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风灾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破坏严重的风灾事件层出不穷。无论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缅甸、孟加拉国等,都遭受了风灾带来的沉重打击。从技术层面上看,风灾监测在现代社会已不是难题,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风灾还是屡屡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以风灾预警期的信息传播为研究内容,以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又名台风、飓风)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危机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来分析风灾预警信息的传播机制,并加之以个案研究,为有效消除预警信息传播中的障碍做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探讨。
     本文以研究风灾特征为起点,指出风灾的两个传播效应:连锁反应(自然层面)和涟漪效应(社会层面),并对风灾预警信息的传播学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现实的角度入手,分别从信息监测、信息传播、信息反馈三个方面对风灾预警信息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指出我国风灾预警机制的不足之处:信息监测系统不够完善,媒体预警功能弱化,公众危机意识较为缺乏。
     为此,本文建议: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风灾预警信息监测系统;强化媒体的预警职能,丰富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大力普及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In the last few years,the destruction of hurricane incidence.Whether develop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United States,Myanmar,Bangladesh,have been subjected to the disaster brought about by a heavy blow.From a technical level,the disaster monitoring in modern society is not the problem.However,due to many factors,often caused by the disaster or great loss.
     In this paper,the typhoon warning period for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o the tropical cyclone(also know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yphoons,hurrican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se of communications,sociology,psychology and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to analyze,such as hurricane-relate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and in addition to case studies,for th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to eliminate the obstacles to do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storm,pointing out that the two dissemination of the storm effect:a chain reaction(natural level) and the ripple effect(social dimension),and the spread of the disaster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features.On this basis,starting from a realistic point of view,respectively,from the informa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feedback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disaster early-warning mechanis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China's typhoon warning to point out the inadequacy of mechanisms:in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early warning function to weaken the media,the public is more the lack of a sense of crisis.To this end,the paper recommends that:should further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onitoring of China's typhoon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s;to strengthen the early warning function of the media to enrich the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nels;vigorously promoting public safety education,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the public.
引文
[1]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5页
    [3]桂慕文:《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
    [4](明)张岱:《夜航船》,http://tieba.baidu.com/f?kz=117074875
    [5]百度百科:《风灾》,http://baike.baidu.com/view/1644498.htm
    [1]李洁:《联合国称赞古巴是有效减少飓风灾害的典范》,网易新闻中心,http://news.163.com/40915/0/10AKFKFN0001121S.html
    [1]百度百科:《热带气旋》,http://baike.baidu.com/view/5408.htm
    [2]百度百科:《温带气旋》,http://baike.baidu.com/view/200687.htm
    [3]百度百科:《龙卷风》,http://baike.baidu.com/view/3945.htm
    [1]中国气象局:《关于我国台风及其海啸预警系统的反思与建议》,中国象山网www.nbxs.gov.cn
    [2]徐良炎 高 歌:《近50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气象》,2005年第03期
    [1]侣长刚 冯强 蔡夕方:《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海洋预报》,2008年8月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浙江省热带气旋年鉴》,台风论坛,2006年1月8日,http://bbs.typhoon.gov.cn/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3]百度百科:《风暴潮》,http://baike.baidu.com/view/830.htm
    [1]袁玥:《缅甸巨灾是怎样酿成的》,南方报业新闻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zm/content/20080515/ArticelD26002FM.htm
    [2]侣长刚 冯强 蔡夕方:《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海洋预报》,2008年8月
    [3]杨晴川:《美国全面展开飓风救灾工作 失踪人数超过2万》,新华网,2005年9月3日
    [1]李艺:《“桑美”重创古文物》,温州日报,2006年8月12日
    [2]ISDR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国际减灾战略),这一战略把多个组织、大学、研究所协调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是:减少由于自然至灾因子引发的灾害所造成的伤亡。http://www.stopdisastersgame.org/cn/isdr.html
    [1]姚国章:《联合国对预警系统建设的倡议》,《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5月
    [2]姚国章:《联合国对预警系统建设的倡议》,《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5月
    [1]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监测机构》http://zh.wikipedia.org
    [2]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监测机构》http://zh.wikipedia.org
    [1]《国家飓风中心》旅游百科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 170213.html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3]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1]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3]李龙:《美国的公益气象业务机构及主要模式产品简介》,《安徽气象》,2003年4月
    [1]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81页
    [1]百度百科:《纳尔吉斯热带风暴》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115.htm
    [2]百度百科:《纳尔吉斯热带风暴》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115.htm
    [1]侣长刚 冯强 蔡夕方:《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海洋预报》2008年8月
    [2]李津 王华 郭金兰:《关于台风麦莎影响北京预报失误的思考》,《气象》,2007年7月
    [1]李津 王华 郭金兰:《关于台风麦莎影响北京预报失误的思考》,《气象》,2007年7月
    [2]《超级台风榴莲横扫菲律宾死者可能逾千》,新浪网,2006年12月4日http://news.sina.com.cn/w/2006-12-04/081611692319.shtml
    [1]《灾民惨状美国蒙羞 布什应对天灾不力遭“炮击”》,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2005年9月5日
    [1]朴宗世 李惠云:《飓风古斯塔夫登陆美国 新奥尔良市民弃家逃难》,朝鲜日报中文网,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8/09/02/20080902000018.html
    [1]宋会平:《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与传媒预警机制构建》,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8年7月5日
    [1]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2]《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加强灾害早期预警》,中国建设报,2001年10月23日,http://www.chinajsb.cn/
    [1]吕杰 张波 袁浩川:《传播学总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
    [2]宋英杰:《反思“纳尔吉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1]丁补之:《缅甸风灾:灾后面临更大危险》,新浪网,2008年05月15日http://news.sina.com.cn/
    [2]潘颖,周金元:《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模式初探》,《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07年5月
    [3]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12月
    [1]韩曙:《媒体怎样报道灾难》中评网http://www.china-review.com/
    [1]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引论》,第159页,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2]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杜泽壮:《天气预报法国收视率最高》,《上海译报》,2005年7月25日
    [1]维纳:《行为、目的和目的论》,《控制论哲学问题译文集》,商务印书馆,第4页,1965年版。
    [1]麦奎尔,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2]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1]《道德经》第六十四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fb04c0100b888.html
    [2]吕杰 张波 袁浩川:《传播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84页
    [1]姚文广:《浅析我国台风灾害及防范措施》,《人民珠江》,1995年6月
    [2]包澄澜:《海洋灾害及预报》,海洋出版,1991年版,第7页
    [3]辛吉武,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灾害学》,2007年9月
    [1]徐良炎:《我国台风灾害的初步分析》,《气象》,第20卷,第10期
    [2]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3]杨桂山:《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5月
    [4]杨桂山:《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拿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5月
    [1]喻发胜,王丹妮:《社会预警与传媒职责》,《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月
    [1]白剑峰:《新闻传播规律与医院危机管理》,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邓绍降:《为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担忧》,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2007年9月5日,http://gz.jxcn.cn/NEWS/2007-9/20079592625.htm
    [1]曹树林:《专家热议:立法应对气象灾害迫在眉睫》,新气象网,http://www.zgqxb.com.cn/
    [1]刘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行动计划启动》,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7年08月23日
    [2]黄晓军:《从非典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4月
    [1]《危机意识缺乏是最大的危机》,苏州新闻网,http://www.subaonet.com/html/xssp/20081214/1325719535.html
    [2]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课题组:《城市居民危机意识调查报告》新京报2005年08月03日
    [3]潘攀:《培育社会公共危机意识的意义及途径分析》,《管理观察》,2009年1月
    [1]韩曙:《媒体怎样报道灾难》中评网http://www.china-review.com/
    [2]《“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孩子也是学校的命根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2008年6月16日
    [3]陈晓梅:《从地震灾害看中日学校危机意识区别》,《世界知识》,2008年第11期
    [4]百度百科:《防灾减灾日》,http://baike.baidu.com/view/2244127.htm
    [1]《民政部答记者问: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唤起全民防灾意识》,2009年3月2日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302/109186.shtml
    [2]李兴浩:《关于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经验、启示与对策建议》,2008年“两会”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英)迈克尔·阿拉贝:《飓风》,刘淑华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6.薛澜 张强 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出版社,2003年版
    7.陈福今 唐铁汉:《公共危机管理》,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版
    8.陶丹 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9.董天策:《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胡申生 李远行 章友德等:《传播社会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陈贵红:《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2.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13.(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4.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15.蒋宏 徐剑:《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蒋晓丽:《传媒宣传抚慰功能——兼论在西部地区的特殊作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刘俊:《关注台风》,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李龙:《美国的公益气象业务机构及主要模式产品简介》,《安徽气象》,2003年4月
    21.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2.吕杰 张波 袁浩川:《传播学总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引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24.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25.维纳:《行为、目的和目的论》,《控制论哲学问题译文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6.麦奎尔 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7.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8.包澄澜:《海洋灾害及预报》,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29.《应急管理工作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30.赵冰梅:《危机管理实务与技巧》,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1.桂慕文:《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农业考古》,1997年第3期
    2.徐良炎 高歌:《近50年台风变化特征及灾害年景评估》,《气象》,2005年第03期
    3.侣长刚 冯强 蔡夕方:《热带气旋及其预测预警技术》,《海洋预报》,2008年8月
    4.姚国章:《联合国对预警系统建设的倡议》,《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5月
    5.李津 王华 郭金兰:《关于台风麦莎影响北京预报失误的思考》,《气象》,2007年7月
    6.宋会平:《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与传媒预警机制构建》,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8年7月5日
    7.潘颖,周金元:《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模式初探》,《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07年5月
    8.王伟:《公共危机信息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12月
    9.姚文广:《浅析我国台风灾害及防范措施》,《人民珠江》,1995年6月
    10.辛吉武,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灾害学》,2007年9月
    11.徐良炎:《我国台风灾害的初步分析》,《气象》,第20卷,第10期
    12.杨桂山:《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自然灾害学报》,1996年5月
    13.喻发胜,王丹妮:《社会预警与传媒职责》,《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月
    14.黄晓军:《从非典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4月
    15.廖为建:《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8月
    16.钟开斌 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7.刘功智 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劳动保护》,2004年第4期
    18.王小娟 李德才:《应对交通突发事件编制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分析》,《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6期
    19.陈玉林 周军 马奋华:《登陆我国台风研究概述》,《气象科学》2005年6月
    20.叶英 董波:《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海洋预报》,2002年第19期
    21.任振球:《台风灾害及其防御的形势》,《中国减灾》,2000年第10期
    22.陈香 陈静 王静爱:《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类),2007年4月
    23.章国才:《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国际气象日主题》,《气象》,2006年3月
    24.唐晓春 梁梅青:《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其产生的灾害链》,《灾害学》,2006年9月
    25.杨扬 王琳 戚建国:《台风“罗莎”及其对热带气旋监测预测工作的启示》,《中国防汛抗旱》,2008年第3期
    1.《浙江省热带气旋年鉴》,台风论坛,2006年1月8日,http://bbs.typhoon.gov.cn/
    2.中国气象局:《关于我国台风及其海啸预警系统的反思与建议》,中国象山网www.nbxs.gov.cn,2009年1月27日
    3.杨晴川:《美国全面展开飓风救灾工作 失踪人数超过2万》新华网2005年9月3日
    4.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监测机构》http://zh.wikipedia.org
    5.百度百科:《纳尔吉斯热带风暴》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115.htm
    6.宋英杰:《反思“纳尔吉斯”》,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
    7.《缅甸风灾,是天灾也是人祸》,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lx080510c.shtml
    8.中国新闻网:《布什承认美国政府救灾工作存在疏忽》,新浪网,2005年9月13日,http://news.sina.com.cn/w/2005-09-13/11166933280s.shtml
    9.丁补之:《缅甸风灾:灾后面临更大危险》,新浪网,2008年05月15日http://news.sina.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