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约束与新式融合下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 论文作者:朱孟晓 ; 王成利 ; 徐光平
  • 年:2015
  • 作者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
  • 会议召开时间:2015-12-01
  • 会议录名称:《科学与现代化》2015年第4期(总第065期)
  • 英文会议录名称:Science & Modernization(No.4,2015)
  • 语种:中文
  • 分类号:F424
  • 学会代码:XHYJ
  • 学会名称: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 页数:5
  • 文件大小:491k
  • 原文格式:D
摘要
<正>现代工业体系是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有机统一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方式,以新兴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为支撑的动态均衡体系,表现为产业结构与组织的高级化、新型化和生态化特征。新条件下的工业体系升级趋向于以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服务化与融合化路径。在此过程中,工业的产业分工不断细化,新
引文
[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现代产业经济,2013(03).
    [2]刘明宇,芮明杰.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工业经济,2012(05).
    [3]徐鑫,刘兰娟.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经济纵横,2014(05).
    [4]陆国庆.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创新模式.产业经济研究,2003(04).
    [5]杨高举,黄先海.内部动力与后发国分工地位升级—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02).
    [6]邓可斌,丁重.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的理论成因及实证检验.经济学家,2010(07).
    [7]杨蕙馨,冯文娜,王军.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8]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钱纳里等.发展的模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10]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张培刚译.商务出版社,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