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景观规划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新时期,集生态、产业、景观、游憩等多元理论支撑系统于一体的生态观光综合园区备受欢迎。以赣卅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结合景观生态理论进行设计,充分展示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融合,建成集水土保持科普宣传、科研试验、技术培训、生态示范、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以期对新时期水保科技示范园的前期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引文
[1]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史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实践[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袭鸿菲,陈龙清,杜雁.生态、科技与文化的交融——黄石市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J].华中建筑,2007,10(25):73-75.
    [4]张晓冬.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初探——以泰州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20):11-14.
    [5]贾照雪.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南宁那马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例[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水利部评定陕西梁家河和高西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OL].[2015-02-121.http://www.swcc.org.cn/desc.asp?id=39025.
    [7]侯淑艳,刘建新,张丽娜.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1):19-21
    [8]张敏秋,杨文明,张君伟,等.龙湾河流域景观河道设计新思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5):35-37.
    [9]张轶伦.郑州市贾鲁河生态公园景观规划[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8):20-22.
    [10]李日璇,姚志成.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5):184-1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