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台湾问题中的美国、日本因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势力的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台独”势力以1997年7月李登辉宣布的“两国论”和2002年7月陈水扁宣称的“一边一国”论为代表,形成“渐进式台独”势头。“台独”势力的发展是美国、日本等外部势力纵容支持的结果。日本政府于1999年10月宣布,如果台湾海峡爆发战争,日本自卫队将出动“救助难民”。2001年4月,刚刚上台的小布什总统提出要“武力协防台湾”,对台战略由所谓“模糊”转为“清晰”。
     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以台制华”,防止中国“挑战现存秩序”,维护其在亚太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日本介入台湾问题则是出于地缘政治的目的以及与台湾之间“特殊关系”的考虑。1996年以来,美日安保体制逐步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同时,美台之间也朝准军事同盟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不时出现紧张。
     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台海战争不但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将破坏东亚的和平稳定,触及美、日利益。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主要在于协调好中美、中日之间的利益。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陈水扁上台以后,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两岸政治和谈的可能性变小,但亚太地区尤其是两岸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紧密的互动正日益形成一种新的动力。在中美日战略稳定的大局下,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很有可能把台湾问题从当前的政治僵局中带出,从而找到一个以经济为驱动的、循序渐进的和平解决办法,这应该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多赢”选择。
Taiwan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from ancient times. The Taiwan issue is China's civil war legacy. It is a basic foundation of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to solve the Taiwan issue.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foreign fo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independence' protagonists are main obstacles of solving the Taiwan issue. Taiwan independence protagonists' is represented by the 'two states' theory' that Lee Ten-hour announced in July 1999 and the 'One state on one side' theory that Chen Shui-bian declared in July 2002, therefore progressiv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momentum was form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independence' protagonists is the result of supports of outside forces, such as U. S.A., Japan, etc. Japa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in October. 1999, Japanese self-defending corps would set out for" succoring refugees" if the Taiwan Straits erupt the war. In April, 2001, President Bush who just appeared on the stage proposed wanting" the military force defending Taiwan jointly", The strategy of America was transformed to so-called "clear" form "fuzzy".
    The real intention that U.S.A. interferes the Taiwan issue is" containing China with Taiwan", preventing China from challenging the extant order", safeguarding its leading role in Asian-Pacific affairs. Japanese involvement of the Taiwan issue is on the purpose of geopolitics and consideration of "special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Since the 1996, the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of America and Japan was strengthened progressively, and the alliance of America and Japan was strengthened. Besides,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develop towards quasi-military alliance direction, too. Taiwan Straits situation appears tense frequently.
    
    
    
    Unification by peaceful way is set policy of Chinese Government. "Nobody than we hopes and solves the Taiwan issue through the peaceful way even more". Taiwan straits war will damag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China, destroy peace of East Asia stability, touch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Taiwan issue lies in coordinating the interes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Japan well.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Taiwan issue. After Chen Shui-bian appeared on the stage, he refuses to acknowledge" One China" principle, making the possibility of two sides' political peace talk diminished. But the Asian-Pacific area, especially the two sides' close interaction is forming a kind of new power day by day. Und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strategic stabi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will probably take Taiwan issue out of present political deadlock, find a economy-drive, progressive and peaceful solution, which is a choice that benefits more sides.
引文
[1][2][3] 2002、11、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第八部分。
    [4]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著,第3页。
    [5] 《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 《周恩来外交文选》,第18-19页。
    [7] 《中美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8] 《中美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第164页。
    [9] 《人民日报》,1982年8月18日。
    [10] 《加强台湾关系法》,美国众议院2000年2月1日通过。
    [11] 《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4月,第24页。
    [12] 《人民日报》,1997年10月31日。
    [13] Condoleezza Rice,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Vol 79 (January/February, 2000), P57。
    [14] 许介鳞,《台湾史记·卷四》,台湾文英堂出版社,2001年,第326页。
    [15] 《台湾研究论坛》,1995年第2期,第16-17页。
    [16] (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973页。
    [17] (台湾)《中央日报》,2000年1月25日。
    [18] 刘德永等,《解读台湾》,九洲图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第207页。
    [19] (台湾)《自立晚报》,2000年6月12日。
    
    
    [20] 刘江永,《彷徨中的日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317页
    [21] (香港)《文汇报》,2000年10月28日
    [22] 参见刘江永,《彷徨中的日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317页
    [23] 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465页。
    [24] 参见《现代台湾研究》,1998年第3期,第35页。
    [25] (日)宇野重昭,《中国的崛起及其对日美的影响》,载《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国际格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95页。
    [26] 《国际政治研究》,2000年第3期,第116-117页。
    [27] 参见《和平与发展》,2000年第2期,第19页。
    [28] (日)本泽二郎,《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5月1版,第7页
    [29] (日)本泽二郎,《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78页。
    [30] 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egy for a New Century, January, 2000。
    [31] (美国)《东亚战略报告》1995年2月。
    [32] 徐德荣,向冬梅,《小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及其动因》,载《当代亚太》,2002年第七期,第48页。
    [33] 日本防卫研究所,《东亚战略概览(1997—1998)》,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34] 子初,《危险的一步又一步——日本自卫队借反恐之名走向世界》,载《世界知识》2001年第23期,第21页。
    [35] (美)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美国与亚洲》,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36] 凤凰网2000年12月27日。
    [37] 阎学通,《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年3月第1版,P238,第189页。
    [38] (日)《读卖新闻》,1998年6月1日,转引自《日本学刊》,1999年第2期,第11页。
    [39] (日)绪方贞子,《战后日中、美中关系》,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第185~186页,转引自蒋立峰主编,《中日关系三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17页。
    [40] 杨毅:《美国调整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1年12月专题汇编《震荡与冲击——“9·11”事件后的国际关系走向》,第333-334页。
    [41] 《中国时报》,2001年1月2日。
    [42] 吴纯光,《太平洋上的较量》,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43] 腾建群,《谁在为美国打天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第454页。
    [44] 钱其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人民日报》,2002年1月25日,第4版。
    
    
    [1] 赵学功著,《当代美国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 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美)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美国与亚洲》,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 阎学通,《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 (日)绪方贞子,《战后日中、美中关系》,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
    [7] 吴纯光,《太平洋上的较量》,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8] 《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 《中美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82年版。
    [10] 许介鳞,《台湾史记·卷四》,台湾文英堂出版社,2001年版。
    [11] 刘江永,《彷徨中的日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 (日)宇野重昭,《中国的崛起及其对日美的影响》,载《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的国际格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 (日)本泽二郎,《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14] 日本防卫研究所,《东亚战略概览(1997—1998)》,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 腾建群,《谁在为美国打天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版。
    [16] 赵士林主编,《亚洲报告》,长春出版社,2001年版。
    [17] 吕有生著,《称霸亚太——新世纪美国亚太战略大调整》,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8] 王辑生主编,《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19] 刘景嵩编著,《世界问题报告》,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20] 《国际观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出版,2002年1—6期。
    [21] 《现代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2002年1—12期,2003年1—3期。
    [22] 《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出版,2002年1—12期;,2003年1—3期。
    [23] 《当代亚太》,中国牡科院主办,2002年1—12期,2003年1、2期。
    [24] Condoleezza Rice,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Vol 79 (January/February, 2000)。
    [25] Harry Harding, "Contending American views of the Asian Security order,"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curity Affairs,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Tokyo, January, 2001。
    [26] 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egy for a New Century, January, 2000.
    [27] C. S Eliot Kang And Yoshinoyi Kaseda, "Korea and The Dynamics of Japan's Post-cold War Security Policy", World Affairs, Vol. 164,No.2, Fall 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