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增减挂钩政策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城乡建设用地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空间载体[1]。调整和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不仅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乡用地矛盾的战略选择[2]。当前我国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张、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力,迫切需要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的困境,增减挂钩政策提出的背景和主要概念。然后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针对四会市在城乡建设用地配置中的矛盾提出研究思路:(1)基于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寻找潜力用地;(2)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均衡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3)针对不同城镇发展诉求,重新分配建设用地指标。最后借助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详细论证了研究过程。结论表明:通过寻找潜力用地、整合优化乡村建设用地以及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2),可以在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同时,解决"土规"、"城规"之间的矛盾,满足城乡发展需求。
引文
[1]王昱,丁四保,卢艳丽.建设用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现状、矛盾与实现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2,33(1):7-12.
    [2]张晶,陈新明,刘耀林.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66-71.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
    [4]《2014年国家土地督察公告》,2015
    [5]《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
    [6]孔令仙.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9-73.
    [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发[2008]138号)
    [8]王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9]郑俊鹏,王婷,欧名豪,刘震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思路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84-90.
    [10]李鑫,马晓冬,孟召宜.增减挂钩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26-31.
    [1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粤府办[2014]59号)
    (1)四会市是广东省县级市,属肇庆市管辖,因县境有四水会流而得名。
    (2)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2005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挂钩制度。
    (3)2010年大旺华侨农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此其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城镇用地333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30公顷)应除去。
    (4)熵权法: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