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博物馆学历史性的基本变项:收藏拥有人、观众与博物馆专业人员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一、前言成立于1977年的国际博协旗下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useology,ICOFOM)于2009年7月发表一本小册子《博物馆学:回归到博物馆学基础概念的根本》(Museology:Back to the Base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Museology)。书中包括了20个词汇,原文是由几位法文母语的博物馆学家所撰写的,同时也翻译为英文。2010年上海的ICOM会员大会中,中国博物馆协会也出版了中文译本~([1])。以
引文
[1]《博物馆学:回归到博物馆学基础概念的根本》的中文翻译本在20个词汇中就有一项institution的翻译是有争议的,译者以“制度”来代替“机构”,在意义上相去很远。这让我们看见,在语言学上某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是不存在的。
    [2]在法国18世纪收藏家Count Cuylus的收藏目录中记载:1727年D.F.NeicKolius出版了一本Museographia的书,叙述他在收藏工作的手册,而成为世界上首见的博物馆运作的知识与技术之记录。该书目前藏于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in Vienna)。参见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69页。
    [3]Hooper-Greerhill,Eilean,1992,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New York:Routledge.p.29.
    [4]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128-134页。
    [5]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94-97页。
    [6]这里的“运动”与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运动”有些不同。在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运动”指的是一种团体行动,常常是很大规模的、由集中于特定的政治或社会议题的个体或组织所组成的团体,其目的在于要实践、坚持或废除一项社会变迁。但是本文所谓的“博物馆运动”指的是《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书里的博物馆,以惊人、有创意的运作方式,在博物馆界产生导引博物馆改革的运动,以致后来成立的博物馆都以之为典范。
    [7]这项说法与作者在《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书中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博物馆史,以分国家、分年代来说明博物馆的演进,在教学方法上的意义是相同的,因为事实上,在现今的世界中,还是有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博物馆的发生,甚至连发生的可能性也都还没有。
    [9]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27页。
    [10]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129-134页。
    [11]徐纯:《文化载具:博物馆演进的脚步》,台湾博物馆学会2008年版,第154-156页。如今史密森机构旗下已经有19个博物馆与9个与博物馆有关的组织,包括观众调查与评量、交换展览、巡回展、藏品修护等不同推展博物馆运作的组织。
    [12]徐纯译:《有影响力的博物馆》,海洋生物博物馆2003年版,第169-170页。
    [13]这种国家公园式解决生态问题的博物馆,在法国最有名的是Monts d'Aree and Basse Seine。
    [14]2006年作者参加联合国的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Regional Museums在冰岛的年会时,曾路过Stockholm去参观Skansen Museum,馆方也开始为原来收藏的房屋所在地一些已濒临绝种的动物做保育工作,而走向生态博物馆的取向,方法论上却不是原地收藏,但这是Skansen Museum与生态博物馆不同之处。
    [15]法国le Creusot当时的小区问题很类似目前台南市在台江地区要发展的国家公园现况,它是一种战争造成的社会错误的产物。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生态博物馆的理论、不了解目前在地的社会脉络、也不知道这些残存的地方有什么文化价值,就会发生类似东势制材场一样的悲剧,本来是要申遗的制材厂居然一把火被烧得一干二净,至今不知是谁的错。这是台湾在规划博物馆过程中导致社会资本的损失之主因,因此要用这生态博物馆当作地方发展的万灵丹,还是要回归到对在地社会结构的了解,事前有专业的可行性评估是相当重要的。
    [16]参见ICOM在1985年的期刊《博物馆》(Museum)no.148。其中有几篇文章:Georges-Henri Riviere:《生态博物馆的形象》(Images of the Ecomuseum),第182-183页;Yudhishthir Raj Isar:《编辑的话》,第1页;Hugues de Varine:《生态博物馆一词与该领域之外》(Tne Word and Beyond),p.185;Francois Hubert:《法国的生态博物馆:矛盾与曲解》(Ecomuseums in France:contraditions and distortions),第186-190页;最重要的是Pierre Mayrand撰文1983年在伦敦ICOM提出,后来在1984年于魁北克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工作坊”中亦提出《生态博物馆及新博物馆学》之宣言(The New Museology Proclaimed)。
    [17]例如,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就存在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至今这种现象仍然徘徊在社会学科(social science)的跨领域范畴中,尚未有成立其存在理由的学科logic出现。原因是在社会学科范畴里把博物馆学看成是一种社会的后设学科。这种后设学科的定义是:一个机构或一项研究计划可以把一个具体目标(objectives)当作学术研究的发现来执行、实践,不是因为它会在学术上是实证一项传统的“大理论”,而是它可以发挥具体目标的功能而产生一项新的模式,同时这个模式会于其它社会或社群中也可以扩大其影响力(一般化),而逐渐建立起有特定性的“小理论”。例如一家考古博物馆可以用这项“小理论”,把他们收藏的考古发掘对象具体的与地面上的世界(现代人)连结起来,而这种模式也可以扩大被另一个考古发掘的研究所采用而建立成为一家新的考古博物馆。
    [18]George Henri Riviere第三版(也是最后一版)生态博物馆的定义,于1980年1月定稿。参见George Henri Riviere:《生态博物馆的形象》(Images of the Ecomuseum),刊登于ICOM的《博物馆》(Museum)no.148,1985,Paris:ICOM.P.182-3。
    [19]《新博物馆学宣言》The new museology proclaimed,By Pierre Mayrand.《博物馆》(Museum)no.1481 985,Paris:ICOM.P.200-201.
    [20]Hudson.Kenneth.A Social History of Museums-What the Visitors ThoughL 1975,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其实我们应该说,早在1929年世界第一座户外博物馆在瑞典的Skansen Museum出现时,这项博物馆运动就已经开始了,到1770年代生态博物馆中的社会史呈现就是从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s)产生的,终于把历史学上的正统、典型历史概念修正为复数的历史观念,而产生社会史。进一步的诠释请参见徐纯着,《文化载具》,第三部分、地方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主流,第177-197页。
    [21]徐纯译:《有影响力的博物馆》,海洋生物博物馆2003年版,第2页;原著:Hudson,Kenneth,Museums of Influence,198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22]请参阅国际博协2004年网络版的Running A Museum:A Practical Handbook,在其附录[ICOM专业伦理法规](ICOM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中把博物馆应运作的功能分为八项:1)博物馆保存、诠释和提倡人类的自然和文化资产的面向;2)博物馆为了社会的利益及其发展而受委托维护收藏;3)博物馆为建立和推广知识而保存主要的文化证据;4)博物馆提供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观赏、乐趣、了解和管理之机会;5)博物馆的资源提供机会给其他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6)博物馆要与收藏来源的小区及其服务的小区密切合作;7)博物馆以合法的原则来运作;8)博物馆以专业态度运作。这个伦理法规的版本算是目前博物馆界世界性的准则,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大陆译本:黄静雅、韦清琦译:《经营博物馆》,China/ICOM,2010年第329-348页。
    [23]Bernard Deloche是一位法国博物馆学书籍的作家,他的书大都与博物馆有关,如:Mythologie du Musee,Museologica:Contradictions et Logique du musee等等。
    [24]所谓的文献科学(documentary science)是涉及于某种领域之固有主要功能相关文献的探讨科学;在博物馆领域包括了运作、保存、研究与沟通等功能的档案、索引、发表的论文等文献数据,以从事于理论的探讨为目的,即Deloche的第一种博物馆学。
    [25]Horta,M.,“Museology and Museums:Building the Road through Walking”,in V.Sofka(ed.),Museology and Museums,ICOFOM Study Series 13,Stockholm,1987.pp.151-15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