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一次典型的极端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利用LD-2型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云地闪资料、FY-2E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加密自动站和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动力学和物理诊断分析方法,针对2013年8月4~5日辽宁地区一次典型的极端性冰雹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和特征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辽宁地区的冰雹暴雨过程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来的西南向的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后从贝加尔湖过来的偏北向的干冷空气共同作用带来的强对流天气。(1)降雹前辽宁地区低层存在很强的暖平流,高低空温差大,T850-T500>30℃,有很好的热力不稳定条件;(2)200 h Pa的"V"型高空急流和500 h Pa的西北中空急流带来干冷空气,与地面的辐合线相互耦合,形成有利的高低空动力不稳定配置条件;(3)降雹前CAPE值明显增大,增幅达到2000 J/kg以上,CIN减小使对流更易触发,位势不稳定能量加大,提供了能长时间支撑雹块的上升气流,为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提供有利条件,有助于大雹块的生成;(4)0℃层和-20℃层分别在600 h Pa和400 h Pa之间,保证了在云中存在较厚的过冷却水滴区,有利于雹块撞冻增长;(5)云中冷区超过暖区的两倍,保证了所形成的雹块在下降过程中不被融化;(6)通过中尺度分析,850 h Pa切变前部,500 h Pa中空急流和850 h Pa低空急流相重叠的位置的后部,为此次冰雹落区,而高低空急流相重叠前部为强降水落区;(7)高空槽前产生强对流天气时,西部山区地形的热力环流和动力强迫局地触发形成降雹的初始回波,迎风坡的抬升作用使局地强对流发生,入境积云的发展更强烈,有利于发生冰雹天气,而强降水天气多发生在中部平原地区;(8)暴雨中心在雹灾中心的位置更偏东偏北的地区;(9)降雹过程中正闪峰值在冰雹开始之前近乎半个小时左右,所以正闪比例的大幅提高对冰雹的产生有一定指示意义,而当负闪比例很高时易产生强降水天气。
引文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649).
    [2]刘建文,郭虎,李耀东,等.天气分析预报物理量计算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53).
    [3]姚日升,涂小萍,杜坤,等.两次冰雹过程边界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15,34(6):1677-1698.
    [4]符琳,李维京,张培群,等.近50年我国冰雹年代际变化及北方冰雹趋势的成因分析[J].气象,2011,37(6):669-676.
    [5]周泓,段玮,赵爽,等.滇中地区冰雹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闪电活动特征分析[J].气象,2014,40(9):1132-1144.
    [6]安林昌,李秀山.赣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J].天气预报,2013,5(6):22-27.
    [7]刘佳,张思进.福建一次强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36-39.
    [8]王月兰,莫瑶.一次冰雹过程的物理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54-66.
    [9]王华,孙继松.下垫面物理过程在一次北京地区强冰雹天气中的作用[J].气象,2008,24(3):16-21.
    [10]胡金磊,郭学良,侯灵.下垫面对雹云形成发展的影响[J].气侯与环境研究,2014,19(4):407-418.
    [11]黄艳,裴江文.2012年新疆喀什一次罕见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特征[J].干旱气象,2014,32(6):989-995.
    [12]樊李苗,俞小鼎.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J].气象,2013,32(1):156-16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