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育的主阵地,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先进理念最终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而建起地理课堂教学架构的,正是师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于促进当前的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探寻了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含义和理论基础,为本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第三部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解读两组课改前后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观察课改区和非课改区的共三节高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课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技术,以第三部分提出的价值取向为依据,分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已经发生的积极转变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问题,以地理新课程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所规定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最后展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设计的案例。
     第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Geography classes are the main front of geography education.The advanced ideas sparkpluged in new curriculum must be carried out in geography classes.And a series of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t the structure of one geography class.Therefore,the resear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reform.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tatus,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line.
     The second part hunts the meaning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to find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method guid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third part advances the valu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 in new curriculum.
     The fourth part is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t adopt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unscrambles two groups of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observes three high-quality geography lessons, based on the values mentioned in the third part,and analysises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
     The fifth part is dead against the problems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 which mentioned in the fourth part.It advanc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which based on the valu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havior in the new curriculum. Finally,the research displays the instruction behavior designing case.
     The sixth part 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nd points out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ubject.
引文
[1]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
    [1]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2]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3]转引自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82.
    [4]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5]Donald R.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 K.Metcalf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7]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8]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8]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9]转引自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72.
    [10]转引自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79.
    [1]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2.
    [2]王曦.有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3]顾泠沅等.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4]陈振中.符号与互动--教学与课堂生活的社会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7.
    [5]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6]转引自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7]李新乡。张德启等.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J].物理教师,2005.12.
    [1]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7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1999.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孙家镇.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蒋培幸.“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8月.
    [6]袁孝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7]刘学梅.论地理新课标内容标准的陈述技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8]林慕珍.浅论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06.
    [9]李家清,张胜前.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
    [1]王跃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
    [2]刘筱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行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
    [3]李侠.地理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
    [4]李家清,张胜前.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
    [5]李永平.新课程理念内化为中学地理教师教育行为的方法与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李家清,张胜前.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
    [7]邵胜新.地理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
    [8]何万丽和赵洁.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思考--以广东省课改实验区的考察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9]李善斌.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10]黄桂芬.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1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09.
    [1]陈振中.符号与互动:教学与课堂生活的社会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7:3.
    [2]陈振中.符号与互动:教学与课堂生活的社会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7:4-5.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7.
    [1]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62-108.
    [2]顾泠沅.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学会观察[J].上海教育,1999年第5期.
    [1]转引自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70.
    [1]参考顾泠沅.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学会观察[J].上海教育,1999年第5期.
    [1]雷尚学.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四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7-8).
    [2]付德萍.《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黑龙江教育,2006(7-8).
    [1]秦国.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
    [2]张小校.高中地理1(必修·人教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1).
    [1]高中地理创新教学集锦(上).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3.
    [1]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03.
    [1]顾泠沅等.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1]转引自汤晓庆.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1
    [2]转引自王铁群.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培育教师的实践智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1期.
    [1]转引自牛丽红.以反思为动力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5.
    [1]戴国忠.略论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特征[J].普教研究,1994.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现场观察[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4]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2.
    [5]顾泠沅,周卫.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学会观察[J].上海教育,1999.5.
    [6]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7]顾泠沅等.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8]潘国红.新课程改革与学生角色转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9]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10]杨莉娟.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对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现象的剖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11]杨小洋,张爱群,申继亮.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12]李新乡,张德启等.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J].物理教师,2005.12.
    [13]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10.
    [14]张晓妮,张厚军.对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学行为的反思[A].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15]王铁群.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培育教师的实践智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1期.
    [16]汤晓庆.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1.
    [17]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0.
    [18]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19]牛丽红.以反思为动力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20]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2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
    [22]李光文.影响新课程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因素分析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1.
    [23]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24]田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25]黄飞跃.课改实验区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8.
    [26]肖美艳.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
    [27]姜芬.基于优秀课例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8]李玉婷.新手--专家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9]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0]林正范,贾群生,任顺元等著.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31]Donald R.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 K.Metcalf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32][美]家里·D.鲍里齐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33]陈振中.符号与互动--教学与课堂生活的社会学[M].学苑出版社,2003.7.
    [34]丁伯荣主编.走进新课程--来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报告[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35]魏国栋,吕达主编,张天宝著.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6]孙德玉,吴支奎.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成果--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3.
    [37]郑金洲主编,刘家访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上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38]郑金洲主编,林存华编著.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39]雷尚学.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四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7-8.
    [40]秦国.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10.
    [41]古卿.如何优化地理教学[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42]袁孝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43]何勇.把握新课标--转变学习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9.
    [44]李侠.地理新课程与教师教学行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45]程菊.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46]刘学梅.论地理新课标内容标准的陈述技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47]张卫青.《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地理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48]邵胜新.地理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其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49]黄京鸿,杨微.来自地理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50]蒋培幸.“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8.
    [51]孙中旭.地理学科能力小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
    [52]张小校.高中地理1(必修·人教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1.
    [53]梁建焯.浅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54]何万丽,赵洁.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思考--以广东省课改实验区的考察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55]邵胜新.新课程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落实[J].地理教育,2006.6.
    [56]付德萍.《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2006.7-8.
    [57]李家清.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58]冯新瑞.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2.
    [59]刘筱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行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3.
    [60]王跃华.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6.
    [61]家清,张胜前.论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
    [62]李碧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63]李德胜.新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师角色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64]陈素芹.中学地理活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65]李悦铮.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
    [66]黄桂芬.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67]张新玲.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68]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69]柯旺花.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70]金姝兰.中学地理实验课的开设对地理教学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4.11.
    [71]洪婷.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与体现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72]李永平.新课程理念内化为中学地理教师教育行为的方法与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73]李善斌.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75]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76]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77]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78]孙家镇.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79]Osunde,Egerton O.The effect on student teachers of the teaching behaviors of cooperating teachers[J].Education,1996,Vol.116,Iss.4.
    [80]Kevin S Sutherland,Joseph H Wehby.The effect of self-evaluation on teaching behavior in classrooms for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J].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35,Iss.3.
    [81]Robert Frankel,Scott R Swanson.The impact of 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s on teaching behavior:An investigation of perceived student encounter orientation,interactive confidence,and interactive practice.[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Nov/Dec 2002.Vol.78,Iss.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