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会计准则一直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爆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关注。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演化经济学角度将会计准则变迁研究置于时空情境中,随着时空的转移变化,会计准则制定目标、主体与程序也需要不断发展。这一新视角的研究,借鉴了生物学、物理学及社会学的知识,既丰富了会计准则理论,也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运行的有效性,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进而通过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高质量会计准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换言之,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是经济系统运行中突现出来的不可预测的结果。新古典经济学从各个利益集团整体角度出发,以会计准则的需求和供给因素不变为前提分析会计准则变迁,然而,经济生活中,会计准则的需求和供给因素并非恒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的变化,往往引起会计准则演化。演化经济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动态过程的分析方法,它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变迁分析难以拟合现实世界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会计准则变迁研究是一种新思路。
     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史,会计准则制定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并且主要体现于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程序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上,它对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准则变迁研究进行梳理,论证了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变迁符合演化经济学“选择单位”、“创新”和“选择过程”的要素条件,以演化经济学研究会计准则变迁有其适用性。具体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会计准则的自组织本质和原理,进一步通过演化博弈论对会计准则变迁的具体动力来源、具体演化路径和变迁趋势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和程序选择。
     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其一,梳理了会计准则变迁过程,试图在研究方法上为会计准则变迁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利于后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展开。
     其二,运用自组织理论对会计准则变迁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表明会计准则变迁是一个自组织过程,系统自组织力量对会计准则变迁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而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自组织力量和外建构力量相结合的制定主体、应循程序和“异常会计问题”制定程序同兼顾的制定程序。
     其三,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会计准则变迁的具体动力、变迁趋势和具体路径,并发现学习和模仿在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会计准则的初始状态和当前状态对变迁方向有着重要影响,“锁定”效应和“正反馈”机制使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这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限于能力、数据和时间本文还存在某些不足,今后更需提升素养,丰富知识,对会计准则变迁各演化经济学模型深入研究,并予以实证检验。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research. The outbreak of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ce again aroused the concern of developing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s applied to study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High-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not be done overnight, they can not be immutable. In other words, the developing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change, the unpredictable results which appears suddenly in economic system's running.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alyzes the chang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and as a precondition of the demand and supply factor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constant, however, in economic life practice, the demand and supply factor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are not constant, but constantly changing, which tends to lead to evolution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eory is a method of analyzing for dynamic process, it resolves the problem that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is difficulty to fit real-world in analyz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it's a new idea to study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on the basi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theor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in our country, accounting standards developing has been a central theme in accounting reform, and mostly reflected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developing main body and procedures,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accoun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dopting standardized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reviews studie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demonstrates a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o standardizing accounting behavior,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is in line with the factor conditions of "Select Unit", "innovation" and "selection"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It's applicable to study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by using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nature and principles of self-organiz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using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and, further, by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oroughly analyze the specific power source, the specific evolutionary path and the change trend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on this basis, make a selection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developing main body and program suitable for China specific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below:
     First, sort out the proces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relatively complete evolutionary 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for stud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from research metho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following standardized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Second,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natur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by using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manifest that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is a self-organizing process, the system self-organizing power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and then try to put forward developing main body and procedures to be followed of a combination of self-organizing power in China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forces, "unusual accounting issues" developing procedures and balanced developing procedures.
     Third, applying r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alyze the specific power, the change trends and specific path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change, and find out that learning and imitat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change, the initial state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ange direction, and "locking" effect and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make it the "path dependence" feature, which has some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developing reference value.
引文
①姜英兵,论会汁标准的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
    ①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②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
    ③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主体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按成本计量;可销售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
    葛家澍,杜兴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3年第10期:5-11
    ②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81-182
    ③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王骥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103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王骥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105-106
    ②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王骥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199
    ③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201-205
    ④“创造性会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从会计原则第一次用于企业业绩报告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一种诱惑和一个问题。创造性会计定义为:通过包装或粉饰公司财务报表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会计处理方式,其本身并非违法行为,但使得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严重失实。”(凯文·埃莫、艾伦·华纳,焦淑艳、吕峻译,创造性会计:公司制定财务决策实践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3)
    李桂荣,会计准则的性质基本质量要求及其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3期:154-157
    夏恩·桑德,方红星、王鹏译,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56
    ②杜兴强,契约理论与会计准则的起源、功能和限度研究[J],四川会计,2000年第1期:6-8
    ③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213
    (?)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82-109
    ②葛家澍,刘峰,从会计准则的性质看会计准则的制订[J],会计研究,1996年第2期:19-24
    必须指出,这些学者的观点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不断发展。
    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5
    曹伟,论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21-36
    ②刘峰,会计准则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37-38
    Mautz The Citizen and the State:Essays on Regulation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192-199
    Rappaport A,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Standard-Implications for the FASB[J], Journal of Accounting,1977 (5):201-223
    ③威廉R·斯科特,陈汉文、夏文贤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13-239
    ④曲晓辉,试论具体会计准则及其社会影响[J],财政研究,1997年第2期:50-54
    ⑤雷光勇,刘金文,柳木华,经济后果:会计管制与会计寻租[J],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50-53
    (?)刑树东,孙志梅,会计准则: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69-72
    ②李宁,基于游说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第20期:39-40
    ③概念基础即原则基础。
    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420
    平来禄,刘峰,雷科罗,后安然时代的会计准则: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J],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11-15
    ②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贺会计监督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13-19
    ③贺建刚,刘峰,司法体系、会计准则导向与投资者保护: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8-15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年:669-670
    ②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70
    ③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J],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3-7
    ④高筠燕,卢锐,会计准则制定:政府导向和程序民主[J],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94-98
    刘浩,孙铮,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权权归属的经济学解释[J],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3-8
    ②雷光永,姚晗,会计制度变迁和会计寻租[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年第1期:77-80
    ③杜兴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及其解读[J],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37-41
    ④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40-48
    ⑤杜兴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的态度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16-19
    赵西卜,中国会计准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5
    ②王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博弈过程与我国会计准则[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111-115
    ③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J],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3-7
    ④陈萍,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博弈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75-77
    (?)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其也是收益分享机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民商法律制度是民法和商法的简称,它是大陆法系部门法分类的称谓,在英美法系中没有该称谓,而是单独制定诸如公司法、财产法、合同法等单独的法律,本文沿用大陆法系的称谓。
    ②是一种创造性破坏。
    ③如果知识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会计准则的变迁成本下降,那么,会计准则变迁的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J],陈昕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76-277
    (?)库尔特·多普菲,贾根良、刘辉锋等译,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3
    (?)杰弗里·M·霍奇逊,任荣华、张林等译,演化与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5
    (?)库尔特·多普菲,贾根良、刘辉锋等译,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52
    (?)Nelson R R, Recent evlutionary theorizing about Economic Change [J],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 xxxiii:pp 1995:
    熊彼特认为,新的组合有五种:(1)引进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胡世凯译,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9
    ②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胡世凯译,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9
    ③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1-12
    贾根良,理解演化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3-41
    2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6
    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胡世凯译,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03
    ②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4
    ③杨虎涛,演化经济学中的生物学隐喻——合理性、相似性与差异性[J],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89-94
    (?)贾根良,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3期:67-72
    贾根良,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3期:67-72
    ②事实上是指研究方法。
    ③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J],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3-9
    ④“生命体就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它们利用从外界摄取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自身的具有修复功能的有机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修复缺损和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韩国文,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金融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04年:65
    ⑤约翰·福斯特、J.斯坦利·梅特卡夫,贾根良、刘刚译,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36
    ⑥张彦,林德宏,系统自组织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8
    张彦,林德宏,系统自组织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5
    ②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作用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③从系统的存在状态看,系统可测的宏观量是其子系统的平均效应的反映。但系统在每一时点的实际测度并不都精确地等十平均值,而是或多或少有些偏差,这些偏差叫做涨落;从系统的演化看,涨落是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非平衡因素。涨落是偶然的、随机的。
    ④变强调了变化过程中的间断或突然转换。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存在许多突变现象,例如水的沸腾、情绪的波动、市场变化和经济危机等。
    ⑤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状态变量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衰减快的快变量,另一类是衰减慢的慢变量。快变量往往瞬时消失,只有慢变量才能支配系统结构的改变。
    ⑥系统内部的众多变量中,少数变量即慢变量,在系统处于无序状态时,其值为零,随着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这类变量从零向正有限值变化或由小向大变化,这一变量称为序参量。序参量描述了系统的有序程度,当系统无序时,序参量为零,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序参量也变化,当到达临界点时,序参量最大,系统出现有序结构。
    艾根,舒斯特尔,曾国屏译,超循环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56
    如欧氏几何、黎曼几何、微分几何等。
    ②Mandelbrot B, Catastrophe Geometry of Nature[M], Freeman,1982
    ③吴详兴,混沌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15
    Roy Gardenr, "Game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95
    ②Taylor,P and Jonker,L,1978,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40,145-156
    例如采用有限理性设、精炼纳什均衡、考察调整动态过程。
    ④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98
    ⑤生物学中策略是指本能的程序,在经济学中涉及的问题不同,策略的含义也不同。生物学中,演化过程通过主要“增殖”实现,在经济学中,演化过程通过主要通过“试错”和“模仿”实现。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13-218
    (?)通过极限定理可以发现,演化稳定性状态相同,但是收敛路径会有本质的区别。在不考虑演进路径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假设:如果考虑路径问题时,必须抛弃这一假设。这里只是做最优反应动态理论的简述,因此采用了这样一个假设。
    ②由于5个博弈方完全相似,因此上述法则对其余情况均适用,演化路径图略。
    ①在费舍尔和汉密尔顿关于性别比例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梅纳德·史密斯通过观察,认为动植物的演化可以通过适当定义的博弈的纳什均衡予以解释,即自然选择和变异的结合使得某个种群长期达到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
    ②最初蛙鸣博弈用于分析生物繁衍后代的概率。
    ③此处“一个”和“另一个”既可以认为是单个个体,也可以认为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群体。即也可理解为青蛙种群中有一部分鸣叫,而另一部分不鸣叫。
    “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ImreLakatos)主张用‘科学研究纲领’作为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理论体系,评价科学的进步。他认为一个完整的或成熟的理论体系通常有三个特征:有一个公有的‘硬核’,有一组保护硬核的‘保护带’和引导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启示法’。所谓硬核,是指不可证伪的理论或无法拒绝的公理,它一般由若干个最能反映这种理论体系特征的核心概念组成。这些硬核为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拉卡托斯认为,硬核是‘坚韧的’,是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因此它们不容许被改变、被反驳和被否定。如果这些硬核受到反驳或否定,整个理论体系就受到反驳或否定。”方福前,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J],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121.125
    (?)青木昌彦的制度变迁演化博弈模型为这一关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再次对其修订,更名为《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验证》(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to Verific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许多企业对销售额保密;有的企业不进行折旧;有的企业不始终一贯地对营业外收入进行处理;还有的企业不区分留存盈余和实缴股本、没有披露任意提高资产账面价值的情况。”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王骥等译,会汁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195
    ②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7-38
    ③泽夫,财政部会计司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1
    ④(1)未实现利润;(2)资本盈余;(3)并购前子公司创造的盈余;(4)库藏股及其股利;(5)应收管理层、雇员或附属公司票据。
    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学会ASCPA与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合并,合并后仍称做美国会计师协会AIA。
    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460
    例如,William Paton和A.C.Littleton参与会计准则研究。
    (?)195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又更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②财务会计诸多研究问题可以被分为四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层次:(1)假设;(2)会计原则;(3)规则或其他在具体情况下的原则运用指南;(4)研究。
    AICPA及其下设APB在1962年6月《会计杂志》(Journal of Accountancy)上否决了ARD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理论依据的指导作用,但却肯定了其对会计思想的贡献。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CF)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初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戊立之后。
    APB Opinions No.2和APB Opinions No.11分别在SEC和税务署(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的压力下改变了原有 立场。
    ①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与FASB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商谈准则制定日程表、专题研究组成员的挑选等准则制定问题,但其不能就具体会计技术问题向FASB施加影响。
    ②充分程序(due process)是美国的一项法律惯例,目的是让受法律影响的相关机构和个人均有机会在法律颁布前充分发表意见,从而提高法律执行效率。
    ③DM以“中立”语气表述,不代表FASB倾向,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ED)明确表明了FASB所支持的观点。
    (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目标(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1978年11月;(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1980年5月;(3)企业财务报告的要素(Elements of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980年5月;(4)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的(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Nonbusiness Organizations)1980年12月;(5)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确认和计量(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1984年12月;(6)财务报告要素(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1985年12月,取代FASB概念公告第3号;(7)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和现值(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2000年2月。
    ②美国会计学家Belkaoui认为准则超载包括:(1)准则公告数量太多;(2)准则规定过于详尽;(3)通用目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诸如财务报告需要:(4)准则要求过量披露或过于复杂的计量程序。
    SEC,财政部会计司译,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
    成立于1973年,理事会成员包括最多13个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指定和任命、由IASC会员代表的国家,以及最多4个由IASC理事会挑选在财务报告方面利益相关的组织。
    成立于1981年,其成员来自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和使用者的国际团体,以及官方机构的的脱察员。
    成立于1995年,其成员来自会计职业界、企业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团体。
    成立于1997年,其成员各国财务报告使用者、编制者、审计者的代表、理事会的联络员IOSCO(?)原欧洲共同体的观察员。
    成立于1998年。
    1977年10月14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德国慕尼黑成立,其宗旨是以统一的标准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的会计专业,促进国际会计协调。
    ②(1)存货;(2)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3)研究与开发费用;(4)建造合同;(5)不动产、厂 房和设备:(6)收入:(7)雇员福利;(8)汇率变动的影响;(9)企业合并;(10)借款费用。
    调整:要求对一些条款进行调整,并揭示使用不同于IAS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披露:指在脚注或附注中的披露。阐释:指对IAS未作规定的项目所选取的会计处理方法。
    (?)成立于1999年,共7人,首任主席是SEC主席Arthur Levitt。
    ②成立于2000年,共19人,首任主席是美国前联邦委员会主席Paul Volcker。
    ③成立于2001年,共14人,首任主席是前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David Tweedie。
    ④成立于1997年,共12人。2001年,其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
    ⑤成立于2001年,共有50人。主席由理事会主席担任。
    ⑥2001年4月后,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结论皋础用以说明IASB制定准则的步骤,以及如何处理公众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等。
    ②其余六个专题研究组的名称分别是:会计改革研究组、会计教育研究组、会计史研究组、会计电算化研究组、企业财务改革研究组、国外会计研究组。
    1988年,该机构称为会计事务管理司。
    ②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组织领导;工作程序和方法:时间和步骤。
    该文件是关于会计准则研究的调查提纲,就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会计准则与财税制度的关系、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等有关会计准则制定问题展开讨论。
    ④庄世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1994年:108
    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65
    ⑥在1992年2月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计准则研讨会上,财政部第一次公布了制定约40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意向和安排。
    ①国际专家组以德勤会计公司一流专家组成,因此也称德勤专家组。
    ②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目标、内容、组织和程序[J],会计研究,1994年第4期:1-3
    主要负责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问题,并提供咨询意见。
    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并对其实施提供咨询意见。
    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并对其实施提供咨询意见。
    咨询专家的主要职责是:(1)协助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展研究咨询工作;(2)承担会计准则相关课题的研究并提交研究报告;(3)对会计准则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和草案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4)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提供咨询并反馈有关信息;(5)承担会计准则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④项目研究组包括:(1)会计理论组;(2)会计国际协调组;(3)企业会计组;(4)金融会计组;(5)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组;(6)内部会计控制组;(7)注册会计师管理组;(8)会计职业道德及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组。
    ⑤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制定程序[EB/OL], http://www.casc.gov.cn/wvhjs2003年7月10日
    ①刘玉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我的经历、体会与认识[J],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19-29
    ②孙铮、刘浩,中国会计改革新形势下的准则理论实证研究及其展望[J],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15-22
    也即物种的遗传性。
    ②吕守军,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模仿与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16
    ③吕守军,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模仿与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16
    吕守军,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模仿与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20
    ②吕守军,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模仿与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21
    (?)哈耶克,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54-57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3-11
    ②例如政府推动制度变迁。
    ③Dosi G, Freeman C, Nelson R, Silverberg G and Soete L.,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M], 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98:134-146
    ③泽夫认为的这五个转折点是:(1)1917—1918年“利息费用化”:(2)A1A批准六项“规则或原则”:(3)A1A决定授权CAP发布公告;(4)AICPA决定以APB取代CPA;(5) AICPA决定就会计原则的制定设立一个研究小组即惠特研究小组。
    泽夫,财政部会计司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8
    “SEC、审计师和许多报表编制者相信紧急问题工作组是一个受欢迎的创新。”泽夫,财政部会计司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24
    (?)泽夫,财政部会计司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51
    ①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会计准则变迁具有线性特征,或是稳定,或是不稳定(系统或是均衡,或是不均衡),不可能同时存在稳定和不稳定轨道。本文认为,会计准则变迁具有非线性特征,稳定轨道与不稳定轨道可以同时存在,甚至同一条轨道上部分稳定、部分不稳定,因而能够既使原有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准则系统结构失去稳定性,也能够使会计准则系统新结构稳定下来。
    ②熊彼特,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编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年:88
    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②沈小峰,耗散结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90-97
    (?)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48
    ②吴彤,论协同学理论方法[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19-26
    ③“无序”状态是指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诉求难以平衡,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准则状态。“有序”状态是指利益相关人 的利益得到平衡,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升的状态。
    (?)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1
    ②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产生一场飓风。
    ③省崩前,山看上去十分平静,但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造成大崩溃。
    (?)郭道扬,论统一会计制度[J],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11-24
    李军林,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一种博弈理论框架及其运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56
    ②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235
    (?)马旭东,演化博弈论在制度变迁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8-82
    (?)李军林,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一种博弈理论框架及其运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7-68
    李宁,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200-203
    ②罗昌翰,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53-70
    ③事实上,纳什均衡肯定存在,至少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即经济主体内部的结构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不进行分析,类似于马歇尔的企业“黑箱”。
    马旭东,演化博弈论在制度变迁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8-82
    群体分布信息既包含了对手如何选择信息,也有助于获悉什么是好策略,什么是差策略,好策略经常被学习、模仿, 差策略逐渐被淘汰。
    (?)罗昌翰,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53-70
    ②实际上是单个利益关系人随机地遇到其他利益关系人,并配对进行博弈。
    (?)如果存在多个投资者,由此而引发的博弈方增加仅会带来计算的复杂。
    ②由于投资者不可能了解全部的行业和企业情况,一般投资者不可能投资于全部企业。因此,假定每个投资者仅投资于自己最熟悉的2家企业:如果投资于多家企业,同理(也仅会带来计算的复杂)。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制度。
    散见于各个国际会计准则之中,其中,IAS25《投资》最为典型。
    (?)闫达伍,徐经常,金融工具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48号征求意见稿简介[J],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41-44
    ②在1988年7月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拟定过程中,就曾涉及会计人员如何计量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金融工具。
    列报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列报包括财务报表上对已经确认项目的列报,附注、附表以及其他资料中未确认项目的列报。狭义的列报是指财务报表上对已经确认项目的列报。披露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披露包括财务报表上已确认项目的披露,附注、附表以及其他资料中未确认项目的披露。本文中,列报与披露均是狭义,表内列报与表外披露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
    ②复合金融工具是指同时包含负债成分与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如可转换债券。
    对IAS32进行了补充,主要是关于套期业务披露的要求。
    ②《国际会计准则200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8
    (?)制度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受到该项制度管制的个体即使不承担制度创新成本,也同样能得到服务,该个体即为“寄生者”。
    ②例如,现代通讯技术使得网上监管制度得以实现,从而防止大投资者和券商信息合谋损害中小投资者行为。
    文化的概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归纳起来,现代学者有两种方式对其定义,一是社会定义方式,即文化被视为某一时期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称谓,例如红山文化、蓝田文化、玛雅文化等。二是观念定义方式,即文化由人们精神或观念中的存在所构成。本文采用后一种定义方式。
    ②韦森,文化与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5-29
    ③制度仅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文化是一种观念存在,制度是一种实际存在,它是文化表现的一种载体,文化不能决定制度演化的一切,但文化影响了制度变迁。
    ④王荣昌,会计秩序论[D],厦门:厦门大学博十论文,2008年:89
    何道宽,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86-92
    ②何道宽,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86
    ③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二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25-26
    ④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二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26
    ⑤传统意义上的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和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商法律制度。
    普通法指立法机关(协会)的法律,衡平法指审判机关(法官)的判例法,它是对普通法在实践中的补充。
    ②规范会计行为就是本文会计准则的目的。
    ③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二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05
    ④数据来源www.iasb.org.uk。
    ⑤黄海玉,从我国B股市场透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D],厦门:厦门大学,2009年:56-58
    ⑥数据来源www.iasplus.com。
    ⑦国际公共物品指可以被所有或部分国家所共享的,具有全球性的绝对收益,这种绝对收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诺斯,历以平、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86-102
    ②诺斯,厉以平、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86-102
    ③这些相对变化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偶尔短期的变化只是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并不代表一种趋势。
    林钟高,龚晓明,论会计准则目标[J],会计研究,1998年第2期:17-20
    ②实质就是会计准则,但当时还没有“会计准则”这一专业术语。
    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90-93
    ②使全部利益关系人得益增多是指相互竞合所形成的会计准则能够体现各方一致的意见,但这种一致意见只是一种理想的结果,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逼近,却永远也无法达到这个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平一般是按照结果来加以评判,后推条件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可能性。
    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4-37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65-184
    ②即“阿罗悖论”。
    夏恩·桑德,方红星等译,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42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77--78
    ②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52
    ③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52
    ④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53
    国际会计准则是参与规模越大,绝对收益越大的公共物品。
    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J],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6-9
    [1]SEC,财政部会计司译,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2
    [2]艾根,舒斯特尔,曾国屏译,超循环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56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年:669-670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制定程序[EB/OL],http://www.casc.gov.cn/wyhjs:2003年7月10日
    [5]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6]陈萍,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博弈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75-77.
    [7]陈秧秧,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兼论公允价值属性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2
    [8]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52
    [9]杜静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文献述评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9第11期:115-117
    [10]杜静然,会计准则制定研究——文献述评与启示[J],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下):17-19
    [11]杜静然,演化经济学: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新思路[J],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下):9-11
    [12]杜兴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及其解读[J],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37-41
    [13]杜兴强,契约理论与会计准则的起源、功能和限度研究[J],四川会计,2000年第1期:6-8
    [14]杜兴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的态度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16-19
    [15]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460
    [16]方福前,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J],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121-125
    [17]盖地,杜静然,会计准则变迁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77-83
    [18]盖地,杜静然,非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与政府监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8期:103-109
    [19]盖地,杜静然,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透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40-45
    [20]高筠燕,卢锐,会计准则制定:政府导向和程序民主[J],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94-98
    [21]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420
    [2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J],会计研究,2009第12期:14-30
    [23.]葛家澍,杜兴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2003年第10期:5-11
    [24]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81-182
    [25]葛家澍,试论经济学是财务会计的基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5-12
    [26]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J],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3-11
    [27]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二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25-26
    [28]郭道扬,论统一会计制度[J],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11-24
    [29]哈耶克,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30]韩国文,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金融创新[D],武汉:武汉大学,2004年:65
    [31]何道宽,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86-92
    [32]贺建刚,刘峰,司法体系、会计准则导向与投资者保护: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8-15
    [33]赫伯特·西蒙,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10-129
    [34]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贺会计监督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13-19
    [35]黄海玉,从我国B股市场透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D],厦门:厦门大学,2009年:56-58
    [36]贾根良,进化经济学:开创新的研究程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3期:67-72
    [37]贾根良,理解演化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3-41
    [38]姜英兵,论会计标准的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
    [39]杰弗里·M·霍奇逊,任荣华、张林等译,演化与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5
    [40]库尔特·多普菲,贾根良、刘辉锋等译《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3
    [41]雷光永,姚晗,会计制度变迁和会计寻租[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年第1期:77-80
    [42]雷光勇,会计契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213
    [43]李辰,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新思考:“五星模式”的应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第5期:18-21
    [44]李桂荣,创造性会计与会计准则的互动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3期:82-86
    [45]李桂荣,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转换及评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35-38
    [46]李桂荣.会计准则的性质基本质量要求及其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3期:154-157
    [47]李军林,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一种博弈理论框架及其运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48]李宁,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200-203
    [59]李宁,基于游说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第20期:39-40
    [50]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胡世凯译,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1]梁爽,有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6
    [52]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65-184
    [53]林钟高,龚晓明,论会计准则目标[J],会计研究,1998年第2期:17-20
    [54]林钟高,韩立军,基于博奔分析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135-140
    [55]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与执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23
    [56]刘峰,会计准则变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57]刘峰,会计准则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58]刘浩,孙铮,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权归属的经济学解释[J],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3-8
    [59]刘慧凤,陈宏伟,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研究进展的追踪与思考[J],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05-110
    [60]刘威,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44
    [61]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J],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6-9
    [62]刘玉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我的经历、体会与认识[J],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19-29
    [63]罗昌翰,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6年:53-71
    [64]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4-37
    [65]陆德明,邱昱芳,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J],财经论丛,2003年第1期:75-79
    [66]吕守军,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模仿与创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16
    [67]罗梁栋,孙建华,机构投资者与会计准则制定悖论[J],财经论丛,2007年第3期:76-82
    [68]马旭东,演化博弈论在制度变迁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78-82
    [69]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文硕、董晓柏、王骥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70]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9年第12期:38-46
    [71]诺斯,厉以平、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
    [72]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J],陈昕主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76-277
    [73]平来禄,刘峰,雷科罗,后安然时代的会计准则: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J],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11-15
    [74]钱学森,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J],自然杂志,1981年第1期:3-9
    [75]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1-12
    [76]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235
    [77]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J],上海会计,2003年第11期:3-7
    [78]裘宗舜,李栗,美国后安然时代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导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37-39
    [79]沈小峰,耗散结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90-97
    [80]盛昭翰、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81]宋英慧,高铭,博弈制度分析及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的拓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9期:156-157
    [82]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25-26
    [83]孙铮,刘浩,中国会计改革新形势下的准则理论实证研究及其展望[J],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15-22
    [84]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77-78
    [85]王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博弈过程与我国会计准则[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111-115
    [86]王荣昌,会计基本准则的中国特色分析[J],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77-79
    [87]王荣昌,会计秩序论[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89
    [88]王应洛,黄长征,有限理性与复杂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7年第2期:20-23
    [89]威廉R·斯科特,陈汉文、夏文贤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39-274
    [90]韦森,社会经济秩序的经济分析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35
    [91]韦森,文化与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5-29
    [92]吴联生,利益相关者对会计规则制定的参与特征[J],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88-97
    [93]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40-48
    [94]吴水澎,刘启亮,会计事项、准则公共领域与会计信息真实性[J],会计研究,2007年第6期:26-32
    [95]吴彤,论协同学理论方法[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19-26
    [96]吴详兴,混沌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15
    [97]夏恩·桑德,方红星等译,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42
    [98]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13-21 8
    [99]熊彼特,孔伟艳、朱攀峰、娄季芳编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年
    [100]薛云奎,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论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1]闫达伍,徐经常,会融工具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第48号征求意见稿简介[J],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4144
    [102]杨虎涛,演化经济学中的生物学隐喻——合理性、相似性与差异性[J],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89-94
    [103]杨雄胜,追寻会计学术灵魂、召唤会计理论良知[J],会计研究,2009第12期:32-37
    [104]杨有红,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J],财会研究,1999年第4期:21-23
    [105]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J],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42-49
    [106]约翰·福斯特、J·斯坦利·梅特卡夫,贾根良、刘刚译,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36
    [107]泽夫,财政部会计司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108]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9]张嘉兴,张俊民,会计准则制定的变迁及其博弈均衡状态研究[J],现代财经,2006年第9期:3-8
    [110]张力,陈许高,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再思考[J],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118-120
    [111]张良,论进化稳定策略[J],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70-74
    [112]张良桥,郭立国,论模仿者动态理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97-99
    [113]张美霞,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变迁与选择[J],当代财经,2005年第10期:103-107
    [114]张彦,林德宏,系统自组织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5
    [115]赵西卜,中国会计准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5
    [116]赵宇龙,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49
    [11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办室,注册会计师说“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分析(1992-2000)[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12
    [118]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3-11
    [119]庄世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1994年:108
    [120]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1940。
    [121]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1966。 Ball R. Infrastructure Requipments for an Enconomically Efficient System of Public Financial
    [122]Reporting and Disclosure[J].Brookings-Wharton 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 2001:127-169。
    [123]Ball Ray, Making Accounting more International:Why, How, and How Far will it go?[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9 (8):165-178
    [124]Barton J, Waymire G. 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8):65-116。
    [125]Bushman, R.,A.Smith,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237-333。
    [126]Coase Ronald/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74-82
    [127]Dosi G, Freeman C, Nelson R, Silverberg G and Soete L.,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M], 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98:134-146
    [128]Dye R, Classifications Manipulation and Nash Accounting Standard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J],2002 (9):40
    [129]Eldon S Henderikson, Accounting Theory[M], Homewood Richard Irw in Inc, 1965:213-216
    [130]Foster,D and Yong,P.H,1990, "Stochastic Evolutionary Game Dynamics",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38,19-232
    [131]Game, Accounting Priciples:An Auditor Judgement[J],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4(13) (fall):102-113
    [132]heung Steven N S,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1):63-72
    [133]Jone Carey, The Rise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 AICPA[M], New York.10019, 1969:421-437
    [134]Lewontin.R.C,1961,"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1,382-403
    [135]Mandelbrot B, Catastrophe Geometry of Nature[M],, Freeman.1982
    [136]Menger C, Problems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3:70
    [137]Most K, Accounting Theory[M], Ind edition.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of Canada. Ltd, 1986:23-34
    [138]Nelson M, Behavioral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Principles-and Rules-Based Standards[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 (5):32-46
    [139]Nelson M, J Elliott, R Tarpley, Evidence from Auditors about Managers and auditors Earnings-management Decisions[J], Accounting Review,2002 (77):145
    [140]Nelson R R, Recent evlutionary theorizing about Economic Change [J],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 xxxiii:pp 1995:54
    [141]Paton W A and A C Littleton, An Introu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M], AAA,1940:78-85
    [142]R Watts and J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 Prentice Hall Publish House, 1986:151-156
    [143]R Watts and J Zimmerman, Th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Accounting Theory:The Market for Excus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79 (4):358-372
    [144]Roy Gardenr, "Game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95
    [145]Scott William R,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2nd ed, Prentice Hall Canada Inc, 2000:159-267
    [146]Stephen A Zeff, Forging Accounting Principles in Five Countries:A History and An Analysis of Trends, Arthur Andersen & Co.lectures Series[M]. Stipes Publishing Compang, Champaign,1972:223-247
    [147]Taylor,P and Jonker,L,1978,"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40,145-156
    [148]Veblen, Thorsetin,"Why is Economics not an Evolutionary Science,"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898,122(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