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形势下的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框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赋予了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新的内涵。电力营销增值业务以及定制业务的发展需求,亟需提升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能力。论文针对智能用电发展新形势,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原有的智能用电服务技术体系;提出了"向下兼容、适度超前"的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总体架构,阐述了基于物联网的互动服务通信技术架构,描述了基于分层分区识别认证的安全防护架构,给出了基于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和业务集成的信息共享集成架构,最后介绍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的实现架构和方式。
引文
[1]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9):1-4.
    [2]倪敬敏,何光宇,沈沉,等.美国智能电网评估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8):9-13.
    [3]李同智.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内涵及发展方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2):11-17.
    [4]史常凯,张波,盛万兴,等.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架构探讨[J].电网技术,2013,37(10):2868-2874.
    [5]刘东旗,庞金海.对用电大客户的供用电形势分析和营销服务策略[J].电网技术,2008,32(S1):134-136.
    [6]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研究[J].电网技术,2012,36(7):19-25.
    [7]王广辉.中国智能用电的实践与未来展望[J].中国电力,2012,45(1):1-5.
    [8]国家电网公司.Q/GDW/Z518-2010智能用电服务系统技术导则[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0.
    [9]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工作组.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10]国网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服务体系架构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11]刘振亚.八大业务应用典型设计卷:营销业务应用篇(营销IT架构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20.
    [12]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35(12):1-7.
    [13]李天阳,董炜,杨宇峰,等.互动化营业厅服务管理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4):68-72.
    [14]林弘宇,张晶,徐鲲鹏,等.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2,36(7):255-259.
    [15]刘志刚,谢志林,徐敏锐,等.智能电网互动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1):276-279.
    [16]牟龙华,朱国锋,朱吉然.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用户端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1):53-56.
    [17]黄莉,卫志农,韦延方,等.智能用电互动体系和运营模式研究[J].电网技术,2013,37(8):2231-2237.
    [18]徐震,刘韧,于爱民,等.智能电网中的移动应用安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6):82-87.
    [19]Angel A.Aquino-Lugo.Ray K.A control framework for the smart grid for voltage support using agent-based technologies[J].IEEE Trans on Smart Grid,2011,2(1):161-1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