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南极两站职业化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极两站即指我国在南极建立的极地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国南极中山站,从建站至今20多年来,我国在南极两站管理上完成了从建站、越冬和开展常规考察活动的历史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临着极地事业跨越式的发展形势和极地工作不断提高的要求,现行我国南极考察站管理的机制分离、理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考核培训跟不上、待遇偏低等问题,使得南极两站的人员管理流程不清晰,管理效能不高,各类专业人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对两站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模式创新,用新的机制进行两站的高效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南极两站职业化管理的研究,组织上建立职业化的工作机制,管理上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政策上体现事业和待遇并重的原则。造就和稳定一支有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建立精简高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考察站常设岗位职业化管理运行体系。从而解决南极两站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站务管理的效率,为两站职业化建设提供借鉴,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本文采用了文献检索、案例分析、访谈与调查研究等方法。文献检索通过国内外对于职业化现状研究的分析,对职业化研究进行综述;案例分析通过国外对南极两站管理的实际操作分析,获得南极两站职业化研究的借鉴;访谈与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南极两站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对两站人员的访谈与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存在问题,研究其实行职业化方法是否可行。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开展本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南极考察站的现状分析,找出南极考察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职业化的历史进程、职业化、职业化管理等相关理论进行论述;第四部分从政策研究、制度研究、个体研究多方面提出构建南极两站职业化管理的整体框架。
The Chinese Antarctic station refers to the station we established in Antarctic-the Great Wall station and the Zhongshan station. From the station constructed 20 years, we obtained the magnificent achievements. But facing the surmounting polar career and unceasingly onerous polar task, our Antarctic Expedition Stations' present managements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management mechanism separation, short-term conception, inefficient management, short of training, low treatment. These problems caused the management flow unclear and inefficient. So in certain degree, present managements restrict the polar career's developing.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carries the innovation patterns on two station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s and new mechanism to obtain the highly effective managem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outh Pole two station professionalism management researching, in the organization establishes the professionalism work mechanism, in the management achieves the scientific styl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 in the policy manifests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ay equal principle. Stable the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contingent, establish the simplification highly effective professionalism management movement system, solves the South Pole two station management existence problem, enhance the station management's efficiency, provides suggestion to two station professionalism construction, realize our country South Pole developing goal.
     This passage used the literature search, case analysis,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s, the literature searc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ent professionalism research. The case analysis through to the South Pole two station management actual operation analysis, obtains the South Pole two station professionalism research model. The interview an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South Pole two station data material collection, two station personnel's interview and the related document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study the professionalism method is whether feasible.
     The full text altogether divide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o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goal and significan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the route. The second part through our country South Pole s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discovers the question which the South Pole station management exists.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professionalism history, the professionalism, the professionalism manage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 The fourth part from the policy research, the system research, the individual studies, constructs the Antarctic two station professionalism management frame.
引文
[1]“俄罗斯南北极研究所介绍”,http://south.aari.nw.ru/default_en.html.
    [2]“英国南极调查局介绍”,http://www.antarctica.ac.uk.
    [1]“澳大利亚南极局介绍”,http://www.aad.gov.au.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介绍”,http://www.nsf.gov/index.jsp.
    [3]“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介绍”,http://www.nipr.ac.jp/english.
    [1]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http://www.hot88.cn/adultedu/2007/0703/article_10501_2.htm.
    [2]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31页。
    [3]徐剑:“现代企业需要职业化人才”,http://blog.chinaunix.net/u2/69508/showart_707523.html.
    [4]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5期。
    [1]张维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如何建立信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2]景素奇:“职业化:家族企业的华山一条路”,《中外管理》,2004年第3期。
    [3]王颖:“职业经理能代替职业管理吗?”,《经济界》,2004年第3期。
    [4]张建国:《职业化进程设计——产生高绩效的行为标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5]赵庆梅:“欧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中国人才》,2001年第5期。
    [6]彭仕平:“关于国内企业推行胜任素质模型的若干问题”,《HR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
    [1]赵曙明:“人力资源事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5期。
    [2]赵曙明:“人力资源事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5期。
    [3]宋瑞卿、樊而峻:“古典理论与管理的职业化”,《企业管理》,2004年第10期。
    [1]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http://www.hot88.cn/adultedu/2007/0703/article_10501_2.htm.
    [2](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31页。
    [3]徐剑:“现代企业需要职业化人才”,http://blog.chinaunix.net/u2/69508/showart_707523.html.
    [4]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5期。
    [1]白琰:“什么是职业化”http://www.mie168.com/job/2005-11/211761.htm.
    [1]张建国:《职业化进程设计——产生高绩效的行为标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1]张维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如何建立信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2]景素奇:“职业化:家族企业的华山一条路”,《中外管理》,2004年第3期。
    [1]王颖:“职业经理能代替职业管理吗?”,《经济界》,2004年第3期。
    [2]张建国:《职业化进程设计——产生高绩效的行为标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1]凌晓良:“国外南极考察管理机构与考察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海洋开发与研究》,2008年第3期。
    [2]根据德国考察站站长、管理员口述资料汇总。
    [1]肖扬:“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http://www.china.com.cn/authority/txt/2002-07/08/content_5169635.htm.
    [1]《中华人民共和管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6400.
    [2]《法官法》,http://202.123.110.3/banshi/2005-05/26/content_1026.htm.
    [1]宋瑞卿、樊而峻:“古典理论与管理的职业化”,《企业管理》,2004年第10期。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http://www.manage9.com/nclass.asp?nclass_id=26.
    [3]韦伯:“科层理论”,http://www.manage9.com/nclass.asp?nclass_id=31.
    1、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吴志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吴志华:《MP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蒋云根:《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年版
    8、洪风仪:《一生的职业规划》,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9、理清:《塑造职业化人才》,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10、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建国:《职业化进程设计——产生高绩效的行为标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余凯成:《组织行为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吴照云:《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15、余世维:《职业化团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16、吴志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盛宇华,李金生:《组织激励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8、李德志:《人事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吴志华:“知识员工管理:全面薪酬与全面激励”,《人才开发》,2003年第12期
    20、蒋云根:“历史性的转换:从‘单位人'到‘社会人'”,《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9期
    21、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职业化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3第5期
    22、赵庆梅:“欧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中国人才》,2001年第5期
    23、王颖:“家族企业需不需要职业化管理?”,《经济界》,2003年第3期
    24、张维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如何建立信任”,《北京大学学报》,2003第9期
    25、吴志华:“怎样留住高素质员工”,《车间管理》,2004年第2期
    26、李建良:“企业管理的家族化与职业化”,《中国卫生产业》,2004年第1期
    27、景素奇:“职业化:家族企业的华山路一条”,《中外管理》,2004年第3期
    28、宋瑞卿、樊而峻:“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9、王颖:“职业经理能代替职业管理吗?”,《经济界》,2004年第3期
    30、宋瑞卿、樊而峻:“古典理论与管理的职业化”,《企业管理》,2004年10期
    31、张冠勇:“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研究及其启示”,《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32、凌晓良:“国外南极考察管理机构与考察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海洋开发与研究》,2008年第3期
    33、《极地研究》,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7年1—4期,2008年1—2期
    34、《极地科学动态》,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007年1—4期,2008年1—2期
    35、章小梅:“关于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探讨”,《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第1期
    36、宋涛:“高校干部‘双肩挑'与管理职业化的理论思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7、徐兰英:“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定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12期
    38、李建良:“成长的烦恼:半职业化管理”,《北大商业评论》,2005年第8期
    39、李维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意义”,《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年第4期
    40、郭婷:“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十五大要素”,《经理人》,2002年第4期
    41、Robert L.Mathis,John H.Jackson,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outh-Western Educational Publishing,1999.
    42、 Malcolm Warn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outledge,2008.
    43、“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介绍”,http://www.nipr.ac.jp/english.
    44、“英国南极调查局介绍”,http://www.antarctica.ac.uk.
    45、“俄罗斯南北极研究所介绍”,http://south.aari.nw.ru/default_en.html.
    46、“澳大利亚南极局介绍”,http://www.aad.gov.au.
    47、"Professionalism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ur",http://meds.queensu.ca/courses/phaseiii/home/professionalism.
    48、“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介绍”,http://www.nsf.gov/index.js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