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参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通俗文学期刊的研究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甚至得到现代文学专业及古代文学专业博、硕士论文选题的青睐,一批有影响的通俗文学刊物作为个案研究,弥补了现代文学学科研究中通俗文学期刊研究的不足。那么这些通俗文学刊物除了各自的期刊内容与特点,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这些联系能不能解释一些通俗文学期刊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本论文基于这样的思考,从新的视角,把通俗文学期刊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论文首次对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的不同期刊风格进行比较与整合研究,笔者认为《礼拜六》是俗中之雅的“才子”风格期刊,《小说月报》是雅中之俗的“君子”风格期刊,而《小说世界》则是在1921年《小说月报》改版后,通俗文学期刊向读者市场转型,具有“雅俗合参”的读者“市场”风格。
     绪论部分包括对本论文涉及到的“通俗文学期刊”、“通俗文学作家”、“通俗文学”等一些概念界定以及论文的选题依据;对《礼拜六》、《小说月报》、《小说世界》的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归纳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最后指出本论文研究目标、研究重点与难点以及本论文的理论支撑。
     论文主体部分,力图结合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既有宏观的理论视野,又有微观的个案研究,以宏观的视野提升微观的分析,以微观的考察充实宏观的内涵,并力图有一定的期刊覆盖面。沿着这样的思路,论文分四章展开讨论:
     第一章阐述清末民初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基础以及通俗文学期刊《海上奇书》面世及其意义。清末民初都市上海是通俗文学期刊产生的大本营并为通俗文学期刊的现代化生产和传播提供条件,《海上奇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创作模式。
     第二章主要围绕着《礼拜六》“才子”期刊风格,讨论了六个方面问题。一、“才子”概念及《礼拜六》期刊地位;二、《礼拜六》期刊中的“才子”风格;三、《礼拜六》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四、《礼拜六》的编辑理念;五、《礼拜六》文本中植入式广告;六、《申报》中《礼拜六》广告语及封面题词。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小说月报》(1910-1920)“君子”期刊风格。笔者认为,与《礼拜六》期刊“才子”风格不同,《小说月报》是传统刊物中的“君子”风格期刊,这又与《小说月报》的编辑恽铁樵及其“传统为体,西学为用”的编辑理念有重大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刊物的特点,笔者用“君子之争”来解读《小说月报》两位主要撰稿人钱基博与林琴南的芥蒂以及恽铁樵的态度。接下来,笔者用君子视域下的妇女与婚姻与《小说月报》(1910-1920)里的弹词作为两例个案研究,加强读者对“君子”风格刊物的印象。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小说世界》的“市场”期刊风格。1921年随着《小说月报》的改版,《小说月报》由通俗文学期刊变成了新文学刊物,一部分《小说月报》的忠实读者分流到其他书局刊发的通俗文学期刊上,笔者认为1923《小说世界》的创办是商务印书馆为了要把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吸引过去的市民大众读者再争取回头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是文化市场规律起作用的必然措施。同时,由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西方欧美和东方日本的社会、哲学、思想、文化、科学等观念传入中国,读者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小说世界》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传统老路,为了适应新的读者市场,《小说世界》具有了“雅俗合参”综合化等期刊特点。当然这些期刊的特点与早期编辑叶劲风的编辑理念是分不开的。在个案分析上,笔者围绕着“读者市场”这个中心,筛选出三个案例:其一,选择了《小说世界》的“编者与读者”栏目,分析了该栏目如何拓展公共话语空间;其二,鉴于《小说世界》在国内首提“银幕”一词,笔者分析“银幕的艺术”是如何捕捉市场热点需求的;其三,剖析市场语境下《小说世界》上的广告营销理念。
     结语部分仍沿着三种期刊发展脉络,从面上关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通俗文学期刊全新发展的表现。笔者认为自“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来,特别是《小说月报》改版后,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需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文化市场面前,通俗文学刊物不得不做出选择,它们中的一部分面临发行困难不得不停刊,而另一部分则为了适应新的读者市场需要,为读者“量身定做”,出现了繁荣局面,具体体现在期刊前后联系、叙事手法、小说类型上都有了不同的变化。
Journals of popular literature have been gradually academically noticed,and evenbeen picked as Modern Literature and Ancient Literature masters’ thesis topics. A numberof influential popular literary magazines as a case study are to make up for the study ofPopular Literature Journals in Modern Literature. Is ther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popular literary magazines in addition to journal contents and features? Can these contactsexplain some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This thesis continues the study of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from anew perspective.
     The paper conducts the first style study of popular literature journals in1910-1920s.The author considers Saturday as “a gifted scholar’s style journal” with elegace inpopularity,and Short Story Monthly (1910-1920) as “a gentleman’s style journal” withpopularity in elegace,while thinking Story World as a market style with combination ofpopularity and eleg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 literature journals transiting to thereader marke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relates to conceptual definition about Popular LiteraryJournal,Popular Literature Writer,Popular Literature and the basis of the selected title.It also includes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udy of Saturday,Short StoryMonthly,Story World as well as signific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At last,it alsoconcludes the research objective,focal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support of the thes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macro levels andmicro levels,so that it has both the macro-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micro case studies. A macro perspective can enhance the micro-analysis,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can enrich the macroscopic meaning. The thesis tries to have certain journal coverage.According to this clue,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 one clarifies Shanghai’s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basis. In the late QingDynasty,as well as the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 A Remarkable Book on the Sea is publishedand its significance. Shanghai i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 andprovides modern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opular literature journals. ARemarkable Book on the Sea creates a new mode of literary production.
     Chapter two revolves around Saturday genius journal style,It is expanded from sixaspects:First,the concept of genius and Saturday journal status. Second,the ‘genius’ stylein Saturday. Third,Saturday’s theme and artistic practices. Fourth,the editorial concept ofSaturday. Fifth,product placement in Saturday’s text. Sixth,slogan and the cover theinscription in Saturday.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Gentleman journal style in Short Story Monthly(1910-1920). I believe that Short Story Monthly is a gentleman's style journal fromSaturday in traditional publications. It is related to the editor of Short Story Monthly YunTieqiao’s editorial philosophy ‘Chinese tradition should be followed as the essence;western learning a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publication,the author uses Gentlemen’s Conflict to interpret the two lead authors QianJibo and Lin Qinnan’s grudges and Yun Tieqiao’s attitude. At last,the author use womenand marriag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tlemen and Storytelling in Short StoryMonthly (1910-1920) as two cases research,to enhance the reader’s impression of theGentleman style in the journal.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 journal style of Story World. Short Story Monthlychanged into a new literary journal from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 with the revision of Shortstory Monthly in1921,a part of Short story Monthly’ readers became readers of the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 published in other bookstores. The Story World published in1923is a way which attracted the readers of World Publishing house and Dadong BookBureau,and a result of cultural market. Also,the readers’ knowledge structure changed alot as ‘New Culture Movement’,‘Literary Revolution’ and concepts about society philosophy ideology culture and science which are spread from Western Europe Americaand Japan into China. Story World can not go back to the old traditional road. In order toadapt to the new reader market,Story World has characteristics of a ‘suit both refined andpopular tastes’ Integrated journal. Of course,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urnal are relatedto the editorial philosophy of the editor Ye Jingfeng. The author selects three aspectsaround the reader market:First,choose the magazine column ‘Editor and Reader’ of StoryWorld and analyze how it makes public discourse space;Second,in view of Story World isfirst mentioned in the domestic,the author analyzes that how the ‘Screen Art’ captures thehot market demand;Third,the author analyze Story World’ concept of advertising andmarketing on the Market Context.
     The epilogue is still concerned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 inthe early1920s from the surface 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journals. The authorbelieves that the read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eading habits have changed since the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the Literary Revolution,especially after the revision ofShort Story Monthly. The popular literary journals had to make a choice in front of the newcultural market,parts of them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journal issue had been ceased,whilethe other parts were prosperous through keeping the readers satisfied in order to adapt tothe new reader market, specifically reflecting the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the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journals,narrative technique and novel types.
引文
1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1参见陈国恩、范伯群、周晓明、汤哲声、何锡章、谭桂林、刘川鄂、徐德明:《百年后学科架构的多维思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蓝爱国:《界碑漂移:现代文学的起点及其内涵》,《文艺争鸣》2008年第9期;杨剑龙:《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尴尬与思考》,《文艺争鸣》2008年第9期;温儒敏:《现代文学的“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3期;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独立与“双翼”舞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论文,2008年10月13日至16日。
    2包天笑:《小说画报·例言》,1917年1月。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6年第2卷第5期。
    4夏志清:《夏济安对中国俗文学的看法》,《爱情社会小说》,纯文学出版社1970年版。
    1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河南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2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3胡萱:《论〈礼拜六〉小说创作》,苏州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4贾金利:《〈礼拜六〉杂志编辑思想评析》,河南大学2005届硕士论文。
    5邱培成:《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6柳珊:《在历史缝隙间挣扎:1910──1920年间〈小说月报〉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谢晓霞:《过渡时期的杂志:1910年──1920年的〈小说月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2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北京语言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3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4谢菊:《转折时期的中国文学:1921──1931年间〈小说月报〉研究》,复旦大学2002届博士论文。
    5董丽敏:《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王玉春:《空间与对话:“五四”报刊通信栏目研究》,四川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1王启宇、罗友松等:《上海地方志概述》,第1页,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版。
    2谭其骧:《上海得名和建镇的年代问题》,《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原文曾载1962年6月21日《文汇报》。
    1具体是指永安百货公司(现永安公司,原华联商厦)、新新百货公司(现第一食品商店)、大新百货公司(现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现上海服装公司),四大百货公司均在现在的南京东路。
    2熊月之:《上海通史第1卷·导论》,第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第59-60页,世界书局1927年版。
    4所谓租界,即为在中国政权有效统治以外之地,当时国内政治派别林立,很多当权统治者反对方的政治人物,把宣传反对言论的机关搬到租界,向外国领事署申请注册,好似流亡到国外政治避难一般,可以逃避当权者的迫害。那么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之所以在上海繁荣而不是在北京和其他城市,租界的优势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5具体人口数字,上海租界华人人口488005,上海县城及南市北闸人口214567。参见徐润:《上海公共租界史稿》,第13、16、1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杨逸:《上海自治志·大事记》,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
    6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第3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天津9个租界、汉口5个租界、厦门两个租界、广州两个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共23个,总面积之和最大时30612.32亩。参见熊月之:《上海通史第1卷·导论》,第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854年7月,英、法、美租界宣布设立工部局,同时解散之前成立的道路码头委员会。工部局,先是三租界的共同机构,后法租界独立出去,成立公董局,工部局便成为英美公共租界的行政机关,直到租界结束。
    3熊月之:《上海通史第1卷·导论》,第3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龙湫旧隐:《前洋泾竹枝词》,见《申报》同治11年(1872年)5月8日。
    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第112页,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6小浜正子:《近代家》,第2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吴泰昌记述:《阿英忆左联》,载《北平新文学史料》,第15页,1980年第l期。
    1熊月之、张敏:《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第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熊月之、张敏:《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第9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徐丽芳等编著:《中国百年畅销书》,第2-3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扶清灭洋”口号最早是在1898年10月,山东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勤在冠县发动起义时提出的,由此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1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第1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第1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王韬著,方行、汤志钧整理:《王韬日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
    4邵志择:《〈申报〉第一任主笔蒋芷湘考略》,《新闻传播研究》,2008年第5期。
    5熊月之、张敏:《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第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熊月之、张敏:《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第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第60页,世界书局1927年版。
    2韩邦庆,(1856-1894),名奇,字子云,号太仙,别署大一山人、花也怜侬,江苏华亭人(今属上海)人。光绪贡生(未中秀才),幼年随父宦游京城,曾在河南作幕僚,后韩邦庆旅居上海,常为《申报》撰稿。韩邦庆“尚奇好异”,惟有“尚奇好异”韩邦庆才会在新闻事业肇始之初就敏锐、迅速地觉察到这种传播媒体的巨大商业价值。“尚奇好异”的个性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小说期刊的编辑上,就是追求独创和奇异。正如孙玉声评价他的那样:“博雅能文,自成一家言,而不屑傍人门户。”(孙玉声:《退醒庐笔记》,第114页,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海上奇书》,创办人花也怜侬(韩子云),上海申报馆代售,点石斋书局石印,1892年12月结刊,共15期。阿英的《晚清文艺报刊述略》认为:“胡适谓只出到十四期,有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延误。”该刊略小于32开本,单面印刷,线装,外粘红本纸封面,每期20页,其中《海上花列传》14页、《太仙漫稿》2页、《卧游集》
    4页。
    4孙文光主编的《近代文学大辞典》,关于《海上奇书》词条,认为“自十一期始改为月刊”有误。笔者翻阅了1892年《海上奇书》在《申报》上登载的广告,很明显可以看出,自第九期后的广告间隔的时间就差不多是一个月左右了,所以应是第九期后改为月刊。
    5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107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近代第一份文学期刊是《瀛环琐记》,于1872年11月11日在上海创刊,月刊,24开,线装本,4号活字排印,每册24页,上海申报馆发行,随《申报》附送。1875年1月出版到第28期后,改名《四溟琐记》继续出版,每册32页,出满12期,1876年2月又易名《寰宇琐记》,再出12期,1877年1月终刊。
    3参见范伯群:《〈海上花列传〉:现代通俗小说开山之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485页,上海书店1980年版。
    5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第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1薛雨孙:《新闻纸与广告之关系》,《最近之五十年》,申报馆1923年版。.
    2沁园主人绘图:《上海青楼图记》(四卷)。
    3《飞影阁画报》主编为吴友如,该刊形式与《点石斋画报》类似,但内容着意于仕女人物,新闻则偏于街巷传闻。
    1徐枕亚:《枕亚启事》,《小说丛报》第16期。
    1《清议报》(第一册),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刊。
    2(清)顾炎武:《与人书三》,《亭林文集》卷四,第113页,《四库全书》。
    1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史料部分),上海文艺出版1984年版。
    1路滨生:《中国黑幕大观》,上海鲁威洋行1918年版
    1无名女子:《我也嫁给钝根》,《社会之花》1924年第1卷第9期。
    2钝根:《心许》,《礼拜六》第78期,1915年11月27日。
    1周瘦鹃:《火车中》,《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2周瘦鹃:《一生低首紫罗兰》,《拈花集》,第304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
    1《礼拜六》第49期广告,见《申报》1915年5月8日第14版。
    1《小国民之爱国热》,《民立画报》1911年第6期。
    2《小国民之爱国热》,《民立画报》1911年第6期。
    3瘦鹃译:《爱国少年传》,《礼拜六》第43期,1915年3月27日。
    4顽石生:《爱国血》,《礼拜六》第14期,1914年9月5日。
    1涵秋:《爱国丐》,《双星杂志》1915年第3期。
    2行乐:《爱妻与爱国》,《礼拜六》第61期,1915年7月31日。
    3舍我、颐琐:《复仇与爱国》,《小说月报》第7卷第11号,1916年11月25日。
    4瘦鹃译:《爱夫与爱国》,《礼拜六》第44期,1915年4月3日。
    5屏周、瘦鹃:《爱子与爱国》,《女子世界》1915年第5期。
    1蔭吾志:《爱国教育》,第134页,《余兴》1916年第20期。
    2《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新芬》1920年第1期。
    3董凤鸣:《爱国与国耻》,《清华周刊》1919年第172期。
    4白华:《为什么要爱国》,《解放与改造》1919年第1卷第7期。
    1周瘦鹃:《父子》,《礼拜六》第110期,1921年5月21日。
    2周瘦鹃:《父子》,《礼拜六》第110期,1921年5月21日。
    3郭沫若:《致郑西谛先生信》,《文学旬刊》第6号,1921年6月30日。
    1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东西方之间阅读记》,第90页,台北:麦田出版社1995年版。
    2如《海上游戏图说》(沪上游戏主人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海石印巾籍本)中曾有“四大金刚陆兰芬家吃花酒”图画。包天笑也曾说:“上海那时的风气,以吃花酒为交际之方,有许多寓公名流,多流连于此。”
    (参见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359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354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1胡寄尘:《中国文人结社考源》,《小说世界》第5卷第5期,1924年2月1日。
    2郑逸梅:《淞云闲话》,上海日新出版社1947年版。见芮和师、范伯群:《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第22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范烟桥:《星社感旧录》,《宇宙》1948年第3期。
    4《长青》,1922年9月3日创刊,10月1日终刊,共出5期,编辑者包天笑、胡寄尘。
    5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第42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1周瘦鹃:《礼拜六的晚上》,第9-10页,上海书店2011年版。
    1王钝根:《娶夫如之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2江红樵:《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3张碧梧:《男女平等》,《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4周瘦鹃:《之子于归》,《礼拜六》第106期,1921年4月23日。
    1张碧梧:《虚伪的贞操》,《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2撷芳女士:《我友之墓》,《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3王愁影:《记友人之姊》《礼拜六》第121期,1921年8月6日。
    4顾谷兰:《逃婚》,《礼拜六》第143期,1922年1月7日。
    1莲痕:《这是什么教育》,《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2倜然:《这是应当学的》,《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3甘露女士:《某教员之奖章》,《礼拜六》第159期,1922年4月29日。
    4钝根:《贫女之颊》,《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5钝根:《贫女之颊》,《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6钝根:《贫女之颊》,《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1周瘦鹃:《血》,《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2吴啸天:《劳工神圣的反面观》,《礼拜六》第136期,1921年11月19日。
    3冯梦云:《富豪家庭一夕话》,《礼拜六》第142期,1921年12月31日。
    4据《西河曲县地方志》记载,民国时雇员月俸如次:事务员14元,检验员l2元,雇员10元,公役8元。而商行店员,在民国十年左右,头年工资制钱l800文,次年2400文,3年最高不超8000文,通行法币后,工资约15元。
    5天虚我生:《我为谁》(二),《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6钝根:《请客》,《礼拜六》第106期,1921年4月23日。
    1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2钝根:《四少奶奶》《礼拜六》第7期,1914年7月18日。
    3王钝根:《生儿观》,《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4周瘦鹃:《贤子贤妇》,《礼拜六》(圣诞增刊)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1周瘦鹃:《又一个孝子贤媳》《礼拜六》第143期,1921年1月7日。
    2绿秋:《廿年旧梦记》,《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3夏冈生:《死缠绵》,《礼拜六》第142期,1921年12月31日。
    4卓群:《行里去》,《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0月29日。“行里去”,上海俗语,到巡捕房里去,“行”即巡捕房。
    5镜心:《上海人之心理》,《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1钝根:《车夫问题》,《礼拜六》第10期,1914年8月8日。
    2许寒相:《淫业交易所》,《礼拜六》第137期,1921年11月26日。
    3寄农:《不恕》,《礼拜六》第160期,1922年5月6日。
    4阮无名:《周作人与阿Q正传》,《中国新文坛秘录》,第3页,南强书局1933年版。
    1参见阿英:《晚清小说史》,第283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礼拜六》第103期,1921年4月2日。
    3鲁迅认为谴责小说“其下者乃至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嫚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则遂堕落而为‘黑幕小说’”。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345页,北新书局1938年版。
    4王钝根:《小雅琴语》,《礼拜六》第101期,1921年3月19日。
    5汪逸庵:《落花流水》,《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1张舍我:《黄金美色》,《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0月29日。
    2此称谓为妓院里的花榜名目,犹如科举考试选拔出状元、榜眼、探花一样,妓院青楼女子一旦“中榜”,便会“身价十倍”,常见的“艳榜”、“艺榜”魁首有“花国总统”、“花界魁首”、“花国金刚”、“花务总理”、“貌部总长”等称谓,首开花榜的是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
    3佩韦:《垃圾马车》,《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4瘦石:《怪问答》,《礼拜六》第136期,1921年11月19日。
    5张碧梧:《父子妾》,《礼拜六》第160期,1922年5月6日。
    1江红蕉的《交易所现形记》最初署名“老主顾”发表,连载在1922-1923年包天笑主编,大东书局发行的《星期》上。
    2文炜:《交易所之黑幕》,《礼拜六》第155期,1921年4月1日。
    3汤笔花:《呜呼投机》,《礼拜六》第132期,1921年10月22日。
    4汪逸庵:《投机失败者之我闻》,《礼拜六》第152期,1922年3月11日。
    5陈野鹤:《国旗语》,《礼拜六》第131期,1921年10月15日。
    6菊郎:《梦余轩漫墨》,《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1郑醉玉:《死后的觉悟》,《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2俞亮时:《警察长之一幕》,《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3张枕绿:《贼》,《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4徐卓呆:《金表》,《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5尘世历劫生:《钻骗》《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1井蛙:《面店小史》,《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2吴雨、梁立成、王道智:《民国黑社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尘海赘瘤:《潮州之三点党》,《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4散林:《南海归搓记》,《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1沈荆香:《掉包》,《礼拜六》第157期,1922年4月15日。
    2汪逸庵:《新闻——更正》,《礼拜六》第157期,1922年4月15日。
    3刘光第:《南旋记》,《刘光第集》,第84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2朱枫隐:《苏州俗语歌》,《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3张枕绿:《沉醉》,《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4天愤:《朱太太离婚》,《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5郑醉玉:《母的心》,《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1钝根:《生儿观》,《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2钝根:《嫌疑父》,《礼拜六》第117期,1921年7月9日。
    3郑醉玉:《还是女儿》,《礼拜六》第131期,1921年10月15日。
    4苏海若:《女丐》,《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5日。
    5严芙孙:《沪事杂谭》,《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6青末女士:《双璧小传》,《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1青末女士:《双璧小传》,《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2泛生:《哀音》,《礼拜六》第121期,1921年8月6日。
    3刘昨非:《卖鱼女》,《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4刘昨非:《卖鱼女》,《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5周瘦鹃:《圣贼》,《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6周瘦鹃:《友》,《礼拜六》第121期,1921年8月6日。
    1枕绿:《愿大众废止家祭》,《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2张舍我:《我负他》,《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3张舍我:《我负他》,《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4严芙孙:《解放的女子》,《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5汪逸庵:《解放》,《礼拜六》第132期,1921年10月22日。
    6李允臣:《自由恋爱的结果!做尼姑》,《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1谷戮子:《自由婚姻之滑稽剧》,《礼拜六》第152期,1922年3月11日。
    2王钝根:《踏青记》,《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3史匡韶:《杨心可与洪良萧》,《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4延桢:《新教育家》,《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1周瘦鹃:《守信》,《礼拜六》第132期,1921年10月22日。
    2周瘦鹃:《圣贼》,《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3天愤:《朱太太离婚》,《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4刘昨非:《卖鱼女》,《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5青未女士:《双璧小传》,《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6张无诤:《怪癖》,《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7张无诤:《怪癖》,《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8张无诤:《怪癖》,《礼拜六》第158期,1922年4月22日。
    9郑牵夫:《洁癖》,《礼拜六》第153期,1922年3月19日。
    10浪子:《最录小薄子》,《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1陈淡园:《刘承恩轶事》,《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2吴文兴:《记和州樵女》,《礼拜六》第154期,1922年3月25日。
    3严芙孙:《黛红墨瀋》,《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4江红蕉:《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5一圭译:《一瞥间之情丝》,《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6张秋虫:《最后之一握手》,《礼拜六》第131期,1921年10月15日。
    7周瘦鹃:《一诺》,《礼拜六》第101期,1921年3月19日。
    1徐卓呆:《钟楼梦》,《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2杨莱明:《静庐笔记》,《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3张枕绿:《沉醉》,《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4周瘦鹃:《旧恨》,《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5张碧梧:《雷峰塔下》,《礼拜六》第116期,1921年7月2日。
    1俞天愤:《麦床凤劫》,《礼拜六》第132期,1921年10月22日。
    2崔小镛:《本领》,《礼拜六》第131期,1921年10月15日。
    3王传洁:《灯》,《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4齐天碧:《雪窗片片录》,《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5Arnold Benlett著、刘凤生译:《读书的神秘》,《礼拜六》第143期,1922年1月7日。
    6钝根:《社会服务观》,《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7周瘦鹃:《紫兰花片》,《礼拜六》第101期,1921年3月19日。
    8范君博:《小明月龛笔胜》,《礼拜六》第105-111期、第113期、第117期、第120期,1921年4月16日──1921年7月30日。
    9情人:《邮票艳话》,《礼拜六》第106期,1921年4月23日。
    1金君珏:《“邮票艳话”补》,《礼拜六》第116期,1921年7月2日。.
    2朱鸳记录:《樱唇语堕》,《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3朱鸳记录:《樱唇语堕》,《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4刘云舫:《缥囊碎锦》,《礼拜六》第103期,1921年4月2日。
    5沈禹钟:《绵蛮录》,《礼拜六》第107期,1921年4月30日。
    6李允臣:《诞节杂语》,《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7乐侍侬:《阔来稀买客》,《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阔来稀买客,意指christmas card。
    8朱枫隐:《苏州俗语歌》,《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9泗水自由郎:《鸡爪》,《礼拜六》第160期,1922年5月6日。
    10E·M·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第70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版。原英文为“the novel tellsa story. That is the fundamental aspect without which it could not esixt. That is the highest factor common to all novels.”
    1周瘦鹃:《一念之微》,《礼拜六》第103期,1921年4月2日。
    2达纾盦:《滑稽影戏杂谈》,《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1集庭:《博士》,《礼拜六》第131期,1921年10月15日。
    2张恭恪:《我的同学》,《礼拜六》第132期,1921年10月22日。
    3严芙孙:《黛红谐乘》《礼拜六》第142期,1921年12月31日。
    4集锦:《噱谈偶忆》,《礼拜六》第134期,1921年11月5日。
    5倜然:《这是应当学的》,《礼拜六》(圣诞增刊)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6周瘦鹃:《贤子贤妇》,《礼拜六》(圣诞增刊)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7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写作的零度—罗兰·巴尔特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俞天愤:《一件华丝葛夹衫》,《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1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2落华:《小说小说》,《礼拜六》第102期,1921年3月26日。
    3张舍我:《小说小说》,《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1王钝根:《娶夫如之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2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87页,上海书店1993年版。
    3王钝根:《娶夫如之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4王钝根:《娶夫如之何》,《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5佩韦:《垃圾马车》,《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6汪仲贤:《俗语图说》,第80页,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7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8[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1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2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3瞻庐:《写真箱》,《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4夏冈生:《谁是我》,《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5张碧梧:《和气炮》,《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1郑逸梅:《关于〈礼拜六〉周刊》,《书报话旧》,第163页,上海书林出版社983年版。
    2《论西国七日各人休息事》,《申报》1872年5月8日。
    1圣陶:《侮辱人们的人》,《文学旬刊》第5号,1921年6月20日。
    1《礼拜六》第三期广告,见《申报》,第14版,1914年6月20日。
    2《礼拜六》第四期广告,见《申报》,第14版,1914年6月27日。
    4钝根:《列位光顾》,《礼拜六》第76期,1915年11月13日。
    1苏茵:《读新发表的郑振铎信件兼谈文学研究会与鲁迅》,《鲁迅研究资料(6)》,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钝根:《出版赘言》,《礼拜六》第1期,1914年6月6日。
    1郑逸梅:《南社丛谈》,第10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郑逸梅:《南社丛谈》,10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许瘦蝶:《记王钝根文坛忆旧录之四》,《永安月刊》第108期,1948年。
    4许瘦蝶:《记王钝根文坛忆旧录之四》,《永安月刊》第108期,1948年。
    1张文艳,民国时期上海京剧舞台上著名的女演员,擅长小花旦戏,尤以《纺棉花》一剧蜚声一时,被称为沪上坤旦之首。
    2郑逸梅:《小说杂志丛话》,《小说丛谈》,第37页,1926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
    3瘦鹃:《别号的研究》,《礼拜六》第105期,1921年4月16日。
    4风声:《名字》,《晨报副刊》,1921年5月7日。
    5《儿歌的“反动”》,最初发表于1922年10月9日《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鲁迅署名“某生者”,含有讽刺当时“鸳鸯蝴蝶派”小说作者的意思,因为通俗文学作家通常用“某某生”作笔名的,如“海上漱石生”、“天笑生”、“泣红生”等。
    1郑逸梅:《艺林拾趣》,第250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郑逸梅:《书报话旧》,第130-134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2周瘦鹃:《闲话〈礼拜六〉》,《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吴门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中华书局1917年版。
    2郑逸梅:《书报话旧》,第52-53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3《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评语,载《教育公报》第4年第15期,1917年11月30日。鲁迅在1915年8月被教育部任命到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该股的主要任务是审定各地送来的小说,进行评选择优奖励。1917年7月,鲁迅等人审核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一书,并作评语。7月25日经小说股第41次会议评定授以该书乙等奖。1956年10月5日,周作人以周遐寿的笔名在上海《文汇报》发表《鲁迅与清末文坛一文》,回忆当年他和鲁迅共读《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时的欣喜情形以及他们一起拟定评语给予颁发“乙种”奖励的过程。周瘦鹃在几年内连写四篇文章《永恒的知己之感》、《我翻译西方名家短篇小说的回忆》、《一瓣心香拜鲁迅》和《悼念鲁迅先生》作为“详解”。
    4周瘦鹃:《闲话〈礼拜六〉》,《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范君博(1897—1976),字子宽,名广宪,号百绯词人,吴县人。南社社友,星社创办人之一。郑逸梅称之为“诗人范君博”。
    2阿英:《晚清小说史》,第1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朱自清:《论严肃》,《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第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下),第61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西谛:《本刊改革宣言》,《文学》第81期。
    3《本刊的回顾与我们今后的希望》,《文学》第100期纪念号,上海《时事新报》1923年12月10日。
    1赵苕狂:《花前小语》,《红玫瑰》第5卷24期,1929年9月。
    2周瘦鹃:《闲话(礼拜六)》,《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3张恨水:《文史资料选辑》第70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1大错:《滑稽颂辞》,《礼拜六》第1期,1914年6月6日。
    2大错:《三礼拜六点钟》(滑稽短篇),《礼拜六》第3期,1914年6月20日。
    3张碧梧:《一九二一》,《礼拜六》第101期,1921年3月19日。
    1《下期礼拜六特刊爱情号预告》,《礼拜六》第103期,1921年4月2日。
    2镜青:《快感》,《礼拜六》第142期,1922年1月21日。
    3《欢迎投稿》,《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1《欢迎投稿》,《礼拜六》第151期,1922年3月4日。
    2柴志清:《〈礼拜六〉赞》,《礼拜六》第135期,1921年11月12日。
    3凌影女士:《〈礼拜六〉的趣味》,《礼拜六》第153期,1922年3月19日。
    4李松影:《〈礼拜六〉与亲友》,《礼拜六》第160期,1922年5月6日。
    5林筚生:《爱阅〈礼拜六〉之良果》,《礼拜六》第179期,1922年9月16日。
    6吟花:《冬日读〈礼拜六〉不亦快哉》,《礼拜六》第193期,1922年12月23日。
    7吟花:《〈礼拜六〉之益我数则》,《礼拜六》第193期,1922年12月23日。
    8金君珏:《〈礼拜六〉篇名灯虎》,《礼拜六》第140期,1921年12月19日。
    9仇郎《〈礼拜六〉酒令》,《礼拜六》第189期,1922年11月25日。
    10郑慰侬:《〈礼拜六〉新酒令》,《礼拜六》第200期,1923年2月10日。
    11金频伽:《〈礼拜六〉嵌字》,《礼拜六》第198期,1923年1月27日。
    12王受生:《〈礼拜六〉人名集对》,《礼拜六》第172期,1922年7月29日。
    13许吟花:《〈礼拜六〉人名巧对》,《礼拜六》第200期,1923年2月10日。
    14重庆民苏日报孙铁庵:《介绍优美刊物〈礼拜六〉》,《礼拜六》第126期,1921年9月10日。
    1《各大报馆奖语彙刊(下)》,《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2《各大报馆奖语彙刊(下)》,《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3《各大报馆奖语彙刊(下)》,《礼拜六》第104期,1921年4月9日。
    4晴渊:《〈礼拜六〉是我的良伴》,《礼拜六》第141期,1921年12月24日。
    5钝根:《列位光顾》,《礼拜六》第76期,1915年11月13日。
    1叶身康:《诸葛亮与礼拜六》,《礼拜六》第155期,1922年4月1日。
    2觉迷:《钝根造孽》,《礼拜六》第10期,1914年8月8日。
    3严独鹤:《杀脱头》,《礼拜六》第101期,1921年3月19日。
    4啸月:《杀脱尔头》,《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5张耀鲲:《褒奖书……礼拜六》,《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1贼菌:《〈礼拜六〉的瘾》,《礼拜六》第159期,1922年4月29日。
    2周世勋:《要命》,《礼拜六》第156期,1922年4月8日。
    3沈政:《〈礼拜六〉造孽》,《礼拜六》第161期,1922年5月13日。
    4罗荫棠:《〈礼拜六〉造孽》,《礼拜六》第170期,1922年7月15日。
    5蒋上达:《吾生的是〈礼拜六〉病》,《礼拜六》第180期,1922年9月23日。
    6叶甄:《〈礼拜六〉害我种种》,《礼拜六》第185期,1922年10月28日。
    7素蓉馆主:《钝根造孽史》,《社会之花》1925年第2卷13期。
    1冯梦云:《摄合山》,《礼拜六》第142期,1921年12月31日。
    2王建业:《礼拜六万岁》,《礼拜六》第142期,1921年12月31日。
    3钝根:《反目病》,《礼拜六》第8期,1914年7月25日。
    2《申报》,1915年5月1日第14版。
    2《申报》,1915年6月5日第14版。
    1《申报》,1915年5月22日第14版。
    2(元)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第一折《元和令》唱词:“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3可喜娘,其意指可爱的姑娘。(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可喜娘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縞素衣裳”;
    (元)孔文昇《折桂令赠千金奴》曲:“一箇可喜娘身材儿是小”;(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可喜娘知疼热的姐姐。”
    4《申报》,1915年5月29日第14版。
    5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第368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申报》,1915年6月12日第14版。
    2《易隐》为清朝人曹九锡集大成所编辑。被一般研究者认为是研究《周易》与预测最上乘的一部著作。因其预测方法繁复难懂,非寻常的六爻爱好者所能轻易领悟。
    3《申报》,1916年4月22日第14版。
    1这里的“人民”是一个政治民主的概念,与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化,争取民主自由有关。
    2严复、夏曾佑:《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国闻报》,1897年10月16日-11月18日。
    1《绣像小说》系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之一,晚清其他重要期刊有《新小说》(1902)、《新新小说》(1904)、《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1907)、《粤东小说林》(1906)等。
    2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第1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王蕴章:《编辑大意》,《小说月报》第1卷第1号,1910年8月29日。
    1吴江范烟桥:《中国小说史》,苏州秋叶社1927年版。21910年6月5日由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发起的南洋劝业会在江宁(今南京)揭幕,全国22个行省和14个国家参加展览,其规模之恢弘、内容之丰富,当时在全国首屈一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世界级博览盛会,全部展品号称100万件,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数达30多万人次。时人称南洋劝业会“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交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3(记者)醒:《对于南洋劝业会之评论》,《申报》,1910年11月7日—8日。
    4王蕴章:《征文通告》,《小说月报》第1卷第1号,1910年8月29日。
    5郑逸梅:《南社丛谈》,10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吴江范烟桥:《中国小说史》,第308页,苏州秋叶社1927年版。
    2“(恽铁樵)长于古文辞,撰小说大讲法度,人们戏称他为大说”,见郑逸梅:《清末名初文坛轶事》,第224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数年前,常州恽铁樵主商务小说月报,多壮论不佞曾戏目其所编为大说,斯言固戏,然可知凡为小说必有所以别于大说者”,另见姚鹓雏:《小说学概论》,《小说丛谈》,第1页,1926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
    3袁进:《试论晚清人文精神思潮及其局限》,《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1恽铁樵:《本社特别广告》,《小说月报》第5卷第12号,1914年12月25日。
    2当然这种坚守不是拒不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信息,更不是顽固保守。
    3《小说月报》第5卷第12号,1914年12月25日。
    4王蕴章:《编辑大意》,《小说月报》第1卷第1号,1910年8月29日。
    1《本社特别广告》,《小说月报》第4卷第2号,1913年5月25日。
    2《释时》,《申报》,1877年7月14日。
    1《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涵江苏省公署》,《时报》,1918年5月14日。
    2《大公报》,1920年11月12日。
    1铁樵:《答刘幼新论言情小说书》,《小说月报》第6卷第4号,1915年4月25日。
    2恽铁樵:《答某君书》,《小说月报》第7卷第2号,1916年2月25日。
    3翰甫:《翰甫君致本社记者书》,《本社函件最录》,《小说月报》第6卷第5号,1915年5月25日。
    4铁樵:《答刘幼新论言情小说书》,《小说月报》第6卷第4号,1915年4月25日。
    5恽铁樵:《答某君书》,《小说月报》第7卷第2号,1916年2月25日。
    1把《西厢》称之为艳曲,不止恽铁樵一人,据郑逸梅介绍,另有一人平步青。“平步青鄙视小说,谓《西厢》、《牡丹》皆艳曲。”,见郑逸梅:《艺林散叶-郑逸梅作品集》,第103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2《答某君书》,《小说月报》第7卷第2号,1916年2月25日。
    3树珏:《再答某君书》,《小说月报》第7卷第3号,1916年3月25日。
    4树珏:《再答某君书》,《小说月报》第7卷第3号,1916年3月25日。。
    5在此文中,恽铁樵提出了五点在中国言情小说撰不如译的理由,“综以上五者观之,则言情小说,实非中国现时代中国之产品,赡才华者偶作狡狯,昧者不察,拾其唾余,递演递下,至于今日。”
    6铁樵:《论言情小说撰不如译》,《小说月报》第6卷第7号,1915年7月25日。
    1铁樵:《论言情小说撰不如译》,《小说月报》第6卷第7号,1915年7月25日。
    2周逴:《怀旧》,《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1913年4月25日。
    3范伯群先生认为,“这些盛赞的评点,使恽铁樵成为中国第一位‘评鲁’的学人”,见《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4恽铁樵:《怀旧·总评》,《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1913年4月25日。
    1《小说海》,1915年1月1日创办,编辑人为黄山民,至1917年12月终刊,共出36期,为《小说月报》的副牌。
    2吴泰昌:《艺文轶话》,第197页,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第21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焦木:《工人小史》,《小说月报》第4卷第7号,1913年11月25日。
    2焦木:《工人小史》,《小说月报》第4卷第7号,1913年11月25日。
    1铁樵:《七十五里·跋语》,《小说月报》第3卷第8号,1912年11月。
    2郑逸梅:《艺林散叶-郑逸梅作品集》,第37-38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1徐斯年:《侠的踪迹───中国武侠小说史论》,第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钱基博,王蕴章妹父,钱仲书父亲,是一代国学大师和教育家,曾著《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
    4钱基博:《窦荣光·序》,《小说月报》第5卷第5号,1914年8月25日。
    1恽铁樵(冷风)所编的《武侠丛谈》一书,19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上海书店1989年3月影印再版。该书选录了钱基博小说32篇。
    2恽铁樵:《某三·编者跋语》,《小说月报》第6卷第7号,1915年7月25日。
    1黄右文:《李夫人》,《小说月报》第8卷第2号,1917年2月25日。
    2《新闻报》,1903年8月28日。
    2Saint Nihal Singh著,铁樵译:《印度婚嫁志异》,《小说月报》第4卷第8号,1913年12月25日。
    1许指严:《印度婚嫁志异·跋》,《小说月报》第4卷第8号,1913年12月25日。
    1叶茜:《弹词论》,《杂志》,第13卷第5期,1944年8月。
    2“弹词”作为文学作品主要是指的就是兴起于明代,至清代发展兴盛的一种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叙事文体,是明清讲唱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是在唐代“变文”的基础上,经过宋、金、元时期的演变逐步形成的。它的体制以散文说白和七字句的唱词为主,分为读本和唱本两种形式,即弹词可以用做书场演出的底本,也可以单独作为案头读物,《小说月报》里登载的弹词,几乎是可以当作案头小说来读的。在叙事的方法上,通常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
    3恽铁樵:《孟子齐人章演义·附志》,《小说月报》,第6卷第9号,1915年9月25日。
    1恽铁樵:《孟子齐人章演义·附志》,《小说月报》,第6卷第9号,1915年9月25日。
    2恽铁樵:《孟子齐人章演义·附志》,《小说月报》,第6卷第9号,1915年9月25日。
    3(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4(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5《孟子·滕文公下》。
    1《孟子·滕文公下》。
    2惜华:《孟子齐人章演义》,《小说月报》第6卷第9号,1915年9月25日。
    3贾凫西:《齐人章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7号—第8号,1917年7月25日—1917年8月25日。
    4惜华子:《戚三郎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12号,1916年12月25日。
    5惜华子:《戚三郎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12号,1916年12月25日。
    1惜华子:《戚三郎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12号,1916年12月25日。
    2惜华子:《戚三郎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12号,1916年12月25日。
    1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第225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2郑逸梅:《恽铁樵奖掖后进》,《郑逸梅选集》第2卷,第18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郑逸梅:《清末民初文坛轶事》,第225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瞻庐:《孝女蔡蕙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12号,1917年12月25日。
    2瞻庐:《孝女蔡蕙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12号,1917年12月25日。
    3瞻庐:《孝女蔡蕙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12号,1917年12月25日。
    4吴趼人:《小说丛话》,《新小说》,1905年第2卷第7号。
    5参见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第302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版。
    6檗子,据《小说世界》第13卷第4期插图介绍,檗子姓庞,名树柏,虞山人,工诗词,著有《龙禅室集》。
    7檗子遗墨:《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6号,1917年6月25日。
    1檗子遗墨:《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6号,1917年6月25日。
    2檗子遗墨:《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6号,1917年6月25日。
    3司马迁:《史记》,第1485页,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版。
    4檗子遗墨:《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小说月报》第8卷第6号,1917年6月25日。
    5绛珠女史著、东园润文:《西泠剧弹词·李太虚戏本(录赵瓯北集)》,《小说月报》第6卷第10号,1915年10月25日。
    6绛珠女史著、东园润文:《西泠剧弹词·李太虚戏本(录赵瓯北集)》,《小说月报》第6卷第11号,1915年11月
    25日。
    1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科学与人生观》,第2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版。
    2义水:《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2号,1916年2月25日。
    3义水:《照像发明弹词》,《小说月报》第7卷第3号,1916年3月25日。
    4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第5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恽铁樵:《答某君书》,《本社函件最录》,《小说月报》第7卷第2号,1916年2月25日。
    1周作人述、邓恭三录:《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99-100页,北平人文书店1934年版。
    2茅盾:《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转引自唐金海、孔海珠编:《茅盾研究专集》,第9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张元济:《张元济日记》,第38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胡怀琛:《白话诗文谈·白话文谈》,第13页,广益书局1921年版。
    2胡寄尘:《新诗概说·自序》,《新诗概说》,第2页,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1胡寄尘认为,白话诗的调比韵更重要。见胡怀琛:《白话诗文谈·白话诗谈》,第?页,广益书局1921年版。
    2胡怀琛:《白话诗文谈·白话诗谈》,第11页,广益书局1921年版。
    3关于这点,我们可以通过胡寄尘著作的读者定位与广告营销可以看出来。胡寄尘编著的文学研究和新诗研究的著作都有通俗易懂的特点,编写体例类似于增知益智的教科书,有些就是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尤其适合于社会知识青年与在校大、中学生阅读,而这部分读者往往也是新文学的阅读群体,胡寄尘是在与新文学争夺读者市场而努力。除此之外,胡寄尘总不忘记在书里做一些广告,例如他在《新诗的作法》一书开始,“不避人家讥诮”,“登一个卖书的告白”,提醒读者,要进入本书,先要找来他其他的两本书《诗歌学ABC》、《诗人生活》来看。在《诗歌学ABC》(世界书局1929年版)例言中,又向读者介绍了阅读本书的参考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诗概论》、《小诗研究》、《中国民歌研究》、《中国八大诗人》、《中国文学辨证》、《胡怀琛诗歌丛稿》;中华书局出版的《胡氏儿歌》;中原书局出版珠《历代白话诗选》、《唐人白话诗选》。在《小诗研究》(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第二章“诗是什么”又提到自己作品《新诗概说》。
    4阿英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中,尽管在“新文学作家小传”中不曾提到“胡怀琛”,但在卷五“创作总目”中收入他的诗集《大江集》(泰东书局出版,出版年代未录),诗歌专著《中国八大诗人》(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论文集《白话文谈及白话诗谈》(广益书局1927年版)、《诗学讨论集》(晓星1924年版)、《尝试集批评与讨论》(泰东书局1923年版)。
    5胡适著,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4·1923-1927》,第205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洪振周:《新式的恋爱》,,《小说世界》第12卷第3期,1925年10月16日。
    1小谢:《情敌》,《小说世界》第3卷第5期,1923年8月3日。
    2烟桥:《转机》,《小说世界》第3卷第10期,1923年9月7日。
    3胡寄尘:《百年前之我》,《红杂志》,1923年第43期。
    1卓呆:《间接结婚》,《小说世界》第1卷第8期,1923年2月23日。
    1卓呆:《父亲的义务》,《小说世界》第2卷第4期,1923年4月27日。
    2卓呆:《宴会后》,《小说世界》第2卷第1期,1923年4月6日。
    1卓呆:《马尾》,《小说世界》第1卷第13期,1923年3月30日。
    2卓呆:《上下两对》,《小说世界》第1卷第6期,1923年2月9日。
    3汤哲声:《滑稽名家东方卓别林徐卓呆评传》,第17页,《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4徐半梅:《话剧创始期回忆录》,110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1胡寄尘:《小说拉杂谈》,《游戏世界》1922年第14期。
    2徐卓呆:《倡门之死》,《游戏世界》1922年第22期。
    3卓呆:《轻重》,《小说世界》1923年第1卷第11期,1923年3月16日。
    4卓呆:《示威》《小说世界》1923年第2卷第2期,1923年4月13日。
    1卓呆:《杀人行善》,《小说世界》第4卷第8期,1923年11月23日。
    2严芙孙:《徐卓呆小传》,《全国小说名家专集》,上海云轩出版部1923年版。
    3卓呆:《二等车中的总理先生》,《小说世界》第3卷第7期,1923年8月17日。
    1卓呆:《万能术》,《小说世界》,第4卷第1-13期连载,1923年10月5日—1923年12月28日。
    2赵苕狂:《徐卓呆传》,《卓呆小说集》,世界书局1924年版。
    3卓呆:《长短》,《小说世界》,1923年第3卷第4期,1923年6月27日。
    1卓呆:《小说无题录》,《小说世界》第1卷第7期,1923年2月16日。
    2卓呆:《吃饭》,《小说世界》第1卷第12期,1923年3月23日。
    3卓呆:《阿菊的死》,《小说世界》第3卷第6期,1923年8月10日。
    4卓呆:《终局》,《小说世界》第2卷第13期,1923年6月29日。
    5卓呆:《最妥当的方法》,《小说世界》第3卷第13期,1923年9月28日。
    1卓呆:《有奖当票》,《小说世界》第3卷第3期,1923年7月20日。
    2卓呆:《十六行眼泪》,《小说世界》第1卷第10期,1923年3月9日。
    3卓呆:《死人面孔之美》,《小说世界》第3卷第2期,1923年7月13日。
    1卓呆:《小说无题录》,《小说世界》第1卷第7期,1923年2月16日。
    2卓呆:《结婚后第三星期日》,《小说世界》第3卷第1期,1923年7月6日。
    1烟桥:《不肖》,《小说世界》,第3卷第13期,1923年9月28日。
    2苕狂:《职业问题》,《小说世界》第4卷第2期,1923年10月12日。
    1苕狂:《真确的职业观》,《小说世界》第3卷第1期,1923年7月6日。
    2赵苕狂:《同学少年》,《小说世界》第1卷第6期,1923年2月9日。
    1苕狂:《小说家的真知己》,《小说世界》第3卷第3期,1923年7月20日。
    2胡寄尘:《为你牺性》,《小说世界》第2卷第12期,1923年6月22日。
    3鲁迅语,见《一件小事》。
    4胡寄尘:《冷酷的我》,《小说世界》第4卷第11期,1923年12月14日。
    1胡寄尘:《一幕悲剧》,《小说世界》第4卷第3期,1923年10月19日。
    2叶劲风:《一页新史》,《小说世界》第11卷第1期,1925年7月3日。
    1叶劲风:《交换》,《小说世界》第4卷第8期,1923年11月23日。
    2叶劲风:《十年后的中国》,《小说世界》1923年第1卷第1期,1923年1月10日。
    3唐小圃:《大同时代的国旗》,《小说世界》第12卷第7期,1925年11月13日。
    1编者:《报告》,《小说世界》第12卷第13期,1925年12月25日。
    2周作人(仲密):《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每周评论》第7期,1919年2月2日。
    1胡寄尘:《可怜的慈善家》,《小说世界》第13卷3期,1926年1月15日。
    2胡寄尘:《未来之自杀的人》,《小说世界》1923年第2卷第1期,1923年4月6日。
    1叶劲风:《家庭之一幕》,《小说世界》第2卷第2期,1923年4月13日。
    2叶劲风:《牺牲者谁》,《小说世界》第3卷第3期,1923年7月20日。
    3烟桥:《婚后》,《小说世界》第2卷第6期,1923年5月11日。
    1雁冰:《反动?》《小说月报》第13卷第11号,1922年`11月10日。
    2西谛:《思想的反流》,《文学旬刊》第4号,1921年6月10日。
    3西谛:《新旧文学的调和》,《文学旬刊》第4号,1921年6月10日。
    1编者:《悬赏(二)》,《小说世界》第6卷第9期,1924年5月30日。
    2编者:《暑期悬赏征文》,《小说世界》第7卷第3期,1924年7月18日。
    1凡自十四年阳历一月起至六月底止定阅小说世界全年者附赠优待券一纸持券购买下列各种小说一律照定价对折计算,全购连侦探专号共六十一种定价二十七元六角今减旧十元。参见《定阅〈小说世界〉优待办法》,见《小说世界》第9卷第5期,1925年1月30日。
    2鲁枢元:《百年疏漏——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生态视阈》,《文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劲风:《不要跑得太快了》(讽刺画),《小说世界》第4卷第11期,1923年12月14日。
    2劲风:《小说作法之一得》,《小说世界》第12卷第5期,1925年10月30日。
    3目录如右:1、短篇小说的定义;2、起笔;3、题名;4、情节与布局;5、描写文字;6、叙事文字;7、谈话;
    8、结尾;9、材料;10、情感;11、观察;12、寓意;13、结构;14、背景;15、动作地位及时间;16、音调;
    17、印象;18、品位;19、分类;20、沿革与进化;21、小说的心理学;22、小说的哲学;23、精神与态度;24、著作者。
    4劲风:《小说作法之一得》,《小说世界》第12卷第7期,1925年11月13日。
    5禹钟:《小说作法之一得》:《小说世界》第12卷第9期,1925年11月27日。
    1程小青:《侦探小说作法之一得》,《小说世界》第12卷第6期,1925年11月6日。
    2桌呆:《滑稽小说之要素》,《小说世界》第12卷第10期,1925年12月4日。
    1胡寄尘:《研究与创作》,《小说世界》1923年第2卷第7期,1923年5月18日。
    2胡寄尘:《小说拉杂谈》,《游戏世界》1922年第13期。
    3《小说世界》从第3卷第4期开始设立“编者与读者”栏目,分“编辑琐话”与“交换”两类,到了第13卷1期,胡寄尘接手主编时,栏目改名为“编者的报告”。
    1《交换》,《小说世界》第3卷第5期,1923年4月20日。
    2《交换》,《小说世界》第3卷第5期,1923年4月20日。
    1《交换》,《小说世界》第4卷第8期,1923年11月23日。
    1叶劲风:《编辑琐话》,《小说世界》第3卷第1期,1923年7月6日。
    1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部:《辞海》(缩印本),第180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2叶劲风:《编辑琐话》,《小说世界》第7卷第3期,1924年7月18日。
    3叶劲风:《编辑琐话》,《小说世界》第3卷第6期,1923年8月10日。
    1叶劲风:《编辑琐话》,《小说世界》第7卷第3期,1924年7月18日。
    2叶劲风:《编辑琐话》,《小说世界》第3卷第6期,1923年8月10日。
    3《编者与读者》,《小说世界》第7卷第3期,1924年7月18日。
    1《交换》,《小说世界》第4卷第8期,1923年11月23日。
    2例如第3卷第4期、第5期的“银幕上的艺术”因版口排得太宽。不能装订,只好夹在杂志中。
    3郑逸梅:《艺林散叶──郑逸梅作品集》,第12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1《编者与读者》,《小说世界》第3卷第4期,1923年6月27日。
    2“银幕的艺术”到了第12卷第1期出了‘“银幕特刊”。
    3《交换》,《小说世界》第7卷第6期,1924年8月8日。
    4中国最早的影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为外国人所创办,创始人是美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当时中国有4亿人口,西方电影刚传入就被中国人所青睐,很多西方淘金者认为中国是有较大潜力的电影市场,纷纷来到上海,想靠拍摄电影赢利。
    5陆其国:《老上海迷人风情》,第83页,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年版。
    1《看影戏的三个时期和三个阶级》,《银幕上的艺术》,《小说世界》第3卷第6期,1923年8月10日。
    2《影片最近所讨论的问题》,《银幕上的艺术》,《小说世界》第3卷第8期,1923年8月24日。
    1《对于我国影戏前途的观感》,《银幕上的艺术》,《小说世界》第4卷第1期,1923年10月5日。
    2唐希贤:《电影界之大发明》,《小说世界》第11卷第8期,1925年8月21日。
    1叶劲风:《编者与读者》,《小说世界》第4卷第13期,1923年12月28日。
    1陆梅僧:《广告》,第10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小说世界》第10卷第1期,1925年4月3日。
    2《小说世界》第10卷第5期,1925年5月1日。
    3《小说世界》第10卷第1期,1925年4月3日。
    4《小说世界》第9卷第11期,1925年3月13日。
    5《小说世界》第10卷第7期,1925年5月15日。
    6《小说世界》第10卷第11期,1925年6月12日。
    7《小说世界》第12卷第3期,1925年10月16日。
    8《小说世界》第12卷第4期,1925年10月23日。
    1《小说世界》第12卷第6期,1925年11月6日。
    2《小说世界》第12卷第10期,1925年12月4日。
    3《小说世界》第12卷第12期,1925年12月18日。
    4《小说世界》第12卷第13期,1925年12月25日。
    5《小说世界》第10卷第2期,1925年4月10日。
    6《小说世界》第12卷第3期,1925年10月16日。
    7《小说世界》第10卷第6期,1925年5月8日。
    8《小说世界》第10卷第10期,1925年6月5日。
    9《小说世界》第11卷10期,1925年9月4日。
    10《小说世界》第12卷1期,1925年10月2日。
    11《小说世界》第12卷8期,1925年11月20日。
    12《小说世界》第12卷12期,1925年12月18日。
    1《小说世界》第10卷第3期,1925年4月17日。原广告语是“银行牌香烟,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小说世界》第3卷第13期,1923年9月28日。原广告语是“性和味淡气香之旗妹牌雪茄烟”。
    1《小说世界》第11卷2期,1925年7月10日。
    2《小说世界》第9卷3期,1925年1月16日。
    3《小说世界》第9卷9期,1925年2月27日。
    4《小说世界》第10卷10期,1925年6月5日。
    5《小说世界》第11卷6期,1925年8月7日。
    6《小说世界》第11卷1期,1925年7月3日。
    1《小说世界》第12卷12期,1925年12月18日。
    2《小说世界》第12卷10期,1925年12月4日。
    3《小说世界》第10卷5期,1925年5月1日。
    4《小说世界》第9卷10期,1925年3月6日。
    1《上海外贸史话》编写组编:《上海外贸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小说世界》第9卷10期,1925年3月6日。
    2《小说世界》第11卷6期,1925年8月7日。又见于《小说世界》12卷6期,1925年11月6日。
    3《小说世界》第11卷8期,1925年8月21日,又见于《小说世界》12卷12期,1925年12月18日。
    4《小说世界》第11卷12期,1925年9月18日。
    5《小说世界》第12卷2期,1925年10月9日。
    6《小说世界》第12卷4期,1925年10月23日。
    7《小说世界》第12卷10期,1925年12月4日。
    1《小说世界》第9卷3期,1925年1月16日。又见于《小说世界》10卷1期,1925年4月3日。
    2《小说世界》第9卷6期,1925年2月6日。
    3《小说世界》第11卷3期,1925年7月17日。又见于《小说世界》10卷5期,1925年5月1日。
    4《小说世界》第10卷12期,1925年6月19日。又见于《小说世界》11卷6期,1925年8月7日。
    5《小说世界》第9卷10期,1925年3月6日。
    6《小说世界》第8卷6期,1924年11月7日。
    7《小说世界》第9卷10期,1925年3月6日。
    1《小说世界》第11卷6期,1925年8月7日。
    2《诗经·卫风·硕人》
    3《小说世界》第11卷13期,1925年9月25日。
    4《小说世界》第12卷1期,1925年10月2日。
    5《小说世界》第12卷3期,1925年10月16日。
    1《小说世界》第12卷6期,1925年11月6日。
    2《小说世界》第12卷8期,1925年11月20日。
    3《小说世界》第12卷10期,1925年12月4日。
    4《小说世界》第12卷12期,1925年12月18日。
    5《小说世界》第3卷13期,1923年9月28日。服务社会者唯一补品,上海五洲大药房总发行之人造自来血。
    1《小说时报》,1909年9月创刊于上海,陈景韩、包天笑轮流主编,小说时报社编辑出版,1917年11月停刊,共出33期,后于1922年复刊,李涵秋主编,仅出5期后终刊。
    6严独鹤:《发刊词》,《红玫瑰》第1卷第1期,1924年7月2日。
    7吴福辉:《都市漩涡中的海派小说》,第2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第13卷第7号,1922年7月10日。
    2叶劲风:《暗示》,《小说世界》第3卷第5期,1923年8月3日。
    2郑逸梅:《书报话旧》,第130-134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3胡寄尘:《编者的报告》,《小说世界》第13卷第1期,1926年1月1日。
    阿英主编:《史料·索引》,《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陈荒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甲、乙、丙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1982年起陆续出版。
    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封世辉编著:《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史料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贾植芳、苏兴良、刘裕莲、周春东、李玉珍:《文学研究会资料》(上、中、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芮和师、范伯群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上、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1937年──1949年主要文学期刊目录索引》,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1962年版。
    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三)、(四)、(五),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986、1986年版。
    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孙文光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1840-1949)》,黄山书社1995年版。
    唐沅、韩之友等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唐沅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魏绍昌主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魏绍昌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上海书店1996年版。
    吴俊、李今、刘晓丽、王彬彬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吴组缃、端木蕻良、时萌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840-1919)·小说集》,上海书店1991年版。
    现代文学期刊联合调查小组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初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严家炎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杨益群等编:《文艺期刊索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应国靖编:《“孤岛”文学报刊编目》,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中华书局1954年版。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期大林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
    Guy Cook:Discourse and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上)》,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美]约翰·菲斯克著、王晓珏等译:《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美]韩南著,徐侠译:《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斯坦利·J·巴伦著,刘鸿英译:《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阿英著:《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阿英著:《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包天笑著:《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曹正文、张国瀛著:《旧上海报刊史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陈伯熙编著:《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书店2000年版。
    陈大康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明远著:《文化人的经济生活》,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陈平原等编:《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陈平原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897一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I989年版。
    陈平原著:《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2003年版。
    陈子展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程华平著:《中国小说戏曲的近代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董丽敏:《想象现代性:革新时期的<小说月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范伯群、汤哲声、孔庆东著:《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1-12册),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范伯群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方平著:《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冯并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高小康著:《梦入江湖:大众文化中的叙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高宣扬著:《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郭浩帆著:《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中国当代出版社2003年版。
    黄克武主编:《画中有话────近代中国的视觉表述与文化构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
    焦润明苏晓轩编著:《晚清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今著:《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2000年版。
    李楠著:《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欧梵著:《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欧梵著:《现代性的追求》,三联书店2000年版。
    李孝娣著:《清束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焱胜著:《中国报刊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方汉奇著:《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李勇著:《通俗文学理论》,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刘炎生著:《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刘扬体著:《流变中的流派:“鸳鸯蝴蝶派”新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刘增人等著:《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刘忠著:《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柳珊:《在历史缝隙间挣扎:1910-1920年间〈小说月报〉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陆扬、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罗苏文、宋钴友著:《上海通史第9卷·民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潘树广著:《编辑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版。
    邵益文,祝国华编:《编辑学研究文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宋莉华著:《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汤哲声著:《流行百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汤哲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汤哲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陶东风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田中阳著:《百年文学与市民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汪仲贤著:《上海俗语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德威著:《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德威著:《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智毅编:《周瘦鹃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福辉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夏晓虹、王风编:《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谢晓霞:《〈小说月报〉1910-1920:商业、文化与未完成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熊月之、张敏著:《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95年版。
    许敏著:《上海通史第10卷·民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里昂、彭国梁编:《鲁迅出版文选》,岳麓书社2010年版。
    杨杨、陈树萍、王鹏飞著:《海派文学》,文汇出版社2008年版。
    杨义著:《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姚克明著:《海上洋泾浜》,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袁进著:《近代文学的突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张恨水著:《写作生涯回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赵英兰编著:《民国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郑逸梅著:《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郑逸梅著:《清末民初文坛轶事,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郑逸梅著:《书报话旧》,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郑逸梅著:《艺林散叶》,中华书局2005年版。
    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杜1996年版。
    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月社1996年版。
    周葱秀、涂明著;《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周海波著:《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周启志、羊列容、谢昕著:《中国通俗小说理论纲要》,台北文津书局1992年版。
    周武、吴桂龙著:《上海通史第5卷·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朱自清著:《论雅俗共赏》,上海观察社1948年版。
    论文类(含博硕士论文):
    博玫:《<紫罗兰>1925-1930的时尚叙事》,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
    范伯群:《1921—1923:中国雅俗文坛的“分道扬镳”与“各得其所”》,《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范伯群:《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复旦学报》2005年第1期。
    范伯群:《我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之雅俗互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北京语言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胡萱:《论〈礼拜六〉小说创作》,苏州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何以形成新型传统》,《福建论坛》2001年第4期。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贾金利:《〈礼拜六〉杂志编辑思想评析》,河南大学2005届硕士论文。
    孔庆东:《通俗文学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文艺争鸣》1999年第4期。
    李勇:《“通俗文学”研究总体性方法刍议》,《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河南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鲁迅:《小说二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茅盾:《小说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邱培成:《前期〈小说月报〉与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汤哲声:《海派狭邪小说:中国清末小说的终结者》,《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汤哲声:《蜕变中的蝴蝶────论民初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汤哲声:《新文学对市民小说的三次批判及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4期。
    王本朝:《文学制度: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方式》,《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
    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王齐洲:《雅俗观念的演进与文学形态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王玉春:《空间与对话:“五四”报刊通信栏目研究》,四川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吴福辉:《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吴秀亮:《“五四”时期雅俗小说的关系结构》,《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吴秀亮:《现代雅俗小说世界的相互影响与交流》,《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吴中杰著:《鸳鸯蝴蝶派与消闲文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谢菊:《转折时期的中国文学:1921-1931年间〈小说月报〉研究》,复旦大学2002届博士论文。
    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南方文坛》2004年第3期。
    郑闯琦:《从夏志清到李欧梵和王德威────一条八十年代以来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叙事线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第1期。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山东师范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
    梁启超主编:《新小说》,1902年11月在日本横滨创刊,第1卷在日本发行,第2卷起改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
    李伯元主编:《绣像小说》,1903年5月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吴趼人、许伏民主编:《月月小说》,1906年10月创刊,上海群乐书局、群学社图书发行所发行。
    包天笑主编:《小说时报》,1909年9月创刊,上海小说时报社出版,有正书局发行。
    徐枕亚、吴双热主编:《小说丛报》,1914年5月创刊,上海小说丛报社发行。
    李定夷、许指严、包醒独、贡少芹等主编:《小说新报》,1915年3月创刊,上海国华书局发行。
    包天笑主编:《小说大观》,1915年8月创刊,上海文明书局发行。
    包天笑主编:《小说画报》,1917年1月创刊,上海文明书局发行。
    严独鹤、施济群主编:《红杂志》,1922年8月创刊,上海世界书局发行。
    赵苕狂、严独鹤主编:《红玫瑰》,1924年7月创刊,上海世界书局发行。
    李涵秋主编:《快活》,1923年创刊,上海世界书局发行。
    周瘦鹃主编:《紫罗兰》,1925年12月创刊,上海大东书局发行。
    伍联德、周瘦鹃、梁得所、马国亮、张沅恒等主编:《良友》,1926年2月创刊。
    王钝根、吴觉迷、姚鹓雏、陈蝶仙、陈冷血、周瘦鹃、黎烈文、张梓生主编:《申报·自由谈》,1911年8月创刊,上海申报馆发行。
    王钝根、孙剑秋、周瘦鹃主编:《礼拜六》,1914年6月创刊,1921年3月复刊,上海中华图书馆发行。
    王蕴章、恽铁樵主编:《小说月报》(1910-1920),1910年7月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1921-1931),1921年1月革新,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叶劲风、胡寄尘主编:《小说世界》,1923年1月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王钝根主编:《社会之花》,1924年1创刊,上海大陆图书公司发行。
    周瘦鹃主编:《紫罗兰》,1925年12创刊,上海大东书局发行。
    周瘦鹃主编:《紫兰花片》,1922年夏创刊,上海大东书局发行。
    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黄式权等主笔:《申报》,1872年4月创刊,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