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十七世纪世情小说的伦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十七世纪世情小说中复杂的伦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伦理学为切入点,通过对十七世纪世情小说中各种伦理关系的归纳与分析,梳理了在商品经济发展、个体思想解放、明清鼎革易代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的递嬗。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范围,对本文所研究的十七世纪世情小说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新的界定和划分,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十七世纪世情小说研究的成果和现状,以及以中国传统伦理为主,部分西方现代伦理概念为辅的研究方法的确立及意义。
     全文正论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从社会个体价值实现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其伦理意义。通过对贯穿于十七世纪世情小说的教化论的分析,来解析传统儒家济世、为人的个体价值观,以及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伦理。同时通过对小说中情、色主旨角力的分析,展现当时社会对个体价值是为人还是娱己的思考。这两大价值体系贯穿了整个十七世纪,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逐渐流变,呈现出了初期、末期两头极端化的发展特点。第二章通过对小说中夫妻、父子、婆媳、兄弟、子侄等人伦关系的解析,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族伦理的特点,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新变化。夫妻关系中,二者在宽容与忠贞上的不平等,父子关系中,对儿子责任与义务单方面的强调,都反映了中国亲族伦理对夫权与父权的维护与尊崇。婆媳、兄弟、子侄等人伦关系则呈现出因血缘而产生的由己推人、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的特点。同时这些亲族人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了功利化的发展态势。第三章通过对小说中知识分子、商人、妓女、奴仆、侠客、义盗等社会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交往,以及各个群体生存状态的分析,解析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等级性和普适化的特点。通过小说中不同社会群体对自我及他人存在的认知,来展示整个社会对走向公平、公正的努力;通过他们的取与舍、为与不为,来展示整个社会对传统伦理的继承与变革。第四章通过对小说中植物、动物以及环境的描述来探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生态伦理。通过小说中人们对植物、动物、环境的态度和作为,分析儒释道三家在中国传统生态伦理上的交融与贡献,尤其是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所蕴含的现代性。第五章探究了十七世纪世情小说伦理传达的方式。通过对小说文本中各种合“礼”或不合“礼”的言行的分析,展现当时社会伦理的变化。本章还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频频出现的墙、花园、船、金莲和绣鞋、窗户、寺庙等意象蕴含的伦理意义的阐释,解析其在小说文本中进行教化的意义与作用。除此以外,本章还通过对小说语言中人物称谓的选择、社会身份与语言的符合程度、诗词使用程式化的分析,探究了伦理传达方式的多样性。
     十七世纪世情小说重伦理的特点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本文附论部分通过对小说整个创作、传播过程的追踪,分析研究了小说在产生过程中的伦理因素。通过对小说家的创作初衷、出版商的商业化运作、地域的环境影响、整个文坛的创作风气、小说评论家的点评的分析,揭示了十七世情小说伦理化特点显著的成因。
     本文结论部分分析了当今社会与十七世纪,在个体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嬗变上的相似之处,通过对隐藏在十七世纪世情小说教化论之下的传统伦理的重新认识,寻求传统伦理中的积极部分在当今社会人生中的新的定位和意义。
In this paper,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ovels about the complex ethical phenomenonfor the study, with eth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ovels aboutvarious ethical relationship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commodity economy, individual emancipation, the social context Ming Ding Yi Gegeneration,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Introduction section introduces theobject and scope of this article, on the seventeenth-century novels about the study in thispaper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the new definition and division,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the twentieth century scholar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ovels about the study andestablish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based,supplemented by some Western concepts of modern ethics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positive part of the text of chapters. Chapter One way to achieve individualvalue from the social point of view to study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By the seventeenthcentury throughout the world situation novels enlightenment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Confucian tradition of helping to resolve, and his individual values, as well as a reflection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By analyzing the novel Zhong Qing, color themewrestling show is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individual man or entertainment has been thinking.These two value systems throughout the entir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with the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gradually rheology, showing the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two extreme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chapterof the novel by husband and wife, father and son, mother-and daughter, brother, nephewand other human relations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traditional society based on blood kinship ethics, as well as the new changes in theprevailing social context. Husband and wife relationship, the two inequalities in toleranceand loyalty,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son unilateral emphasis reflected the Chinese relatives of the husband and the father of theethical right to maintain and respect.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Law, brother, nephew andother human relations are showing by the person who has to push blood generated, fromnear and far differen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se relatives of human relations inthe social context, but also invariably showing a utilitarian development. The third chapterof the novel by intellectuals, businessmen, prostitutes, slaves, knight, Pirates and othersocial justice groups and other groups of contact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various groups ofsurvival analysis, par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 and ethical level of the universalcharacteristics. Cognitive novels by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exist for self and others, todemonstrate to a fair and impartial efforts of the entire society; through them to take andcare for and is not to show the entire community of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traditional ethics.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novel by plants, animals, and a description ofthe environment to explor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ecological ethics. People on thenovel by plants, animals, the environment and attitudes as to analyze blend of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 China and con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ethics, especially the simpl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lies modernity. Thefifth chapter explores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ovels about the ethical wa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novels together "gift" or substandard "ritual" words anddeeds, to show changes in social ethics at that time. This chapter also throughinterpretation of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wall appeared frequently in novels, garden,boat, lotus and embroidered, windows, temples and other imagery implied, parses itsconduct enlightenment in the novel text meaning and effect.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by thetitle character of the novel's language selection, analysis in line with the degree of socialidentity and language, using stylized poetry explores the diversity of ethical ways tocommunicate.
     Seventeenth-century novel features heavy ethical world situation has affected thesocial environment, but also has a strong human factors. This paper attached on the part ofthe novel through the entire creation, dissemination process tracking, analysis of the nove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thical considerations. Through the novelist's creative mind,publishers of commercial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rea, the entire creative literaryculture, fiction critic, reviews and analysis of the world situation reveals the seventh novelfeatures Ethical significant cau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lusion of today's society and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traditional ethics of evolution parallels,by hiding under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novels about enlightenment on the traditionalethics of re-understanding, seek traditional ethics of the positive part of the new locationand meaning of life in today's society.
引文
1吴小如:《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论》,见吴小如、陈曦钟、于洪江合著《小说论稿合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2鲁迅:《小说史大略》,《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四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4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华人世界》,2013年第2期,第122页
    5向恺:《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38页
    7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8[明]李贽:《李氏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页
    9[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页
    10[明]李贽:《焚书伤逝》,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4页
    11[明]张岱:《琅嬛文集自为墓志铭》,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99页
    12[明]汪本钶:《续刻李氏书序》,见李贽《续焚书》卷首,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页
    13[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65页
    1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365页
    15[唐]刘知几著,刘虎如选注:《史通》,商务印书局,1947年版,第71页
    16[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见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98页
    17[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小说讲经史》,见[清]张海鹏辑《学津讨原》,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版,第465页
    18[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页
    1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O子部小说家类一
    20鲁迅:《小说史大略》,《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四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2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22参见欧阳健,萧相恺:《<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编辑说明》,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2页
    23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页
    24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页
    25《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528、1545页
    26《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0页
    27《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11页
    28《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49页
    29[清]赵廷玑编次:《康熙寿宁县志注辑》卷四《官守志》
    30傅承洲:《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3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11页
    32[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52页
    33[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四《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34页
    34[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人兽关叙》第十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3-2484页
    35《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9页
    36《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39、162页
    37《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716页
    38[明]冯梦龙:《冯梦龙全集寿宁待志》第十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180页
    39[汉]王充:《论衡福虚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5页
    40[汉]王充:《论衡祸虚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9页
    41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7页
    42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909-910页
    43[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895页
    44[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游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14页
    4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0页
    46[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施润泽滩阙遇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73页
    47[明]李贽:《焚书答邓明府》,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0页
    48[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建业风俗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0页
    49[明]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民国十七年(1928),余世德堂影印万历刻本
    50[明]冯梦龙:《笑府广笑府序》,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页
    51[明]龙子犹:《石点头叙》,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52《醉醒石题辞》,见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98页
    53[清]秦簧等修,唐壬森纂:光绪《兰豀县志》卷五《文学门李渔传》,清光绪七年修,十五年刻本
    54《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446页
    55《清太宗实录》卷五,天聪三年十月戊寅,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6页
    56[清]韩菼:《江阴城守纪》,见中国历史研究社《东南纪事》,神州国光社,1936年版,第57页
    57[清]李渔:《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1页
    58[清]李渔:《十二楼》卷十二《闻过楼》,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82页
    59[清]李渔:《十二楼》卷十《奉先楼》,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57页
    60[清]李渔:《无声戏》第五回《女陈平计生七出》,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0页
    61[清]李渔:《十二楼》卷九《鹤归楼》,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6页
    62[清]李渔:《十二楼》卷九《鹤归楼》,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0页
    63[美]张春树、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页
    64[明]袁中道,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卷五《感怀诗》五十八首其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2页
    65[明]李贽:《焚书》增补一《答周二鲁》,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58-259页
    66[明]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第十卷《遣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页
    67[明]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第二十卷《临终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31页
    68[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二《词曲部下宾白第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69[清]李渔:《李渔全集》第一卷《<一家言>释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70[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71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72王颖:《才子佳人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7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8页
    74胡适:《胡适文丛》第一卷《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75青心才人编次:《金云翘》,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76陈洪:《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页
    77[明]陈洪绶:《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1994年版,第309页
    78[明]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7页
    79[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二十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80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第二十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33页
    81[清]天花藏主人编次:《人间乐》第十八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22页
    82[清]烟水散人:《女才子叙》,见《女才子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83[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见《平山冷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84[清]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1页
    85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13页
    8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87《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673页
    88《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482页
    89《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64页
    90陈寿祺等撰:《福建通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版
    91《明史·列女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5册,第7689-7690页
    92[明]罗浮散客鉴定:《贪欣误》第三回《刘烈女》,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998-999页
    93[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雠死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94转引自张廷兴:《中国古代艳情小说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7页
    95[明]方汝浩:《禅真后史》,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1辑,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68页
    96《一片情》,《古本小说丛刊》第三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232页
    97[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八《人部四》,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9页
    98[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八《人部四》,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9页
    99[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20页
    100同性恋,是一个现代词,最早出现于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抨击德国处罚同性性行为者的一篇文章中,它描述的是“与同性持续保持性活动的人(包括欲望和性行为)”的人,它定义的是一种性取向,这种性取向是基于对同性吸引的基础上的,与异性恋一样必须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
    101[明]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宜春香质》,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611页
    10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页
    103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98页
    104[明]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弁而钗》,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920页
    105转引自李梦生:《禁毁小说夜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106参见李梦生:《禁毁小说夜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107吴智勇:《唐代僧尼出家的非信仰因素》,《宗教研究》,2011年第1期,第105页
    108[明]圆澄:《慨古录》,《卍续藏经》第11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1983年版,第732页
    109[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870-871页
    110[清]笔炼阁编述:《五色石》第三卷《来履佛》,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11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65页
    112[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二十六《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11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6页
    114刘书成:《明清艳情小说中性爱描写的价值判断》,《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55页
    115[唐]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见张锡厚录校《敦煌赋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47页
    116[英]莫里斯(D.Morris):《裸猿》,余宁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117[清]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见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页
    11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119[清]余樾:《茶香室丛钞》,《学术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85页
    120南海爱日老人:《<续金瓶梅>序》,见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页
    121丁耀亢:《<续金瓶梅后集>凡例》,见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4页
    122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见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页
    123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86-89页
    124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27-228页
    125[清]四桥居士:《<隔帘花影>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126[清]刘廷玑,张守谦点校:《在园杂志》,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4页
    127素政堂主人:《<玉娇梨>序》,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73页
    128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129《钦定学政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第82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84页
    130《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版
    131[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8页
    132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玑》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133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第六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
    134《定情人》第二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135[清]吴中佩蘅子:《吴江雪》第四回,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136李书磊:《重读古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137王汝梅等校点:《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第四回,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80页
    138《定情人》第六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139名教中人:《好逑传》,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第250页
    140《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680页
    141刘书成:《明清艳情小说中性爱描写的价值判断》,《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55页
    142[汉]蔡邕:《独断》,《四库全书》第85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14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7页
    144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71页
    145[清]唐甄:《潜书备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146[明]李贽:《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9页
    147[明]周清原:《西湖二集》第十一卷《寄梅花鬼闹西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页
    148《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422页
    149《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34/2748页
    150《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491页
    151[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卷五《与龚惟长先生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152[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卷二《咏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3-64页
    153[明]醉西湖心月主人:《<醋葫芦>序》,《古本小说丛刊》第八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页
    154[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市井》,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页
    155《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五,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丙戌条
    156[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七《重修山阴县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7页
    157[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答聂文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
    158[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二十《答徐成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08-809页
    159[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6页
    160[明]冯琦:《北海集》卷三十八,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2030页
    16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460页
    162[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雠死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163韩非子著,陈奇猷校注:《韩非子集释备内第十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9页
    164[清]李渔:《连城璧》第七回《妒妻守有夫之寡懦夫还不死之魂》,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
    165[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27页
    166[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一则《介之推火封妒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
    167[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一则《介之推火封妒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168[清]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卷二《双雕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169高明注译:《大戴礼记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七七年版,第469页
    170[清]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卷二《双雕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6页
    171杨联芳:《新伦理与旧角色:五四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第207页
    172[明]罗浮散客鉴定:《贪欣误》第一回《王宜寿》,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976-977页
    173[明]顾炎武:《亭林文集》卷5《华阴王氏宗祠记》,《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9页
    174怀效锋点校:《大明律》卷6《户律》3《妻妾失序》,辽沈书社,1990年版,第60页
    175《生绡剪》第二回《偶然遇鬼姑谭鬼蓦地聆仙急觅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176[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一卷《郭挺之榜前认子》,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3页
    177[清]惜花主人编次:《宛如约》第十六回,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66页
    178[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95页
    179《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525页
    180《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536页
    181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
    182[汉]董仲舒著,曾振宇、傅永聚注:《春秋繁露新注立元神第十九》,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19页
    183《孝经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45页
    184《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十回《宋公明闹元宵》是杂剧,不是小说。另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大姐魂游完宿愿》和《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大姐魂游完宿愿》重复,故《二刻拍案惊奇》可视为38篇。
    185[美]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186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66页
    187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188[汉]韩婴著,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卷七第二十七章,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0页
    189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44页
    190[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七《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页
    19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18页
    192[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52页
    193[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相鉴》,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6页
    194[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义儿传第二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85页
    195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8月版,第65页
    196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26页
    197[明]陆人龙:《型世言》第六回《完令节冰心独抱全姑丑冷韵千秋》,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8-79页
    198[明]宋濂:《芝园续集》卷一《义门记》,《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9页
    199[清]施闰章:《施愚山集文集》卷二十二《待赠于太君萧母墓表》,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454页
    200《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461‐1463页
    201[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回《悍妇计去孀姑孝子生还老母》,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5页
    202[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回《悍妇计去孀姑孝子生还老母》,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7‐38页
    203[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回《悍妇计去孀姑孝子生还老母》,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4页
    204笑东:《最后一代传统婆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81-82页
    205[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三《赵六老舐犊丧生张知县诛枭成铁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4页
    206[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三《赵六老舐犊丧生张知县诛枭成铁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207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玑》第十七回《祖夫人舍不得捉李代桃卜公子慌杀了移花接木》,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页
    208[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卷《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
    209[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卷《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210《荀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53页
    21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页
    212[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赵五虎合计挑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3页
    21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8页
    214[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见《四部精要》子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46页
    215张维迎:《博弈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216[明]李贽:《初潭集序》,见《初潭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页
    217孔颖达:《毛诗正义诗大序》,见《四部精要》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
    218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219[明]李贽:《焚书童心说》,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99页
    220[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页
    221参见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76-382页
    222[美]张春树、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223《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五,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丙戌条
    224[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一《芳舆崖略》,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页
    225[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三《史九》,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1-112页
    226[明]李东阳等敕撰:《大明会典》卷六一,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版,第1070页
    227邱邵雄:《中国商贾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228[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1页
    229[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0页
    230[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赠芝麻识破假形撷草药巧谐真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59页
    231[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四《地部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8页
    232[明]李梦阳:《拟处置盐法事宜状》,见《皇朝经世文编》卷138,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版,第1379页
    233[明]张瀚:《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23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235《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五,洪武十八年九月戊子条
    236《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665页
    237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00页
    238马珏玶:《迂回、进入与溃退——话本小说中女性的财富意识》,见张宏生编《明清文学与性别》,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页
    239《明世宗实录》卷四五七,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乙亥
    240[明]张居正:《张太岳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241[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41页
    242费孝通:《乡土重建》,见《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243页
    243[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三则《朝奉郎挥金倡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244[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7页
    245[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三则《朝奉郎挥金倡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246[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三则《朝奉郎挥金倡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
    247[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三则《朝奉郎挥金倡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页
    248[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四十四,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第1257页
    249[明]顾宪成:《泾皋藏稿》卷十七《明故处士景南倪公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250[明]汪道昆:《太函集》卷十七《黄公七十寿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7页
    251[清]郭廷弼主修:《松江府志》卷四《风俗》,康熙二年刻本
    252转引自陈其南:《明清徽州商人的职业观与价值主义》,《江淮论坛》,1992年第2期,第61页
    253[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9页
    254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第8页
    255[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十三《白庵程翁八十寿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19页
    256[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三《史九》,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2页
    257《三田李氏统谱环田明处士松峰李公状》,见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85年版,第470页
    258[清]唐甄:《潜书》上篇,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91页
    259[清]李渔:《无声戏》第四回《失千金福因祸至》,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4-45页
    260[清]李渔:《无声戏》第四回《失千金福因祸至》,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0页
    26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448页
    262[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22页
    263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四回《秉松筠烈女流芳图丽质痴儿受祸》,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264[明]程春宇著,杨正泰校注:《士商类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265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94‐195页
    26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21页
    267徐君、杨海:《妓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268王永恩:《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156页
    269[清]褚人荻:《坚瓠集女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19页
    270[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八《人部四》,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5-226页
    271[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272[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见[清]郑澎若编《虞初续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页
    273嘉靖《吴江县志》卷一《地理志疆域》
    274[明]李梦阳:《拟处置盐法事宜状》,见《皇朝经世文编》卷一百三十八,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版,第1379页
    275《大明律》卷二十五官吏宿娼条
    276[清]钮琇:《觚剩》卷三《吴觚下河东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8页
    277[清]古吴娥川主人:《世无匹》第一回《摘槟榔老姑露口操子母啬汉劳心》,《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278[清]李渔:《无声戏》第七回《人宿妓穷鬼嫖冤》,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1页
    279[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
    280[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281[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见[清]郑澎若编《虞初续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
    282[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68页
    283[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284[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4页
    285[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见[清]郑澎若编《虞初续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213页
    286[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三职官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287[明]李东阳等敕撰:《大明会典刑部律例》第二册卷之五十七《礼部十五》,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版,第986页
    288[明]吴应箕:《楼山堂集》,见《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第195页
    289[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教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5页
    290[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9、45-46页
    291[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292[清]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2页
    293[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68页
    294林语堂:《女性人生说青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109页
    295宫妓指专门服务于宫廷的歌舞女艺人;营妓又称军妓,以将士为服务对象;官妓主要指编入地方官府乐藉的妓女,她们由各级官府直接或间接管理;市妓指入籍的市井妓女,主要向文人、商人、市民等提供性服务;家妓主要指蓄养在贵族豪门的妓女。
    296[明]祝允明:《猥谈丐户》,转引自刘建明:《明初文化政策与洪、成年间曲坛》,《延安大学学报》,2010第2期,第112页
    297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十三回《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298[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74页
    299[清]冒襄:《影梅庵忆语》,见《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第3336页
    300[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66页
    301[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91页
    302[明]谢肇淛:《五杂组》卷之四《地部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8页
    303[美]凯特米利特著,宋文伟译:《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304[明]宋凤翔:《秋泾笔乘》,见《笔记小说大观》第6编第7册,新兴书局有限公司,总第3860页
    305[清]严思庵:《艳囮二则》,见虫天子编《中国香艳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22页
    306本文所说的“自然知识”主要是指以发展生产为目标的科学技术知识,而“社会知识”则主要指以统治国家为目标的管理类知识。
    307《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06页
    308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96页
    309《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05页
    310[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75页
    311乾隆《震泽县志》卷四
    312乾隆《吴江县志》卷四
    313嘉靖《青州府志》卷一一
    314嘉靖《长山县志》卷八
    315嘉靖《长山县志》卷一三
    316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97页
    317[明]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见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83页
    318[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见《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319[明]李开先:《一笑散》,见朱一玄等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87页
    320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七回《失燕翼作法于贪堕箕裘不肖惟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321赵园:《明明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322萨义德:《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6页
    323[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324《赛红丝》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325《定情人》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326[清]烟霞散人编次:《凤凰池》第一回,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327[清]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28[明]周清原:《西湖二集》第一卷《吴越王再世索江山》,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329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四十六回,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29-331页
    330《赛红丝》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331[清]天花藏主人著:《两交婚》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332《赛红丝》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333[明]李贽:《李贽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61页
    334[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九列传第七十七《李文祥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0页
    335[明]李梦阳:《拟处置盐法事宜状》,见《明经世文编》卷一三八,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版,第1379页
    336[明]冯从吾:《答杨原忠运长》,《冯少墟集》卷一五,清康熙间刊刻
    337[明]顾宪成:《小心斋札记》卷十,国学会民国间铅印本
    338清初遗民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钱澄之、归庄、吴嘉纪、屈大均等人均有大量悼念亡国之作,同时诗文之中更不乏愧疚之心。而在戏曲方面则更加直白,李玉的《千忠戮》、《清忠谱》,孔尚任的《桃花扇》,吴伟业的《临春阁》等等都直面明清易代之大事,探讨了生命与忠诚的意义。
    339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第四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340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第2页
    341《画图缘》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342《定情人》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343[清]天花藏主人著:《两交婚》第一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344[明]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4页
    345[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346[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三则《朝奉郎挥金倡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347黄冕堂:《明史管见》,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322页
    348《皇明诏令》卷二《劝兴礼俗诏》,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浙江布政使司刻本,影印嘉靖二十七年正月
    349[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见陈子壮《昭代经济言》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页
    350[清]王先谦:《东华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351[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6页
    352[明]王时敏:《奉常家训慎收童仆》第四款,娄东杂著本
    353[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7页
    354[清]鸳湖烟水散人著:《珍珠舶》卷二,《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页
    355[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之十二《赋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9页
    356[明]缪昌期:《从野堂存稿》卷三《故光禄丞敬一程翁墓表》,见张海鹏等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85年版,第267-268页
    357[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毛晋汲古阁刻书之二》,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191、193、194页
    358《研堂见闻杂记》,《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五辑,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版,第30页
    359[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一《恶船家计赚假尸银狠仆人误投真命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3页
    360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十一回《惟内惟货两存私削禄削年双结证》》,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
    361[清]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卷八《凤鸾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页
    362[明]蔡羽:《太薮外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417页
    363[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767页
    364[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九回《木知日真托妻寄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2页
    365《研堂见闻杂记》,《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五辑,台湾大通书局,第30页
    366[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06页
    367怀效锋点校:《大明律》卷二十《刑律三·斗殴》,辽沈书社,1990年版,第161页
    368怀效锋点校:《大明律》卷二十《刑律三·斗殴》,辽沈书社,1990年版,第162页
    369王洋:《伦理解构、尊卑与社会生产》,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78页
    370[清]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炎凉岸》,见《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371[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02页
    372[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373[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24页
    374[宋]程颐、程颢:《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5页
    375[汉]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932页
    376[清]李渔:《无声戏》第十一回《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8页
    377[清]李渔:《无声戏》第十一回《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2页
    378华阳散人编辑:《一枕奇》,见《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页
    379《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328页
    380[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649页
    381[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03页
    382[北宋]范仲淹:《近名论》,见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范文正公集》卷第五,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2页
    383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版,第404页
    384[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性三昧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5页
    385华阳散人编辑:《一枕奇》,见《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386《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13页
    387《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639页
    388[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谭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46页
    389《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56-157页
    390[明]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情侠记》,见侯忠义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85年版,第839页
    39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81-882页
    392《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05页
    393[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李汧共穷邸遇侠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654页
    394《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版,第2749页
    395《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版,第2665页
    396[宋]朱熹编:《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37页
    397《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90页
    398《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05页
    399参见傅华:《生态论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400[德]Hermann Keyserling:《The Travel Diary of A Philosopher》,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8-309页
    401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402[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83-84页
    403《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38-239页
    404[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84-86页
    405[宋]朱熹:《仁说》,《朱熹集》第36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543页
    406[明]王守仁:《大学问》,《阳明先生集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5页
    407《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4页
    408[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92页
    409《荀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05页
    410[宋]朱熹注:《论语集注乡党第十》,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99-100页
    411陈奇猷校译:《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462页
    412[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屈突仲任酷杀众生郓州司马冥全内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页
    413《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7页
    41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屈突仲任酷杀众生郓州司马冥全内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6页
    415[澳大利亚]辛格:《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哲学译丛》,1994年第5期,第28页
    416[美]T·里根:《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哲学译丛》,1994年第4期,第29页
    417[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二十五回《凶徒失妻失财善士得妇得货》,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40页
    418[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二十五回《凶徒失妻失财善士得妇得货》,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40‐341页
    419[清]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生花梦》,见《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420[清]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炎凉岸》,见《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421《梅魂幻》,见夏于全、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第31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422[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九回《蚌珠巧乞护身符妖蛟竟死诛邪檄》,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42页
    423[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九回《蚌珠巧乞护身符妖蛟竟死诛邪檄》,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43页
    424[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九回《蚌珠巧乞护身符妖蛟竟死诛邪檄》,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48页
    425《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13页
    426《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1页
    427《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9页
    428《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55页
    429[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三十九回《蚌珠巧乞护身符妖蛟竟死诛邪檄》,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42页
    430《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7页
    431《老子注》,《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8页
    432《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96页
    433《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22页
    434《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64页
    435《庄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51页
    436杨伯峻编:《春秋左传注》第4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57页
    437[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438[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439[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二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15页
    440[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二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441[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六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7页
    442[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八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9页
    443[清]狄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八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1页
    44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七《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页
    445[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十七《西山观设箓度亡魂开封府备棺追活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页
    446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7-198页
    447《定情人》第十六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448《麟儿报》第十六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66页
    449这一类型的小说描写的或是偷情、婚外情,或是同性恋,基本不描述法定夫妻之间性行为。以《金瓶梅》为代表的色情小说虽然也描写了相当一部分夫妻之间的性行为,但是这种性行为基本是以追求性快感为目的的,而不符合传统道德中性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子嗣。所以以传统道德的定义,都可认之为“非礼”。
    450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十《殷周制度论》,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77页
    451《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1231页
    452《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337页
    453《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55页
    454[唐]元稹:《莺莺传》,见《西厢记》附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455[元]王实甫:《西厢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456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9页
    457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458[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18页
    459[明]清水道人编次:《禅真逸史》第八回,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页
    460《五美缘》第十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44‐45页
    46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6页
    462石麟:《“张生跳墙”的文化渊源与文学指向》,《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第4页
    463[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2页
    464[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雪集》第二十一回,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465[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雪集》第二十一回,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466[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雪集》第二十三回,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
    467[明]金木散人:《鼓掌绝尘雪集》第二十七回,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468周宁:《花园:戏曲想象的异托邦》,《戏剧文学》,2004年第3期,第25页
    469[美]史梅蕊:《<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的花园意象》,见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86页
    470[清]于成龙:《于清端政书》卷七,转引自王日根、曹斌《明清时期江河盗贼的基本来源探析》,《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7期,第147页
    47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红忍辱报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791页
    472[清]崔象川编次:《白圭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473[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李月仙割爱救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474[明]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294页
    475[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十三《张采莲来年冤报》,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42页
    476[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七回《陈之美巧计骗多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121页
    477[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478[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5页
    479[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
    480[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八回《王有道疑心弃妻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0页
    481王瑶:《吏事·声律·宫体——论齐梁诗》,《清华学报》,1948年第1期,第129页
    482杨杨:《摇晃的灵魂》,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483[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七回《陈之美巧计骗多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123页
    484[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二回《汪监生贪财娶寡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5页
    485[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乖二官骗落美人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
    486[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手足》,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页
    487[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日宜园九月牡丹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
    488钱钟书:《管锥篇》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79-680页
    489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8页
    490[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330页
    491[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2‐93页
    492[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493[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76页
    494[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四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495[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9页
    496[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41页
    497[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17‐818页
    498黄卫总:《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页
    499《一片情》第五回《丑奴儿到底得便宜》,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一辑,巴蜀书社,第714页
    500[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二十七回《贪花郎累及慈亲利财奴祸贻至戚》,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69页
    501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十三回《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502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第十三回《穆琼姐错认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503[清]鸳湖烟水散人著:《珍珠舶》卷四,《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6页
    504《一片情》第四回《浪婆娘送老强出头》,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一辑,巴蜀书社,第709页
    505《一片情》第一回《钻云眼暗藏箱底》,见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一辑,巴蜀书社,第674页
    506[美]丹尼尔·贝尔,冯川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2页
    507[明]沈榜:《苑署杂记》第十九卷,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23页
    508刘中兴:《社会流动与晚明信息场的发达》,《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第135页
    509惠水安阳酒民:《情梦柝》第一回,见夏于泉、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515页
    510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9页
    511[清]吴中佩蘅子:《吴江雪》第一回,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512[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五回《莽书生强图冤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513[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五回《莽书生强图冤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514[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十二回《黄焕之慕色受官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3页
    515[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十二回《黄焕之慕色受官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3页
    516[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四回《一宵缘约两情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
    517[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873页
    518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8页
    519丁耀亢:《续金瓶梅》第三回,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8页
    520[清]鸳湖烟水散人:《珍珠舶》卷四,见《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3‐34页
    521《荀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15页
    522[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花二娘巧智认情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523[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83页
    524[明]徐树丕:《识小录》,见《丛书集成续编》第八十九册子部,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956页
    525[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二《词曲部下宾白第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5页
    526[清]古吴娥川主人编次:《世无匹》,《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527[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6页
    528[清]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炎凉岸》,见《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93-94页
    529《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18页
    530《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03页
    531《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482页
    532[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63页
    533[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四回《一宵缘约两情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6-227页
    534[清]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卷八《凤鸾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535王金良、赵义山:《<三言>中诗文融合规律探析》,《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108页
    536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见《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02页
    537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538[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539[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540[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8页
    541[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542[明]天然痴叟著:《石点头》第二回《卢梦仙江上寻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0页
    543王运涛、杜军:《论话本小说的消费功能及其艺术特征》,《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4页
    544[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二十四《认回禄东岳帝种须》,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42页
    545[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二十四《认回禄东岳帝种须》,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52页
    546[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二十四《认回禄东岳帝种须》,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54页
    547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5页
    548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4页
    549[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页
    550[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551[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552[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553[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6页
    554[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十七回《孔良宗负义薄东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5页
    555[清]刘熙载:《诗概》,见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443页
    556董国炎:《论小说韵文的价值与类别》,《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第4页
    557[清]吴中佩蘅子:《吴江雪》第九回,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55页
    558[日]大木康著,吴悦摘译:《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第210页
    559阿英:《关于两位小说作家》,载《小说三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
    560[明]谈迁:《北游录纪邮上》,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65页
    561[明]湖海士:《<西湖二集>序》,见周清原《西湖二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562[明]周清原:《西湖二集》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563丁锡根编著:《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80页
    564[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565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19-520页
    566茅盾:《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见方明编《金瓶梅资料汇录》,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224页
    567《浪史凡例》,转引自纪德君《明清艳情小说的编创方式及其成因》,《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第167页
    568[明]张缵孙:《戒人作淫词》,转引自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432页
    569[明]李贽:《序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建阳吴观名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收入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3-894页
    570[明]王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6页
    571[清]天空啸鹤:《<豆棚闲话>叙》,见艾衲居士《豆棚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572李艳丽:《<豆棚闲话>的叙事特征与说理策略》,《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72页
    573[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九则《渔阳道刘健儿试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06页
    574[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五则《小乞儿真心孝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8页
    575[清]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第十二则《陈斋长论地谈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页
    576[明]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序》,见凌濛初《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577[明]龙子犹:《<石点头>叙》,见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578[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题辞》,见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9页
    579[清]独醒道人:《<鸳鸯针>序》,见华阳散人编辑《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580[清]笔炼阁主人编述:《<五色石>序言》,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581[清]吴山谐野道人:《<照世杯>序》,见酌元亭主人编《照世杯》,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105页
    582乾隆《诸城县志》卷三十六《文苑》,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583罗小东:《话本小说叙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584[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页
    58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2页
    58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587杨琳:《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第274页
    588大连图书参考部:《明清小说序跋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589[清]汤斌:《汤子遗书》卷九《严禁私刻淫邪小说戏文告谕》,见《清代诗文集汇编》10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53页
    590[明]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见冯梦龙编《古今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591[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见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592[明]杜濬:《十二楼》卷一《合影楼》总评,见李渔《十二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593[明]陆云龙:《翠娱阁近言答朱懋三书》,转引自朱克勇《书坊主作家陆云龙兄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594顾克勇:《书坊主作家陆云龙兄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595[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序》,见朱一玄编《明清资料小说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7-918页。欧阳代发在其著作《话本小说史》中推测其极有可能为《型世言》的原序。见《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页。
    596虽然陆氏兄弟自称他们快速创作是因为“阅过邸报,自万历四十八年至崇祯元年,不下丈许。且朝野之史,如正续《清朝》、《圣》《政》两集、《太平洪业》、《三朝要典》、《钦颁爱书》、《玉镜新谭》。凡数十种,一本之见闻,非敢妄意点缀,以坠绮语之戒。”但是将“邸报”(也即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的内容直接用于小说,不仅违背了小说的创作规律,更影响了小说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价值。“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境,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的纪实性的特点正说明了其作为小说的缺憾。
    59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第12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731页
    598王群英:《<型世言>中的晚明世相》,《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3卷增刊,第217-218页
    599《翠娱阁评选明文奇艳》卷一王业浩《西山纪游叙》末评,转引自朱克勇《书坊主作家陆云龙兄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页
    600《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502页
    601情痴反正道人:《肉蒲团》第一回,台湾双笛国际事务有限公司出版部,1997年版,第1页
    602张国风:《小说中的百味人生》,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9页
    603[明]即空观主人:《<拍案惊奇>凡例》,见凌濛初《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604[明]莫照:《苏州赋》,见《同治苏州府志》卷二
    605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71‐172页
    606[明]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见冯梦龙编《古今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607参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89页
    608[明]陆人龙:《型世言》第五回《淫妇背夫遭诛侠士蒙恩得宥》,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2页
    609[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八回《铁念三激怒诛淫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140页
    610刘勇强:《历史与文本的共生互动——以“水贼占妻女型”和“万里寻亲型”为中心》,《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第86页
    611[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二十一《崔尉子》,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856-857页
    612[清]鸳湖烟水散人著:《珍珠舶》卷一,《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613[清]]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十一回《朱公子贪淫中毒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42页
    614见第二章第二节《父子:血浓于水还是利大于情》注释
    615孙楷第:《小说旁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8-381页
    61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页
    617[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九,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618[清]李渔:《李渔全集》第一卷《与赵声伯文学》,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619[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笺简》,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620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5-46页
    621《空空幻》,见《明清稀见小说丛刊》,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54-355页
    622南轩鹖冠使者:《<春柳莺>凡例》,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623[明]临海逸叟:《<鼓掌绝尘>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624参见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4-299页
    625[明]陈继儒:《国朝名公诗选》卷六《李贽》,天启间刊本,第173页
    626[明]李贽:《焚书童心说》,中华书局,第2009年版,第99页
    627[清]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见《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35页
    628[明]袁无涯:《忠义水浒全书发凡》,见朱一玄《水浒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48页
    629[清]张竹坡:《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第八十二回,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1321页
    630[清]张竹坡:《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第一回,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2页
    631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5页
    632《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482页
    633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1]冯梦龙:《醒世恒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3]冯梦龙:《喻世明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名教中人编次:《好逑传》,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
    [5]荑荻散人编次:《玉娇梨》,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6]《赛红丝》,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7]天花藏主人述:《玉支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8]鸳湖烟水散人著:《女才子书》,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9]青心才人编次:《金云翘传》,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0]《飞花咏》,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1]南北鹖冠史者:《春柳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2]艾衲居士编:《豆棚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3]《麟儿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4]《定情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5]天花藏主人著:《画图缘》,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6]天花藏主人著:《两交婚》,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7]天花才子编辑:《快心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8]随缘下士编辑:《林兰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9]笔炼阁主人编述:《五色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
    [20]华阳散人编辑:《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1]华阳散人编辑:《一枕奇》,见《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2]华阳散人编辑:《双剑雪》,见《鸳鸯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3]古吴金木散人:《鼓掌绝尘》,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4]酌元亭主人编:《照世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5]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6]东鲁古狂生著:《醉醒石》,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7]天然痴叟著:《石点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8]周清原:《西湖二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9]清水道人编次:《禅真逸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0]《生绡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1]荻岸山人:《平山冷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2]李渔:《连城璧》,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3]西子湖伏雌教主编:《醋葫芦》,《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34]天花藏主人:《人间乐》,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5]风月主人:《人中画》,《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91年版
    [36]墨憨斋主人:《醒名花》,《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91年版
    [37]西湖渔隐主人撰:《欢喜冤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8]凌濛初:《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9]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0]陆人龙:《型世言》,中华书局,1993年版
    [41]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生花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2]《一片情》,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一辑,巴蜀书社,1993年版
    [43]四桥居士:《隔帘花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4]痴道人编辑:《株林野史》,台湾双笛国际出版社,1994年版
    [45]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宜春香质》,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
    [46]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弁而钗》,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
    [47]罗浮散客:《天凑巧》,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
    [48]罗浮散客:《贪欣误》,侯忠义主编《明代小说辑刊》第2辑,巴蜀书社,1995年版
    [49]苏庵主人:《绣屏缘》,台湾双笛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
    [50]醒世居士:《八段锦》,台湾双笛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
    [51]擕李烟水散人:《灯月缘》,台湾双笛国际出版社,1996年版
    [52]潇湘迷津渡者:《梅魂幻》,夏于泉、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
    [53]安阳惠水酒民:《情梦柝》,夏于泉、齐豫生主编《四库禁书精华》,吉林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
    [54]李渔:《十二楼》,中华书局,2004年版
    [55]李渔:《无声戏》,中华书局,2004年版
    [56]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年版
    [57]潇湘迷津渡者:《锦绣衣》,《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58]吉吴素庵主人:《锦香亭》,《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59]鸳湖烟水散人:《珍珠舶》,《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60]古吴娥川主人编次:《世无匹》,《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61]古吴娥川主人编次:《炎凉岸》,见《中国十大孤本小说文库》,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62]李渔著:《合锦回文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63]惜花主人编次:《宛如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64]吴中佩蘅子:《吴江雪》,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65]崔象川编次:《白圭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66]吴航野客编次:《驻春园》,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67]烟霞散人编次:《凤凰池》,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罗烨:《醉翁谈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叶德辉:《书林清话》,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版
    [4]朱国桢:《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年版
    [5]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
    [6]谢肇淛:《五杂组》,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8]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9]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10]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12]于慎行:《谷山笔麈》,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黄冕堂:《明史管见》,齐鲁书社,1985年版
    [14]张瀚:《松窗梦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5]《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版
    [16]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
    [17]袁中道:《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8]李渔:《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9]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0]冯梦龙:《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1]朱熹:《四书集注》,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
    [22]余怀:《板桥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3]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5]李渔:《闲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6]王守仁:《传习录校释》,岳麓书社,2012年版
    [27]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8]叶德钧:《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29]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0]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焚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1]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32]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3]方正耀:《明清人情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4]吴敢:《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5]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36]孙逊、孙菊园编:《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7]陆树仑:《冯梦龙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8][台湾]东郭先生:《金圣叹外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9]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美]艾尔曼,赵刚译:《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1]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2]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3]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4]沈新林:《李渔新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5]向楷:《世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7]王增斌:《明清世态人情小说史稿》,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48]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9]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雷毅:《生态伦理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1]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2][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邓绍基、史铁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5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黄霖、杨红彬:《明代小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6]丁夏:《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7]畲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8]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张宏生:《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0]吴承学、李光摩编:《晚明文学思潮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1]罗小东:《话本小说叙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62]唐文明:《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王昕:《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事》,中华书局,2002年版
    [64]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5]傅华:《生态论理学探究》,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6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67]彭立荣:《儒文化社会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8]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0]萧欣桥、刘福元:《话本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1]方志远:《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
    [72]邱绍雄:《中国商贾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董国炎:《明清小说思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4]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77]张兵主编:《五百种明清小说博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78]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79]许振东:《17世纪白话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郭英德:《明清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1]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82]李明军:《禁忌与放纵——明清艳情小说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版
    [83]朱新夏:《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
    [84]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5][美]艾梅兰:《竞争的话语——明清小说中的正统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6]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7]向楷(萧相恺):《世情小说简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8]宋若云:《逡巡于雅俗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9]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0]赵维平:《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9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92]吾淳:《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93]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演变论》,中华书局,2007年版
    [94]周丰:《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态伦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5]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96]王泛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7]张德胜:《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学的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8]梁晓萍:《明清家族小说的文化与叙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赵毅:《明清史抉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0]柳素平:《晚明名妓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1]楚爱华:《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版
    [102]王永恩:《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103]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104]张廷兴:《中国古代艳情小说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05]齐浚:《持守与嬗变——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版
    [106]黄霖:《金瓶梅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7][美]张春树、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08]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109]李梦生:《禁毁小说夜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110]张自慧:《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111]邱江宁:《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12]朱萍:《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3]彭体春:《性别与阴阳——中国十七世纪人情小说性属主题研究》,四川出版集团,2009年版
    [114]叶楚炎:《明代科举与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115]傅承洲:《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6]谭佳:《叙事的神话:晚明叙事的现代性话语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7]王颖:《才子佳人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8]陈平原:《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9]卞良君、李宝龙、张振亭:《道德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0]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1]顾克勇:《书坊主作家陆云龙兄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2]江晓原:《性张力下的中国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3]石麟:《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4]蔡石山:《明代的女人》,中华书局,2011年版
    [125]刘衍青:《明清小说的生命立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6]李舜华:《明代章回小说的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27]黄卫总:《中华帝国晚期的欲望与小说叙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28]张国风:《小说中的百味人生》,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黄霖:《<新刻绣像批评金梅>评点初探》,《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2]黄霖:《<金瓶梅>与古代世情小说》,《江汉论坛》,1984年第6期
    [3][日]大木康:《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吴悦摘译),《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4]赵兴勤:《世情小说产生的历史根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5]黄霖:《丁耀亢及其<续金瓶梅>》,《复旦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6]沈新林:《论李渔的改名易字及其思想转变》,《南京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
    [7]陈其南:《明清徽州商人的职业观与价值主义》,《江淮论坛》,1992年第2期
    [8]黄霖:《试论<一片情>》,《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9]金玉田:《艾袖居士和他的<豆棚闲话>》,《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0][美]W F弗兰克纳:《伦理学与环境》,《哲学译丛》,1994年第5期
    [11]钟明奇:《李渔:一个有作为的书坊主与编辑家》,《复旦学报》,1995年第4期
    [12]纪德君:《才子佳人小说婚姻模式的特征和成因》,《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3]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4]陈洪:《折射士林心态的一面偏光镜——清初小说的文化心理分析》,《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15]刘勇强:《文人精神的世俗载体——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新发展》,《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16]刘书成:《明清猥亵小说中“纵欲—顿悟—出家”情节模式的佛教文化根基》,《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32期
    [17]鲁湘子:《略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内在因素》,《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6期
    [18]胡莲玉:《陆云龙生平考述》,《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19]史红伟、张兵:《略论明清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问题》,《复旦学报》,2001年第5期
    [20]杨联芳:《新伦理与旧角色:五四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1]钟晓华:《寻找失落的世界——从<醋葫芦>看妒妇人格生成及明清“疗妒”类型叙述的文化心态》,《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2]蒋玉斌,丁世忠:《试论明代小说面对商业的多元价值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3]牛建强:《明代奴仆与社会》,《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24]邱江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明之人情小说”(下)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浅谈》,《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25]徐振东:《略论17世纪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特征》,《南开学报》,2003年第5期
    [26]胡勇:《论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
    [27]王平:《论明清时期小说传播的基本特征》,《文史哲》,2003年第6期
    [28]柳存仁:《从<金云翘传>到<红楼梦>——代为陈益源<王翠翘故事研究>序》,《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一辑
    [29]邱江宁:《徐海、王翠翘事本末考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0]王雨辰:《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31]王颖:《关于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及研究范围的重新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2]汪燕岗:《明代中晚期南京书坊和通俗小说》,《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33]张向荣:《明清世情小说中女性在两种文化下的审美意蕴和生存价值》,《北方论丛》,2005年第3期
    [34]刘书成:《明清艳情小说中性爱描写的价值判断》,《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35]陈东有:《社会经济变迁与通俗文学的发展——社会经济变迁与通俗文学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36]段江丽:《从明清小说看传统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征》,《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秋之卷
    [37]刘红梅:《明末佛教复兴运动历史背景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38]王雪萍:《16至18世纪中国婢女现象论析》,《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
    [39]安萍,王瑾红:《论偷窥中的审美体验》,《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40]施晔:《玉皇庙、永福寺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及其宗教文化因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41]邓百意:《论晚明世情小说创作的多元理论形态与叙事操作》,《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42]吴正岚:《金圣叹的心性论与晚明思想的困境——以“忠恕说”为核心》,《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3]董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道德哲学之“伦理生态”系统的构成》,《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
    [44]段江丽:《错乱中的坚守与复归:明清同性恋小说的性别意识》,《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
    [45]朱东丽:《婆媳冲突的社会学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6]韩玺吾:《传统与现代之间:世情小说的审美意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7]邱江宁:《<金云翘传>:叙事模式与人物塑造的双重突破》,《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2期
    [48]王雪萍:《明代婢女社会地位探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9]张树卿、张洋:《儒、释、道报应观比较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0]杨经建:《明清性爱小说:中国性爱文学成熟的标志》,《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51]崔荣荣,高卫东:《“弓鞋”文化内涵刍议》,《江南大学学报》,2008第1期
    [52]胡衍南:《江南: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俗雅分流的人文地理因素》,《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3]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对明夷待访的一种新解读》,《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54]徐明生:《“承负”与“轮回”——道教与佛教两种果报理论的比较》,《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5]施晔:《晚明男色小说及其文化价值》,《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6]居鲲:《清初遗民情结小说初探》,《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57]徐永斌、张莹:《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58]周晓虹:《孝悌传统与长幼尊卑:传统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59]陈惠琴:《明清小说的生命伦理意识及其现代意义——以六部优秀小说为例》,《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0]周志波:《明清小说中的花园意象》,《名作欣赏》,2008年7月
    [61]杨琳:《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62]林晖:《江湖社会与封建正统社会伦理意识之冲突——宋江忠义观再探》,《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3]朱丽霞:《明清同性恋文化的诠释与思考——以明清之际男性同性恋为例》,《江淮论坛》,2009年第4期
    [64]王岳川:《孝结构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以<大学><中庸>为中心的文化阐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65]张连义:《世俗伦理的民间特征与水浒英雄的群体选择——浅论<水浒传>的“义”》,《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66]柳素平:《晚明名妓文化的悲剧性探析》,《东岳论丛》,2009年第9期
    [67]易小明:《两种内在价值的通融:生态伦理的生成基础》,《哲学研究》,2009年12月
    [68]孔定芳:《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69]李艳丽:《<豆棚闲话>的叙事特征与说理策略》,《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0]陈坚:《“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1]石昌渝:《清代小说禁毁述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72]马将伟:《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求——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海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3]王颖:《晚明小说“传道”的伦理价值取向》,《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
    [74]邱兴跃:《<型世言>:道德说教外衣下真实的世俗生活》,《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75]路善全:《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下文人群落的特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76]王金良、赵义山:《<三言>中诗文融合规律探析》,《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77]陈建标:《贞节坊、节孝坊和贞寿坊与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以明清福建同安为例》,《福建论坛》,2010年第9期
    [78]李鸣:《明清小说的“劝化”及其文本形式》,《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79]吴智勇:《唐代僧尼出家的非信仰因素》,《宗教研究》,2011年第1期
    [80]邹明君:《论烟水散人与素政堂的合作关系》,《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3期
    [81]乔丹:《孔子“礼制”与建设公共生活有序性的思考》,《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2]杨银权:《试论归降汉族知识分子与明清易代》,《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3]王玉霞:《礼俗与统俗:中国古代礼对俗的文化诉求》,《济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84]熊九润:《中国古代同性恋述略——以古代的诗歌和小说为中心》,《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85]孟凯:《由族群而社群的儒学转向——论孟子“窃负而逃”与荀子“从义不从父”的理论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86]彭林:《礼与中国人文精神》,《孔子研究》,2011年第6期
    [87]郭玮:《明末清初在野文人社会理想的现实困境与希望之光——从艾衲的<豆棚闲话>说起》,《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88]王猛、赵兴勤:《世情小说序跋探微》,《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1期
    [89]蔡堂根:《论偷窥禁忌中的隐蔽心理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90]赵园:《言说与伦理践行之间——明清之际士大夫与夫妇之伦之一》,《中国文化》,2012年第2期
    [91]张静:《从“礼”的文化内涵看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92]叶平:《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及其方法论研究》,《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
    [93]秦川:《明清小说的伦理观与和谐文化》,《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3期
    [94]吴增礼,张坤:《生与死:明遗民的伦理困境》,《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3期
    [95]赵秀丽:《明代妒妇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96]项裕荣:《试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淫僧形象——以明代话本小说为讨论中心》,《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4期
    [97]钟晓华:《从“三言”本事考看寺院场景的叙事功能与文化意蕴》,《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4期
    [98]纪德君:《坊主编创与明清通俗小说类型的生成》,《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4期
    [99]韩亚楠:《明朝中后期女性婚恋伦理观的嬗变——以“三言”、“二拍”为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00]陈志伟:《明清小说分类试探》,《江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101]陈红兵:《佛教动物伦理与生活实践》,《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
    [102]石麟:《“张生跳墙”的文化渊源与文学指向》,《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
    [103]李萌昀:《舟船空间与古代小说的情节建构》,《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2期
    [104]杨宗红:《论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的劝善性及其文化背景——以其与善书关系为考察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105]孔成思,孙道进:《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山西师大学报》,201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