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方博物馆的建筑与展示空间设计应善加利用地方独特的文化及自然生态资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在2010年10月16日刚成立对外开放的台湾宜兰县"兰阳博物馆"(图1,宜兰县位处台湾东北部的兰阳溪冲积扇平原,因此宜兰又称"兰阳"),是一座以展现宜兰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地方博物馆,将宜兰县全境视为整体博物馆的范畴,挖掘并整合所有的当地资源,进行收藏、研究、展示及提供动态的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强调与社区居民互动共生,积极
引文
[1]李志勇:《地方博物馆应有效利用和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以台湾兰阳博物馆为例》,《东南文化》2013年第4期。
    [2]廖仁义、王嵩山:《当地方遇上博物馆:台湾经验与跨文化视野》,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出版2012年版。
    [3]徐瑞远等:《兰博单面山—宜兰县兰阳博物馆中文导览手册:建筑篇》,商周编辑2011年版。
    [4]黄怡芬等:《兰博嬉游曲—宜兰县兰阳博物馆中文导览手册:常设展》,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出版2010年版。
    [5]陈国宁:《博物馆与社区的对话——台湾“地方文化馆计划”实施的研究分析》,《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3期。
    [6]吕理政:《博物馆展示的传统与展望》,台南南天书局2002年版。
    [1]1此概念主要来自“生态博物馆”和“社区博物馆”的精神,然而此二理论均来自西方,兰阳博物馆因应自身情况和地方的实际需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全然抄袭西方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只是将其精神引入转化成更符合宜兰地方需求的博物馆设计概念。
    [2]参见大元建筑及设计事务所(http://www.artech-inc.com/html5/home.php)和《兰博单面山一宜兰县兰阳博物馆中文导览手册:建筑篇》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出版2011年10月。
    [3]单面山一般呈现为立方体,其岩层组成是由一层砂岩、一层页岩所构成的,因为硬度不同,经海水长期拍击侵蚀形成外观极具特殊质感的层次变化,从海面上显露出直角的一角,另一角则以20度角插入海中。
    [4]并非所有的台湾原住民都是高山族,这是错误的说法,太过简化台湾原住民的族群分类,噶玛兰人即为明证。
    [5](美)朱利安.H.斯图尔特(Julian H Steward)著,潘艳、陈洪波译,陈淳校:《文化生态学》,《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第105—11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