an attribute in front of education, but to unearth education’s original life factors which used to exist but have already been missing. The coming into being of life education is due to the loss of life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 Its success lies not in the existence of the phrase life education, but the very extinction of it. Because if that happens,life will be automatically respected and promoted.
     Life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only to theory bu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refor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life’s true nature are needed to ensure that education can reach the status with life’s characteristics, namely, the status of life education. It is beyond doubt that there will b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f we discuss life education through specific subjects,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of art subjects which are full of life’s colors and meanings. The third part concentrates on the theoretical rationales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its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ossess the capability to motivate, entertain, promote, overcome and appreciate the art.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nd comes up with the idea tha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P. R.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nding of the country to the e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erio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major problem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at exist in our contemporary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is the loss of life in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historic tasks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o complete the tasks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ne must establish a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ru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and from the height of life. The fifth part carries out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USIC TEAHCING SYLLABUS FOR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the thesis studies the objects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ts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spective composing par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Whether it be objects, contents, methods or evaluation, they are all based on life,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and its need for development, motivate the inner life factors of art education, set as its object the perfection of life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meaning of life.
     The sixth part analyses the conditions that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t mainly puts forward the social realistic condition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chool and society, which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 music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引文
①高兴主编:《音乐的多维视角》,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页。
    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1-262页。
    ④哈尔滨20天内39人自杀至少有四分之一是大学生,2007年05月23日http://news.sohu.com/20070523/n250181187.shtml
    ①高校连发多起学生坠楼事件,2007年05月30日,http://health.sohu.com/20070530/n250310694.shtml
    ①高兴主编:《音乐的多维视角》,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①张少英:《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兰州学刊》2001年第2期。
    ②音乐教育不能办成“手指运动会”《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4日。
    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①音乐教育不能办成“手指运动会”《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4日。
    ①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赵联:《教育生命体验论》,《教育理论研究》2004年第8期。
    ①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
    ②《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③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④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⑤潘风亮:《“生命教育”先要“关怀”权利》,《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①任丽平:《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②谌红桃:《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宁夏教育》2004年第7-8期。
    ③刘济良:《生命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①陈晶:《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新探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②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8期。
    ③任丽平:《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④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
    ⑤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
    ⑥张国定:《论生命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3期。
    
    ①张国定:《论生命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3期。
    ②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
    
    ①冯小敏:《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资讯》2006年第1期。
    ②杨继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堪忧》,《教育文汇》,2002年第3期。
    
    ①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年第1期。
    ②魏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音乐研究》,2002年第1期。
    ③陈雅先:《论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3期。
    ④孔义龙:《20世纪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音乐教育述评》,《交响》,1999年第1期。
    ⑤樊宜荫:《多元文化与21世纪的音乐教育改革》,《黄钟》,2001年第1期。
    
    ①邓兰:《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赵海英《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③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5期。
    ④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4页。
    
    
    ①姚思源:《论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0页。
    ②柯杨:《音乐表现手段与人的本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①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①张曙光著:《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②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3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2页。
    ④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
    ⑤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页。
    ①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6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页。
    ③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2页。
    ④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⑤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页。
     ①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①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第154页。
    ②费笛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①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599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3页。
    ④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①田海平:《哲学的追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②《礼记·中庸》
    ③《论语·阳货》
    ④《论语·阳货》
    ⑤《论语·述而》
    
    ①《论语·子罕》
    ②《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告子上》
    ④《荀子·修身》
    ⑤《荀子·大略》
    ①《道德经》(第51章)
    ②《道德经》(第44章)
    ③《春秋繁露·顺命》
    ④《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①《论衡·本性》
    ②《论衡·程材》
    ③《韩昌黎集·原性》
    ①[俄]尼·彼·杜比宁著,李雅卿、海石译:《人究竟是什么》,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②[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③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①夏甄陶:《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4页。
    
    ①[德]米夏埃尔·兰德曼著:《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德]博尔诺夫著,李其成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①刘济良等著:《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论解读》,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②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③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④潘风亮:《“生命教育”先要“关怀”权利》,《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⑤任丽平:《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⑥谌红桃:《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宁夏教育》2004年第7-8期。
    
    ①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②刘济良:《生命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①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9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91页。
    ②费笛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①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②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①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②《马克思因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③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版,第36页。
    ①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2-3期。
    
    ①嵇康著,吉联抗译注:《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7页。
    
    
    ①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②席勒著,徐恒译:《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03页。
    ③曹延华、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①郭声健著:《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①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①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①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①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①刘旺.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
     ①窦福良.新课改背景下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10).
    ①孙喜亭:《论“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教育观》,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7月第4期。
    ②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①友余编:《键盘上的奇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①友余编:《键盘上的奇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137页。
    ②郭声健著:《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③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第1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④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①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②[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斯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4页。
    ①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3页。
    1.袁洪亮.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革思想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6.
    2.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6.
    3.[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伊沃·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史宁中,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1.杨兆山,姚俊主.教育学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英]梅塞德斯·帕夫利切维奇.音乐治疗理论与实践[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14.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5.单中惠,王凤玉.杜威在华教育演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6.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全三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7.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8.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9.周峰.人性的消解与历史的实践建构——唯物史观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变革与超越[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0.张德昭.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理论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1.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2.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3.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5.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6.叶澜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7.王德峰.艺术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8.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0.刘精明等.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1.周国平.人文讲演录[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2.[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3.杨团,关信平.当代社会政策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4.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5.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6.郑富兴.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6.
    37.聂振斌.蔡元培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8.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8.彭吉象,张瑞麟.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9.叶朗.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0.戴吾三,刘兵.科学与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1.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2.[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44.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5.曾田力.音乐——生命的沉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6.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7.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8.范明华.自由之门——美学启示录[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9.[美]帕森斯·布洛克.美学与艺术教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0.龚群.生命与实践理性——诠释学的伦理学向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1.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52.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5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6.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7.[英]罗素.人类的知识[M].商务印书馆,1987.
    58 [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9[加]麦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0.[加]麦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1.[美]迈克尔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64.王岳川.现象学和解释学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6.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经验与教育.人民出版社1991.
    67.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文化比较的一种新探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8.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9.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1.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2.高清海.哲学的奥秘[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3.王铁军.现代教育思潮[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4.蒋冰海.美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7.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8.盛天启.艺与美的旋律——美学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79.沈建军.音乐与超常规思维[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8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 [M].人民出版社,1998.
    81.张立文.新人学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82.朱存明.情感与启蒙[M].西苑出版社,2000.
    83.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M].时事出版社,2001.
    84.茅原.未完成音乐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85.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86.[美]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7.余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M].伤害三联书店.2000.
    88.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音乐社会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89.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90.李范.美育的现代使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1.刘雨.艺术经验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2.邹爱民.音乐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1996.
    9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94.袁贵仁.人的哲学[M].工人出版社,1988.
    95.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96.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97.李景源.关于人的学说的哲学探讨[M].人民出版社,1982.
    98.韩庆祥,邹诗鹏.人学——问题的当代阐释[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99.蒋一民.音乐美学[M].东方出版社,1997.
    100.胡军.哲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1.金亚文.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2.[苏]阿·尼·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1
    10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
    104.腾守尧.艺术与人的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105.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106.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107.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108.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109.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110.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
    111.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
    11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2.
    113.王安国主编.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1.
    114.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1949~1995)[M].辽海出版社,1999.267.
    1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116.陈玉丹编著.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117.马达.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118.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119.高兴.音乐的多维视角[M].文化艺术出版,2004年版,第82页.
    12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M].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12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2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23.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
    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5.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6.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127.费笛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M].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28.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12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30.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1.田海平.哲学的追问[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2.[俄]尼·彼·杜比宁著,李雅卿、海石译.人究竟是什么[M].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13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35.夏甄陶.人是什么[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36.[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37.[德]博尔诺夫著,李其成等译.教育人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8.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39.张曙光著.生存哲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0.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41.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论解读[M].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4年版.
    142.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14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44.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6.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版.
    147.嵇康著,吉联抗译注.声无哀乐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
    148.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9.席勒著,徐恒译.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150.曹延华、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51.友余编.键盘上的奇迹[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152.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153.[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4.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斯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55.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157.[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58.[德]雅斯贝尔斯,黄藿译.当代的精神处境[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159.[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60.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赵联.教育生命体验论[J].教育理论研究,2004年第8期.
    3.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J].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
    4.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5.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6.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7.潘风亮.“生命教育”先要“关怀”权利[J].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8.任丽平.论大学生生命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9.谌红桃.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J].宁夏教育,2004年第7-8期.
    10.魏捷.略谈香港学校音乐教育[J].引进与咨询,2006.6.
    11.陈晶.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新探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12.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8期.
    13.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
    14.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J].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
    15.张国定.论生命教育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3期.
    16.叶平枝.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建构[J].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
    17.冯小敏.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6年第1期.
    18.杨继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堪忧[J].教育文汇,2002年第3期.
    19.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远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年第1期.
    20.魏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2002年第1期.
    21.陈雅先.论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3期.
    22.孔义龙.20世纪美国多元文化主义音乐教育述评[J].交响,1999年第1期.
    23.樊宜荫.多元文化与21世纪的音乐教育改革[J].黄钟,2001年第1期.
    24.邓兰.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5.赵海英.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26.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5期.
    27.陈永莉.音乐活动中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2005.11.
    28.张少英.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兰州学刊,2001年第2期.
    29.赵建萍.音乐实践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活力,2005.4.
    30.柯杨.音乐表现手段与人的本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1.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32.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3.潘风亮.“生命教育”先要“关怀”权利[J].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34.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2-3期.
    35.孙喜亭.论“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教育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7月第4期.
    36.[美]大卫?埃利亚特,谢嘉幸译.新音乐教育哲学的起步[J].中国音乐,1998.3.
    37.[美]保罗?哈克,刘沛译.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2.11.
    38.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39.廖家骅.音乐模仿价值论[J].中国音乐,2006.1.
    40.管建华.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现象学教育学[J].中国音乐,2006.1.
    4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
    42.管建华.埃里奥特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思想[J].中国音乐学,2004.3.
    43.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8.
    44.卢世林.美育的本质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5.1.
    45.项国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46.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11.
    47.郭声健.音乐教育是否可以开发智力[J].人民音乐,20001.4.
    48.黄楚文.浅谈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教育与少儿智力发展的关系[J].校园歌声,2000.1.
    49.唐纳德·霍奇斯.音乐研究对儿童发展和认知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6.10.
    50.劳伦斯·帕森斯.音乐与人脑的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06.12.
    51.盖瑞·麦克赫森.音乐及其活动意义的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6.8.
    52.廖家骅.以人为主体的审美活动——谈音乐与智育之关系[J].中国音乐教育,2006.4.
    53.资利萍.音乐课程实施:工具论与本质论的统一[J].中国音乐教育,2006.12.
    54.余冰.论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教育,2006.5.
    55.黄剑敏.“游戏精神”与儒家音乐教育思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6.2.
    56.秦元东.艺术化反思与评价和自律性艺术学习-艺术教育中学生自律性艺术学习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7.刘旺.论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58.董巍.论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音乐教学评价观[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9.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J].人民音乐,2004.4.
    60.何颖惠.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音乐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3.7-8.
    61.王工斌.多元智能发展与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62.段文辉.审美——音乐教育的核心[J].中国音乐教育,2006.6.
    63.黄铨剑.论音乐审美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9.
    64.石鸣.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
    65.王丹.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实施新课程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06.5.
    66.张森榕、陈国鹏.儿童创造性及其培养方案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3.3.
    67.石蔚.音乐审美本质略论[J].中国音乐学,2001.3.
    68.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2.4.
    69.杨丹.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5.6.
    70.朱则平.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J].培训与研究,1997.2.
    71.李明.谈音乐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6.
    72.郭琳.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3.4.
    73.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2.
    74.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2000.1.
    75.李君.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76.马东风.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起源[J].音乐研究,1990.3.
    77.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评论,2003.2.
    78.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79.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80.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状态、特点、类型[J].中国教育学,2004.4.
    81.管建华.当今全球文化发展与中国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0.1.
    82.宋瑾.极大关注:如何走进音乐——第一届全国音乐鉴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评述[J].音乐研究,2003.4.
    83.孙莉.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J].中州大学,2000.4.
    84.刘小萍.将心灵唤醒——谈新课标下的音乐欣赏[J].中国音乐教育,2005.1.
    85.赵玲、张治平.音乐教育与人的主体性生成及主体潜能开发——关于音乐教育的人学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2.
    86.陆小玲.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意象感受与诗意想象[J].中国音乐学,2000.2.
    87.李小诺.音乐欣赏之想象与联想[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1.1.
    88.周维研.论当代美国的艺术教育改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5.
    89.陈蓉辉.当代美国音乐教育的特征与理念[J].外国教育研究,2004.2.
    90.孟凡玉.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与音乐教育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1.2.
    91.[美]万多尔著,刘沛译.音乐在人的教育中的角色———东方和西方[J].中国音乐,1995.3.
    92.尹爱青.探索音乐的奥秘[J].中国音乐教育,2005.8.
    93.尹爱青.通过音乐进行学习[J].中国音乐教育,2005.5.
    94.尹爱青.美国音乐课程教案摘要[J].中国音乐教育,2005.3.
    95.尹爱青.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中国音乐教育,2004.11.
    96.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97.尹爱青.20世纪音乐审美教育实践透视和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2.
    98.尹爱青.人为什么需要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3.11.
    99.吴惠青、周晓燕.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2002.6.
    100.李勇.浅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J].教育科学论坛,2004.5.
    101.张传堂、王牧华.浅论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1.8.
    102.陈果.落实音乐活动课程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8.
    103.赵玉如.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再认识[J].理论纵横,2001.1.
    104.曹志江.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1.5.
    105.董秀华.感受日本小学艺术综合活动课程[J].上海教育,2004.4.
    106.任伟伟.杜威“活动课程”理论述评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107.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优秀硕博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0.4.
    108.苏珊·斯克拉法尼.研究在音乐教育政策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国际音乐教育高端会谈,2005.4.
    109.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0.雍敦全.论全面综合的音乐教育[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1.开红.音乐教学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2.张媛.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3.李望霞、赵昕.在国际交流中直面中国大陆音乐教育问题[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4.唐海玲.当代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思想的新动向及启示[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5.吴珍.从《2020视野》展望美国音乐教育价值的新理念[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6.邹坚.校园文艺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发展[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7.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8.纽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19.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
    120.张红.增强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J].云南教育,2006.9.
    121.陈淑琴.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创造力[J].山东教育,2002.7-8.
    122.汪晨烨.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快乐[J].小学教学参考,2006.12.
    123.杨守仙.有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9.
    124.郑虹.音乐想象的审美价值[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125.黎辉莲.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浅谈[J].广东教育,2002.6.
    126.吴炳玲.如何组织音乐活动[J].西江教育论丛,2006.1.
    127.应菁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J].小学教学参考,2006.6.
    128.许双毅.浅谈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群体意识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2006.5.
    129.李乃新.小议歌咏活动与素质教育[J].湘江歌声,2001.1.
    130.钟晖.课外音乐活动的误区及对策[J].湖南教育,2001.17.
    131.付逢春、何晓军.音乐活动课课型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132.权慧.音乐活动与心理健康[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
    133.邱婉玲.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教育点滴谈[J].教育导刊,2004.11.
    134.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5..
    David J.Elliott,Music Matter: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David J.Hargreaves,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of Music,Pres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88.
    Donald A.Hodges,Music Psychology and Music Education:What’s the connection?Research 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Number21,2003.
    Keith Swanwick,Teaching Music Musically,London:Routledge,1999.
    Lynne K.List,Music,Art,and Drama Experiences for the Elementary Curriculum,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and London,1982.
    Peter Lamarque and Stein Haugom Olsen,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The Analytic Tradition An Anthology,Blackwell Publishing,2004.
    Barbara Schneiderman,Confident music performance:the art of preparing,MMB Music Inc.Contemporary Art Building,1997.
    Gary E.McPherson,John McCormick,Self-efficacy and music performance, Psychology of music,2006.3.
    Janet Mills,Performing and teaching:the beliefs and experience of music students as instrumental teachers,Psychology of music,2006.3.
    Marie McCarthy,J.S.Goble,Music education phylosophy:Changing times,Music Educators Journal,2002.9.
    Philip A.Alperson,What is Music?New York:Haven Publications,1987.
    Aldridge. Creativity and consciousness: Music therapy in I.C.U. Arts in Psychotherapy, 18(4), 359-362. 1991.
    Anvari, S.H., Trainor, L.J., Woodside, J., & Levy, B.A. Relations among musical skills,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early reading abil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83, 111-130. 2002.
    Andreassi, J. L. Psychophysiology: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ew Jersey. 2000.
    Beck et al. Choral Singing, Performance Perception and Immune System Changes in Salivary Immunoglobulin and Cortisol, Music Perception 18(1): 87-106. 2000.
    Biley, F. C. The effects on patient well-being of music listening as a nursing interven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9 (5) 668-677. 2000.
    Blood A.J.和Robert J. Zatorre . Intensely pleasurable responses to music correlate with activity in brain regions implicated in reward and emotion. Psychology.1(98):20. 2001.
    Brownley K.A., McMurray ,R.G., and Hackney, A.C. Effects of music on 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graded treadmill exercise in trained and untrained runners. International J. Psychophysiology, 19(3):193-201. 1995.
    Brodsky, Warren. Post-Exposure Effects of Music-Generated Vibration and Whole-Body Acoustic Stimulation Among Symphony Orchestra Musicians. Psychology and music,28:1,98-115. 2000.
    、B. S. Gupta .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ivity to Indian instrumental music . Psychology of Music, Vol. 33, No. 4, 363-372 . 2005 .
    Byers and Smyth. Effect of a music intervention on noise annoyanc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6(3), 183-191. 1997.
    C. L Walters.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vibrotactile stimulation, via a Somatron , on patients awaiting scheduled gynecological surgery .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3, 261-287. 1996 .
    E. Glenn Schellenberg. Music Lessons Enhance IQ.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15(8).511-514. 2004.
    Elliott, D. The effect of music and muscle relaxation on patient anxiety in a coronary care unit. Heart and Lung, 23 (1) 27-35. 1994.
    Endy E. J. Knight、Nikki S. Rickard. Relaxing Music Prevents Stress-Induced Increases in Subjective Anxiet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Healthy Males and Female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Vo 38, No. 4, pp. 254–272. 2001.
    Evans, D. 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37(1), 8-18. 2002.
    Hetland, L. Learning to make music enhances spatial reasoning.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34 (3/4), 179-238. 2000b.
    Hetland, L. Listening to music enhance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 Evidence for the“Mozart effect”.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34 (3/4), 105-148.
    Ho, Y.-C., Cheung, M.-C., & Chan, A. S. (2003). Music training improves verbal but not visual memory: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s in children. Neuropsychology, 17, 439-450. 2000a.
    Hurwitz, I., Wolff, P.H., Bortnick, B.D., & Kokas, K. Nonmusical effects of the Kodály music curriculum in primary grade children.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8, 167-174. 1975.
    Husain, G., Thompson, W.F., & Schellenberg,E.G. Effects of musical tempo and mode on arousal, mood, and spatial abilities. Music Perception, 20,151-171. 2002.
    Imberty, M. The question of innate competencies in musical communication. In N.Wallin, B. Merker, & S. Brown (eds.) The origin of music (pp. 449-462).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0.
    Ian Boswell.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usic: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mood, anxiety, pain, and productivity. Macalester College. 2005.
    Jill Yablonski. Music thought to enhance intelligence, mental health and immune system.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 1060. 2006.
    JM White. Effects of relaxing music on cardiac autonomic balance and anxie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Vol 8, Issue 4, 220-230. 1999.
    Koelsch, Fritz,Schulze, Alsop & Schlaug. Adults and children processing music: An fMRI study. NeuroImage, 25 (4). 1068–1076. 2005.
    Koelsch, S., Schmidt, B, & Kansok, J. Influences of musical expertise on ERAN: An ERP-study. Psychophysiology, 39, 657-663. 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