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区域协同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发展思路转型探索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既有实践和研究对于城市圈发展规划,侧重城市圈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并且追求城市圈各个城市能力的提升,武汉城市圈也有着同样的发展理想。但通过对现有发展情况的评估,武汉城市圈发展至今依然呈现强中心、弱区域的空间格局,城镇之间同质化竞争、功能一体化不足,差异化的对接方向以及倒金字塔的城镇结构。再从武汉城市圈特质去看,武汉城市圈千湖之地、历来是低人口密度、低城镇格局、低经济格局基本决定了其现有的空间分散格局。最后,试图从类似的国外城市圈中寻找规律,分别是空间方面的都市区、城市圈层次划分,阶段方面的核心城市集聚、周边地区集聚、分散布局的扩散规律,以及差异化的关注方向的功能规律。基于此,提出武汉城市圈未来应转变思路,更加关注多层次的空间划定,关注都市区层次的功能一体与设施同城,关注城市圈围绕特定功能的协同发展、围绕功能节点的特色城市培育。
引文
[1]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J].城市规划,2003,27(6):55-57.
    [2]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J].城市规划,2002,26(2):23-26.
    [3]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规划,2003,27(2):12-16.
    [4]吴良镛.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该地区当前建设战略的探索之一[J].城市规划,2000,24(12):9-15.
    [5]徐海贤.都市圈空间规划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3,27(6):58-59.
    [6]王志宪,虞孝感,徐科峰.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5,60(3):381-391.
    [7]陈浩,陆林,郑嬗婷.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11,66(10):1427-1437.
    [8]方创琳,张舰.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保障机制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07-114.
    (1)芝加哥市288万,周边城市大多不超过50万,如罗克福德13万、上佩恩7万、奥若拉19万;东京都1351万,60Km外围城市人口不超过100万,如宇都宫54、高崎市33万、水户市27万。
    (2)以武汉三环线居住(就业)区域作为出发点(到达点),识别驾车1小时所能到达的区县。
    (3)咸宁-武汉交界地区的斧头湖、西凉湖地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