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6年5月8日福建省暴雨过程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2016年5月5日-10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强降水落区集中,为历史同期罕见。其中,过程最强,范围最大的降水发生在5月7日20时至8日20时,8日凌晨,强降水造成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突发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采用NCEP GDAS/FNL 0.25°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风廓线资料、雷达资料等针对5月8日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过程为华南锋面降水过程,发生在高低空环流形势稳定的背景下,200h Pa存在两支高空急流,我省西北部地区位于北支急流入口区右侧南支急流出口处左侧,高空辐散条件好。500h 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我国中低纬地区多短波槽活动引导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呈带状分布,孟加拉湾南支槽深厚并稳定少动。850h Pa我省西北部至江西一带处于低空西南急流控制下。925h Pa有暖式切变影响。地面有锋面南下。(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暴雨影响时段西南低空急流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暴雨区,为我省西北部地区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足够的水汽。对应最强降水时段的散度场,高层是正散度区,为强烈的辐散,高层辐散强于低层辐合,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低层辐合加强,垂直上升运动增强。这种散度场的垂直配置为上升运动的产生和加强起到了较好的抽吸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和维持。分析7日20时我省西北部邵武站及上游地区赣县的探空曲线,两站均存在很好的热力条件、深厚湿层,中低层强烈的不稳定。(3)从暴雨区武夷山站的风廓线雷达水平风羽图可以分析发现,近地面层有冷空气南下,低层850h Pa至700h Pa之间,存在西南风急流。8日05时之后,武夷山上空有切变过境。而后西南风再次发展并逐渐加强,对应内陆地区降水也再次加强。从建阳雷达基本速度图中暴雨区上空存在切变,配合前述低层冷空气触发,使得回波源源不断产生并缓慢少动。对应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图上表现出明显的低质心暖云降水特征,降水效率高。
引文
[1]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25.
    [2]赵玉春,王叶红.近30年华南前汛期暴雨研究概述[J].暴雨灾害,2009,28(3):193-202.
    [3]林新彬,刘爱鸣,林毅等.福建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400.
    [4]何立富,陈涛,孔期.华南暖区暴雨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6,27(5):559-569.
    [5]黄士松.华南前汛期暴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244.
    [6]赵玉春,李泽椿,肖子牛.华南锋面与暖区暴雨个例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1):47-54.
    [7]徐明,赵玉春,王晓芳等.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统计特征及环流分型研究[J].暴雨灾害,2016,35(2):109-118.
    [8]林毅,刘铭,刘爱鸣.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06,26(4):449-455.
    [9]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