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乡村发展动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城镇化的本质是城乡人地关系矛盾在空间层面投影的动态演化过程:城市人地关系紧密,居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反映在空间上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空间(住宅)以及生产空间(工作空间)的依赖,城市人地关系面临着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可建设土地及公共资源却日益短缺的矛盾;乡村人地关系在城乡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巨大差异下,日益趋于离散化,乡村人地关系面临着人去村衰、空心化的矛盾。现阶段,讨论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制定不仅需要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科学预测,需要在乡村人地关系变化中寻求准确、科学规划。这需要从乡村人地关系的本质入手,从乡村人地关系变迁的历史演进规律中摸清变化的时代政策环境,理清核心影响因素。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从乡村人地关系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把握其演替规律,总结影响乡村人地关系变迁的时代背景及重要因素,为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推进提供规划思路,从而引导城镇化由量向质的健康转变。
引文
[1]陆大道,郭来喜.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J].地理学报,1998(02):3-11.
    [2]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03):1-6.
    [3]杨廉,袁奇峰.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06):34-41.
    [4]唐伟成,彭震伟,陈浩.制度变迁视角下村庄要素整合机制研究——以宜兴市都山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04):38-45.
    [5]翁一峰.产权视角下乡村人地空间组织与模式探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06):30-37.
    [6]程前昌.乡村(农村)、城镇(城市)与区域(空间)之间的内涵关系辨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3):15-20.
    [7]张雷,刘毅.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人地关系状态分析[J].地理学报,2004(02):311-319.
    [8]方修琦.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J].人文地理,1999(02):24-26.
    [9]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S1):21-32.
    [10]赵明华,韩荣青.地理学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研究现状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5):6-10.
    [11]杨杨,吴次芳,韦仕川.浙江省人地关系变化阶段特征及调整策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1):61-65.
    [12]王长征,刘毅.人地关系时空特性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01):7-11.
    [13]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2002(01):9-13.
    [14]张远索,张占录,孟斌,等.北京市人地关系现状及预测——基于生态足迹和GM模型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1(05):34-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