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代花帽军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李浩楠
  • 年:2009
  • 作者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会议召开时间:2009-12-01
  • 会议录名称:宋史研究论丛 第10辑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K246.4
  • 学会代码:SSYO
  • 学会名称:中国宋史研究会
  • 页数:16
  • 文件大小:2029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在当代中国辽金史的研究中,金末的历史可谓是薄弱环节,关于金朝末期的义军之一的"花帽军",中国大陆方面,则有陈智超先生的《金末宋末抗蒙[元]义军比较》~①。中国台湾方面,姚从吾先生的《元朝秘史所说记"忽勒安·迭格列"人(红袄军)助金守潼关并抗御蒙古入侵事迹考》~②两篇论文进行研究。陈文主要贡献是
引文
(1)原文载《钓鱼城与南宋后期历史》,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收入作者著《陈智超自选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2~428页。
    (2)《姚从吾先生全集》(第五册),正中书局1981年版,第317~348页。
    (1)笔者在读本科时,曾作《金代花帽军初探》论文,并在河南大学宋史研究网站上发表。本次论文在上次基础上修改,并增添了一些新内容。特此指出。
    (2)《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3)《金史》卷103《完颜阿邻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1)李锡厚、白滨:《辽金西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274页。
    (2)《金史》卷101《承晖传》。
    (1)《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
    (2)《金史》卷122《从坦传》。
    (3)《金史》卷109《许古传》。
    (4)《金史》卷14《宣宗纪上》。
    (5)《金史》卷25《地理志中》,林虑镇贞祐三年十月升为林州,置元帅府。又[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15《成安郑氏世德之碑》:“金主去燕走梁,以魏、相为边陲,元帅完颜惟宏握兵开府于林虑,固岩邑以自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按《金史》卷93《显宗诸子传》,世宗诸孙始皆以“王”为偏旁,后皆系从字,如霍王从彝、瀛王从宪以及金宣宗曾名从嘉、卫绍王太子名从恪等。
    (2)[金]刘祁:《归潜志》卷12《辨亡》。
    (3)《金史》卷57《百官志三》;《元好问全集》卷20《资善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夹谷公神道碑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归潜志》卷1。
    (5)《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贞祐四年有众三万;《完颜阿邻传》,未拆分前的黄鹤袖军为万五千人。
    (6)《金史》卷112《完颜合达传》。
    (7)[金]元好问:《中州集》卷9《马舜卿》,中华书局1959年版。
    (1)张博泉、程妮娜、武玉环:《中州集与金史》,《辽金史论集》(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61~278页。
    (2)《归潜志》卷6。
    (3)[旧题宋]宇文懋昭、崔文印校正:《大金国志校证》卷25《宣宗皇帝下》,中华书局1986年版。
    (4)崔文印先生在此条校勘记就表示疑问。《金史·完颜仲元传》完整记载他的事迹,足证其妄。此外,除了《金史》本身的记载外。《归潜志》卷6记载正大时郭仲元尚在世;杨弘道的《小亨集》卷4《别凤翔治中艾文仲》记载郭仲元元光时任凤翔事。
    (1)《金史》卷103《完颜阿邻传》、《完颜霆传》。
    (2)《金史》卷109《完颜素兰传》。
    (3)《金史》卷101《抹撚尽忠传》;卷106《术虎高琪传》,术虎高琪专权与乣军的关系以及与宣宗的博弈等,学术界尚无详细的研究,此处但提及,详情容另文讨论。
    (4)《金史》卷101《抹撚尽忠传》,宣宗曾气愤地对尽忠等言:“朕自今不敢问若辈,外间事皆不知,朕干何事,但终日默坐听汝等所为矣。”则表明宣宗实意是外间事皆要知,绝不终日默坐,受制于人。
    (5)这里的宗室指从坦这样与宣宗血缘关系近的宗室。至于宣宗对血统相对疏远的宗室如完颜白撒等,则相对倚重,用元好问的话就是“朝家疏近族而倚疏属”(《元好问全集》卷36《如庵诗文序》)。
    (1)详情见《金史》卷102《必兰阿鲁带传》;卷108《胥鼎传》。必兰阿鲁带言“今必析之,将互易其处”。可知划分三等即等于互相分离。又征伐与戍守标准的划分就意味着脱离隶属关系,以纥石烈牙吾塔为例,在宿州行元帅府时,“其所统兵,屯戍之外,隶帐下者步五千,骑二千而已。”表明主将直隶兵是不包括屯戍在内的,牙吾塔为宣宗爱将,此事应具有一定典型性,即征伐与屯戍之间有严格界限。《元好问全集》卷20《通奉大夫钧州刺史行尚书省参议张君神道碑铭》。
    (2)《金史》卷103《完颜阿邻传》。
    (3)《金史》卷15《宣宗纪中》;又卷65《没烈传》,载其讨花帽贼于曹、济间。三地均隶山东西路。
    (1)是年十月为商州经略使,屯于卢氏。
    (2)是年率本部应援京兆。
    (3)是年三月战死。
    (4)是年迁安化军节度使,经略副使如故。又《金史》卷15《宣宗纪中》兴定二年八月己酉“诏河北行省完颜霆进军援山东招抚使田琢”。但是十一月“河北行省报海州之捷”。可以认为李霆虽一度任河北行省,但未离开海州。
    (5)是年兼保静军节度使。
    (6)是年兼同知京兆府事。
    (7)郭仲元在单州任中一度屯军卢氏,因此单州之任应分两次计算。
    (1)按[元]陈旅《陈众仲文集》卷10《故赠曹州尹清河郡伯张公墓碑》,沧州人张寓“从保静军节度使至宿州,为军府吏”。元刻明修本。从上引花帽军曾屯沧州及郭仲元任保静军节度使的记载,可知张寓本人当于沧州加入花帽军,并随之调动而至宿州。后张寓与宋军交战战死,其子张祐为之收尸,可知宣宗时的调动,是有家属跟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安雅堂集》同,惟“至”作“司”。
    (2)《元好问全集》卷二十《通奉大夫钧州刺史行尚书省参议张君神道碑铭》,载张惠为砀山从宜,按《金史·兵志》“沿河诸城置行枢密院、元帅府,大者有便宜之号,小者有从宜之名”,砀山近黄河,从宜当为黄河防御而设。《宋会要辑稿》兵16之17,载张惠投降官衔为“镇国上将军、遥授兖州节度副使、宣差总领、都提控”。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3)《金史》卷25《地理志中》。
    (4)《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
    (1)《金史》卷102《蒙古纲传》。
    (2)[元]王旭《兰轩集》卷16《故宣武将军朐山令王公墓碣铭》,砀山人王义从军“隶临淄郡王、左副元帅兼郑州防御使张忠帐下”,张惠后封临淄郡王,可知此张忠即张惠。王义于“元光元年充正班序使”,兴定五年张惠已降宋,可知张惠在应援泗州时,朝廷同样截留了他属下军队的一部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金史》卷103《完颜霆传》;结合《元史》卷147《史天祥传》,《金史》卷118《胡天作传》,蒙军攻金胜堡在载壬午(即元光元年)十月左右。卷122《女奚烈斡出传》,桢州金胜堡有花帽军,考虑到桢州原为同州属县,后升为州,与节镇州仍有隶属关系。可以认为这部分花帽军是李霆从亳州就任同州时偕来,故在蒙古进攻时参与防御。又李霆在十月,是以同知京兆府事身份就任南山安抚使,而蒙军进攻时定国军节度使是李复亨,可知在蒙古军进攻前,李霆已罢节度使一职,只保留同知一职。已与所部分离。又宋濂《翰苑续集》卷10《棣州高氏先茔石表辞》,高温从李霆与元兵接战,累授山东经略副使,直至金亡,可以估计在李霆由海州调任亳州时,高温所部留在山东,与之脱离隶属关系。《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47页。
    (4)《金史》卷103《完颜阿邻传》。
    (5)《金史》卷44《兵志》。
    (1)《金史》卷108《胥鼎传》。
    (2)《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卷113《赤盏合喜传》作“遂以便宜升”。又卷124《郭虾蟆传》作“兵退,升遥授静难军节度使,寻改通远军节度使”。则通远军节度使也可能是遥授官,按卷115《崔立传》,云“积阶遥领太原知府”。则金末的遥授、遥领官几等于阶官。又按卷57《百官三》,节度使为从三品,遥授官也当与此同。
    (3)赐姓事见《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完颜阿邻传》、《完颜霆传》。
    (1)《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完颜霆传》。
    (2)《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
    (3)《金史》卷101《李英传》。
    (4)后为郭仲元得力部将的李霆,当为此时收入麾下,最迟当至贞祐三年中都失陷退保清、沧之时。前引《棣州高氏先茔石表辞》,高温在棣州召集义军,“已而帅师勤王,遂入宿卫”,后从李霆与元军作战,当为此时成为花帽军之一部。
    (1)《归潜志》卷6;[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9《女真南徙》,中华书局2000年版;又[元]刘敏中《中庵先生刘文简公文集》卷5《宋氏先茔之记》,载宋珍在宣宗南迁后,蒙古军再围中都时“会圣朝(蒙古)亲王领兵下,叔祖归之,王善,赐之银符,置千夫长。击花帽贼于燕之水谷,以战死”。元刻本。文渊阁四库本《中庵集》同,但卷数在一八。
    (2)《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9《鞑靼款塞》:“金主急召花帽军于山东。十月,鞑兵至杏花营,距汴京二十里,花帽军击败之。”
    (3)《金史》卷103《完颜仲元传》。
    (4)《元史》卷1《太祖纪》,中华书局1976年版;《金史》卷127《杜时升传》。
    (1)《金史》卷113《赤盏合喜传》;《白撒传》。
    (2)《元好问全集》卷27《恒州剌史马君神道碑》;又参见《金史》卷124《马庆祥传》,载庆祥为郭仲元舆尸而归。又[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43《马氏世谱》载马庆祥之死,因“主帅素与之不协,乃减其从骑”,四部丛刊本。笔者认为此事马庆祥本传和元好问所撰神道碑皆不载,而距离事件本身时间的《世谱》记载却更加详细,当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之例。又《世谱》载庆祥战死,宣宗命词臣王鹗草制,按王鹗为正大元年状元,始任应奉翰林文字,何得在元光时为词臣。与相对原始的材料相比,后出文献之不可信,盖见于此。
    (3)《元史》卷119《木华黎传》。
    (4)《归潜志》卷6。
    (5)如前述张惠降宋。《金史》卷122《女奚烈斡出传》,载花帽军张提控杀之出降。而《元史》卷147《史天祥传》载同一事云“木华黎攻青龙、金胜诸堡,花帽军坚守不下”。看来是经过一番抵抗后出降。又《宋史》卷403《贾涉传》,载命张惠抵挡南侵金军“惠,金骁将,所谓‘赛张飞'者,既归宋,金人杀其妻,所部花帽军,有纪律,它军不及也”。则花帽军之强,南宋人亦有较高评价。中华书局1977年版。
    (1)《金史》卷112《移剌蒲阿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