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麂列岛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8月4个季节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28个站位的调查,阐述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细胞丰度及多样性,并进一步对该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57种(属),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sp.)成为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夏季调查中骨条藻属(Skeletonema sp.)、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夜光藻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冬季优势现象不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南麂列岛在近二十年来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发生了一定变化:浮游植物种类数大幅减少,年平均丰度明显下降。应用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南麂列岛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南麂列岛海域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引文
[1]林峰竹,吴玉霖,于海成,等.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39(4):401-410.
    [2]冯志权,郭皓,马明辉,等.滦河口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J].海洋环境科学,2005,24(1):41-43.
    [3]高爱根,曾江宁,陈全震,等.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J].海洋学报,2007,29(2):105-111.
    [4]纪焕红,叶属峰,刘星,等.南麂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甲藻赤潮频发原因[J].海洋科学进展,2008,26(2):234-242.
    [5]陈赛英,王一婷,孙建章.浙江南麂列岛贝类区系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0,26(2):171-177.
    [6]陈国通,杨晓兰,杨俊毅,等.南麂列岛环境质量调查与潮间带生态研究[J].东海海洋,1994,12(2):1-15.
    [7]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南麂列岛附件海域表层水及沉积物中细菌的丰度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J].东海海洋,1994,12(3):57-61.
    [8]林岿璇,张志南,韩洁.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小型生物初步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3,33(2):219-225.
    [9]王俊.渤海近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4):44-50.
    [10]邹景忠,董丽萍,秦保平,等.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3,2(2):41-55.
    [11]张超,马启敏.罗源湾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s1):398-402.
    [12]李扬,李欢,吕颂辉,等.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3):618-628.
    [13]李俊龙,郑丙辉,刘录三,等.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4):404-409.
    [14]朱根海,王旭,王春生,等.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生态研究II数量分布[J].东海海洋,1998,16(2):22-28.
    [15]胡序朋,邵君波,唐静亮,等.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比较[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1):35-43.
    [16]王继纲,邝伟明,霍云龙,等.2012年春秋季罗源湾表层海水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5,34(2):247-253.
    [17]杨志.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D].天津师范大学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