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BP神经网络天津地区霾天气能见度预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对天津地区霾天气能见度基本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评估CUACE模式、BERMPS模式能见度预报的适用性,并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改进霾天气能见度预报产品性能。结果表明:天津地区2009-2015年年均能见度10.94km,霾天气引起的低能见度(能见度低于10km)天气占全年的52.8%,其中轻度及以上霾日53天,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出行带来显著影响,CUACE模式、BEBMPS模式能见度预报产品对天津霾天气预报的开展有积极指导意义,其趋势预报效果好于数值预报效果,通过BP神经网络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CUACE模式、BERMPS模式天津地区能见度预报产品性能,同样本检验(2015年),通过BP神经网络的方法,相对CUACE模式、BERMPS模式的最优结果,能见度预报产品相关系数提高7%,相对误差减少32%,基本消除预报的系统性偏差(平均偏差0.16km),为天津地区霾天气能见度预报的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客观支撑产品。
引文
[1]陈亦君,尤佳红,束炯等.基于wRF-RTIM的上海地区霾预报M0s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574-581.
    [2]程一帆,张兰慧,尚可政等.兰州市冬季霾的统计预报研究[J].中国沙漠,2011,(3):150-756.
    [3]邓涛,邓雪娇,吴兑等.珠三角灰霾数值预报模式与业务运行评估[J].气象科技进展,2012,(6):38-44。
    [4]龚山陵,张小曳,周春红等.化学天气预报系统cuAcE及在中国区域灰霾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1.
    [5]胡亚旦,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7):73-78.纪晓玲,桑建人,马筛艳等.银川市灰霾天气环流分析及预报思路[J].干旱气象,2013,(4):820-824.
    [6]赖芬芬,孙军.2015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5,(6):186-792.李永华,刘德,金龙,高阳华.BP神经网络模型在重庆伏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03,(12):14-18.
    [7]林文,林长城,王宏等.福州市霾天气大气结构分析及其预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12):38-43.
    [8]刘红年,胡荣章,张美根.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9,(6):631-636.
    [9]马雁军,杨洪斌,张云海.BP神经网络法在大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03.(7):49-52.
    [10]饶晓琴,马学款,黄威.2014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5,(3)::380-387.施丹平.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降水量级中期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1,(6):40-42.
    [11]王开燕,邓涛,邓雪娇等.灰霾数值预报系统对不同天气型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5):21-26.
    [12]王跃思,张军科,王莉莉等.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4,(3):.388-389.
    [13]王自发,李杰,王哲等.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1):3-14.
    [14]熊亚军,廖晓农,李梓铭等,蒲维维.KNN数据挖掘算法在北京地区霾等级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15,(1):98-104.
    [15]尹姗,何立富.2015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5,(4):514-520.
    [16]尤佳红,束炯,陈亦君等.基于M0s的杭州秋冬季空气污染预报和霾诊断[J].中国环境科学,2014,(7):1660-1666.
    [17]翟世贤.GRAPEs-CUACE气溶胶模块的伴随构建及模式在大气污染优化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
    [18]翟晓芳,龙洋,肖志峰.武汉市灰霾天气特征分析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能见度预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12):1754-1761
    [19]张小玲,唐宜西,熊亚军等.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337-344.
    [20]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等.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13):1178-1187.
    [21]花丛,张碧辉,张恒德.2013年1-2月华北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2015,(9):1141-1151.
    [22]周春红.大气气溶胶及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在线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
    [23]赵秀娟,徐敬,张白银,等.北京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PM2.5预报检验.应用气象学报,2016,27(2):160-1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