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陕北土地上的水陆画艺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几年来,通过对榆林市榆阳区的麻黄梁乡、安崖镇、刘千河乡,神木县的乔岔滩乡及佳县的方塌镇、上高寨乡、刘国具乡等处的田野调查发现,在一个方圆约70公里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地理分布相当密集的绘有水陆壁画的庙宇群,共有12处。
     本文通过对这些寺庙中水陆壁画年代的判断,分布区域的勘察,以及这些壁画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初步掌握了陕北地区明清时期水陆壁画庙宇分布的区域、绘制时间和存留保护状况。本文在介绍各寺庙的建筑和水陆壁画的同时,注重对各寺所保存的碑石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共详细抄录了明清时期包含水陆庙初建和重修、水陆神祗设置、水陆壁画记载等内容的碑刻24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于佳县刘国具乡白家铺化云寺的明代《天地冥阳水陆神祗碑记》。这些石刻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对陕北地区水陆壁画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对庙宇建筑和水陆画的艺术性进行分析之后,尽可能对每一处水陆壁画庙的会长、当地民间画匠以及村民进行采访,收集了一批有关水陆壁画庙民俗活动的口述资料。通过对该区域水陆画庙宇群的调查和相关问题的讨论,揭示了这些水陆壁画在明清时期的400年间发生、流行以及衰落的历史时期下层百姓的生存状况,并对陕北地区的战争、自然灾难和醮会兴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和讨论。通过对水陆壁画这一宗教艺术品的分析,引出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在当地兴盛的历史事实。
     本文认为,陕北水陆画庙宇群的背后是下层百姓的苦难,是当地对亡者追悼和生者祈福的水陆法会传播,是民间醮会组织在乡村社会中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透过水陆壁画群,反映出在灾难来临时,陕北乡村的民间醮会兴起,利用水陆壁画庙宇,设坛打醮,念经祈福,借助民众对宗教信仰中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鼓励民众寄希望于未来,增强他们在大灾难造成的绝境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A group of temples was discovered in the North Shaanxi province, in which many wall paintings called Water and Land painting were gathered together. The wall paintings all have been paint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ll the temples are located in Yulin City and Jiaxian County and Shenmu County, assembled in a place not surpassed over70kilometres. These group have12temples.
     These thesis studied these wall paintings, discussed the years of the wall paintings, shared many detail of the culture of the North Shaanxi Province. All the temple's constructions and wall paintings were introduced to you, at same time, I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scription on a memorial tablet from these temples. The ancient times inscriptions in all are24stones. The most important stone was The Tiandi Mingyang Water and Land Gods's Inscriptions. When I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area, I always talked with the location residents and collected some oral history about the North Shaanxi Province and water and land paintings.
     The group of temple in the North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heritage of the war and disasters. In the tim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so many water and land paintings were created in this area, indicating the Shui Lu Zhai Rite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area.
     I believe behind of the water and land wall paintings, it was the bless for all the living people and the dead. The arts tell us that the great power comes from the organinations of the temple. When they met with disasters, these temples served as the locations of Shui Lu Zhai Rite. They encouraged all people to have the holp of the future and the spirit to live.
引文
1 CBETA中华电了佛典,大正新脩大藏经第21册No.1314,页465。
    2 CBETA中华电子佛典,大正新脩大藏经第20册,No.1092,页265。
    3 CBETA电子佛典:卍续藏经57册,No.0950,宋遵式述,慧观重编《金园集》卷中,页10。
    4牧田谛亮《水陆法会小考》,《中国佛教史研究第二》大东出版社1984年。
    5 CBETA中华电子佛典,大正新脩大藏经第49册No.2035.宋,志磬《佛祖统纪》,页318。
    6参见余欣著《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页57,中华书局,2006年3月。
    7 CBETA中华电了佛典,刚新纂续藏经第57册No.0961宗晓编《施食通览》,第114。
    8参见洪起龙撰《元明水陆法会图研究》,页10,博士论文,中央美院,1997年。
    9李凇:《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页15,中华书局2002年。
    10 CBETA电子佛典 大正新脩惭大藏经第52册,道宣《广弘明集》,第329页
    11 CBETA屯子佛典 大正新脩大藏经第52册,道宣《广弘明集》,第328页。
    12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页85,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3见画册《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吴连成著序,页7,文物出版社。
    14《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魂”;宋苏轼:《释迦文佛颂》引:“元祐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苏轼文集》第二十卷,586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第一版: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惊奇》岱二十匕:“(王氏)请旧日尼院各众,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水浒传》第3回《鲁提辖醉打镇关西》:“一拳打在脸上,即刻象开了全堂的水陆法会”
    15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百科全书(5)·仪轨卷》,页162:“元祐八年(1093),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史称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水陆,闻水陆法会之盛,特施给四明东湖月波山田一百亩,专供四时修建陸之费。乾道九年(1173),月波山创建殿宇,四时启建水陆大斋,史浩亲撰书辞,作《仪文》四卷。南宋末年,志磐又续成《新仪》六卷:并制定像轴二十六囝。于是余山仪文称为‘北水陆’,志磬所撰称为‘南水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6石刻水陆图仅有山西平顺金灯寺石窟一处,为明代作品,属孤例,不能归为一类。参见王子云著《中国雕塑艺术史》下册,页404,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7明《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山西文水县(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18戴晓云《佛教水陆画研究》,负3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19关于《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版本,据戴晓云著《佛教水陆画研究》页28—-30的考订,共有普林斯顿大学藏本、国 家图书馆藏本、北师大藏本、中国人民大学藏本、北京大学藏本、日本私人图书馆藏本、湖南社科藏本等七处。七处均为明代版本,笔者查阅了国图和北师大本两处,国图本内容包括仪文上、中、下三卷,杂文两卷,为寺院流传之刻本;北师大藏本有仪文三卷,天地冥出水陆坛场式一卷,仪文内容与国图本相同。
    20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五》:“但在这里,却也太没有生气,只见和尚自做水陆道场,男男女女上庙拜佛,真令人看的索然气尽。”
    21洪起龙《元明水陆法会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论文,1997年.
    22戴晓云《佛教水陆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23赵明荣《浑源水安寺壁画绘制年代考》北京大学 硕士论文,2004年。
    24张炳杰《水陆画之神祗谱系及社会功能的初步研究》山东大学 硕士论文,2007年
    25呼延胜《陕西现存世几套水陆画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安美术学院 硕士论文2007年。
    26熊支《山西繁峙县公主寺东西壁水陆画内容考释与构图分析》,北京大学 硕士论文,2008年。
    27徐戈《河北地区水陆壁画在宗教壁画中的地位与价值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8白万荣《青海乐都西来寺明水陆画析》,《文物》,1993年第10期。
    29夏朗云《麦积山瑞应寺藏清代纸牌水陆画的初步整理》,《文物》,2009年第7期。
    30谢生保《甘肃河西水陆画简介---兼谈水陆法会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31苏金成《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及其艺术特征》、《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宗教思想探析》分别发表于《艺术百家》2006年第7月,《艺术百家》2007年第4期。
    32苏金成《水陆法会,水陆画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3李欣苗《毗卢寺壁画引路菩萨与水陆画的关系》,《美术观察》2005年第6期。
    34赵燕翼《古浪收藏的水陆画》,《丝绸之路》1994年第3期。
    35徐建中《怀安昭化寺大雄宝殿水陆画》,《文物春秋》2006年第4期。
    36戴晓云《水陆画基本情况简述》,《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7陶思炎《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艺术学界》2009年第1辑。
    38黄晓蕙《略论佛山水陆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月。
    39柳建新《泰山岱庙馆藏水陆画初探》,《民俗研究》2008年第3期
    40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编,《关中民俗艺术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
    41贠安志 左正《洛川县兴平寺水陆道场画》,《文博》1991年第3期。
    42段双印《三教合一与诸神共和的艺术表现---洛川民俗博物馆藏水陆画欣赏》,《收藏》2004年第10期。
    43吴真著《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读书》2008年第8期,页26.,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44同上。
    45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张南本条;郭虚若《图画见闻志》张南本条:苏轼《水陆法像赞》等均为宋代对水陆图的明确记载。宋元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更多。
    46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页404,关于山西平顺宝岩寺水陆内容故事图像介绍。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47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道释水陆篇第三章:天地人间水陆画,对水陆画的内容、绘法、对外影响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所用资料大多来自南方广东等地。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48金维诺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寺观壁画》中对山两、河北等地水陆壁画多有介绍,并在卷首的论文中给了较为深入理论探讨。文物出版社,1988年。
    4国家图书馆藏《水陆道场鬼神图》,《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50山西省博物馆编《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文物出版社,1995年.
    51康殿峰主编《毗卢寺壁画》,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年。
    52[法]安娜·赛德尔《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吕鹏志、陈平译,中华书局,2002年,页71。
    53[美]巫鸿著《时空中的美术》,自序,页V.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54马西沙、韩秉方著《中国民间宗教史》,页1263.“这个教派(收元教)以山西为基地,,在乾隆初中叶向直隶、河南两省发展,继而扩展至皖、鄂、陕、川诸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笔者考察中发现,现在陕北地区还有秘密宗教混元教在活动,所用经文、敬泰主神与白莲教、罗教相同,应该在是明清时期成立后延续至今。
    55考察中所见与“端”有关的地名很多,大部分布于陕北明代长城一线,如:在安塞县碟子沟乡有边墙村,府谷县有墙头乡,神木县高家堡镇有西边墙村,横山县黄蒿界乡有张墙村等等。
    56[美]巫鸿著《时空中的美术》,自序,页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57王铭铭著《走在乡土上》,页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58费孝通著《乡圭中国》,页6,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61参见李凇著《陕西古代佛教美术》,页171—202,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62陈琯 赵思明 张德华编撰《葭县志》,历代沿地表,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
    63关于水陆画图像配置规律及其意义,参见明《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刻本)召请各路神界之仪文,国家图书馆藏。
    64戴晓云著《佛教水陆画研究》,页1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2山西浑源永安寺笔者在2005年暑假曾做过考察,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在2010年10月份也曾亲自考察,两处壁画都曾详细观看研究。
    66雷德候:《十王图的图像学分析》
    67参见李凇:《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论中国菩萨图像》,中华书局,北京,2002年,第207—208页。
    68《玉历宝钞》是流传于中国寺庙的抄本,据乾隆甲寅清和月江明山氏李宗敏考证:玉历一书,受自淡痴道人,由他的弟子勿迷道人流传出来。乾隆辛巳年,我客居江右,见到此书。是宋朝的旧版本,二十三张。首行有:昔时天下太平,庚午秋九月重阳戊辰日,淡痴登高独步,游神于渺茫之中等句了。第二十四张末页,有:贫道于戊申夏六月,云游四川,路遇吾师淡痴。并有:大宋绍圣五年,勿迷钞录劝世字样,与新本稍微有不同。
    69万家画稿为纸本白描,据“万画”第七代传人万忠选称,已在万姓家族流传了一百多年;2009年暑期,经资深裱画师辨认纸质,也推定为清代画稿
    70郑藏本《水陆道场神鬼图像》,郑振铎先生得之于梵澄法师处,因系残本无题名,故郑先生曾暂定名为《天神灵鬼像册》,选数图编入《中国版画史图录》,并考证为明成化年间(1465---1478)所刻。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著录书名为《水陆道场图》。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外仅见的孤本
    71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天仙仪》,国家图书馆藏。
    72 《大雄氏水陆缘起》有多个版本,笔者亲见的有陕西洛川民俗博物馆藏康熙33年绘制的一堂62轴水陆画中有一幅,上半段是“梁皇说法图”,下半段是黑地金字书写的《大雄氏水陆缘起》。出版资料中首都博物馆藏明清水陆画中有一幅《大雄氏水陆缘起》,白万荣《青海乐都西来寺明水陆画析》,《文物》,1993年第10期发表文章中有一幅,这几处均为手抄。《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杂文卷收一篇《大雄氏水陆缘起》,并未注明作者。收入《大正藏》中宗晓所著《施食通览》,作者名字署宗赜。
    73现有出版发行的画册如《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毗卢寺水陆画》中都有,基本图像都大同小异,明代到清代的变化不大,图像稳定。
    74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诸灵仪》国家图书馆藏。
    75《大正藏》,《佛说面然焰口经》
    76王树村著《中国民间画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页221。
    77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往古人伦仪》国家图书馆藏。
    78陕两省地方志委员会编《陕西省志·大事记》,页257,三秦出版社,1991。
    79同上。
    80陈琯 赵思明 张德华编撰《葭县志·宗教志》,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
    81参见兴隆寺大会《兴降古刹》编委会主编《兴降古刹》,页88
    82王富春、张飞荣编《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页215,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
    83高殉、龚玉麟著《葭州志·坛庙》,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84杜相唐著《明清两代榆林地区驿站、塘铺考》,页88考证:“J、高家堡驿至葭州(佳县)。由高家堡东南行40里至虎头峁铺,40里至白家铺,40里至岔道铺,40里至葭州。”《榆林文史》1992年第二辑。
    85高珣、龚玉麟著《葭州志·习尚》,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86观井寺考察经过:佳县朱家坂乡李家圾村的观井寺我曾经匆匆看过一次,那是2008年2月.第一次有准备的专门考察是在2008年8月,该地离郑家后沟老村有七、八公里,中间岔道很多,由热心的村民引路来到寺院,又看到了那一堂齐全的古代水陆壁画。水陆殿建筑较为高大,殿内神像和台阶全无,给拍摄和测量画面带来困难。第一天只拍了一半,我们在村中农民家留宿一夜,次日继续完成拍摄和测量。当时观井寺正在维修之中,寺内正有几个木匠在做房屋的斗拱,他们准备随后将屋顶落架大修。次日,又在寺庙西侧会窑的地上发现了几通明清时期所留的石碑字迹基本保存完好,得到会长李德兴的惠允,逐一作了拍摄译
    87参见王富春、张飞荣编《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页207,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
    88碑刻显示“碑4”与“碑5”年代不会相去太远,“碑4”中阴阳“白守旺”出现在“碑5”中排在主土第一位;二碑出现同名者还有一个“李之禄”;二碑刻出的寺院主持及僧人没有同名者,据此推测二寺并不在同一庙宇中.但应为同一时期庙宇,九天观音菩萨庙及老爷庙应在另外的院落,为道光二十年左右新建。
    89见寺内所藏碑石《重修观井寺并增修庙宇院墙碑记》,清道光二十一年刻。
    90《天地冥阳水陆仪文·邀请正位》明代手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
    91参见业露华著《佛教图像说》,页400,
    92《天地冥阳水陆仪文·邀请正位》明代手抄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
    93王树村编著《中国民间画诀》页8,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94王树村编著《中国民间画诀》页124,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95《山海经全译》袁珂译注,页318,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96陕西省地方志编篡蚕员会编《陕西省志·大事记》第一卷,三秦出版社,1992年
    97曹颖僧辑著《延绥揽胜》页104,史学书局发行,民国三十四年。
    98曹颖僧辑著《延绥揽胜》页99,史学书局发行,民国三十四年。
    99《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能改斋漫绿》,卷十八。
    100《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忠集》,卷九十八。
    2《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下界仪》,明代手抄本,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藏
    3《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下界仪》,明代手抄本,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藏
    4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文物出版社,1997年,页77---78。
    5王树村著《中国民间美术史》,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页18。
    6本文引自梅宁华、陶信成主编《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梁王听法图》榜题,北京出版社,1999年,页78。据笔者所知,《大雄氏水陆缘起文》在山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画册中、武威博物馆所藏水陆画中、陕西洛川民俗博物馆所藏水陆画中、《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中各存一篇,内容大同小异。出自《大正藏》中宗晓所编《施食通览》。
    7同上
    8《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孤魂仪》,明代手抄本,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藏。
    9李凇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论中国的菩萨图像》,中华书局,2002年,页143
    10参见《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山西省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1参见《毗卢寺壁画》,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编,河北美术出版社,1984
    122005年夏笔者赴山西繁峙公主寺考察资料。
    13《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召请诸灵仪》,明代手抄本,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藏
    14此语转抄自李氏手抄本《憶志》。
    17榆林市志编篡委员会《榆林市志·文物卷》油印本,27页,1990年。
    18参见《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三卷,明代手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19戴晓云著《佛教水陆画》,页159,结论二:“水陆画中道教、民间信仰神祇都是进入佛教水陆画神祗谱系的,是佛教神祗;儒教历史人物则和《孤魂》一样,都是法会的超度对象。这些貌似儒、道、民间信仰的神祗,在图像上沿用以往道教、民间信仰和儒教人物的形象,就更加给人造成误会。通过文章考订,这些神祗鬼灵无一列外也是属于佛教的,水陆画属于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20[英]阿诺德·汤因比著 刘北城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1参见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文物出版社出版,1997年,页48。
    22安吉拉·霍德华著,张艳梅译《星象崇拜一中国密教的一些文字材料》,《敦煌研究》1993年第3期,页55
    3李凇著《山西浮山县老君洞道教图像的调查与初步研究》,页325-326,《艺术史研究》第九辑,2007年。
    24张英等编篡《明史》第十六册,页4736,中华书局。
    1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页291—292。
    2李淞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论中国菩萨图像》,中华书局,2002年,页205。
    3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命请冥殿十王仪》。
    4李熙龄编篡,《榆林府志》,《舆地志·山川》,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5榆林市志编篡委员会编,《榆林市志·文物志》,页72,1992年,油印本。
    6民国曹颖僧著《延绥揽胜》,页218,榆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出版,2006年。
    7杜相唐著《明清两代榆林地区垒站、塘铺考》,页88,选自《榆林文史资料·第二辑》,榆林政协文史资料室编。
    8考察经过:2011年10月27日,我专程前往化云寺考察,从佳县出发东北方向行六十公里,下了公路在乡村土路上开车半个小时才到,这处明清时代有名的塘铺.现在已经变为偏僻乡村,交通十分不便。
    9 2011年夏天,我随王宁宇教授冒着酷暑对陕北民间艺术进行考察时对该寺庙进行了考察
    10参见王宁宇著《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第19页内容,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11《佳县志》,1994年出版,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第446页记载:“由十(白云山)香火日盛,信士愈众.陕北各县改建为六个朝山会,以分期安排朝山。一会亦即会头,包括吴堡、佳县螅镇,绥德西南区以及米脂、了洲、了长、安塞、延长等地的部分乡村。二会也称米脂会,包括米脂大部分和绥德、子洲、清涧、延川、延安等地大部分村庄。三会也称榆林会,包括榆林、神木、府谷、内蒙大部分乡村。四会即原朝东会。五会即原朝西会。六会亦称横山会包括横山、甘泉、定靖、内蒙乌审旗、宁夏盐池一带。……每逢会期,再会会长组织,分期上山进香朝山’
    13郑居中等篡修《府谷县志》卷一,第五页,清乾隆四十八年刊本。
    142005年至2007年间,我在山西陆续考察了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几处水陆壁画寺庙,感觉那里也是一个水陆壁画寺庙相对集中的地区,亲自考察的寺庙有:浑源县永安寺清代水陆壁画、繁峙公主寺明代水陆壁画、洪洞广胜寺弥陀殿清代水陆壁画、灵石资寿寺弥陀殿清代水陆壁画。柴泽俊先生所著《山西寺观壁画》记录的水陆壁画有:河曲县圣寿寺、临汾市兴佛寺、太谷县圆智寺、太谷县净信寺、稷山县青龙寺、阳曲县不二寺、阳高县云林寺、陵川县南吉祥寺等。据柴泽俊先生统计,在山西境内水陆画寺庙有17处之多,足一个很大的水陆庙宇群。
    152010年9月底,我到河北张家口的蔚县考察了重泰寺和故城寺的水陆壁画,随后赴石家庄考察了毗卢寺明代水陆壁画,这三处庙宇前两处在长城以北,相距四十多公里,毗卢寺在长城以南,这里离山西的五台山地区水陆壁画群只有一百公里的距离。这三个寺庙可以纳入山西五台山地区的水陆壁画庙宇群,这个群的范围较大,其地理位置包括了山西左玉县的宝宁寺,在该寺发现了一堂国内绘制水平最高的、保留最完整的卷轴式明代水陆画。
    16《明宪宗实录》卷40,页800,成化三年三月丙寅。
    17作者注:陕北话将猫头鹰称为“雌怪子
    18 严用堔修,高峋纂《府谷县乡土志》,民国十三年(1924),陕西图书馆藏稿本。
    19《陕西省志·大事记》陕西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1992,页199-200。
    20民国十八年编篡《陕西横山县志》.卷二,纪事志,陕西图书馆藏。
    21陕西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篡《陕西省志·大事记》,三秦出版社,1992,页258。
    22同上
    23笔者调查的一处横山县牛王会活动,一直使用的一口铁钟,三面铭文“光绪九年四月吉立,胡家石窑、习家湾敬赠牛王大会金钟一口”,可见该活动的起源的时间下限该在光绪九年(1884)。
    24郑居中等撰《府谷县志》,卷一,第二十八页,清乾降四十八年刊本。陕西省图书馆藏。
    25同上。第二十六页。
    26曹颖僧著《延绥揽胜》,页194,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榆林市政协文史办出版,2006年。
    27曹颖僧著《延绥揽胜》,页195,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榆林市政协文史办出版,2006年。
    28中国家图书馆藏,佚名著《榆林乡土志》(抄本),民国年间。(1911—1949)
    29《陕西省志·大事记》陕西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1992,页200—268.
    30严用琛修,高峋纂《府谷县乡土志》,民国十三年(1924),陕西图书馆藏稿本。
    31清孔繁擈修,高维岳纂《绥德州志》,页一一一,光绪三十一年刊本。
    32同上,页三一二。
    33同上,页三一四。
    34《陕西省志·大事记》陕两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1992,页223。
    35同上
    36曹颖僧著《延绥揽胜》,页88,史学书局发行,民国三十四年。
    37余同元,王来刚《晚晴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标志》,载于《西北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38同上
    39曹颖僧著《延绥揽胜》下编,页56,史学书局发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初版。
    40彭勇著《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页346,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
    41引文内容见本文第四章所录香严寺碑刻《敕建香严寺新创万桃山序》之内容。
    42引文内容见本文第四章所录香严寺碑刻《敕建香严寺新创万桃山序》之内容。
    43段友文著,《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页409,中华书局,2007年10月。
    44民国十八年编篡《陕西横山县志》,卷三,宗教,陕西图书馆藏。
    45吴真《宗教仪式和灾后心理治疗》.读书,页28,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8)
    46张廷玉等撰《明史》,列传第六十六,余了俊.页四七三七,中华书局。
    47王琼《陕西延宁类叙》,《明经世文编》卷
    48曹颖僧著《延绥揽胜》下编,页54,史学书局发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六月初版。
    49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页4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50爱弥儿·涂尔十《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页185,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1李凇著《陕西古代佛教美术》,页174,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陕北)历史上有过两次成为汉族官军与少数民族武装冲突的主要战场,第一次是东汉中期至东汉后期的百余年时间,第二次即北宋中期之后的百余年。……作为第二次战争的结果,我们又在延安地区看到了大量的佛教石窟,……”
    53笔者调查的一处“延安老醮会”,活动于延安和安塞周边100多个村庄,发起于民国十八年陕西大年馑,目的为救人和举办法会超度亡魂,活动中至今保留有民国二十年安塞县县长吉天相题赠的横幅书法“普度众生”。
    53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卷一,召请当境风伯雨师,国家图书馆藏。
    55明代刻本《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卷一,召请五道大神仪,国家图书馆藏。
    55榆林县志编篡委员会《榆林县志·轻工志》,
    56转引自张朋著《美术史研究中的寺观庙堂绘塑与建筑》,美术观察,2008.03,页1107
    57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文化论》,页59,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
    58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页29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梁启超说佛》梁启超,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3]《中国民间美术史》王树村,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中国西部民间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王宁宇,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6]《陕西药王山崇祀风俗考察记》王宁宇党荣华,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7]《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王宁宇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8]《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9]《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张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10]《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邓福星主编,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11]《中国雕塑艺术史》王子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2]《大慈圣寺画史丛考》王卫明,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3]《走进中国民俗殿堂》高奇等编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14]《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美)巫鸿,北京:三联书店,2005
    [15]《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美]巫鸿,北京:三联书店,2006
    [16]《时空中的美术》(美]巫鸿,北京:三联书店,2009
    [17]《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郑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18]《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李凇,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9]《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李凇,北京:中华书局,2002
    [20]《陕西古代佛教美术》李凇,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1]《解读画像砖中的汉代文化》周学鹰,北京:中华书局,2005
    [22]《中国民间画诀》王树村,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3]《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彭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4]《佛教图像说》弘学,成都:巴蜀书社,1999
    [25]《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仪轨卷)赖永海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6]《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斯·韦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7]《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余欣,中华书局,北京 2006
    [28]《清史讲义》孟森,北京:中华书局,2006
    [29]《曾侯乙墓》谭维四,北京:三联书店,2003
    [30]《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31]《龙门石窟》龙门文物保管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2]《西部美术考古》罗宏才,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33]《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王富春张飞荣,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
    [34]《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敦煌研究院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
    [35]《中国佛教图像解说》业露华撰文,上海:上海书店出版发行,1992
    [36]《中国佛像艺术》曹厚德杨古城主编,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
    [37]《唐研究》第十二卷,唐研究基金会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8]《艺术与宗教》(苏联)乌格旱诺维奇著,王先睿李鹏增译北京:文化生活译丛,1987
    [39]《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美)朱学渊,北京:中华书局,2002
    [40]《佛教美术从考》金申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1]《什么是文化史?》[英)彼得·伯克,蔡玉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2]《生态人类学》[日]秋道智弥市川光熊大塚柳太郎编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2006
    [43]《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4]《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李青,北京:中华书局,2005
    [45]《艺术文化史论考辨》李青,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46]《中国美术史》彭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7]《中国雕塑艺术史》王子云,长沙:岳麓书社,2005
    [48]《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9]《中国壁画》俞建华,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50]《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张朋川,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51]《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赵丰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52]《榆林碑石》康兰英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53]《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英]马林诺夫斯基,梁永佳 李绍明译,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2
    [54]《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工作指南》王铭铭主编,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55]《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王铭铭主编,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56]《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王铭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7]《汉墓神画研究---神话与神话艺术的考察与分析》李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8]《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美)古塔弗格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59]《田野民俗志》董晓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0]《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美]欧大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1]《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周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2]《<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黄洽,济南:齐鲁书社,2005
    [63]《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吕澂,北京:中华书局,1979
    [64]《中国民间宗教简史》马西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5]《灾荒与饥馑(1840---1919)》李文海周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6]《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67]《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陈中浙,北京:商务印书社,2004
    [68]《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9]《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段友文,北京:中华书局,2007
    [70]《长安史迹研究》[日]足立喜六,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71]《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北京:中华书局:1978
    [72]《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李国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3]《混元仙派研究》李显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4]《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龚国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75]《中国冥界诸神》马书田,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76]《中国佛教诸神》马书田,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77]《中国道教诸神》马书田,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78]《画像石鉴赏》张道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79]《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80]《六朝宗教》许抗生赵建功田永胜,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81]《六朝帝陵》[日)曾布川宽,南京出版社,2004
    [82]《蒙古高原行纪》[日]江上波夫,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83]《西安旧事》宗鸣安,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
    [84]《穿越神秘的陕西》[美]弗朗西斯·亨利·尼科尔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85]《庆阳北石窟寺》甘肃文物考古队庆阳北石窟寺文管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86]《道教概说》李养正,北京:中华书局,1989
    [87]《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法)索安,北京:中华书局,2002
    [88]《宗教与文化》何小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89]《文献学概要》杜泽逊,北京:中华书局,2001
    [90]《民俗文化研究》色音主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91]《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贺西林,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92]《中国壁画史纲》祝重寿,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
    [93]《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94]《延安府志》李宗仁杨怀,西安: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古旧书店出版1962
    [95]《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96]《长城》罗哲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7]《文化区域的分化与整合》张晓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98]《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渠东、汲喆译,页29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永乐宫壁画全集》金维诺主编,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毗卢寺壁画》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4
    [3]《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隋唐五代绘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4]《明清水陆画精选》北京市文物局编,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及北京美术摄影出社,2006
    [5]《宝宁寺明代水陆画》山西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6]《山西寺观壁画》柴泽俊主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7]《水陆道场鬼神图像》明刻本,《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二编》(第二辑),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8]《山西寺观壁画典藏·山西浑源永安寺壁画》金维诺主编,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9]《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教造像》梅宁华陶信成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0]《白云山白云观壁画》佳县人民政府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1]《古代建筑壁画艺术》刘新合雒长安主编,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
    [12]《中国古代民俗版画》王树村编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2
    [13]《陕西艺术馆藏·民间美术精品集》(综合卷)陕西省艺术馆编,2009
    [14]《民间信仰诸神谱》潘恩德编著潘照耀绘图,成都:巴蜀书社出版2001
    [15]《高平开化寺壁画》品丰、苏庆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6]《稷山青龙寺壁画 洪洞水神庙壁画 汾阳圣母庙壁画》品丰、苏庆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7]《新绛稷益庙壁画 繁峙公主寺壁画》品丰、苏庆编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1]《大正藏》[日]高楠顺次郎(1866---1945)等编,东京大藏经刊行会,台北新文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2]《大正新修大藏经》光碟版第二版,台北佛教基金会,2000
    [3]《卍续藏》,CBETA电子佛典,台北新文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再版
    [4]《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明袜宏,《卍续藏》129
    [5]《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明代刻本),国家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藏
    [6]《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7]《史记》汉.司马迁,北京:中华书局,1982
    [8]《道子墨宝》佚名,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9]《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10]《搜神记·世说新语》钱振民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9
    [11]《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延绥揽胜》民国.曹颖僧辑著,西安:史学书局发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13]《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14]《宣和画谱》宋.岳仁译注,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15]《营造法式》宋.李诫,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述辩机撰,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
    [17]《广阳杂记》清.刘献廷撰,北京:中华书局,1957
    [18]《太平广记》宋.李防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961
    [19]《明夷待访录》明.黄宗羲,长沙:岳麓书社,2008
    [20]《中国的神仙》明.王世贞原著,长沙:岳麓书社,2003
    [21]《双槐岁钞》明.黄瑜撰,北京:中华书局,1999
    [22]《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3]《关中胜迹图志》清.毕元撰 张沛校点,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4]《陕西横山县志》民国.刘济南 张斗山 曹子正 曹思聪 撰,民国18--19年
    [25]《怀远县志》民国.苏其炤 何炳勋编,民国17年
    [26]《怀远县志》(1644---1911)民国.孙让编
    [27]《葭州乡土志》(1851---1911)、清.佚名
    [28]《葭州志》清.李寿昌 任佺 编篡,光绪20年
    [29]《葭州志》清.高殉 龚玉麟,光绪20年
    [30]《葭州志》民国.李寿昌 任佺,民国22年
    [31]《葭县志》民国.陈琯 赵思明 张德华,民国22年
    [32]《洛川县志》民国.余正东 黎锦熙 吴致勋,民国33年
    [33]《洛川县志》民国.刘毓秀 贾构,民国20年
    [34]《洛川县志》清.刘毓秀 贾构,道光年间
    [35]《神木县志》清.王致云 朱埙 张琛,道光21年
    [36]《延安府志》清.洪蕙,光绪10年
    [37]《榆林府志》清.李熙龄,光绪10年
    [38]《榆林县乡土志》清.佚名,道光21年
    [39]《府谷县乡土志》,民国十三年(1924),严用琛修,高峋纂,陕西图书馆藏稿本。
    [1]《元明水陆法会图研究》洪起龙,博士论文,中央美院,1997
    [2]《北水陆图考》戴晓云,博士论文,中央美院,2007
    [3]《浑源永安寺壁画绘制年代考》赵明荣,硕士论文,北京大学2004
    [4]《水陆画之神祗谱系及其社会功能的初步研究》张炳杰,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7
    [5]《中国佛教的水陆法会之研究》陈尧军,硕士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05
    [6]《水陆法会仪轨》洪锦淳,倾士论文,台湾中兴大学,2006
    [7]《陕西现存世几套水陆画调查与初步研究》呼延胜,硕士论文,西 安美院,2007
    [8]《山西繁峙县公主寺东西壁水陆画内容考释与构图分析》熊雯,硕士论文,北京大学,2008
    [9]《河北地区水陆壁画在宗教壁画中的地位与价值研究》徐戈,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08
    [1]《洛川县兴平寺水陆道场画》.负安志,左正,文博,1991,(3)
    [2]《青海乐都西来寺明水陆画析》.白万荣.文物,1993(10)
    [3]《水陆法会小考》李小荣.戒幢佛学,2002,(2)
    [4]《水陆法会源流略说》李小荣.法音,2006(4)
    [5]《麦积山瑞应寺藏清代纸牌水陆画的初步整理》夏朗云,文物2009(7)
    [6]《敦煌文献与水陆法会---敦煌唐五代时期水陆法会研究》谢生保、谢静,敦煌研究,2006(2)
    [7]《甘肃河西水陆画简介---兼谈水陆法会的起源和发展》谢生保,文化研究,2004(1)
    [8]《甘肃河西道教黄篆图介绍》谢生保,李凇主编《道教美术新论》,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页349—361
    [9]《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及其艺术特征》苏金成,艺术百家,2006(7)
    [10]《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宗教思想探析》苏金成,艺术百家,2007(4)
    [11]《水陆法会与水陆画研究》苏金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1)
    [12]《毗卢寺壁画引路菩萨与水陆画的关系》李欣苗。美术观察,2005(6)
    [13]《古浪收藏的水陆画》赵燕翼,丝绸之路,1994(3)
    [14]《怀安昭化寺大雄宝殿水陆画》徐建中,文物春秋,2006(4)
    [15]《水陆画基本情况简述》戴晓云,中国文物科学研,2009(1)
    [16]《南京高淳水陆画略论》陶思炎,艺术学界,2009(1)
    [17]《略论佛山水陆画》黄晓蕙,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2007(5)
    [18]《泰山岱庙馆藏水陆画初探》柳建新,民俗研究,2008,(3)
    [19]《美术史研究中的寺观庙堂绘塑与建筑》张鹏,美术观察,2004(3)
    [20]《民间水陆画之“非物质文化”属性及其保护》王国建,郑州大学学报2009 (11)
    [21]《模式的形成----粉本在寺院壁画构图中的应用》[美]胡素馨,敦煌研究,2001,(4)
    [22]《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轨迹》张志春,艺术百家,2003(3)
    [23]《风俗所见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移民国时期陕北为例》张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5)
    [24]《1928---1932年的陕北大旱灾及其影响》梁严冰,延安大学学报,2010(2)
    [25]《近现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神仙信仰》石衍丰,宗教学研究,1996(1)
    [26]《探析民国初期中原文化对其民间宗教信仰的影响》王伟,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7]《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梁庭望,广西民族研究,2009(1)
    [28]《乡村民间宗教的研究综述》徐敏,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4)
    [29]《民间宗教的乡村化生存、流变与政府治理——以宋明清时期的考察为背景》马雁,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0]《瘟疫与民间宗教——以林兆恩与三一教为例》赵献海,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1)
    [31]《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王健,史学月刊,2005(1)
    [32]《一处罕见的民间宗教“活化石”——太兴山民间宗教历史遗存调查》李利安,世界宗教研究,2003(3)
    [33]《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车锡伦,敦煌研究,1999(4)
    [34]《对1928年陕甘灾荒及救济的考察》陈晓峰,兰州大学学报,2004(3)
    [35]《清代至民国前期河套地区的移民进程与分析》陶继波,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9)
    [36]《民国时期陕北地方志篡修》王新凤,延安大学学报,2004(4)
    [37]《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李勤,湘潭大学学报,2009(4)
    [38]《民国初期中原民间宗教广泛传播的文化因素》王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
    [39]《科尔沁萨满教艺术的人类学解析》色音,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2)
    [40]《灾荒与人性》温燕,社会科学家(增刊),2005(5)
    [41]《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巨灾的人祸原因分析》安绍梅王建军,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8(11)
    [42]《晚清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发展的途径与标志---兼说“走西口”、“跑口外”与“闯关东”的历史内容》余同元王来刚,西北史研究,1990
    [43]《古老的水陆画》王长启,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编《关中民俗艺术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44]《宗教仪式和灾后心理治疗》.,吴真,读书,页28,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