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空间结构绩效的老工业区土地利用潜力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老工业区因用地结构松散,基础设施效率低下,环境恶劣而成为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的主要对象。基于空间结构绩效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以提高空间绩效为目的,关注通过用地布局的调整所释放的空间潜力,以响应存量规划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在自组织理论指导下,首先建立以空间形态整合度和功能紧凑度拟合关系为基础的空间结构绩效评价模型C,基于绩效与土地潜力的内在关系,构建土地再利用潜力模型P,实现对研究单元土地利用潜力测度;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土地再利用潜力进行等级划分。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为例,通过研究区2014年遥感数据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用地信息,以500*500格网划分研究单元,分析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潜力分布。结果表明:(1)区域内47.6%的单元处于III-V级潜力范围,说明老工业区整体的土地利用潜力较大;(2)由于工业用地布局的干扰,街道空间形态整合度最高的道路周边的用地功能紧凑度较低,成为土地利用潜力值最高的区域;(3)近年新成型的城市主要交通轴线,具有较高整合度,促使城市边缘区的待开发土地具备较高的利用潜力。
引文
[1]尚永敏,曾刚.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转型与用地结构转型互动机制及优化路径--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44-49
    [2]欧雄,冯长春,沈青云.协调度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1(23):42-45
    [3]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11):672-678
    [4]严星,林增杰.城市地产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7-61
    [5]蔡海生,林建平,朱德海.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鄱阳湖区耕地整理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07,(5):75-80
    [6]陈海燕,李闽.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J].中国土地科学,2007(10):61-65
    [7]王令超,王国强,王国灵.农用土地定级的总分值计算模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9):10-12
    [8]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05-318
    [9]张伟.模糊聚类分析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大冶县为例[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108-115
    [10]何延冶,王凤云,何亮.模糊聚类分析在农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59-7760
    [11]刘陶坤.模糊聚类分析在土地定级估价商服中心类型划分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3):9-11
    [12]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10):41-46
    [13]刁星,程文.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J].规划师,2015,8(31):110-115
    [14]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陈睿.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7
    [16]李雅青.城市空间经济绩效评估与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7]沈奕,韦亚平.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服务绩效评价--以巢湖为例[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
    [18]任庆昌,杨沛儒,王浩,等.紧凑发展与城市生态空间绩效的测度--以广州南沙区城市生态空间模式的测度为例[C].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19]宋杰洁,孙斌栋.促进就业与居住空间配置均衡,提高上海城市交通出行效率[J].城市公共事业,2009,23(4):14-17
    [20]孙斌栋,潘鑫,吴雅菲.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J].城市问题,2008(7):11-15
    [21]Hillier B,Iida S.Network Effects and Psychobgical Effects:A Theory of Urban Movement[C].Deft:5th Space Syntax Symposim,2005:1-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