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文历史地理史料中的藏文“都”(mdo)——几处羌、藏语古地名的释名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都"(mdo)是藏语地名中的常用名,在汉文历史地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历史地理学和汉、藏语对音方法,考证了一些代表性历史地名的语源及具体方位。汉代河西的泽索谷意为"三岔口"谷;《水经注·渭水》中的三府谷,唐代叠州的苏董谷,宋代秦州的三都谷均意为三水合流之谷;隋唐时的大斗拔谷有"中部汇聚处"之意;近现代文献中的扁都峡意为"交通要道"。
Mdo is usually seen in the Tibetan place names,and also applied in the ancient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wester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etymology of these place names though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Duo Suo gu(泽索谷) in Han period means three forks.San Fu gu(三府谷) in Shui Jing Zhu(水经注),Su Dong gu(苏董谷) in Tang period,San Du gu(三都谷) in Song period,all mean the confluence of three rivers.Da Dou ba gu(大斗拔谷) in Sui and Tang period means the gathering place in the middle part of Qi-Lian(Richthofen)Mountain.Bian Du xia(扁都峡) Between Gansu and Qinghai Province means a vital communications line.
引文
(2)史念海:《〈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序》,载李文实:《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都”(mdo)一词在地理语境的释义,综合了《藏汉大辞典》、达斯(Chandra Das)及耶司克(Jschke)《藏英词典》等的解释。本词在地理以外的语境中有更为广泛的使用,请参见卓鸿泽:《藏文MDO》(Hoong Teik Toh,TIBETAN MDO,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Volume 55(4),391-402.)。
    (4)王尧:《西藏地名释例》,载唐晓峰主编:《九州》,第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77-278页。
    (1)李文实:《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6页。
    (2)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吉著,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80页。
    (3)见李文实:《〈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自序》。
    (4)本文西藏地名举例均参见《西藏地名》一书,见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编:《西藏地名》,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5)黄维忠、王维强:《藏文mdo gams和mdo khams考》,《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6)(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二十八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613页。
    (7)《汉书》,卷六十九,第2968页。
    (1)(清)顾祖舆:《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987页。
    (2)(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卷一百六,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353页。
    (3)《汉书》,卷二十八下,第1613页。
    (4)参见东方语言学网上古音数据库[DB]: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泽”条。
    (5)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第一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62页。
    (6)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第一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67页。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三,2988页。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下),陇右道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99页。
    (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下),陇右道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03页。
    (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四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4页。
    (4)(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下),陇右道上,第999页。
    (5)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4卷《山剑滇黔区》,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三,1986年,第953页。
    (6)《迭部县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593页。
    (7)(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下),陇右道上,第998页。
    (8)李振翼:《甘南考古集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1)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4卷《山剑滇黔区》,957页地图。
    (2)(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陇右道六,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986页。
    (3)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78页。
    (4)见李振翼:《甘南考古集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5-127页。
    (5)(唐)魏征、令狐德芬撰:《隋书》,炀帝上,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73页。
    (1)《新唐书》,卷一百一十,第4117页。
    (2)《新唐书》,卷四十,第1044页。
    (3)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2卷《河陇碛西区》,1985年,第520页。
    (4)(清)许容等监修,李迪等编纂:《甘肃通志》,卷六,山丹县大斗拔谷条,四库全书本。
    (5)参见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2卷《河陇碛西区》,1985年,第520页。
    (6)(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1507页。
    (7)李中峰主编:《民乐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67页。
    (8)李中峰主编:《民乐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9)见《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名资料汇编》(内部资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印,1987年,第138页。都麻,一写作堵麻,为藏语“gtor ma”,一般译为“朵玛”,是用糌粑捏成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藏人认为通过“朵玛”,依靠咒力,可以震伏魔鬼,此种活动称之为“抛朵玛”(gtor ma rGyag Pha)。
    (10)见(唐)李延寿撰:《北史》,卷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17页;及《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6056页。
    (1)见F.W.托玛斯编著,刘忠、杨铭译注:《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40页。
    (2)《宋史》,卷二百五十八,第8986页。
    (3)《宋史》,卷四百九十二,第14159页。
    (4)《宋史》,卷二百五十八,第8986页。
    (5)(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正:《水经注校正》,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24页。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2821页。
    (7)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475页。
    (1)吴宏岐、雍际春:《〈水经注·渭水注〉若干历史水文地理问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
    (2)见丹珠昂奔等主编:《藏族大辞典》,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7页。
    (3)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1661页。
    (4)索南多杰编著:《历史的痕迹:祁连县地名释义》,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第113-114页。
    (5)《甘肃省临潭县地名志》(内部资料),临潭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85年,第94-96页。另,临潭县扁都乡已在2006年并入新城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甘肃省),焦北辰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273页。
    (7)《甘肃省渭源县地名资料汇编》(内部资料),渭源县人民政府编,1985年,第322页。
    (8)见海显仑:《丝绸南路古道——大斗拔谷》,载《祁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祁连县委员会编,1994年,第80页。
    (1)(清)梁份著,赵盛世等校注:《秦边纪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0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