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北省县域人口迁入与工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性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基于2000年和2010年湖北省102个县级行政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县际迁入人口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工业经济和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采用面板数据拟合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口迁入与工业集聚之间的互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湖北省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自武汉城区及其邻近的鄂州和黄石城区向西北至襄阳城区和十堰城区一线,向西经仙桃、潜江至宜昌城区一线,以及襄阳城区向南经荆门城区至宜昌城区一线的邻近县区;省域边缘地带,尤其是鄂西、鄂东和鄂南边缘县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则较低。以武汉及其邻近地区为"中心"、以省域边缘县区为"外围"的工业空间格局非常清晰。(2)鄂东地域的武汉市及其邻近县区是高迁入人口县区的连片集中区,鄂西地域的荆门城区-荆州城区-宜昌城区是另一个迁入人口较高的连片集中区,鄂西北的襄阳城区和十堰城区则是两个人口高迁入孤岛;中部地域和省域边缘县区的迁入人口普遍减少。迁入人口分布同样呈现以武汉及其邻近县区为"中心"、以省域边缘县区为"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3)湖北省迁入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县际分布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迁移人口和工业地理集中的同向性非常明显。武汉市及其邻近县区一直是迁入人口和工业经济的高高集聚区,鄂西地域则是迁入人口和工业经济的低低集聚区。(4)湖北省县域迁入人口与工业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决定的互动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区工业集聚度提高1%,其全部迁入人口和省内迁入人口分别增加0.5449%和0.6023%;地区全部迁入人口或省内迁入人口增加1%,其工业集聚度则分别提高0.2940%和0.2678%。发挥人口迁入与产业集聚之间相互强化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同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省区更应通过推进人口和产业协同集聚,培育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升级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推进人口自由流动。除了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外,改革那些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对流动人口具有歧视性的制度和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迁移人口的社会融入度,吸引人口迁入各级城镇并安居乐业。(2)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聚质量,扩大就业吸纳能力。通过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对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形成高质量劳动力的集聚区,强化人口迁入与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3)经济落后地区或省域边缘地区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本地的资本回报率和技能回报率,吸引资本进入和外迁人口回流创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性,改善对内对外的市场进入性,发挥本地市场规模的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完善区域金融市场,改进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自我发展能力,诱发人口迁入与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