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的目的
     当代世界,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很多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环境危机已经隐约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常常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恶化,原本肇始于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被吸纳进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国际战略体系,各种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跨国公司既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能够并且应当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比如在金融领域,主要是在国际商业贷款和环境责任保险方面,跨国公司积极践行环境责任能够为防范、减少及最终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论文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公司环境责任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从各国学者对公司环境责任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对公司环境责任的研究是伴随着人们对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而进行的。尽管关于公司社会责任,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是考察众多国际组织和学术研究人员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范围界定,基本上都认同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卡罗尔关于公司社会表现的三维模型,本文将公司环境责任归纳为环境经济责任、环境法律责任、环境道德责任和环境美德责任四个层次。
     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一部分是参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原理,在环境方面的具体化解读:比如“权力——责任”模型、“合法性”原则和“公共责任原则”、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基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以及环境学的特殊视角,也有一些理论是专门解释企业环境责任这一特定命题的,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相较个性多于共性,比如:“破窗效应”理论、“公共物品”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等。无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性理论,还是企业环境责任的特定理论,都应当是回答为什么企业要承担环境责任这一首要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等,没有着眼于企业环境责任的解释,不能作为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是对所有企业乃至组织的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论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都应当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那么,为什么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在学术界获得更多关注,在各类规范性文件中特别予以规定?其原因在于: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跨国公司经营历史和现实中突出表现为“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活动;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的研究能够立足于国际层面的规范文件;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上的“智猪博弈”中,跨国公司担当了“大猪”角色;从伦理经济学视角出发,跨国公司践行环境责任更加具有现实性;跨国公司在国际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在国际环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第一、二产业产生和造成的,但是,其承担主体并不能将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排除在外,尤其是为工业生产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融通服务的金融业更加不能忽视。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在国际商业贷款和环境责任保险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国际商业贷款领域,强调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的规范性文件很多,但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机制,而不仅仅是表明态度和价值评判的主要是《国际金融公司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政策和绩效标准》和《赤道原则》。按照这两个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贷款项目将按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类别,作为贷款审查过程中内部参考的标准;金融机构运用知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对客户履行环境责任提供咨询服务;因为建设项目可能对周边社区造成影响,因此金融机构要求客户应与受影响社区协商解决争议;国际金融公司设立合规顾问/调查官办公室受理任何个人、团体、社区、实体的投诉;国际金融公司通过与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进行交往,推行其《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政策》;发现和传播私营领域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上佳表现,是国际金融公司联络职责的例证之一,银行监察组织等也积极组织和参与这项工作。
     与强调商业贷款领域的环境责任的规范性文件以软法为主有所不同,环境责任保险领域无论国际法还是国内法方面都有一些硬法支撑。保险公司推出的环境责任保险产品承保的范围可能更宽,超出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治理责任的范畴。在环境责任保险这个问题上,需要着重强调两类主体的社会责任。一是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性企业,应当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投保环境责任保险。二是对保险公司而言,积极开办环境责任保险业务,合理厘定环境责任保险费率,是保险公司的一项社会责任。基于跨国公司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殊性,尤其是结合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的现状以及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突出强调跨国公司在环境责任保险领域的社会责任,具有针对性的重大意义。在一些环境高危行业,强制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并被有效实施。有一些国际条约明确规定了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如果从事法律要求取得和保持环境责任保险的活动,就应当依法投保,这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是一种环境法律责任。但是,通过国际条约转化为国内法的方式强制推行环境责任保险的领域和范围还是比较有限的,在很多情况下,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倡导推行环境责任保险,但尚未形成法律上的强制力。在没有国际条约也没有国内法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取得和保持环境责任保险对跨国公司而言就成为一种法律规定之外的义务,属于环境道德责任。环境责任保险与商业贷款相结合,通过把企业的环境经济行为同自身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能够对企业取得和保持环境责任保险形成有效激励。同时,要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必须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
In modern worl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mos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at people lived and developed on are in danger of drying up,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becomes the difficult question of the whole world. The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people triggered are the product of economy and the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 and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results fromthe industria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But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developing countries inevitably absorb into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ofmultinational’s strategy system,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ppeared.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not only the maker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utalso the solver of them. Such a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mainly in the field of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oans and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multinationalcompanies actively practic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o prevent, reduce andeventually solve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riginates in western country. From thewestern scholar research relating to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can be seen,the stud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s accompanied by the research 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Carol’s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can bedivided into environmental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environmental legal liability,environmental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noblesse oblige.
     On theoretical basis, part of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s areferenc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rt of them is basedon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special perspective of the environment.
     In modern society, strengthen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 requirement for all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 Multinational’s CSR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get more attention in academia, and is specially stipulated in all kinds of normativedocuments.
     Althoug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mainly caus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industry, but the subject does not exclude the industry that engaged in the tertiaryindustry, especially finance can not be ignored. The multinational’s environmentalresponsibi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two aspect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oans and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oans, there are a lot of normativedocuments which emphasize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for specific mechanism is mainly “InternationalFinance Corporation’s Performance Standards on Social&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 and the “the Equator Principle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loans mainly on soft law, there aresome support in both international law and domestic law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liability insurance. On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the issue needs to emphasize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wo kinds of main body. One is who need to establish social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surance for thoseenterprises that may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other is the insurancecompanies, which need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servicepositively and to regulate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rates reasonably. Based onmultinational’s particular practice, especially considering multinational’s investment inChina, highlighting the multinational’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field ofsocial liability insurance has specific significance.
引文
①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②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③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
    ④于光平,杨艺:《企业社会责任:国外理论演进及最新文献述评》,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12-17页。
    ⑤Busaya Virakul, Kalayanee Koon mee and Gary N. McLean.“CSR activities in award-winning Thai companies”.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Volume5, No.2,2009, at178-199.
    ⑥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页。
    ①Busaya Virakul, Kalayanee Koon mee and Gary N. McLean.“CSR activities in award-winning Thai companies”.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Volume5, No.2,2009, at178-199.
    ②http://www.csrasia.cn/CSR.asp?id=18,最后访问日期为:2012年5月19日。
    ③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Council, The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A renewed EU strategy2011-14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russels,25.10.2011. COM(2011)681final,at3.
    ④Bryan Horriga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21st Century:Debates, Models and Practices AcrossGovernment, Law and Business”. Edward Elgar,2010, at38.
    ⑤Ю.С. Лебединская,“Корпо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ьная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 бизнеса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е: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А. В. Личковаха, Н. В. Шинковской(ed.),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РЕГИОН В ЭПОХУ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Текст]: сб. Материал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конференции,Владивосток: Изд-во ВГУЭС,2010. at309.
    ⑥ISO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提出:社会责任适用于所有组织这一概念的出现,是因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而不只是工商界的组织,都认识到他们也有责任对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①Schouton, E.M.J.“Defi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from international law”. Managerial Law.Vol.49Nos1/2,2007, at16-30.
    ②Ю Е БЛАГОВ,“КОНЦЕПЦИЯ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УПРАВЛЕНИЕ”,Российский журнал менеджмента№3(2004) С,at21-22.
    ③Sandra Waddock.“Building a New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cademy ofManagement Perspectives. August,2008, at88.
    ④Sari Forsman-Hugg, Juha-Matti Katajajuuri, Johanna M kel, Jaana Paananen, Inkeri Pesonen, P ivi Timonen.“Stakeholder-driven CSR Dimensions And Criteria For Food Chains”. EMAN-EU2008Conference: Sustainabilityan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measuring and managing business benefits.AULA.2008, at30.
    ①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1页。
    ①穆献中:《中国低碳经济与产业化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②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页。
    ③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第9页。
    ①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②Л М Никитина," ОСНОВНЫЕ 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0)№1,at78-79.
    ①刘中梅:《<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9年第7期,第122页。
    ①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②Keith Davis.“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 Jun73, Vol.16Issue2,1973,at312-313.
    ③Donna J. Wood.“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 No.4,1991,at694.
    ④鞠芳辉,谭福河:《企业的绿色责任与绿色战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⑤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9页。
    ①Dahlsrud A,"Ho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defined: an analysis of37definitions",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 Volume15, Issue1,at1-13.
    ②Donna J. Wood.“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6.No.4,1991,at708.
    ③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④Gerald E. Fryxell, Jia Wang.“The Fortune corporate 'reputation' index: reputation for what?”.Journal ofManagement. Vol.20.No.1,1994,at9.
    ①西蒙扎德克,乔舒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制造者》,载《财富(中文版)》2009年第3期,第48-50页。
    ②Л М Никитина,"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ЕНЕДЖЕРОВ О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И ИХ 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РЕАЛИЗАЦИЯ",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УПРАВЛЕНИЕ (2009)№2,at60
    ①[美]G.恩德利:《将伦理方面结合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框架(一个研究纲要)》,张晓明译,载《哲学译丛》1997年第1期,第19-21页。
    ①[美]恩德勒:《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高国希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278页。
    ②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8-49页。
    ①陈朝晖:《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支持研究——以辽宁省为例》,载《山东纺织经济》2012年第7期,第5页。
    ①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Vol.4,No.4,1979,at503.
    ①王世权,李凯:《企业社会责任解构:逻辑起点、概念模型与履约要义》,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6期,第25-31页,第51页。
    ②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①邢秀凤:《社会责任视域下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②Л М Никитина," ОСНОВНЫЕ 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0)№1,at85
    ①[日]铃木典比古:《关于跨国公司行为的若干理论问题》,李公绰译,载《国际经济评论》1990年第1期,第19-26页。
    ②王翔:《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页。
    ③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Walther Ch Zimmerli, MarkusHolzinger, Klaus Richter (ed.), Corporate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7,at178.
    ④Milton Friedman,“Capitalism and Freedo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 p.135.
    ⑤鄢维民,冯玉主编:《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2页。
    ①黎友焕等:《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
    ②[日]日經產業新聞:《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4頁。
    ③《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联邦经济部长Philipp R sler谈德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载《DE MagazinDeutschland》2012年第4期,第18页。
    ④《明日的市场》,载《DE Magazin Deutschland》2012年第4期,第50页。
    ⑤殷格非,崔生祥,郑若娟主编:《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120页。
    ①[日]日經產業新聞编:《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4頁。
    ②[美]埃斯蒂,[美]温斯顿:《从绿到金:聪明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战略构建竞争优势》,张天鸽,梁雪梅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③鄢维民,冯玉主编:《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④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⑤Л. М. Никитина,“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В НОВЫХ СОЦИАЛЬНО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Х СТРАНАХ”,ВЕСТНИК ВГУ.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2011)№1, at181.
    ①Л М Никитина," ОСНОВНЫЕ 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0)№1,at83
    ②武卫政,何聪:《环保责任,外企不能逃避》,载《人民日报》2007年9月14日第005版。
    ①王成荣:《品牌价值评价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2页。
    ②周健伟:《马启智为外资企业拒“四乱”》,载王正伟主编:《让宁夏走向世界综合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③武卫政,何聪:《环保责任,外企不能逃避》,载《人民日报》2007年9月14日第005版。
    ①[美]亚历克斯·米勒:《战略管理》(第三版),何瑛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②宋鸿雁编著:《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初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①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冲突与沟通》,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②傅佩荣:《哲学入门》,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第66页。
    ③[美]查尔斯.W.L.希尔:《当代全球商务》,曹海陵,刘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79-83页。
    ①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冲突与沟通》,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71-73页。
    ②王孝哲:《试论“普世价值”》,载《学术探索》2010年第6期,第14页。
    ③[美]查尔斯.W.L.希尔:《当代全球商务》,曹海陵,刘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④Ю Е БЛАГОВ,“КОНЦЕПЦИЯ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①[澳]约翰·哈特利:《文化研究简史文化研究的指南针与路线图》,季广茂译,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页。
    ②赵德恕编:《现代法汉辞典》(修订版),文桥出版社1984年版,第847页。
    ①赵书华,娄梅主编:《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②杨道波,李永军:《公益募捐法律规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9页。
    ①车文焕:《韩华新能源: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明天》,载《光伏世界》2012年第4期,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②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对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③Tim Rowley, Shawn Berman.“A Brand New Brand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Business&Society.Volume39, No.4, December2000, p.405.
    ①Davis, Keith.“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 What does the Businessman Owe to Society?”Business Horizon. Volume10, Issue4, Winter1967, p.45-50.
    ②鞠芳辉,谭福河:《企业的绿色责任与绿色战略——理论、方法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
    ③Wood, Donna J.“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Vol.16(4),699.
    ①李艳芳,唐芳:《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3页。
    ②钱水苗,叶勇飞,范莉:《环境资源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③[日]日經產業新聞:《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4頁。
    ①Thomas, Donaldson. Response: Making Stakeholder Theory Who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Vol.24(2). p.238.
    ②西武:《木桶定律:国家、企业、个人均衡发展的行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③公隋:《世界上最神奇的社会学定律》,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①王世权,李凯:《企业社会责任解构:逻辑起点、概念模型与履约要义》,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6期,第25-31页,第51页。
    ①[美]琳达K屈维诺,凯瑟琳A尼尔森:《商业伦理管理》(第四版),何训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8页。
    ①杨志峰,刘静玲等编著:《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51-252页。
    ②秦守勤:《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③那力,陈朝晖:《义务为本和谐至上——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法的范式价值》,载《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4期,第135页。
    ④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①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8-75页。
    ①肖巍,钱箭星:《环境风险中的科技缺陷,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40-47页。
    ②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对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①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9页。
    ②岳云堂,赵化山,谭维民:《学术论文写作述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③吕忠梅:《环境资源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④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①[英]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国际法与环境》(第二版),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①沈满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239页。
    ②宋国君等:《环境政策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2-18页。
    ①诸大建,臧漫丹,朱远:《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6期,第8-12页。
    ①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②Berle, Adolf A, and Means, Cardiner C.“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1, at xivii.
    ③Jennifer A. Zerk. 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at23.
    ①Dodd Jr, E. Merrick.“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Harvard Law Review, May1932,45(7), at1148-114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1-292页。
    ③Л М Никитина," ОСНОВНЫЕ 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0)№1,at79
    ④Manne, Henry G.“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Regulated Utilities——an Essay Dedicated to Wilber G. Katz.”Wisconsin Law Review,1972(4).at999.
    ①[日]日經產業新聞编:《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18頁。
    ②Л М Никитина,“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В НОВЫХ СОЦИАЛЬНО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ЫХ СТРАНАХ”, 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2011)№1, at184.
    ③Manne, Henry G. and Wallich, Henry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 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72,at55.
    ①潘岳:《绿色中国文集(I目标缘由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6页。
    ③[日]日經產業新聞:《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7頁。
    ④张彦军:《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扩展的科技影响因素及其意义》,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第139-140页,第154页。
    ①徐兆栋,黄小晏:《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扩展的科技诱因及其意义,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4期,第284-286页。
    ②Jennifer A. Zerk. 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at44-49.
    ①杜奇华,白小伟:《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
    ②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0-51页。
    ③Jennifer A. Zerk. 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at9.
    ④Davis, Keith.“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 What does the Businessman Owe to Society?”Business Horizon. Volume10, Issue4, Winter1967,at45-50.
    ⑤车丕照:《跨国公司何以对抗国家?》,载赵建文主编《国际法研究》(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⑥Jennifer A. Zerk. 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at92.
    ①刘志云:《知名跨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载《法治研究》2012年第1期,第33-44页。
    ②刘志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③谭宇生:《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争端及其解决——以新加坡丰益集团印尼棕榈油项目案为例》,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第9-15页。
    ④潘岳:《绿色中国文集(I目标缘由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⑤[美]琳达K屈维诺,凯瑟琳A尼尔森:《商业伦理管理》(第四版),何训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88页。
    ①刘志云:《知名跨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载《法治研究》2012年第1期,第33-44页。
    ①鞠芳辉,谭福河:《企业的绿色责任与绿色战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页。
    ②姚远,焦静茹:《资源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第171页。
    ③彭丁带,袁燕霞:《跨境环境侵权救济与相关国际条约探析》,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181-185页。
    ④胡敏飞.:《环境损害事件中跨国公司的责任》,载《中国企业报》2008年12月18日,第7版。
    ①宋国君等:《环境政策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②艾四林,王贵贤,马超:《民主、正义与全球化——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0页。
    ①迟德强:《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立法》,载《东岳论丛》2011第1期,第187页。
    ②Daniel C.K. Chow、Thomas J. Schoenbaum,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Problems, 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2005, at777.
    ①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10-14页。
    ②Tadahiro Asami, Toward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dated OECD 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Enterprises,Vale Columbia Center on Sustainabl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2012,at1-2.
    ①赵晓晨:《中欧贸易的又一新壁垒——欧洲商界社会责任行动》,载《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第7期,第9-10页。
    ①袁志刚:《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202页。
    ②Manne, Henry G. and Wallich, Henry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Washington D. 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72, at52.
    ①[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伦理经济学原理》,孙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6页。
    ②Dennis A. Rondinell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itizens Or New Sovereigns?”. Business AndSociety Review. Vol.14. No.4,2003, at402.
    ③Dennis A. Rondinell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itizens Or New Sovereigns?”. Business AndSociety Review. Vol.14. No.4,2003, at396-398.
    ④[美]琳达K屈维诺,凯瑟琳A尼尔森:《商业伦理管理》(第四版),何训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89页。
    ①Manne, Henry G. and Wallich, Henry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 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72, at52.
    ②Dennis A. Rondinell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itizens Or New Sovereigns?”. Business AndSociety Review. Vol.14. No.4,2003, at400.
    ①刘志云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②Dennis A. Rondinell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itizens Or New Sovereigns?”. Business AndSociety Review. Vol.14. No.4,2003, at401.
    ①[日]日經產業新聞编:《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74頁。
    ②刘志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兴起及其督促机制的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162-168页。
    ③[日]日經產業新聞编:《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74頁。
    ④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①Hoitink A, van Roij G P L, Zoeteman I B C J.“The sustainability attitude of commercial banks”. University ofTilburg, Tilburg,2005,at19.
    ②刘志云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64页。
    ①并非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东京宣言》。
    ②冯守尊:《商业银行人权政策框架研究》,载《西部商学评论》2009年第1期,第120-136页。
    ①陈东升:《商业银行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①范晓波:《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②陈朝晖:《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之法律问题》,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0-104页。
    ①即使不算“可持续性”而没有直接述及“环境”、“生态”的那些条文。现在说“可持续性”,应当是源于环境而不限于环境可持续性的一个概念,还包括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更加丰富的内涵。
    ①熊惠平:《从绿色信贷到赤道原则,公司社会责任演化的视角》,载《新金融》2007年第11期,第58-60页。
    ②Alice de Jonge.“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Accountability in the Global BusinessEnvironment”. Cheltenham, UK·Northampton, MA, USA: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1, at24.
    ①张长龙:《国际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赤道原则》,载《金融论坛》2006第5期,第45-60页。
    ①http://www.unep.org/chinese/themes/energy/?page=programmes,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日。
    ①诗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可持续能源金融倡议》,载《中国环境报》2003年10月29日
    ②薛成容:《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实践绿色金融》,载《福建金融》2008第3期,第50-52页。
    ①History of UNEP Statement of Commitment, http://www.unepfi.org/statements/history/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为:2013年3月1日。
    ②http://www.unepfi.org/statements/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日。
    ③http://www.unepfi.org/signatories/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日。
    ④http://www.unep.org/chinese/themes/energy/?page=programmes,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日。
    ①孙红娟:《中国多家机构加入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践行可持续融资》,载《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12日第A10版。
    ①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8页。
    ①2011Global Citizenship Report–Citigroup,http://www.citigroup.com/citi/about/data/2011citizenship_report.pdf,最后访问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①http://www.oecdchina.org/,最后访问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①于东智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①原庆丹,沈晓悦,杨姝影等:《绿色信贷与环境责任保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7页。
    ②葛察忠:《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5-76页。
    ③邵学言,肖鹞飞主编:《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6页。
    ①苏振华:《国际金融公司研究乌拉圭浆厂对环境的影响》,载《造纸信息》2005年第11期,第28页。
    ①国际金融公司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投资,旨在支持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与A、B、C类项目在金额上不具有可比性。
    ①刘志云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①Hoitink A, van Roij G P L, Zoeteman I B C J.“The sustainability attitude of commercial banks”. University ofTilburg, Tilburg,2005,at19.
    ②[美]威廉R.布莱克本:《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社会、经济与环境责任的履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①马沉勇等:《怎样处理企业外部经济纠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①范晓波:《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①http://www.cao-ombudsman.org/cases/case_detail.aspx?id=76,最后访问日期为:2013年4月1日。
    ②梁西:《梁著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28页。
    ③张长龙:《国际金融公司治理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①范晓波:《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页。
    ①Wright C. Global Bank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Rights.“The Impact of the Equator Principles on LendingPolicies and Practices”.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12,12(1),at56-77.
    ①[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②龙晓枫、杨姝:《中西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比较及相关分析》,载《武汉金融》2008年第8期,第35页。
    ③刘松山主编:《不当·违法行政行为防范与处理实务全书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7页。
    ①Crouigneau F, Hiault R.“Wolfowitz slams China banks on Africa lending”. Financial Times,2006,24.
    ②Paul Wolfowitz, CHINA HAS VALUABLE LESSONS FOR SUB-SAHARAN AFRICA,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07626/ce,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4日。
    ①李刚:《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构建的思考》,载《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68-72页。
    ②[法]亚力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张若思编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6-77页。
    ①李伟芳:《跨境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法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第109-113页。
    ②张猛,彭刚红,王育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的政府推动作用》,载《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1期,第330-333页。
    ③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①郭淑慧:《关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构想》,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32-135页。
    ②王学冉:《国外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5期,第47-50页。
    ①胡艳香:《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正当性分析》,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5期,第106-110页。
    ②谢柳:《内资公司首次试水环境污染责任险》,载《中国保险报》2008年1月23日第3版。
    ①杨茜:《德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环境经济》2012年第7期,第47-50页。
    ②李伟芳:《跨境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法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第108-114页。
    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况》,载《资源与人居环境(下半月)》2008年第3期,第49-50页。
    ②(a)4,510,000units of account for a ship not exceeding5,000units of tonnage;(b) for a ship with a tonnage inexcess thereof, for each additional unit of tonnage,631units of account in addition to the amount mentioned insub-paragraph (a); provided, however, that this aggregate amount shall not in any event exceed89,770,000units ofaccount.
    ①《〈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对我国生效千吨以上船舶需办理强制油污险》,载《中国保险报》2009年3月11日第4版。
    ①《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曹德胜副局长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gzdt/2010-11/26/content_1754153.htm,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2月13日。
    ①崔凤,张双双:《海洋开发与环境风险——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件评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6-10页。
    ②王曼琳,夏治强:《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环境危害与思考》,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年8月17日,乌鲁木齐市。
    ①方春银:《核第三者责任保险评述》,载《保险研究》2007年第9期,第83-85页。
    ②贺柳:《我国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刍议》,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第92-95页。
    ①徐学银:《<巴塞尔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所造成损害之责任与赔偿议定书>评析》,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87页。
    ②高阳:《浅析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主体》,载《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8期,第101-102页;第
    108页。
    ①林灿铃:《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1期,第126-131页。
    ①杨光坤:《国际法上的工业事故跨界影响初探》,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页。
    ①Daniel C.K. Chow、Thomas J. Schoenbaum,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Problems, Cases,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2005,at784.
    ②那力、张炀:《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第113页、116页。
    ①王玲然、王育才:《关于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载《特区经济》2012年第7期,第146-148页。
    ①王朝梁:《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依法构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54-58页。
    ②张辉:《海洋石油开发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基础问题研究》,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第9期,第19-24页。
    ③王冶英,任以顺:《法律视角下的海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3期,第21-29页。
    ①杨茜:《德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环境经济》2012年第7期,第47-50页。
    ②杨勇,周兵:《淮河流域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政策分析》,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29-31页。
    ③徐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经营困境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载《软科学》2013年第8期,第60-64页。
    ④冉克平:《强制缔约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2页。
    ①郭淑慧:《关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构想》,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32-135页。
    ②王学冉:《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2期,第32-35页。
    ③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①王学冉:《国外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5期,第47-50页。
    ②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2-33页。
    ①张亚丽,陈端计:《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页。
    ②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③孙轲:《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保险赔偿连环锁——环境善后及赔偿120亿美元,保险理赔7亿差价何去何
    ①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②王学冉:《国外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5期,第47-50页。
    ③谢柳:《内资公司首次试水环境污染责任险》,载《中国保险报》2008年1月23日第3版。
    ①王学冉:《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2期,第32-35页。
    ①贾爱玲:《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评析与启示》,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第12期,第10-13页。
    ②欧阳晓红:《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警示中国能源保险急需补课》,载《经济观察报》2010年6月14日第20版。
    ①竺效:《实践环境责任保险须再保险配套立法》,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7期,第49-50页。
    ②王学冉:《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2期,第32-35页。
    ③贾爱玲:《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评析与启示》,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第12期,第10-13页。
    ①王冶英,任以顺:《法律视角下的海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3期,第21-29页。
    ②姜明,蔡守秋:《博帕尔案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研究——兼谈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问题》,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39-42页。
    ①孙轲:《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保险赔偿连环锁——环境善后及赔偿120亿美元,保险理赔7亿,差价何去何从?》,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6月17日第11版。
    ②赵丽,马英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康菲渤海湾溢油为例》,载《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107-109页。
    ①孔瑞敏:《事故频发凸显责任险尴尬外资险企可供借鉴》,载《证券日报》2011年7月21日C01保险周刊。
    ②张辉:《海洋石油开发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基础问题研究》,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第19-24页。
    ①达信(Marsh)天津分公司:《巧用保险防控海外并购风险》,载《城市快报》2014年1月23日第10版。
    ①周洪钧:《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7页。
    ①张燕:《〈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评析》,外交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13页。
    ①李伟民:《法学辞海》,蓝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2页。
    ②任家震:《外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第34-35页。
    ①http://www.minbuza.nl/en/key-topics/treaties/search-the-treaty-database/1969/11/003096.html,最后访问日期为:2014年4月1日。
    ②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①贾爱玲:《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评析与启示》,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第12期,第10-13页。
    ①易阿丹:《日本的环境责任保险》,载《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75-78页。
    ②吕景胜:《经济法实务(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8页。
    ③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④原庆丹,沈晓悦,杨姝影,等:《绿色信贷与环境责任保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
    ①王超然,吴佳蔚,朱宁,等:《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年第8期,第31-36页。
    ②孔瑞敏:《事故频发凸显责任险尴尬外资险企可供借鉴》,载《证券日报》2011年7月21日第C01保险周刊版。
    ①奚晓明:《新保险法热点与疑难问题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65-266页。
    ①陈朝晖:《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反思》,载《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6期,第19-20页。
    ②吴南浩、侯仰德编:《答问·解疑·探新——政治体制改革150题》,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1页。
    1.艾四林,王贵贤,马超:《民主、正义与全球化——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陈东升:《商业银行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杜奇华,白小伟:《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范晓波:《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傅佩荣:《哲学入门》,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6.葛察忠:《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8.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鞠芳辉,谭福河:《企业的绿色责任与绿色战略——理论、方法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黎友焕等:《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李伟民:《法学辞海3》,蓝天出版社1998年版。
    12.李艳芳,唐芳:《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梁西:《梁著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4.刘志云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吕景胜:《经济法实务》(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吕忠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吕忠梅:《环境资源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马沉勇等:《怎样处理企业外部经济纠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19.穆献中:《中国低碳经济与产业化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0.潘岳:《绿色中国文集(I目标缘由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钱水苗,叶勇飞,范莉:《环境资源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秦守勤:《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冉克平:《强制缔约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邵学言,肖鹞飞:《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沈满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宋国君等:《环境政策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8.宋鸿雁:《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初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9.王成荣:《品牌价值评价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0.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31.王翔:《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践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西武:《木桶定律:国家、企业、个人均衡发展的行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4.奚晓明:《新保险法热点与疑难问题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35.邢秀凤:《社会责任视域下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6.鄢维民,冯玉:《深圳资本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7.杨道波、李永军:《公益募捐法律规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8.殷格非,崔生祥,郑若娟:《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于东智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40.原庆丹,沈晓悦,杨姝影等:《绿色信贷与环境责任保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1.袁志刚:《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2.岳云堂,赵化山,谭维民:《学术论文写作述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3.张长龙:《国际金融公司治理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4.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冲突与沟通》,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
    45.张亚丽,陈端计:《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6.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对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7.赵德恕:《现代法汉辞典》(修订版),文桥出版社1984年版。
    48.赵书华,娄梅:《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9.周洪钧:《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朱文忠:《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1.编辑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联邦经济部长Philipp R sler谈德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载《DE Magazin Deutschland》2012年第4期。
    2.编辑部:《明日的市场》,载《DE Magazin Deutschland》2012年第4期。
    3.车文焕:《韩华新能源: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明天》,载《光伏世界》2012年第4期。
    4.陈朝晖:《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规范体系及有关问题》,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陈朝晖:《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之法律问题》,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6.迟德强:《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立法》,载《东岳论丛》2011第1期。
    7.崔凤,张双双:《海洋开发与环境风险——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件评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8.方春银:《核第三者责任保险评述》,载《保险研究》2007年第9期。
    9.冯守尊:《商业银行人权政策框架研究》,载《西部商学评论》2009年第1期。
    10.高阳:《浅析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主体》,载《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8期。
    11.郭淑慧:《关于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构想》,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况》,载《资源与人居环境(下半月)》2008年第3期。
    13.贺柳:《我国核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刍议》,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
    14.胡艳香:《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正当性分析》,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5期。
    15.贾爱玲:《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评析与启示》,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第12期。
    16.姜明,蔡守秋:《博帕尔案的不方便法院原则研究——兼谈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问题》,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7.李刚:《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构建的思考》,载》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1期。
    18.李伟芳:《跨境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法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19.林灿铃:《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1期。
    20.刘志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兴起及其督促机制的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1.刘志云:《知名跨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载《法治研究》2012年第1期。
    22.刘中梅:《<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9年第7期。
    23.彭丁带,袁燕霞:《跨境环境侵权救济与相关国际条约探析》,载《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24.任家震:《外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25.苏振华:《国际金融公司研究乌拉圭浆厂对环境的影响》,载《造纸信息》2005年第11期。
    26.谭宇生:《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争端及其解决——以新加坡丰益集团印尼棕榈油项目案为例》,载《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27.唐代兴:《道德与美德辨析》,载《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8.王超然,吴佳蔚,朱宁,黄璐,徐笑:《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载《环境经济》2011第8期。
    29.王朝梁:《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依法构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30.王玲然,王育才:《关于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载《特区经济》2012年第7期。
    31.王世权,李凯:《企业社会责任解构:逻辑起点、概念模型与履约要义》,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6期。
    32.王孝哲:《试论“普世价值”》,载《学术探索》2010年第6期。
    33.王学冉:《国外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对我国的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第5期。
    34.王学冉:《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载《上海保险2012年第2期。
    35.王冶英,任以顺:《法律视角下的海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3期。
    36.西蒙扎德克,乔舒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变革制造者》,载《财富(中文版)》2009年第3期。
    37.肖巍,钱箭星:《环境风险中的科技缺陷》,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8.熊惠平:《从绿色信贷到赤道原则,公司社会责任演化的视角》,载《新金融2007年第11期。
    39.徐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经营困境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载《软科学》2013年第8期。
    40.徐学银:《<巴塞尔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所造成损害之责任与赔偿议定书>评析》,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41.徐兆栋,黄小晏:《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扩展的科技诱因及其意义,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4期。
    42.薛成容:《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实践绿色金融》载《福建金融》2008第3期。
    43.杨茜:《德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载《环境经济》2012第7期。
    44.杨勇,周兵:《淮河流域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政策分析》,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45.姚远,焦静茹:《资源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46.易阿丹:《日本的环境责任保险》,载《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7.易令正:《湖南省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载《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0期。
    48.于光平,杨艺:《企业社会责任:国外理论演进及最新文献述评》,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9.张长龙:《国际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赤道原则》,载《金融论坛》2006第5期。
    50.张辉:《海洋石油开发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基础问题研究》,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51.张猛,彭刚红,王育才:《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的政府推动作用》载《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1期。
    52.张彦军:《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扩展的科技影响因素及其意义》,载《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
    53.赵丽,马英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康菲渤海湾溢油为例》,载《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54.赵晓晨:《中欧贸易的又一新壁垒——欧洲商界社会责任行动》,载《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第7期。
    55.朱南军:《环境治理的经济学思维与环境责任保险,载《保险研究》2011年第10期。
    56.诸大建,臧漫丹,朱远:《C模式: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6期。
    57.竺效:《实践环境责任保险须再保险配套立法》,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7期。
    58.《<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对我国生效千吨以上船舶需办理强制油污险》,载《中国保险报》2009年3月11日第004版。
    59.达信(Marsh)天津分公司:《巧用保险防控海外并购风险》,载《城市快报》2014年1月23日第10版。
    60.胡敏飞:《环境损害事件中跨国公司的责任》,载《中国企业报》2008年12月18日第7版。
    61.孔瑞敏:《事故频发凸显责任险尴尬外资险企可供借鉴》,载《证券日报》2011年7月21日第C01保险周刊版。
    62.欧阳晓红:《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警示中国能源保险急需补课》,载《经济观察报》,2010年6月14日第20版。
    63.诗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可持续能源金融倡议》,载《中国环境报》2003年10月29日。
    64.孙轲:《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保险赔偿连环锁——环境善后及赔偿120亿美元,保险理赔7亿,差价何去何从?》,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6月17日第11版。
    65.武卫政,何聪:《环保责任,外企不能逃避》,载《人民日报》2007年9月14日第5版。
    66.谢柳:《内资公司首次试水环境污染责任险》,载《中国保险报》,2008年1月23日第3版。
    1.[美]恩德勒:《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高国希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澳]约翰哈特利:《文化研究简史文化研究的指南针与路线图》,季广茂译,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日]日經產業新聞编:《珍惜環境的企業規劃》,胡企林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5.[美]琳达K屈维诺,凯瑟琳A尼尔森:《商业伦理管理》,何训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6.[法]亚力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张若思编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美]亚历克斯米勒:《战略管理》(第三版),何瑛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8.[美]查尔斯.W.L.希尔:《当代全球商务》,曹海陵、刘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0.[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伦理经济学原理》,孙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美]威廉R.布莱克本:《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社会、经济与环境责任的履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英]帕特莎波尼、埃伦波义尔:《国际法与环境》,那力、王彦志、王小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2.韩宇:《科技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渤海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3.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王大哲:《跨国公司与国际环境治理》,渤海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5.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杨光坤:《国际法上的工业事故跨界影响初探》,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7.于晓南:《<我们期待的未来>的哲学思考》,渤海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8.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9.张燕:《<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评析》,外交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Busaya Virakul,Kalayanee Koon mee and Gary N. McLean.“CSR activities inaward-winning Thai companies”.5:2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2009).
    2.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Parliament,The Council,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Committee Of The Regions:A renewed EU strategy2011-14for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Brussels,25.10.2011.COM(2011)681final.
    3.Bryan Horriga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21st Century:Debates,Models and Practices Across Government, Law and Business”. Edward Elgar,2010.
    4.Schouton,E.M.J.“Defin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frominternational law”.49:1/2Managerial Law(2007).
    5.Sandra Waddock.“Building a New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CorporateResponsibility”.,22:3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08).
    6.Sari Forsman-Hugg,Juha-Matti Katajajuuri,Johanna M kel,Jaana Paananen,InkeriPesonen,P ivi Timonen.“Stakeholder-driven CSR Dimensions And Criteria ForFood Chains”. EMAN-EU2008Conference: Sustainability and Corporate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measuring and managing business benefits.AULA,
    2008.
    7.Keith Davis.“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Responsibilities”.16: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3).
    8.Donna J.Wood.“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16:4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91).
    9.Dahlsrud A.,“Ho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defined:an analysis of37definitions”.15:1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
    10.Gerald E. Fryxell, Jia Wang.“The Fortune corporate 'reputation' index: reputationfor what?”,20:1Journal of Management(1994).
    11.Archie B. Carroll.“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Performance”.4:4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
    12.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Walther Ch Zimmerli, Markus Holzinger, Klaus Richter (ed.), Corporate Ethics andCorporate Governance,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7.
    13.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2002.
    14.Tim Rowley, Shawn Berman.“A Brand New Brand Of Corporate SocialPerformance”.39:4Business&Society(2000).
    15.Thomas,Donaldson,“Making Stakeholder Theory Whole”,24:2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99).
    16.Berle,Adolf A,and Means,Cardiner C.,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Property,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1.
    17.Jennifer A. Zerk, Multinational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6.
    18.Dodd Jr, E. Merrick.“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45:7Harvard Law Review(1932).
    19.Manne, Henry G.“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Regulated Utilities——an EssayDedicated to Wilber G. Katz.”995Wisconsin Law Review(1972).
    20.Manne,Henry G. and Wallich, Henry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Research,1972.
    21.Davis,Keith.“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 What does theBusinessman Owe to Society?”,10:4Business Horizon(1967).
    22.Tadahiro Asami, Toward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updated OECD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Vale Columbia Center on SustainableInternational Investment,2012.
    23.Manne, Henry G.and Wallich, Henry 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Research,1973.
    24.Dennis A. Rondinelli.“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ternational Citizens Or NewSovereigns?”,107:4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02).
    25.Alice de Jong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Accountability in the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Cheltenham,UK Northampton, MA,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1.
    26. Hoitink A, The sustainability attitude of commercial banks, Master Thesis,University of Tilburg, Tilburg,2005.
    27. Wright C.,“Global Banks,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Rights: The Impact of theEquator Principles on Lend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12:1Global EnvironmentalPolitics(2012)56.
    28.Crouigneau F,Hiault R.,“Wolfowitz slams China banks on Africa lending”, TheFinancial Times(2006).
    29. Daniel C.K. Chow、Thomas J. Schoenbaum,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Problems, 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2005.30Ю Е БЛАГОВ,“КОНЦЕПЦИЯ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 СТВЕ ННОСТИ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оссийский журнал менеджмента,(2004)С№331Ю С Лебединская,“Корпо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ьная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 бизнеса вРоссии и Китае: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йаспект”,А В Личковаха,Н В Шинковской(ed),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РЕГИОН В ЭПОХУГЛОБАЛИЗАЦИИ Текст:сб Материало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Владивосток:Изд-во ВГУЭС,2010
    32. Л М Никитина,”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ИХМЕНЕДЖЕРОВ О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И ИХПРАКТИЧЕСКАЯ РЕАЛИЗАЦИЯ”, 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УПРАВЛЕНИЕ (2009)№233Л М Никитина,“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И 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В НОВЫХ СОЦИАЛЬНО ОРИЕНТ ИРОВАННЫХ СТРАНАХ”,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2011)№134Л М Никитина,” ОСНОВНЫЕ 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СИСТЕМЫКОРПОРАТИВНОЙ СОЦИАЛЬ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ВЕСТНИК ВГУ СЕРИЯЭКОНОМИКА И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0)№1
    1.http://www.unep.org/chinese/themes/energy/?page=programmes.
    2.《中国多家机构加入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践行可持续融资》,和讯新闻http://news.hexun.com/2013-11-12/159586064.html.
    3.History of UNEP Statement of Commitment, http://www.unepfi.org/statements/history/index.html.
    4.http://www.unepfi.org/statements/index.html.
    5.2011Global Citizenship Report–Citigroup,http://www.citigroup.com/citi/about/data/2011citizenship_report.pdf.
    6.http://www.oecdchina.org/.
    7.http://www.cao-ombudsman.org/cases/case_detail.aspx?id=76.
    8.http://www.gov.cn/gzdt/2010-11/26/content_1754153.htm.
    9.http://www.minbuza.nl/en/key-topics/treaties/search-the-treaty-database/1969/11/003096.html.
    10.http://www.csrasia.cn/CSR.asp?id=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